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力-【口袋书】2023年中考物理必背知识手册(思维导图+背诵手册)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七章 力-【口袋书】2023年中考物理必背知识手册(思维导图+背诵手册),共6页。
第七章 力【思维导图】【必背手册】★知识点一: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1.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2.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3.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知识点详解】力的性质力是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一个物体(受力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必然有另一个物体(施力物体)在给它施加力;同时,原“受力物体”也在给原“施力物体”产生力的作用,原“受力物体”就成为施力物体,原“施力物体”就成了受力物体。所以,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性质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理解:(1)物质性: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2)相互性: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两个物体之间产生的力是相互的。(3)同时性:两个物体之间的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4)方向性:力不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大小相同的力,方向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不同。(5)独立性:两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不影响其他力对物体的作用。这里还应注意,力的产生,不一定必须是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不接触的物体间,照样会有力产生。如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两块“吸铁石”之间吸引或排斥的力。【知识拓展】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1)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不只是运动快慢的变化。物体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也是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如在空中飞行的子弹,受到空气的阻力和地球对它的吸引力,子弹运动变慢,同时它的运动轨迹是条曲线。(2)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使物体形状发生改变(形变)。如用手捏海绵,海绵形状发生了变化;拉伸或压缩弹簧,弹簧的形状发生了改变。★知识点二:力的三要素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知识点详解】力的三要素不同大小的力,力的作用效果不同;不同方向的力,力的作用效果不同;大小、方向相同,但力的作用点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也不同。所以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一个力的作用效果同时要受到三个要素的影响;所以,表示力的时候,一定要考虑这三个要素。★知识点三:力的示意图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知识点详解】力的示意图力的示意图是指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的图形。力的示意图的作图要领:(1)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2)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3)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4)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5)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旁用符号标出力的属性,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注意:(1)如果不知道力的大小,在力的示意图中可不表示力的数值,但要注意: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2)作力的示意图时,一般不需要画出物体,一般是画一个方框(或其它形状)来代替物体;(3)力的作用点可以用线段的起点表示,也可以用线段的终点来表示;(4)还有表示力的方向的箭头必须画在线段的末端。★知识点四:弹力1.弹力(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2)塑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在弹性限度内,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2.弹力的基本特征(1)弹力产生于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不会发生弹力作用。(2)弹力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拉力(如橡皮筋、弹簧等),另一类是压力和支持力(如桌面对书本的支持力和书本对桌面的压力)。【知识点详解】弹力的大小和方向1.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所以要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作用就是弹力。即在弹性限度范围内,物体对使物体发生形变的施力物体产生的力叫弹力。如放在桌面上的手机,手机(施力物体)使桌面产生形变,桌面就会对使它形变的手机产生弹力,这个弹力一般称为支持力。2.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相互作用,无论是推、拉、提、举,还是牵引列车、锻打工件、击球、弯弓射箭等,都是在物体与物体接触时才会发生的,这种相互作用都有弹力。所以,弹力只能存在于物体的相互接触处,但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并不一定有弹力的作用。因为弹力的产生不仅要接触,还要有相互作用。通常所说的压力、支持力、拉力都是弹力。3.弹力的方向: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方向相反,具体情况有以下几种。(1)轻绳的拉力方向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2)压力、支持力的方向总跟接触的面垂直,面与面接触,点与面接触,都是垂直于面。4.弹力的大小:跟形变的大小的关系。在弹性限度内,形变越大,弹力也越大;形变消失,弹力就随着消失。对于拉伸形变(或压缩形变)来说,伸长(或缩短)的长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对于弯曲形变来说,弯曲的越厉害,产生的弹力就越大。对于扭转形变来说,扭转的越厉害,产生的弹力就越大。★知识点五:弹簧测力计1.用途:测量力的大小。2.构造:弹簧、指针、刻度盘等。每个弹簧测力计都有一定的测量范围,拉力过大,弹簧测力计会被拉坏,使弹簧不能回复到原来的长度,因此在测量之前,先要估计所测力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弹簧测力计来测量。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进行测量时,应做到:1)观察量程、分度值(便于读数)。2)观察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调零)。3)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防止弹簧卡壳。4)测力时,要使弹簧中心的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一致,使指针和外壳无摩擦,弹簧不要靠在刻度板上。5)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板面垂直。【微点拨】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大小的仪器。1.使用弹簧测力计应做到:一观察:观察弹簧测力计,分清它的量程和分度值;二调节:检查弹簧测力计指针是否指在“零”位,否则要调节到“零”位;三测量:用手轻轻地来回拉动几次,避免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的摩擦而影响测量的准确性。2.注意事项:一、测量时,沿着弹簧的中心轴线施力。二、视线要与刻度面垂直,应保持测力计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三、无需估读,指针靠近哪条刻度线就读取哪条刻度线的值。★知识点六:重力1.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2.重力: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符号是G。(1)重力区别于其他力的基本特征:1)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无论固体、液体、气体都受地球的吸引;2)重力特指地球对物体的吸引;3)重力的施力者是地球,受力者是物体。(2)重力的大小:通常把重力的大小叫重量。1)重量的计算公式:G=mg,其中g=9.8N/kg,粗略计算的时候g=10N/kg。G的含义: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微点拨】重力的概念1.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但不一定是指向地心的(只有在赤道和两极指向地心)。2.地面上同一点处物体受到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m成正比。同样,当m一定时,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重力常数g成正比,用关系式G=mg可以求出物体受到的重力。通常在地球表面附近,g值约为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是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牛。(9.8牛是一个平均值;在赤道上g最小,g=9.79N/kg;在两极上g最大,g=9.83N/kg。所以,同一物体在地球不同位置,所受重力有可能不同。★知识点七:重心1.重力的作用点—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重心的位置不一定总在物体上,如圆环的重心在圆心,空心球的重心在球心。2.稳度:稳度就是物体的稳定程度,稳度越大,物体就越不容易倾倒。提高稳度的方法:一是增大支持面,二是降低重心。3.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地理位置有关;即质量越大,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大。在地球上,越靠近赤道,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小,越靠近两极,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大。 【知识点详解】重心概念及应用1.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地球对物体的重力,好像就是这一点受到的力。若用其他物体来支持着重心,物体就能保持平衡。2.物体的重心位置,质量均匀分布的物体(均匀物体),重心的位置只跟物体的形状有关。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它的重心就在几何中心上,例如,均匀细直棒重心在棒的中点,均匀球体的重心在球心,均匀圆柱的重心在轴线的中点。不规则物体的重心,可以用悬挂法来确定。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3.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除跟物体的形状有关外,还跟物体内质量的分布有关。载重汽车的重心随着装货多少和装载位置而变化,起重机的重心随着提升物体的重量和高度而变化。重心位置在工程上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例如起重机在工作时,重心位置不合适,就容易翻倒;高速旋转的轮子,若重心不在转轴上,就会引起激烈的振动。增大物体的支撑面,降低它的重心,有助于提高物体的稳定程度。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第七章 力-备战2024年年中考物理必背知识手册(思维导图+背诵手册),共6页。
这是一份第十三章 内能-【口袋书】2023年中考物理必背知识手册(思维导图+背诵手册),共9页。
这是一份第八章 运动和力-【口袋书】2023年中考物理必背知识手册(思维导图+背诵手册),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