期末复习综合试题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展开
这是一份期末复习综合试题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综合,选择题,句子默写,名著阅读,对比阅读,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期末综合试题(四)
一、基础知识综合
1.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任务。
每个人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都被烙上了时代的印记。但是,我们并非只能被时代的洪流裹挟着浑浑噩噩地前行。面对变幻莫测的时代,人们可以有自己的选择。“两弹一星”元勋们兀兀穷年,至死不xiè( );抗疫卫士逆行出征,挺身而出;戍边战士宁洒热血,不失寸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开创了不一样的时代。作为青年一代,要聆听时代回音,hónɡ( )扬时代精神。青年人 ① (A.悲天悯人 B.任重道远),应勇担使命,追求卓( )越,以青春力量书写时代篇章。青年党员更要 ② (A.以身作则 B.事必躬亲),成为年轻人的好榜样。青年孱弱不堪,则民族前途一片黯( )淡;青年斗志昂扬,则民族前路一片光明。
(1)给语段中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卓( )越 ②黯( )淡 ③至死不xiè( ) ④( )hónɡ扬
(2)结合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字母序号填写在下面相应的位置上。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3)仿照画线句子,在横线上补写一句话,使之与前面两个句子构成一组排比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2.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笃信(dǔ) 嗜好(shì) 伫立(chù) 惟妙惟肖(xiào)
B.拘泥(nì) 教诲(huì) 翌日(yì) 潜滋暗长(qián)
C.聒噪(guō) 炽热(zhì) 亵渎(xiè) 面面相觑(qù)
D.跻身(jī) 胆怯(què) 秀颀(qí) 拈轻怕重(niān)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有关部门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地考期间来防安全不出现问题。
B.近段时间,我们班的同学认真讨论并学习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C.能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衡量我们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
D.为了缓解地震灾区受伤人员血液供应不足,社会各界人士踊跃献血。
4.选出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
要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好青奥会留下的宝贵财富,____________要重视青少年体育工作,引导广大青少年继续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强健体魄,砥砺意志,____________和焕发青春力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A.传承 发扬 更 凝聚
B.发扬 传承 也 凝聚
C.传承 发扬 也 凝结
D.发扬 传承 更 凝结
5.选出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 )
A.《老王》的作者是我国著名作家、翻译家杨绛。她的译作有《堂吉诃德》。
B.《爱莲说》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等。
C.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唐代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卖油翁》是他的作品。
D.“尼摩船长”“诺第留斯号”出自凡尔纳的“海洋三部曲”之一的《海底两万里》,书中体现了作者非凡的想象力。
三、句子默写
6.在横线上默写古诗文原句。
(1)烟笼寒水月笼沙,____________。(杜牧《泊秦淮》)
(2)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3)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4)__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5)有约不来过夜半,____________。(赵师秀《约客》)
(6)____________,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7)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虽辞官离京,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
四、名著阅读
7.阅读《海底两万里》选段,按要求答题。
但当 A 他的副手扑到它身上去的时候,这个东西喷出一道黑色的液体,这是从它肚子中的一个口袋分泌出来的黑水。我们的眼睛都被弄得昏花看不见了……
这次战斗延长至一刻钟之久。怪物打败了受伤了,死了,最后给我们让出地方来,溜入水中不见了。
A 全身血红,站在探照灯附近,一动也不动,眼盯着吞噬了他的一个同伴的大海,大滴的泪珠从他的眼里淌了出来。
(1)以上文段选自《海底两万里》,该书的作者是法国著名的小说家______,A处的人物是______。A在海底环球探险旅行时,经历了多次险情,上面选段中“这次战斗”是指____________。
(2)关于名著《海底两万里》,下列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尼摩是个不明国籍的神秘人物,他会说多国语言。他是个了不起的科学家,设计并建造了超乎人们想象的“鹦鹉螺”号潜艇。
B.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跟随尼摩船长乘坐诺第留斯号潜艇,在海底做了两万里环球旅行的故事。
C.作者没有到过海底,却把海底的景色写得如此生动,使读者如临其境。
D.“鹦鹉螺”号潜艇从太平洋出发,尼摩他们经历了很多险情。曾在印度洋遭遇巨型章鱼,在红海又击儒艮,在大西洋肉搏鲨鱼等。
五、对比阅读
8.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也。雄少而好学,博览无所不见。为人简易佚荡①,口吃不能畅谈,默而好深湛之思,清静亡②为,少耆③欲,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④石之储,晏如⑤也。自有下度: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
——《汉书•扬雄传》
【注释】①佚(dié)荡:舒缓;悠闲自在。②亡,同“无”。③耆:同“嗜”(shì)嗜好。④儋(dān):可容一石(dàn)粮食的瓦器。⑤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有仙则名
②鸿儒
(2)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②雄少而好学,博览无所不见。
(3)用/给下列面句子划分节奏。(划两处)
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
(4)通过甲乙两文,可以看到刘禹锡和扬雄有怎样共同的道德情操?
(5)乙文中扬雄虽“家产不过十金,乏无甔石之储”仍“晏如也”,这可以用甲文中哪两句话解释原因?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粽子里的乡愁
琦君
①异乡客地,越是没有年节的气氛,越是怀念旧时代的年节情景。
②端阳是个大节,也是母亲大忙特忙、大显身手的时刻。想到她灵活的双手,裹着四角玲珑的粽子,就好像马上闻到那股子粽香了。
③母亲的粽子,种类很多,莲子红枣粽只包少许几个,是专为供佛的素粽。荤的豆沙粽、猪肉粽、火腿粽可以供祖先,供过以后称谓“子孙粽”。吃了将会保佑后代儿孙绵延。包得最多的是红豆粽、白米粽和灰汤粽。一家人享受以外,还要布施乞丐。母亲总是为乞丐大量地准备一些,美其名曰“富贵粽”。
④我最最喜欢吃的是灰汤粽。那是用旱稻草烧成灰,铺在白布上,拿开水一冲。滴下的热汤呈深褐色,内含大量的碱。把包好的白米粽浸泡在灰汤中一段时间(大约一夜吧),提出来煮熟,就是浅咖啡色带碱味的灰汤粽。那股子特别的清香,是其他粽子所不及的。我一口气可以吃两个,因为灰汤粽不但不碍胃,反而有帮助消化之功。过节时若吃得过饱,母亲就用灰汤粽焙成灰,叫我用开水送服,胃就舒服了。完全是自然食物的自然治疗法。母亲常说我是从灰汤粽里长大的。几十年来,一想起灰汤粽的香味,就神往童年与故乡的快乐时光。但在今天到哪里去找旱稻草烧出灰来冲灰汤呢?
⑤端午节那天,乞丐一早就来讨粽子,真个是门庭若市。我帮着长工阿荣提着富贵粽,一个个地分,忙得不亦乐乎。乞丐常常高声地喊:“太太,高升点(意谓多给点)。明里去了暗里来,积福积德,保佑你大富大贵啊!”母亲总是从厨房里出来,连声说:“大家有福,大家有福。”
⑥乞丐去后,我问母亲:“他们讨饭吃,有什么福呢?”母亲正色道:“不要这样讲,谁能保证一生一世享福?谁又能保证下一世有福还是没福?福要靠自己修的。时时刻刻要存好心,要惜福最要紧。他们做乞丐的,并不是一个个都是好吃懒做的,有的是一时做错了事,败了家业。有的是上一代没积福,害了他们。你看那些孩子,跟着爹娘日晒夜露地讨饭,他们做错了什么,有什么罪过呢?”
⑦母亲的话,在我心头重重地敲了一下。因而每回看到乞丐们背上背的婴儿,小脑袋晃来晃去,在太阳里晒着,雨里淋着,心里就有说不出的难过。当我把粽子递给小乞丐时,他们伸出黑漆漆的双手接过去,嘴里说着:“谢谢你啊!”眼睛睁得大大的,看我一身的新衣服。他们有许多都和我差不多年纪,差不多高矮。我就会想,他们为什么当乞丐,我为什么住这样大房子,有好东西吃,有书读?想想妈妈说的,谁能保证一生一世享福,心里就害怕起来。
⑧有一回,一个小女孩悄声对我说:“再给我一个粽子吧。我阿婆有病走不动,我带回去给她吃。”我连忙给她一个大大的灰汤粽。她又说:“灰汤粽是咬食的(帮助消化),我们没有什么肉吃呀。”我听了很难过,就去厨房里拿一个肉粽给她,她没有等我,已经走得很远了。我追上去把粽子给她。我说:“你有阿婆,我没有阿婆了。”她看了我半晌说:“我也没有阿婆,是我后娘叫我这样说的。”我吃惊地问:“你后娘。”她说:“是啊。她常常打我,用手指甲掐我,你看我手上脚上都有紫印。”
⑨听了她的话,我眼泪马上流出来了,我再也不嫌她脏,拉着她的手说:“你不要讨饭了,我求妈妈收留你,你帮我们做事,我们一同玩,我教你认字。”她静静地看着我,摇摇头说:“我没这个福分。”她甩开我的手,很快地跑了。
⑩我回来呆呆地想了好久,告诉母亲。母亲也呆呆地想了好久,叹口气说:“我也不知道要怎样做才周全,世上苦命的人太多了。”
⑪日月飞逝,那个讨粽子的小女孩,她一脸悲苦的神情,她一双吃惊的眼睛,和她坚决地快跑而逝的背影,时常浮现在我心头,她小小年纪,是真的认命,还是更喜欢过乞讨的流浪生活。如果她仍在人世间的话,也已是年逾七旬的老妪了。人世茫茫,她究竟活得怎样,活在哪里呢。
⑫如今,每年的端午节来临时,我很少吃粽子,更无从吃到清香的灰汤粽。母亲细嫩的手艺和琐琐屑屑的事,都只能在不尽的怀念中追寻了。
(选自《琦君散文:粽子里的乡愁》,有删改)
9.作者围绕粽子,回忆了哪些童年旧事?
10.第④段中的画线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11.分析第⑦段“母亲的话,在我心头重重地敲了一下”中“敲”字的表达效果。
12.最后一段在文章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13.母亲是作者琦君笔下最常见的人物,读了全文,你觉得文中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14.题目“粽子里的乡愁”的含义有哪些?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头一次背娘
①在市医院住了十天十夜,娘终于出院了。我结完账,一路小跑回到病房。娘斜躺在床上,见我回来,努力支起虚弱的身子。我趋前递上住院清单,一米多长,12000多元,娘瞅了半天,叹了口气,没说话。算上年初在峰峰医院住院花的4000块,意味着大半年的退休金成了泡影,怎能不令娘心疼?
②午后的秋阳,暖暖地照在身上。踩着甬道上斑驳的碎影,感受着阳光的温暖,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心中骤然响起温弗尔特赞美生活的诗歌“世界美如斯”,我庆幸,娘从蛛网中挣脱出来。
③在医院门口招了一辆计程车,扶娘贴窗坐下,一路上,娘一句话不说,只是贪婪地望着窗外。来到我住的楼下,娘执意要自己爬楼,她轻微脑血栓初愈,步履蹒跚,刚攀上几级,额头已渗出大滴的汗珠。
④我在一旁注视着娘苍白的头发,佝偻着的腰,颤巍巍的样子,脑子突然闪过一个念头,脱口而出:“娘,我背你上楼吧。”说完这句话,自己愣了。活到四十,还从来没背过娘,这可是人生头一遭啊。娘也愣了。我不再说话,弯腰,在娘面前蹲下。娘伸出双臂,绕过我的肩头,轻轻地伏上我的脊背,手上裸露的青筋好像蚯蚓在爬,七横八拐。
⑤我小心翼翼地,托着娘,起身,迈步,上楼。说实话,娘把我从小养到大,我还从未背过娘呢!当我把娘背上后背时却发现,背上的娘娇小得像一个旅行包!走到二楼楼梯拐角处时,我忽觉后腰被什么硬物硌了一下。瞬间我便明白了:娘太瘦了,瘦得近乎皮包骨了!“曾记当年骑竹马,转身便是白头翁”,娘已74岁了,想到我的娘已是风中之烛、瓦上之霜,我鼻子一酸,强忍着,没让眼泪流下来。
⑥眼前浮现出娘含辛茹苦哺养我们的一幕幕往事来——娘生育了4个孩子,每个孩子都在娘背上驮了三四年,这样算来,娘竟有16年在背着她的孩子!尤其是我,小时体弱多病,又睡反了觉,一放到炕上就哭闹不止,一趴上娘的背就变得安静下来。所以,直到5岁了,娘还背着我。多少个不眠之夜,劳累了一天的娘背着我在乡间小路上徘徊;多少个刮风下雨的日子,娘披着塑料布在村头村尾转,边走边紧紧地托着背上的我。那时的我在娘的背上一趴就是一下午,就像膏药一样扯都扯不下来!不管娘是生火做饭洗洗涮涮,不管娘蹲身铲莠草,还是弯腰摘棉桃,我都赖在娘的背上不肯下,以至于常将娘的后背尿得一塌糊涂……
⑦娘就这样背过春,背过夏,背着我们一个个长大,成家,生子。还没来得及喘气,娘又毅然地背起第三代……
⑧我终于在城市一隅扎下了营盘,娘却留在了她深爱的乡村。娘极少到城里来,一是住不惯,二是怕给我和家人添麻烦。平时,因为工作忙,我也很少回去看娘,想一想,这辈子欠娘的太多了。羊羔跪乳,乌鸦反哺。现在,娘老了,我壮了,该是我背娘的时候了!
⑨我背着娘,小心翼翼地,拾级而上。脑子里好像装了架放映机,一会儿正转,一会儿倒转。
⑩一步,一步;一阶,一阶;一层,一层……
⑪“累不,老二?”正值我回想的当儿,娘的发问把我从过去拉回到现实。我摇摇头,故作轻松地说:“不累。”谁知,娘略带愧意地说:“当初要不是困难,也不会买6楼,让你们住着不方便。”六楼是顶层,楼价最便宜。蓦地,我的心就像被针尖戳了一下似的,隐隐作痛。我哽咽地安慰娘:“顶楼蛮好的,阳光充足,通风也好,还能锻炼身体……”没想到,娘接着说了一句:“累你爬了72级台阶。”
⑫刹那间,我错愕无语。活了这么大,我就背过娘这一次。这一次,难报母爱于万一。娘为我们付出从来都是倾其所有,娘对于我们的关爱,从未忽略一点一滴。
⑬阳光洒下,有娘在,哪里都温暖。
(选自《特别关注》,有删改)
15.出院了本是好事,可文中的娘“叹了口气,没说话”,试分析娘此时会有怎样的心理。
16.第④段中,当“我”说出“娘,我背你上楼吧”时,自己愣了,娘也愣了,请分别分析二人“愣”的原因。
17.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当我把娘背上后背时却发现,背上的娘娇小得像一个旅行包!
18.第⑥⑦段插叙往事,有什么作用?
19.结合全文,展开想象,以第一人称写出第⑫段“我错愕无语”时的心理活动。(不低于40字)
参考答案:
1.(1) zhuó àn 懈 弘
(2) B A
(3) 示例:扶贫干部驻村帮扶 呕心沥血
2.B
A.伫立(chù )——zhù;
C.炽热(zhì)——chì;
D.胆怯(què)——qiè;
3.C
A.否定词误用,去掉“不”;
B.语序不当,改为“学习并认真讨论”;
D.缺少宾语中心语,“供应不足”后加“问题”;
4.A
“留下的宝贵财富”需要先“传承”再“发扬”,所以一、二空分别填写:传承、发扬;
“要___和___好青奥会留下的宝贵财富”与“要重视青少年体育工作,引导广大青少年继续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强健体魄,砥砺意志,___和焕发青春力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是递进关系,所以第三空填:更;
“凝结”多指物质形态的聚集,“凝聚”可以指物质方面也可指精神方面。根据“青春力量”可知,应是“凝聚力量”,所以第四空填:凝聚。
5.C
C.有误,欧阳修是北宋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6. 夜泊秦淮近酒家 山重水复疑无路 自缘身在最高层 万里赴戎机 闲敲棋子落灯花 念天地之悠悠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7.(1) 儒勒•凡尔纳(凡尔纳); 尼摩(尼摩船长); 与章鱼搏斗
(2)D
8.(1)①出名。②这里指博学的人。
(2)①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②扬雄小时候好学,博览群书无所不读。
(3)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
(4)甲文作者托物言志,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的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一中心,实际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表达出室主人高洁伟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乙文扬雄小时候博览群书,喜欢深沉的思考,不读非圣贤之书,表现扬雄勤学好思,好古乐道;淡泊宁静,不为利禄的高尚情操。
(5)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在句中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句意: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名:出名。
②句意:大儒。鸿儒:这里指博学的人。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
①丝竹:琴瑟,萧管等乐器的总称,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扰乱;案牍:官府的公文,文书;劳形:使身体劳累;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形:形体,身体;
②少:小时候;博:广博;览:阅读。
(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
句意:不是圣哲的书不喜欢,不合自己的意思,即使能富贵也不干。“非……也”是判断句,应放在一处,“虽”表假设的让步,在其前应断开一处,故断为: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
(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概括。
甲文:由山水中的仙龙入题,作者笔锋一转,直接切入了主题,“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点出了陋室不陋的原因,其原因是“德馨”二字。“苔痕上阶绿”和“谈笑有鸿儒”这二句意思是:青苔在石阶上照样绿意盎然,可知野草在荒地里依然郁郁青青。言下之意是我刘禹锡在哪里都不改本色,我所交往的都是有修养的饱学之士,没有你们这些无学之辈,这是气节的写照,是不屈的宣言,表现出刘禹锡高洁伟岸的节操。“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作者借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作类比,引出自己的陋室,以及这两人是自己的楷模,希望自己也能和他们一样拥有高尚的德操,反映自己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同时暗示了陋室不陋,凸显出他安贫乐道的情趣。结句引用“孔子云:何陋之有”收束全篇,说明陋室“不陋”。表达了他对当时封建礼教的最高道德品质的追求;
结合乙文“雄少而好学,博览无所不见”“默而好深湛之思,清静亡为”“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可知扬雄小时候就爱好读书,而且边看书边进行深沉的思考,不读非圣贤之书,由此表现出扬雄勤奋好学,读书有思考,再结合“少耆欲,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可知扬雄淡泊宁静,不贪慕名利。
(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乙文中“家产不过十金,乏无甑石之储”意思是杨雄家产不超过十金,穷得没有一石余粮,生活贫困,但是“晏如也”,却很安然,由此看出杨雄的安贫乐道。甲文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句子的意思是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也就是说,住屋主人品德好,虽然生活贫穷,也安然自在。据此可知用甲文中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概括。
参考译文:
【甲】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来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著书时居住过的草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乙】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扬雄小时候好学,博览群书无所不读。为人平易宽和,口吃不能快速讲话,静默爱沉思,清静无为,没有什么嗜好欲望,不追逐富贵,不担忧贫贱。家产不超过十金,穷得没有一石余粮,却很安然。自身胸怀博大,不是圣哲的书不喜欢;不合己意,即使能富贵也不干。
9.端午节母亲包各种粽子;“我”最喜欢吃灰汤粽;端午节“我”和仆人给乞丐分粽子(母亲祝愿乞丐“大家有福”);一个讨粽子的小女孩引发“我”的同情。(写出三件即可) 10.流露出作者对童年与故乡的快乐时光的思念和惋惜之情。 11.“敲”具有动感,生动地刻画出母亲的话对“我”思想认识起重要的敲打作用,让“我”改变了对乞丐的看法,更让“我”明白做人应该善良、惜福、关心不幸者。 12.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题目,使文章结构严谨;内容上,抒发了对粽子、对母亲、对故乡的思念,点明了主旨。 13.母亲是一个心灵手巧、勤劳能干、心地善良又有点封建迷信的人。 14.对家乡过端午节包粽子(灰汤粽)、送粽子习俗的怀念;对善良的母亲的怀念;现在身处异乡,无从体味家乡情味的失落(惆怅)。
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根据第③段“母亲的粽子,种类很多,莲子红枣粽只包少许几个,是专为供佛的素粽。荤的豆沙粽、猪肉粽、火腿粽可以供祖先,供过以后称谓‘子孙粽’”可概括:端午节母亲包各种粽子;
根据第④段“我最最喜欢吃的是灰汤粽。那是用旱稻草烧成灰,铺在白布上,拿开水一冲。滴下的热汤呈深褐色,内含大量的碱。把包好的白米粽浸泡在灰汤中一段时间(大约一夜吧),提出来煮熟,就是浅咖啡色带碱味的灰汤粽。那股子特别的清香,是其他粽子所不及的。我一口气可以吃两个”可概括:“我”最喜欢吃灰汤粽;
根据第⑤段“端午节那天,乞丐一早就来讨粽子,真个是门庭若市。我帮着长工阿荣提着富贵粽,一个个地分,忙得不亦乐乎”可概括:端午节“我”和仆人给乞丐分粽子;
根据第⑨段“听了她的话,我眼泪马上流出来了,我再也不嫌她脏,拉着她的手说:‘你不要讨饭了,我求妈妈收留你,你帮我们做事,我们一同玩,我教你认字。’”可概括:一个讨粽子的小女孩引发“我”的同情。
10.本题考查对语句情感的分析。
根据第④段“几十年来,一想起灰汤粽的香味,就神往童年与故乡的快乐时光。但在今天到哪里去找旱稻草烧出灰来冲灰汤呢?”可知,作者在之后的几十年时光中,不知道应该到何处再去寻找旱稻草烧出灰来冲灰汤,作者对童年与故乡的快乐时光充满着思念和惋惜之情。
11.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含义的理解。
“敲”原本指物体之间的碰撞,这里用来形容母亲的话给“我”带来的影响,这句话表现了“我”为自己轻视乞丐的态度感到惭愧,表现“我”从母亲的话中明白了乞丐的可怜,改变了对乞丐的看法,更让“我”明白做人应该善良、惜福、关心不幸者。“敲”字体现出母亲的话深深地震撼了“我”,引起了我的思考。
12.本题考查结尾的作用。一般来说,结尾具有总结全文、首尾呼应、深化主题、突出情感、引发思考、留下想象空间等作用。
根据第⑫段“母亲细嫩的手艺和琐琐屑屑的事,都只能在不尽的怀念中追寻了”可知,在内容上,作者回忆母亲的手艺与琐事,抒发了对粽子、母亲、故乡的思念与眷恋之情,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根据文章标题“粽子里的乡愁”可知,结构上,第⑫段总结全文,照应题目,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凑。
13.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其主要方法是:①把人物放在具体的故事情节中,了解人物在各个情节中的表现。②抓住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特别是那些富有特征的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③重视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因为这些人物的言谈举止能提示人物的性格特点。④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本题解答要在理解文章主旨的基础上,结合母亲的言谈举止进行分析,从而概括出母亲的形象特点。
根据第②③段“端阳是个大节,也是母亲大忙特忙、大显身手的时刻。想到她灵活的双手,裹着四角玲珑的粽子,就好像马上闻到那股子粽香了”“母亲的粽子,种类很多,莲子红枣粽只包少许几个,是专为供佛的素粽。荤的豆沙粽、猪肉粽、火腿粽可以供祖先”可知,母亲会做很多粽子,是一个心灵手巧、勤劳能干的人;
根据第③⑥段“一家人享受以外,还要布施乞丐。母亲总是为乞丐大量地准备一些”“不要这样讲,谁能保证一生一世享福?谁又能保证下一世有福还是没福?福要靠自己修的。时时刻刻要存好心,要惜福最要紧。他们做乞丐的,并不是一个个都是好吃懒做的,有的是一时做错了事,败了家业。有的是上一代没积福,害了他们。你看那些孩子,跟着爹娘日晒夜露地讨饭,他们做错了什么,有什么罪过呢?”可知,母亲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
根据第③段“荤的豆沙粽、猪肉粽、火腿粽可以供祖先,供过以后称谓‘子孙粽’”可知,母亲是一个有点封建迷信的人。
14.此题考查对标题含义的理解。
根据第④⑫段“几十年来,一想起灰汤粽的香味,就神往童年与故乡的快乐时光。但在今天到哪里去找旱稻草烧出灰来冲灰汤呢?”“如今,每年的端午节来临时,我很少吃粽子,更无从吃到清香的灰汤粽。母亲细嫩的手艺和琐琐屑屑的事,都只能在不尽的怀念中追寻了”可知,文章以“粽子”为线索,回忆了儿时端午的一些琐事,“乡愁”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表达了“我”对母亲、对故乡的怀念以及身处异地的惆怅。
15.看到清单后,知道自己大半年的退休金成了泡影,感到心疼;住院期间耽误了“我”工作,感到不忍心;对自己老了不中用了,感到无奈。 16.“我”愣是因为背母亲本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我”却从未做过;母亲愣是因为从来都是自己在背孩子,没有料到儿子会提出这样的要求。 17.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母亲比作“旅行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的瘦小,表明娘的体重远低于“我”的估算,表达了儿子头一次背娘时惊异、愧疚之感。 18.补充交代了娘背着子孙,含辛茹苦哺育我们长大;突出了娘勤劳、慈爱、任劳任怨的品质,使人物形象更丰满;为下文“我”觉得不能回报娘的养育之恩而感到惭愧做了铺垫,使文章波澜起伏。 19.示例:娘啊,您竟然还能清晰地记得我爬了72级台阶。您对我的爱,远远胜过我对您的爱。您对我的情意,让我永生无以回报啊!
15.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心理的能力。
依据①段“我趋前递上住院清单,一米多长,12000多元”“算上年初在峰峰医院住院花的4000块,意味着大半年的退休金成了泡影,怎能不令娘心疼?”可知,这写出了母亲看到清单后,知道自己大半年的退休金成了泡影,感到心疼。
依据①段“娘斜躺在床上,见我回来,努力支起虚弱的身子”可知,这是写出母亲对自己老了不中用了,感到无奈。
依据①段“在市医院住了十天十夜”“见我回来,努力支起虚弱的身子”可知,住院期间耽误了“我”工作,母亲感到不忍心。据此,总结概括即可。
16.本题考查理解概括能力。
依据④段“活到四十,还从来没背过娘,这可是人生头一遭啊。”可知,“我”愣是因为背母亲本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我”之前却从未做过;依据⑥段“眼前浮现出娘含辛茹苦哺养我们的一幕幕往事来——娘生育了4个孩子,每个孩子都在娘背上驮了三四年,这样算来,娘竟有16年在背着她的孩子!母亲愣是因为从来都是自己在背孩子”、⑦段“娘就这样背过春,背过夏,背着我们一个个长大,成家,生子。还没来得及喘气,娘又毅然地背起第三代……”可知,母亲一辈子都是在背孩子的过程中度过的,今天我提出这个要求,令母亲感到意外。据此可知,母亲“愣”的原因是没有料到儿子会提出这样的要求。
17.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
依据“背上的娘娇小得像一个旅行包”可知,这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作者把母亲把母亲比作“旅行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身形的瘦小的特点。同时也体现了我对母亲竟然这样轻而感到诧异的神情。依据⑤段“说实话,娘把我从小养到大,我还从未背过娘呢!”可知,这表现了“我”愧疚之情。
18.本题考查理解插叙及其作用的能力。
依据⑥⑦两段的内容可知,这是补充回忆了娘含辛茹苦哺育我们长大,接着背其子孙的过程,从而突出了娘勤劳、慈爱、任劳任怨的品质,在写法上属于插叙。插叙内容达到了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的效果;依据⑫段“刹那间,我错愕无语。活了这么大,我就背过娘这一次。这一次,难报母爱于万一。娘为我们付出从来都是倾其所有,娘对于我们的关爱,从未忽略一点一滴。”可知,插叙的内容为下文“我”背着母亲回家上楼时觉得不能回报娘的养育之恩而感到惭愧做了铺垫。据此总结概括即可。
19.本题考查想象和表达能力。要求写出“我”此时此刻的心理。
示例:病弱的母亲啊,竟然还能清晰地记得我爬了72级台阶,娘对我的爱,远远胜过我对她的爱。这真是让我吃惊和感动。这种爱是“我”无论怎样也偿还不起的!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语文]2023~2024学年统编版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测试题(有答案),共10页。
这是一份期末复习测试题-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应用,阅读理解,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期末复习综合检测卷+++2022-2023学年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