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考二轮】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新高考版)
新高考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4 考点2 常见外力地貌的形成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考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4 考点2 常见外力地貌的形成课件PPT,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策略,地表形态变化,常见外力地貌的形成,真题研读,主干精讲,预测演练,考点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为了更好地搞好高考地理学科的第二轮复习,提高学生应考能力,以便在高考中取得更好成绩,第二轮复习以讲练结合为主,查缺补漏;专题复习为主,注重解题思路,规范答题;注重思维方法、注重应考能力、注重学科特征。重视文科焦点、热点知识,注重因材施解。一、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和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的关系 二、地理与文科综合的关系 三、初中与高中地理知识的关系 四、地理学科和热点问题的关系五、突出学科基础知识,注重查漏补缺 六、梳理知识、形成体系七、加强地理学科思维和地理学科能力的训练 八、掌握基本原理,训练解题思路 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中还要加强方法总结,进一步突出空间综合思维、因地制宜、人地和谐等地理思维,培养学生用"地理眼光"看问题的意识,用地理思维分析现实问题的习惯。
(2022·广东地理)河床纵剖面是指由河源至河口的河床最低点的连线剖面。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帕隆藏布江某段河床纵剖面呈阶梯状形态;近几十年来,在该河段有湖泊发育。下图示意该段河床纵剖面形态。据此完成1~2题。1.第Ⅰ段河床纵剖面阶梯状形态形成的自然原因是A.地质构造差异抬升B.河流的阶段性下切C.原始河床地形差异D.滑坡、泥石流作用
2.在第Ⅱ段河床,纵剖面①→②→③的发育过程反映该段河床A.淤积大于侵蚀 B.侵蚀大于淤积C.侵蚀-淤积平衡 D.持续不断侵蚀
[关键能力]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答案 1. 2.____
1.河流主要的侵蚀地貌及形成过程(1)流水侵蚀强弱的主要影响因素①河流侵蚀力的强弱:径流量大小(降水强弱和持续时间)、地形坡度(落差)。②地表的抗侵蚀能力:表土性质(疏松)、河床性质(泥质、石质)、植被覆盖率、人类活动(加固堤坝、硬化路面、植树造林)。(2)河流主要的侵蚀地貌①V形谷(峡谷):地壳抬升、流水下切侵蚀而成。
②曲流(河曲):一般见于地形平坦的草原地区。形成过程:地势平缓、河床由松散沉积物构成的平原上;河流流速缓慢,凹岸侵蚀,凸岸堆积;草场茂盛,草根固土作用较强。③曲峡:在早期的古平原上,地势平坦,河流流速缓慢,侧蚀作用强,形成曲流;后来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时保留了原来的曲流形态。
2.河流堆积地貌及形成过程(1)河流堆积地貌形成的必要条件①堆积物:风化或流水侵蚀→搬运→堆积物(存在颗粒大小差异)。②流速减缓:地势平缓、河道弯曲、海水/湖水/河水顶托作用→水流速度减慢→搬运能力下降。③沉积环境:可供沉积的空间、地壳抬升(下降)、地形条件、水域环境(海浪、洋流)→沉积环境(沉积空间)。
(2)常见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过程
3.河流冲淤原理(1)冲淤原理的理解和应用①淤积原理:当上游来沙量大于本河段的水流挟沙能力时,产生淤积,河床升高。②冲刷原理:当上游来沙量小于本河段的水流挟沙能力时,产生冲刷,河床降低。③交替原理:同一河段,河流的侵蚀和堆积往往“你强我弱”,交替进行。流量大时(汛期),以侵蚀为主;流量小时(枯水期),以堆积为主。④河口区域:河流和潮汐(海浪)共同影响,两者的强弱“此消彼长”。流水沉积+海浪侵蚀,流水侵蚀+海浪堆积,同时会引起海岸线的进退变化。
4.风沙地貌形成条件分析(1)物质条件——沙源①外地输沙:盛行风从上风地带将沙尘物质吹送至风沙活动地区堆积;河流将沙从中上游地区搬运到风沙活动地区堆积。②当地沙源:枯水期湖滩、河滩裸露,泥沙裸露;冬春季节地表缺少植被覆盖,表土裸露;耕地面积扩大、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破坏植被,地表裸露,增加沙源;沿海地区的沙滩或沙丘。
(2)动力条件——大风①当地所处区域的大气环流(风带或季风)或距离冬季风源地远近。②地形特征:平坦的地形,如广阔的平原,没有阻挡,风力大;峡谷或河谷走向与风向一致,形成狭管效应,风力大;面积广大的湖泊或海域,下垫面摩擦力小,风力大。③特殊天气、气候背景:气旋与冷空气活动频繁。
考向1 通过“风蚀地貌”考查“区域认知”(2022·河南郑州模拟)柴达木盆地在大约2 300万年前为一个高原大湖,500多万年前开始的干旱气候使大湖逐渐消失,15 000年前大部分地区变成了干盐滩。下图为“柴达木盆地雅丹群景观图”。据此完成1~2题。1.柴达木盆地气候变干的主要原因是A.周围山脉干燥的下沉气流形成了焚风效应B.全球气候持续变暖,蒸发旺盛C.青藏高原的持续隆起D.海拔高,太阳辐射强,蒸发旺盛
2.下列关于柴达木盆地雅丹群景观的说法,正确的是A.雅丹群形态近似舰队,与下垫面和常年多变的风向有关B.在地质历史时期,雅丹群由流水作用形成C.雅丹群由长期的风力堆积形成D.雅丹群由长期的风力侵蚀形成
考向2 通过“河流堆积地貌”考查“综合思维”(2022·重庆模拟)发育于大青山的河流由北向南跨过大青山山前断裂带流入呼包盆地,之后形成冲(洪)积扇。全新世以来,大青山山前发育了三期冲(洪)积扇,分别对应全新世早期、全新世中期和全新世晚期。冲(洪)积扇的形成、演化受构造活动、气候作用等的影响,但构造活动对冲(洪)积扇形成、演化的影响更大。据此完成3~4题。3.与Ⅰ、Ⅱ期相比,Ⅲ期冲(洪)积扇A.面积仍将扩大 B.规模最大C.沉积年代最早 D.连接成冲积扇群
4.全新世以来,大青山山前三期冲(洪)积扇规模依次减小,其主要原因是A.山地降水减少B.大青山抬升幅度减小C.全球气候变暖D.上游植被覆盖率提高
(2022·广东省四校第二次联考)盐风化作用是指因岩石孔隙中的盐类结晶膨胀而导致的岩石表面颗粒分解或脱落的物理风化作用。在地貌上表现为形成大小不等的蜂窝状盐风化穴,多发生于干旱区或海岸带。据此回答1~2题。1.下列有关盐风化作用叙述正确的是A.孔隙越大的岩石越有利于盐风化作用B.青藏高原地区没有盐风化作用C.流水冲刷作用强的地区盐风化作用弱D.盐风化穴的形成与风力侵蚀作用有关
2.经观察发现,甘肃某山地南坡比北坡的盐风化作用强,推测是因为南坡A.岩性较脆弱 B.光照较好C.降水较多 D.植被较少
位于大兴安岭余脉的黄岗岭,平均海拔1 800米,年平均气温0~1 ℃,一年中有150~200天在0 ℃上下波动。由花岗岩组成的山岭上,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地貌:北部是阿斯塔图石林,其沿山脊线延伸,岩层像“千层饼”状错落有致,倒塌的石林都是向东倒塌;而南部有大大小小数百个石臼(坑穴)且在不断扩大。据此完成3~4题。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阿斯塔图石林属于喀斯特地貌B.当地盛行偏东风C.黄岗岭东侧植被比西侧茂盛D.岩石气孔构造显著
4.石臼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是A.风化作用 B.流水侵蚀C.风力侵蚀 D.冰川侵蚀
5.(2022·安徽省芜湖市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曲流地貌是一种近于环形的弯曲河流造就的地貌景观,大多发育在地表相对平坦、物质软硬适度的区域。一般草原上曲流地貌发达(图a),曲峡地貌是曲流在峡谷中发育演化的产物(图b)。曲峡自然裁弯取直后,原先凸岸的基岩残丘成为离堆山。调查发现,嘉陵江中游曲峡与离堆山地貌景观壮美(图c),而长江下游的冲积平原却难觅曲流景观。
(1)说明草原上多曲流地貌发育的自然原因。(6分)答案 地表平坦,河床较浅,河流侧向侵蚀充分,易形成曲流;地表受发达的植物根系固结,软硬适度;草原上水文、地质等条件较稳定,河曲形态完整且能保留长久。
(2)从内外力作用角度阐述嘉陵江中游从曲流到离堆山的演化过程。(6分)答案 地质历史时期,该地地势平缓,河流侧蚀明显,曲流不断发育;地壳抬升,河流下切作用增强,演化成曲峡地貌;河流下切同时也侧向侵蚀,河曲不断弯曲并被裁弯取直;废弃的河曲凸岸保留着基岩残丘,形成离堆山。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新高考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4 考点1 内力作用课件PPT,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策略,地表形态变化,内力作用,真题研读,主干精讲,预测演练,考点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3 考点2 河流课件PPT,共4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策略,地球上的水,真题研读,主干精讲,预测演练,考点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2 考点5 天气系统课件PPT,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策略,地球上的大气,天气系统,真题研读,主干精讲,预测演练,考点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