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中考名著知识梳理
第三单元自主阅读推荐《围城》知识点总结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展开《围城》知识点总结作者简介钱钟书(1910—1998),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钟书,字默存,号槐聚,江苏无锡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其父是著名国学家钱基博,在父亲的影响和督导下,他自幼打下了良好的国学基础。钱钟书在 1946 年完成了长篇小说《围城》,同年发表短篇小说《人·兽·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他先后担任上海国立暨南大学外文系教授、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等职务,主要进行翻译和中国文学的研究,出版了《宋诗选注》《旧闻四篇》《七缀集》《管锥编》等学术著作。创作背景《围城》写于1944—1946年。钱钟书在《围城》初版的序言里曾自述创作意图:“我想写现代的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围城》通过主人公方鸿渐与几位知识女性的情感、婚恋纠葛,通过方鸿渐由上海到内地的一路遭遇,以喜剧性的讽刺笔调,刻画了抗战环境下中国一部分知识分子的彷徨和空虚。作者借小说人物之口解释“围城”的题意:这是从法国的一句成语“被围困的城堡”引申而来的,即“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主题概括《围城》揭示了现代与传统、现实与理想的夹缝中中国知识分子自我围困的主题。这种围困是广泛的:社会的围困、婚姻的围困、日常生活的围困、文化的围困。小说借围困的主题,对人生进行了思考:生命如同围城,被围困之后又一无所有,从而揭示了人生的荒诞处境。小说讲述了知识界青年男女在爱情纠葛中的围困与逃离,而在更深的层次上,则是表现一部分知识分子陷入精神“围城”的境遇。而这,正是《围城》主题的深刻之处。作品概述“围城”故事发生于1920—1940年。主角方鸿渐是个从中国南方乡绅家庭走出来的青年人,迫于家庭压力与同乡周家女子定亲,但在上大学期间,周氏患病早亡。准岳父周先生被方鸿渐写的唁电所感动,资助他出国求学。方鸿渐在欧洲游学期间,荒废学业。为了给家人一个交代,他于毕业前购买了虚构的“克莱登大学”的博士学位证书,并随海外学成的学生回国。在船上与留学生鲍小姐相识并热恋,但被鲍小姐欺骗感情。到达上海后,在已故未婚妻父亲周先生开办的银行任职。此时,方鸿渐获得了同学苏文纨的青睐,又对苏文纨的表妹唐晓芙一见钟情,整日周旋于苏文纨、唐晓芙二人之间,其间结识了追求苏文纨的赵辛楣。方鸿渐最终与苏文纨、唐晓芙二人感情终结。苏文纨嫁与诗人曹元朗,而赵辛楣也明白方鸿渐并非其情敌,从此与方鸿渐惺惺相惜。在此期间,方鸿渐逐渐与周家不和。抗战开始,方家逃难至上海的租界。在赵辛楣的引荐下,方鸿渐与赵辛楣、孙柔嘉、顾尔谦、李梅亭几人同赴位于内地的三闾大学任教。由于方鸿渐性格等方面的弱点,陷入了复杂的人际纠纷当中。后与孙柔嘉订婚,并离开三闾大学回到上海。在赵辛楣的帮助下,方鸿渐在一家报馆任职,与孙柔嘉结婚。婚后,方鸿渐夫妇与方家、孙柔嘉姑母家的矛盾暴露并激化。方鸿渐辞职并与孙柔嘉吵翻,逐渐失去了对生活的希望。人物赏析语段赏析语段一:“别胡闹。我问你,你经过这次旅行,对我的感想怎么样?觉得我讨厌不讨厌?” “你不讨厌,可是全无用处。”鸿渐想不到辛楣会这样干脆的回答,气得只好苦笑。兴致扫尽,静默地走了几步,向辛楣一挥手说:“我坐轿子去了。”上了轿子,闷闷不乐,不懂为什么说话坦白算是美德。赏析:方鸿渐善良又怯懦,聪明而又胆小,懂的东西很多,但却没有自已的见识,能言善辨,但流于油嘴滑舌。他穿西装,吃面包,表面很新,其实骨子里最旧。半洋半土,半新半旧的方鸿渐,在外留学时不学无术,弄虚作假,回国后又看不起传统文化,他的心态,全是因为没有主见造成的。语段二:禇慎明说英国有句古话:“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苏文纨说:“法国也有这么一句话。不过,不说是鸟笼,说是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方鸿渐说:“我还记得那一次禇慎明还是苏小姐讲的什么‘围城’。我近来对人生万事,有这个感想。譬如我当初很希望到三闾大学去,所以接了聘书,近来愈想愈乏味,这时候自恨没有勇气原船退回上海。我经过这一次,不知道何年何月会结婚,不过我想你真娶了苏小姐,滋味也不过尔尔。狗为着追求水里肉骨头的影子,丧失了到嘴的肉骨头!跟爱人如愿以偿结了婚,恐怕那时候肉骨头下肚,倒要对水怅惜这不可再见的影子了。”赏析:从婚姻是“围城”,到最后感慨人生是“围城”。方鸿渐不断渴望冲岀“围城”,却又不得不进入另一个“围城”。生活好像故意跟他作对,老是与他自已的想法背道而驰:他不想结婚,但父亲却塞给他一个老婆,却也因“祸”得福,有机会出国留学;他不想得什么学位,在父亲和岳父的催促下,才买了一个假文凭充数;他不爱对自己一片痴情的苏文纨,爱上了温柔伶俐的唐晓芙,眼看就成了,却因为误会分了手;到了三闾大学,他不愿在履历表上填上假学历,以求心理上的平衡,却受到同样是“克莱登大学博士”的外文系主任韩学愈的排挤;他害怕自己爱上孙小姐,却糊里糊涂地答应了孙小姐的婚事……有人认为这是一部“探讨人的孤立和彼此无法沟通的小说”;也有人认为这本书阐释了生活是荒谬的这一哲学命题;还有人把人物的命运和现实的斗争生活结合起来,认为这种荒谬性是由于他们精神上的“围城”造成的,只有面对广阔的生活,才能摆脱各种“围城”的束缚。每一种理解都有其道理,这也正是小说的魅力所在。艺术特色1.睿智奇妙的比喻艺术。《围城》中大量新颖独特的比喻,对于主题的深化,人物形象的塑造,性格行为的刻画,心理特征的描绘,烘托渲染等方面都产生了独特的效果,使作品更显诙谐、幽默。如在刻画李梅亭的形象时,说“李先生少了那副眼镜,两只大白眼睛像剥掉壳的煮熟鸡蛋。”用剥掉壳的煮熟鸡蛋比喻李梅亭的白眼睛,其白,其大,跃然纸上。这个比喻也为后面描绘李梅亭的白多黑少淫邪之相打下伏笔。从《围城》的比喻中,可以看到30年代中国社会、人生百态的缩影。2.哲理性的讽刺艺术。《围城》的基本特征是讽刺,其中讽刺的对象几乎无所不在,社会、政治、历史、文化、人事、人性、心理、心态等,构成了丰富而机智的讽刺世界。以往的讽刺小说,或集中于揭露社会,或专注于道德审判,或刻画人物的可笑行为,讽刺的范围比较明确而狭窄。而钱钟书的小说则与之不同。他的小说几乎章章有讽,句句带讽。不管是谁,只要装腔作势、欺世盗名都难逃他的讽刺利剑。例如,方鸿渐耍弄爱尔兰人,仅用30美金就买到了假文凭,钱钟书说这是“中国自有外交或订商约以来唯一的胜利”,他也将苏小姐的作风比成“又甜又冷的冰淇淋作风”。他的讽刺,发人深省,刺得很深,又不鲜血淋漓,这得益于他的俏皮的语言。《围城》通篇采用全知型视点进行叙述,其叙述话语机敏、尖刻,充满深刻的讽刺意味。叙述者的讽刺地位十分突出,他对自然、社会、中外、古今知识无所不知,善于利用一切机会,采用各种手段进行议论,或嘲讽人物,或阐发哲理,或说明事理。一般来说,小说主要通过叙述、描写来编织故事、塑造人物,比较忌讳议论。但《围城》中的议论,读者并不感到累赘、多余或无趣,因为它能够把议论溶化在叙述描写之中,而不是游离其外。更主要的是其议论精辟、奇妙,令人耳目一新,议论的方式也是灵活多样的:一是由叙述者的解释构成精妙的议论;二是在写人时抓住机会,引出一串串精辟的议论;三是通过人物之口进行议论;四是写人叙事之后附带一句精彩的议论、深刻的嘲弄,由此及彼,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画龙点睛,犹如神来之笔。真题集锦1.(2020年浙江台州初三一模第4题5分)从下列作品中选择一个人物,分析其讽刺意义。参考答案1.【答案】 参考示例1:方鸿渐。他是旧中国一个精神无处安放的读书人,他有读书人清高的一面,却买了张假文凭,当了“洋博士”,“荣归故里”,自欺欺人。作者用揶揄的笔调,讽刺了方鸿渐的虚荣。这个人物是现实生活中爱慕虚荣、思想空虚的伪知识分子的代表。参考示例2:林之洋。他在女儿国被迫入宫,缠足、穿耳洞,受尽折磨。作者借林之洋的遭遇,用悲喜杂糅的手法讽刺男性审美标准对女性的野蛮压迫,批判了封建社会的男权思想,表达了对女性的尊重与同情。参考示例3:周进。他六十多岁依然是个童生,受尽嘲弄和冷遇,仍执着科举。是一个备受压抑,苦苦挣扎的老书生形象。周进在贡院里又哭又笑,丑态百出。作者借这个人物讽刺汲汲于富贵者,批判了科举制度。【解析】本题考查对名著中人物的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要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并结合具体事例和当时的社会背景去分析作品体现的“讽刺”。如:别里科夫。他永远把自己藏在套子里,包得严严实实,他害怕一切新生事物和自由思想,只有对政府的告示禁令分外敏感,坚决维护。作者用夸张的手法塑造了别里科大胆小怕事、保守顽固的形象,对现实社会的保守势力进行了讽刺与批判。主要人物精要分析性格特征方鸿渐方鸿渐是一个失败的人,他的失败是因为他在面对现代社会残酷的生存竞争和严重的精神危机时,缺乏与之对抗所应有的理性、信仰、热情和力量,这也因为他还不算是个卑鄙的人,还有点自知之明,有时候还想保持一点做人的尊严。很多学者把他与俄罗斯文学中“多余人”的形象联系起来,但“多余人”的悲剧在于思想上开始觉醒而缺乏行动的勇气和历史条件,而“围城人”的悲剧在于他的庸常。“多余人”会给人以思想的前卫和时代英雄的感觉,而“围城人”却作为普通人徒劳于找寻解脱或依附。他的失败也在于他的懦弱,懦弱者在乱世是注定要失败的。所以,既不作恶也无英雄气概、既意志薄弱又优柔寡断的方鸿渐,是注定要失败的。方鸿渐的悲剧是现代社会人性异化的结果和对比。虚伪懦弱、没有自信、被动无能、好虛荣、爱面子、经不住诱惑孙柔嘉孙柔嘉表面上看着很柔弱,小鸟依人,其实她是最工于心计的人。这种既普通又柔弱、却暗自阴柔的人,就像一个甜蜜的圈套,掌控着自己的婚姻、生活和命运,也掌控着方鸿渐的婚姻、生活和命运。这是一个极具中国文化内涵的人物形象,中国道家文化中的所谓“阴柔”,中国政治文化中的所谓“权谋”,都可以在她身上找到影子。在钱钟书之前,甚至之后,似乎还没有人写出来过。但她不是一个文化符号,而是一个活生生的具有复杂性的人,当她掌控一切后,婚姻、生活和命运,却又似乎全都失控了,这个转折表达了另一个层面的“围城”困境。表面柔弱、天真、温顺、实际专横善妒、自私刻薄苏文纨苏文纨空有苏小妹才名及法国博士帽,却沦落到先与方鸿渐诸人玩爱情与智力的双重游戏,待理想破碎,容颜渐老时草草下嫁,及至为人妇时,又诱惑赵辛媚与之发生私情,演绎了一出人生闹剧。她工于心计,喜欢男人簇拥在自己周围,男人之间越是嫉妒吃醋,她越能欣赏玩味并从中得到所谓的爱情的满足。固守强势的性格使她追求的女性新生活注定是媚俗的。爱慕虚荣、争强好胜、长于交际、世故圆滑、工于心计唐晓芙唐晓芙纯真天然,恰似“出水芙蓉”,她与方鸿渐同属理想青年,是方鸿渐的最爱。但她偏执于女性的彻底解放,竟要求“占领爱人整个生命”,方鸿渐也窥破她“不化妆便是心中没有男人”的私心偏见,于是两人误会不断、喜悲更迭,方鸿渐最终不能随他心愿。可怜一对进步恋人,双双为理想所耽搁。唐晓芙纵是满腹诗书也枉然,到头来连婚姻都虚无缥緲。纯真天然、追求理想、固执A.方鸿渐(《围城》)B.林之洋(《镜花缘》)C.周进(《儒林外史》)D.别里科夫(《契诃夫短篇小说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