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甘肃省庆阳市宁县第二中学高一(下)期中生物试卷(理科)(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甘肃省庆阳市宁县第二中学高一(下)期中生物试卷(理科)(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甘肃省庆阳市宁县第二中学高一(下)期中生物试卷(理科)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60.0分)
1. 孟德尔运用“假说—演绎”法研究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了分离定律,下列哪一项属于其研究过程中的“演绎”( )
A. 亲本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开
B. 测交预期结果:高茎,矮茎接近于1:1
C.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D. 测交结果:30株高茎,34株矮茎
2. 关于孟德尔豌豆自由组合定律的实验,下列哪些解释是正确的( )
①黄色Y对绿色y是显性,圆粒R对皱粒r是显性
②亲代形成配子时,产生yr和YR两种配子,F1表型为黄色圆粒,基因型为YyRr,为杂合体
③F1产生配子时,Y和y分离,R与r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
④F1雌雄各4种配子受精机会均等,因此有16种结合方式。F2有四种表型,比例为9:3:3:1,有9种基因型
A. ①② B. ①③④ C. ①③ D. ①②③④
3. 下列有关孟德尔的豌豆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F1自交后,F2出现绿圆和黄皱两种新性状组合
B. 对F2每一对性状进行分析,比例都接近3:1
C. F2的性状表现有4种,比例接近9:3:3:1
D. F2中雌雄配子组合方式有4种
4. 有一种软骨发育不全的遗传病,两个有这种病的人(其他性状正常)结婚,所生第一个孩子得白化病且软骨发育不全,第二个孩子全部性状正常。假设控制这两种病的基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请预测,他们再生一个孩子同时患两病的几率是( )
A. 116 B. 18 C. 316 D. 38
5. 兔的相对性状白毛和黑毛分别由基因A、a控制,白毛为显性。将杂合白毛个体杂交得F1,F1中白毛个体随机交配得F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F1中无性状分离
B. F2中黑毛个体占14
C. F2中纯合子与杂合子之比是4:5
D. 将F2中黑毛个体与白毛个体杂交,可推断白毛个体的基因组成
6. 已知某一动物种群中仅有Aabb和AAbb两种类型个体,Aabb:AAbb=1:1,且该种群的每种基因型中雌雄个体比例为1:1,个体间可以自由交配,则该种群自由交配产生的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比例为( )
A. 58 B. 59 C. 1316 D. 1318
7. 如图为某哺乳动物体内的一组细胞分裂示意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 ②产生的子细胞一定为精细胞
B. 图中属于减数分裂过程的有①②④
C. ④中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及8个核DNA分子
D. ③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无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
8. 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群体中的性别比例为l:1,原因是( )
A. 雌配子:雄配子=l:l B. 含X的配子:含Y的配子=l:1
C. 含X的精子:含Y的精子=1:l D. 含X的卵细胞:含Y的卵细胞=1:l
9. 如图是处于某分裂时期的动物细胞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 B. 该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
C. 该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 D. 该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
10. 下列关于教材中科学家进行研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摩尔根的研究运用了类比推理法
B. 萨顿的研究运用了类比推理法
C.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得出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D. 萨顿和摩尔根的研究都以孟德尔的结论为基础
11. 如图是两只果蝇的染色体组成和部分基因分布情况示意图,其中A、a分别表示果蝇的红眼和白眼基因,D、d分别表示果蝇的灰体和黑体基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2号果蝇为雄果蝇,其Y染色体比X染色体短小一些
B. 1号果蝇和2号果蝇杂交,所产生的后代与眼色和体色相关的基因型有6种
C. 两果蝇杂交后代红眼:白眼=1:1,说明该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无关
D. 1号果蝇和2号果蝇杂交后代中,灰体红眼果蝇所占比例约为38
12. 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现让一只红眼雌果蝇M与一只白眼雄果蝇N交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果蝇M的基因型为XRXR或XRXr
B. 果蝇N形成的配子类型为Xr
C. 若果蝇M为纯合子,则F1均表现为红眼
D. 若果蝇M为杂合子,则F1会出现白眼雌果蝇
13. 下列有关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B. 该实验证明T2噬菌体的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C. 在该实验中T2噬菌体在宿主细胞中发生了增殖
D. 保温、搅拌和离心操作不当都会影响实验结果
14. 艾弗里通过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探究转化因子的实验过程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组培养基上出现两种菌落,主要是S型细菌形成的菌落
B. 乙组培养皿中有R型和S型菌的菌落,推测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
C. 丙组培养基上只有R型细菌,说明DNA被水解之后不具有转化功能
D. 实验利用减法原理,逐一去掉不同成分以确定细胞提取物的转化活性
15. DNA的一条单链中(A+G)(T+C)=0.4.上述比例在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分别( )
A. 0.4 0.6 B. 2.5 1.0 C. 0.4 0.4 D. 0.6 1.0
16. 如图为DNA分子结构示意图,对该图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遗传信息蕴含在⑤的排列顺序中 B. 由题可知结构②一定是脱氧核糖
C. DNA分子至少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D. DNA分子结构的稳定只能依靠④来维持
17. 下列关于DNA分子结构和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DNA分子中G—C碱基对含量较多比A—T碱基对含量较多更有利于DNA分子稳定
B. 某双链DNA片段中碱基G占总碱基数的30%,则该DNA的其中一条链中碱基T占总碱基数的10%
C. “探究DNA的复制过程”活动中,离心后分布于离心管中部的DNA不含15N
D. DNA复制过程中,DNA的两条链完全打开后,再开始合成新的子链
18. 某双链DNA分子有100个碱基对,其中胸腺嘧啶有40个。该DNA分子连续复制三次,第三次复制需游离胞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量是( )
A. 240个 B. 420个 C. 320个 D. 280个
19. 控制人类红绿色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体细胞中基因的数量远多于染色体的数目
B. 色盲基因与X染色体上的其他基因呈线性排列
C. 某患红绿色盲的男孩体内细胞中都只有一个色盲基因
D. 色盲基因可随X染色体在人类亲子代间进行传递
20. 如图是果蝇X染色体上部分基因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控制果蝇朱砂眼和星状眼的基因是等位基因
B. 一个细胞中可能含有4个相同基因
C. 该X染色体上的基因在Y染色体上可能不含有
D. 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且这些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0分)
21. 某雌雄同株异花传粉的二倍体植物,抗除草剂与不抗除草剂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相关基因为A、a和B、b,且A对a、B对b为完全显性,只要存在一种显性基因就表现出抗除草剂性状。基因A使雄配子生物育性降低50%,其他配子育性正常。基因B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请回答问题。
(1)A与a互为 ______ (填“等位“非等位”或“相同”)基因的关系。该种植物抗除草剂与不抗除草剂的遗传遵循 ______ 定律,植株中共有 ______ 种基因型。
(2)该植物(AaBb)体细胞中含有 ______ 条性染色体,其产生的花粉AB:Ab:aB:ab= ______ 。
(3)若♀甲(Aabb)×♂乙(aaBb)进行杂交,子代抗除草剂植株中含有两种除草剂基因的个体所占比例是 ______ ,用这些含两种抗除草剂基因的植株杂交,子代中不抗除草剂植株所占比例是 ______ 。
(4)若其他配子育性正常,用基因型不同的两亲本进行一次杂交实验,可验证基因A使雄配子可育性降低了50%。请设计一个最佳杂交方案验证,并用遗传图解表示 ______ 。
22. 有研究者对基因型为EeXFY的某动物的精巢切片进行显微观察,绘制了图1中三幅细胞分裂示意图(仅示部分染色体);图2中的细胞类型是依据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数的数量关系划分的。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细胞甲的名称是 。若细胞乙产生的一个精细胞的基因型为E,则另外三个精细胞的基因型为 。
(2)图2中类型b的细胞对应图1中的 细胞。
(3)图2中类型c的细胞可能含有 对同源染色体。
(4)着丝粒分裂导致图2中一种细胞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细胞类型,其转变的具体情况有 、 (用图中字母和箭头表述)。
23. 如图表示某种真核生物DNA片段的结构(图甲)及发生的相关生理过程(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④全称是 ______,它是组成 ______(填“噬菌体”或“新冠病毒”)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这两种病毒的遗传物质在组成成分上的差别是新冠病毒含有 ______。
(2)体内DNA复制时,催化形成图甲中⑩形成的酶是 ______,催化⑨断裂需要的酶是 ______。
(3)图乙过程发生的场所为 ______。
(4)若双链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T)/(C+G)=a,则其互补链中该比值为 ______。
(5)DNA分子杂交技术可以杂合双链区的多少来比较不同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该技术的依据的原理是 ______。两种生物杂合双链区的部位越多,可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亲本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开属于假说内容,A错误;
B、演绎推理内容是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例接近1:1,再设计了测交实验对分离定律进行验证,B正确;
C、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属于假说内容,C错误;
D、测交结果为:30株高茎,34株矮茎,属于实验结果,不是演绎过程,D错误。
故选:B。
假说--演绎法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孟德尔的假说内容“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个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的方法,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识记假说-演绎法的组成及判定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2.【答案】D
【解析】解:①黄色Y对绿色y是显性,圆粒R对皱粒r是显性,①正确;
②亲代形成配子时,产生yr和YR两种配子,F1表型为黄色圆粒,基因型为YyRr,为杂合体,②正确;
③F1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Y和y分离,R与r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这样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4种:YR、Yr、yR、yr,它们之间的数量比为1:1:1:1,③正确;
④F1雌雄各4种配子组合受精机会均等,因此有16种结合方式。F2有四种(2×2)表现型,比例为9:3:3:1,有9种(3×3)基因型,④正确。
综上所述,①②③④正确,D正确。
故选:D。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假设豌豆的圆粒和皱粒分别由遗传因子R、r控制,黄色和绿色分别由遗传因子Y、y控制,这样,纯种黄色圆粒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是YYRR和yyrr,它们产生的F1的遗传因子组成是YyRr,表现为黄色圆粒。孟德尔作出的解释是: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这样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4种:YR、Yr、yR、yr,它们之间的数量比为1:1:1:1。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16种;遗传因子的组合形式有9种: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性状表现为4种: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它们之间的数量比是9:3:3:1。
对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的理解和对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的掌握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3.【答案】D
【解析】解:A、F1自交后,F2出现绿圆和黄皱两种新性状组合,与亲本的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不同,A正确;
B、F2中,黄色:绿色=3:1,圆粒:皱粒=3:1,B正确;
C、F2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3:1,C正确;
D、F2中雌雄配子组合方式有16种,D错误。
故选:D。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纯合的黄色圆粒豌豆YYRR与纯合的绿色皱粒豌豆yyrr杂交,子一代全是黄色圆粒YyRr,其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为YR:Yr:yR:yr=1:1:1:1,子二代中黄色圆粒(Y_R_):黄色皱粒(Y_rr):绿色圆粒(yyR_):绿色皱粒(yyrr)=9:3:3:1。
本题考查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4.【答案】C
【解析】解:两个有软骨发育不全遗传病人结婚,第一个孩子得白化病且软骨发育不全,第二个孩子全部性状正常,说明软骨发育不全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此,可设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为AaBb、AaBb.他们再生一个孩子同时患两病的几率是34×14=316。
故选:C。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控制软骨发育不全和白化病的基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所以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先根据子代表现型用逆推法推出亲本基因型,然后根据亲本基因型用正推法推出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本题考查了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对于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的理解和应用,及解遗传题目的一般思路和方法的掌握是本题考查的重点,解题的关键是判断出亲本的基因型。
5.【答案】D
【解析】解:A、F1中有性状分离,白毛:黑毛=3:1,A错误;
B、F2中黑毛个体占13×13=19,B错误;
C、F2中AA占23×23=49,Aa占23×13×2=49,aa占13×13=19,所以纯合子与杂合子之比是5:4,C错误;
D、将F2中黑毛个体(aa)与白毛个体(A_)杂交,可推断白毛个体的基因组成,D正确。
故选:D。
兔的相对性状白毛和黑毛分别由基因A、a控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将杂合白毛个体杂交得F1,则F1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F1中白毛个体为1AA、2Aa,产生的配子中含A的概率为23,含a的概率为13。
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结合题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6.【答案】A
【解析】解:亲本是Aabb和AAbb,只要考虑A与a这一对相对性状个体间的自由交配(因为两个亲本都是bb,后代也全为bb)。据题意无论雌性或雄性,都有Aa和AA两种类型,Aa:AA=1:1,这样亲本Aa占12,它所产生的配子A占14,a占14;AA占12,它所产生的配子全为A占12.这样亲本产生的配子中A占34,a占14.无论雌、雄均有这两种,均为这样的比例,因此后代AA的概率为34×34=916,aa的概率为14×14=116,Aa的概率2×34×14=616,因此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916+116=58。
故选:A。
本题应选用配子法来计算基因型概率.在开始审题的时候看到有两对等位基因,但是由于亲本均为bb,因此只要考虑Aa和AA这一对基因,此时应选择基因的分离定律解题.
本题考查了对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的审题能力、分析能力和能用数学方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以及数据处理能力.
7.【答案】D
【解析】解:A、由于④的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且细胞质均等分裂,所以该哺乳动物为雄性;又②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细胞质均等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所以产生的子细胞一定为精细胞,A正确;
B、由分析可知,①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②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③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④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⑤细胞含处在有丝分裂后期,属于减数分裂过程的有①②④,B正确;
C、④中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此时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及8个核DNA分子,C正确;
D、③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有同源染色体,但没有四分体,D错误。
故选:D。
图中①-⑤依次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有丝分裂中期(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有丝分裂后期(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能够结合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应用。
8.【答案】C
【解析】解:A、雄配子数目远远多于雌配子,A错误;
B、在XY型性别决定中,雌雄个体产生的配子是不一样多的,一般雄配子要远远多于雌配子,所以含X的卵细胞要远少于含Y的精子,B错误;
C、雄性个体产生的含有X的精子:含Y的精子=1:1,含有X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会形成雌性个体,含有Y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会形成雄性个体,所以群体中的雌雄比例接近1:1,C正确;
D、雌配子不会含有Y,含有Y的都是雄配子,D错误。
故选:C。
XY型性别决定方式的生物,其中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只能产生一种含有X的雌配子;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能产生两种雄配子,即含有X的精子和含有Y的精子,且比例为1:1,含有X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会形成雌性个体,含有Y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会形成雄性个体,所以群体中的雌雄比例接近1:1。
本题考查伴性遗传和性别比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XY性别决定方式的生物,雌雄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以及他们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数量问题,要求考生明确雄配子的数量远远多于雌配子,且含有X的配子不仅仅是雌配子,也包括雄配子。
9.【答案】C
【解析】A、图示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A正确;
B、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称为初级精母细胞,B正确;
C、该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C错误;
D、该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D正确。
故选:C。
分析题图:图示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由于细胞质基质均等分裂,因此称为初级精母细胞。
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0.【答案】A
【解析】解:A、摩尔根的研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A错误;
B、萨顿的研究运用了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上的假说,B正确;
C、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提出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C正确;
D、萨顿应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根据基因与染色体存在着平行关系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应用假说演绎法,利用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萨顿和摩尔根在分析实验过程中都以孟德尔的结论为基础,D正确。
故选:A。
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
2、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本题考查遗传学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1.【答案】D
【解析】解:A、一般情况下,Y染色体比X染色体短小一些,但在果蝇中,雄果蝇的Y染色体比X染色体长一些,A错误;
B、两只果蝇基因型分别为DdXAXa,DAXaY,杂交所产生后代中基因型有12种,B错误;
C、两只果蝇杂交所产生后代中,红眼和白眼比例为1:1,不能说明其遗传与性别无关,C错误;
D、两只果蝇杂交所产生后代中,灰体红眼果蝇所占比例约为34×12=38,D正确。
故选:D。
伴性遗传:性染色体上的遗传病与性别有关,子代男女得病概率或正常的概率不同。
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2.【答案】B
【解析】解:A、红眼为显性性状,M果蝇基因型为XRXR或XRXr,A正确;
B、果蝇N的基因型为XrY,其产生的配子有两种,分别是Xr、Y,B错误;
C、果蝇M为纯合子,即基因型为XRXR,与N(XrY)杂交,子一代基因型为XRXr、XRY,均表现为红眼,C正确;
D、果蝇M为杂合子,即基因型为XRXr,与N(XrY)杂交,子一代基因型会出现XrXr、XrY,表现为白眼,D正确。
故选:B。
由题干可知,红眼雌果蝇M基因型可能是XRXR或XRXr,白眼雄果蝇N基因型是XrY。
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3.【答案】B
【解析】解:A、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A正确;
B、该实验证明噬菌体的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B错误;
C、在该实验中T2噬菌体在宿主细胞中发生了增殖,T2噬菌体的DNA发生了复制,C正确;
D、保温时间过长,细菌会裂解,不充分搅拌和离心,噬菌体和细菌的分离不彻底,都会影响实验结果,D正确。
故选:B。
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具备设计简单生物学实验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的能力。
14.【答案】A
【解析】解:A、S型菌DNA能够将R型菌转化为S型菌,但能转化成功的S型细菌是少数,因此在培养基上大多数是R型细菌,A错误;
B、酶具有专一性,蛋白酶能催化蛋白质水解,而乙组培养基上的菌落和甲组的相同,说明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B正确;
C、DNA酶能催化DNA水解成脱氧核苷酸,而丙组培养基上只有R型细菌,说明脱氧核苷酸不具有转化功能,C正确;
D、酶能催化相应的物质水解,所以实验利用减法原理,逐一去掉不同成分以确定细胞提取物的转化活性,D正确。
故选:A。
分析题图:甲组培养基中加入S型细菌的提取物,其中有少数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因此其上出现两种菌落;乙组培养基中加入经过蛋白酶处理过的S型细菌的提取物,蛋白质被分解,但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因此有少数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其上出现两种菌落;丙组培养基中加入经过DNA酶处理过的S型细菌的提取物,DNA被分解,而DNA是转化因子,因此没有发生转化,培养基上只出现一种菌落。
本题难度适中,着重考查了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的实验的设计思路及结论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考生能够识记实验思路、过程和实验结果。
15.【答案】B
【解析】解:由题意中,DNA的一条单链中(A+G)(T+C)=0.4,则另一条链上的该比值是2.5,整个DNA分子中该比值是1。
故选:B。
DNA分子是由2条链组成的,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碱基对之间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因此DNA分子的2条链上的A+GT+C的比值互为倒数,整个DNA分子中该比值是1。
对于DNA分子中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理解和应用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16.【答案】D
【解析】解:A、遗传信息蕴含在⑤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中,A正确;
B、由于该图是DNA分子结构,因此②一定是脱氧核糖,B正确;
C、DNA分子一般有两条链,至少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C正确;
D、④为氢键,DNA分子结构的稳定不只靠④来维持,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排列在外侧形成基本骨架也能维持DNA结构的稳定,D错误。
故选:D。
分析题图:图示为DNA分子结构示意图,其中①是磷酸基团;②是脱氧核糖;③由磷酸和脱氧核糖组成;④是氢键;⑤是碱基对。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7.【答案】A
【解析】解:A、DNA分子中G—C碱基对之间有3个氢键,A—T碱基对之间有2个氢键,DNA分子中G—C碱基对含量较多比A—T碱基对含量较多更有利于DNA分子稳定,A正确;
B、某双链DNA片段中碱基G占总碱基数的30%,则该双链DNA片段中碱基C占30%、碱基A占20%、碱基T占20%,但其中一条链中的碱基T不一定占总碱基数的10%,B错误;
C、“探究DNA的复制过程”活动中,不含15N只含14N的DNA经离心后分布于离心管的上部,两条链分别含15N、14N的DNA经离心后分布于离心管的中部,C错误;
D、DNA分子的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D错误。
故选:A。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规律:
(1)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A+G=C+T,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
(2)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T)与(G+C)的比值等于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
(3)DNA分子一条链中(A+G)与(T+C)的比值与互补链中的该种碱基的比值互为倒数,在整个双链中该比值等于1;
本题主要考查DNA分子的复制过程,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能够结合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应用。
18.【答案】A
【解析】解:由以上分析可知,该双链DNA分子中C=G=100-40=60个。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该DNA分子连续复制三次,第三次复制需游离胞嘧啶(C)脱氧核苷酸的数量是23-1×60=240个。
故选:A。
已知1个双链DNA分子具有100个碱基对,即200个碱基,其中含有40个胸腺嘧啶(T),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40个,则C=G=100-40=60个。
本题考查DNA分子的复制,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复制的方式,掌握半保留复制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9.【答案】C
【解析】解:A、一条染色体上可能含有多个基因,因此人体细胞中基因的数量远多于染色体的数目,A正确;
B、色盲基因与X染色体上的其他基因在X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正确;
C、红绿色盲遗传方式是伴X隐性遗传病,如果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等细胞中含有两个色盲基因,C错误;
D、色盲基因为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可随X染色体在人类亲子代间进行传递,D正确。
故选:C。
1、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
2、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
3、基因在染色体上,且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本题主要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能够结合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应用。
20.【答案】A
【解析】解:A、同一条染色体不同位置的基因称为非等位基因,A错误;
B、在雌果蝇中有两条X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可以含有四个相同基因,B正确;
C、由于X、Y染色体形态、大小不同,所以X染色体上的基因在Y染色体上可能不含有,C正确;
D、从图中看到,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线性排列,D正确;
故选:A。
1、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
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
3、基因在染色体上,且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本题考查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难度不大。
21.【答案】等位 自由组合 6 0 1:1:2:2 13 19
【解析】解:(1)A与a互为等位基因,抗除草剂与不抗除草剂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分析题意可知,“只要存在一种显性基因就表现出抗除草剂性状”,并且“基因B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因此抗除草剂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aaBb,不抗除草剂植株的基因型只有aabb,植株中共有6种基因型。
(2)由题意知:该二倍体植物属于雌雄同株,故没有性染色体,基因A使雄配子生物育性降低50%,故AaBb产生的花粉AB:Ab:aB:ab=1:1:2:2。
(3)♀甲(Aabb)×♂乙(aaBb)进行杂交,正常情况下,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1:1:1:1,子代中表现为抗除草剂植株所占比例为34,在抗除草剂植株中含有两种除草剂基因的个体所占比例是13,这些含两种抗除草剂基因的植株杂交,由于雄配子的种类和比例为AB:Ab:aB:ab=1:1:2:2,并且子代中BB基因纯合致死,因此利用棋盘格法可以获得子代中抗除草剂植株所占的比例是89,不抗除草剂植株所占比例是19。
(4)若利用基因型不同的两亲本进行一次杂交,验证基因A使雄配子可育性降低了50%,其它配子育性正常,一般用测交的实验方法,可选择的亲本基因型的最佳组合是母本为aabb,父本为Aabb,由于母本只能产生ab一种卵细胞,而父本产生的精子为Ab、ab,比例为1:2,因此预期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抗除草剂植株:不抗除草剂植株=1:2,遗传图解见答案。
故答案为:
(1)等位 自由组合 6
(2)0 1:1:2:2
(3)13 19
(4)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本题考查遗传规律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22.【答案】次级精母细胞 E、eXFY、eXFY 乙和丙 0或n b→a d→c
【解析】解:(1)由于用动物的精巢切片进行显微观察,图1中细胞甲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故名称为次级精母细胞。若细胞乙产生的一个精细胞的基因型为E,说明X与Y没有分离,则另外三个精细胞的基因型为E、eXFY、eXFY。
(2)图2中类型b的细胞内染色体:核DNA=1:2,且染色体数量是2n,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或者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对应图1中的细胞有乙和丙。
(3)图2中类型c的细胞中染色体和核DNA数量都是2n,可以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也可以是体细胞,所以细胞中可能含有0或n对同源染色体。
(4)着丝粒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使一种细胞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细胞类型,即染色体:DNA由1:2转变为1:1,其转变的具体情况有b→a、d→c。
故答案为:
(1)次级精母细胞 E、eXFY、eXFY
(2)乙和丙
(3)0或n
(4)b→a d→c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1中的甲细胞中只有3条染色体,并且3条染色体形态大小各不相同,因此没有同源染色体,并且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乙细胞具有联会现象,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细胞;丙细胞中具有同源染色体,并且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表示有丝分裂中期细胞。
图2中,a细胞中染色体和核DNA数量都加倍,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中染色体:核DNA=1:2,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或者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c细胞中染色体和核DNA数量都是2n,可以是体细胞也可以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d细胞中染色体:核DNA=1:2,且染色体数目减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或中期细胞;e细胞中染色体和核DNA数量都减半,为精细胞、卵细胞或极体。
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和柱形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3.【答案】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噬菌体 核糖和尿嘧啶 DNA聚合酶 解旋酶 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 a 碱基互补配对 亲缘关系接近
【解析】解:(1)图甲中①为磷酸,②为脱氧核糖,③为胞嘧啶,④处的碱基为C,故全称是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为DNA,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是组成噬菌体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这两种病毒的遗传物质在组成成分上的差别是新冠病毒含有核糖和尿嘧啶。
(2)DNA复制具有边解旋边复制的特点,体内DNA复制时,需要解旋酶解开双螺旋结构,催化⑨氢键断裂需要的酶是解旋酶;催化形成图甲中⑩磷酸二酯键形成的酶是DNA聚合酶。
(3)乙图表示DNA分子复制过程,可发生在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中。
(4)若双链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TC+G=a,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与T配对,A=T,G与C配对,G=C,则其互补链中该比值也为a。
(5)DNA分子杂交技术依据的原理是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两种生物杂合双链区的部位越多,说明两种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
故答案为:
(1)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噬菌体 核糖和尿嘧啶
(2)DNA聚合酶 解旋酶
(3)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
(4)a
(5)碱基互补配对 亲缘关系接近
分析甲图:①为磷酸,②为脱氧核糖,③为胞嘧啶,④为胞嘧啶脱氧核苷酸,⑤⑥⑦⑧为含氮碱基,⑨为氢键,⑩为磷酸二酯键。
分析乙图:乙图表示DNA分子复制过程。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的复制,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掌握DNA分子复制的过程、特点等知识,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宁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读图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宁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探究题,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甘肃省金昌市永昌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