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古诗文积累与阅读,现代文阅读,综合性学习,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每小题3分,共18分)
1.(3分)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荧屏(yíng) 璀璨(càn) 张冠李戴(guàn)
B.镗水(tāng) 给予(gěi) 脱僵野马(jiāng)
C.敷演(fū) 蓑笠(suō) 奄奄一息(yǎn)
D.霓虹(ní) 账簿(bù) 青面獠牙(1iáo)
2.(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老师叫我们熟读明天要学的课文,而我囫囵吞枣地几分钟就看完了。
B.一听说要招募志愿者,大家都纷纷响应,我报了名,无独有偶,他也报了名。
C.对于口舌相传之事,若是你真的想知道真相,多半是需要追根溯源的。
D.他这人总是阴阳怪气、两面三刀的,好在大家都看透了他,没人跟他打交道。
3.(3分)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基础教育目前必须攻克的难题之一,是如何对孩子的个性化特质做出科学评价?
B.传统文化自身的价值与魅力,放大了当代传媒的“圈粉”“造星功能”。
C.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
D.那天临走的时候,伯父送我两本书,一本是“表”,一本是“小约翰”。
4.(3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清明节承载着中国人生生不息的文化血脉,更在时代发展中被赋予新的内涵。
B.中国的森林覆盖率逐渐提高,植树造林、发展林业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C.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自卫,中国人民是赞成限制核武器扩散的国家之一。
D.能否真正保护好著作权,关键在于全面树立公众的著作权保护意识。
5.(3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臧克家的《有的人》,全诗运用了对比的写法,歌颂“给人民当牛马”的人,鞭挞“骑在人民头上”的人,表达了正义者必胜、邪恶者必败的信念。
B.散文诗是一种现代文体,兼有诗与散文特点。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有散文的外观和内涵。鲁迅的散文诗樂《野草》就是其中的典范作品。
C.一份倡议书的格式一般包括标题、称呼、正文、结尾、落款(署名及日期)五部分,其中倡议书的标题有时可以不写,这样做是为了使倡议书更简洁明了。
D.《马诗》《石灰吟》《竹石》是三首咏物诗,诗人借咏叹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和人生选择。
6.(3分)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商务印书馆创始人张元济先生曾说过,“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
①从国家层面来说,倡导全民阅读提升整个民族的素质。
②的确,读书可以明理,阅读铸就灵魂。
③历史证明,全世界一步步从野蛮走向文明,无不是建立在知识的积累之上。
④从个人角度而言,腹有诗书气自华。
A.①④②③ B.②④①③ C.③①②④ D.②④③①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共27分)
7.(10分)默写填空。
(1)开轩面场圃, 。
(2)临行密密缝, 。
(3) ,万紫千红总是春。
(4) ,快走踏清秋。
(5)贺知章《回乡偶书》(其一)中用对比手法写当年离家与今日返归变化的诗句是: , 。
(6)相互凝望,万千柔情就在那两双深情的眼睛。《迢迢牵牛星》中就有这样的诗句: , 。
(7)韩栩《寒食》一诗中,描写日暮中皇宫走马传烛情景的诗句是: , 。
8.(3分)阅读下面一首诗,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A.第一句“千锤万凿出深山”重在写石灰原料的来之不易。
B.第二句“烈火焚烧若等闲”中的“若等闲”,写出石灰的态度,面对烈火焚烧,从容自若,处之泰然。
C.第三句紧承第二句,“粉骨碎身”是“烈火焚烧”的必然结果,“浑不怕”与“若等闲”一脉相承。
D.第四句中“清白”一词,一语双关,既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喻高尚的节操。
9.(8分)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问题。
两小儿辩日
①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②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③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④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⑤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⑥孔子不能决也。
⑦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②及其日中如探汤
③孔子不能决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孰为汝多知乎?
(3)上文中,由第②③段的陈述句到第④⑤段的 句,这种说话句式的变化,写出了两小儿辩斗的 。
10.(6分)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问题。
小儿不畏虎
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浣衣①于水。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②其一惧;而儿痴③,竟不知。虎亦寻④卒⑤去。意⑥虎之食人,先被⑦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
[注释]①浣衣:洗衣服。②庶几:在这里有“希望”的意思。③痴:天真。④寻:不久。⑤卒:最终。⑥意:估计。⑦被:施加。
(1)下列句中的加点词,其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妇人仓皇沉水避之/通国之善弈者也
B.至以首抵触/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C.庶几其一惧/为是其智弗若与
D.而儿痴,竟不知/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
(2)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选文运用了对比衬托的写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B.从文中“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这句话可以看出:面对凶猛的老虎,妇人急中生智,跳到水里躲起来,其反应之敏捷、动作之迅速令人称赞。
C.选文从字面意思来看是:天真的、没有踏入过俗世的人对外界的事物毫无戒心,不知道什么叫做危险,或许能够避免一场危险。
D.选文给我们的深层启迪很多,如:对所有艰难困苦、挫折磨练,都不应该望而生畏,自伤锐气,应当无所畏惧,这样才能成功有望。
三、现代文阅读(共35分)
11.(15分)阅读《邂逅一片诗意的植物》,完成问题。
邂逅一片诗意的植物
①丹参、半夏、射干、黄芪、白芍、板蓝根、金银花……迎面邂逅这片自带诗意的植物,是在一个中药基地。静心读一读木牌上雕刻的中草药名字,望一望泥土中长出的绿色草木,便觉神清气爽。阳光下,微风吹过,绿波潋滟,它们根植于近千亩的肥沃田野,汲取着日月精华、天地灵气。
②走近中草药,始于阅读苏州詹氏夫妇的两地情书,文辞雅致,往来对答皆用药名。其妻给夫的信写道:“槟榔一去,已过半夏,岂不当归耶?谁使君子,效寄生缠绕他枝,令故园芍药花开无主矣。妾仰观天南星,下视忍冬藤,盼不见白芷书,茹不尽黄连苦。古诗云:豆蔻不消心上恨,丁香空结雨中愁。奈何,奈何!”其夫给妻的回信道:“红娘子一别,桂枝香已凋谢矣。几思菊花茂盛,欲归紫苑,奈常山路远,滑石难行,姑待从容耳!卿勿使急性子,骂我苍耳子,明春红花开时,吾与马勃、杜仲结伴返乡,至时自有金相赠也。”
③夫妇两地书巧妙地嵌入二十余味中草药名,浑然天成,妙趣横生,字字句句都弥漫着草药的香气,如跳跃的音符,似潺潺的泉水,读来意味深长。
④此刻,温煦的光落在枝枝叶叶上,叶脉被勾勒得一清二楚,格外宁静。每一株中草药都是大自然之子,内敛含蓄,仿佛守护着一个个古老的秘密。看似一株普通的植物,它的四气五味却隐藏着生命的奥秘。普通常见的茎叶花果,妙手配置,熬出一碗药汁,便是痼疾克星。看似娇小柔弱的金银花能粗暴地消灭热毒疮痈,多么奇妙的存在!那些穗状花序的一串串紫花,不起眼地开在路边,俗名鼠尾草,中药却称丹参,能活血祛瘀,防血栓。“沉香”是我最喜欢的一味中药名。它具有镇静、麻醉、止痛等作用,让我想起写作,令人解忧去烦,意犹未尽。
⑤它们被采摘熬制成汤,做成药丸,从辽阔山野走入摇摇晃晃的身体,疗愈身心,抚慰人类。它们又是慢生活的文化符号,不装腔拿调,不张扬喧嚣,它们不像西药那么热情直率,单刀直入,唯有微火慢熬,才能散发出升降沉浮的药性。
⑥想象古代中医看病,端坐于一排排中草药中间,望闻问切,目光纯净,于病人如春风拂过。拿一根细长的银针,轻轻一扎,通经脉阻塞,除沉疴痼疾;几味草药喝下,补气血亏虚,增浑身气力……标本同治,驱邪祛病。中医的神奇在于博大精深,也在于简便廉价,于无声中润万物,那是古老东方的智慧,也是一种民族精神。
⑦此刻,围着鸳鸯对舞般的金银花,中药基地主人细细道来各种中药的药效和一个个悬壶济世、妙手回春的故事,打开了一个中草药的神秘世界,也让我们看到了草木间那一个个质朴而灿烂的灵魂。
(来源《光明日报》)
(1)“诗意的植物”指的是 。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看似娇小柔弱的金银花能粗暴地消灭热毒疮痈,多么奇妙的存在!
(3)结合全文,谈谈你对下列加点词语的理解。
此刻,围着鸳鸯对舞般的金银花,中药基地主人细细道来各种中药的药效和一个个悬壶济世、妙手回春的故事,打开了一个中草药的神秘世界,也让我们看到了草木间那一个个质朴而灿烂的灵魂。
(4)文章以“邂逅一片诗意的植物”为题有什么作用?
(5)小明同学认为,西医西药见效快、疗效好,中医中药已经没什么价值了。请结合本文内容,对他的观点进行反驳。
12.(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三轮车夫
陈大俭
ㅤㅤ深夜,小城仿佛睡着了,只有马路两旁的街灯,还在默默坚守着自己的岗位,给寒冷的冬夜带来些许温馨。
ㅤㅤ她抱着正发高烧的女儿,穿过漆黑的小巷,奔向街口。鞋跟敲打在冻得坚硬的地面上,发出急促而清脆的响声。从这儿到医院还有很远的一段路程,而怀中裹得严严实实的女儿的呼吸却变得越来越沉重,她不由得咬咬牙,加快了脚步。
ㅤㅤ突然,她看见前面街口处停着辆三轮车,旁边还晃动着两个人影。她赶忙跑了过去,见一个中年男子正在和车夫谈着价钱。
ㅤㅤ她对那位中年男子说:“大哥,让我先坐这辆车好吗?我急着上医院呢!”中年男子看了她一眼,没有吭声。车夫走过来,瞅了瞅她怀中的女儿,问道:“孩子病了?”
“是呀是呀,病得不轻呢!孩子她爸在外面打工,家里就我一个人带着孩子,这深更半夜的真急死人了!”
“孩子看病要紧,你先上车吧。”车夫说。女人感激地刚要上车,没想到被那中年男子一把拦住:“哎,车是我先要的,我也急着要回家呢。”女人停下步,惶惑地看着车夫。
ㅤㅤ车夫想了想,说:“这样吧,你们谁肯出20块钱,我就拉谁!”“咦,你这不是宰人吗?平时两块钱的车钱,你开口要20,心也太黑了!”
“别啰嗦,上不上?”车夫不耐烦了。“太贵了,能不能少点?”那男子还想讨价还价。“一分钱都不能少!”车夫斩钉截铁地说。随即,他转身问那女人:“喂,20块钱,你坐不坐?”望着怀里的孩子,她把心一横:“20就20。”说完,她毫不犹豫地抱着孩子上了车。车夫一使劲,三轮车一下子蹿出去好远。
ㅤㅤ女人坐在车上,心里这才感到有些踏实。她问车夫:“大哥,你这么晚还出来蹬三轮车?”“没办法,厂子效益不好,我下了岗,只好靠蹬三轮挣点钱补贴家用。”想到自己和丈夫下岗后的艰难,女人不禁对车夫有些同情起来。不过,要不是为了女儿,她是怎么也舍不得花20块钱坐这三轮车的。
ㅤㅤ车子很快就到了医院。她抱着孩子下了车,伸手去口袋里掏车钱。
“大妹子,快带孩子进去看病吧!看得出你过得也不易,两块钱的车钱就不用给了。”“刚才……不是说好20块吗?”“不这样说,那个男人肯让你先坐吗?”车夫咧开嘴,有几分得意地笑了起来。
ㅤㅤ她还要从兜里去掏那本来该付的两块钱车费,没想到车夫已经迅速调转了车头,用力一踩,转眼就消失在浓浓的夜色之中。
(选自《青年博览》,有改动)
(1)第一段文字属于什么描写?联系全文内容说说它的作用。
(2)下列句中的两处加点词表现人物怎样的心理?
①“一分钱都不能少!”车夫斩钉截铁地说。
②望着怀里的孩子,她把心一横:“20就20。”
(3)三轮车夫不要车费这一结尾既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请你找出两处巧妙安排的伏笔。
(4)纵观全文,从三轮车夫的言行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5)面对三轮车夫不收车钱悄然离去,文中的她会有怎样的想法,又会有怎样的做法?
四、综合性学习(共10分)
13.(10分)阅读世界名著《鲁滨逊漂流记》,完成问题。
(1)他愈走愈近,而且每走十到十二步就要跪倒在地,表示他对我的救命之恩的感情。我对他微笑,显出一副和颜悦色的神情,招呼他走近些。最后,他走到我跟前,然后又跪下,吻着地面,把他的脑袋贴在地上,抓住我一只脚,把我的脚放在他的脑袋上。
选文中的“他”指的是 (人物名),取名的原因是 。
(2)按照《鲁滨逊漂流记》的内容,下面情节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发现野人
②抗争病魔
③重返故乡
④海上冒险
A.④②①③
B.②④③①
C.④③①②
D.②①④③
(3)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都应该读读《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你认为他提出这一建议的原因是什么?
五、写作(共60分)
14.(60分)请以《你是我的榜样》为题,写一篇500字以上的记叙文。
要求:①内容来源于生活,有真情实感;
②不抄袭,不套作;
③书写清晰、规范。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每小题3分,共18分)
1.(3分)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荧屏(yíng) 璀璨(càn) 张冠李戴(guàn)
B.镗水(tāng) 给予(gěi) 脱僵野马(jiāng)
C.敷演(fū) 蓑笠(suō) 奄奄一息(yǎn)
D.霓虹(ní) 账簿(bù) 青面獠牙(1iáo)
【分析】本题考查易错的字音。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加点字的字音是否正确。遇到记忆模糊、不确定的字词,可以采用排除法排除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解答】A.有误,“张冠李戴”的“冠”应读作“guān”
B.有误,“给予”的“给”应读作“jǐ”,“镗水”的“镗”应写作“蹚”,“脱僵野马”的“僵”应写作“缰”。
C.有误,“奄奄一息”的“奄”应读作“yǎn”。
D.正确。
故选:D。
【点评】要正确地读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在日常的学习阅读中也要注意多积累,丰富自己的字词量,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才能在实际的读写运用中避免错读错写。
2.(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老师叫我们熟读明天要学的课文,而我囫囵吞枣地几分钟就看完了。
B.一听说要招募志愿者,大家都纷纷响应,我报了名,无独有偶,他也报了名。
C.对于口舌相传之事,若是你真的想知道真相,多半是需要追根溯源的。
D.他这人总是阴阳怪气、两面三刀的,好在大家都看透了他,没人跟他打交道。
【分析】本题考查成语使用正误的辨析。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解答】ACD.正确;
B.有误,“无独有偶”意思是虽然罕见,但是不止一个,还有可以配对的,表示两件事或两个人十分相似。词语与本句语境不符。
故选:B。
【点评】解答此题,需要我们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3.(3分)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基础教育目前必须攻克的难题之一,是如何对孩子的个性化特质做出科学评价?
B.传统文化自身的价值与魅力,放大了当代传媒的“圈粉”“造星功能”。
C.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
D.那天临走的时候,伯父送我两本书,一本是“表”,一本是“小约翰”。
【分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使用正误的辨析。平时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解答】A.有误,句子为陈述句,不表示疑问,句末的问号应改为句号。
B.有误,“圈粉”“造星”是特殊称谓,所以“功能”一词应移到引号的外面。
C.正确。
D.有误,“表”“小约翰”是伯父送我的两本书的名称,两处引号应改为书名号。
故选:C。
【点评】解答此题,注意熟记分号、冒号、引号、括号、叹号、问号的用法,重点注意句子中分层时逗号、顿号、分号的综合运用,以及引号和冒号的综合应用。
4.(3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清明节承载着中国人生生不息的文化血脉,更在时代发展中被赋予新的内涵。
B.中国的森林覆盖率逐渐提高,植树造林、发展林业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C.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自卫,中国人民是赞成限制核武器扩散的国家之一。
D.能否真正保护好著作权,关键在于全面树立公众的著作权保护意识。
【分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解答此类问题时,一方面要注意积累常见病句类型,掌握每种病句类型的常见设错规律,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注意“抓主干,理枝蔓”。
【解答】A.正确。
B.有误,成分残缺,应在“建设”后加上“的重要方面”。
C.有误,搭配不当,应删掉“人民”。
D.有误,两面对一面,应删掉“能否”。
故选:A。
【点评】病句辨析是基础部分常考题型之一,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成分赘余、结构混乱、不合逻辑等。
5.(3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臧克家的《有的人》,全诗运用了对比的写法,歌颂“给人民当牛马”的人,鞭挞“骑在人民头上”的人,表达了正义者必胜、邪恶者必败的信念。
B.散文诗是一种现代文体,兼有诗与散文特点。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有散文的外观和内涵。鲁迅的散文诗樂《野草》就是其中的典范作品。
C.一份倡议书的格式一般包括标题、称呼、正文、结尾、落款(署名及日期)五部分,其中倡议书的标题有时可以不写,这样做是为了使倡议书更简洁明了。
D.《马诗》《石灰吟》《竹石》是三首咏物诗,诗人借咏叹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和人生选择。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于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解答】ABD.正确;
C.有误,倡议书应该有标题。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朝代、国籍等必须熟记。
6.(3分)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商务印书馆创始人张元济先生曾说过,“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
①从国家层面来说,倡导全民阅读提升整个民族的素质。
②的确,读书可以明理,阅读铸就灵魂。
③历史证明,全世界一步步从野蛮走向文明,无不是建立在知识的积累之上。
④从个人角度而言,腹有诗书气自华。
A.①④②③ B.②④①③ C.③①②④ D.②④③①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
【解答】“的确”一词体现了语意与语气的承接,②可作为第一句; ④“个人角度”从逻辑关系上看,承接了上一句句意,可作为第二句;①③体现了由“国家”而“世界”的层次,可分别第三、第四句。由上分析,可排序为②④①③。
故选:B。
【点评】做题时要仔细阅读句子,抓住每一句的关键字,如开头词语:首先,其次;表时间的词语;表方位的词语等,就能顺利解答此题。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共27分)
7.(10分)默写填空。
(1)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 。
(2)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
(3)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4)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5)贺知章《回乡偶书》(其一)中用对比手法写当年离家与今日返归变化的诗句是: 少小离家老大回 , 乡音无改鬓毛衰 。
(6)相互凝望,万千柔情就在那两双深情的眼睛。《迢迢牵牛星》中就有这样的诗句: 盈盈一水间 , 脉脉不得语 。
(7)韩栩《寒食》一诗中,描写日暮中皇宫走马传烛情景的诗句是: 日暮汉宫传蜡烛 , 轻烟散入五侯家 。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尤其要注意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解答】(1)把酒话桑麻
(2)意恐迟迟归
(3)等闲识得东风面
(4)何当金络脑(注意“络”的书写)
(5)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注意“鬓”的书写)
(6)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7)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点评】古诗文背诵的方法:
①读写结合:放声读,才能读准字音;动手写,才能掌握字形;
②读思结合:“仰天长啸”不忘“低头沉思”,通过吟诵,体会诗文的情感、节奏、韵律;借助沉思,走入诗境,加深理解;
③变换节奏:快读,要一气呵成,脱口而出;慢读,要涵咏诗韵,品味诗意;
④分类记忆:可按时间(朝代)、作者、主题等进行分类后再记忆;
⑤化整为零:注重平时复习,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分散记忆,每次复习时都要动笔将自己掌握的排除掉,下次复习时“集中火力”对准没有掌握的,逐步“缩小包围圈”,重点突破。此外,还可根据实际采用分组进行、互相提问和反复复习等方法。在做默写题时要注意规范书写,做完后及时检查一下,看有无错别字,改正笔误。
8.(3分)阅读下面一首诗,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A.第一句“千锤万凿出深山”重在写石灰原料的来之不易。
B.第二句“烈火焚烧若等闲”中的“若等闲”,写出石灰的态度,面对烈火焚烧,从容自若,处之泰然。
C.第三句紧承第二句,“粉骨碎身”是“烈火焚烧”的必然结果,“浑不怕”与“若等闲”一脉相承。
D.第四句中“清白”一词,一语双关,既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喻高尚的节操。
【分析】《石灰吟》是明代政治家、文学家于谦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托物言志,采用象征手法,字面上是咏石灰,实际借物喻人,托物寄怀,表现了诗人高洁的理想。全诗笔法凝炼,一气呵成,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琢,感染力很强;尤其是作者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大无畏的凛然正气更给人以启迪和激励。
【解答】本题考查了古诗理解的知识。
A.有误,重在强调石灰的前身经历了巨大痛苦。
BCD.正确。
故选:A。
【点评】注意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靠细细揣摩,慢慢体会。通过朗读、感悟,才能体会得到。
9.(8分)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问题。
两小儿辩日
①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②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③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④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⑤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⑥孔子不能决也。
⑦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距离
②及其日中如探汤 热水
③孔子不能决也 判断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孰为汝多知乎?
(3)上文中,由第②③段的陈述句到第④⑤段的 反问 句,这种说话句式的变化,写出了两小儿辩斗的 强烈肯定语气 。
【分析】参考译文:
一天,孔子向东游历,看到两个小孩在争辩,便问是什么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时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刚升起时离人远些,而中午时离人近些。”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时看起来小而近时看起来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时热而远时凉吗?”
孔子也无法判断谁是谁非。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您十分有智慧呢?”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文字词解释。
①句意为: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时离人近一些。去:距离。
②句意为: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汤:热水。
③句意为:孔子不能决也。决:判断。
(2)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
重点词有:孰:谁;知:同“智”,智慧。句意为:是谁说你智慧多呢?
(3)本题考查对句式的判断。
第④⑤段运用了反问句式,写出了两小儿辩斗的强烈肯定语气。
答案:
(1)①距离;②热水;③判断。
(2)是谁说你智慧多呢?
(3)反问句式;强烈肯定语气。
【点评】文言文翻译技巧和方法——
一.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变单音词为双音词,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省略倒装,都有规律。实词虚词,随文释义,敏化语感,因句而异。译完之后,还须仔细,逐句对照,体会语气,句子流畅,再行搁笔。
10.(6分)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问题。
小儿不畏虎
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浣衣①于水。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②其一惧;而儿痴③,竟不知。虎亦寻④卒⑤去。意⑥虎之食人,先被⑦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
[注释]①浣衣:洗衣服。②庶几:在这里有“希望”的意思。③痴:天真。④寻:不久。⑤卒:最终。⑥意:估计。⑦被:施加。
(1)下列句中的加点词,其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D
A.妇人仓皇沉水避之/通国之善弈者也
B.至以首抵触/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C.庶几其一惧/为是其智弗若与
D.而儿痴,竟不知/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
(2)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B
A.选文运用了对比衬托的写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B.从文中“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这句话可以看出:面对凶猛的老虎,妇人急中生智,跳到水里躲起来,其反应之敏捷、动作之迅速令人称赞。
C.选文从字面意思来看是:天真的、没有踏入过俗世的人对外界的事物毫无戒心,不知道什么叫做危险,或许能够避免一场危险。
D.选文给我们的深层启迪很多,如:对所有艰难困苦、挫折磨练,都不应该望而生畏,自伤锐气,应当无所畏惧,这样才能成功有望。
【分析】参考译文:
有个妇人白天将两个小孩安置在沙滩上,而自己去河边洗衣服。老虎从山上跑了下来,妇人慌忙地潜入水里来躲避老虎,两个小孩还是像刚才一样在沙滩上玩耍。老虎仔细地盯着他们看了很久,甚至用头来触碰他们,希望让其中一个能够感到害怕,可是小孩很天真,最终还是不知道害怕,最后,老虎终于离开了。估计老虎吃人,先要对人施加威风来吓唬人,可是(对于)不害怕的人,它的威风也就没有施展的地方!
【解答】(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A.不同,代词,指虎/助词,的;
B.不同,用/认为;
C.不同,其中/它的;
D.相同,表示转折关系。
故选:D。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
ACD.正确;
B.有误,妇人的行为只是起到衬托的作用,并不是全文主旨,选文意在表现小儿的无知者无畏。
故选:B。
答案:
(1)D
(2)B
【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分析题,解题方法:
1.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2.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3.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三、现代文阅读(共35分)
11.(15分)阅读《邂逅一片诗意的植物》,完成问题。
邂逅一片诗意的植物
①丹参、半夏、射干、黄芪、白芍、板蓝根、金银花……迎面邂逅这片自带诗意的植物,是在一个中药基地。静心读一读木牌上雕刻的中草药名字,望一望泥土中长出的绿色草木,便觉神清气爽。阳光下,微风吹过,绿波潋滟,它们根植于近千亩的肥沃田野,汲取着日月精华、天地灵气。
②走近中草药,始于阅读苏州詹氏夫妇的两地情书,文辞雅致,往来对答皆用药名。其妻给夫的信写道:“槟榔一去,已过半夏,岂不当归耶?谁使君子,效寄生缠绕他枝,令故园芍药花开无主矣。妾仰观天南星,下视忍冬藤,盼不见白芷书,茹不尽黄连苦。古诗云:豆蔻不消心上恨,丁香空结雨中愁。奈何,奈何!”其夫给妻的回信道:“红娘子一别,桂枝香已凋谢矣。几思菊花茂盛,欲归紫苑,奈常山路远,滑石难行,姑待从容耳!卿勿使急性子,骂我苍耳子,明春红花开时,吾与马勃、杜仲结伴返乡,至时自有金相赠也。”
③夫妇两地书巧妙地嵌入二十余味中草药名,浑然天成,妙趣横生,字字句句都弥漫着草药的香气,如跳跃的音符,似潺潺的泉水,读来意味深长。
④此刻,温煦的光落在枝枝叶叶上,叶脉被勾勒得一清二楚,格外宁静。每一株中草药都是大自然之子,内敛含蓄,仿佛守护着一个个古老的秘密。看似一株普通的植物,它的四气五味却隐藏着生命的奥秘。普通常见的茎叶花果,妙手配置,熬出一碗药汁,便是痼疾克星。看似娇小柔弱的金银花能粗暴地消灭热毒疮痈,多么奇妙的存在!那些穗状花序的一串串紫花,不起眼地开在路边,俗名鼠尾草,中药却称丹参,能活血祛瘀,防血栓。“沉香”是我最喜欢的一味中药名。它具有镇静、麻醉、止痛等作用,让我想起写作,令人解忧去烦,意犹未尽。
⑤它们被采摘熬制成汤,做成药丸,从辽阔山野走入摇摇晃晃的身体,疗愈身心,抚慰人类。它们又是慢生活的文化符号,不装腔拿调,不张扬喧嚣,它们不像西药那么热情直率,单刀直入,唯有微火慢熬,才能散发出升降沉浮的药性。
⑥想象古代中医看病,端坐于一排排中草药中间,望闻问切,目光纯净,于病人如春风拂过。拿一根细长的银针,轻轻一扎,通经脉阻塞,除沉疴痼疾;几味草药喝下,补气血亏虚,增浑身气力……标本同治,驱邪祛病。中医的神奇在于博大精深,也在于简便廉价,于无声中润万物,那是古老东方的智慧,也是一种民族精神。
⑦此刻,围着鸳鸯对舞般的金银花,中药基地主人细细道来各种中药的药效和一个个悬壶济世、妙手回春的故事,打开了一个中草药的神秘世界,也让我们看到了草木间那一个个质朴而灿烂的灵魂。
(来源《光明日报》)
(1)“诗意的植物”指的是 中草药 。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看似娇小柔弱的金银花能粗暴地消灭热毒疮痈,多么奇妙的存在!
(3)结合全文,谈谈你对下列加点词语的理解。
此刻,围着鸳鸯对舞般的金银花,中药基地主人细细道来各种中药的药效和一个个悬壶济世、妙手回春的故事,打开了一个中草药的神秘世界,也让我们看到了草木间那一个个质朴而灿烂的灵魂。
(4)文章以“邂逅一片诗意的植物”为题有什么作用?
(5)小明同学认为,西医西药见效快、疗效好,中医中药已经没什么价值了。请结合本文内容,对他的观点进行反驳。
【分析】本文第①段直接点明了本文的说明对象;第②③段写出中草药的诗意佳话;第④到⑦段说明了中草药的价值;表达了作者对中草药的赞美之情。
【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重点词句。根据第①段“丹参、半夏、射干、黄芪、白芍、板蓝根、金银花……迎面邂逅这片自带诗意的植物,是在一个中药基地”可知,“诗意的植物”指的是在中药基地中草药。
(2)本题考查赏析语句。“看似娇小柔弱的金银花能粗暴地消灭热毒疮痈”中,“娇小柔弱”“粗暴”“消灭”等词语赋予“金银花”以人的情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再联系第④段“普通常见的茎叶花果,妙手配置,熬出一碗药汁,便是痼疾克星”可知,画线句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金银花看似普通,不起眼,但是却有着治愈痼疾(消灭热毒疮痈)的功用;从而表现了作者对金银花的喜爱与赞美。
(3)本题考查理解重点词语。“质朴”指朴素、淳朴;“灿烂”形容色彩灿烂,光辉灿烂。联系语句“此刻,围着鸳鸯对舞般的金银花,中药基地主人细细道来各种中药的药效和一个个悬壶济世、妙手回春的故事,打开了一个中草药的神秘世界”可知,“质朴”在此是指中草药的普通、常见,在草木之间是不起眼的存在;“灿烂”是指每种中草药都有各自不同的功效,背后都有悬壶济世、妙手回春的故事,蕴含着古老的东方的智慧;中草药既是平凡的,又是非凡的;这两个词语表达了作者对中草药的喜爱与赞美。
(4)本题考查分析标题的作用。初读文题“邂逅一片诗意的植物”不知“诗意的植物”为何物,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根据第①段“丹参、半夏、射干、黄芪、白芍、板蓝根、金银花……迎面邂逅这片自带诗意的植物,是在一个中药基地”可知,“诗意的植物”是指中草药,文题点明了写作对象;根据第②段“走近中草药,始于阅读苏州詹氏夫妇的两地情书,文辞雅致,往来对答皆用药名”,第④段“每一株中草药都是大自然之子,内敛含蓄,仿佛守护着一个个古老的秘密”,第⑤段“它们被采摘熬制成汤,做成药丸,从辽阔山野走入摇摇晃晃的身体,疗愈身心,抚慰人类”等语句可知,文章围绕“诗意的植物”——中草药,展开叙述,既点明文章的线索,又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表现了“我”对中草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点明文章主旨。
(5)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应从文章具体语句中提炼“中草药的价值”,再针对小明的观点予以反驳。根据第④段“普通常见的茎叶花果,妙手配置,熬出一碗药汁,便是痼疾克星”,第⑤段“它们不像西药那么热情直率,单刀直入,唯有微火慢熬,才能散发出升降沉浮的药性”,第⑥段“标本同治,驱邪祛病。中医的神奇在于博大精深,也在于简便廉价,于无声中润万物,那是古老东方的智慧,也是一种民族精神”提炼“中草药的价值”,予以反驳即可。
答案:
(1)中草药
(2)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金银花看似不起眼,却功效强大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金银花的喜爱与赞美。
(3)“质朴”指的是中草药的普通常见、不起眼。“灿烂”指的是中草药的药效好、蕴含古老东方的智慧。这两个词表现了作者对中草药的赞美。
(4)标题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点明了文章的主旨,表达对中草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交代写作对象,文章的写作对象就是“诗意的植物”——中草药;生动形象,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5)示例:小明同学,中医中药不仅可以标本同治,驱邪祛病,而且简便廉价,同时也蕴含着古老东方的智慧,是民族精神的体现。由此可见,中医中药的价值很大,你觉得呢?
【点评】解答发表观点的题要注意以下两方面要求:
第一,明确自己的观点;
第二,结合相关内容来为自己的观点阐述理由。
12.(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三轮车夫
陈大俭
ㅤㅤ深夜,小城仿佛睡着了,只有马路两旁的街灯,还在默默坚守着自己的岗位,给寒冷的冬夜带来些许温馨。
ㅤㅤ她抱着正发高烧的女儿,穿过漆黑的小巷,奔向街口。鞋跟敲打在冻得坚硬的地面上,发出急促而清脆的响声。从这儿到医院还有很远的一段路程,而怀中裹得严严实实的女儿的呼吸却变得越来越沉重,她不由得咬咬牙,加快了脚步。
ㅤㅤ突然,她看见前面街口处停着辆三轮车,旁边还晃动着两个人影。她赶忙跑了过去,见一个中年男子正在和车夫谈着价钱。
ㅤㅤ她对那位中年男子说:“大哥,让我先坐这辆车好吗?我急着上医院呢!”中年男子看了她一眼,没有吭声。车夫走过来,瞅了瞅她怀中的女儿,问道:“孩子病了?”
“是呀是呀,病得不轻呢!孩子她爸在外面打工,家里就我一个人带着孩子,这深更半夜的真急死人了!”
“孩子看病要紧,你先上车吧。”车夫说。女人感激地刚要上车,没想到被那中年男子一把拦住:“哎,车是我先要的,我也急着要回家呢。”女人停下步,惶惑地看着车夫。
ㅤㅤ车夫想了想,说:“这样吧,你们谁肯出20块钱,我就拉谁!”“咦,你这不是宰人吗?平时两块钱的车钱,你开口要20,心也太黑了!”
“别啰嗦,上不上?”车夫不耐烦了。“太贵了,能不能少点?”那男子还想讨价还价。“一分钱都不能少!”车夫斩钉截铁地说。随即,他转身问那女人:“喂,20块钱,你坐不坐?”望着怀里的孩子,她把心一横:“20就20。”说完,她毫不犹豫地抱着孩子上了车。车夫一使劲,三轮车一下子蹿出去好远。
ㅤㅤ女人坐在车上,心里这才感到有些踏实。她问车夫:“大哥,你这么晚还出来蹬三轮车?”“没办法,厂子效益不好,我下了岗,只好靠蹬三轮挣点钱补贴家用。”想到自己和丈夫下岗后的艰难,女人不禁对车夫有些同情起来。不过,要不是为了女儿,她是怎么也舍不得花20块钱坐这三轮车的。
ㅤㅤ车子很快就到了医院。她抱着孩子下了车,伸手去口袋里掏车钱。
“大妹子,快带孩子进去看病吧!看得出你过得也不易,两块钱的车钱就不用给了。”“刚才……不是说好20块吗?”“不这样说,那个男人肯让你先坐吗?”车夫咧开嘴,有几分得意地笑了起来。
ㅤㅤ她还要从兜里去掏那本来该付的两块钱车费,没想到车夫已经迅速调转了车头,用力一踩,转眼就消失在浓浓的夜色之中。
(选自《青年博览》,有改动)
(1)第一段文字属于什么描写?联系全文内容说说它的作用。
(2)下列句中的两处加点词表现人物怎样的心理?
①“一分钱都不能少!”车夫斩钉截铁地说。
②望着怀里的孩子,她把心一横:“20就20。”
(3)三轮车夫不要车费这一结尾既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请你找出两处巧妙安排的伏笔。
(4)纵观全文,从三轮车夫的言行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5)面对三轮车夫不收车钱悄然离去,文中的她会有怎样的想法,又会有怎样的做法?
【分析】本文通过记叙一位有爱心、明事理的车夫,帮助一位给孩子治病妇女的故事,赞扬歌颂了普通人的善良和温情。
【解答】(1)本题考查描写方法。第①段是环境描写,依据“只有马路两旁的街灯,还在默默坚守着自己的岗位,给寒冷的冬夜带来些许温馨”,一语双关,暗指三轮车夫像街灯一样坚守岗位,给人温馨。写出了深夜小城的安静,体现了下文找三轮车的困难;写街灯带来温馨,暗示下文三轮车夫像街灯一样给人帮助,带来温暖。从而奠定了本文的感情基调。
(2)本题考查品味词语和分析人物心理。
①“斩钉截铁”的意思是: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含糊。联系上文可知,中年男子既想坐上车,又想讨价还价,从这个词语可以看出,车夫不愿意还价的态度很坚决,再联系后文“不这样说,那个男人肯让你先坐吗”可知车夫下定决心拒绝中年男子、帮助妇女的心理。
②依据“望着怀里的孩子,她把心一横:‘20就20。’说完,她毫不犹豫地抱着孩子上了车”,“把心一横”表现妇女为给孩子治病不惜车费的心理。
(3)本题考查伏笔的运用。伏笔指文章或文艺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根据这一要点从文中筛选出相关语句即可。阅读文章内容可知,车夫不要车费这一结尾既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比如,“孩子看病要紧,你先上车吧”表现出车夫的善良,为下文不收车费,埋下伏笔。再比如,“车夫一使劲,三轮车一下子蹿出去好远”表现车夫对孩子的关心,不惜自己的体力。为下文不收车费,埋下伏笔。
(4)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分析时要结合人物在文中的语言行为来理解。从“深夜,小城仿佛睡着了”而车夫还在出车,可见他的的勤劳;当中年男子与“她”都想先坐车时,“车夫想了想,说:′这样吧,你们谁肯出二十块钱,我就拉谁!′”,以高价吓退了中年男子,让“她”坐上车送孩子去医院,可见车夫的机智。到了医院,车夫没有收“她”的钱,可见车夫是的善良、助人为乐的品质。
(5)本题考查个性化解读能力。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及人物性格,车夫“要价20”,却一分钱没收,在车夫转身离开医院的一刹那,“她”可能会想:“真是个好人啊”或“他是在帮我”“世上还是好人多啊”等。心理描写应该体现“她”对三轮车夫乐于助人行为的感激和赞美之情。表示想法的:应该是感激和感叹,如“真是个好人啊”或“他是在帮我”“世上还是好人多啊”等。表示做法的:应该是感激和感动,如“她攥着钱的手轻轻地抖动着,迟疑了一下,抱着孩子进了医院”或“望着远去的背影,她的眼睛湿润了,紧紧抱着孩子进了医院”“呆呆地看着手中的两块车钱,迟疑地放回口袋,紧抱着孩子进了医院”。
答案:
(1)第一段属于自然环境描写,内容上体现街灯给寒冷的冬夜带来温馨,也暗指三轮车夫给急于带孩子去医院治病的妇女无私帮助的行为给人带来温暖。
(2)①“斩钉截铁”表现了三轮车夫下定决心拒绝中年男子、果断帮助急于送孩子去医院治病的妇女的心理。
②“把心一横”表现了妇女为给孩子治病不惜昂贵车费的心理。
(3)①病得不轻呢!孩子她爸在外面打工,家里就我一个人带着孩子,这深更半夜的真急死人了。
②“孩子看病要紧,你先上车吧。”车夫想了想,说。
③车夫一使劲,三轮车一下子蹿出去好远。
(4)从车夫雪夜还出来蹬三轮拉客可以看出他是个勤劳的人;从车夫拒绝中年男子的还价,从而让女子坐上车,可以看出他很机智;从他把女子送到医院后没有收钱,可以看出他是个善良、乐于助人的人。
(5)她的想法有:真是个好人啊!/他是在帮我啊!/世上还是好人多啊!
她的做法有:她攥着钱的手轻轻地抖动着,迟疑了一下,抱着孩子进了医院。/望着远去的背影,她的眼睛湿润了,紧紧抱着孩子进了医院。/呆呆地看着手中的两块钱车费,迟疑地放回口袋,紧抱着孩子进了医院。
【点评】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方法:
(1)从文章中直接找出表现人物品质、性格等的词语;
(2)从他人的相关言行以及人物自身的言行中提炼出体现人物品质、性格等的词语;
(3)联系文章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进行综合提炼概括。
四、综合性学习(共10分)
13.(10分)阅读世界名著《鲁滨逊漂流记》,完成问题。
(1)他愈走愈近,而且每走十到十二步就要跪倒在地,表示他对我的救命之恩的感情。我对他微笑,显出一副和颜悦色的神情,招呼他走近些。最后,他走到我跟前,然后又跪下,吻着地面,把他的脑袋贴在地上,抓住我一只脚,把我的脚放在他的脑袋上。
选文中的“他”指的是 星期五 (人物名),取名的原因是 因为主人公鲁滨逊救“他”的那天是星期五 。
(2)按照《鲁滨逊漂流记》的内容,下面情节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A
①发现野人
②抗争病魔
③重返故乡
④海上冒险
A.④②①③
B.②④③①
C.④③①②
D.②①④③
(3)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都应该读读《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你认为他提出这一建议的原因是什么?
【分析】《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小说,讲述了水手鲁宾逊遭遇海难之后漂流到了一个荒岛上,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脱险的故事。
【解答】(1)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的识记。《鲁滨逊漂流记》(又译为《鲁滨孙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一部小说作品,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因出海遇难,漂流到无人小岛,并坚持在岛上生活,最后回到原来所生活的社会的故事。
从“他对我的救命之恩的感情”可知,“他”指的是星期五,因为主人公鲁滨逊救“他”的那天是星期五,就把星期五当成了那个野人的名字。
(2)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的识记。英国青年鲁滨逊从小喜欢航海,曾三次离家到南美各地旅行。一日他怀着云游四海的高远志向,告别家人,越过大西洋和太平洋,在惊心动魄的航海中经历无数险情,后来整条船在太平洋上不幸罹难,船上的人都葬身海底,惟有他一人得以奇迹般地活下来,并只身来到一座荒无人烟岛上。他从绝望的缝隙中得到了生命的启示,性格坚强的鲁滨逊在岛上独立生活了28年。他在孤岛上劳作生息,开拓荒地,圈养牲畜,生产水稻和小麦,年复一年与孤独为伴,克服了种种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圣经》成为他的精神支柱,凭着惊人的毅力和顽强不息的劳动,他盖起了房子,收获谷物,驯养山羊,用兽皮制作衣物。他曾与野兽斗智,也曾与吃人肉的野人斗勇。后来他搭救了一个土人,称他为“星期五”,把他收作仆人。他以非同寻常的毅力和勇气,克服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用勤劳的双手,为自己创造了一个生存的家园。一直到第28个年头一艘英国船来到该岛附近,鲁滨逊帮助船长制服了叛乱的水手,才返回英国。这时他父母双亡,鲁滨逊收回他巴西庄园的全部受益,并把一部分赠给那些帮助过他的人们。从情节看,应是海上冒险、抗争病魔、发现野人、重返故乡,故情节顺序序号应是④②①③。
故选:A。
(3)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及人物形象的把握,结合小说内容、人物形象和自己的阅读体会谈谈看法即可。
从内容来看,该作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克鲁索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一生志在遨游四海的故事。一次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风暴,只身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开始了一段与世隔绝的生活。他凭着强韧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来,在岛上生活了28年2个月零19天后,最终得以返回故乡。小说叙述的鲁滨逊在海岛上的经历代表了人们心中的梦想——凭借自己的双手人们也能创造出自己理想中的人间乐园。这个故事,能启发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在遇到困难时能够勇敢面对,学会独立生存,学会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难题。
从人物形象来看,鲁滨逊是一个充满劳动热情不因为苦难而向命运屈服的人,孤身一人在这荒无人烟的孤岛上生活了很多年,面对人生困境,鲁滨逊的所作所为,显示了硬汉子的坚毅性格与英雄本色,体现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创造精神和开拓精神,他敢于同恶劣的环境作斗争,同时鲁滨逊又是个资产者和殖民者,因此具有剥削掠夺的本性。鲁滨逊的人物形象对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能起到极大的鼓舞和激励作用。
据此进行分析即可。
答案:
(1)星期五 因为主人公鲁滨逊救“他”的那天是星期五。
(2)A
(3)示例:之所以说《鲁滨逊漂流记》是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是因为男孩子们好奇心强,喜欢冒险,也很淘气。在生活中就有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读了这本书,他们就受到了启发,变得勇敢、变得坚强,从而学会生存,学会独立,知道怎样解决困难,成为一个成功者。而且这本书中主人公就是以男孩的形象出现,很适合男孩子读。
【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体裁、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等,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这样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五、写作(共60分)
14.(60分)请以《你是我的榜样》为题,写一篇500字以上的记叙文。
要求:①内容来源于生活,有真情实感;
②不抄袭,不套作;
③书写清晰、规范。
【分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请以“你是我的榜样”为题,写一篇文章。中心词是“榜样”。“榜样”基本的意思为“样子,模样”“情形,状况”,深层次理解为“楷模”“典型”。写作时,我们应该把榜样理解为一种理想人格。如以“感动中国人物”为榜样,就是要领会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并学习之,使自己具有榜样的精神品质。我们可以从身边选材:父母可以是我们敬老的榜样,老师可以是我们言行一致的表率,同学可以是我们勤奋学习的榜样,小狗可以是我们知恩图报的榜样,仙人掌可以教会我们意志坚强……也可以把目光投向社会、投向历史:在社会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如最美乡村教师、全国道德模范等;在历史上,有很多可歌可泣的榜样人物,如精忠报国的岳飞、勤奋刻苦的宋濂、坚强执着的贝多芬等。可以在作文中具体展现一个人或一个事物的榜样作用,也可以选择几个人或几个事物的事例来写。
【解答】
你是我的榜样
我的母亲没有什么文化,独自经营着一个肉铺。从我记事起,每天天不亮,母亲就起床干活了。
一个星期天的早上,我又听见母亲干活的声音,就起床想帮她。走到厨房,我看见母亲干这儿干那儿,动作有条不紊。她的额头已挂满汗水,脸上却洋溢着幸福和满足的神情。我想,这种幸福感可能都来自我﹣﹣她学习成绩优秀的女儿。我在心里暗暗地说:“我会努力学习,绝不会辜负妈妈对我的期望。”
母亲用勤劳感染着我。每当我学习倦怠的时候,一想到母亲的辛勤劳作,我就浑身充满了力量。母亲就是我勤奋学习的榜样。
去年年底,爷爷去世了。奶奶十分悲伤,整天茶饭不思。母亲便主动把奶奶接到城里,每天变着花样给奶奶做好吃的,陪奶奶聊天,带奶奶出去遛弯儿,给奶奶买新衣服……在母亲的照顾下,奶奶的心情逐渐好起来。一有人来家做客,奶奶便握着客人的手,说:“都说婆媳最难相处,我的儿媳妇比女儿还亲呢!”
母亲说,人到老年都难免寂寞,不管是住楼房还是草房,只要有欢笑,一家人能在桌子旁边,一边吃饭一边说话,就是对老人最好的孝敬。
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我逐渐明白,孝敬不是金钱,不是锦衣玉食,而是一份沉甸甸的爱。如果有爱,一声问候、一个电话、一个短信、一件小小的礼物、一段简短的谈话,都会给老人以巨大地慰藉。
母亲是平凡的,只是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可是她勤劳、孝顺、节俭、朴素……母亲用这些最容易让人忽视的行为感染我,教育我,鞭策我。我知道,未来的人生之路我会走得很坚定,因为母亲就是前进路上最好的榜样。
【点评】本文有两大优点:一是选材真实。身边真实的人和事,是作文最好的选材来源。作者将母亲作为榜样,在小事中表现了母亲的两个优秀品质。二是表达多样。作者运用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增强了表达的感染力。叙述母亲早起干活、悉心照顾奶奶,简洁明了;描写母亲劳动时的情态,细腻真实。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语文卷,共4页。
这是一份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默写填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