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同步训练题
展开1.世界历史上,一般将5~15世纪称为“中古时期”。中古时期西欧的基本特征是( )
A.君主专制集权 B.中央集权国家
C.庄园与农奴制度 D.人文主义复兴
2.中世纪西欧教会主张“神权说”,强调教皇代上帝把政权及政权所辖的土地、人民授予国王,受封的国王是教皇的隶属或佃户。这反映出( )
A.王权神圣而不可侵犯
B.教会主宰精神世界
C.教权对世俗王权制约
D.国王宣扬君权神授
3.有学者指出:正是希腊文化和基督教信仰融合统一在罗马帝国的政治框架内,才出现了我们称之为拜占庭帝国的历史现象。该学者旨在说明( )
A.不同文明之间早有联系
B.罗马文明兼容东西文明
C.文明之间交往不断加强
D.文明之间交流汇通融合
4.《查士丁尼法学汇纂》中指出:“即使是非典型契约(或称之为协议),若一方当事人已履行主要义务,则该协议就是契约,且可以获得法律上的保障。”这表明罗马法在发展过程中体现的特征是( )
A.形式主义重于实际内容
B.违约案件数量不断上升
C.强调重视法律契约精神
D.法庭只按照契约来宣判
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封建制度即由个别私人在或大或小的领土范围内,在或高或低的程度上,代表或占有、夺取或行使公共权力的制度……由地主贵族……男爵或主教或主持(即庄园领主或封建主)在一定的领土范围内,对那里所有的居民办理行政、执行司法、征收赋税的制度。在这样一个政体里,政府的实质是分裂的。王座只保留一个空洞的宗主地位,只是一个名义上的权力,而国王被缩成为一个阴影而已……封建制度是一种政府的形式,一种社会的结构,一种以土地占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
——摘编自[美]汤普逊《中世纪经济社会史(上册)》
材料二 随着西欧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品交易活动频繁,西欧中世纪的城市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以工商业为主体的城市市民阶级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为了更好地在城市里自由地进行商业贸易活动,他们反对名目繁多的封建性商品流通税以及一整套的封建枷锁,因此,这就迫使他们要与封建主们谈判争取政治和经济特权……西欧有很多城市还举行过暴动要求获得城市的自治权……这些权利主要包括:市民可以在城市里自由流动,这是市民享有的个人自由;市民可以随时向城市法庭提出诉讼请求和控告,这是司法自由;市民可以控制自己的财产,并随便处置它们,这是承认城市市民财产私有制。
——摘编自冯正好《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
(1)据材料一,分析中古西欧封建庄园的特点。(6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西欧城市争取自治权的主要原因和途径。(6分)
B级——选考高分练
6.在中世纪的西欧,封君很少能够真正收回土地,因为多层分封的关系,使得封臣封君之间彼此关系错综关联,而且土地零散,如果封君要收回土地则容易形成战争关系。这说明( )
A.国王在法理上拥有高于一般封臣的权力
B.王权受到封建领主的挑战必将走向衰落
C.中世纪的西欧难以形成中央集权的国家
D.王权必须依靠教权才能掌握世俗统治权
7.1258年“牛津条例”在英国历史上首次提出了政府主要大臣要对委员会而非国王负责以及定期召开议会的原则。1295年11月13日,爱德华一世为争得各阶级的同意以征收税款,召集有骑士和市民出席的议会开会。这表明当时英国( )
A.政治上开始出现契约精神
B.有限王权的传统逐步确立
C.议会逐渐掌握了至上权力
D.国王的权力地位不断削弱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封建关系的基础是土地……如果领主将一块土地赐予一个人,这个人就成了封臣……封臣的权力和对于土地的所有权与他在举行臣属仪式时承担的义务是相应的……臣属意识和赐封仪式可以算是封建制度中的契约。
——[英]赫伯特·乔治·威尔斯著《世界通史》
材料二 西欧的庄园经济,是一种典型的土地与人身依附关系结合在一起的封建农奴制经济模式……这种落后的生产方式本来就使农奴缺乏劳动的热情……更加无法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迫于生活的压力和为领主服劳役以及缴纳地租的多重负担,很多庄园的农奴经常出逃……寻求新的生活。
——冯正好《论中世纪西欧的农业》
材料三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商品货币关系的影响……自14世纪初起……庄园主纷纷放弃自营地,改为出租经营,货币地租流行,农奴也通过各种途径获得人身自由……庄园趋于瓦解。
——肖翠松《试析中世纪西欧庄园制瓦解的经济影响》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欧“封建关系”确立的基础并概括西欧封建关系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庄园经济的特点。列举出庄园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6分)
(3)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欧地租交付方式的变化。根据材料三指出引起该变化的原因。(6分)
课时作业3 中古时期的欧洲
1.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古时期”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形成了庄园与农奴制度以及封君封臣制度,故C项正确;“中古时期”的西欧没有形成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故排除A、B两项;人文主义复兴指的是文艺复兴运动,是14~17世纪的西欧思想解放运动,与题干时间不符,故排除D项。
答案:C
2.解析:材料反映了中世纪西欧教会的“神权说”,强调教皇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神权高于一切,可以制约世俗王权,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神权高于一切,而不是王权,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教会主宰世俗生活,未涉及到精神世界,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教会宣扬“神权说”,而不是国王的主张,排除D项。
答案:C
3.解析:由“希腊文化和基督教信仰融合统一在罗马帝国的政治框架内”可知这是强调希腊文明和基督教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对拜占庭帝国的意义,故选D项;题干并没有提到文明之间联系开始于什么时间,而是强调文明之间联系和融合的作用,排除A项;题干不是强调罗马文明兼容东西文明,而是西方文明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排除B项;题干强调的是文明之间交流融合的结果,而不是其趋势,排除C项。
答案:D
4.解析:由材料可知,即使是非典型契约,在一方当事人已履行主要义务后,即已经成为契约,具备法律效力,这体现了罗马法重视法律契约精神的特点,故选C;材料没有提及罗马法繁琐的法律程序,无法体现形式主义的特征,排除A;该法律规定有助于减少违约案件的发生,排除B;法庭的判决依托的是多种因素,D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答案:C
5.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封建制度……的制度”可知庄园里实行的是封建制度;庄园领主或封建主在其领地范围内拥有较大的统治权;据材料一“王座只保留一个空洞的宗主地位,只是一个名义上的权力,而国王被缩成为一个阴影而已”可知庄园领主或封建主成为封建庄园的实际统治者。第(2)问原因,据材料二“为了更好地在城市里自由地进行商业贸易活动,他们反对名目繁多的封建性商品流通税以及一整套的封建枷锁”得出西欧城市商业的繁荣;以工商业者为主体的市民阶层力量的壮大;为了摆脱束缚商业贸易发展的枷锁。途径,据材料二“这就迫使他们要与封建主们谈判争取政治和经济特权……西欧有很多城市还举行过暴动要求获得城市的自治权”得出通过谈判争取政治和经济特权;包括武装斗争。
答案:(1)特点:庄园里实行的是封建制度;庄园领主或封建主在其领地范围内拥有较大的统治权(拥有行政、司法、税收等权力);庄园领主或封建主成为封建庄园的实际统治者(王权衰微、王权只是名义上的)。(6分)
(2)原因:西欧城市商业的繁荣;以工商业者为主体的市民阶层力量的壮大(城市市民阶级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为了摆脱束缚商业贸易发展的枷锁。途径:谈判争取政治和经济特权(或者赎买),武装斗争。(6分)
6.解析:在封君封臣制度下,由于多层分封的关系,各级领主只对自己的直属上级领主负责,这样国王只是在法理上拥有高于一般封臣的权力,故A项正确;王权在受到封建领主挑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战争逐步扩大王室领地,故B项错误;中世纪的西欧很多国家通过战争逐渐完成了国家统一,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故C项错误;王权可以凭借强大的自身力量,也可以依靠城市中市民阶层的支持来掌握世俗统治权,故D项错误。
答案:A
7.解析:据题干“政府主要大臣要对委员会而非国王负责”“爱德华一世为争得各阶级的同意以征收税款,召集有骑士和市民出席的议会开会”联系所学知识,1215年,因国王约翰随意征税,贵族起兵反抗,迫使约翰签署《大宪章》,对王权进行了一定的限制。因此,题干表明当时英国有限王权的传统逐步确立,B选项正确;对王权的限制无法反映当时英国政治上出现契约精神,A选项错误;英国确立议会至上原则是在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后,C选项错误;英国国王的地位不断削弱与题干不符,D选项错误。
答案:B
8.解析:(1)基础:依据“封建关系的基础是土地”可知,西欧“封建关系”确立的基础是土地;特点:依据“封臣的权力和对于土地的所有权与他在举行臣属仪式时承担的义务是相应的……臣属意识和赐封仪式可以算是封建制度中的契约”可知,强调的是彼此间的权利与义务,所以西欧封建关系的特点是等级关系,契约关系。
(2)特点:依据“西欧的庄园经济,是一种典型的土地与人身依附关系结合在一起的封建农奴制经济模式”可知,庄园经济是一种典型的土地与人身依附关系结合在一起的封建农奴制经济模式。影响:根据“使农奴缺乏劳动的热情”得出使农奴缺乏劳动的热情;根据“更加无法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得出无法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3)变化:依据“自14世纪初起……庄园主纷纷放弃自营地,改为出租经营,货币地租流行,农奴也通过各种途径获得人身自由”可知,地租交付方式从劳役地租为主转变为货币地租;从庄园转变成为租地农场。原因:依据材料“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商品货币关系的影响”并结合所学可知,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商品货币关系的影响,西欧地租交付方式和农业生产组织方式出现了变化。
答案:(1)土地。特点:等级关系;契约关系(明确彼此间的权利与义务;权利与义务交织在一起)。(4分)
(2)特点:一种典型的土地与人身依附关系结合在一起的封建农奴制经济模式。影响:使农奴缺乏劳动的热情;无法提高单位面积产量。(6分)
(3)变化:从劳役地租为主转变为货币地租流行。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商品货币关系的影响。(6分)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a href="/ls/tb_c160383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当堂达标检测题</a>,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历史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同步练习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同步练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