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新教材适用2023年高中历史第六单元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第14课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课后习题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新教材适用2023年高中历史第六单元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第14课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课后习题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01
    新教材适用2023年高中历史第六单元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第14课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课后习题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02
    新教材适用2023年高中历史第六单元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第14课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课后习题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03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练习,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课后训练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

    1.北宋时,私人讲学的书院兴起。下面是朱熹为白鹿洞书院撰写的学规:

    修身之要

    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

    处事之要

    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接物之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该学规反映了(  )

    A.宣扬理学思想

    B.朱熹是书院的创建者

    C.书院的育人宗旨

    D.朱熹的个人人生追求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朱熹为白鹿洞书院撰写的学规的内容,可知该学规反映了对学子的人生修养要求及书院的育人宗旨,故选C项。

    2.朱熹的著述中,童蒙读物占很大比重,如《论语训蒙口义》《易学启蒙》《小学》《四书集注》等,特别是《小学》《四书集注》,一直被元明清统治者作为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这反映出(  )

    A.宋朝重视道德教化的通俗化和普及化

    B.朱熹认为只有儿童才能接受天理

    C.道德教化应以书院教育为主要方式

    D.宋朝官方开始重视儿童启蒙教育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朱熹的著述中,童蒙读物占很大比重,如《论语训蒙口义》《易学启蒙》《小学》《四书集注》等,可知宋朝重视道德教化的通俗化和普及化,故选A项。

    3.1866年,左宗棠奏准在福州设马尾船政局,局内设有船政学堂。学堂开设的科目有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质学、画法等;同时,课外要读《圣谕广训》《孝经》,兼习策论。该学堂的创设(  )

    A.体现了中体西用思想

    B.揭开了洋务运动的序幕

    C.开启了西式教育的先河

    D.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福州船政学堂的课程,既有西方的自然科学,也有中国传统文化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是在维护封建制度和纲常礼教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以达到巩固清王朝统治的目的。所以,福州船政学堂的创设,体现出中体西用的思想,故A项正确。

    4.宋朝雕版印刷的书籍不仅有历史、儒家经典和话本,还包括农业、占卜和药学等手册。百姓可以了解以前只有专家掌握的知识,他们可自行举行葬礼、占卜,或为家人开方抓药。这说明(  )

    A.雕版印刷影响社会结构的变动

    B.宋朝社会治理的能力得到增强

    C.印刷技术进步推动文化的传播

    D.宋朝出版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随着印刷技术的进步,知识得到进一步传播,即印刷技术进步推动文化的传播,故选C项。

    5.199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北京图书馆更名为国家图书馆,对外称中国国家图书馆。该图书馆最早筹建于(  )

    A.清政府时期     

    B.北洋军阀时期

    C.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答案:A

    解析:国家图书馆的前身是京师图书馆,筹建于1909年,处于清政府时期,故选A项。

    6.“私家藏书是与官府藏书、书院藏书并举的三大藏书形式之一。私家藏书内容极为丰富,在我国文化传承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古代私家藏书的典型代表是(  )

    A.汉朝太学馆     B.唐朝太白楼

    C.明朝天一阁    D.清朝文渊阁

    答案:C

    7.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可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殿堂。下列被视作第一个具有近代特征的博物馆的是(  )

    A.亚历山大博物馆       

    B.阿什莫林博物馆

    C.上海的自然历史博物院   

    D.法国的卢浮宫

    答案:B

    8.公共图书馆在18世纪尚不多见。19世纪中期,法国、美国、普鲁士和奥地利则各有上百个公共图书馆,剧院、音乐厅、博物馆已在城市普遍出现。这一现象(  )

    A.推动了文化的大众化发展

    B.反映了社会矛盾日益缓和

    C.加速了科技向生产力转化

    D.促进了现实主义文艺产生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世纪中期,公共图书馆、剧院、音乐厅、博物馆等已在城市普遍出现,这能够推动文化的大众化发展,故选A项;文化机构的普及推广不代表社会矛盾的日益缓和,排除B项;文化机构的普及与科技向生产力的转化无必要联系,排除C项;现实主义文艺并不符合普通大众的艺术需求,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9.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材料 汉朝学制系统图

    注:

    太常:职官名。掌理宗庙礼仪、考核荐举博士和博士弟子。宫邸学、鸿都门学、太学为官学。精舍(精庐)、蒙学(书馆)为私学。

    ——摘编自郭齐家《中国教育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汉朝学校教育制度。

    参考答案:评析:经济上,生产力发展,经济繁荣,以及帛和纸作为书写材料的出现,为汉朝教育学制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政治上,国家统一,汉武帝尊崇儒术。学制上,官学和私学空前发展(各类学校纷纷出现),学制系统初具规模。影响上,汉朝教育的发展推动了学术文化的繁荣,为后代封建王朝的学制奠定了初步基础。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两汉王朝除国办太学之外,还有地方官学,即郡国学县学两级,有专门的太学导师五经博士,有国家规定的儒学课本。这表明汉朝(  )

    A.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

    B.教育规模的发展

    C.教育体制较完备

    D.儒学教育盛行

    答案:C

    解析:题干材料除国办太学之外,还有‘地方官学’”“有专门的太学导师‘五经博士’,有国家规定的儒学课本反映了汉朝从中央到地方的教育体制比较完备,故C项正确;题干材料未涉及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主旨不是反映教育规模的发展和儒学教育盛行,而是说明教育体制较完备,故B、D两项均错误。

    2.熊月之在《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中列举了这样一组数据:中国官办译书局,以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翻译馆为例,所翻译的自然科学类书籍占80%,社会科学类仅占20%。翻译著作的差异性表明(  )

    A.“向西方学习的思想萌芽

    B.洋务运动培养大量翻译人才

    C.摆脱了天朝上国的观念

    D.侧重学习西方的实用性技术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以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翻译馆为例,所翻译的自然科学类书籍占80%,可知洋务运动时期主要学习西方的实用性科技,故选D项。

    3.1912年,蔡元培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物理、地理、算学、木工等皆在此列)、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突出强调积极进取)、美感教育(以美育取代宗教,旨在宣传自由、平等、人权等观念)皆今日教育所不可偏废。就是带着这些教育经验和观念,蔡元培决心将京师大学堂改造为一所符合世界潮流的大学。这说明(  )

    A.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蔡元培注重全方位提高学生素养

    C.北京大学是当时的一流学府

    D.蔡元培为资产阶级革命培养人才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物理、地理、算学、木工等皆在此列)、公民道德素质教育、世界观教育(突出强调积极进取)、美感教育(以美育取代宗教,旨在宣传自由、平等、人权等观念),可知蔡元培注重全方位提高学生素养,故B项正确;A、D两项不是题干材料主旨,排除;根据题干材料就是带着这些教育经验和观念,蔡元培决心将京师大学堂改造为一所符合世界潮流的大学,可知当时北京大学还没有成为一流学府,故C项错误。

    4.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各级各类教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了各种受教育的机会。该时期我国(  )

    A.已经形成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B.已经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

    C.颁布法律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

    D.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教育事业

    答案:D

    解析:题干材料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各级各类教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了各种受教育机会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教育事业建立,故D项正确。

    5.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欧洲近代社会产生重要影响。其中替宗教改革开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的是(  )

    A.造纸术与火药

    B.指南针与印刷术

    C.火药与指南针

    D.造纸术与印刷术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纸的发明不仅为中华文化的发展与传承提供了有效的载体,也为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文化传播与平民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印刷术大大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对人类的文明历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故选D项。

    6.成书于6世纪的《齐民要术》,在几百年间一直靠手抄流传,直至北宋仁宗天圣年间才第一次刻印,南宋时期则广泛刻印。这(  )

    A.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  B.说明印刷书的广泛使用

    C.推动了农业生产的进步  D.反映科学技术领先世界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齐民要术》属于农学著作,该著作由手抄流传到广泛刻印,有利于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故C项正确。

    7.宋朝苏易简在《文房四谱》中说:汉初已有幡纸代简……蔡伦剉故布及鱼网树皮而作之弥工。此记载(  )

    A.说明了蔡伦对造纸工艺的改进

    B.证明了蔡伦对的发明

    C.否定了蔡伦对造纸技术的贡献

    D.反映了造纸技术发明的艰难性

    答案:A

    解析:题干材料汉初已有幡纸说明汉初已有纸,而蔡伦剉故布及鱼网树皮而作之弥工说明了蔡伦对造纸工艺的改进,故A项正确,B项错误;题干材料肯定了蔡伦对造纸技术的贡献,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反映造纸技术发明的艰难性,只反映了造纸技术的进步,故D项错误。

    8.1933年,美国图书馆协会估计,自1929年以来新增的借书人数在200万到300万之间,总的图书流通量增长了将近50%;每20个成年人当中大约有19个人是报纸的读者。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美国(  )

    A.民众精神世界渴望慰藉

    B.文化产业拉动了经济增长

    C.国民素质得到大幅提升

    D.科技革命推动出版业发展

    答案:A

    解析:19291933年正处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期间,大量美国人失业,读书人数量的增加反映了他们渴望从阅读中寻找精神慰藉,故选A项;材料仅提到美国读书看报的人数迅速增加,并未涉及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排除B项;读书看报人数的增加不能说明整个国家国民素质的提升,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科技革命的作用,排除D项。

    9.1906年,中国第一个省级公共图书馆——湖南图书馆建立。1909年,清政府开始筹建京师图书馆,其余各省图书馆也加紧筹建。到民国成立前夕,各省公共图书馆基本建立,学校图书馆、专业图书馆、私人图书馆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这一时期图书馆的建立和发展(  )

    A.与变法图强运动相辅相成

    B.适应了近代教育的需要

    C.以宣传共和主义为其宗旨

    D.推动了科举制度的废除

    答案:B

    解析:一系列近代图书馆的设立具有较强的社会教育功能,有利于普及教育,扩大教育范围,提高广大民众的文化水平,提高国民素质,适应了近代教育的需要,故选B项。维新变法运动发生于1898年,与材料时间不符,A项错误;材料中这一时期的图书馆都是清政府建立的,其宗旨不是宣传共和主义,C项错误;科举制度的废除与图书馆的建立没有直接关系,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两千多年前,周朝就有相当于今天国家图书馆的机构——盟府。后来,秦始皇焚书坑儒,取缔私人藏书。汉朝朝廷设的图书馆称秘阁”“秘府,设专职官员管理。唐朝,像魏征这样的大臣都出任过图书馆长之类的职务,专门负责搜集收买天下之书,并组织人抄写备份;民间私人图书馆也开始出现。宋朝,太宗建立崇文院,专作藏书之地,后来又另设书库,叫秘书阁。明清之际,印刷术的发展使得国家藏书得到空前发展。除官方图书馆,民间图书馆也广泛存在。汉朝藏书主要分为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六大类内容。从唐朝开始,正式确定了经、史、子、集的名称和顺序。中国古代图书馆无论公藏还是私藏,均是重在收藏,处于名副其实的藏书楼阶段。

    ——摘编自谢灼华《中国

    图书和图书馆史》等

    材料二 我国第一个具有近代性质的图书馆是广雅书院(1887年两广总督张之洞在广东创办)的藏书楼——冠冕楼。它的藏书除传统的经史子集丛书外,当时流行的西政丛书、西学大成、各国交涉公法等汉译西书均有收藏。冠冕楼设掌书生二人,专门管理藏书,同时又有便利读者的阅览规则及措施,还编印藏书目录,以便检目借阅。为方便院生夜间阅览,在院生住宿的斋院附近另设小书楼。藏书有复本的也供院外士人借阅。近代性质的图书馆在戊戌变法前后组创的各种学会中首先普及开来,它们大多是由会员捐款,购买中外经世有用之书,藏于公所,供会内同仁借阅。会外有志读书者,可以出资租书阅读,也可由保人介绍在会内阅览。

    ——摘编自张晓《辛亥革命前

    的近代图书馆事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图书馆的特点及对后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近代图书馆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原因。

    参考答案:(1)特点:出现较早;官府主导;曲折发展;受统治政策和技术条件影响较大;重收藏,少开放;藏书种类丰富。影响:保存传统文化,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我国近现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主要变化:开始大量收藏西方书籍;藏书更加注重实用性;管理更加科学规范和人性化;借阅范围扩大,开放程度增强。原因:列强入侵,民族危机严重;近代西方文明的传入;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影响;有志之士的推动。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世纪末的欧洲,博物馆向大众开放的呼声日益高涨。1822年,普鲁士国王威廉三世将建设博物馆的大任交到申克尔的肩上。

    申克尔设计的博物馆及其二楼大厅透视图

    博物馆位于皇家花园乐趣园之北,与普鲁士皇宫遥遥相望,东有象征神权的普鲁士宫廷教堂,西有昭示军威的军械库。它立于高台之上,屋顶安置着象征普鲁士文化的鹰和狄俄斯库里(古希腊罗马神话中的孪生神灵)雕像。博物馆于1825年开始施工,1830年落成,是柏林第一座公众博物馆。藏品及建筑物的主人是帝王,故而被称为皇家博物馆。因收藏猛增,皇博难以胜任,威廉四世下令将皇博之北的地段专门用于新建博物馆、学术机构及大学,并称之为艺术和科学的自由之地。新博物馆采用了蒸汽压桩机、蒸汽动力升降机等工具,并用火车将建筑材料直接运入工地,内部还大量使用预制铸铁构件。该馆于1855年完工,成为当时舆论的焦点。1867年,出于政治需要,用于收藏当代德语艺术家作品的国家画廊工程动土,1876年对外开放。

    ——摘编自何晓昕、罗隽《时光之魅:

    欧洲四国的建筑和城镇保护》

    (1)根据材料,概括柏林皇家博物馆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对普鲁士建立和发展博物馆这一现象进行评析。

    参考答案:(1)特点:地理位置重要,周围分别是代表君权、军威和神权的建筑;建筑体现出浓厚的古希腊和罗马的风格和元素;皇家藏品面向大众展出;馆藏物品丰富等。

    (2)示例

    启蒙运动在欧洲扩展,自由和平等思想得到传播,博物馆向公众开放成为大势所趋,皇家博物馆的建立顺应了这一趋势;工业革命的进行促成了新博物馆的建成,推动了艺术和科学的进一步传播;在德意志统一前后,建设国家画廊以保存本民族文化,有利于提高民族意识和增强国家认同感,有助于巩固德意志帝国的统一。

    相关试卷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六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六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复习练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达标测试,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素养达标,能力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课后作业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新教材适用2023年高中历史第六单元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第14课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课后习题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