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国都省2023届高三化学5月模拟测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湖北省2023届高三5月国都省考模拟测试
化学试题
本试卷共6页,19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Zr 91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物质不能用作食品添加剂的是
A. 硫酸钙 B. 碘酸钾 C. 苯甲酸钠 D. 滴滴涕
【答案】D
【解析】
【详解】A.硫酸钙可以为人体补充钙元素,能用作食品添加剂,A不符合题意;
B.碘酸钾可以用于食盐添加,为人体补充碘元素,能用作食品添加剂,B不符合题意;
C.苯甲酸钠能用于食品防腐等,能用作食品添加剂,C不符合题意;
D.滴滴涕是有机氯类杀虫剂,为有毒物质,不能用作食品添加剂,D符合题意;
故选D。
2. 我国科学家为人类科技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成果研究的物质属于蛋白质的是
A. 提取抗疟疾青蒿素
B. 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
C. 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D. 人工合成淀粉
【答案】C
【解析】
【分析】蛋白质是由氨基酸按一定顺序结合形成一条多肽链,再由一条或一条以上的多肽链按照其特定方式结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详解】A.青蒿素青是菊科植物黄花蒿叶中提取的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药物,不是蛋白质,A不符合题意;
B.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为核酸,不是蛋白质,B不符合题意;
C.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属于蛋白质,C符合题意;
D.淀粉属于糖类,不是蛋白质,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 化学与生活紧密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脲醛树脂可制作电器插座
B. 聚乙炔可制作导电高分子材料
C. 铱合金可制作汽车火花塞
D. 传统陶瓷可制作导电材料
【答案】D
【解析】
【详解】A.脲醛树脂具有热固性,不能导电,可用于制作电器插座,选项A正确;
B.聚乙炔中含有单键和双键交替的结构单元,有类似于石墨的大键,含有自由电子,能导电,选项B正确;
C.铱合金熔点、强度和硬度都很高,可制作汽车火花塞,选项C正确;
D.传统陶瓷是绝缘体,不可以导电,选项D错误;
答案选D。
4. 化合物甲是一种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药品,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化合物甲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所有的碳原子可能共平面
B. 能发生氧化反应和水解反应
C. 分子结构中含有5种官能团
D. 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6种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根据苯分子中12个原子共平面、甲醛分子中4原子共平面,单键可旋转,结合化合物甲的结构简式可知,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选项A正确;
B.该化合物的苯环上的甲基易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发生氧化反应,该化合物含有酰胺基、酯基,能发生水解反应,选项B正确;
C.分子中含有碳氟键、碳氯键、酯基、酰胺基共4种官能团,选项C错误;
D.两个苯环上分别有3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故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6种,选项D正确;
答案选C。
5. 对于下列实验,其离子方程式描述错误的是
A. 稀硝酸中加入少量铁粉:
B. 将足量溶液滴入浊液中:
C. 通入冷的KOH溶液中:
D. 溶液中加入少量溶液:
【答案】A
【解析】
详解】A.稀硝酸中加入少量铁粉生成硝酸铁和一氧化氮气体,,A错误;
B.足量溶液滴入浊液中,氢氧化镁浊液转化为氢氧化铁浊液:,B正确;
C.通入冷的KOH溶液中生成氯化钾和次氯酸钾、水:,C正确;
D.溶液中加入少量溶液,钡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完全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D正确;
故选A。
6. 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乙烯和丙烯的混合气体中碳氢键总数为
B. 标准状况下,11.2L环己烷中氢原子个数为
C. 溶液中氢离子的个数为
D. 0.5mol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转移电子数为
【答案】A
【解析】
【详解】A.1分子乙烯和丙烯中分别含有碳氢键4、6,平均为1个氢形成1个碳氢键,两者最简式均为CH2,乙烯和丙烯的混合气体中含有1molCH2,则碳氢键总数为,A正确;
B.标准状况下,环己烷不是气体,不确定其物质的量,B错误;
C.不确定溶液体积、氢离子浓度,不能计算溶液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C错误;
D.,反应在电子转移关系为,则0.5mol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25,D错误;
故选A。
7. 是一种常见的还原剂,可通过如下反应制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反应在无水环境下进行
B. 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C. 元素的第一电离能:
D. 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形
【答案】B
【解析】
【详解】A.NaH会和水反应,故该反应在无水环境下进行,A正确;
B.该反应中不存在元素化合价的改变,不是氧化还原反应,B错误;
C.同一主族随原子序数变大,原子半径变大,第一电离能变小;同一周期随着原子序数变大,第一电离能变大,元素的第一电离能:,C正确;
D.中B形成4个共价键,为sp3杂化,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形,D正确;
故选B。
8. 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对点击化学和生物正交化学做出贡献的三位科学家。点击化学的代表反应为铜()催化的叠氮—炔基Husigen成环反应,其反应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基态的价电子排布式为
B. 和都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C. 转化过程中N的杂化方式未改变
D. 该总反应的反应类型属于加成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铜原子失去1个电子得到,基态的价电子排布式为,故A错误;
B.该反应中[Cu]为催化剂,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氢离子不是催化剂,故B错误;
C.根据流程可知,N3-R2中N原子有形成三键的氮原子,为sp杂化, 后续产物中变为双键,为sp2杂化,故C错误;
D.据图可知,该流程中初始反应物为N3-R2和HCCR1,最终产物为,化学方程式为N3-R2+HCCR1 ,属于加成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9. 我国科学家近期开发了一种光催化还原协同乙醇氧化制乙醛的催化体系,其原理如图所示。光照时,光催化剂产生电子()和空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装置实现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B. 上述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有3种
C. 乙醇发生的反应为
D. 该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
【答案】D
【解析】
【详解】A.该装置实现了光催化还原协同乙醇氧化制乙醛,实现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A正确;
B.二氧化碳中碳原子为sp杂化,醛基中碳原子为sp2杂化,甲基中碳原子为sp3杂化,上述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有3种,B正确;
C.由图可知,乙醇、反应生成了乙醛和氢离子,发生的反应为,C正确;
D.由图可知,总反应为二氧化碳和乙醛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乙醛,根据质量守恒可知,还会生成水,总反应为,故该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不是100%,D错误;
故选D。
10. DDQ是一种常用的有机氧化剂,其结构式如图所示,其中X、Y、Z和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W半径大于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简单离子半径:
B. 氢化物沸点:
C. 元素的电负性:
D. 含氧酸的酸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X、Y、Z和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X有4个价键,Y有三个价键,Z有2个价键,X、Y、Z和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W的原子半径大于Z的原子半径,说明Z在W的上一周期,且W形成1个共价键,则X、Y、Z、W分别是C、N、O、Cl。
【详解】A.根据同电子层结构核多径小,则半径:,故A错误;
B.碳可以形成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烃,其沸点很好,故碳形成的氢化物的沸点可能高于氮形成氢化物的沸点,故B错误:
C.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变强,元素的电负性变强;同主族由上而下,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元素电负性减弱;元素的电负性:,故C正确;
D.HClO的酸性弱于的酸性,故D错误。
故选C。
11. 室温下,下列实验探究方案不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
选项
探究方案
探究目的
A.
向蔗糖溶液中加入稀并加热,冷却后再加入新制悬浊液,加热
蔗糖是否发生水解
B.
用强光照射氯水,同时利用pH传感器、氯离子传感器和氧气传感器采集数据
HClO光照分解产物
C.
向碳酸钠溶液滴加足量的溶液,观察现象
非金属性S>C
D.
向电石滴加饱和食盐水,将产生的气体先通入足量硫酸铜溶液,再通入高锰酸钾溶液,观察高锰酸钾溶液是否褪色
乙炔具有还原性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蔗糖水解后溶液加入氢氧化钠调为碱性后,再加入新制悬浊液检验醛基,不能达到探究目的,A符合题意;
B.次氯酸见光分解为盐酸、氧气,故能同时利用pH传感器、氯离子传感器和氧气传感器采集数据检验其分解产物,B不符合题意;
C.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越强,硫酸和碳酸钠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说明硫酸酸性强于碳酸,能达到探究目的,C不符合题意;
D.向电石滴加饱和食盐水,将产生的气体先通入足量硫酸铜溶液除去硫化氢等杂质气体排除其对乙炔的干扰,再通入高锰酸钾溶液,观察高锰酸钾溶液是否褪色,若褪色说明生成乙炔具有还原性,能达到探究目的,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 我国科技工作者发明了合成甲醇的高选择性催化剂,其晶胞结构如图所示(Zr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五周期第IVB族),晶胞参数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基态Zr价电子排布式为
B. 在晶胞中配位数为4
C. 该催化剂的化学式为
D. 该晶胞密度为
【答案】B
【解析】
【详解】A.Zr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五周期第IVB族,为40号元素,基态Zr价电子排布式为,A正确;
B.由图可知,以底面面心为例,其上下层各有4个氧,则在晶胞中配位数为8,B错误;
C.据“均摊法”,晶胞中含个Zr、8个Ga,故该催化剂的化学式为,C正确;
D.结合C分析可知,该晶胞密度为,D正确;
故选B。
13. 近期科技工作者提出了一种在室温条件下以和甲醇为原料合成碳酸二甲酯的电化学方案,其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电极的电势:催化电极b>催化电极a
B. 反应后的物质的量减少
C. 阴极的反应式为
D. 电路中转移2mol时,理论上会产生90g碳酸二甲酯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催化电极b上溴离子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溴单质,电极反应为,b为阳极,a为阴极,阴极(催化电极a)的电极反应二氧化碳和甲醇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
【详解】A.根据催化电极b处转化为,发生氧化反应,可知催化电极b为阳极,催化电极b连接电源的正极,催化电极a为阴极,则催化电极b>催化电极a,故A正确;
B.总反应为和甲醇为原料生成碳酸二甲酯和水,溴离子的数目在反应过程中不发生变化,故B错误:
C.根据图示,阴极(催化电极a)的电极反应二氧化碳和甲醇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故C正确;
D.总反应为和甲醇为原料生成碳酸二甲酯和水:,根据,电路中转移2moleˉ时,理论上会产生1mol碳酸二甲酯,其质量为90g,故D正确。
故选B。
14. Lux将碱定义为给予体,酸定义为接受体,酸和碱之间的反应是转移的反应。下列反应不属于“酸碱反应”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氧化钡提供、二氧化硫接受,反应生成亚硫酸钡,属于“酸碱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氧化钙提供、二氧化硅接受,反应生成硅酸钙,属于“酸碱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为共价化合物,不存在转移,不属于“酸碱反应”,故C符合题意;
D.二氧化钛提供、铝离子接受,存在转移,属于“酸碱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 甘氨酸()是最简单的氨基酸。在常温下,、和的分布分数[如与溶液pOH[]关系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曲线a代表的是
B. 甘氨酸的
C. 当溶液时,
D. 的平衡常数
【答案】D
【解析】
【分析】随着溶液碱性增强,的量减小,的量先增加后减小,的量增加,故abc分别为、、的曲线;
【详解】A.由分析可知,曲线a代表的是,A错误;
B.,由点(4.22,0.5)可知,,B错误;
C.由图可知,当溶液时,,C错误;
D.由点(11.65,0.5)可知,,由点(4.22,0.5)可知,;的平衡常数
,D正确;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 葡萄糖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在食品和医药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实验室采用碘量法测定注射液中葡萄糖的含量。其实验的原理:
①
②
③
已知在碱性条件下易发生歧化反应:
实验步骤如下:
Ⅰ.配制100mL溶液,避光保存,备用。
Ⅱ.标定溶液。利用标准溶液滴定溶液,测得溶液的浓度为mol/L。
Ⅲ.测定葡萄糖的含量。移取25.00ml葡萄糖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25.00mlmol/L标准溶液,缓慢滴加0.2mol/LNaOH溶液,边加边摇,直至溶液呈淡黄色。然后加入盐酸使溶液呈酸性,并立即用mol/L溶液滴定,至溶液呈浅黄色时,加入3mL淀粉指示剂,达到滴定终点时消耗溶液的体积为VmL。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Ⅰ中配制溶液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100mL容量瓶和___________。下列关于容量瓶的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 B. C. D.
(2)步骤Ⅰ中“配制溶液”时需要加入KI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步骤Ⅲ中0.2mol/L NaOH溶液需要缓慢滴加的理由是___________。
(4)步骤Ⅲ中加入盐酸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步骤Ⅲ中“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
(6)葡萄糖酸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
(7)样品中葡萄糖的含量为___________g/L。
【答案】(1) ①. 量筒 ②. C
(2)与碘离子形成,增大碘单质的溶解度
(3)防止加碱速率过快,生成的来不及氧化葡萄糖,影响实验结果
(4)
(5)最后半滴溶液加入后,溶液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不变色
(6)CH2OH(CHOH)4COOH
(7)3.6(50c1-c2V)
【解析】
【分析】滴定实验的步骤是:滴定前的准备:滴定管:查漏→洗涤→润洗→装液→调液面→记录,锥形瓶:注液体→记体积→加指示剂;滴定:眼睛注视锥形瓶溶液颜色变化;终点判断:记录数据;数据处理:通过数据进行计算;
【小问1详解】
步骤Ⅰ中配制溶液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100mL容量瓶和量筒。
A.检漏时应该盖好塞子,而不是用手堵住,A错误;
B.定容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水平,且胶头滴管不能伸入瓶中,B错误;
C.转移时,使用玻璃棒引流,C正确;
D.摇匀要使用另一只托住瓶底,D错误;
故选C。
【小问2详解】
步骤Ⅰ中“配制溶液”时需要加入KI的目的是与碘离子形成,增大碘单质的溶解度;
【小问3详解】
已知,在碱性条件下易发生歧化反应:;故步骤Ⅲ中0.2mol/L NaOH溶液需要缓慢滴加目的为:防止加碱速率过快,生成的来不及氧化葡萄糖,影响实验结果;
【小问4详解】
碘离子和碘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碘单质,步骤Ⅲ中加入盐酸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小问5详解】
单质碘能使淀粉变蓝色,步骤Ⅲ中“滴定终点”的现象是最后半滴溶液加入后,溶液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不变色;
【小问6详解】
葡萄糖分子中醛基被氧化为羧基得到葡萄糖酸,结构简式为CH2OH(CHOH)4COOH;
小问7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与葡萄糖反应的碘单质为;根据、可知,样品中葡萄糖的含量为= 3.6(50c1-c2V)g/L。
17. 高纯四氧化三锰是电子工业生产锰锌氧软磁材料的重要原料之一,一种以菱锰矿(主要成分是,含有少量Al、Fe、Mg、Ca、Cu、Si的氧化物)为原料制备流程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酸浸”过程中需要加热,其目的是___________。
(2)“酸浸”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滤渣1”的成分是___________。
(4)“氧化中和”可除去的主要金属阳离子是___________。
(5)已知,,请利用计算说明选择MnS能除铜的原因___________。
(6)“除钙镁”加入的用量是理论用量的1.5倍,其目的是___________。
(7)“氧化”过程发生的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答案】(1)增大反应速率,提高浸取率
(2)
(3)CaSO4、SiO2
(4)Fe2+、Fe3+、Al3+
(5)的平衡常数,反应基本完全
(6)增大氟离子浓度,使得CaF2、MgF2沉淀溶解平衡逆向移动,提高去除率
(7)
【解析】
【分析】菱锰矿加入硫酸溶解,二氧化硅和稀硫酸不反应,钙的氧化物和硫酸生成不溶物硫酸钙,得到滤渣1,滤液加入氧气、氨水氧化中和除去铁、铝得到滤渣2,滤液加入MnS除去铜得到CuS滤渣3,滤液加入氟化铵除去钙、镁得到滤渣4,滤液加入氧气、氨水氧化得到;
【小问1详解】
升温反应速率加快,“酸浸”过程中需要加热,其目的是增大反应速率,提高浸取率;
【小问2详解】
“酸浸”过程中碳酸锰和氢离子反应生成锰离子和水、二氧化碳气体,离子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二氧化硅和稀硫酸不反应,钙的氧化物和硫酸生成不溶物硫酸钙,故得到“滤渣1”的成分是CaSO4、SiO2;
【小问4详解】
“氧化中和”中将二价铁转化为三价铁,通过调节pH值,将铁离子、铝离子转化为为氢氧化物沉淀,故可除去的主要金属阳离子是Fe2+、Fe3+、Al3+;
【小问5详解】
已知,,的平衡常数,反应基本完全,能够MnS能除铜;
【小问6详解】
“除钙镁”加入的用量是理论用量的1.5倍,其目的是增大氟离子浓度,使得CaF2、MgF2沉淀溶解平衡逆向移动,提高钙、镁的去除率;
【小问7详解】
“氧化”过程发生二价锰被氧气氧化为、同时反应生成硫酸铵和水,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8. 有机物G是一种抗新型冠状病毒口服药的合成中间体,其合成路线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____。
(2)C→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E→F中被还原的官能团是___________,F→G的过程中发生取代反应的官能团是___________。
(4)在E的同分异构体中,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总数为___________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有2组峰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
a.分子中含有苯环 b.能发生银镜反应 c.能发生水解反应
(5)已知B→C、C→D、D→E的产率分别约为85%、84%和80%,则B→E的总产率为___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6)化合物E的酸性强于苯甲酸的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1)1,2,4-三氯苯
(2) (3) ①. 羧基 ②. 羟基
(4) ①. 6 ②. 、
(5)57.1% (6)F的电负性强,导致化合物E的羧基中O—H极性增强,更易电离出H+
【解析】
【分析】C与KF发生取代反应生成D,结合B转化为C,由D逆推,可知C是;
【小问1详解】
根据A的结构简式,A的化学名称为1,2,4-三氯苯;
【小问2详解】
C→D是与KF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E→F中羧基被还原为醇羟基,被还原的官能团是羧基,F→G的过程中是F中的羟基被溴原子取代,发生取代反应的官能团是羟基。
【小问4详解】
分子中含有苯环,能发生银镜反应,能发生水解反应,说明苯环上含有—OOCH、3个F原子,共6种结构;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有2组峰的结构简式为或;
【小问5详解】
已知B→C、C→D、D→E的产率分别约为85%、84%和80%,则B→E的总产率为85%×84%×80%=57.1%。
【小问6详解】
F的电负性强,导致化合物E的羧基中O—H极性增强,更易电离出H+,所以E的酸性强于苯甲酸。
19. 异丁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利用异丁烷()催化脱氢制备。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和的燃烧热如下表所示:
物质
-2877
-2718
-286
则异丁烷催化脱氢反应的___________。有利于提高异丁烷平衡转化率的条件是___________(填标号)。
a.高温低压 B.高温高压 C.低温高压 D.低温低压
(2)在温度和压强相同条件下,相同流速的异丁烷通过不同的催化剂反应相同的时间,异丁烷的转化率与异丁烯的选择性[选择性=]如下表所示,则催化剂催化效果最好的是___________。
催化剂的种类
异丁烷的转化率/%
异丁烯的选择性/%
a
35%
90%
b
50%
65%
c
44%
75%
(3)在温度和压强相同条件下,不同流速的异丁烷通过催化剂反应相同的时间,异丁烷的转化率随着流速的增大而减小,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4)在高温条件下,异丁烷容易发生裂解产生积碳,沉积在催化剂的表面导致异丁烯的产率降低。若在相同条件下,向反应体系中通入,异丁烯的产率会提高,请利用方程式说明原因___________。
(5)在一定温度T℃和压强p条件下,假设异丁烷脱氢只发生副反应:;达到平衡时,异丁烷的转化率为80%,异丁烯的分压是乙烯分压的3倍,则异丁烯的选择性为___________;异丁烷催化脱氢制异丁烯反应的___________。
【答案】(1) ①. ②. a
(2)c (3)与催化剂接触时间短
(4)发生反应,积碳减少
(5) ①. 75% ②. p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和的燃烧热,可知① 、
②
③;
根据盖斯定律①-②-③得的++=;
正反应气体系数和增大,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正反应吸热,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高温低压有利于提高异丁烷平衡转化率,故选a。
【小问2详解】
在温度和压强相同条件下,相同流速的异丁烷通过不同的催化剂反应相同的时间,催化剂a异丁烯的收率为31.5%,催化剂b异丁烯的收率为32.5%,催化剂c异丁烯的收率为33%,所以催化剂催化效果最好的是c。
【小问3详解】
在温度和压强相同条件下,不同流速的异丁烷通过催化剂反应相同的时间,异丁烷流速越快,与催化剂接触时间短,所以异丁烷的转化率随着流速的增大而减小。
【小问4详解】
在高温条件下,异丁烷容易发生裂解产生积碳,沉积在催化剂的表面导致异丁烯的产率降低;若在相同条件下,向反应体系中通入,发生反应,积碳减少,异丁烯的产率会提高。
小问5详解】
设异丁烷的物质的量为a mol,达到平衡时,异丁烷的转化率为80%,参与反应的异丁烷为0.8a mol,异丁烯的分压是乙烯分压的3倍,可知参与反应的异丁烷为0.6a mol,参与反应的异丁烷为0.2a mol,平衡时,异丁烷的物质的量为0.2a mol、异丁烯的物质的量为0.6a mol、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6a mol、乙烯的物质的量为0.2a mol、乙烷的物质的量为0.2a mol;则异丁烯的选择性为;异丁烷催化脱氢制异丁烯反应的。
湖北省2023届高三5月国都省考模拟测试化学试题(含解析版): 这是一份湖北省2023届高三5月国都省考模拟测试化学试题(含解析版),文件包含湖北省2023届高三5月国都省考模拟测试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湖北省2023届高三5月国都省考模拟测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2023届高三化学模拟预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2023届高三化学模拟预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省2023届高三5月国都省考模拟测试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湖北省2023届高三5月国都省考模拟测试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工业流程题,有机推断题,原理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