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铁及其化合物第2课时课后复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化学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铁及其化合物第2课时课后复习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工业流程题,元素或物质推断题,实验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节 铁及其化合物 第2课时 铁盐、亚铁盐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铁元素是人体重要的微量元素,参与人体血红蛋白的形成,人体内的铁大部分是+2价的铁,易被人体吸收,下列有关铁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维生素C具有氧化性,可将难吸收的转化为,促进人体对铁元素的吸收
B.向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
C.向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
D.溶液滴在淀粉-KI试纸上,试纸变蓝
2.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稀盐酸滴在铜片上:Cu+2H+=Cu2++H2↑
B.稀盐酸溶解Mg(OH)2:H++OH-=H2O
C.铁片插入硫酸铜溶液中:Fe+Cu2+=Fe3++Cu
D.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H++OH-=H2O
3.下列物质反应后一定有+3价铁生成的是
①过量的Fe与Cl2反应;②Fe与过量稀硫酸反应;③FeCl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④Fe和Fe2O3的混合物溶于盐酸中
A.只有①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4.下列离子组在给定条件下能否大量共存的判断正确,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也正确的是
选项
条件
离子组
判断及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A
滴加氨水
Na+、Fe3+、Cl-、
不能大量共存,Fe3++3OH-=Fe(OH)3↓
B
使紫色石蕊试剂变红的溶液
Fe2+、Al3+、、
不能大量共存,5Fe2+++8H+=Mn2++5Fe3++4H2O
C
澄清透明的溶液
、Fe3+、Cl-、
不能大量共存,Fe3+显黄色
D
通入少量CO2气体
Ca2+、Na+、Cl-、
不能大量共存,Ca2++H2O+CO2=CaCO3↓+2H+
A.A B.B C.C D.D
5.下列关于铁及其化合物说法错误的是
A.Fe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B.丹霞地貌的岩层因含Fe2O3而呈红色
C.FeO中铁元素的化合价呈+2价 D.含Fe2+盐溶液遇KSCN溶液显红色
6.下列关于Fe3+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Fe3+不可能大量存在于碱性溶液中
B.Fe3+水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C.Fe3+具有氧化性,能与金属锌、铁、铜等反应
D.Fe3+溶液中滴入含硫氰化钾的溶液,有红色沉淀产生
7.为探究某食品包装袋内一小包脱氧剂中的还原铁粉是否变质,分别取少量样品溶于盐酸,再进行下列实验,其中结论正确的是
A.若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铁粉变质
B.若滴加KSCN溶液,溶液未变红,说明铁粉未变质
C.若依次滴加氯水,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铁粉全部变质
D.若滴加KSCN溶液,溶液未变红;再滴加氯水,溶液变红,说明铁粉全部变质
8.硫酸亚铁溶液含有杂质硫酸铜和硫酸铁,为除去杂质,提纯硫酸亚铁,应该加入下列哪种物质
A.锌粉 B.镁粉 C.铁粉 D.铝粉
9.下列除杂的操作不正确的是
A.溶液中混有少量:加入足量镁充分反应后过滤
B.溶液中混有少量: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C.溶液中混有少量:加入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D.溶液中混有少量: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10.下列对某些离子的检验描述正确的是
A.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则一定有存在
B.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则一定有存在
C.加入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时,则一定有存在
D.加入硫氰化钾溶液,溶液变为红色,则一定没有存在
11.下表中对离子方程式的评价不合理的是
选项
化学反应及其离子方程式
评价
A
H2SO4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2H++SO+2OH-+Ba2+=BaSO4↓+2H2O
正确
B
向碳酸镁浊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CO+2H+=CO2↑+H2O
错误,碳酸镁不应写成离子形式
C
向沸水中滴加饱和的氯化铁溶液至液体变为红褐色:Fe3++3H2O=Fe(OH)3↓
正确
D
向NaOH溶液中加入CuCl2溶液:2OH-+Cu2+=Cu(OH)2↓
正确
A.A B.B C.C D.D
12.列物质置于空气中易变质的是
①氯水、②硫酸亚铁、③烧碱、④漂白粉、⑤过氧化钠
A.除⑤外 B.除②③外 C.除①④外 D.均易变质
13.实验室常用KSCN溶液检验Fe3+,可用K3[Fe(CN)6]溶液检验Fe2+,现象为产生深蓝色沉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SCN与K3[Fe(CN)6]中C的化合价均为+4
B.上述元素中,金属性最强和非金属性最强的分别是K、N
C.若溶液中含有Fe3+,滴加KSCN溶液后会产生血红色沉淀
D.H2S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H2O的,因此熔沸点:H2S>H2O
二、工业流程题
14.电子工业上使用的印刷电路板,是在敷有铜膜的塑料板上以涂层保护所要的线路,然后用三氯化铁浓溶液作用掉(腐蚀)未受保护的铜膜后形成的。某工程师为了从使用过的腐蚀废液(含有大量CuCl2、FeCl2和FeCl3,任意排放将导致环境污染及资源的浪费)中回收铜,并将铁的化合物全部转化为FeCl3溶液作为腐蚀液原料循环使用,准备采用图示步骤:
(1)写出FeCl3溶液与铜膜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2)检验腐蚀废液中含有Fe3+所需试剂名称:___________,实验现象:___________。
(3)向②中加入NaOH溶液并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此过程的现象:___________,此转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通入的⑥是一种黄绿色气体,写出通入⑥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三、元素或物质推断题
15.如图所示物质之间的转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为_______;C的化学式为_______。
(2)F转化为G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3)有同学向盛有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酸化的B溶液,溶液变为棕黄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4)为了检验A在氯气中燃烧的产物(产物为纯净物)中的阳离子,可将产物溶解于水配成溶液,则可选用进行检验的试剂是_______,其现象是_______。
四、实验题
16.某研究小组欲探究能否与溶液反应。
【查阅资料】
i.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具有较强的氧化性。
ii.遇可生成,溶液呈血红色,可用于的检验。
【提出猜想】
(1)小组同学经过讨论后,认为溶液可以与溶液反应,请从化合价的角度加以解释:___________。
【设计实验】
(2)实验I:在试管中加入溶液和溶液,再加入溶液,发现溶液_____,小组同学认为和溶液反应生成了。
(3)甲同学注意到盛放溶液的试剂瓶中有空气,因此不同意该结论,他的理由是______。
重新设计实验:
实验II:在试管中加入溶液,然后加入溶液,发现溶液无明显变化,再加入溶液,发现溶液变红。
【获得结论】
(4)过氧化氢___________(填“能”或者“不能”)氧化。
【发现异常】
乙同学继续向实验II所得溶液中滴加溶液,发现溶液褪色。
小组同学经过重新查阅资料后,发现可以将氧化为。乙同学设计实验III并证实了该资料中的说法。
(5)补全实验III的方案:在试管中加入溶液,加入溶液,再加入___________,产生___________。
【总结反思】
(6)小组同学经过讨论后,提出了的检验方法:取待测液于试管中,___________,证明待测液含有。
(7)从上述实验中可以得出结论,在物质性质的检验中,应注意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两条)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17.某小组在探究Fe2+性质的实验中观察到异常现象。
实验Ⅰ
现象
溶液变红,片刻红色褪去,有气体生成(经检验为O2)
资料:ⅰ.(红色),Fe(SCN)3中S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ⅱ.BaSO4是不溶于盐酸的白色沉淀。
(1)实验Ⅰ体现了Fe2+的_______性,补全H2O2与FeCl2酸性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2)探究“红色褪去”的原因,进行实验Ⅱ:
将褪色后的溶液分三份分别进行实验。
实验Ⅱ得出的结论是:红色褪去的原因是_______。
(3)为进一步探究“红色褪去”的原因,进行了实验Ⅲ.
实验Ⅲ
现象
溶液变红,一段时间后不褪色
取上述反应后的溶液,滴加盐酸和溶液
无白色沉淀产生
分析上述三个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A.实验Ⅲ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B.通过实验Ⅲ推出实验Ⅰ中氧化FeCl2的只有O2
C.O2在该实验条件下不能使红色溶液褪色
D.实验Ⅰ中红色褪去与H2O2的氧化性有关
五、填空题
18.铁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它的单质及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1)铁元素有三种常见的氧化物,分别是 FeO、Fe2O3、Fe3O4。其中具有磁性的是 _______,可作为红色颜料的是_______。
(2)某补铁口服液中含有 Fe2+,为检验其是否被氧化变质,可取少量该口服液,向其中 滴加 KSCN 溶液,若溶液变为红色,则说明其已变质。向该口服液中加入维生素 C 可防止其被氧化变质,此过程中利用了维生素 C 的_______性。
(3)FeCl3可作为铜电路板的腐蚀液,其反应原理为Cu与FeCl3溶液反应生成FeCl2和CuCl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_______,可回收 Cu,并得到FeCl2溶液。
19.为了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补全下表。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离子方程式
实验结论
Ⅰ
将一段打磨过的铁丝放入CuSO4溶液中,充分反应
溶液蓝色变浅,铁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
___________
Fe具有还原性
Ⅱ
向FeCl3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
__________
___________
Fe3+具有氧化性
向盛有FeCl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3滴KI溶液,然后滴加2滴淀粉溶液
溶液棕黄色加深,滴加淀粉溶液后变蓝色
___________
Ⅲ
向FeCl2溶液中加入过量光亮的锌片,充分反应
浅绿色溶液变无色,锌片表面变暗
Fe2+ + Zn= Fe + Zn2+
___________
Ⅳ
向FeCl2溶液中滴加新制的氯水
浅绿色溶液变棕黄色
___________
Fe2+具有还原性
参考答案:
1.D
【详解】A.维生素C有还原性,能把还原成易被人体吸收的,A项错误;
B.与不反应,向溶液中加入溶液,无明显现象,B项错误;
C.向溶液中加入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C项错误;
D.和发生反应生成和,遇淀粉变蓝,D项正确。
故选D。
2.D
【详解】A. 稀盐酸滴在铜片上不反应,因为金属铜排在氢后边,A错误;
B. 稀盐酸溶解氢氧化镁:Mg(OH)2+ 2H+= 2H2O +Mg2+,B错误;
C. 铁片插入硫酸铜溶液中:Fe + Cu2+ = Fe2+ + Cu,C错误;
D. 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中:H+ + OH- = H2O,D正确;
故选D。
3.B
【详解】①过量的Fe与Cl2反应,Cl2是强氧化剂,发生反应2Fe+3Cl22FeCl3,铁过量不会与生成的氯化铁固体反应,故①选;
②Fe与过量稀硫酸反应,氢离子的氧化性弱,只能把铁氧化为二价铁,故②不选;
③FeCl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氯气是强氧化剂,可以把氯化亚铁氧化为三价铁,故③选;
④Fe和Fe2O3的混合物溶于盐酸中,Fe2O3溶于盐酸生成氯化铁,如果铁足量,可发生Fe+2FeCl3=3FeCl2,所以不一定生成三价铁,故④不选;
①③符合题意,故选B。
4.B
【详解】A.向含有四种离子的溶液中加入氨水,Fe3+不能共存,生成Fe(OH)3沉淀,但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一水合氨为若电解质不能拆开,因此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NH3·H2O=Fe(OH)3↓+3NH,A不选;
B.使紫色石蕊试剂变红的溶液呈酸性,因此Fe2+和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Fe3+和Mn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Fe2+++8H+=Mn2++5Fe3++4H2O,B符合题意;
C.Fe3+呈黄色,但四种离子可以共存,C不选;
D.向含有四种离子的溶液中通入CO2,不会生成沉淀,四种离子可以共存,D不选;
故答案选B。
5.D
【详解】A.在潮湿环境中,铁很容易与水、O2反应而生锈,A正确;
B.丹霞地貌的岩层中含Fe2O3,该物质为红棕色,导致岩层显红色,B正确;
C.FeO中氧元素为-2价,则铁元素化合价为+2价,C正确;
D.检验Fe3+可用KSCN溶液,因为Fe3+会与SCN-结合生成红色Fe(SCN)3,Fe2+遇KSCN无明显现象,D错误;
故答案选D。
6.D
【详解】A.Fe3+能与碱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在碱性溶液中不可能存在,故A正确;
B.Fe3+能与碱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Fe3+水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故B正确;
C.Fe3+具有氧化性,能与金属锌、铁、铜等还原剂反应,生成Fe或Fe2+,故C正确;
D.Fe3+溶液中加入含硫氰化钾的溶液,其溶液变为血红色,无红色沉淀生成,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7.A
【详解】A.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溶液中含有Fe3+,故还原铁粉即Fe变质,故A选项正确;
B.滴加KSCN溶液,溶液未变红,说明溶液中不含Fe3+,但溶液中可能含Fe2+,不能说明铁粉未变质,故B选项错误;
C.滴加氯水时可能把溶液中存在的Fe2+氧化成了Fe3+,再滴加硫氰化钾溶液,溶液变红,则不能说明铁粉全部变质,故C选项错误;
D.若先滴加KSCN溶液,溶液未变红,说明溶液中不含Fe3+,再滴加氯水,溶液变红说明溶液中存在Fe2+,被氯水氧化成了Fe3+,但不能说明铁粉全部变质,故D选项错误。
故选A选项。
8.C
【分析】除去杂质的原则是:”不增不减”。即不增加新的杂质,不减少被提存的物质。
【详解】要除去FeSO4溶液中的CuSO4和Fe2(SO4)3,实质就是除去Cu2+和Fe3+,但不能将Fe2+反应掉、引入新杂质。
A. 加入锌粉,由于Zn在Cu和Fe之前,能锌粉将Cu2+、Fe3+和Fe2+均置换为Cu和Fe,故A错误;
B. 加入镁粉,由于Mg在Cu和Fe之前,故镁粉能将Cu2+、Fe3+和Fe2+均置换为Cu和Fe,故B错误;
C. 加入铁粉,发生:CuSO4+Fe=FeSO4+Cu,Fe2(SO4)3+Fe=3FeSO4,然后过滤即可,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C正确;
D. 加入铝粉,由于Al在Cu和Fe之前,故铝粉能将Cu2+、Fe3+和Fe2+均置换为Cu和Fe,故D错误;
故选C。
9.C
【详解】A.镁与FeCl3反应生成FeCl2,过量镁可与氯化亚铁发生置换反应置换出Fe,可除去杂质,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B.铁与FeCl3反应生成FeCl2,可除去杂质,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C.加入NaOH溶液,Cu2+、Fe3+均转化成氢氧化物沉淀,不符合除杂要求,故C错误;
D.铁与反应生成FeCl2,可除去杂质,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故答案选C。
10.C
【详解】A.将无色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该气体可能为CO2或SO2,则原溶液可能含或SO或HCO等,故A错误;
B.加入氯化钡溶液生成的白色沉淀可能为AgCl或BaSO4,则原溶液可能含或Ag+,不一定含有,故B错误;
C.加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则生成的白色沉淀为AgCl,即原溶液中一定有Cl-存在,故C正确;
D.加入硫氰化钾溶液,溶液变为红色,则原溶液中含有Fe3+,但硫氰化钾与Fe2+不反应,不会产生特殊现象,即不能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含有Fe2+,故D错误;
故选:C。
11.C
【详解】A.H2SO4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的反应方程式为:H2SO4+Ba(OH)2= BaSO4↓+2H2O ,故其离子方程式为2H++SO+2OH-+Ba2+=BaSO4↓+2H2O,原离子方程式正确,评价正确,A不合题意;
B.由于碳酸镁是难溶物,故碳酸镁不应写成离子形式,故向碳酸镁浊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的离子方程式为:MgCO3+2H+=Mg2++CO2↑+H2O,原离子方程式错误,评价正确,B不合题意;
C.向沸水中滴加饱和的氯化铁溶液至液体变为红褐色生成的是Fe(OH)3胶体而不是沉淀,且原离子方程式为配平,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H2O=Fe(OH)3(胶体)+3H+,故评价错误,C符合题意;
D.向NaOH溶液中加入CuCl2溶液的反应方程式为:CuCl2+2NaOH= Cu(OH)2↓+2NaCl,故离子方程式为:2OH-+Cu2+=Cu(OH)2↓,原离子方程式正确,评价正确,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2.D
【详解】①氯水中含有次氯酸,见光易分解,置于空气中易变质,故①正确;
②硫酸亚铁具有还原性,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而变质,故②正确;
③烧碱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故③正确;
④漂白粉中含有次氯酸钙,可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不稳定的次氯酸,易变质,故④正确;
⑤过氧化钠易与空气中二氧化碳、水反应而变质,故⑤正确;
故选:D。
13.B
【详解】A.KSCN中C的化合价是+4,K3[Fe(CN)6]中,中C的化合价为+2,A错误;
B.金属性钾比铁强、非金属性氮比碳强,金属性最强和非金属性最强的分别是K、N,B正确;
C.与Fe3+结合生成血红色物质、溶液呈血红色,不是沉淀,C错误;
D.H2O分子间能形成氢键,因此H2O熔沸点比H2S高,D错误;
答案选B。
14.(1)
(2) 硫氰化钾溶液 溶液变为红色
(3) 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后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又转化为红褐色沉淀
(4)
【分析】废液(含有大量CuCl2、FeCl2和FeCl3)中加入过量①,可生成金属铜,则①应为Fe;所得滤液②为FeCl2溶液,滤渣③为Fe和Cu的混合物;加入过量的④应为盐酸,滤液⑤为FeCl2溶液;通入⑥为气体,生成FeCl3,则该气体为Cl2。
(1)
FeCl3溶液与铜膜发生反应,生成FeCl2和CuCl2,离子方程式为。答案为:;
(2)
检验腐蚀废液中含有Fe3+,常用KSCN溶液,该试剂的名称为硫氰化钾溶液,反应生成红色溶液。答案为:硫氰化钾溶液;溶液变为红色;
(3)
②中含有FeCl2溶液,加入NaOH溶液,先生成白色Fe(OH)2,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Fe(OH)2被氧化为红褐色的Fe(OH)3,此过程的现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后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又转化为红褐色沉淀,此转化的化学方程式为、。答案为: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后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又转化为红褐色沉淀;;;
(4)
通入的⑥是一种黄绿色气体,则其为氯气,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答案为:。
【点睛】Fe3+与Cu反应,只能生成Fe2+和Cu2+,不能生成Fe和Cu2+。
15.(1) Fe KOH
(2)
(3)
(4) KSCN溶液 溶液变为红色
【分析】结合图示“白色沉淀红褐色沉淀F”,可知E为、F为;与盐酸反应可生成和水,则G为;结合D溶液白色沉淀H,可知D中含,再结合溶液焰色呈紫色可知溶液中含,可逆推出D为,结合图示可确定B为,A为,C为。
(1)
由分析知A为,C为,故答案为:;;
(2)
F转化为G即转化为的离子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3)
向盛有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酸化的B溶液,溶液变为棕黄色,是酸性条件下能被溶液氧化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4)
在中燃烧生成,溶液遇,溶液变红,故答案为: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
16.(1)中氧元素为-1价,在反应中可以降为-2价,做氧化剂,中铁元素为+2价,在反应中可以升为+3价,做还原剂
(2)变红
(3)空气中的氧气具有较强的氧化性,会将亚铁离子氧化物为铁离子
(4)能
(5) 溶液 白色沉淀
(6)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7)加入物质的顺序、空气对实验的干扰
【解析】(1)
中氧元素为-1价,在反应中可以降为-2价,做氧化剂,中铁元素为+2价,在反应中可以升为+3价,做还原剂,因此溶液可以与溶液反应,故答案为:中氧元素为-1价,在反应中可以降为-2价,做氧化剂,中铁元素为+2价,在反应中可以升为+3价,做还原剂;
(2)
在试管中加入溶液和溶液,反应生成,再加入溶液,发现溶液变红,故答案为:变红;
(3)
盛放溶液的试剂瓶中有空气,空气中的氧气具有较强的氧化性,会将亚铁离子氧化物为铁离子,故答案为:空气中的氧气具有较强的氧化性,会将亚铁离子氧化物为铁离子;
(4)
通过实验II,在试管中加入溶液,然后加入溶液,发现溶液无明显变化,说明为被氧化,再加入溶液,发现溶液变红,说明生成了铁离子,则可以知道过氧化氢能氧化,故答案为:能;
(5)
可以将氧化为,设计实验III是验证的存在,操作为:在试管中加入溶液,加入溶液,再加入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的存在,故答案为:溶液;白色沉淀;
(6)
的检验方法:取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证明待测液含有,故答案为: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7)
从上述实验中可以得出结论,在物质性质的检验中,应注意加入物质的顺序、空气对实验的干扰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故答案为:加入物质的顺序、空气对实验的干扰。
17.(1) 还原 2Fe2++H2O2+2H+=2Fe3++2H2O
(2)SCN- [或Fe(SCN)3]被氧化为
(3)ACD
【分析】实验I中氯化亚铁酸化的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滴入H2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Fe3+,形成血红色溶液,片刻红色褪去,猜想铁离子作催化剂,过氧化氢分解有气体生成(经检验为O2),取褪色后溶液,滴加盐酸和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为BaSO4沉淀,证明SCN-离子被氧化为。由实验I中KSCN溶液变红说明有Fe3+生成分析,利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据褪色后溶液,滴加盐酸和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为硫酸钡沉淀,证明有硫酸根离子分析;氯化亚铁酸化的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滴入过氧化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通入足量氧气,溶液变红且不褪色,说明氧气氧化亚铁离子生成铁离子,滴加盐酸和BaCl2溶液,无白色沉淀,无硫酸钡沉淀生成,排除了生成的氧气氧化SCN-的可能,对比分析判断。
(1)
实验Ⅰ向氯化亚铁和硫氰化钾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双氧水,溶液变为红色,说明Fe2+被氧化为Fe3+,实验过程中体现了Fe2+的还原性;
在酸性条件下,Fe2+被H2O2氧化为Fe3+,H2O2被还原为H2O,根据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原子守恒,可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H2O2+2H+=2Fe3++2H2O;
(2)
通过实验Ⅱ中三份溶液的现象,说明溶液中Fe3+没有变化,没有SCN-,而有硫酸根离子生成,因此实验Ⅱ得出结论是:实验Ⅰ中加入的H2O2将SCN-氧化为;
(3)
A.另取同浓度的FeCl2溶液滴加2滴KSCN溶液,再通入O2,溶液变红,说明O2能将Fe2+氧化成Fe3+,取上述反应后的溶液,滴加盐酸和BaCl2溶液,无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氧气不能氧化SCN-为,则是H2O2将SCN-氧化成。O2将Fe2+氧化成Fe3+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正确;
B.通过实验Ⅲ可推出H2O2的氧化性强于氧气,则实验Ⅰ中氧化FeCl2的还有H2O2,B错误;
C.滴加盐酸和BaCl2溶液,无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氧气不能氧化SCN-,在该实验条件下不能使红色溶液褪色,C正确;
D.实验Ⅰ中红色褪去是由于H2O2将SCN-氧化成,因此与H2O2的氧化性有关,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ACD。
18. Fe3O4 Fe2O3 还原 Cu +2FeCl3=2FeCl2+CuCl2 Fe
【详解】(1) FeO、Fe2O3、Fe3O4.其中具有磁性的是:Fe3O4,可作为红色颜料的是:Fe2O3,故答案为:Fe3O4;Fe2O3;
(2)向该口服液中加入维生素C可防止其被氧化变质,维生素C还原铁离子为亚铁离子,此过程中利用了维生素C的还原性,故答案为:还原;
(3) Cu与FeCl3溶液反应生成FeCl2和CuCl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FeCl3=2FeCl2+CuCl2,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铁粉,Fe+Cu2+=Cu+Fe2+,可回收Cu,并得到FeCl2溶液;故答案为:Cu+2FeCl3=2FeCl2+CuCl2;Fe。
19. Cu2++ Fe = Fe2++ Cu 棕黄色溶液变浅绿色 2Fe3++ Fe= 3Fe2+ 2Fe3++ 2I−= 2Fe2++ I2 Fe2+具有氧化性 2Fe2++ Cl2= 2Fe3++ 2Cl−
【详解】Ⅰ 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离子方程式为Cu2++ Fe = Fe2++ Cu;
Ⅱ Fe与FeCl3反应生成FeCl2,现象是棕黄色溶液变浅绿色;离子方程式为2Fe3++ Fe= 3Fe2+;滴加淀粉溶液后变蓝色,说明生成碘单质,离子方程式为2Fe3++ 2I−= 2Fe2++ I2;
Ⅲ 由离子方程式可知,铁元素由+2价变成0价,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Ⅳ 氯水具有氧化性,将Fe2+氧化成Fe3+,离子方程式为2Fe2++ Cl2= 2Fe3++ 2Cl−。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一节 铁及其化合物第2课时课后练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除杂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下列反应中有三价铁生成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必修 第一册第三章 铁 金属材料第一节 铁及其化合物课时训练,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铁及其化合物第2课时复习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00 mL某溶液中含有0,4 ml·L-1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