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三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复习讲义(部编版)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第八单元知识梳理(课件)-2022-2023学年三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复习(部编版)
展开
这是一份第八单元知识梳理(课件)-2022-2023学年三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复习(部编版),共60页。
第八单元知识梳理部编版三年级下册基础知识小结一、易读错的字一、易读错的字二、易写错的字卷尺 交货 夸奖 衬衫 负责 手艺 漏水 毛驴 盗贼 莫非 胶水 粘住漏:右边上面是“尸”,不要加一点。狼:右边是“良”,不要少一点。衬、衫:左部是“衤”,不要写成“礻”。货:上部是“化”,不要写成“代”。下面是“贝”,最后一笔为“点”。卷:中间两横,不要加一横。下部不要写成“巳”。贼:右边是“戎”,不是“戒”,不要加一竖。三、形近字组词四、近义词五、反义词六、词语搭配1. 动词搭配:(荡)秋千(踢)毽子 (打)篮球(裁)衣服(洗)袜子2. 形容词搭配:(1)形容词+ 名词:(美观大方)的新棉袄 (难看)的衣服 (漂亮)的春装 (慢性子)的裁缝 (黑乎乎)的东西 (圆圆)的脑袋 (漂亮)的帽子 (蒙蒙)的小雨 (毛乎乎)的东西 (又湿又滑)的山坡(2)形容词+ 动词:(满意)地走了 (恼怒)地瞪大眼睛 (认真)地裁剪 (静静)地听着 (惊恐)地大喊六、词语搭配3. 量词搭配:一(户)人家 一(位)老爷爷 一(头)小胖驴 一(只)老虎一(个)贼 一(个)窟窿 一(棵)树 一(场)雨4.词语归类1. AABC 式词语:哈哈大笑 蒙蒙小雨 井井有条2. ABAC 式词语:大摇大摆 自言自语 任劳任怨 绘声绘色 诚心诚意 不折不扣3. 含近义词的词语:翻山越岭 走南闯北 金枝玉叶4. 表示人很多的四字词语:摩肩接踵 水泄不通 人声鼎沸 人头攒动 人来人往七、常考句型1. 仿写句子:顾客噌的一下子跳起来:“这么慢啊!”2. 转述别人说的话。裁缝说:“我和别的裁缝不一样,我是个性子最慢的裁缝啊。”裁缝说,他和别的裁缝不一样,他是个性子最慢的裁缝。(改第三人称转述句的方法是:把直接引用中的第一人称“我”,第二人称“你”改成第三人称“他”;把引号去掉,把冒号改为逗号;其他词语根据需要做适当改变。)课文知识梳理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1.《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这篇课文按照时间顺序,通过性格截然不同的两位主人公的对话,描写了顾客四次要求做衣服的经过,写出了裁缝性子的慢和顾客性子的急。告诉我们做事不能毛毛燥燥,也不能太慢慢腾腾,应该不急不慢,张弛有度,懂得分寸。2.裁缝说自己是慢性子的裁缝是因为 他懂得要做好一件衣服必须要足够的时间 。急性子的顾客之所以会改来改去是因为 他想要快一点穿上新衣服 。3.重点句子(1)顾客噌的一下子跳起来:“这么慢啊!”【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跳”字生动形象地刻画出顾客着急的样子,再加上顾客的语言,把急性子顾客的形象展现得活灵活现。。(2)裁缝说:“我和别的裁缝不一样,我是个性子最慢的裁缝啊。”【悬念】“性子最慢的裁缝”和“性子最急的顾客”形成对比,引起读者的思考——裁缝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故事呢?(3)“那就算啦,我还是去找刚才的师傅吧。”顾客夹起布料就要走。【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夹起”“就要走”说明顾客的动作很快,可见他的性子确实急。(4)顾客说:“那当然。我可不愿意把新衣服藏在箱子里。”【语言描写】从急性子顾客的话中可以看出,裁缝非常了解急性子顾客的心理。(5)这位顾客歪着头想了想,不得不承认裁缝说得有道理。【双重否定句】“不得不承认”是“承认”的意思。裁缝的话逻辑严密,顾客被说服了。(6)“师傅,把我那夹袄的袖子剪去一截儿,改成夏天能穿的短袖衬衫吧,我实在等不及了。”【语言描写】顾客又把拿衣服的时间从秋天提前到夏天,把夹袄改成了短袖衬衫,这充分表明这位顾客确实是个急性子的人。4.问题探究(1)请你读读标题和第1段,找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故事中的人物及其性格特点。(重点)时间:冬天。地点:裁缝店。人物:裁缝和顾客。人物性格特点:裁缝慢性子,顾客急性子。(2)此时,这位急性子的顾客会说些什么呢?请你展开想象,说一说。这位顾客会说:“什么?已经过去四天了,您还没有开始裁料?!”(3)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急性子顾客的“急”?请举例说一说。(重点)①第2段中,急性子顾客已经跑了三家裁缝店,但是都因为等不及而没让他们做。他对裁缝说:“我是个性子最急的顾客。请问师傅,您准备让我什么时候来取衣服——秋天?夏天?春天?……”②第5段中,“顾客噌的一下子跳起来:‘这么慢啊!’”③第7段中,“顾客夹起布料就要走”。④急性子顾客在等待的过程中不断改变主意,也使我们感受到了他的“急性子”。(4)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慢性子裁缝的“慢”?请举例说一说。(重点)①第4段中,裁缝说:“我指的是明年冬天。”②第6段中,裁缝说:“我和别的裁缝不一样,我是个性子最慢的裁缝啊。”③当急性子顾客想要让裁缝把剪掉的袖子接上去时,慢性子裁缝说:“我还没开始裁料呢。”④最后一段中,裁缝说:“我是个慢性子裁缝啊。”方帽子店1.《方帽子店》这篇童话故事通过讲述方帽子店老板一成不变地只卖方形帽子,以至于自己家的帽子卖不出去而成了古董。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事物是发展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勤于思考、勇于创新。要适应时代的变化,才能更好地生存。2.重点句子(1)这家帽子店从来没有做过别的帽子。【设置悬念】“从来没有做过别的帽子”,那么他们家做的是什么样的帽子呢?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继续读下去。(2)他们的橱窗里都是方帽子。第一顶是方的,第二顶是方的,第三顶还是方的……【省略号】第一句回答了读者前面的疑问,第二句是列举的内容,强调这家帽子店制作和售卖的都是方帽子。省略号在这里是对列举内容的省略。此时读者不禁会产生疑问:为什么只有方帽子呢?(3)小孩子们觉得方帽子又奇怪⑥又不舒服,他们想,圆圆的头为什么戴方帽子呢?圆的不行吗?【心理描写】两个问句表现了小孩子们敢于质疑。孩子们觉得圆圆的头应该戴圆帽子,这为下文写他们制作圆帽子做铺垫。(4)大人们总是这样回答:“因为一直⑦以来都是这样的。”【语言描写】墨守成规的大人们不思变通,点明了为什么改做圆帽子的是孩子而不是大人。(5)“假如我们用布做成真的帽子……”一个小孩子说。【语言描写】【省略号】孩子们设想用布做出各种形状的帽子,显示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省略号在这里表示话还没有说完,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6)他们设法找到一些布,试着做了几顶圆帽子,像碗一样扣在头上,很舒服。【比喻】把圆帽子比作碗,形象地写出了圆帽子的形状。(9)“快快把它丢掉!”方帽子店的主人抓起圆帽子,丢在地上。【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快快把它丢掉”和“抓、丢”的动作表现了方帽子店的主人对圆帽子的排斥,这排斥中其实也夹杂了一丝恐慌。(10)“我要!我要!”儿子嚷嚷着。【语言描写】儿子的话表明他非常喜欢这顶圆帽子。(11)孩子们慢慢地长大了,想出了许多帽子的式样,碗形的、香蕉形的、圆筒形的……夏天戴宽边的香蕉形的草帽,冬天戴圆筒形的呢绒帽,春天和秋天戴碗形的布帽。【对比】【省略号】孩子们长大后想出了各种式样的帽子,这与大人们的墨守成规形成对比,体现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省略号表示对列举内容的省略,表明孩子们长大后想出的帽子式样很多。3.问题探究因为店里只卖方帽子,而且一直以来大家都是这样的,他们认为这是不能更改的。(1)联系上下文内容,说说方帽子这么不舒服,为什么大人们还要戴呢。(2)本文第17段中两家帽子店的广告形成鲜明对比。请你说说文中还有哪些地方用了对比的手法。示例:第4段和第10段,运用对比写人们戴上方帽子、圆帽子后的感受不同;第12-15段,运用对比写大人与孩子对待方帽子、圆帽子的不同态度;等等。(3)请你预测一下方帽子店的结局。去方帽子店买方帽子的顾客越来越少。最后,方帽子店关门倒闭。(4)故事中的哪一部分是你最意想不到的?请你试着复述这部分的内容。(重点)示例:我最意想不到的是方帽子店的主人的儿子也戴了一顶圆帽子,结果方帽子店的主人非常生气。复述:街上的人都戴着方帽子,忽然人群中出现了几顶圆帽子,方帽子店的主人非常吃惊。他定睛一看,儿子竟然也戴着圆帽子,他气得立刻抓起圆帽子丢在地上,儿子不满地嚷嚷着,方帽子店的主人对儿子说:“你真不懂事!好好的方帽子不戴,戴什么圆帽子!”儿子不理他,拾起圆帽子戴在头上,拔腿跑了。(5)读完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重点)时代在发展,我们要与时俱进,勇于探索,不断创新,才能发展壮大,不能因循守旧,否则迟早会被时代淘汰。漏1.《漏》是一个 民间 故事,给我们讲述了老虎和贼想抓驴,但是彼此怀疑对方是老婆婆口中的“漏”,最终吓昏在自己的恐惧中的故事。“漏”指的是漏雨。老爷爷和老婆婆说的漏,是怕 房屋漏雨 。老虎和贼认为“漏”是一种特殊的东西,怪物、可怕的动物等。2.“到了树跟前,老虎把身子一歪,贼顺势一纵,蹿到树上。”这句话属于动作描写。“老虎未料到房上会有东西掉下来,心想:‘坏事,“漏”捉我来了!’”这句话是对老虎的心理描写。3.重点句子(1)老虎来了,贼也来了。老虎用爪在墙壁上抓,贼用手在屋顶上挖,不一会儿,墙被老虎抓了个窟窿,屋顶被贼挖了个窟窿。老虎钻进驴圈,贼也正想往下跳。【动作描写】“抓”“挖”“钻”“跳”写出了老虎和贼偷驴时的动作,自然贴切。(2)贼蹲在屋顶上想:“走南闯北我什么都听说过,就是没听说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心理描写】上文中的“翻山越岭”和本句中的“走南闯北”表明老虎和贼都认为自己见多识广,“莫非‘漏’比我还厉害?”写出了他们做坏事时担惊受怕的恐惧心理。老虎和贼都很自以为是,却又都做贼心虚,以为“漏”是一种可怕又凶猛的怪物,为下文写他们不辨真伪、狼狈逃跑做铺垫。(3)贼栽得晕头转向,一摸是个毛乎乎的东西,心想:“坏事,‘漏’等着吃我哩!”拼命抱住虎脖子不敢松手。【心理描写】【动作描写】“一摸、拼命抱住”的动作和贼的心理活动表明贼很害怕。“毛乎乎的东西”其实就是老虎,贼因为害怕,错把老虎当成了“漏”,这个情节真有趣!(4)老虎驮着贼,贼骑着老虎,跑哇,跑哇,累得老虎筋都快断了。颠得贼骨头架都快散了。【夸张】运用了夸张手法,把老虎和贼拼命逃跑时的狼狈样子写得栩栩如生。(5)跑着跑着,雨大了起来。前边有棵歪脖老树,老虎想:“‘漏’真厉害,像胶样,粘住我了。到树跟前,得把它蹭来,好逃命。”【心理描写】【比喻】老虎的心理活动交代了老虎的打算,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像胶一样”,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漏”比作“胶”,生动地表现了贼抱住老虎的脖子不敢松手的样子。(6)贼也想:“‘漏’真厉害,旋风一样,停都不停,一定是驮到家再吃我。到树跟前,得想法蹿上去,好逃命。”【心理描写】【比喻】把“漏”比作旋风,说明老虎跑得很快。结合上段内容可知,老虎和贼都想到树跟前摆脱对方,这一情节使故事充满趣味性。4.问题探究这个故事中有老公公、老婆婆、小胖驴、一心想吃小胖驴的老虎和一心想偷小胖驴的贼。(1)读读课文的第1一2段,说说这个故事中有哪些角色。(2)清醒后,老虎和贼会想些什么呢?老虎:我还没见过“漏”长什么样子呢,它只是贴在我的身上而已,我不能害怕,我可是森林之王啊!况且我还没抓到小胖驴呢!不行,我得再回去看看,一定要吃到驴肉!贼:我不能怕“漏”,我都没见过它呢!而且刚才我摸到它了,毛乎乎的,肯定也不会很厉害。我还是继续去偷驴吧,要不然我今晚就要空手而归了!(3)读读第二部分,你觉得哪些内容最有意思?复述一下相关情节,并说说你的理由。(重点)示例:①我觉得描写老虎和贼逃跑的情节最有意思。老虎被“漏”吓得浑身发抖,贼也被“漏”吓得腿脚发软。于是贼跌到了老虎背上,拼命抱着虎脖子不敢松手,被老虎颠得骨头都快散架了。老虎以为“漏”掉到了自己背上,吓得拔腿就跑,累得筋都快断了。后来到一棵歪脖老树下,老虎想要甩掉贼,贼一下子蹿到了树上。理由:这一情节中,老虎和贼互相把对方当成“漏”,老虎被吓得拔腿就跑,贼被吓得抱着虎脖子不敢松手,我觉得他们两个非常滑稽。(3)读读第二部分,你觉得哪些内容最有意思?复述一下相关情节,并说说你的理由。(重点)②我觉得描写贼和老虎滚下山坡的情节最有意思。贼正从歪脖老树上下来,打算再回去偷驴,恰巧碰到同样打算回去吃驴的老虎,贼心想:“漏”又来了,这下我可活不成了。于是,他拼命往树梢上爬,却摔了下来,滚下了山坡。老虎看到天上掉下个黑乎乎的东西,心想:“漏”又来了,这下我可活不成了。他在逃跑时也滚下了山坡。结果他们撞在了一起,都被对方吓昏了过去。理由:这一情节中,老虎和贼一齐滚下了山坡,他们当时的样子肯定特别狼狈,所以我觉得这一情节很有意思。(4)老虎和贼连“漏”是什么都不知道,为什么却这么害怕呢?因为老虎和贼都想偷小胖驴,做贼心虚,所以极度恐惧。为了让小虾生活得更快乐些,“我”和阿成哥采了一些水草,捡了些石块放在缸里。我从中感受到了“我”对小虾的喜爱,也表明“我”是一个爱观察的孩子。(5)读完课文,请你说说老公公和老婆婆说的“漏”是什么,老虎和贼认为“漏”又是什么。(重点)老公公和老婆婆说的“漏”是漏雨。而老虎和贼认为“漏”是一种可怕、凶猛的怪物,比自己厉害。枣核1.《枣核》是一则民间故事,讲述了一个叫“枣核”的孩子,用自己的智慧帮助村民夺回牲口、惩治恶官的故事。枣核是一个机智、勇敢的孩子,两件事情帮乡亲们夺回牲口和机智脱险。2.中国四大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和《牛郎织女》。3.重点句子(1)一年又一年,枣核一点儿也不见长。爹说:“枣核呀,你真叫我白欢喜了一场!”娘说:“枣核呀,你一点儿不见长,我真为你愁得慌!”【语言描写】枣核爹娘的话表现了他们对枣核的担忧。(2)枣核说:“爹、娘,你们不用愁,别看我人小,一样能做事情。”【语言描写】枣核的话表明他人小志气大,为下文写他的勤快和智斗衙役做铺垫。(3)枣核不光勤快,也很聪明。【本文关键句】【过渡句】这句话直接点出枣核是个勤快聪明的孩子。这也是一个过渡句,前半句承接上文,后半句引出下文。(4)衙役们从梦里跳了起来,惊慌地喊着:“有人进来牵驴啦!有人进来牵驴啦!”他们拿着大刀长枪到处搜人。【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衙役们“跳”的动作、“惊慌”的神态和叫喊声表现了他们的胆怯和慌乱,从侧面表现了枣核的聪明。(5)县官鼻子都气歪了,脸涨得通红,嚷道:“多加几个人,多拿几条棍,给我狠狠地打!”【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夸张】“脸涨得通红”和语言描写表明县官已经怒不可遏了。“鼻子都气歪了”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县官气急败坏的丑陋形象。4.问题探究因为“枣核”生得很小,只有枣核那么大,所以他的爹娘给他取名“枣核”。(1)“枣核”是文中主人公的名字。请你说说为什么给他取名“枣核”。(2)联系上下文,说说你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枣核的勤快和聪明。(重点)从第3段可以看出枣核的勤快。枣核能扶犁、赶驴,柴也比别人打得多。从第4—13段可以看出枣核的聪明。枣核趁天黑用巧计折腾衙役们,夺回了牲口;枣核机智地惩治恶官。(3)枣核是一个怎样的孩子?(重点)枣核是一个既勤快又聪明,还很勇敢的少年小英雄。(4)后面还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请你试着续编这个故事。示例:县官吃了这么大的亏,怎么肯善罢甘休。于是,他派衙役们把枣核的父母抓起来作为人质,还威胁枣核:“如果不乖乖束手就擒,就杀掉你的父母。”枣核怎么肯让自己的父母代替自己受过。于是,枣核来到衙门,换回了父母,让父母和乡亲们躲进了山里,那里有他准备好的粮食和水,够大家生活一段时间了。而枣核每到夜深人静,就偷偷潜入县官的房间。第一天拔光了县官的胡子,县官拿他没办法。第二天,又拔掉了县官不少头发,县官还是怎么也抓不到他……一连几天,县官被折磨得不成人样,只能向枣核求饶,并答应不再为难乡亲们。大家都夸枣核是一个小英雄!枣核的父母可开心了!单元考点1. 背诵《大林寺桃花》(日积月累)。2. 会把陈述句改为转述句。3. 熟悉四篇课文的内容,会用本单元学习的方法复述故事。4. 能够放飞想象,编写一个有趣的故事。
第八单元知识梳理部编版三年级下册基础知识小结一、易读错的字一、易读错的字二、易写错的字卷尺 交货 夸奖 衬衫 负责 手艺 漏水 毛驴 盗贼 莫非 胶水 粘住漏:右边上面是“尸”,不要加一点。狼:右边是“良”,不要少一点。衬、衫:左部是“衤”,不要写成“礻”。货:上部是“化”,不要写成“代”。下面是“贝”,最后一笔为“点”。卷:中间两横,不要加一横。下部不要写成“巳”。贼:右边是“戎”,不是“戒”,不要加一竖。三、形近字组词四、近义词五、反义词六、词语搭配1. 动词搭配:(荡)秋千(踢)毽子 (打)篮球(裁)衣服(洗)袜子2. 形容词搭配:(1)形容词+ 名词:(美观大方)的新棉袄 (难看)的衣服 (漂亮)的春装 (慢性子)的裁缝 (黑乎乎)的东西 (圆圆)的脑袋 (漂亮)的帽子 (蒙蒙)的小雨 (毛乎乎)的东西 (又湿又滑)的山坡(2)形容词+ 动词:(满意)地走了 (恼怒)地瞪大眼睛 (认真)地裁剪 (静静)地听着 (惊恐)地大喊六、词语搭配3. 量词搭配:一(户)人家 一(位)老爷爷 一(头)小胖驴 一(只)老虎一(个)贼 一(个)窟窿 一(棵)树 一(场)雨4.词语归类1. AABC 式词语:哈哈大笑 蒙蒙小雨 井井有条2. ABAC 式词语:大摇大摆 自言自语 任劳任怨 绘声绘色 诚心诚意 不折不扣3. 含近义词的词语:翻山越岭 走南闯北 金枝玉叶4. 表示人很多的四字词语:摩肩接踵 水泄不通 人声鼎沸 人头攒动 人来人往七、常考句型1. 仿写句子:顾客噌的一下子跳起来:“这么慢啊!”2. 转述别人说的话。裁缝说:“我和别的裁缝不一样,我是个性子最慢的裁缝啊。”裁缝说,他和别的裁缝不一样,他是个性子最慢的裁缝。(改第三人称转述句的方法是:把直接引用中的第一人称“我”,第二人称“你”改成第三人称“他”;把引号去掉,把冒号改为逗号;其他词语根据需要做适当改变。)课文知识梳理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1.《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这篇课文按照时间顺序,通过性格截然不同的两位主人公的对话,描写了顾客四次要求做衣服的经过,写出了裁缝性子的慢和顾客性子的急。告诉我们做事不能毛毛燥燥,也不能太慢慢腾腾,应该不急不慢,张弛有度,懂得分寸。2.裁缝说自己是慢性子的裁缝是因为 他懂得要做好一件衣服必须要足够的时间 。急性子的顾客之所以会改来改去是因为 他想要快一点穿上新衣服 。3.重点句子(1)顾客噌的一下子跳起来:“这么慢啊!”【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跳”字生动形象地刻画出顾客着急的样子,再加上顾客的语言,把急性子顾客的形象展现得活灵活现。。(2)裁缝说:“我和别的裁缝不一样,我是个性子最慢的裁缝啊。”【悬念】“性子最慢的裁缝”和“性子最急的顾客”形成对比,引起读者的思考——裁缝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故事呢?(3)“那就算啦,我还是去找刚才的师傅吧。”顾客夹起布料就要走。【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夹起”“就要走”说明顾客的动作很快,可见他的性子确实急。(4)顾客说:“那当然。我可不愿意把新衣服藏在箱子里。”【语言描写】从急性子顾客的话中可以看出,裁缝非常了解急性子顾客的心理。(5)这位顾客歪着头想了想,不得不承认裁缝说得有道理。【双重否定句】“不得不承认”是“承认”的意思。裁缝的话逻辑严密,顾客被说服了。(6)“师傅,把我那夹袄的袖子剪去一截儿,改成夏天能穿的短袖衬衫吧,我实在等不及了。”【语言描写】顾客又把拿衣服的时间从秋天提前到夏天,把夹袄改成了短袖衬衫,这充分表明这位顾客确实是个急性子的人。4.问题探究(1)请你读读标题和第1段,找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故事中的人物及其性格特点。(重点)时间:冬天。地点:裁缝店。人物:裁缝和顾客。人物性格特点:裁缝慢性子,顾客急性子。(2)此时,这位急性子的顾客会说些什么呢?请你展开想象,说一说。这位顾客会说:“什么?已经过去四天了,您还没有开始裁料?!”(3)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急性子顾客的“急”?请举例说一说。(重点)①第2段中,急性子顾客已经跑了三家裁缝店,但是都因为等不及而没让他们做。他对裁缝说:“我是个性子最急的顾客。请问师傅,您准备让我什么时候来取衣服——秋天?夏天?春天?……”②第5段中,“顾客噌的一下子跳起来:‘这么慢啊!’”③第7段中,“顾客夹起布料就要走”。④急性子顾客在等待的过程中不断改变主意,也使我们感受到了他的“急性子”。(4)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慢性子裁缝的“慢”?请举例说一说。(重点)①第4段中,裁缝说:“我指的是明年冬天。”②第6段中,裁缝说:“我和别的裁缝不一样,我是个性子最慢的裁缝啊。”③当急性子顾客想要让裁缝把剪掉的袖子接上去时,慢性子裁缝说:“我还没开始裁料呢。”④最后一段中,裁缝说:“我是个慢性子裁缝啊。”方帽子店1.《方帽子店》这篇童话故事通过讲述方帽子店老板一成不变地只卖方形帽子,以至于自己家的帽子卖不出去而成了古董。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事物是发展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勤于思考、勇于创新。要适应时代的变化,才能更好地生存。2.重点句子(1)这家帽子店从来没有做过别的帽子。【设置悬念】“从来没有做过别的帽子”,那么他们家做的是什么样的帽子呢?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继续读下去。(2)他们的橱窗里都是方帽子。第一顶是方的,第二顶是方的,第三顶还是方的……【省略号】第一句回答了读者前面的疑问,第二句是列举的内容,强调这家帽子店制作和售卖的都是方帽子。省略号在这里是对列举内容的省略。此时读者不禁会产生疑问:为什么只有方帽子呢?(3)小孩子们觉得方帽子又奇怪⑥又不舒服,他们想,圆圆的头为什么戴方帽子呢?圆的不行吗?【心理描写】两个问句表现了小孩子们敢于质疑。孩子们觉得圆圆的头应该戴圆帽子,这为下文写他们制作圆帽子做铺垫。(4)大人们总是这样回答:“因为一直⑦以来都是这样的。”【语言描写】墨守成规的大人们不思变通,点明了为什么改做圆帽子的是孩子而不是大人。(5)“假如我们用布做成真的帽子……”一个小孩子说。【语言描写】【省略号】孩子们设想用布做出各种形状的帽子,显示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省略号在这里表示话还没有说完,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6)他们设法找到一些布,试着做了几顶圆帽子,像碗一样扣在头上,很舒服。【比喻】把圆帽子比作碗,形象地写出了圆帽子的形状。(9)“快快把它丢掉!”方帽子店的主人抓起圆帽子,丢在地上。【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快快把它丢掉”和“抓、丢”的动作表现了方帽子店的主人对圆帽子的排斥,这排斥中其实也夹杂了一丝恐慌。(10)“我要!我要!”儿子嚷嚷着。【语言描写】儿子的话表明他非常喜欢这顶圆帽子。(11)孩子们慢慢地长大了,想出了许多帽子的式样,碗形的、香蕉形的、圆筒形的……夏天戴宽边的香蕉形的草帽,冬天戴圆筒形的呢绒帽,春天和秋天戴碗形的布帽。【对比】【省略号】孩子们长大后想出了各种式样的帽子,这与大人们的墨守成规形成对比,体现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省略号表示对列举内容的省略,表明孩子们长大后想出的帽子式样很多。3.问题探究因为店里只卖方帽子,而且一直以来大家都是这样的,他们认为这是不能更改的。(1)联系上下文内容,说说方帽子这么不舒服,为什么大人们还要戴呢。(2)本文第17段中两家帽子店的广告形成鲜明对比。请你说说文中还有哪些地方用了对比的手法。示例:第4段和第10段,运用对比写人们戴上方帽子、圆帽子后的感受不同;第12-15段,运用对比写大人与孩子对待方帽子、圆帽子的不同态度;等等。(3)请你预测一下方帽子店的结局。去方帽子店买方帽子的顾客越来越少。最后,方帽子店关门倒闭。(4)故事中的哪一部分是你最意想不到的?请你试着复述这部分的内容。(重点)示例:我最意想不到的是方帽子店的主人的儿子也戴了一顶圆帽子,结果方帽子店的主人非常生气。复述:街上的人都戴着方帽子,忽然人群中出现了几顶圆帽子,方帽子店的主人非常吃惊。他定睛一看,儿子竟然也戴着圆帽子,他气得立刻抓起圆帽子丢在地上,儿子不满地嚷嚷着,方帽子店的主人对儿子说:“你真不懂事!好好的方帽子不戴,戴什么圆帽子!”儿子不理他,拾起圆帽子戴在头上,拔腿跑了。(5)读完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重点)时代在发展,我们要与时俱进,勇于探索,不断创新,才能发展壮大,不能因循守旧,否则迟早会被时代淘汰。漏1.《漏》是一个 民间 故事,给我们讲述了老虎和贼想抓驴,但是彼此怀疑对方是老婆婆口中的“漏”,最终吓昏在自己的恐惧中的故事。“漏”指的是漏雨。老爷爷和老婆婆说的漏,是怕 房屋漏雨 。老虎和贼认为“漏”是一种特殊的东西,怪物、可怕的动物等。2.“到了树跟前,老虎把身子一歪,贼顺势一纵,蹿到树上。”这句话属于动作描写。“老虎未料到房上会有东西掉下来,心想:‘坏事,“漏”捉我来了!’”这句话是对老虎的心理描写。3.重点句子(1)老虎来了,贼也来了。老虎用爪在墙壁上抓,贼用手在屋顶上挖,不一会儿,墙被老虎抓了个窟窿,屋顶被贼挖了个窟窿。老虎钻进驴圈,贼也正想往下跳。【动作描写】“抓”“挖”“钻”“跳”写出了老虎和贼偷驴时的动作,自然贴切。(2)贼蹲在屋顶上想:“走南闯北我什么都听说过,就是没听说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心理描写】上文中的“翻山越岭”和本句中的“走南闯北”表明老虎和贼都认为自己见多识广,“莫非‘漏’比我还厉害?”写出了他们做坏事时担惊受怕的恐惧心理。老虎和贼都很自以为是,却又都做贼心虚,以为“漏”是一种可怕又凶猛的怪物,为下文写他们不辨真伪、狼狈逃跑做铺垫。(3)贼栽得晕头转向,一摸是个毛乎乎的东西,心想:“坏事,‘漏’等着吃我哩!”拼命抱住虎脖子不敢松手。【心理描写】【动作描写】“一摸、拼命抱住”的动作和贼的心理活动表明贼很害怕。“毛乎乎的东西”其实就是老虎,贼因为害怕,错把老虎当成了“漏”,这个情节真有趣!(4)老虎驮着贼,贼骑着老虎,跑哇,跑哇,累得老虎筋都快断了。颠得贼骨头架都快散了。【夸张】运用了夸张手法,把老虎和贼拼命逃跑时的狼狈样子写得栩栩如生。(5)跑着跑着,雨大了起来。前边有棵歪脖老树,老虎想:“‘漏’真厉害,像胶样,粘住我了。到树跟前,得把它蹭来,好逃命。”【心理描写】【比喻】老虎的心理活动交代了老虎的打算,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像胶一样”,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漏”比作“胶”,生动地表现了贼抱住老虎的脖子不敢松手的样子。(6)贼也想:“‘漏’真厉害,旋风一样,停都不停,一定是驮到家再吃我。到树跟前,得想法蹿上去,好逃命。”【心理描写】【比喻】把“漏”比作旋风,说明老虎跑得很快。结合上段内容可知,老虎和贼都想到树跟前摆脱对方,这一情节使故事充满趣味性。4.问题探究这个故事中有老公公、老婆婆、小胖驴、一心想吃小胖驴的老虎和一心想偷小胖驴的贼。(1)读读课文的第1一2段,说说这个故事中有哪些角色。(2)清醒后,老虎和贼会想些什么呢?老虎:我还没见过“漏”长什么样子呢,它只是贴在我的身上而已,我不能害怕,我可是森林之王啊!况且我还没抓到小胖驴呢!不行,我得再回去看看,一定要吃到驴肉!贼:我不能怕“漏”,我都没见过它呢!而且刚才我摸到它了,毛乎乎的,肯定也不会很厉害。我还是继续去偷驴吧,要不然我今晚就要空手而归了!(3)读读第二部分,你觉得哪些内容最有意思?复述一下相关情节,并说说你的理由。(重点)示例:①我觉得描写老虎和贼逃跑的情节最有意思。老虎被“漏”吓得浑身发抖,贼也被“漏”吓得腿脚发软。于是贼跌到了老虎背上,拼命抱着虎脖子不敢松手,被老虎颠得骨头都快散架了。老虎以为“漏”掉到了自己背上,吓得拔腿就跑,累得筋都快断了。后来到一棵歪脖老树下,老虎想要甩掉贼,贼一下子蹿到了树上。理由:这一情节中,老虎和贼互相把对方当成“漏”,老虎被吓得拔腿就跑,贼被吓得抱着虎脖子不敢松手,我觉得他们两个非常滑稽。(3)读读第二部分,你觉得哪些内容最有意思?复述一下相关情节,并说说你的理由。(重点)②我觉得描写贼和老虎滚下山坡的情节最有意思。贼正从歪脖老树上下来,打算再回去偷驴,恰巧碰到同样打算回去吃驴的老虎,贼心想:“漏”又来了,这下我可活不成了。于是,他拼命往树梢上爬,却摔了下来,滚下了山坡。老虎看到天上掉下个黑乎乎的东西,心想:“漏”又来了,这下我可活不成了。他在逃跑时也滚下了山坡。结果他们撞在了一起,都被对方吓昏了过去。理由:这一情节中,老虎和贼一齐滚下了山坡,他们当时的样子肯定特别狼狈,所以我觉得这一情节很有意思。(4)老虎和贼连“漏”是什么都不知道,为什么却这么害怕呢?因为老虎和贼都想偷小胖驴,做贼心虚,所以极度恐惧。为了让小虾生活得更快乐些,“我”和阿成哥采了一些水草,捡了些石块放在缸里。我从中感受到了“我”对小虾的喜爱,也表明“我”是一个爱观察的孩子。(5)读完课文,请你说说老公公和老婆婆说的“漏”是什么,老虎和贼认为“漏”又是什么。(重点)老公公和老婆婆说的“漏”是漏雨。而老虎和贼认为“漏”是一种可怕、凶猛的怪物,比自己厉害。枣核1.《枣核》是一则民间故事,讲述了一个叫“枣核”的孩子,用自己的智慧帮助村民夺回牲口、惩治恶官的故事。枣核是一个机智、勇敢的孩子,两件事情帮乡亲们夺回牲口和机智脱险。2.中国四大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和《牛郎织女》。3.重点句子(1)一年又一年,枣核一点儿也不见长。爹说:“枣核呀,你真叫我白欢喜了一场!”娘说:“枣核呀,你一点儿不见长,我真为你愁得慌!”【语言描写】枣核爹娘的话表现了他们对枣核的担忧。(2)枣核说:“爹、娘,你们不用愁,别看我人小,一样能做事情。”【语言描写】枣核的话表明他人小志气大,为下文写他的勤快和智斗衙役做铺垫。(3)枣核不光勤快,也很聪明。【本文关键句】【过渡句】这句话直接点出枣核是个勤快聪明的孩子。这也是一个过渡句,前半句承接上文,后半句引出下文。(4)衙役们从梦里跳了起来,惊慌地喊着:“有人进来牵驴啦!有人进来牵驴啦!”他们拿着大刀长枪到处搜人。【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衙役们“跳”的动作、“惊慌”的神态和叫喊声表现了他们的胆怯和慌乱,从侧面表现了枣核的聪明。(5)县官鼻子都气歪了,脸涨得通红,嚷道:“多加几个人,多拿几条棍,给我狠狠地打!”【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夸张】“脸涨得通红”和语言描写表明县官已经怒不可遏了。“鼻子都气歪了”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县官气急败坏的丑陋形象。4.问题探究因为“枣核”生得很小,只有枣核那么大,所以他的爹娘给他取名“枣核”。(1)“枣核”是文中主人公的名字。请你说说为什么给他取名“枣核”。(2)联系上下文,说说你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枣核的勤快和聪明。(重点)从第3段可以看出枣核的勤快。枣核能扶犁、赶驴,柴也比别人打得多。从第4—13段可以看出枣核的聪明。枣核趁天黑用巧计折腾衙役们,夺回了牲口;枣核机智地惩治恶官。(3)枣核是一个怎样的孩子?(重点)枣核是一个既勤快又聪明,还很勇敢的少年小英雄。(4)后面还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请你试着续编这个故事。示例:县官吃了这么大的亏,怎么肯善罢甘休。于是,他派衙役们把枣核的父母抓起来作为人质,还威胁枣核:“如果不乖乖束手就擒,就杀掉你的父母。”枣核怎么肯让自己的父母代替自己受过。于是,枣核来到衙门,换回了父母,让父母和乡亲们躲进了山里,那里有他准备好的粮食和水,够大家生活一段时间了。而枣核每到夜深人静,就偷偷潜入县官的房间。第一天拔光了县官的胡子,县官拿他没办法。第二天,又拔掉了县官不少头发,县官还是怎么也抓不到他……一连几天,县官被折磨得不成人样,只能向枣核求饶,并答应不再为难乡亲们。大家都夸枣核是一个小英雄!枣核的父母可开心了!单元考点1. 背诵《大林寺桃花》(日积月累)。2. 会把陈述句改为转述句。3. 熟悉四篇课文的内容,会用本单元学习的方法复述故事。4. 能够放飞想象,编写一个有趣的故事。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