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东省德州市禹城市中考生物三模试卷(含解析)
展开2023年山东省德州市禹城市中考生物三模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共50分)
1. 下列现象与生物特征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岸边的柳树长出嫩芽和新叶——生物能繁殖后代
B. 鲸浮出水面时产生雾状水柱——生物能进行呼吸
C. 人在长时间奔跑时会出很多汗——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D. 盛开的桃花,有的粉似朝霞,有的白似雪——生物具有变异现象
2. 下列四组疾病中,均属于遗传病的是( )
A. 夜盲症呆小症贫血 B. 白化病白血病白喉
C. 甲流冠心病狂犬病 D. 色盲症血友病多指症
3. 新疆棉是世界上多数服饰的制造商首选的原材料采购源头,得益于新疆棉拥有较高的品质,如图是新疆棉结构层次示意图。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新疆棉种子的种皮属于图中A保护组织,该组织的作用是保护和分泌
B. 新疆棉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C. 在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中,新疆棉的根与人体的唾液腺都属于器官
D. 新疆棉植株由同一受精卵经b和c过程,所产生的不同组织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4. 俗语、古诗词中蕴含着一些生物学原理。下列有关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环境影响生物
B.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生物适应环境
C.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D.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螳螂、蝉和黄雀构成了一条食物链
5. 生物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我国的异种克隆技术走在了世界前列。假设科研人员从一只雌性兔子体内取出成熟的卵细胞,并去除其内的细胞核;再从雄性大熊猫体内取出体细胞的细胞核,将该细胞核注入兔子的去核卵细胞中,培育出一批早期胚胎;然后将胚胎植入雌性猫的子宫当中并成功着床。如果该胚胎能正常发育并顺利出生,其发育成的物种及性别分别是( )
A. 兔子雌性 B. 大熊猫雄性
C. 猫雌性 D. 大熊猫雌雄各 50%几率
6. “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下列对“雄鸡报晓”这种动物行为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该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B. 该行为是在生活中习得的
C. 该行为向其他鸡发出警报 D. 该行为属于鸡的防御行为
7. 下列对四种动物类群和主要特征的概述正确的是( )
A. 水螅——腔肠动物——身体辐射对称,有口有肛门
B. 血吸虫——扁形动物——身体两侧对称,有口无肛门
C. 蚯蚓——线形动物——身体由许多相似的体节组成
D. 蝗虫——软体动物——体表有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8. 春天总是生机盎然,如图是同学拍下的蜜蜂在油菜花间忙碌的身影,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油菜种子外面没有果皮包被
B. 油菜和蜜蜂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C. 从结构层次上分析蜜蜂比油菜多了系统层次
D. 蜜蜂和油菜之间的关系属于种间互助
9.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下列农业生产措施与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不一致的是( )
A. “正其行,通其风”可以及时补充氧气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B. 为作物及时松土可以促进植物根的呼吸作用
C. 夜晚给大棚通风降低温度抑制作物的呼吸作用,提高产量
D. 增施农家肥可以利用腐生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提供二氧化碳、无机盐
10. 人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受精卵最早在( )开始分裂。
A. 子宫 B. 卵巢 C. 输卵管 D. 阴道
11. 如图为肾单位结构模式图,图中1、2和5代表结构,3和4代表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的两端分别连接小动脉和小静脉
B. 大分子蛋白质经1滤过到2中
C. 与1中液体相比,5中液体的氧气和尿素含量均降低
D. 正常人体内,3和4中都含有水、无机盐、葡萄糖等物质
12. 如图是用牵牛花探究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该装置先经过暗处理,再放到光照条件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叶用铝箔遮光是为了耗尽叶片中的淀粉 B. b叶和d叶形成对照,变量是二氧化碳
C. c叶脱色后用碘液染色,整片叶都变蓝 D. 该实验可得出结论:绿叶能制造氧气
13. 呼出气体和吸入气体相比,其变化是( )
①氧气含量增加
②氧气含量减少
③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④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4. 如图是心脏、血管的示意图,“→”表示血流方向,下列表达正确的是( )
A. 甲和丙为静脉血管,管壁较薄,弹性较小
B. 乙是动脉血管,血流速度慢,分布较浅
C. 丁所示的血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
D. 血液流动的方向是甲→丙→丁→乙
15. 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了解安全用药和急救方法,对于保障身体健康、挽救生命具有重要意义。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期,可以大量服用保健品来增加营养
B. 流感患者出现呼吸道感染,可自行购买抗生素类药物治疗
C. 进行心肺复苏的顺序为“人工呼吸→打开气道→胸外按压”
D. 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16. 如图为人体内血液流经某部位的示意图,X代表器官或结构,a、b表示相关血管,“-”表示血流方向。根据图示分析,以下推断错误的是( )
A. 若X为小肠,则b内二氧化碳会降低
B. 若X为胃,则b内氧气含量会降低
C. 若a中流静脉血,b中流动脉血,则X可以代表肺
D. 若a、b中都流静脉血,则X可以代表右心房、右心室
17. 食物中的每一类营养成分都是人体完成各项生命活动和正常发育所必须的。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和人体组织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成分依次为( )
A. 蛋白质、糖类 B. 蛋白质、水 C. 脂肪、蛋白质 D. 糖类、无机盐
18. 生物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你认为错误的是( )
A. 凉拌黄瓜时,过一会将发现盘子里有许多水,这些水来自黄瓜细胞的液泡
B. 夏天在阴暗潮湿的地面上,生长着毛茸茸的绿毯似的矮小植物是蕨类植物
C. 丝瓜络经过加工,可用于洗碗,这种网状结构是丝瓜的输导组织
D. 花生果里面有4个花生仁,是因为其花的子房里面至少有4个胚珠
19. 无土栽培具有产量高、不受季节限制、节约水肥、清洁无污染等优点。无土栽培依据的原理是( )
A. 土壤对植物的生长并没有作用
B. 植物的根吸收的只是水分和无机盐
C. 植物吸收的并不是土壤中的无机盐
D. 植物的根只吸收水和氨、磷、钾三种无机盐
20. 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和子代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这说明变异在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
②太空椒的个大质优和爱美女士手术后形成的高鼻梁都是不可遗传变异;
③肤色正常的夫妇生下患白化病的儿子是可遗传变异;
④变异都是有害的。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 D. ①③
21. 每种生物都具有一定数量的染色体,人类体细胞中具有23对染色体。请问正常情况下人的受精卵、精子、成熟红细胞、口腔上皮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依次为( )
A. 46条、23条、46条、46条 B. 46条、23条、46条、0条
C. 46条、23条、0条、46条 D. 23条、46条、0条、0条
22. 流程图可用来表示连续发生的系列生理活动,以下流程图中错误的是( )
A. 尿液的形成:血液→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尿液
B. 人类进化历程:森林古猿→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现代人
C. 食物通过消化道的过程:口腔→咽→喉→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
D. 视觉形成过程: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视觉中枢
23. 从生物进化论的观点看,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最早登陆的动物类群是节肢动物
B.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C. 种子植物是由蕨类植物进化来的
D. “孔子鸟”化石是鸟类进化成哺乳类的典型证据
24. 下列有关生物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嫁接与克隆羊“多莉”的生殖方式相同
B. 抗虫棉的培育利用了转基因技术
C. 制作酸奶时,应将加蔗糖后的鲜牛奶煮沸、冷却后,再倒入备用酸奶并冷却
D. 新鲜蔬菜放在冰箱内冷藏保鲜是由于冷藏条件下微生物无法生存
25. 下列关于微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利用酵母菌酿酒是因为酵母菌可以在氧气的参与下,把葡萄糖分解成酒精
B. 醋酸菌使安慕希酸奶有独特的酸味
C. 荚膜通常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
D. 噬菌体可以利用任一活细胞中的物质进行繁殖
二、简答题(本题共6小题,共45分)
26. 显微镜能帮助我们观察到肉眼无法看到的细微结构。图甲是显微镜结构示意图,图乙是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图丙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番茄果肉细胞,图丁是同一台显微镜目镜和物镜的不同组合。请据图回答问题:
组合
目镜
物镜
A
5×
4×
B
10×
10×
C
15×
40×
(1)在使用显微镜对光的过程中,转动[ ______ ] ______ ,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从目镜可以看到圆形的白亮视野。
(2)在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过程中,图乙中步骤①应滴加的液体是 ______ 。
(3)使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首先从侧面注视[ ______ ] ______ ,同时双手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
(4)将番茄果肉制成临时玻片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如图甲所示),番茄中的甜味物质主要储存在番茄果肉细胞的[ ______ ] ______ 中;为了避免影响观察,将图中a移出视野的方法是向 ______ 移动玻片。
(5)为了更好地观察番茄果肉细胞的特点,某同学用了图表中三种目镜和物镜的组合进行观察,其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的是组合 ______ (填字母)。
(6)为了认识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某同学做了一个玻片进行观察,用图表中的组合A(目镜为5×,物镜为4×)观察时,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如图丁,当将目镜更换为15×后,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为 ______ 个。此时视野的明暗发生改变,应调节图甲中的遮光器,并使用④的 ______ 。
27. 我国向世界郑重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或生态系统中二氧化碳的收支相抵,即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与吸收量相当。图一是某草原生态系统部分食物网,图二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1)图一中共有 ______ 条食物链。若此食物网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生物成分是图二中的[ ______ ] ______ 。
(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具有 ______ 特点;在此生态系统中,如果猫头鹰获得1千焦能量,则至少需要消耗草 ______ 千焦能量。
(3)若图二中的甲、乙、丙、丁代表图一中具有食物关系的几种生物,饼状图表示这几种生物之间的有机物含量,则丙代表 ______ ,它和猫头鹰的关系是 ______ 。
(4)在图二中,碳主要以 ______ 的形式在A、B、C等生物成分和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循环。
(5)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较强的原因是 ______ 。
28. 近年来,建造塑料大棚生产有机农产品,可以有效的让农民增收,增加经济收入。图一表示在一定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等条件下,二氧化碳的吸收量随光照强度的变化。图二表示密闭大棚内一天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图三中A、B、C表示植物的三大生理活动。
(1)根据图一曲线变化可以看出,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是 ______ 。
(2)图二中g点光合作用强度 ______ (选填“>”“=”“<”)呼吸作用强度;根据图二曲线可以判断一天内植物体内有机物积累量最多的时间是 ______ 。
(3)技术人员移栽幼苗时,剪去部分枝叶,降低了植物的图三中[ ______ ] ______ 作用,提高了成活率,该作用能够促进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 ______ (物质)。绿色植物通过C生理过程,对维持生物圈的 ______ 平衡起了重要作用。
(4)技术人员在甲、乙、丙三个温室中分别移栽了数量相同、生长状况相似的植物幼苗,温室条件情况如下表(每个温室的光照、土壤、水分等其他条件均相同):
温室条件
甲
乙
丙
温度
20℃
20℃
20℃(白天)
二氧化碳浓度
0.03%
0.1%
0.1%
①甲、乙温室对照,可探究 ______ 对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
②乙温室保持恒温,丙温室适当降低夜间温度,实验发现丙温室幼苗比乙温室长势好,是因为丙温室夜间温度低,图三中植物的[ ______ ] ______ 生理活动减弱,减少了有机物的消耗。
29. 2022年8月8日,全国体育团体锦标赛在德州乐陵拉开帷幕,来自全国各省市的12支队伍、254名体操界知名运动员同台竞技,展现着他们的运动风采。如图表示参赛运动员身体部分结构意图,A~D表示心脏的四个腔,a~b表示生理过程,→表示血流方向,请据图回答:
(1)体操运动员在参赛前要做热身运动,使 ______ 内外的韧带和肌腱等软组织得到充分的伸展,避免运动中突然用力造成拉伤。
(2)运动员上场时,深呼吸调整紧张状态,通过吸气进入肺内的氧气再次通过 ______ 进入血液。
(3)氧气进入血液后与红细胞表面的 ______ 相结合,运送到四肢为其提供能量,氧气进入人体后最先进入心脏的[ ______ ] ______ 。
(4)参赛过程中,体操远动员会有大量汗液流出,汗液有咸味,这是因为汗液中存在 ______ ,此物质还可以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 ______ ] ______ 两个连续过程,形成尿液排出体外。
(5)运动结束后体操运动员做屈肘拉伸动作,屈肘时肱二头肌 ______ ,拉动小臂围绕肘关节活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疲劳。
30. 随着天气转暖,长清某学校组织了盛大的体育节,既有篮球、足球、羽毛球等多项球类运动的决赛,又有长跑、接力赛等多种活动进行的热火朝天,看台上同学们也激情澎湃。请分析如图,回答相关问题。
(1)球场上,队员们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球,是因为图中[ ______ ] ______ 曲度的调节,物像呈现在[ ______ ] ______ 上,其上的感光细胞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递到[ ______ ] ______ 形成视觉。
(2)听到裁判的哨声,声波沿外耳道传入,引起[ ______ ] ______ 的振动,震动经听小骨传入内耳,刺激耳蜗中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队员们听到哨声暂时停了下来,该反射类型属于 ______ 。
(3)在观看比赛过程中,观众即使有了尿意也能坚持到比赛结束,这是因为位于脊髓中的[ ______ ] ______ 处的排尿反射的神经中枢,会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完成排尿反射的反射弧是 ______ 。
31. 橘小实蝇是一种农业害虫,其将卵产在柑橘等多种植物的果实中,幼虫孵化后会取食果实,造成果树减产。为利用其特征防治虫害,研究者对其培养并通过系列实验研究其遗传规律。
(1)如图为橘小实蝇的生长发育过程示意图。根据其发育过程中具有[ ______ ] ______ 期,判断其发育类型为完全变态。而柑橘食用部分是由雌蕊的 ______ 发育而来。
(2)野生橘小实蝇的蛹是黄色的,但在培养过程中出现极少数白色蛹的个体,研究者将白色蛹的个体连续培养多代,后代的蛹均为白色。蛹的黄色和白色在遗传学中称为一对 ______ 。
(3)为进一步分析蛹色的遗传规律,研究者进行了下列杂交实验,杂交组合及结果如下表所示。
实验序号
亲代组合
子代数量
黄蛹
白蛹
1
黄蛹(雄)×白蛹(雌)
238
0
2
黄蛹(雌)×白蛹(雄)
375
0
3
实验1中的子代雌雄个体相互交配
274
92
由实验1和实验2结果可知,蛹色 ______ 为隐性性状,若用A和a表示控制蛹色的基因,则实验3中亲本杂交后,其子代为黄蛹的基因组合为 ______ 。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1小题,共5分)
32. 2022年5月22日是第29个国际生物多样性口,某实验中学开展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并对景区野生生物类群进行了调查。以下为同学们提供的部分原始图片材料(A青蛙,E鼠,G蜥蜴,K蚯蚓),请根据这些材料回答:(答题时生物名称用字母代替)
(1)上述植物中不能结种子的是 ______ 。
(2)上述动物中能代表最早出现的陆生动物是 ______ ,其成为最早陆生动物的原因之一是因为生殖发育完全脱离了 ______ 的限制。
(3)若将图中动物分成AEGJL和CIK两类,则分类依据是 ______ ,若将图中动物分成ACGIKL和EJ两类,则分类依据是 ______ 。
(4)比较C与K两种动物,从外部形态看,它们身体的共同特点是 ______ 。
(5)图中的脊椎动物所属类群的进化历程是 ______ (用“字母”和“→”表示)。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A、岸边柳枝发出嫩芽,并有新叶长出,表明生物能够生长,A错误。
B、鲸需氧时常露出水面进行换气,呼气时产生雾状水柱,这说明鲸具有新陈代谢(呼吸)的生物特征,B正确。
C、人在长时间奔跑时会出很多汗,说明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C正确。
D、盛开的桃花,有的粉的似霞,有的白的似雪,体现了生物具有变异现象,D正确。
故选:A。
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2.【答案】D
【解析】解:A.夜盲症是由于缺乏维生素A引起的;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会得呆小症;人体缺铁会使血红蛋白的合成发生障碍,从而使人体内血红蛋白的含量过低,导致贫血,A错误。
B.白化病是受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白血病亦称作血癌,白血病患者的肿瘤细胞能在血液中恶性增殖,并随血液扩散到全身;白喉是由白喉杆菌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B错误。
C.甲流是由甲型H1N1等流感病毒引起,具有较强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由于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导致管腔狭窄、闭塞,引起冠脉微循环障碍,引发心肌缺血缺氧的心脏病,俗称冠心病;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传染病,C错误。
D.色盲是由于染色体遗传所致的不能分辨自然光谱中的各种颜色或某种颜色的遗传病;血友病为一组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的出血性疾病;多指是一种常见的显性遗传病,D正确。
故选:D。
(1)人体对无机盐和维生素的需要量很小,但它们对人体的作用却很大。人体一旦缺乏无机盐和维生素,就会影响身体的正常的生长和发育,并且会引起疾病。
(2)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激素分泌异常会引起人体患病。
(3)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人类的疾病有显性基因控制的,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就是显性遗传病;也有由隐性基因控制的,如血友病、白化病等。
解答此题要掌握人类的主要的遗传疾病。
3.【答案】A
【解析】解:A.图中A是保护组织,B是输导组织,C是分生组织,D是营养组织,种皮具有保护作用,属于A保护组织,植物体的保护组织具有保护作用,没有分泌作用,A错误。
B.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B正确。
C.植物的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其中属于营养器官的是:根、茎、叶;属于生殖器官的是:花、果实、种子。棉花属于植物的生殖器官,唾液腺属于动物体的消化器官,所以新疆棉和唾液腺都是由不同组织构成的器官,C正确。
D.细胞的分裂和分化都是在遗传物质的控制下进行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a表示细胞生长,b表示细胞分裂,c表示细胞分化,所以同一受精卵经b和c过程,所产生的不同组织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相同,D正确。
故选:A。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掌握细胞分裂、分化过程及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解题的关键。
4.【答案】D
【解析】解: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明环境影响生物的生长开花等,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才有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现象,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温度,A正确。
B.“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意思是黄蝶与菜花颜色相近都是黄色的,不易被人或其他动物发现,是一种保护色,是动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B正确。
C.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将“落红”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分解者促进了物质的循环,C正确。
D.蝉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因此“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谚语生动地呈现出一条食物链:植物→蝉→螳螂→黄雀,D错误。
故选:D。
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和改变化境。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5.【答案】B
【解析】解:细胞核中含有染色体,染色体上有主要的遗传物质DNA,DNA上有决定生物性状的基因。因而雄性大熊猫体内取出体细胞的细胞核,克隆出的就是雄性大熊猫。题目雌性兔子提供了去核的卵细胞,雄性大熊猫提供的是细胞核,雌性猫提供的是供胚胎发育所需的子宫。所以,发育成的物种是大熊猫。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本题考查核移植技术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考查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核心素养。
6.【答案】A
【解析】解:结合分析可知,“雄鸡报晓”这种动物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动物的行为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A符合题意。
故选:A。
(1)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
(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
7.【答案】B
【解析】解:A.水螅属于腔肠动物,身体辐射对称,有口无肛门,A错误。
B.血吸虫属于扁形动物,身体背腹扁平,两侧对称,有口无肛门,B正确。
C.蚯蚓属于环节动物,身体由许多相似的体节组成,C错误。
D.蝗虫属于节肢动物,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D错误。
故选:B。
1.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身体辐射对称,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2.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两侧对称)、体壁具有三胚层、有梯状神经系统、无体腔,有口无肛门。
3.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真体腔,有刚毛或疣足。
4.节肢动物的共同特征: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掌握各类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8.【答案】A
【解析】解:A.油菜属于被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能形成果实,A错误。
B.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因此油菜和蜜蜂都是由细胞构成的,B正确。
C.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蜜蜂是动物,油菜是植物,因此从结构层次上分析蜜蜂比油菜多了系统这一结构层次,C正确。
D.种间互助是指同种生物生活在一起,通力合作,共同维护群体的生存。蜜蜂采花粉,是不同种生物之间的互助关系,D正确。
故选:A。
1.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合作关系)和种内竞争。
2.裸子植物的种子无果皮包被着,裸露;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能形成果实。
掌握生物之间的关系、动物体、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解题的关键。
9.【答案】A
【解析】解:A、“正其行,通其风”,即合理密植,一方面保证充分利用光能,另一方面保证空气流通,为叶面补充更多的二氧化碳,提高光合作用效率,A错误。
B、植物根的呼吸作用需要的氧气,来自空气中,所以为作物及时松土,有利于根的呼吸,促进根的生长,B正确。
C、夜晚给大棚通风降低温度抑制作物的呼吸作用,降低植物体内有机物的分解,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C正确。
D、增施农家肥,农家肥里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含氮、磷、钾的无机盐,可以利用腐生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提供二氧化碳、无机盐和水,D正确。
故选:A。
(1)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
(2)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3)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二氧化碳的浓度等,其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越高光合作用就越强,制造的有机物就越多,蔬菜的产量也越高。
(4)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有: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其中温度越低呼吸作用越弱,分解的有机物就越少,据此分析解答。
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10.【答案】C
【解析】解:A.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A不符合题意。
B.卵巢的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并且分泌雌性激素,B不符合题意。
C.输卵管是输送卵细胞的通道,精子缓慢地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有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在输卵管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因此受精卵最早在输卵管开始分裂,C符合题意。
D.阴道是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人的生殖过程:含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地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有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是怀孕;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并于怀孕后8周左右发育成胎儿,胎儿已具备人的形态;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怀孕到38周左右,胎儿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一起从母体的阴道排出,即分娩,此过程的结束标志着婴儿的诞生。
掌握人的生殖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11.【答案】C
【解析】解:A、1肾小球的两端分别连接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而不是小静脉,A错误。
B、当血液流经1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它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2肾小囊形成原尿。因此大分子蛋白质不能经过滤到2中,B错误。
C、肾脏是形成尿的器官,其生命活动需要消耗氧气,同时放出二氧化碳,因此5肾静脉中的血液比1入球小动脉中的血液中的氧气和尿素含量均降低,C正确。
D、当3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4尿液。因此3和4都含有水、无机盐,而4不含有葡萄糖,D错误。
故选:C。
(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
(3)图中1肾小球、2肾小囊、5肾静脉,3和4代表液体,其中3原尿、4尿液。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肾单位的结构和尿的形成过程。
12.【答案】B
【解析】解:A、a叶用铝箔遮光是为了形成以光为变量的对照实验,如果耗尽叶片中的淀粉,必须暗处理,A错误。
B、b叶片由于瓶内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吸收了,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淀粉,滴加碘液不会变蓝,d叶片所在瓶中放的是清水,清水不吸收二氧化碳,b和d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B正确。
C、c叶脱色后用碘液染色,边缘的白斑部分缺少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所以c叶脱色后用碘液染色,叶片的白斑部分不变蓝,C错误。
D、该实验可得出结论: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不能证明绿叶能制造氧气,D错误。
故选:B。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2)本实验中有3组对照实验,分别是a叶片的遮光部分和未遮光部分,变量是光;c叶片绿色部分和白色部分,变量是叶绿体;b叶片所在的瓶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d叶片所在瓶中放的是清水,b和d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
13.【答案】C
【解析】解:人体呼出的气体大部分是在肺内与血液进行了气体交换后的气体,呼出的气体中氧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呼出气体中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原因是气体在肺内发生了气体交换,肺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内。因此正常环境中,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其变化是②氧气含量减少、③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故选:C。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的结果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因此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比较,二氧化碳增多了,氧减少了,据此解答。
掌握人体内发生的两个气体交换,是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
14.【答案】C
【解析】解:A、甲把心脏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为动脉血管,丙中血液由分支流向主干,是静脉血管,A错误;
B、乙血液由主干流向分支,为动脉血管,血流速度最快,分布较深,B错误;
C、丁内红细胞单行通过为毛细血管,血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C正确;
D、血液流动的方向是甲→乙→丁→丙,D错误。
故选:C。
1、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
2、血液经过体循环后,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流经肺循环后,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掌握人体三种血管的特点及血液循环中血液成分的变化是解题的关键。
15.【答案】D
【解析】A、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期,合理服用膳食补充剂增加营养能够为身体生长发育提供营养物质,但大量摄入营养会造成营养不良,错误。
B、流感是由于流感病毒引起的疾病,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性疾病的,对病毒不起作用,所以得了流感一般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或者抗菌素,错误。
C、心肺复苏的正确顺序为:胸外心脏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错误。
D、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人的健康现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话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正确。
故选:D。
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有利于预防各种疾病,而且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健康的生活方式、急救等措施。
16.【答案】A
【解析】解:A、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血液流经小肠后,营养物质会显著增多;流经小肠的血液循环部分是体循环的一部分,因此,血液流经小肠后,氧气会减少,二氧化碳会增多,即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了含氧较少、含二氧化碳较多的静脉血。因此,若X为小肠,则b内二氧化碳会增加,故A错误。
B、若X为胃,则血液在此处进行的是体循环,血液流经此处后,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所以血液由鲜红的动脉血变成暗红的静脉血,氧气减少。因此,若X为胃,则b内氧气含量会降低,故B正确。
C、经过肺部的毛细血管网时血液发生了气体交换,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若a中流静脉血,b中流动脉血,则X可以代表肺,故C正确。
D、若a、b中都流静脉血,X代表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的一部分,则X为右心房、右心室,故D正确。
故选:A。
血液循环途径如图:
理解掌握体循环与肺循环的途径及特点即可解答。
17.【答案】B
【解析】解:食物中含有的六大类营养物质中:糖类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成分;脂肪是备用能源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成分。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也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生命活动调节的物质基础;维生素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提供能量,含量少,对人体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无机盐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如:钙、磷(构成骨骼和牙齿)、铁(构成血红蛋白),水是细胞的主要成分,占体重的60%-70%,是非常重要的营养成分,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在物质运输、体温调节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和主要成分分别是蛋白质和水。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各具有不同的作用,据此解答。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六大类营养物质的主要作用,结合题意,即可解答。
18.【答案】B
【解析】解:A、黄瓜细胞外的糖或盐分溶液浓度较高、而黄瓜细胞液浓度较低,细胞液内的水就通过细胞壁中渗透出来,可见这些水来自黄瓜细胞的液泡
B、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但体内无输导组织,叶只有一层细胞构成,长得矮小。夏天在阴暗潮湿的地面上,生长着毛茸茸的绿毯似的矮小植物是苔藓植物
C、输导组织有运输物质的作用,如贯穿于根、茎、叶等处的导管能运送水和无机盐,筛管能运送有机物,属于输导组织。丝瓜种子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有机物和能量通过叶,茎等器官的输导组织先储存到丝瓜果实的营养组织中,部分供果实生长,部分再经过果实内的输导组织供种子生长和储存。种子成熟后,果实内的营养组织中有机物耗尽,果肉中只剩下了输导组织。丝瓜络实际就是输导组织。
D、果实与种子的形成图如下:
可见,果实中含有的种子是由胚珠发育而来,所以种子的数目取决于子房中胚珠的数目。因此,一个花生果中有4粒花生,发育成此花生的子房中至少有4个胚珠。
故选:B。
本题考查生物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可从植物细胞的吸水、失水,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苔鲜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植物的输导组织等知识切入。
牢固掌握生物学知识,并在实际生活和实践中学以致用,深化课本知识。
19.【答案】B
【解析】解:由于根所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来自于土壤,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而土壤颗粒只是对植物起着固定作用。所以植物可以采取无土栽培的方式即用营养液来培育植物。无土栽培可以更合理的满足植物对各类无机盐的需要,具有产量高、不受季节限制、节约水肥、清洁无污染等优点。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无土栽培指的是不用土壤,而是依据植物生活所需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少,将无机盐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成营养液,用营养液来培养植物。
解答此题要掌握无土栽培技术的特点。
20.【答案】D
【解析】解:①“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这说明变异在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①正确。
②太空椒是在太空条件下,引起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培育成的新品种。太空椒的个大质优是可遗传变异;和爱美女士手术后形成的高鼻梁是不可遗传变异,②错误。
③肤色正常的夫妇生下患白化病的儿子是可遗传变异,白化病儿子的白化病基因会遗传给子代,③正确。
④变异并不都是有害的,有可能变异后代的某些性状更适应环境,④错误。
故选:D。
(1)可遗传的变异:生物的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这种变异能遗传给下一代,称为可遗传的变异。(遗传物质的改变有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等)
(2)不可遗传的变异:生物的变异是由于环境条件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这种变异一般不能遗传给下一代,称为不可遗传的变异。
(3)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引起变异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种类之间,不同个体的差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
区分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变异主要看遗传物质有没有发生改变以及能不能遗传给后代。
21.【答案】C
【解析】解:在体细胞中,染色体通常是成对存在,染色体上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分别进入不同的精子或卵细胞中。因此,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是体细胞的一半。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而精子和卵细胞属于生殖细胞,有23条染色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因此受精卵内的染色体又恢复到和亲代体细胞相同点水平,具有23对染色体。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没有染色体。所以,正常情况下人的受精卵、精子、成熟红细胞、口腔上皮细胞(属于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依次为:46条、23条、0条、46条,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染色体彼此彻底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因此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在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成单,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因此受精卵内的染色体又恢复到和亲代体细胞相同的水平。
掌握人体各细胞中染色体的数量是解题的关键。
22.【答案】C
【解析】解:A、血液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血液中的大分子的物质如血细胞、蛋白质外,其余的如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经过过滤形成原尿;然后原尿在经过肾小管时,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下把全部葡萄糖、部分水还有部分无机盐重新吸收。那么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会形成尿液,即血液→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尿液,A正确。
B、人和类人猿是近亲,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人类的进化主要分五个阶段: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现代人,B正确。
C、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喉属于呼吸道,C错误。
D、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即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D正确。
故选:C。
解答时从尿的形成过程、人类的进化、消化道的组成、视觉形成的过程等知识点入手即可。
此题基础性强,平时要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
23.【答案】D
【解析】解:A、生物进化的历程是结构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到高等.因为节肢动物有细胞分层,是简单动物进化到复杂生物的中间过渡点,正确
B、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B正确;
C、种子植物是由蕨类植物进化来的,正确;
D、孔子鸟的身体结构既和爬行动物有相似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根据以上特征,科学家认为鸟类可能起源于古代的爬行类,D错误.
故选:D
化石是证明生物进化的最重要的证据,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等,化石是指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
知道孔子鸟化石的特点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24.【答案】D
【解析】解:A、嫁接与克隆羊多莉是无性生殖的一种方式,没有经过两性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繁殖,A正确;
B、抗虫棉运用转基因技术,是指将分离纯化或人工合成的DNA在体外与载体DNA结合,成为重组DNA,导入到宿主细胞中筛选出能表达重组DNA的活细胞并进行纯化,它的种植能减少农药的使用,B正确;
C、自制酸奶过程中,应将加糖后的新鲜牛奶煮沸冷却后,装入已消毒的玻璃瓶中,再加入适量酸奶并密封,C正确;
D、新鲜蔬菜放在冰箱内冷藏保鲜是由于冷藏条件下抑制了植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繁殖速度慢,D错误。
故选:D。
(1)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
(2)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这项技术叫做转基因技术。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25.【答案】C
【解析】解:A、无氧时,酵母菌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有氧时可以产生水和二氧化碳,A错误。
B、乳酸菌使安慕希酸奶有独特的酸味,B错误。
C、荚膜对细菌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通常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C正确。
D、噬菌体又叫细菌病毒,是指寄生在细菌体内的病毒,并不是可以利用任一活细胞中的物质进行繁殖,D错误。
故选:C。
(1)发酵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的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
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药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制馒头、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制醋要用到醋酸杆菌,利用青霉发酵可以提取出青霉素等.
(2)病毒只营寄生生活.病毒要是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一有机会侵入活细胞,生命活动就会重新开始.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等.
26.【答案】④ 反光镜 生理盐水 ③ 物镜 3 液泡 右上方 A 5 凹面镜
【解析】解:(1)显微镜对光时,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遮光器,用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一只眼注视目镜内,转动④反光镜,使反射光线经过通光孔、物镜、镜筒到达目镜,以通过目镜看到圆形白亮视野即对光完成。
(2)在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过程中,图乙中步骤①应滴加的液体是生理盐水,有利于维持细胞的形态。在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滴加的是清水,注意加以区分。
(3)显微镜观察时,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正面朝上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玻片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防止目镜和玻片标本发生碰撞)。一只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因此,使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首先从侧面注视③物镜,同时双手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
(4)植物细胞的细胞质内有液泡,液泡内有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糖分等,所以将番茄果肉制成临时玻片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如图甲所示),番茄中的甜味物质主要储存在番茄果肉细胞的3液泡中;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所以为了避免影响观察,将图中a移出视野的方法是向右上方移动玻片。
(5)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细胞的体积越大;显微镜放大的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细胞的体积越小。A放大20倍,B放大100倍,C放大600倍。因此,为了更好地观察番茄果肉细胞的特点,某同学用了图表中三种目镜和物镜的组合进行观察,其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的是组合A。
(6)为了认识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某同学做了一个玻片进行观察,用图表中的组合A(目镜为5×,物镜为4×)即20倍观察时,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如图,当将目镜更换为15×后,显微镜放大了60倍,后者放大倍数是前者的3倍,即看到的细胞数目是原来的三分之一,9除以3等于3,每行3个,中间一个重复,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为5个。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方法为:小光圈通过的光线少,视野暗,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不能改变光线强弱,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暗;大光圈通过的光线多,视野亮,凹面镜使光线汇聚,能提高视野的亮度,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亮,此时视野的明暗发生改变,应调节图甲中的遮光器,并使用④的凹面镜。
故答案为:
(1)④反光镜
(2)生理盐水
(3)③物镜
(4)3液泡;右上方
(5)A
(6)5;凹面镜
本题首先需要学生掌握显微镜的各个结构及其功能以及使用方法等基本知识,分析图解是必要的:图甲中1是细胞壁,2是细胞核,3是液泡,a是气泡;图乙是制作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图丙中①目镜,②转换器,③物镜,④反光镜,⑤粗准焦螺旋,⑥细准焦螺旋
本题将显微镜的结构、使用方法以及制作临时装片综合性考察,其中对光的三个步骤属于考察重点内容,另外通过计算放大前后细胞数目的变化考察学生对于放大倍数和细胞数目的关系,灵活性和应用性较高,值得学生思考。
27.【答案】4 C 分解者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25 蛇 捕食和竞争 二氧化碳 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
【解析】解:(1)图一中共有4条食物链:草→鼠→猫头鹰,草→鼠→蛇→猫头鹰,草→食草昆虫→食虫鸟→猫头鹰,草→食草昆虫→青蛙→蛇→猫头鹰。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分、空气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一中的食物网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若要构成生态系统还应有生物部分是分解者(图二中的C也是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2)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一般来说,只有10%~20%的能量流入下一个营养级,营养级越多,能量消耗就越多。因此,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低,相对数量越多,含有的能量越多;营养级越高,相对数量越少,含有的能量越少。如果猫头鹰获得1千焦能量,则至少需要消耗草的能量,需要选择最短的食物链“草→鼠→猫头鹰”计算,至少需要消耗草的能=1÷20%÷20%=25千焦能量。
(3)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所以,图二中的甲、乙、丙、丁反映出的食物链是“A→甲→乙→丙→丁”,与食物链对比“草→食草昆虫→青蛙→蛇→猫头鹰”可知:丙代表蛇。鹰以蛇为食是捕食关系,鹰和蛇以鼠为食又是竞争关系,因此鹰和蛇是捕食和竞争关系。
(4)在生态系统中,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随着摄食,食物中的物质和能量也进入动物体内,动植物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分解者也通过分解作用将动植物的遗体分解为二氧化碳等物质,这些物质又被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利用。所以,在图二中,碳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在A、B、C等生物成分和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循环。
(5)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大。所以,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较强的原因是: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
故答案为:(1)4;C分解者;
(2)单向流动、逐级递减;25;
(3)蛇;捕食和竞争;
(4)二氧化碳;
(5)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
1.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
2.图二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都能释放二氧化碳,生产者能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也能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因此双箭头两边的A是生产者;生产者和消费者都能被分解者分解,因此C是分解者;生产者被消费者捕食,因此B是消费者。
掌握生态系统的有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28.【答案】光照强度 > m B 蒸腾 水 碳—氧 二氧化碳浓度 A 呼吸作用
【解析】解:(1)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在一定的范围内随光照强度增加,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强,当光照强度达到饱和后,光照强度即使增加,光合作用也不再增强。根据图一曲线变化可以看出,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光照强度。
(2)光合作用需要光,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可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图二中g点二氧化碳呈现减少的趋势,因此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
f和m点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fm段,光合作用均大于呼吸作用,有机物在一直积累。根据图二曲线可以判断一天内植物体内有机物积累量最多的时间是m。
(3)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水的水分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片。刚刚移栽的植物,幼根和根毛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根的吸水能力很弱,剪掉部分枝叶,可以降低植物的B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有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蒸腾作用能够促进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水。绿色植物通过C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超过了自身对氧的需要),维持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即碳—氧平衡。
(4)①甲、乙温室对照,唯一变量是二氧化碳,可探究二氧化碳浓度对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
②夜晚温度越低,植物的呼吸作用越弱,分解的有机物越少,有利于提高产量。可见,丙温室夜间温度低,图三中植物的A呼吸作用生理活动减弱,减少了有机物的消耗。
故答案为:
(1)光照强度
(2)>;m
(3)B蒸腾;水;碳—氧
(4)二氧化碳浓度;A呼吸作用
图三中:A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表示呼吸作用;B产生水蒸气,表示蒸腾作用;C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表示光合作用。
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9.【答案】关节囊 气体的扩散作用 血红蛋白 B 左心房 无机盐 b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收缩
【解析】解:(1)关节周围及关节囊内的韧带使关节更加牢固,对关节具有保护作用。所以,体操运动员在参赛前要做热身运动,使关节囊内外的韧带和肌腱等软组织得到充分的伸展,避免运动中突然用力造成拉伤。
(2)运动员上场时,深呼吸调整紧张状态,通过吸气进入肺内的氧气由肺泡进入到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内,这一过程是氧气从浓度高一侧进入浓度低一侧,所以,氧气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进入血液。
(3)红细胞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氧气进入血液后与红细胞表面的血红蛋白相结合,运送到四肢为其提供能量,在这一过程中,氧气进入了肺循环,将随血液到达肺循环的终点——B左心房。
(4)排泄有三个途径,其中尿素、水和无机盐等物质可以通过汗腺以汗液的形式排出,可以通过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由于汗液中含有尿素、水和无机盐等物质,参赛过程中,体操远动员会有大量汗液流出,汗液有咸味,这是因为汗液中存在无机盐的原因,此物质还可以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b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过程,形成尿液排出体外。
(5)肌肉具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完成一个运动需要一组肌肉的配合,当运动员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则舒张拉动小臂围绕肘关节活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疲劳。
故答案为:(1)关节囊。
(2)气体的扩散作用。
(3)血红蛋白;B左心房。
(4)无机盐;b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5)收缩。
(1)关节是由关节囊、关节头、关节窝和关节腔组成。
(2)尿液的形成过程: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肾小球的结构类似过滤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没有被重吸收的物质如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则形成了尿液。
(3)图中肾单位结构中,a表示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b表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心脏结构图中,A是右心房、B是左心房、C是右心室、D是左心室。
解题关键是掌握泌尿、循环、呼吸及运动系统相关知识点。
30.【答案】① 晶状体 ③ 视网膜 ⑩ 大脑皮层 a 鼓膜 条件反射 ⑫ 灰质 ④→⑧→⑫→⑨→⑤
【解析】解:(1)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①晶状体的折射,最终在③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将物像信息转变为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⑩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从而形成视觉。
(2)听到裁判的哨声,声波沿外耳道传入,引起a鼓膜的振动,震动经听小骨传入内耳,刺激耳蜗中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咽听神经传入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产生听觉,队员们听到哨声暂时停了下来,此反射的中枢在大脑皮层,属于条件反射。
(3)人体直接完成排尿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但脊髓的排尿反射中枢受大脑皮层的控制。在观看比赛过程中,观众即使有了尿意也能坚持到比赛结束,这是因为位于脊髓中的⑫灰质处的排尿反射的神经中枢,会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完成排尿反射的反射弧是④感受器 →⑧传入神经纤维→⑫神经中枢→⑨传出神经纤维→⑤效应器。
故答案为:
(1)①晶状体;③视网膜;⑩大脑皮层。
(2)a鼓膜;条件反射。
(3)⑫灰质;④→⑧→⑫→⑨→⑤。
观图可知:①晶状体、②角膜、③视网膜、④感受器、⑤效应器、⑥视神经、⑦上行神经纤维、⑧传入神经纤维、⑨传出神经纤维、⑩大脑皮层、⑪下行传导纤维、⑫灰质、a鼓膜、b半规管、c耳蜗。
此题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解答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只有基础扎实才能灵活答题。
31.【答案】c 蛹 子房壁 相对性状 白色 AA或Aa
【解析】解:(1)昆虫的发育要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4个时期,而且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的差异,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完全变态发育。昆虫的一生经历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而且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非常相似,生活习性也几乎一致的发育过程是不完全变态发育。橘小实蝇的生长发育过程示意图可知:其发育过程具有c蛹期,因此为完全变态发育。
受精完成后子房的发育情况如图:
柑橘食用部分属于果皮,由雌蕊的子房壁发育而来。
(2)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相对性状;蛹的黄色和白色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属于相对性状。
(3)分析表格中实验1和实验2结果可知:黄蛹与白蛹杂交,后代全部是黄蛹,白蛹性状在后代中没有表现,因此白蛹是隐性性状。实验3中的亲代即实验1中的子代,因此若用A和a表示控制蛹色的基因,则实验1中的亲代雄性黄蛹的基因组成为AA,雌性白蛹的基因组成为aa,遗传图解如下:
实验1中的子代即实验3中的亲代,则实验3中亲代的基因组成都是Aa。实验3遗传图解如下:
由遗传图解可知,实验3中亲本杂交后,其子代为黄蛹的基因组合为Aa或AA。
故答案为:(1)c蛹;子房壁;
(2)相对性状;
(3)白色;AA或Aa。
(1)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
(3)昆虫的发育为变态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两种方式。图中:a受精卵、b是幼虫、c是蛹、d是成虫。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基因的显性与隐性、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果实种子的形成过程、昆虫的生殖发育过程。
32.【答案】BDF G 水 体内有无脊柱 体温是否恒定 身体都分节 L→A→G→J和E
【解析】解:(1)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都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上述生物中用孢子繁殖的是B水绵属于藻类植物、D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F肾蕨属于蕨类植物。
(2)G所示的爬行动物,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用肺呼吸,生殖方式是卵生,生殖发育完全脱离了水的限制,是最早的、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3)若将图中动物分成AEGJL和CIK两类,是根据体内脊柱的有无。AEGJL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而CIK体内没有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动物A青蛙、C蝴蝶、G蜥蜴、I蜗牛、K蚯蚓、L鱼的体温不恒定,属于变温动物;而E老鼠和J小鸟属于恒温动物。
(4)C蝴蝶属于节肢动物,K蚯蚓属于环节动物,两种动物的身体都分节。
(5)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
A青蛙属于两栖动物,G蜥蜴属于爬行动物,J小鸟属于鸟类,E鼠属于哺乳动物,L鱼属于鱼类。它们由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是:L→A→G→J和E。
故答案为:
(1)BDF
(2)G;水
(3)体内有无脊柱;体温是否恒定
(4)身体都分节;
(5)L→A→G→J和E
(1)根据植物繁殖的不同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都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而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是用种子来繁殖后代,属于种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区别在于被子植物的种子外有果皮,而裸子植物没有。
(2)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3)A青蛙属于两栖动物;B水绵属于藻类植物;C蝴蝶属于节肢动物;D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E鼠属于哺乳动物;F肾蕨属于蕨类植物;G蜥蜴属于爬行动物;H向日葵属于被子植物;I蜗牛属于软体动物;J小鸟属于鸟类;K蚯蚓属于环节动物;L鱼属于鱼类。
掌握生物的分类知识,给图中的生物进行正确的分类,结合题意,应该能正确答题。
2023年山东省德州市禹城市中考生物三模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德州市禹城市中考生物三模试卷(含答案),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山东省德州市禹城市中考生物二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德州市禹城市中考生物二模试卷(含解析),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山东省德州市禹城市中考二模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山东省德州市禹城市中考二模生物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教研室的2022年山东省德州市禹城市中考二模生物试题pdf、二练生物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