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左中旗实验高中2022—2023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左中旗实验高中2022—2023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科左中旗实验高中2022—2023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年级生物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下列性状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 人的褐眼与蓝眼 B. 兔的长毛与兔的短毛
C. 豆荚的绿色和花纹色 D. 棉花的细绒与长绒
【答案】D
【解析】
【分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同种生物”、“同一性状”、“不同表现类型”答题。
【详解】A、人的褐眼与蓝眼符合“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属于相对性状,A不符合题意;
B、兔的长毛与兔的短毛符合“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属于相对性状,B不符合题意;
C、豆荚的绿色和花纹色符合“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属于相对性状,C不符合题意;
D、棉花的细绒与长绒符合“同种生物”,但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D符合题意。
故选D。
2. 用甲、乙两个桶及两种不同颜色的小球进行“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桶中都有两种不同颜色的小球,一种颜色代表来自父方或母方
B. 此实验需要重复多次进行,预期得到的结果为AA∶Aa∶aa=2∶1∶1
C. 甲、乙两桶中的小球数量可以不相等
D. 从甲、乙两桶中各抓取一个小球进行组合,该过程代表雌雄配子的形成
【答案】C
【解析】
【分析】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中,F1为杂合子,F1自交得到F2,F2出现了3∶l的性状分离比,要模拟性状分离实验可以用两个桶放两种小球来模拟F1的雌雄个体,而从小桶中抓取一个小球来模拟等位基因的分离。
【详解】A、该实验中,甲、乙两桶中都有两种不同颜色的小球,一种颜色表示一种配子,两桶分别代表来自母方或来自父方,A错误;
B、此实验需要重复多次进行,根据分离定律可知,预期得到的结果为AA∶Aa∶aa=1∶2∶1,B错误;
C、甲、乙两桶中的小球数量可以不相等,但每桶中的A与a小球数量一定要相等,C正确;
D、从甲、乙两桶中各抓取一个小球进行组合,该过程代表受精时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D错误。
故选C。
3. 下列关于遗传学基本概念、孟德尔实验、方法及分离定律的叙述正确的( )
A. 两纯合子交配,子代只表现出一种性状,则此性状一定为显性性状
B. 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就叫性状分离
C. 假说一演绎法中演绎推理的内容是进行测交实验
D. 分离定律发生在配子形成过程中
【答案】D
【解析】
【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的假说:①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②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③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详解】A、两纯合子交配,如aa×aa→aa,子代只表现出一种性状,则此性状不一定为显性性状,A错误;
B、杂合子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就叫性状分离,B错误;
C、假说一演绎法中实验验证的内容是进行测交实验,C错误;
D、分离定律发生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即在减数分裂过程中,D正确。
故选D。
4. 采用以下哪一组方法,可以依次解决①~④中的遗传问题( )
①已知显隐性的条件下鉴定一只白羊是否纯种 ②在一对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子中区分显隐性 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 ④检验杂种子一代的遗传因子组成
A. 杂交、自交、测交、测交 B. 杂交、杂交、杂交、测交
C. 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D. 测交、测交、杂交、自交
【答案】C
【解析】
【分析】鉴定动物是否纯种应用测交,区分显隐性应用杂交,不断提高植物的纯合度应用自交,检验F1基因型应用测交。
【详解】①已知显隐性的条件下鉴定一只白羊是否纯种 ,可以测交法;
②在一对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子中区分显隐性 ,可以杂交法,子代表现的亲本性状为显性性状;
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 ,采用连续自交法;
④检验杂种子一代的遗传因子组成,可以测交法;
综上所述,C正确。
故选C。
5. 果蝇的直刚毛、焦刚毛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细胞核基因B、b控制。直刚毛(♀)和焦刚毛(♂)果蝇杂交(正交),F1只有直刚毛;直刚毛(♂)和焦刚毛(♀)果蝇杂交(反交),F1雌果蝇全为直刚毛,雄果蝇全为焦刚毛,(不考虑X、Y的同源区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仅通过正交实验即可确定直刚毛为显性性状
B. 仅通过反交实验即可确定B、b位于X染色体上
C. 正交实验中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2中直刚毛个体占3/4
D. 反交实验中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2中焦刚毛个体占1/4
【答案】D
【解析】
【分析】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所以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A、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一代表现出的性状是显性性状,由题意“直刚毛(♀)和焦刚毛(♂)果蝇杂交(正交),F1只有直刚毛”可知,直刚毛为显性性状,A正确;
B、由于直刚毛为显性性状,且反交实验中,子一代雌果蝇全为直刚毛,雄果蝇全为焦刚毛,说明该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若该基因仅位于Y染色体上,那么亲本直刚毛(♂)果蝇基因型为:XYB,其子代雄果蝇也全是直刚毛,与题意不符合,所以仅通过反交实验即可确定B、b位于X染色体上,B正确;
C、正交试验中,亲本直刚毛(♀)基因型为XBXB,焦刚毛(♂)果蝇基因型为XbY,子代F1基因型为XBXb、XBY,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2中直刚毛个体XBX-和XBY占3/4,C正确;
D、反交实验中F1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是XBXb、XbY,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2基因型及比例为XBXb:XbXb:XBY:XbY=1:1:1:1,所以F2中焦刚毛个体占1/2,D错误。
故选D。
6. 已知A与a、B与b、C与c 3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基因型分别为AaBbcc、AabbCc的两个体进行杂交。下列关于杂交后代的推测,正确的是( )
A. 表现型有8种,基因型有8种
B. 表现型有4种,基因型有18种
C. 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8
D. 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意可知,本题涉及了三对等位基因,并且独立遗传,因此应运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解题。解答时首先逐对基因考虑,然后利用乘法法则进行计算。
【详解】AB、基因型分别为AaBbCc、AabbCc的两个体进行杂交,由于三对基因自由组合,则表现型有2×2×2=8种,基因型有3×2×3=18种,AB错误;
CD、表现型有2×2×2=8种,aaBbCc个体所占比例为1/4×1/2×1/2=1/16,C错误,D正确。
故选D。
7. 科学家一直在不断地探索遗传的奥秘,使我们对生物的认识越来越接近生命的本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沃森和克里克根据相关数据,推算出DNA分子呈螺旋结构
B. 格里菲斯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C. 萨顿用蝗虫细胞作材料,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D. 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并证实了其传递规律和化学本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1、查哥夫发现的DNA中腺嘌呤(A)的量总是等于胸腺嘧啶(T)的量,鸟嘌呤(G)的量总是等于胞嘧啶(C)的量,为沃森和克里克构建正确的碱基配对方式提供了依据。
2、摩尔根用果蝇做了大量实验,发现了基因连锁互换定律,人们称之为遗传学第三定律。他还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为现代遗传学奠定了细胞学基础。
【详解】A、查哥夫发现的DNA中腺嘌呤(A)的量总是等于胸腺嘧啶(T)的量,鸟嘌呤(G)的量总是等于胞嘧啶(C)的量,为沃森和克里克构建正确的碱基配对方式提供了依据,沃森和克里克根据相关数据,推算出DNA分子呈螺旋结构,A正确;
B、格里菲斯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在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存在转化因子,可以使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B错误;
C、摩尔根用果蝇做了大量实验,发现了基因的连锁互换定律,人们称之为遗传学第三定律。他还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为现代遗传学奠定了细胞学基础,C错误;
D、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并证实了其传递规律,但是没有证实其化学本质,D错误。
故选A。
8. 下图中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作用的时期分别是( )
A. ①②,④⑤ B. ①②,③⑥ C. ③,④⑤ D. ③,⑥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①②表示成对的等位基因分离进入不同配子,③表示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④⑤中发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⑥表示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详解】分析题图:①②表示成对的等位基因分离进入不同配子,③表示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④⑤中发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⑥表示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故图中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作用的时期分别是①②和④⑤,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9. 小麦的早熟(D)对晚熟(d)为显性,抗锈(E)对感锈(e)为显性,这两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用纯种早熟抗锈和晚熟感锈的小麦杂交得到F₁,再将F₁自交得到F₂,如果F₂得到5000株纯种晚熟抗锈植株,那么理论上F₂中早熟抗锈小麦有( )
A. 4500株 B. 15000株 C. 50000株 D. 45000株
【答案】D
【解析】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详解】用纯种早熟抗锈(DDEE)和晚熟感锈(ddee)的小麦杂交得到F1(DdEe),F2得到800株纯种晚熟抗锈植株,再将F1自交得到F2,F2中9早熟抗锈(D-E-):3早熟感锈(D-ee):3晚熟抗锈(ddE-):1晚熟感锈(ddee);F2得到5000株纯种晚熟抗锈(ddEE)植株,则F2植株总数为5000 ×16=80000株,F2中早熟抗锈小麦(D-E-)为80000×9/16=45000株,综上所述,D项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0. 图某同学绘制的遗传图解,下列对该遗传图解的评价不合理的是( )
A. 漏写亲本符号P B. 漏写杂交符号“×”
C. 配子种类书写错误 D. 漏写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该遗传图解漏写亲本符号P、漏写杂交符号“×”、漏写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ACD不符合题意,YyRr根据自由组合定律能产生4种配子,C符合题意。
故选C。
11. 下列与遗传定律和遗传实验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孟德尔遗传定律适用的生物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B. 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I后期均会发生自由组合
C. 减数第一次分裂会出现联会
D. 在一对相对性状遗传中,自交实验可以判断该生物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
【答案】B
【解析】
【分析】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A、孟德尔遗传定律适用的生物是真核生物且控制性状的基因位于细胞核染色体上,A正确;
B、非等位基因可能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它们在减数分裂Ⅰ后期不会发生自由组合,B错误;
C、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出现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形成四分体,C正确;
D、杂合子自交会发生性状分离,纯合子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所以自交可以判断某生物是否为纯合子,D正确。
故选B。
12. 下列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分子数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减数分裂Ⅰ的结果是染色体和DNA分子的数目均为性原细胞的一半
B. 减数分裂Ⅱ的结果是DNA分子数为性原细胞的一半,染色体数与性原细胞相同
C. 减数分裂Ⅱ的结果是染色体和DNA分子的数目均为性原细胞的一半
D. 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染色体数为性原细胞的一半,DNA分子数与性原细胞相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减数分裂是指DNA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的特殊的细胞分裂方式,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子代细胞中染色体和DNA数目均是原来体细胞的一半。
【详解】A、减数分裂Ⅰ的结果是染色体数目为性原细胞的一半,但DNA分子数目与性原细胞相同,A错误;
B、减数分裂Ⅱ的结果是DNA分子数和染色体数均为性原细胞的一半,B错误;
C、减数分裂Ⅱ的结果是DNA分子数和染色体数均为性原细胞的一半,因而通过减数分裂过程产生的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和核DNA数目均为体细胞的一半,C正确;
D、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因此,分裂的结果是染色体数为性原细胞的一半,核DNA分子数也是性原细胞的一半,D错误。
故选C。
13. 豌豆花的红色与白色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基因A和a控制,现有纯合红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杂交获得F1,F1均为红花;F1自交获得F2,F2出现红花和白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进行杂交实验时,应在花开放时对母本进行去雄处理
B. 红花性状为显性性状,F2出现白花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C. F1自交,F2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为1/4
D. 若F2出现红花:白花=3:1,说明该对基因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
【答案】D
【解析】
【分析】豌豆花的红色与白色是一对相对性状,控制花色的基因用A/a表示。现有纯合红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杂交, F1均为红花,说明红花为显性性状,亲本基因型为AA、aa, 子一代基因型为Aa。
【详解】A、进行杂交实验时,应花蕾期应该对母本进行人工去雄处理,A错误;
B、纯合红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杂交, F1均为红花,说明红花为显性性状,F2出现白花是发生了性状分离的结果,B错误;
C、F1自交, F2基因型及比例为AA : Aa :a=1:2: 1, 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为1/2, C错误;
D、若F2出现红花:白花=3:1,说明F1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则该对基因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 D正确。
故选D。
14. 下列有关四分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每个四分体包含一对同源染色体的4条染色单体
B. 没有经过复制的同源染色体都能形成四分体
C. 四分体时期可能发生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
D. 四分体出现在减数分裂Ⅰ的每个时期
【答案】A
【解析】
【分析】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因此一个四分体就是一对同源染色体,由此可判断一个四分体含2条染色体(2个着丝粒),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
【详解】A、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每个四分体包含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四个染色单体,A正确;
B、经过复制的同源染色体只有两两配对后才会形成四分体,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复制的同源染色体不能形成四分体,B错误;
C、四分体时期发生的互换是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C错误;
D、四分体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D错误。
故选A。
15. 在完全显性且三对基因各自独立遗传的条件下,ddEeFF与DdEeFf杂交,其子代表现型不同于双亲的个体占全部后代的( )
A. 1/12 B. 5/8 C. 1/4 D. 3/8
【答案】C
【解析】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在完全显性且三对基因各自独立遗传的条件下,ddEeFF与DdEeFf杂交,其子代表现型和双亲中ddEeFF相同的占1/2×3/4×1=3/8,其子代表现型和双亲中DdEeFf相同的概率为1/2×3/4×1=3/8,故ddEeFf与DdEeff杂交,其子代表现型不同于双亲的个体占全部后代的1-3/8-3/8=1/4,C正确。
故选C。
16. 在小鼠的一个自然种群中,任取一对黄色(A)短尾(B)个体经多次交配(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F1的表型及比例为黄色短尾∶灰色短尾∶黄色长尾∶灰色长尾=4∶2∶2∶1。实验中发现有些基因型有致死现象(胚胎致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黄色短尾亲本测交不能产生显性纯合子后代
B. 黄色短尾的致死基因型有AABB、AABb和AaBB
C. 该小鼠的致死基因型都是纯合的
D. 若让F1中灰色短尾鼠和黄色长尾鼠杂交,后代无致死现象
【答案】C
【解析】
【分析】一对黄色(A)短尾(B)个体经多次交配,F1的表型及比例为黄色短尾∶灰色短尾∶黄色长尾∶灰色长尾=4∶2∶2∶1,由此可确定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且只要有一对显性基因纯合就会导致胚胎致死。
【详解】A、根据题意,该对黄色短尾鼠经多次交配,F1的表型及比例为黄色短尾∶灰色短尾∶黄色长尾∶灰色长尾=4∶2∶2∶1,由此可确定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且只要有一对显性基因纯合就会导致胚胎致死。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其测交产生的后代中显性个体都是杂合子,A正确;
B、黄色短尾个体的基因型共有AaBb、AABB、AABb和AaBB 4种,其中致死基因型有AABB、AABb和AaBB 3种,B正确;
C、该小鼠的致死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和aaBB,其中AABb、AaBB是杂合子,C错误;
D、若让F1中灰色短尾鼠(aaBb)和黄色长尾鼠(Aabb)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和aabb 4种,没有致死现象,D正确。
故选C。
17. 下列有关某生物体各细胞分裂示意图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①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细胞内有2对姐妹染色单体
B. 图②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细胞内有2对姐妹染色单体
C. 图③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恒定为8条
D. 四幅图可排序为①③②④,可出现在该生物体精子的形成过程中
【答案】D
【解析】
【分析】减数分裂各时期特点:间期: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MⅠ前(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 MⅠ中:四分体排在赤道板上;MⅠ后: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MⅠ末:形成两个次级性母细胞。MⅡ分裂与有丝分裂基本相同,区别是无同源染色体。
【详解】A、图①同源染色体配对,且配对的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细胞内有2对同源染色体,8条姐妹染色单体 ,A错误;
B、图②着丝粒分裂,且没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细胞内有0条姐妹染色单体 ,B错误;
C、图③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且没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4条(有丝分裂后期暂时加倍为8条) ,C错误;
D、四幅图可排序为①(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③(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②(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④(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可出现在该生物体精子的形成过程中 ,D正确。
故选D。
18. 人体的精原细胞在精子的形成过程中,会出现两次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和两次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第一次与第二次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时,细胞内染色体数分别为92和46
B. 第一次与第二次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时,细胞内核DNA数分别是92和46
C. 第一次与第二次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时,细胞中都发生着丝点分裂
D. 第一次与第二次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时,细胞中都有两条Y染色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减数分裂是有性生殖的生物产生生殖细胞时,从原始生殖细胞发展到成熟生殖细胞的过程。这个过程中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本物种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一半。
【详解】A、在精子的形成过程中,会出现两次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第一次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该时期细胞内有46条染色体,第二次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的次级精母细胞,细胞中有23条染色体,A错误;
B、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由于每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所以细胞内有92个DNA分子,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由于每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所以细胞内有46个DNA分子,B正确;
C、在精子的形成过程中,会出现两次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第一次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该时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着丝点没有分裂,第二次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该时期着丝粒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C错误;
D、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只有一条Y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细胞中含有两条Y染色体,D错误。
故选B。
19. 下列有关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可以发生于原核生物
B. 在形成有性生殖细胞的过程中发生
C. 染色体复制2次,细胞分裂2次
D. 分裂的结果必定是形成4个生殖细胞
【答案】B
【解析】
【分析】
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
【详解】A、减数分裂发生在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中,A错误;
B、减数分裂在形成有性生殖细胞的过程中发生,B正确;
C、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1次,细胞分裂2次,C错误;
D、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能够产生4个精子,但是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能产生一个卵细胞,D错误。
故选B。
20.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的时期分别是( )
A. 同时发生于第一次分裂后期
B. 同时发生于第二次分裂后期
C. 前者发生于第二次分裂后期,后者发生于第一次分裂后期
D. 前者发生于第一次分裂后期,后者发生于第二次分裂后期
【答案】C
【解析】
【分析】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比较:
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
细胞名称(精原细胞为例)
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子细胞名称
次级精母细胞
精细胞
染色体数目(体细胞=2N)
2N
N→2N→N
DNA数目
2N
N
后期变化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特殊变化
减Ⅰ前期:同源染色体进行联会
类似于进入分裂期的有丝分裂
【详解】A、着丝点分裂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而不是第一次分裂后期,A错误;B、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而不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错误;
CD、着丝点一分为二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而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正确,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非选择题
21. 某雌雄同花植物中红果、黄果是一对相对性状,D控制显性性状,d控制隐性性状,如图所示,根据遗传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1)亲代P的红果植株与黄果植株杂交的操作过程为:去雄→套袋→传粉→再套袋,去雄的个体做_____(填父本或母本),套袋的目的是_____。
(2)红果、黄果中显性性状是_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
(3)F2红果的基因型是_____,F2代中红果所占比例为_____。
(4)亲代P的两个个体的杂交相当于_____(交配类型)。
(5)对F1中的一株红果植株用某种试剂处理,经检测发现其花粉中含D基因的配子只有1/2有受精能力,将这种处理后的红果植株自交,后代中能够稳定遗传的红果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
【答案】(1) ①. 母本 ②. 防止其他花粉的干扰
(2) ①. 红果 ②. F1中红果自交发生性状分离
(3) ①. Dd ②. 3/8
(4)测交 (5)1/6
【解析】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题图分析:F1红果自交后代出现黄果,说明红果相对于黄果为显性性状,且F1红果的基因型为Dd,进一步推测亲本中红果的基因型为Dd,P、F1和F2中黄果的基因型均为dd,F2中红果的基因型为DD或Dd。
【小问1详解】
题中某植物为雌雄同花植物,则亲代红果植株与黄果植株杂交的操作过程为:去雄→套袋→授粉→再套袋;需要进行去雄操作的个体作母本;套袋的目的是防止其他花粉的干扰,从而保证杂交的花粉只是由父本提供。
【小问2详解】
遗传图解显示,F1红果自交后代发生了性状分离,则说明红果对黄果为显性,同时说明F1红果为杂合子,基因型为Dd。
【小问3详解】
F1红果的基因型为Dd,其自交产生的F2红果的基因型是DD和Dd,根据F1个体的性状可推测亲本的基因型为Dd和dd,二者杂交产生的F1中红果(Dd)和黄果(dd)的比例为1∶1,则F2代中红果所占比例为1/2×3/4=3/8。
【小问4详解】
F1红果的基因型为Dd,黄果的基因型为dd,因此,亲代P的两个个体的基因型为Dd和dd,即该杂交相当于测交。
【小问5详解】
对F1中的一株红果植株(Dd)用某种试剂处理,经检测发现其花粉中含D基因的配子只有1/2有受精能力,则精子中D∶d=1∶2,而卵细胞中D∶d=1∶1,将这种处理后的红果植株自交,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比例为(1/3×1/2)DD∶(1/3×1/2+2/3×1/2)Dd∶(2/3×1/2)dd=1∶3∶2,即后代中能够稳定遗传的红果植株(DD)所占比例为1/6。
22. 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公鸡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母鸡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羽毛的颜色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a)和Z染色体上的基因(B、b)共同决定,基因型和表型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
基因型
A、B同时存
A存在、B不存在
A不存在
表型
芦花羽
非芦花羽
白色羽
(1)某只芦花羽公鸡与一只白色羽母鸡交配,F1中芦花羽:非芦花羽=1:1,则该芦花羽公鸡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F1自由交配,F2中芦花羽母鸡占____________。
(2)让芦花羽母鸡和非芦花羽公鸡交配,子代中非芦花羽个体的性别为____________,白色羽个体的性别为____________。
(3)“牝鸡司晨“是我国古代人民早就发现的一种性反转现象,即原来下过蛋的母鸡,以后却变成公鸡,长出公鸡的羽毛,发出公鸡的鸣叫,体型与正常公鸡非常相似。为研究某只公鸡(具有正常的繁殖能力)是否发生过性反转,请设计合理的杂交实验并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已知无Z染色体的受精卵无法发育)
设计合理的杂交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AAZBZb ②. 3/32
(2) ①. 雌性##母鸡 ②. 雄性(公鸡)或雌性(母鸡)
(3) ①. 用该公鸡与多只正常母鸡交配,观察并统计后代的性别及比例 ②. 若后代公鸡:母鸡=1:1,则该公鸡没发生过性反转
若后代公鸡:母鸡=1:2,则该公鸡发生过性反转
【解析】
【分析】题意分析,ZW型性别决定方式中,ZZ为雄性,ZW为雌性;芦花鸡的基因型有三种,即A_ZBZB、A_ZBZb、A_ZBW,非芦花鸡的基因型有2种,即A_ZbZb、A_ZbW,aa__为白色羽。
【小问1详解】
某只芦花羽公鸡(A_ZBZ_)与一只白色羽母鸡(aaZ_W)交配,没有白色羽出现,说明亲本的基因型为AA和aa,且F1中芦花羽∶非芦花羽=1∶1,则说明亲本的基因型为ZBZb和ZbW,即该芦花羽公鸡的基因型为AAZBZb,母鸡的基因型为aaZbW,F1个体的基因型为Aa(ZBZb、ZbZb、ZBW、ZbW),该群体自由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_∶aa=3∶1,分析另一对基因,群体中卵细胞的比例为ZB∶Zb∶W=1∶1∶2,精子的比例为ZB∶Zb=1∶3,则F1自由交配,F2中芦花羽母鸡占3/4×1/4×1/2=3/32。
【小问2详解】
因为题意中显示芦花羽母鸡和非芦花羽公鸡交配,要产生白色羽后代,因此亲本芦花羽母鸡基因型可表示为AaZBW,非芦花羽公鸡的基因型可表示为AaZbZb,子代中非芦花羽个体(A_ZbW)的性别一定是雌性,白色羽个体的基因型为aaZbW或aaZBZb,可见白色羽的性别为雌雄个体均有。
【小问3详解】
为研究某只公鸡(具有正常的繁殖能力)是否发生过性反转,则需要将待测的公鸡与正常的母鸡进行杂交,根据后代的性别表现做出判断,即实验设计如下:用该公鸡与多只正常母鸡交配,观察并统计后代的性别及比例。
若待测公鸡为性反转的公鸡,则亲本的染色体组成为ZW和ZW,杂交的结果为1ZZ(公鸡)∶2ZW(母鸡)∶1WW(死亡),即后代中公鸡∶母鸡=1∶2。
若待测公鸡为正常的公鸡,即该公鸡没发生过性反转,则亲本的染色体组成为ZZ和ZW,则杂交结果1ZZ(公鸡)∶ZW(母鸡),即后代中公鸡∶母鸡=1∶1。
23. 某种甘蓝的叶色有绿色和紫色。已知叶色受2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只含隐性基因的个体表现隐性性状,其他基因型的个体均表现显性性状。某小组用绿叶甘蓝和紫叶甘蓝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实验①:让绿叶甘蓝(甲)的植株进行自交,子代都是绿叶
实验②:让甲植株与紫叶甘蓝(乙)植株进行杂交,子代个体中绿叶∶紫叶=1∶3
回答下列问题。
(1)甘蓝叶色中隐性性状是__________,实验①中甲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
(2)实验②中乙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子代中有________种基因型。
(3)用另一紫叶甘蓝(丙)植株与甲植株杂交,若杂交子代中紫叶和绿叶的分离比为1∶1,则丙植株所有可能的基因型是________;若杂交子代均为紫叶,则丙植株所有可能的基因型是_______;若杂交子代均为紫叶,且让该子代自交,自交子代中紫叶与绿叶的分离比为15∶1,则丙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
【答案】 ①. 绿色 ②. aabb ③. AaBb ④. 4 ⑤. Aabb、aaBb ⑥. AABB、AAbb、aaBB、AaBB、AABb ⑦. AABB
【解析】
【分析】依题意:只含隐性基因的个体表现为隐性性状,说明隐性性状的基因型为aabb。实验①的子代都是绿叶,说明甲植株为纯合子。实验②的子代发生了绿叶∶紫叶=1∶3性状分离,说明乙植株产生四种比值相等的配子,并结合实验①的结果可推知:绿叶为隐性性状,其基因型为aabb,紫叶为A_B_、A_bb和aaB_。
【详解】(1) 依题意可知:只含隐性基因的个体表现为隐性性状。实验①中,绿叶甘蓝甲植株自交,子代都是绿叶,说明绿叶甘蓝甲植株为纯合子;实验②中,绿叶甘蓝甲植株与紫叶甘蓝乙植株杂交,子代绿叶∶紫叶=1∶3,说明紫叶甘蓝乙植株为双杂合子,进而推知绿叶为隐性性状,实验①中甲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
(2) 结合对(1)的分析可推知:实验②中乙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子代中有四种基因型,即AaBb、Aabb、aaBb和aabb。
(3) 另一紫叶甘蓝丙植株与甲植株杂交,子代紫叶∶绿叶=1∶1,说明紫叶甘蓝丙植株的基因组成中,有一对为隐性纯合、另一对为等位基因,进而推知丙植株所有可能的基因型为aaBb、Aabb。若杂交子代均为紫叶,则丙植株的基因组成中至少有一对显性纯合的基因,因此丙植株所有可能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aaBB。若杂交子代均为紫叶,且让该子代自交,自交子代中紫叶∶绿叶=15∶1,为9∶3∶3∶1的变式,说明该杂交子代的基因型均为AaBb,进而推知丙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
【点睛】由题意“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可知:某种甘蓝的叶色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据此,以题意呈现的“只含隐性基因的个体表现为隐性性状”和“实验①与②的亲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切入点,准确定位隐性性状为绿叶、只要含有显性基因就表现为紫叶,进而对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解答。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内蒙古科左中旗民族职专˙实验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共6页。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福建省福州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通辽科左中旗实验高中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