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适用2023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测评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展开第四单元测评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目前,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还未正式运行就新发现6颗脉冲星。中国科学家在北京发布了它取得的首批成果。
“中国天眼”是中国“十一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之一,基于选址方法、索网主动反射面、柔性索结合并联机器人的馈源支撑这三项中国自主创新技术,它突破了射电望远镜工程的极限。在未来可预见的二三十年内,它将是我们这个星球最先进、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
人类迄今已发现2500余颗脉冲星。但在“中国天眼”问世前,中国望远镜从未捕捉到新的脉冲星。事实证明,重大的科学突破离不开科学仪器的进步。世界各国相继认识到大科学装置在国家创新能力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中国也在不断兴建重器。包括“中国天眼”在内,仅中国科学院目前运行和在建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就有23个。2013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30年)》对能源、生命、天文等7个科学领域进行了系统部署。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台长严俊认为,“中国天眼”调试进展超过预期、打破了大型同类设备调试周期的国际惯例,并有系统的科学产出,这得益于卓有成效的早期科学规划和人才储备。从最初不到5人的研究小组扩大到上百人团队,“中国天眼”凭借国内100多家参建单位的力量,由跟踪模仿发展到集成创新。
发布会当日,人们自发为“中国天眼”之父,项目总工程师兼首席科学家南仁东先生默哀。2017年9月15日,在“中国天眼”落成近一周年之际,曾为之奔波奋斗的南先生溘然长逝。当年他毅然舍弃高薪,回国就任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副台长。1993年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上,外国科学家们提出要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以接受更多来自外太空的讯息。南先生跟同事们说:“咱们也建一个吧!”从那时起,一干就是二十多年。如今“中国天眼”新发现的脉冲星熠熠生辉,人们感慨它“足以告慰老南”。
(取材于张素2017年10月10日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采访对象:李菂,“中国天眼”副总工程师,国家天文台射电天文研究部首席科学家。
李菂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他在世界各地进行观测的照片。由于长年做远程观测,在工地,或者开国际、国内电话会议,他已习惯了随时随地工作。他看王小波、马尔克斯的书,最近尤其喜欢诗。对他而言,探测宇宙是件特别有意思的事儿。
“中国天眼”还要调试两三年
广州日报:去年9月25日竣工以来,“中国天眼”的运行情况怎样?
李菂:世界大型望远镜,没有一个在竣工时就能投入使用,最快也要两年才能正式运行。澳大利亚的平方公里阵列探路者望远镜,2012年6月举行了竣工仪式,2013年10月才获得第一条谱线;2016年10月,有三分之一的天线调试完毕,可以协同工作,并开始了早期科学计划。依照国际惯例和大型地面设备的规律,“中国天眼”至少需要两到三年的紧张调试。调试过程中也将面临大量的挑战,如高压滤波器的升级改造等。
预计发现上千个脉冲星
广州日报:“中国天眼”是不是边调试边收集数据?“中国天眼”对脉冲星和中性氢的观测目标是什么?
李菂:是的。采集数据本身就是调试的一部分。我们观测天空中的亮源,例如射电星系和脉冲星,标定系统温度、面型精度等望远镜性能。调试后期,我们期待开始产生新发现。预计“中国天眼”未来会发现上千个脉冲星,实现中国相关领域的突破,并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利用脉冲星探测引力波等天体物理前沿领域,也是“中国天眼”的目标。
通过发现原子氢,也就是中性氢,可以发现新的星系、探索宇宙的演化历史和生命起源,寻找地外文明。
四大目标同时扫描巡天
广州日报:“中国天眼”的观测范围有多大?运行后,将怎样巡天?
李菂:可以看到一半的银河系,往南可以看到天赤道以南十几度的天区,比之前的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阿雷西博的观测范围大两倍以上。
“中国天眼”的特点和独特优势推动我们创建更有挑战性的巡天模式,即多科学目标同时扫描巡天:脉冲星搜索、气体星系搜索、银河系中性氢成像和快速射电源搜索。将四大目标同时进行,这在世界上没有先例。我们已经有了方案,做了实验,希望在“中国天眼”验收前,构建出比较有效的扫描巡天模式,提供给全国的天文研究者,产生系统性的发现和重大突破。
(取材于2017年9月5日《广州日报》的相关文章)
材料三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10月10日宣布,经过一年的紧张调试,“中国天眼”已实现指向、跟踪、漂移扫描等多种观测模式的顺利运行,并确认了多颗新发现的脉冲星。
“中国天眼”选址在贵州平塘大窝凼洼地,是科学家们多次实地考察和综合论证的结果。这个天然洼地,5千米半径之内没有一个乡镇,25千米半径之内没有一个县城,无线电环境相当理想。射电望远镜正需要这么一处静土,因为最灵敏的天线相当于最娇弱的耳膜,轻声耳语对它无异于大喊。
对于射电望远镜来说,口径越大看得越远。全世界的射电天文学家都追求建造更大口径的“锅盖”,以提高射电望远镜的灵敏度。“中国天眼”口径500米,主反射面是由近460000块三角形单元拼接成的球冠,拥有约30个足球场大的接收面积。它比之前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阿雷西博的有效接收面积扩大了2.3倍,其灵敏度分别是VLA(美国的甚大天线阵)、阿雷西博和GMRT(印度的巨型米波射电望远镜)的5.4倍、2.3倍和1.5倍。
“中国天眼”大射电望远镜不是金属堆砌的“傻大粗”,而是最精密的天文仪器。由于采用光机电一体化的馈源平台,加之馈源舱内的并联机器人二次调整,它在馈源与反射面之间无刚性连接的情况下,可实现毫米级指向跟踪,确保精确地聚集和监听宇宙中微弱的射电信号。
对于“中国天眼”的天文学家来说,寻找脉冲星的工作,不仅是个技术活,也是个体力活。“中国天眼”目前的指向调节尚不灵活。而脉冲星信号非常暗弱,它的辐射束周期性快速扫过地球,发出的脉冲在到达地球前,会受到各种星际介质影响,出现“色散”。天文学家要经过艰难的“找周期”和消色散之后,才可以找到大量“看着好像是脉冲星信号”的候选体。
虽然有软件可以帮忙筛选,但要从这些候选体中找出脉冲星,最终还是需要天文学家用肉眼查看每个候选体相应的参数。毫不夸张地说,看过几万张数据结果图后,能找到一颗未知的脉冲星,就谢天谢地了。
(取材于2017年10月11日的《济南日报》
及乔健等人的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中国天眼”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三项自主创新技术助其领先世界。
B.它问世前中国从未发现过脉冲星。
C.是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国家重器。
D.未正式运行就有系统的科学产出。
答案:B
解析:B项,“它问世前中国从未发现过脉冲星”错误,原文是“中国望远镜从未捕捉到新的脉冲星”。
2.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天眼”于2016年9月竣工,之后的两到三年处在调试阶段。
B.发现脉冲星,对研究引力波等天体物理前沿领域意义重大。
C.借助发现中性氢,可发现新的星系,寻找地球以外的文明。
D.“中国天眼”将会为全国的天文研究者提供系统性的发现。
答案:D
解析:D项,“为全国的天文研究者提供系统性的发现”错误,原文是“提供给全国的天文研究者,产生系统性的发现和重大突破”,意思是提供给天文研究者,通过天文研究者产生发现。
3.根据材料三,下列不是用于说明“中国天眼”具有高灵敏度的一项是( )(3分)
A.大窝凼洼地无线电环境相当理想。
B.接收面积远大于阿雷西博望远镜。
C.精确聚集宇宙中微弱的射电信号。
D.脉冲星的辐射束周期性扫过地球。
答案:D
解析:D项,说的是“脉冲星”的特征,不能说明“中国天眼”具有高灵敏度。
4.根据上面三则材料,为“中国天眼”的科学家们写一副对联,概括其事迹,评价其精神品质。(4分)
答案:略
5.下面的图表反映了2016年“中国天眼”一词在新闻媒体中的使用情况,请对此作简要说明,并依据上面三则材料和下面的“链接材料”,分析该情况出现的原因。(6分)
【链接材料】
2016年12月20日,“汉语盘点2016”揭晓,“中国天眼”入选“十大科技焦点名词”。评选数据基于国家语言资源语料库。语料来源包括国内17家报纸、26家电视台以及两个门户网站,约20亿字。
参考答案:2016年,“中国天眼”的使用集中在两个时间段:一个是9月,使用率达到100%;另一个是12月,使用率为20%。
原因:第一个时间段的使用,与“中国天眼”的竣工有关;第二个时间段的使用,与“汉语盘点”活动的举办(或“中国天眼”入选“十大科技焦点名词”)有关。
解析:此题要求根据图表概括“中国天眼”这一词语的使用情况,然后分析原因。概括图表注意极值,此题表中两个高点分别在9月和12月,由此可以概括出这两个月份使用频率较高;然后分析原因,根据材料二中“去年9月25日竣工以来”和链接材料中的“2016年12月20日,‘汉语盘点2016’揭晓”可知和“竣工”以及“汉语盘点”有关。
(二)现代文阅读Ⅱ(16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9题。
孤独的割麦女
[英]华兹华斯
看,一个孤独的高原姑娘
在远远的田野间收割,
一边割一边独自歌唱,——
请你站住,或者悄悄走过!
她独自把麦子割了又捆,
唱出无限悲凉的歌声,
屏息听吧!深广的谷地
已被歌声涨满而漫溢!
还从未有过夜莺百啭,
唱出过如此迷人的歌,
在沙漠中的绿荫间
抚慰过疲惫的旅客;
还从未有过杜鹃迎春,
声声啼得如此震动灵魂,
在遥远的赫布利底群岛
打破过大海的寂寥。
她唱什么,谁能告诉我?
忧伤的音符不断流涌,
是在把遥远的不幸诉说?
是把古代的战争吟咏?
也许她的歌比较卑谦,
只是唱今日平凡的悲欢,
只是唱自然的哀伤苦痛——
昨日经受过,明天又将重复?
姑娘唱什么,我猜不着,
她的歌如流水永无尽头;
只见她一面唱一面干活,
弯腰挥镰,操劳不休……
我凝神不动,听她歌唱,
然后,当我登上了山冈,
尽管歌声早已不能听到,
它却仍在我心头缭绕。
6.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歌刻画了独自在田间劳作的少女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和同情。
B.诗歌多侧面、多角度描绘忧郁动听的歌声,表现了割麦女真实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C.第一节营构了一幅视野辽阔、色彩鲜明、层次清晰的图画,画面的背景由近及远,依次呈现。
D.诗人利用割麦女的歌声与内心世界表达人与自然和谐、时间与空间永恒的主题。
答案:C
解析:C项,“由近及远”说法不当,应是“由远及近”。
7.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节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来写割麦女的形象,用“独自”“悲凉”等词,突出割麦女的孤寂。
B.华兹华斯在诗的第二节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描绘了姑娘的歌声给自己带来的不尽的心灵享受。
C.空旷的高原田野,高远清爽的明丽秋空,遍地金黄的风舞麦浪,巧妙地烘托出歌声的高亢悠扬。
D.第三节诗中诗人用一连串的猜测来表达听到割麦女歌声后的感受。
答案:B
解析:B项,“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有误,应为“衬托手法”。
8.诗人为什么对割麦女的歌声如痴如醉,流连忘返?(4分)
参考答案:雄浑的自然、活动的人、凄婉动人的歌声这三者构成了一种独特的美,而诗人的心灵也已融在这美的境界中,因而诗人如痴如醉,流连忘返。
解析: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作答。首先,诗人所描绘的收割人是一位勤劳而又充满活力的年轻姑娘。“她”独自在那里又割又捆,“她”举着镰刀弯下腰去,这样活动的人与静止的自然和谐地结合,便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其次,这位年轻的姑娘在艰辛的劳动中用凄凉的歌声抒发自己忧伤的心情,她“一边割一边独自歌唱”,那凄婉的歌声在深邃的峡谷久久回荡,这就为这独特的风景抹上了一层淡淡的愁怨色彩。再次,年轻姑娘凄凉的歌声震人心魄,引人遐想,“我凝神不动,听她歌唱”,“尽管歌声早已不能听到,/它却仍在我心头缭绕”。也许,这歌声也勾起了诗人对悲伤往事的回想,诗人与割麦女的心灵已紧紧暗合在一起。
9.诗人为什么用沙漠里的夜莺和赫布利底群岛的杜鹃的鸣叫来衬托割麦女的歌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参考答案:诗人以两个生动的意象来衬托割麦女歌声的动人:荒凉的沙漠里疲乏的旅人突然听到夜莺清脆的鸣啭,无疑给艰难跋涉的远行者带来完成征途的勇气和希望;寒冷苍凉的赫布利底群岛在严冬过后出现了报春的杜鹃的啼声,这又像为岛上灌注了新的生命。诗人在这里尽力渲染夜莺和杜鹃鸣叫的优美动人,越是如此,越能突出割麦女歌声的优美和强大的感染力。
解析:题目旨在分析沙漠里的夜莺和赫布利底群岛的杜鹃这两个意象的表达效果,及其对割麦女歌声的衬托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徐陵,字孝穆,东海郯人也。八岁能属文,十二通《庄》《老》义。既长,博涉史籍,纵横有口辩。太清二年,兼通直散骑常侍。使魏,魏人授馆宴宾。是日甚热,其主客魏收嘲陵曰:“今日之热,当由徐常侍来。”陵即答曰:“昔王肃至此,为魏始制礼仪;今我来聘,使卿复知寒暑。”收大惭。天嘉六年,除散骑常侍、御史中丞。时安成王顼为司空,以帝弟之尊,势倾朝野。直兵鲍僧叡假王威权,抑塞辞讼,大臣莫敢言者。陵闻之,乃为奏弹,导从南台官属,引奏案而入。世祖见陵服章严肃,若不可犯,为敛容正坐。陵进读奏版时,安成王殿上侍立,仰视世祖,流汗失色。陵遣殿中御史引王下殿,遂劾免侍中、中书监。自此朝廷肃然。高宗纂历,封建昌县侯,邑五百户。太建元年,除尚书右仆射。及朝议北伐,高宗曰:“朕意已决,卿可举元帅。”众议咸以中权将军淳于量位重,共署推之。陵独曰:“不然。吴明彻家在淮左,悉彼风俗,将略人才,当今亦无过者。”于是争论累日不能决。都官尚书裴忌曰:“臣同徐仆射。”陵应声曰:“非但明彻良将,裴忌即良副也。”是日诏明彻为大都督令忌监军事遂克淮南数十州之地高宗因置酒举杯属陵曰赏卿知人。其年加侍中,余并如故。陵器局深远,容止可观,性又清简,无所营树,禄俸与亲族共之。太建中,食建昌邑,邑户送米至于水次,陵亲戚有贫匮者,皆令取之,数日便尽,陵家寻致乏绝。府僚怪而问其故,陵云:“我有车牛衣裳可卖,余家有可卖不?”其周给如此。世祖、高宗之世,国家有大手笔,皆陵草之。其文颇变旧体,缉裁巧密,多有新意。每一文出手,好事者已传写成诵,遂被之华夷,家藏其本。后逢丧乱,多散失,存者三十卷。
(选自《陈书·徐陵列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是日/诏明彻为大都督/令忌监军事/遂克淮南数十州之地/高宗因置酒/举杯属陵曰/赏卿知人
B.是日诏/明彻为大都督/令忌监军事/遂克淮南数十州之地/高宗因置酒举杯/属陵曰赏卿知人
C.是日/诏明彻为大都督令/忌监军事/遂克淮南数十州之地/高宗因置酒/举杯属陵曰/赏卿知人
D.是日诏/明彻为大都督令/忌监军事/遂克淮南数十州之地/高宗因置酒举杯/属陵曰/赏卿知人
答案:A
解析:“是日”是时间状语,应断开;“诏”的宾语为“明彻”,在“大都督”后断开;“令”的宾语是“忌”,在“军事”后断开。因此选A项。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兼”,表示兼任官职,与其用法类似的词语还有“领”;“除”“拜”是授予官职。
B.“纂历”,即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但也有例外。
C.“朕”,秦以前人们不论尊卑,皆可自称“朕”。秦灭六国以后,“朕”始专用于天子自称。
D.“华夷”,宋元时称国家的疆域为华夷,其中“夷”是古代对东方少数民族的称谓。
答案:B
解析:B项,应是“嫡长子”继承制,而非“最年长的儿子继承”。继承帝位的不一定是最年长的儿子。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徐陵博学多才,能言善辩。太清二年,他奉命出使魏。魏设宴招待,宴席上魏收嘲讽徐陵,结果反被徐陵嘲弄,使得魏收羞愧难当。
B.徐陵恭肃严整,不畏强权。安成王依仗皇帝弟弟的身份,阻抑诉讼,大臣不敢言说。徐陵带领御史台官员对其进行弹劾,罢免了他的侍中、中书监等职。
C.徐陵知人善任,坚持己见。高宗让大臣推荐元帅,徐陵力排众议,坚持推荐吴明彻。后来吴明彻不负帝望,连战皆捷。高宗赞扬徐陵知人善任。
D.徐陵清俭廉明,乐善好施。家里没有什么资产的积累,他所得的薪俸都与亲戚共同享用。
答案:B
解析:B项,“直兵鲍僧叡假王威权,抑塞辞讼,大臣莫敢言者”,说的是鲍僧叡阻抑诉讼。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陵亲戚有贫匮者,皆令取之,数日便尽,陵家寻致乏绝。
(2)每一文出手,好事者已传写成诵,遂被之华夷,家藏其本。
参考答案:(1)徐陵的亲戚中有贫穷匮乏的,让他们都来领取粮米,几天便告罄,以致徐陵家不久也穷困了。
(2)每当一篇文章出手,那些喜爱他文章的人便已传写背诵,于是遍及海内,好多人家都藏有他的著作。
14.徐陵推荐吴明彻的原因是什么?(3分)
参考答案:吴明彻家在淮南地区,对那里的风俗很熟悉,将略才学当世无双。
参考译文徐陵,字孝穆,东海郯县人。他八岁就能写文章,十二岁通晓《庄子》《老子》的文义。长大以后,对各种历史著作都有涉猎,而且口才好,能言善辩。太清二年,兼任通直散骑常侍。奉命出使魏,魏安排他在宾馆住下,举行宴会招待他。这天天气炎热,魏主持宴客的魏收嘲笑徐陵说:“今天这场热,应该是徐常侍从南方带来的啊!”徐陵当即回答:“从前王肃来到这里,替魏最早制定了礼仪;今天我奉命出使,又使你们懂得天气的冷暖。”魏收感到十分惭愧。天嘉六年,徐陵被任命为散骑常侍、御史中丞。当时安成王陈顼做司空,凭借皇帝弟弟的尊贵,势倾朝野。直兵鲍僧叡凭借安成王的权势,阻塞诉讼,大臣没有谁敢对他提意见。徐陵听说鲍僧叡的事情,就上奏弹劾,他率领御史台的官员,捧着奏文去朝见陈世祖。世祖见徐陵服饰严整,正气凛然像不可侵犯,为此变得脸色庄重,正襟危坐。徐陵上前宣读奏文时,安成王也在殿上侍立,抬头看着世祖,吓得流汗变色。徐陵叫殿中御史带安成王下殿去,终于弹劾免了陈顼的侍中、中书监的职务。从此,朝廷风纪肃然。高宗陈顼即位,封徐陵建昌县侯,封邑五百户。太建元年,徐陵被任命为尚书右仆射。当时,朝廷计议出师北伐,高宗说:“我心意已决,众卿可推举元帅人选。”众臣商议都认为中权将军淳于量权位重,共同签名推荐他。唯独徐陵说:“不能这样。吴明彻家在淮南地区,对那里的风俗全都很熟悉,若论将略才学,在当今的将领中没有谁比得上。”于是双方争论好几天,不能定下来。后来,都官尚书裴忌说:“我赞同徐仆射的意见。”徐陵立即提议说:“不只吴明彻是良将,裴忌也是合适的副手。”这一天,高宗下诏书委任吴明彻为大都督,而命裴忌为监军事,于是攻下淮南数十州的地方。高宗于是举行宴会,举杯向徐陵祝酒说:“这杯酒奖赏你知人善任。”同年加任侍中,其余一概如旧。徐陵作风大度,相貌举止可观,作风也好,秉性清正简朴,平生不置产业,所得俸禄都与亲戚共同享用。太建年间,食邑在建昌,邑户送米到了水边,徐陵的亲戚中有贫穷匮乏的,让他们都来领取粮米,几天便告罄,以致徐陵家不久也穷困了。僚属奇怪,问其缘故。徐陵说:“我有车、牛和衣裳可以卖,别的家里有可卖的没有?”其周济他人便是如此不遗余力。世祖、高宗在位之时,国家有重要诏令文书,都是徐陵草拟。其文对于旧体多有变革,剪裁巧妙细密,常有新意。每当一篇文章出手,那些喜爱他文章的人便已传写背诵,于是遍及海内,好多人家都藏有他的著作。后逢世道大乱,多有散失,保存下来的有三十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黄陵庙①
李群玉
黄陵庙前莎草春,黄陵女儿茜②裙新。
轻舟小棹唱歌去,水远山长愁杀人。
注①黄陵庙是舜的二妃娥皇、女英的祀庙,又叫湘妃祠,坐落在洞庭湖畔。这首诗虽然以“黄陵庙”为题,所写内容却与二妃故事并不相干。②茜(qiàn):即茜草,根可以做红色染料。这里意为红色。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首句点明时间、地点、环境,莎草碧绿、春光明媚的环境映衬出姑娘之美。
B.“茜裙”与“莎草”在颜色上相互辉映,正面描写女子妩媚动人的形象。
C.作者无奈驾舟离开,他不断回望,同时唱着歌来表达自己的难舍之情。
D.“水远山长”写与姑娘分离之后的相隔之遥,传达出怅然若失的心情。
答案:C
解析:C项,驾船而去的应是女子,唱着歌的也应是女子。
16.后人评价该诗颇有“豪华落尽见真淳”之美,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这首诗主要采用了白描手法。①用碧绿的莎草来映衬姑娘之美,以红色罗裙的艳丽表现姑娘的妩媚。②所写意象只是轻舟、小棹、歌声、远水长山,只是眼前所见之景,语言朴实传神。
解析:题干要求分析诗歌语言的朴实。诗人完全摆脱了形似的摹写刻画,用绿草映出的红裙来描写姑娘,他对黄陵女儿的描画就只是抹上一笔鲜红的颜色,而毫不顾及穿裙女子的头脚脸面。登舟、举桨与唱歌远去最牵动诗人的情思,他就把“轻舟”“小棹”、歌声以及眼中的远水长山,一一摄入画面。笔墨所及,无非是眼前景、心中事,不借助典故,也不追求花哨,文字不矫饰,朴实传神。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韩愈在《师说》中,揭示出士大夫耻于相师的原因。这些士大夫认为师生之间年龄和学问都相近,如果从师,就会处于“ , ”的尴尬境地。
(2)荀子在《劝学》中列举了“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等几个生活中十分常见的现象后,得出结论:“ , 。”
(3)《过秦论》中“ , ”两句,形象地描写了始皇派遣得力的将领、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
答案:(1)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2)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3)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诗的境界中必须有山有水。那么,请看济南吧。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便越发的不同了。以颜色说吧,山腰中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射,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山脚是镶着各色条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山顶上的色儿也随着太阳的转移而不同。山顶的颜色不同还不重要,山腰中的颜色不同才真叫人想作几句诗。山腰中的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动,特别是在秋天,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① ,这个变动并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颜色觉得出这个变化,而立刻随着变换。忽然黄色更真了一些,忽然又暗了一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流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和着彩色,轻轻地抹上一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有这样的山,再配上那蓝的天,晴暖的阳光;蓝得像要由蓝变绿了,可又没完全绿了;晴暖得像要发燥了,可是有点凉风,正和诗一样的温柔;这便是济南的秋。况且因为颜色的不同,② 。高的更高了些,低的更低了些。山的棱角曲线在晴空中更真了,更分明了,更瘦硬了。看山顶上那个塔!
18.对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比拟 比喻 夸张
B.比拟 比喻 排比
C.对偶 借代 排比
D.对偶 借代 夸张
答案:B
解析:“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和着彩色,轻轻地抹上一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运用了比拟,“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运用了比喻,“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运用了排比。
19.文中画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山脚是镶着一层层的黄色、灰色、绿色、藕荷色儿等各色条子的。”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参考答案:①原文每个修饰成分都单独成句,有强调作用,句子也更活泼;②原文表达出了感知过程,层次感更加明显;③原文表述与上下文语体一致,更口语化,描写亲切生动。
解析:答题时应重点关注句式层面的不同。另外还应考虑原句与语段的协调一致以及语言表达方面与原文的一致性。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参考答案:①忽然又温暖一会儿 ②那山的高低也更显然了
解析:第①处,结合“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可以推断此处句式应是“忽然……”,再根据后文“有这样的山,再配上那蓝的天,晴暖的阳光”可知,此处可填“忽然又温暖一会儿”。第②处,根据“高的更高了些,低的更低了些”可以推知,此处可填“那山的高低也更显然了”。填写时应注意语言风格与原语段保持一致。
21.下面一段文字在语言表达方面有一些毛病,请指出来,并改正。(只改四处即可)(4分)
自我控制模式的最佳用途之一,是改造学习习惯。学生在这方面的最大障碍大概是他们总喜欢设置不切实际的目标。当某一学科长期失败后,他们可能会连续几个小时地看书,乃至不间断地做大量练习以期改善这种情况,但往往适得其反,事半功倍,收效甚微。可以预料,他们肯定是以失败告终。
参考答案:①“改造学习习惯”改为“改变学习习惯”。②在“学科”后面加上“的学习”或“学习”。③将“乃至”改为“或者”。④将“事半功倍”改为“事倍功半”。⑤“肯定是以失败告终”改为“还会失败”。
解析:“改造学习习惯”搭配不当;“当某一学科长期失败后”中“学科”“失败”搭配不当;“乃至”表递进关系,原句中不存在递进;“事半功倍”意思与语境不符;“肯定是以失败告终”表达过于绝对。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字。(5分)
2019年7月13日,中国产铁路客车在哈瓦那至圣地亚哥线路上投入运行。长期以来,从哈瓦那到圣地亚哥约800千米的里程,乘坐火车耗时长达24小时。随着中国列车投入使用,时间缩短到了14个小时。同时,列车的运力和效率也大幅提升。哈瓦那至圣地亚哥之间的旧列车仅能载客400余人,如今每列客车能载客760多人。
参考答案:2019年7月13日中国产铁路客车在哈瓦那至圣地亚哥线路上投入运行,缩短了旅行时间,提升了列车运力和效率。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春水(之三)
冰 心
青年人!
你不能像风般飞扬,
便应当像山般静止,
浮云似的
无力的生涯,
只做了诗人的资料呵!
这首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