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哈密地区2022-2023学年四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新疆哈密地区2022-2023学年四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填空题, 选择题, 判断题, 计算题, 作图题, 解决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疆哈密地区2022-2023学年四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检测试题一、 填空题。 (20 分)1.7.06中的“7”在(____)位上,表示(______),“6”在(____)位上,表示(_________)。2.比14大比19小的质数中,奇数有(_____________)个。3.要使48÷12+4×2第一步算加法,写出你添括号后的算式_____4.二轮摩托车和四轮汽车16辆,共有46个车轮,汽车有(______)辆,摩托车有(______)5.用长36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等腰梯形,如右图,已知上底长5厘米,下底是上底的3倍,则一条腰长是(_________)厘米.6.防疫期间学校购买了每瓶容量是2升的消毒液,每瓶25元,购买4瓶多少元?如果购买8瓶、12瓶、16瓶呢?先算一算,再填写下表。单价(元/瓶)25252525数量(瓶)481216一共多少元?(元) 7.每套运动服226元,可以写成(______),小明步行的速度是每小时4500米,可以写成(______)。8.三角形最小的角是50°,这个三角形按照角分类属于(_________)三角形。9.把60.08的小数点先向右移动2位,再向左移动1位,结果是(___)。10.7和8的最大公因数是 __ ,最小公倍数是 ___ .二、 选择题。 (把正确答案序号填在括号里。 每题 2 分, 共 10 分)11.把1个五边形分成5个三角形(如图),这个五边形的内角和是( )。A.900° B.540° C.360° D.180°12.育才小学准备为美术活动室购入21套新桌椅,每套190元.要估算购买这些桌椅大约需要多少元,下列方法错误的是( )A.21≈20 190≈200 21×190≈4000 (元)B.190≈200 21×200=4200 21×190≈4200 (元)C.21×190=3990≈4000 (元)13.下面两个图从( )观察到的形状相同。A.左面 B.前面 C.上面 D.以上都不对14.下图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是( )。A. B. C.15.一条路,甲队修了这条路的,乙队修了余下的,哪个队修的多?( )。A.甲队 B.乙队C.一样多 D.无法确定三、 判断题(对的打“√ ” , 错的打“×” 。 每题 2 分, 共 10 分)16.0.25和0.250的计数单位不同。·(______)17.光每秒传播 299792 千米,保留一位小数约是 30 万千米。 (____)18.十进制计数法中,每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________)19.用三根分别长3厘米、3厘米、6厘米的小棒能摆成一个三角形。(______)20.两个数相乘,积一定大于任何一个因数。(______)四、 计算题。 (28 分)21.直接写出得数.320÷80= 3×6+5= 5×9+7= 23×300=100×79= 80×60= 42×200= 800÷40= 22.用竖式计算。165×75= 905×24= 340×40=五、 作图题。 (8 分)23.画出A和B到小河最近的路线. 六、 解决问题。 (每题 4 分, 共 24 分)24.绿园小学对四~六年级学生戴近视镜的情况进行了统计。(1)请你综合分析,先填写统计表,再把统计图补充完整。绿园小学四~六年级学生戴近视镜情况统计表 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合计男生(名)17 3479女生(名)192530 绿园小学四~六年级学生戴近视镜情况统计图(2)( )年级戴近视镜的学生人数最多,( )年级戴近视镜的学生人数最少。(3)五年级戴近视镜的男生人数占全部男生人数的。25.李明一行23人背包旅行,夜晚住宿好客青年旅社,下面是旅社房间报价。他们怎样住宿最省钱?26.在一个三角形中,有两条边分别长11厘米和13厘米,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最大是多少厘米?(边的长度取整厘米数)27.买文具。 名称钢笔圆珠笔尺子橡皮铅笔盒书包单价/元7.502.92.852.4512.6035.60(1)买1支钢笔和1把尺子,需要多少元? (2)我有9元,买2支圆珠笔和一个橡皮。钱够吗? (3)淘气要给希望小学3名同学分别买一个铅笔盒和一个书包,一共要花多少元?28.实验小学围绕“喜迎建国七十周年—我是小小追梦人”开展了以“寻访少先队70年”为主题的队会,进一步了解队史。已知参加活动的少先队员中男生有65人,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的4倍还多5人,参加活动的少先队员中女生有多少人?29.汽车5小时行375千米,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参考答案 一、 填空题。 (20 分)1、个 7个一 百分 6个0.01 【解析】略2、1【分析】奇数:自然数中,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质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不再有其他因数,这样的数叫质数;根据质数定义可知:比14大比19小的质数只有17,17也是奇数;据此即可解答。【详解】根据分析可知,比14大比19小的质数只有17,17也是奇数,所以奇数有 1个。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奇数和质数的含义的掌握及灵活运用;质数中除了2外,其他的都是奇数。3、48÷(12+4)×2【解析】略4、 7 9【解析】略5、8【解析】略6、100 200 300 400 【分析】根据总价=单价×数量,带入数据依次计算即可。【详解】25×4=100(元),25×8=200(元),25×12=300(元),25×16=400(元)单价(元/瓶)25252525数量(瓶)481216一共多少元?(元)100200300400 本题主要考查单价、数量、总价三者的数量关系,用到的关系式为:单价×数量=总价。7、226元/套 4500米/时 【解析】略8、锐角【解析】略9、600.8【详解】把60.08的小数点向右移动2位,60.08 扩大100倍是6008,6008再向左移动1位,小数缩小10倍是600.8。 本题考查有关小数扩大与缩小的问题。10、1 56 【详解】略 二、 选择题。 (把正确答案序号填在括号里。 每题 2 分, 共 10 分)11、B【分析】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是:(n-2)×180°,据此即可解答。【详解】180°×(5-2)=180°×3=540°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边形内角和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12、C【详解】略13、A【分析】这两个立体图形形状不同。从前面看:左图能看到5个正方形,分两层,上层2个,下层3个,左齐;右图能看到5个正方形,分两层,上层2个,下层3个,两端齐;从左面看:左图能看到4个正方形,分两层,每层2个,呈“田”字形;右图能看到4个正方形,分两层,每层2个,呈“田”字形;从上面看:左图能看到5个正方形,分两层,上层2个,下层3个,左齐;右图能看到4个正方形,分两层,上层3个,下层1个,左齐。【详解】由分析可知,两个图从左面观察到的形状相同。故选择:A。 本题是考查作简单图形的三视图,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上面、 左面(或右面)观察到的简单几何体的平面图形。14、C【分析】从左面看到的图形有两层,上下都是两个小正方形,组成一个田字格,据此选择。【详解】图从左面看到的是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体,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空间想象能力,注意观察的方法。15、A【解析】略 三、 判断题(对的打“√ ” , 错的打“×” 。 每题 2 分, 共 10 分)16、√【解析】略17、✕【解析】299792千米改写成以“万千米”做单位的数,保留一位小数是30.0万千米。18、×【分析】十进制计数法中,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详解】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故答案为:× 解答此题注意一定要是“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不是任意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19、×【分析】根据三角形的特性: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的差一定小于第三边,进行解答即可。【详解】3+3=6所以用三根分别长3厘米、3厘米、6厘米的小棒不能摆成一个三角形;故答案为:×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三角形的特性进行分析、解答即可。20、×【详解】两个数相乘,积可以大于任何一个因数,也可以等于任何一个因数,还有可能比其中一个因数小。 四、 计算题。 (28 分)21、4;23;52;69007900;4800;8400;20【详解】略 22、12375;21720;13600【分析】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计算法则:从个位乘起,依次用第二个因数每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用第二个因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得数的末位就和第二个因数的那一位对齐,再把几次乘得的数加起来。【详解】165×75=12375 905×24=21720 340×40=13600 此题主要考查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竖式计算,运用计算法则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计算时要仔细、认真。 五、 作图题。 (8 分)23、【详解】要画出A和B到小河最近的路线,就是要分别过A点和B点做小河的垂线. 六、 解决问题。 (每题 4 分, 共 24 分)24、(1) 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合计男生(名)17283479女生(名)19253074(2)六,四;(3)。【分析】(1)五年级男生人数=男生总人数-四年级男生人数-六年级男生人数,代入数据即可;女生总人数=四年级女生人数+五年级女生人数+六年级女生人数,代入数据即可;根据计算出的数据将统计表补充完整。(2)分别计算出三个年级戴近视眼镜的人数,然后比较一下,即可得出哪个年级戴近视镜的学生人数最多,哪个年级戴近视镜的学生人数最少;(3)将男生戴近视眼镜的人数看作是单位“1”,平均分成79,再根据五年级戴近视眼镜的人数即可得出五年级戴近视镜的男生人数占全部男生人数的几分之几。【详解】(1)五年级男生人数为:79-34-17=45-17=28(人)女生总人数为:19+25+30=44+30=74(人)根据这两个数据补充后的统计表为: 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合计男生(名)17283479女生(名)19253074(2)四年级戴近视眼镜人数为:17+19=36(人)五年级戴近视眼镜人数为:28+25=53(人)六年级戴近视眼镜人数为:34+30=64(人)36<53<64所以六年级戴近视镜的学生人数最多,四年级戴近视镜的学生人数最少。(3)五年级戴近视镜的男生人数占全部男生人数的。 解决本题要正确计算出人数,将表格补充完整,考查了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25、住3个五人间和2个四人间【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分别求出住四人间和五人间的每人需要花费的钱数,再比较住哪种房间更合适,在保证住满的前提下,尽量多的住花费钱数少的房间。【详解】272÷4=68(元)310÷5=62(元)68>62,则住五人间更省钱。23÷5=4(个)……3(人)则住4个五人间,剩余的3人住1个四人间。4×310+272=1240+272=1512(元)这3人住不满四人间,可以把这3人和1个五人间的5人都安排住四人间。 (3+5)÷4=8÷4=2(间)则住3个五人间和2个四人间。3×310+2×272=930+544=1474(元)1474<1512答:住3个五人间和2个四人间最省钱。 解决本题时先明确尽量多的住五人间,再根据剩余人数调整方案,找到最省钱的方案。26、47厘米【分析】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为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之差一定小于第三边。据此可知,11+13=24(厘米),13-11=2(厘米),该三角形的第三条边的长度小于24厘米,大于2厘米。要使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最大,则该三角形的第三条边的长度为23厘米。再根据三角形的周长公式解答即可。【详解】11+13=24(厘米),13-11=2(厘米)则该三角形的第三条边最大是23厘米,最小是3厘米。当三角形的周长最大时,第三条边的长度为23厘米。11+13+23=24+23=47(厘米)答: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最大是47厘米。 本题考查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和周长公式的灵活运用。明确当三角形的周长最大时,第三条边的长度为23厘米,这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7、(1)10.35元(2)钱够(3)144.6元【分析】(1)要求买1支钢笔和1把尺子,需要多少元?直接用买1支钢笔的钱数+买1把尺子的钱数=一共需要的钱数,据此列式解答;(2)要求9元,买2支圆珠笔和一个橡皮。钱够吗?每支圆珠笔的单价×购买的数量+一个橡皮的价钱=需要的钱数,然后与带的钱数对比,比带的钱数少,就够买,比带的钱数多,就不够买;(3)根据题意可知,先用加法求出买一个铅笔盒和一个书包的总钱数,然后乘3,即可得到一共要花的钱数,据此列式解答。【详解】(1)7.50+2.85=10.35(元)答:需要10.35元。(2)2×2.90+2.45=5.8+2.45=8.25(元)8.25<9答:钱够。(3)(35.60+12.60)×3=48.2×3=144.6(元)答:一共要花144.6元。 本题主要考查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和有无括号;同时也考察了学生对于单价、数量、总价的关系及应用。28、15人【分析】先根据题意找出关系式,女生的人数×4+5=男生的人数,设参加活动的少先队员中女生有x人,代入数据解答即可。【详解】解:设参加活动的少先队员中女生有x人。4x+5=654x+5-5=65-54x=604x÷4=60÷4x=15答:参加活动的少先队员中女生有15人。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29、75千米【分析】根据路程÷时间=速度,用汽车5小时行的路程除以5,得汽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据此即可解答。【详解】375÷5=75(千米)答:平均每小时行75千米。 本题主要考查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要熟练掌握。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新疆省哈密地区数学五下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仔细推敲,细心判断,反复思考,慎重选择,用心思考,认真填空,注意审题,用心计算,看清要求,动手操作,灵活运用,解决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疆维吾尔哈密地区2023年数学四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谨慎判一判,仔细选一选,认真填一填,细心算一算,动手操作,想一想,解一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新疆哈密地区三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计算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