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3部分 第3章 课时69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42707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3部分 第3章 课时69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42707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3部分 第3章 课时69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42707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3部分 第3章 课时69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3部分 第3章 课时69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地区产业结构,产业结构的升级,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时69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
1.地区产业结构
(1)概念: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同类型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如以工业或者第二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2)影响因素:资源禀赋、技术条件以及分工深化等。
(3)不同地区产业结构差异
①非洲的加纳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
②亚洲的新加坡经济较发达,产业结构以服务业为主。
三次产业比重与某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三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只能大致说明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因为一个区域的产业结构不仅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关,还与其他因素相关。例如,美国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大,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国,这与美国的耕地面积广、农业投入较多等有关,但不能说美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较其他发达国家低。
2.产业结构的升级
(1)表现
①经济发展过程: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国民经济重心由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产业,进而转向第三产业。
②工业内部:由以轻纺工业为主上升到以重化工业为主;由以原材料为主上升到以加工组装为主;由以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上升到以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
(2)意义:体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3)原因
①比较优势的变化和政策的引导
②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不断升级的根本原因
3.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
(1)概况
(2)变化过程
发展阶段
产业特点、地位
区位优势
工业化初期
以轻纺工业为支柱产业,是我国经济中心和最大的轻工业基地
接近原料产地,拥有丰富的劳动力和最大的消费市场;对外联系和贸易频繁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
轻重工业协调发展,成为我国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国家实施了重工业化的战略决策;原有的基础设施、技术和劳动力等优势明显
20世纪90年代以后
高新技术产业和金融服务业发展迅速
设立浦东新区的优惠政策、良好的工业基础、雄厚的科研实力、开放的服务环境等
今后
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文化大都市
依托自身的经济实力和全球影响力
广义的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区域内不同产业产值的比例关系。所谓产业结构优化,是指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的过程,是实现产业结构与资源供给结构、技术结构、需求结构相适应的状态。它是指产业与产业之间协调能力的加强和关联水平的提高。
1.产业结构合理化
(1)含义:各产业内部保持符合产业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的比率,保证各产业持续、协调发展,同时各产业之间协调发展。
(2)产业间的比例协调是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核心。下图示意珠三角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化的过程。
2.产业结构高级化
(1)含义:指产业结构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转变的过程或趋势。
(2)从产业结构的结构比例看,高级化有三个方面的内容:①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由第一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第二、第三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②产业结构中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占优势比重演进;③产业结构中由制造初级产品的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制造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的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
(3)以微笑曲线寻求企业的升级路径:微笑曲线中间是工农业生产,附加值低;左边是研发、右边是营销,附加值高。产业未来应朝微笑曲线的两端发展。
3.两者的关系
产业结构合理化是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前提条件,如果产业结构长期处于失衡状态,就不可能有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发展。产业结构高级化是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必然结果。
(2020·江苏地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
材料一 湖北省黄石市是武汉都市圈的副中心城市,有“青铜古都”“钢铁摇篮”“水泥故乡”之称。图1为黄石市区位示意图。
材料二 黄石市2008年被定为资源枯竭转型试点城市,2015年年底关闭第一批露天矿山,采掘业产值明显下降。图2为2008~2017年黄石市GDP和三次产业结构统计图,图3为2008~2017年黄石市轻重工业产值统计图。
(1)简述当前黄石市产业结构的特点。(3分)
(2)说明目前黄石市第二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4分)
(3)简析黄石市第二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2分)
(4)要实现黄石市可持续发展,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有效措施?(4分)
该题坚持小处入口、大处落脚的务实原则,主干知识考查考生的读图能力,考查遵循读图—析图—解图的思维过程;综合设问按照现象—原理—运用的能力提升要求,体现从地理事象到地理本质,从知识迁移走向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能级根据思维结构依据单点—多点—关联—拓展结构有序组合,思维层次清晰、递进合理。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
第(1)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但只要求考生简单描述;第(2)题需要考生结合图文信息,通过比较、综合分析发展条件;第(3)题分析发展的方向,要求考生能从时空变化的视角把握图文材料;第(4)题考查考生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探究、分析地理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
第(1)题 根据图2可知,当前黄石市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一、第三产业占比低,且第三产业占比大于第一产业;结合图3可知,第二产业中重工业占主导。
第(2)题 黄石作为武汉都市圈的副中心城市,距中心城市武汉较近,劳动力丰富;被称为“钢铁摇篮”“水泥故乡”,其产业基础好;黄石市靠近长江,水运便利;2008年黄石市被定为资源枯竭转型试点城市,其产业发展有一定的政策支持。
第(3)题 据图可知,黄石第二产业以重工业为主,轻工业占比很小,可提高轻工业比重,同时可加强传统优势工业的技术改造;黄石工业生产总值虽有增加,但近年来工业产值增速缓慢,应加大技术投入,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第(4)题 采取的措施要有利于可持续发展,主要从社会、经济和生态三方面回答。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就业岗位,进一步吸引劳动力向城镇迁移,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大技术投入,提高资源利用率;资源枯竭型城市,环境污染一般较为严重,可加快生态恢复,治理环境污染等。
答案 (1)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二产业中重工业占主导;第一、第三产业占比较低;第三产业占比大于第一产业。
(2)产业基础好;临江水运便利;政策扶持;距中心城市武汉近;劳动力丰富。
(3)轻型化(提高轻工业比重);高附加值化(提升产品的附加值);高科技化(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强传统优势工业技术改造。
(4)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就业岗位;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快生态恢复;防治环境污染;推进城市化进程。
(2022·江苏南通模拟)榆林市地处陕北能源开发区腹地,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资源储量丰富。下图为“榆林市1990~2015年GDP与三次产业结构演化图”。据此完成1~2题。
1.影响榆林市产业结构演化的主要因素有( )
①能源资源禀赋 ②人力资源数量 ③市场需求结构 ④国家政策导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012~2015年,榆林市产业结构演化对当地的主要影响是( )
A.加快矿产资源开发 B.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C.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D.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答案 1.C 2.B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自1990~2015年,榆林市三次产业中,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呈下降趋势,第二产业产值占比增大且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这种产业结构的变化,一是与榆林市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有关(能源资源禀赋高),二是与市场需求结构有关(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三是与国家政策导向有关(作为陕北能源开发区,其能源基地的建设有国家政策的导向作用),与人力资源数量关系不大,①③④正确,②错误。第2题,读图可知,自2012~2015年,榆林市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变化不大,第二产业产值比重下降,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上升,表明其矿产资源开发速度减缓,随着矿产资源开发速度的减缓(但第二产业仍然为榆林市的主导产业),其技术投入可能增大,资源利用效率会有所提高,B正确。
产业结构偏离度是指各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与其相应的劳动力比重的差异程度。结构偏离度为正值,则说明存在劳动力转入的可能,反之则存在劳动力转出的可能。下图为“1969~2014年美国本土东北部城市群产业结构偏离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1969~2014年,美国本土东北部城市群可能吸纳劳动力的行业是( )
A.制造业 B.餐饮业
C.农业 D.金融业
4.产业结构变动会对城市产生一定的影响,就美国本土东北部城市群而言,该区域的( )
A.城市服务种类增加 B.工业区位优势增强
C.水资源短缺问题加重 D.农业总产值显著下降
答案 3.A 4.B
解析 第3题,读图可知,该区域第一产业的产业结构偏离度小于0,说明第一产业不具有吸纳劳动力的可能;第三产业的产业结构偏离度大致等于0,也不具备吸纳劳动力的可能;而第二产业一直以来产业结构偏离度大于0,说明第二产业具有吸纳劳动力的可能。四个选项中制造业属于第二产业,A项正确。第4题,结合产业结构偏离度进行分析,第二产业的产业结构偏离度大于0,且数值在增大,说明第二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增强,说明当地工业的区位优势增强,B项正确。
产业结构超前系数(E)是指某一产业增长相对于整个产业经济系统增长趋势的超前程度,可用来测定某产业结构的变动方向。当 E>1 时,表示产业超前发展,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当 E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38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第三产业,形成产业融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讲与练第39讲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 (含详解),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地区产业结构,产业结构的升级,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3部分 第3章 课时69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 (含详解),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地区产业结构,产业结构的升级,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