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届高三生物下学期高考适应性考试(二)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成都石室中学高2023届高考适应性考试(二)
理科综合
一、选择题
1.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囊性纤维病患者的CFTR蛋白结构异常
B. 线粒体内膜上有催化丙酮酸分解的蛋白质
C. 浆细胞能产生抵御病菌和病毒的蛋白质
D. 突触后膜上存在能接受信息的蛋白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基因对性状的控制途径:①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②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蛋白质的功能-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①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即结构蛋白,如羽毛、头发、蛛丝、肌动蛋白;②催化作用:如绝大多数酶;③传递信息,即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④免疫作用:如免疫球蛋白(抗体);⑤运输作用: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
【详解】A、囊性纤维病患者的CFTR基因缺失了3个碱基,导致CFTR蛋白在第508位缺少苯丙氨酸,进而影响了CFTR蛋白的结构,A正确;
B、丙酮酸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或无氧呼吸第二阶段分解,场所是线粒体基质或细胞质基质,不在线粒体内膜,B错误;
C、浆细胞能产生抗体,能抵御病菌和病毒等抗原的侵害,C正确;
D、突触后膜存在接受神经递质的受体蛋白,D正确。
故选B。
2. 某些药物可将细胞有丝分裂阻断在特定时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若药物抑制DNA复制,则使细胞停留在分裂间期
B. 若药物抑制纺锤体形成,可能导致细胞不能分裂
C. 若药物抑制赤道板形成,会导致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
D. 若药物抑制着丝点分裂,则染色体与核DNA的比值维持在1:2
【答案】C
【解析】
【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DNA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若用药物抑制DNA复制,则使细胞停留在分裂间期,A正确;
B、纺锤体是在前期形成的,因此若用药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可将有丝分裂阻断在分裂期,可能导致细胞不能分裂,B正确;
C、赤道板不是真实存在的结构,只是一个假想的平面,因此无法用药物抑制赤道板的形成,C错误;
D、若用药物抑制着丝点断裂,一直存在染色单体,则细胞中染色体与核DNA比值维持在1:2,D正确;
故选C。
3. 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最好选用鸡的红细胞提取细胞膜并研究细胞膜的化学组成
B. 在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需要设置对照
C. 观察线粒体实验中需要将口腔上皮细胞用盐酸处理后,再用健那绿染液染色
D. 在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加倍的实验中,95%的酒精可以用于漂洗也可用于解离
【答案】D
【解析】
【分析】1、解离由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混合液(1:1)。目的:用药液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2、以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为材料,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时,需要用健那绿染色,健那绿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能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因此最后能观察到活细胞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
【详解】A、鸡的红细胞含有多种细胞器,细胞内存在生物膜系统,不便获取纯净的细胞膜,应选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A错误;
B、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无需设置对照,因为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在时间上形成前后自身对照,B错误;
C、需要用活细胞来观察线粒体,盐酸处理会让细胞死亡,C错误;
D、在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加倍实验中,95%的酒精既可用于漂洗卡诺氏液,还用于配制解离液,D正确。
故选D。
4. 麻醉是指用药物或非药物方法使机体或机体一部分暂时失去感觉,以达到无痛的目的。局部麻醉剂有抑制注射部位附近神经细胞膜上钠离子通道的功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无麻醉情况下,机体受刺激使大脑皮层产生痛觉属于反射
B. 局部麻醉前后,相关部位神经元的静息电位会改变
C. 局部麻醉剂可通过阻断动作电位的产生达到麻醉的目的
D. 处于麻醉状态下的神经细胞不发生离子进出细胞的过程
【答案】C
【解析】
【分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
【详解】A、机体受刺激使大脑皮层产生痛觉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活动,A错误;
B、静息电位主要依靠钾离子外流来维持,静息电位在局部麻醉前后不变,B错误;
C、根据题中信息可知,局部麻醉剂能抑制神经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的功能,从而抑制了钠离子内流,阻断了动作电位的产生,C正确;
D、处于麻醉状态的神经细胞膜电位为静息电位,静息电位主要依靠钾离子外流来维持,D错误。
故选C。
5. 图1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某植物茎生长的影响,图2是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的实验结果。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由图1可知,若茎弯曲生长时向光侧为A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则背光侧的浓度应大于A点、小于C点
B. 从图2中信息可确定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在8~12ppm之间
C. 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一般要做预实验,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
D. 利用高浓度的2,4-D(生长素类似物)作除草剂,可抑制单子叶作物农田中的双子叶杂草生长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长素作用因浓度、植物种类、植物器官的不同而有差异,因生长素浓度不同而表现出的差异为: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即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如植物顶端优势现象的产生、根的向地性等。
【详解】A、茎弯曲生长时背光一侧的生长素浓度为促进生长的浓度,应大于A点、小于C点,A正确;
B、从图2信息可确定,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在8~16 ppm之间,B错误;
C、预实验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探究实验条件的可行性和科学性,防止人力财力的浪费,C正确;
D、双子叶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度高于单子叶植物,因此农业生产上可利用高浓度的2,4⁃D抑制单子叶作物农田中双子叶杂草的生长,D正确。
故选B。
6. 已知果蝇的有眼与无眼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一只无眼雌蝇与一只有眼雄蝇杂交,子代中♀有眼:♀无眼:♂有眼:♂无眼为1:1:1:1。据此可以判断的是( )
A. 无眼是显性性状还是隐性性状
B. 亲代雌雄果蝇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
C. 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
D. 根据子代中无眼雌雄果蝇相互交配的后代,可确定其遗传方式
【答案】D
【解析】
【分析】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人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ABC、假设用A/a表示控制有眼和无眼的等位基因,根据题意,一只无眼雌蝇与一只有眼雄蝇杂交,子代中♀有眼:♀无眼:♂有眼:♂无眼为1:1:1:1,则亲本可能为Aa(无眼♀)×aa(有眼♂)、Aa(无眼♂)×aa(有眼♀)、XAXa(无眼♀)×XaY(有眼♂),因此,无法判断该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亲代果蝇是否为纯合子还是杂合子,以及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ABC错误;
D、假设用A/a表示控制有眼和无眼的等位基因,根据题意可知,亲本可能为Aa(无眼♀)×aa(有眼♂)、Aa(无眼♂)×aa(有眼♀)、XAXa(无眼♀)×XaY(有眼♂),故子代无眼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可能为Aa、Aa或aa、aa或XAXa、XAY或XaXa、XaY。若将子代的无眼果蝇相互交配,若子代均为无眼,则无眼性状为隐性遗传;若子代雌雄中均表现为无眼:有眼=3:1,则无眼性状为常染色体的显性遗传;若子代中雌性均无眼,雄性为无眼:有眼=1:1,则无眼性状为伴X染色体的显性遗传,D正确。
故选D。
7. 如图是某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示意图,其中光系统I(PSI)和光系统Ⅱ(PSⅡ)均主要由蛋白质和光合色素组成。请回答下列问题:
(1)PSⅡ和PSI主要分布在叶绿体的___________上,该结构含有的光合色素均在___________光区现吸收高峰。
(2)适量增施氮肥有利于提高光合速率,试从PSⅡ和PSI的物质组成上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_。
(3)图中H+的跨膜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
(4)在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C3重新形成C5的意义是___________。
【答案】(1) ①. 类囊体薄膜 ②. 蓝紫
(2)PSⅡ和PSI含有蛋白质和叶绿素,这两类物质的合成均需要N元素
(3) ①. 协助扩散 ②. 运输过程中需要蛋白质参与,没有消耗ATP
(4)保证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持续地进行(或为CO2的固定提供C5)
【解析】
【分析】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碳(暗)反应阶段:
(1)光反应阶段是在类囊体的薄膜上进行的。叶绿体中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将水分解为氧和H+,氧直接以氧分子的形式释放出去,H+与NADP+结合形成NADPH。NADPH作为活泼的还原剂,参与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同时也储存部分能量供暗反应阶段利用;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提供能量促使ADP与Pi反应形成ATP。
(2)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首先发生二氧化碳的固定,即二氧化碳和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两分子的三碳化合物,之后三碳化合物利用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被还原。
【小问1详解】
结合图示可以看出,PSⅡ和PSI能捕获光能,在光反应中起着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的作用,主要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上。该结构含有的光合色素包括叶绿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和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二者均在蓝紫光区现吸收高峰。
【小问2详解】
PSⅡ和PS均主要由蛋白质和光合色素组成,在光反应中起着关键作用,且这两类物质的合成均需要N元素,因此适量增施氮肥有利于提高光合速率。
【小问3详解】
图中H+的跨膜运输过程中驱动了ATP的产生,且运输过程中需要蛋白质参与,没有消耗ATP,因而可判断该运输过程为协助扩散。
【小问4详解】
在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C3形成依靠C5和二氧化碳的结合,且C3还原过程中有有机物和C5的生成,进而实现了C5的循环利用,即C3重新形成C5的意义保证了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持续地进行。
8. 人体感染甲型流感病毒后,会出现发热、咳嗽、肌肉酸痛等症状。发热是指病理性体温上升,是临床上常见症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冷敏神经元和热敏神经元放电频率因体温变化而相应改变,如图所示,曲线C与曲线W的交点S即为体温调定点。
(1)由图可知,当体温低于正常值(37℃)时,冷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___________热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此时人体感觉到冷,随即通过___________调节方式,增加产热、减少散热,使体温回升至正常。
(2)人体感染流感病毒后点S向___________移,出现疾病症状。在S点移动的过程中,产热量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散热量。
(3)目前接种疫苗是预防甲型流感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人体接种甲型流感疫苗后,一段时间内当甲型流感病毒侵染机体时不易患病,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1) ①. 高于 ②. 神经—体液
(2) ①. 右 ②. 大于
(3)接种甲型流感疫苗后体内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和抗体,当甲型流感病毒入侵机体时,记忆细胞快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图示是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冷敏神经元和热敏神经元放电频率因体体温变化而相应改变,C、W曲线交于点S,此点对应的温度为正常温度,当体温低于正常值时,冷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大于热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当体温高于正常值时,冷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小于热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
【小问1详解】
根据题目中图象的信息可知,当体温低于正常值时,冷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高于热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此时人体感觉到冷,由于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它通过神经一体液的共同调节,增加产热量、减少散热量,从而使体温回升至正常,该过程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
【小问2详解】
人体感染流感病毒后出现发热,S向右移,出现疾病症状,在S点移动的过程中,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小问3详解】
人体接种甲型流感疫苗后,一段时间内当甲型流感病毒侵染机体时不易患病,其主要原因是接种甲型流感疫苗后体内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和抗体,当甲型流感病毒入侵机体时,记忆细胞快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
9. 生态农业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思想的指导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来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如图表示某生态农场的生产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农场中,食用菌和蚯蚓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___。作物在该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为了提高各类农畜产品产量,该生态农场采用了一系列的增产措施:
①释放大量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使得雄虫无法辨认雌虫的方位,从而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达到消灭害虫的目的。该方法属于___________防治,体现了信息传递在___________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②该生态农场需要加大人为除草和除虫力度才能提高作物的产量,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其意义是___________。
③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是不断循环的,但农民仍需为作物施肥的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1) ①. 分解者 ②. 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2) ①. 生物 ②. 生物种群的繁衍 ③. 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④. 农产品的输出会带走部分元素
【解析】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消费者主要指动物,分解者指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动物。
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小问1详解】
据图可知,该生态农场中,食用菌和蚯蚓能够利用粪屑和杂屑,属于分解者;作物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其作用是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小问2详解】
①释放大量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该方法属于生物防治,该过程发生在同种生物的雌雄个体之间,与物种繁衍有关,故体现了信息传递在生物种群的繁衍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②该生态农场需要加大人为的除草和除虫力度才能提高作物的产量,其意义是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③由于农产品的输出会带走部分元素,故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是不断循环的,但农民仍需为作物施肥。
10. 花椰菜是一种开两性花的十字花科草本植物,有较高营养价值,还可做蔬菜及饲料用。某科研团队利用两种不抗虫的植株甲、乙(甲、乙均为一对基因发生突变)和野生型(抗虫)花椰菜研究抗虫基因的遗传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科研人员将甲、乙分别与野生型花椰菜杂交,得到的F1表现型均为___________,可证明甲、乙的不抗虫性状均为隐性性状。
(2)研究发现甲、乙的不抗虫性状均为隐性性状。若甲、乙的不抗虫基因为等位基因。这体现了基因突变的___________特点,再将甲、乙进行杂交,得到F1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研究发现甲、乙植株的不抗虫基因为非等位基因,分别用a和b表示。欲探究这两对非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科研团队提出了两种假说:
①甲、乙的不抗虫基因为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②___________。科研团队用杂交实验证明它们的位置关系符合假说①。请用遗传图解阐释该杂交过程及结果。_______________
【答案】(1)野生型(抗虫)
(2) ①. 不定向性 ②. 不抗虫##甲或乙的表现型 ③. 甲、乙的不抗虫基因为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④.
【解析】
【分析】1、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改变。基因突变若发生在配子中,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若发生在体细胞中则不能遗传。
2、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小问1详解】
一对相对性状的个体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没有表现出来的是隐性性状,,则将甲、乙分别与野生型花椰菜杂交,得到的F1表现型均为野生型(抗虫)花椰菜,则可证明甲、乙的不抗虫性状均为隐性性状。
【小问2详解】
研究发现甲、乙的不抗虫性状均为隐性性状。若甲、乙的不抗虫基因为等位基因,都是由抗虫基因突变而来,说明了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研究发现甲、乙植株的不抗虫基因为非等位基因,分别用a和b表示则相应的抗虫基因是A和B,并且A和B都是显性才能表现出抗性。两对基因的位置有两种情况,①甲、乙的不抗虫基因为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②甲、乙的不抗虫基因为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若符合假说①,则两对基因自由组合,设不抗虫甲基因型为aaBB则不抗虫乙基因型为AAbb,解释假说①的遗传图解如下: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11. 细菌素是某些细菌在生长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类化合物,对多种致病性细菌有明显的抑制或杀灭作用。现欲对马尾松毛虫肠道中具有产细菌素能力的细菌进行筛选和研究,进行如下实验:
(1)肠道菌株的培养
科研人员从马尾松毛虫的肠道中筛选产细菌素菌株,这说明寻找目的菌株的依据是___________。收集马尾松毛虫的肠道物,用___________进行梯度稀释,并接种于平板上,获得单菌落。菌落的含义是___________。
(2)产细菌素菌株的筛选
分别挑取不同的单菌落进行液体培养,然后各取等量培养过菌株的培养液与适量且等量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培养瓶中共同培养,通过检测___________,确定具有抑菌效果的菌株(产细菌素细菌)。
(3)抑菌物质的确定
为检测各产细菌素菌株所产生的细菌素是否为蛋白质,请在步骤(2)的基础上进行实验设计,其中实验组的处理为___________,对照组的处理为___________。
(4)若已确定细菌素为蛋白质,现要纯化细菌素,可采用___________法;若需进一步进行纯度鉴定,可采用___________法。
【答案】(1) ①. 要根据目的菌株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到相应的环境中去寻找 ②. 无菌水 ③. 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
(2)培养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数量
(3) ①. 将培养过产细菌素细菌的培养液用适量蛋白酶处理,一定时间后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共同培养 ②. 将培养过产细菌素细菌的培养液用等量无菌水处理,相同时间后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共同培养
(4) ①. 凝胶色谱(分配色谱) ②. 电泳
【解析】
【分析】1、实验室中筛选微生物的原理是: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条件(包括营养、温度、pH等),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
2、微生物的接种:微生物接种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常用来统计样品活菌数目的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
【小问1详解】
要根据目的菌株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到相应的环境中去寻找,所以从马尾松毛虫的肠道中筛选产细菌素菌株。为了防止杂菌的污染,应该用无菌水对收集到的马尾松毛虫的肠道物进行梯度稀释,并接种于平板上,获得单菌落,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叫菌落。
【小问2详解】
分别挑取不同的单菌落进行液体培养,然后各取等量培养过菌株的培养液与适量且等量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培养瓶中共同培养,通过检测培养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数量,确定具有抑菌效果的菌株(产细菌素细菌),若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数量少,则说明抑菌效果好。
【小问3详解】
为了确定细菌素菌株所产生的细菌素是否为蛋白质,则实验的自变量是细菌素的有无,由于蛋白质能被蛋白酶分解,因此可用蛋白酶对细菌素进行处理,然后观察抑菌效果。则实验设计如下:实验组的处理为将培养过产细菌素细菌的培养液用适量蛋白酶处理,一定时间后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共同培养。对照组的处理为将培养过产细菌素细菌的培养液用等量无菌水处理,相同时间后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共同培养,观察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数量进行判断,若细菌素是蛋白质,实验组细菌素被分解,从而实验组和对照组结果相同,反之,结果不同。
【小问4详解】
不同大小的蛋白质分子在凝胶色谱柱中运动的速度不同,可通过凝胶色谱(分配色谱)法对细菌素(蛋白质)进行纯化,由于不同大小的蛋白质分子在电场中泳动的速度不同,所以可采用电泳的方法对纯化的细菌素进行纯度鉴定。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3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生物上学期开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生物上学期开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4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生物零诊模拟(二)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生物零诊模拟(二)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3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