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版高考物理总复习之加练半小时 第五章 微专题34 卫星的变轨和对接问题
展开微专题34 卫星的变轨和对接问题
1.升高轨道需要点火加速(向后喷气),降低轨道需要点火减速(向前喷气).2.同一轨道后面的卫星追赶前面的卫星需要先减速后加速.
1.2021年7月9日,我国成功将“钟子号卫星星座02组卫星”(用卫星A表示)送入预定轨道.地球半径为R,卫星B距地面的高度为3R,运行周期为T,如图某时刻两颗卫星相距最近,经时间t两颗卫星再次相距最近.则“钟子号卫星星座02组卫星”的轨道半径为( )
A.3R B.4R
C.4R D.4R
答案 B
解析 设“钟子号卫星星座02组卫星”的运行周期为T0,由题意可得t=2π,解得T0=,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得=,又h=3R,解得r=4R,故选B.
2.中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已于2021年2月10日成功环绕火星运行.若火星和地球可认为在同一平面内绕太阳同方向做圆周运动,运行过程中火星与地球最近时相距R0、最远时相距5R0,则两者从相距最近到相距最远需经过的最短时间约为(地球公转周期为
365天)( )
A.365天 B.400天
C.670天 D.800天
答案 B
解析 设火星轨道半径为R1,公转周期为T1,地球轨道半径为R2,公转周期为T2,依题意有R1-R2=R0,R1+R2=5R0,解得R1=3R0,R2=2R0,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有=,解得T1=年,设从相距最近到相距最远需经过的最短时间为t,有ω2t-ω1t=π,ω=,带入数据,可得t≈400天.故选B.
3.据报道:由于火星和地球的位置关系,每隔一段时间,火星就会有一个离地球最近的时候,而这正是我们所称的发射窗口期,在此窗口期发射火星探测器,探测器到达火星的时间最短,飞行消耗的燃料也最少.2020年,火星发射窗口期出现在7~8月份,我国于2020年7月23日成功发射了“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已知:火星的轨道半径r1=2.25×1011 m,地球的轨道半径r2=1.5×1011 m(注:≈1.2),那么下一个火星发射窗口期出现在( )
A.2020年9月 B.2021年9月
C.2022年9月 D.2023年9月
答案 C
解析 设火星的公转周期为T1,地球的公转周期为T2=1年,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得=,解得T1≈1.8年.设两个发射窗口期之间的时间差为t,则火星和地球转动的角度相差2π,有t=2π,联立并带入数据解得t=年,下一个火星发射窗口期出现在2022年9月,故选C.
4.我国2021年4月29日在海南文昌用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将空间站“天和”核心舱送入离地高约450 km的预定圆轨道,中国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全面展开.关于火箭发射以及空间站的组合、对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火箭发射升空过程中,发动机喷出的燃气推动空气,空气推动火箭上升
B.空间站在轨运行的速率可能大于7.9 km/s
C.飞船要和在轨的核心舱对接,通常是将飞船发射到较低的轨道上,然后使飞船加速实现对接
D.未来在空间站中工作的航天员因为不受地球引力作用,所以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答案 C
解析 火箭发射升空的过程中,火箭给喷出的燃气作用力,燃气给火箭反作用力,推动火箭上升,A错误;第一宇宙速度为7.9 km/s,是飞行器绕地球运行时的最大速度,因此空间站在轨运行速度一定小于7.9 km/s,B错误;根据卫星对接原理可知,飞船先发射到较低轨道,然后追及空间站,在适当位置加速做离心运动,实现与核心舱对接,C正确;在空间站中工作的航天员受到地球引力作用,处于完全失重状态,D错误.
5.2020年我国“北斗”系统实现在全球范围内提供服务.现北斗系统中有一颗地球同步卫星A,离地面的高度为5.6R,某时刻与离地面高度为2.3R的地球空间站B相隔最近.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自转周期为24 h,卫星A和空间站B的运行轨道在同一平面内且运行方向相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卫星A和空间站B所在处的加速度大小之比aA∶aB=1∶2
B.卫星A和空间站B运行的线速度大小之比vA∶vB=1∶
C.再经过24小时,卫星A和空间站B又相隔最近
D.卫星A想实现和空间站B对接,只需对卫星A向后喷气加速即可
答案 B
解析 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G=m=ma=mr,可得a=,v=,T=2π,由题可知rA=5.6R+R=6.6R,rB=2.3R+R=3.3R.根据a=可知,卫星A和空间站B所在处的加速度大小之比===,故A错误;根据v=可知,卫星A与空间站B运行的线速度大小之比====,故B正确;根据T=2π可知,卫星A与空间站B运行的周期大小之比====2,地球自转周期为24 h,地球同步卫星A的周期TA=24 h,所以空间站B的周期TB=6 h,所以再经过24 h,卫星A和空间站B不会相隔最近,故C错误;同步卫星A在高轨道,空间站B在低轨道,卫星A想实现和空间站B对接,只需卫星A制动减速,从高轨道变到低轨道,故D错误.
6.(多选)三颗人造卫星A、B、C都在赤道正上方同方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A、C为地球同步卫星,某时刻A、B相距最近,如图所示.已知地球自转周期为T1,B的运行周期为T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加速可追上同一轨道上的A
B.经过时间,A、B相距最远
C.A、C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且小于B的向心加速度
D.A、C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大小一定相等
答案 BC
解析 C加速后做离心运动,轨道变高,不可能追上同一轨道上的A,A错误;A、B由相距最近到相距最远,圆周运动转过的角度差为π,所以可得ωBt-ωAt=π,其中ωB=,ωA=,则经过时间t=,A、B相距最远,B正确;根据G=ma解得a=,A和C的轨道半径相同且大于B的轨道半径,则A和C的向心加速度相等且小于B的向心加速度,C正确;万有引力F=G,由于A、C的质量不一定相等,则A、C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大小也不一定相等,D错误.
7.(多选)“嫦娥五号”取月壤返回地球,完成了中国航天史上的一次壮举.如图所示为“嫦娥五号”着陆地球前部分轨道的简化示意图,其中轨道Ⅰ是月地转移轨道,在P点由轨道Ⅰ变为绕地椭圆轨道Ⅱ,在近地点Q再变为绕地椭圆轨道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轨道Ⅱ运行时,“嫦娥五号”在Q点的机械能比在P点的机械能大
B.“嫦娥五号”在轨道Ⅱ上运行的周期比在轨道Ⅲ上运行的周期长
C.“嫦娥五号”分别沿轨道Ⅱ和轨道Ⅲ运行时,经过Q点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
D.“嫦娥五号”分别沿轨道Ⅱ和轨道Ⅲ运行时,经过Q点的速度大小相等
答案 AD
解析 在轨道Ⅱ运行时,只有引力做功,则系统的机械能守恒,所以“嫦娥五号”在Q点的机械能等于在P点的机械能,所以A错误;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k可知,轨道半径越大的其周期越大,则嫦娥五号在轨道Ⅱ上运行的周期比在轨道Ⅲ上运行的周期长,所以B正确;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G=ma,嫦娥五号分别沿轨道Ⅱ和轨道Ⅲ运行时,经过Q点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所以C正确;根据卫星变轨原理可知,由高轨道进入低轨道需要点火减速,所以“嫦娥五号”由轨道Ⅱ到轨道Ⅲ运行时,经过Q点的速度减小,所以D错误.
8.(多选)我国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成功由椭圆轨道1进入火星停泊轨道2,如图所示,P为椭圆轨道的近火点,Q为椭圆轨道的远火点,探测器在椭圆轨道的P点变轨进入停泊轨道2,若P点到火星中心的距离为r1,Q点到火星中心的距离为r2,探测器在轨道1上经过P点的速度大小为v1,在轨道2上经过P点的加速度大小为a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探测器在轨道1上P点的加速度大于a1
B.探测器在轨道1上P点的加速度大小为
C.探测器在轨道1上Q点的加速度大小为a1
D.探测器在轨道1上Q点的速度大小为v1
答案 CD
解析 加速度由万有引力提供,在同一个点万有引力相等,所以加速度相等,A错误;探测器在轨道1上P点做离心运动,所以其加速度小于,B错误;在P点,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G=ma1,在Q点,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G=ma2联立解得a2=a1,C正确;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可以得到v1r1=v2r2,解得v2=v1,D正确.
9.(多选)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直接将我国首次执行火星探测任务的“天问一号”探测器送入地火转移轨道,自此“天问一号”开启了奔向火星的旅程.如图所示为“天问一号”的运动轨迹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发射阶段的末速度已经超过了第二宇宙速度
B.探测器沿不同轨道经过图中的A点时的速度都相同
C.探测器沿不同轨道经过图中的A点时的加速度都相同
D.“天问一号”在火星着陆时,发动机要向运动的反方向喷气
答案 AC
解析 要进入火星,就需要逃逸出地球的引力,所以发射速度要大于第二宇宙速度,故A正确;探测器沿不同轨道经过A点时,轨道半径越大,其速度越大,故B错误;由G=ma可得a=G,可知探测器沿不同轨道经过图中的A点时的加速度都相同,故C正确;“天问一号”在火星着陆时,需要减速使其做近心运动,发动机要向运动的方向喷气,故D错误.
备考2024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第五章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专题八卫星变轨问题双星模型题型1卫星变轨与对接问题: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第五章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专题八卫星变轨问题双星模型题型1卫星变轨与对接问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km/s,05~202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加练第5章 微专题34 卫星的变轨和对接问题 (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加练第5章 微专题34 卫星的变轨和对接问题 (含解析),共5页。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七章 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1 行星的运动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七章 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1 行星的运动随堂练习题,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