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物理二轮总复习 专题微课2-1 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课件PPT
展开防误点:不考虑圆柱体的存在,认为小球下落高度为πR,导致得出选项B的错误结论,或者无法表示小球下落高度而导致思维受阻。
因“对机械能守恒条件理解不清”导致解题失误2.(2021·广东高考) (多选)长征途中,为了突破敌方关隘,战士爬上陡峭的山头,居高临下向敌方工事内投掷手榴弹。战士在同一位置先后投出甲、乙两颗质量均为m的手榴弹。手榴弹从投出的位置到落地点的高度差为h,在空中的运动可视为平抛运动,轨迹如图所示,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甲在空中的运动时间比乙的长B.两手榴弹在落地前瞬间,重力的功率相等C.从投出到落地,每颗手榴弹的重力势能减少mghD.从投出到落地,每颗手榴弹的机械能变化量为mgh
防误点:重力做功只引起手榴弹重力势能的变化,而不引起其机械能的变化,不理解这一点易错选D选项。解析:甲、乙两颗手榴弹竖直方向下落的高度相同,由平抛运动的特点可知,它们的运动时间相等,A错误。落地前瞬间,PG=mgvy=mg2t,由于运动时间相等,故重力的瞬时功率相等,B正确。从投出到落地,重力做功为mgh,故重力势能减少mgh,C正确。从投出到落地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手榴弹的机械能守恒,D错误。答案:BC
因“运动过程分析不明”导致功亏一篑3.(2022·浙江6月选考)小明用额定功率为1 200 W、最大拉力为300 N的提升装置,把静置于地面的质量为20 kg的重物竖直提升到高为85.2 m的平台,先加速再匀速,最后做加速度大小不超过5 m/s2的匀减速运动,到达平台速度刚好为零,g取10 m/s2,则提升重物的最短时间为( )A.13.2 s B.14.2 sC.15.5 s D.17.0 s防误点:误认为重物先做匀加速运动,再做匀速运动,最后做匀减速运动,而事实并非如此,中间过程运动时间需要通过能量守恒列式求解。
因“不能将动能定理与图像综合分析”导致思维受阻4.(2021·湖北高考)如图(a)所示,一物块以一定初速度沿倾角为30°的固定斜面上滑,运动过程中摩擦力大小f恒定,物块动能Ek与运动路程s的关系如图(b)所示。重力加速度大小取10 m/s2,物块质量m和所受摩擦力大小f分别为 ( )A.m=0.7 kg,f=0.5 NB.m=0.7 kg,f=1.0 NC.m=0.8 kg,f=0.5 ND.m=0.8 kg,f=1.0 N
防误点:应用动能定理分析物块沿斜面上滑和下滑过程中Ek与s的关系,对应图像确定力与斜率的关系,即可解得结果,不注意推导Ek与s的关系,则无法利用图像得出正确结果。解析:0~10 m内物块上滑,由动能定理得-mgsin30°·s-fs=Ek-Ek0,整理得Ek=Ek0-(mgsin 30°+f)s,结合0~10 m内的图像得mgsin 30°+f=4 N;10~20 m内物块下滑,由动能定理得(mgsin 30°-f)(s-s1)=Ek,整理得Ek=(mgsin 30°-f)s-(mgsin 30°-f)s1,结合10~20 m内的图像得mgsin30°-f=3 N,联立解得f=0.5 N,m=0.7 kg。故A正确。答案:A
加强点(一) 动能定理的应用[科学思维]1.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思维流程
2.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三点提醒(1)动能定理往往用于单个物体的运动过程,由于不牵扯加速度及时间,比动力学研究方法要简捷。(2)动能定理表达式是一个标量式,在某个方向上应用动能定理是没有依据的。(3)物体在某个运动过程中包含有几个运动性质不同的小过程(如加速、减速的过程),此时可以分段考虑,也可以对全过程考虑,但若能对整个过程利用动能定理列式,则可使问题简化。3.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四个步骤(1)建立运动模型,判断物体做了哪些运动。(2)分析各个运动过程中物体的受力和运动情况。(3)抓住运动模型之间的联系纽带,如速度、加速度、位移,确定初、末状态。(4)根据实际情况分阶段或整个过程利用动能定理列式计算。
加强点(二)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考法1 单个物体的机械能守恒[例1] 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有一半径为R=0.50 m的光滑圆弧槽BCD,B点与圆心O等高,水平面DQ与圆弧槽相接于D点,一质量为m=0.10 kg的小球从B点的正上方H=0.95 m高处的A点自由下落,由B点进入圆弧槽轨道,从D点飞出后落在水平面上的Q点,DQ间的距离x=2.4 m,球从D点飞出后的运动过程中相对水平面上升的最大高度h=0.80 m,取g=10 m/s2,不计空气阻力,求:(1)小球经过C点时轨道对它的支持力大小FN;(2)小球经过P点时的速度大小vP;(3)D点与圆心O的高度差hOD。
[答案] (1)6.8 N (2)3 m/s (3)0.3 m
[微点拨] 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单物体多过程问题的一般步骤
[微点拨]1.常见情境2.三点提醒(1)分清两物体是速度大小相等,还是沿绳方向的分速度大小相等。(2)用好两物体的位移大小关系或竖直方向高度变化的关系。(3)对于单个物体,一般绳上的力要做功,机械能不守恒;但对于绳连接的系统,机械能则可能守恒。
[微点拨]1.常见情境2.三大特点(1)转动时两物体的角速度相等,或线速度间具有一定的关系。(2)杆对物体的作用力并不总是沿杆的方向,杆能对物体做功,单个物体机械能不守恒。(3)对于杆和球组成的系统,忽略空气阻力和各种摩擦且没有其他力对系统做功,则系统机械能守恒。
[例5] (2022·长沙质检)(多选)如图所示,A、B两小球通过绕过轻质光滑定滑轮的不可伸长的细线相连,A球放在足够长的固定光滑斜面上,B、C两小球在竖直方向上通过劲度系数为80 N/m的轻质弹簧相连,C球放在水平地面上。现用手控制住A球,并使连接A、B球的细线刚刚拉直但无拉力作用,且保证滑轮左侧细线竖直、右侧细线与斜面平行。已知A球的质量为4 kg,B、C球的质量均为1 kg,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 m/s2,开始时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释放A球后,A球沿斜面下滑至速度最大时C球恰好离开地面。弹簧一直在弹性限度内,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斜面的倾角α为30°B.A球的最大速度为1 m/sC.C球刚离开地面时,B球的加速度最大D.从释放A球到C球刚离开地面的过程中,A、B两小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先增加后减少
[微点拨]1.系统特点由轻弹簧连接的物体系统,一般既有重力做功又有弹簧弹力做功,这时系统内物体的动能、重力势能和弹簧的弹性势能相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守恒。2.两点提醒(1)对同一弹簧,弹性势能的大小完全由弹簧的形变量决定,无论弹簧伸长还是压缩。(2)物体运动的位移与弹簧的形变量或形变量的变化量有关。
“微课精练”见“微课精练(七)” (单击进入电子文档)
2023高考物理二轮总复习 专题微课1-2 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及应用 课件PPT: 这是一份2023高考物理二轮总复习 专题微课1-2 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及应用 课件PPT,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答案BC,答案D,答案A,答案C,答案AC,答案BC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4 机械能守恒定律示范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4 机械能守恒定律示范课ppt课件,共23页。
2023新教材高考物理总复习专用课件--5.2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这是一份2023新教材高考物理总复习专用课件--5.2动能定理及其应用,共4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基础落实,考点突破,思维拓展,瞬时速度,末动能,初动能,动能的变化量,合外力,动能定理的特点,曲线运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