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3 考点1 水循环课件PPT
展开为了更好地搞好高考地理学科的第二轮复习,提高学生应考能力,以便在高考中取得更好成绩,第二轮复习以讲练结合为主,查缺补漏;专题复习为主,注重解题思路,规范答题;注重思维方法、注重应考能力、注重学科特征。重视文科焦点、热点知识,注重因材施解。一、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和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的关系 二、地理与文科综合的关系 三、初中与高中地理知识的关系 四、地理学科和热点问题的关系五、突出学科基础知识,注重查漏补缺 六、梳理知识、形成体系七、加强地理学科思维和地理学科能力的训练 八、掌握基本原理,训练解题思路 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中还要加强方法总结,进一步突出空间综合思维、因地制宜、人地和谐等地理思维,培养学生用"地理眼光"看问题的意识,用地理思维分析现实问题的习惯。
(2022·湖南地理)位于中亚的某内陆咸水湖,拥有较丰富的湿地和动植物资源,该湖泊近60年水量变化显著。湖滨地下水与湖泊互为补给,但补给量较少。下图示意该湖泊1961~2020年各时期入湖地表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的变化。据此完成1~3题。1.引起该湖泊近60年水量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气温 B.降水量C.蒸发量 D.地表径流量2.推测湖滨地下水补给该湖泊较多的时期是A.1961~1979年 B.1970~1989年C.1980~1999年 D.2000~2020年
3.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2000年以来该湖泊湖岸地区A.沙尘天气增多 B.灌溉面积扩大C.湖岸线较稳定 D.绿洲面积增加
[关键能力]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高 低
答案 1. 2. 3.____
1.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自然因素(1)影响蒸发的因素
(2)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海洋上空
(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
2.水平衡原理及应用(1)水平衡原理①某个地区在某一段时期内,水量收入和支出的差额等于该地区的蓄水变化量,即收入水量-支出水量=蓄水变量。②一个区域长期来看是收支平衡的,即收入=支出。但某个区域、某一段时期内,收支可能不平衡;如果收入>支出,则该区域、该时期水量增加;如果收入<支出,则水量减少。
(2)水平衡原理应用用于解释湖泊面积大小的变化、湖水盐度的变化、沼泽湿地的演化过程等,详见《微专题5湖泊》。
考向1 通过“水循环”考查“人地协调观”(2022·河南名校联盟模拟)我国西北地区有诸多大型闭合沉积盆地,如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吐鲁番-哈密盆地等,它们构成了各自独立的水循环系统,盆地内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多次转化是区内水资源循环的基本方式,并使得水资源可以多次利用,增加了可用水资源量,但随着转化次数的增多,水质越来越差,盐碱度也不断增高。下图是“我国西北地区某内陆盆地剖面图”。据此完成1~3题。1.该内陆盆地的水资源最终来自A.高大山体截留水汽B.山间盆地集聚水分C.冲(洪)积扇储存水分D.冲积平原河流补给
2.内陆盆地地表水和地下水会发生多次转化,图中地下水转化成地表水的地点是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③④
3.在某些内陆盆地,人类的开发利用使最终进入尾闾湖的水体盐碱度下降,这是由于人类改变了地下水的A.水量 B.水位C.流向 D.补给来源
考向2 通过“水平衡”考查“区域认知”(2022·重庆模拟)伊敏盆地位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西坡,盆地内南高北低,多年平均降水量为355 mm,年平均蒸发量为1 318 mm,盆地南部有大片露天煤矿。盆地内多封闭性咸水湖,1983年煤矿开采前湖泊数量多且面积稳定,煤矿开采后湖泊数量减少、面积明显缩小。如图为“伊敏盆地某封闭性咸水湖岩层剖面图”。据此完成4~5题。4.煤矿开采前该湖泊的水平衡关系是A.降水补给+地下水补给=蒸发量B.降水补给=下渗量+蒸发量C.降水补给+积雪融水补给=下渗量D.降水补给+地下水补给=蒸发量+径流排水量
5.当地下水位低于某一岩层或土层时,湖泊水位开始急剧下降,该土层或岩层是A.粉砂层 B.细砂层C.淤泥层 D.泥岩层
(2022·福建省漳州市模拟)阿姆河发源于帕米尔高原,注入咸海。下图是按旬统计得到的阿姆河产流区(产生径流的区域)1951~2005年的降雨和降雪量以及融雪、融冰产水量的年内变化过程。据此完成1~3题。1.降雨产生的径流集中在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
2.融雪产流期较长的最主要原因是该产流区A.降雪量较大 B.相对高度大C.气温回升慢 D.冰川数量多
3.近年来气候变暖,阿姆河产流区径流量呈减少趋势,其原因是①蒸发加强 ②下渗增多 ③融冰减少 ④降雪减少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022·陕西省商洛市期末)郭扎错(下图)位于西藏西北部,东西长30.4 km,南北最宽达11.6 km,水深可达81.9 m,近几十年来水位经历了数次涨落。该湖泊在第四纪全新世以前,湖水向西穿过低缓岗地,流入阿克赛钦湖,目前两湖均为独立的封闭湖泊。据此完成4~6题。4.郭扎错的主要成因是A.河流改道,形成牛轭湖B.滑坡阻断河道,形成堰塞湖C.火山喷发,火山口集水成湖D.地壳断裂下陷,集水成湖
5.郭扎错湖水盐度空间差异的表现是A.北咸南淡 B.北淡南咸C.东咸西淡 D.东淡西咸
6.与第四纪全新世以前相比,郭扎错湖水盐度A.较低 B.波动降低C.较高 D.持续升高
7.(2022·安徽省淮北市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6分)
玛旁雍错(右图)湖面海拔约4 500 m,流域平均年降水量和蒸发量分别为168.3 mm和2 197.4 mm。历史上玛旁雍错与拉昂错属同一外流湖,第四纪时气候变暖,二者被水下堆积物分隔开,现今,两湖北部仅有一季节性水道相连。目前,拉昂错已为咸水湖,被称为“鬼湖”,玛旁雍错仍为淡水湖,被称为“圣湖”。
(1)分析玛旁雍错蒸发量大的原因。(8分)
答案 ①水域面积较大,可蒸发水量较多;②海拔高,大气稀薄,白天太阳辐射强;③内陆地区,降水少,多晴天;④高原地形,昼夜温差大,风力强劲,加速蒸发。
(2)从气候和地貌变化角度,描述玛旁雍错和拉昂错由合到分的演变过程。(6分)
答案 第四纪时地球气候变暖,冰川消融加快;冰川融水挟带大量砾石等堆积物在湖区堆积,使湖区中间地势抬高;加之蒸发量大,湖泊面积缩小,使得两湖由合到分。
(3)分析当前玛旁雍错仍为淡水湖的原因。(8分)
答案 ①湖泊面积较大,储存淡水量较多;②支流多,汇水面积大,淡水汇入多,对盐分起稀释作用;③有季节性水道连接拉昂错,起排盐作用;④盐分累积时间有限。
新高考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12 考点3 产业转移课件PPT: 这是一份新高考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12 考点3 产业转移课件PPT,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策略,产业转移,真题研读,主干精讲,预测演练,考点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7 考点1 人口课件PPT: 这是一份新高考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7 考点1 人口课件PPT,共4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策略,人口与城镇,真题研读,主干精讲,预测演练,考点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3 考点3 海水课件PPT: 这是一份新高考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3 考点3 海水课件PPT,共4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策略,地球上的水,真题研读,主干精讲,预测演练,考点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