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5.3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集体备课ppt课件
展开【认识作者】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孟子曾带领门徒游说各国,但不被当时各国接受,之后“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即《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其学说的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仁政。
【了解背景】 孟子生活的战国中期较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更加动荡不安,思想也更加活跃。孟子一方面继承了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等,另一方面又有所发展,形成了自己的政治和学术思想。同时,在与墨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激烈交锋中,孟子维护了儒家学派的理论,也确立了自己在儒学中的重要地位,成为仅次于孔子的大儒,被称为“亚圣”。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通假字
3.特殊句式(1)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省略句,省略“于” )(2)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介词结构后置 )(3)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介词结构后置 )(4)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判断句 )(5)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判断句 )4.记诵有关名句(1)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2)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3)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任务一】 了解孟子“四端说”的具体内容及意义1.如何理解“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这句话?参考答案:人人都有对别人的痛苦、不幸、危难等怜悯的心。这句话是孟子对孔子“性相近”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也是儒家思想“性本善”的集中体现。孟子认为“不忍人之心”是天赋道德,如果君王以此为基础,推行“不忍人之政”,国家可运于掌上。
2.孟子的“四端说”有怎样的具体内涵?参考答案:
3.孟子认为每个人都具备“仁、义、礼、智”四端,是否意味着同时具备“仁、义、礼、智”四种品德?如何才能达到“仁、义、礼、智”的境界?参考答案:不是。“仁、义、礼、智”四种发端并不等于“仁、义、礼、智”四种品德,具备这四端,只是说我们具备了达到“仁、义、礼、智”境界的潜能。在孟子看来,我们要达到“仁、义、礼、智”的境界,至少还要“扩而充之”。
4.孟子认为,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这具有怎样的意义?参考答案:在孟子看来,“四端”是人和“非人”的分水岭。从这点来看,人与人是完全平等的:君子和庶民是平等的,尧、舜和路人甚至桀、纣也是平等的。每一个人最初都面临着两条路:一条是向上成为君子圣贤的路,一条是向下沦为普通人、小人甚至衣冠禽兽的路。孟子鼓励人们向善,保持本心。
【任务二】 赏析文章的艺术特色,感受孟子的论辩魅力1.孟子是如何论证“仁、义、礼、智”四端的?
参考答案:(1)运用层进式的方法引出论说中心。首先提出观点: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这种“不忍人之心”就是“恻隐之心”。既然人皆有“恻隐之心”,那么,就会有因自身的不善而羞耻,见他人的不善而憎恶的“羞恶之心”;因而也就会有“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因而也就具备“仁、义、礼、智”四种发端了。这里用的都是直接推理的逻辑手法,层层推进,一步步逼近论说中心。(2)运用正反对比的手法引出论说中心。从大的方面来讲,先从正面立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接着从反面推论——“无恻隐之心,非人也;……非人也;……非人也;……非人也”,接着再把“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归为“仁、义、礼、智”四端,最后引出所要论说的中心。正反对比,辩证有力。(3)运用例证法凸显论证的力量。如在论述全文中心“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时,运用“孺子将入于井”的事例展开论述,使观点鲜明突出。
2.本文思路清晰,论述严密,请对此简要分析。参考答案:本文开篇以“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为前提,推导出“不忍人之政”,继而推导出以“不忍人之政”治理天下,就如同“运之掌上”那样容易。接下来,孟子以“孺子将入于井”举例论证,展开了进一步的论述,说明了“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之后,孟子指出了“四心”与“四端”的关系。最后运用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强调了扩充“四端”的重要性。
1.比较阅读本课的三篇文章,说一说这三篇文章各自强调了儒家的哪一方面。
修身的“三纲”“八目”的具体所指及其关联 “四端”及其对为人处世、治理天下的重要性
2.试分析三篇文章的语言有何不同特点。
是记言的语录体散文,极富特色,堪称语言典范。书中许多用语因简洁明快、幽默含蓄、形象生动、哲理性强、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极富概括力而被后人引用,许多语句成为成语、格言、警句。
简练而内涵丰富,深入浅出,发人深省。
语言节奏明快,气势磅礴,富有感染力。全文鲜明地论述了人性与仁政之间的关系,语言简练,节奏明快,既有鲜明的观点,又进行了有力的论述,气势磅礴,同时综合运用比喻、排比、对比等手法,加大了说理的力度。
【审美鉴赏】 运用排比,气势磅礴孟子的文章常用排比这一修辞手法,“文有数句用一类字,所以壮文势、广文义也”,运用排比手法,可以突出思想、加强感情,并增强文章气势。如“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智之端也”。这些句子从形式上讲,是排比,是反复,句式在整齐中具有参差美,读起来声调铿锵,气势盛,富于音乐性。从内容上讲,排比这种修辞手法,又能突出思想,加强感情。像“无恻隐之心,非人也……非人也”这四个排比句,层层铺陈,说明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以及是非之心是人与“非人”的区别,不但加强了说服力,而且加强了感染力。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答案:B解析:“怵惕”,惊骇,恐惧。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答案:A解析:A项,助词,的/代词,指天下。B项,都是介词,表对象。C项,均是连词,表顺承。D项,均是语气词,表陈述语气。
3.给下面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孟子·梁惠王下》)A.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B.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C.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D.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答案:B 解析:给这段文字断句,可根据大意和虚词断开。
4.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党”,古代五百户为一党,一万二千五百户为一乡,合称乡党。泛指同乡。B.“四海”,古人认为中国四周都有海,称天下为四海,称中国为海内,外国为海外。C.“先王”即古代帝王,文中具体指的是已逝的前代君主。D.《孟子》常用比喻、寓言说理,许多语句多为后人引用,并逐渐化为成语,如“不远千里、出尔反尔、为富不仁、水深火热”等。答案:C解析:孟子主张“法先王”,“先王”在文中指的是尧、舜、禹等圣明的君主。
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2)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3)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参考答案:(1)用怜爱别人的心施行怜爱百姓的政策,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2)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有四肢一样。(3)凡是有这四种发端的人,知道都要扩大并充实它们,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流淌。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5.3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多媒体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5.3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5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前预习,内同“纳”结交,然同“燃”燃烧,一词多义,“贼自”,课上思辨,结构图解,概括主旨,拓展延伸,积学储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5.3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优质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5.3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优质课件ppt,共1页。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5.3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一等奖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5.3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一等奖课件ppt,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程目标,孟子及背景介绍,“亚圣”,“仁政”“王道”,价值观,人性观,研读文本,文题解读,扩而充之,论证思路与特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