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第二中学高考二模地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2022-2023学年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第二中学高考二模地理试题(解析版)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北京时间2022年7月25日3时13分,携带着两个巨大的太阳能帆板的问天实验舱(如左图所示)成功对接距地面400千米高度的天和核心舱,整个交会对接过程历时约13小时。这是我国两个20吨级绕地球飞行的航天器首次在轨实现交会对接,也是空间站有航天员在轨驻留期间首次进行空间交会对接。右图示意大气的垂直分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天和核心舱位于右图中( )
A. 甲层 B. 乙层 C. 丙层 D. 丁
2. 问天实验舱所在的天体系统的中心天体是( )
A. 太阳 B. 月球 C. 地球 D. 天和核心舱
3. 根据材料推测,问天实验舱和天和核心舱交会对接过程中遇到难题有( )
①光照强②质量大③历时久④距地远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1. A 2. C 3. D
【解析】
【1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天和核心舱距地面400千米,结合图判断,其位于甲层,A正确;故选A。
【2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问天实验舱、天和核心舱组成的空间站绕着地球旋转,构成了一个天体系统。因此该天体系统的中心天体为地球,C正确;故选C。
【3题详解】
问天实验舱和天和核心舱交会对接采用的是自动交互对接,光照影响小,①错误;问天实验舱和天和核心舱是两个超过20吨绕地球飞行的航天器,质量大;整个交会对接过程历时约13小时,历时久,对交会对接技术要求高,因此②③正确;空间站飞行高度是综合发射成本、安全、科学目标等诸多因素考虑,400千米是较为稳妥的距离,④错误;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大气的垂直分层: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天体系统包括:天体系统一共有4级,由大到小的排列是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地球与月球构成了一个天体系统,称为地月系。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NSSC)可以提供实时的空间环境数据和未来一定时段的空间环境预报,被比作我国的“太空气象站”。下图为该中心2022年9月14日发布的过去24小时空间环境综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下列不属于我国“太空气象站”监测内容的是( )
A. 太阳黑子数量与位置 B. 耀斑的大小与级别
C. 太阳风的速度与影响 D. 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运行
5. 太阳活动强烈爆发时,可能产生的明显影响不包括( )
A. 短波通讯中断 B. 信鸽丢失 C. 指南针失灵 D. 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
【答案】4. D 5. D
【解析】
【4题详解】
我国“太空气象站"监测内容主要是实时的空间环境数据和未来一定时段的空间环境预报,包括太阳活动状况,如黑子、耀班及太阳风变化特征,ABC不符合题意;地球同步卫星运行与太空气象站监测内容无关,D符合题意。故选D。
【5题详解】
太阳活动扰动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使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A不符合题意;太阳活动扰动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使信鸽丢失,B不符合题意;太阳活动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指南针失灵,C不符合题意;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与太阳活动无关,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太阳活动的影响:影响地球气候;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在高纬度地区产生极光。
如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6. 在大陆地壳的某地层中发现恐龙化石,推测该地层形成于( )
A. 新生代 B. 中生代 C. 古生代 D. 元古宙
7.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莫霍面在地下平均2900千米处 B. 甲圈层属于地球外部圈层
C. 大洋地壳平均厚度比大陆地壳小 D. 软流层位于乙圈层最顶部
【答案】6. B 7. C
【解析】
【6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在中生代晚三叠纪至白垩纪末,是恐龙的活跃期,这一时期属于中生代,B正确,ACD错误。故选B。
【7题详解】
莫霍界面距离地表平均深度33千米,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线,地面以下2900千米深处应为古登堡面,A错误;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它的范围比地壳大,因此属于地球的内部圈层,B错误;据图可知,大洋地壳平均厚度比大陆地壳小,C正确;据图可知,软流层位于上地幔的上部,而不是顶部,D错误。故选C。
【点睛】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一般将地球内部分为三个同心球层:地核、地幔和地壳。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地壳与地幔之间由莫霍面界开,地幔与地核之间由古登堡面界开,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
下表为我国某市连续三天的天气预报,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0月31日星期日
11月1日星期一
11月2日星期二
晴,4-16℃
晴转多云,5-15℃
多云,4-10℃
8. 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9. 与10月31日相比,11月2日昼夜温差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A. ②增强、③减弱 B. ①增强、③增强
C. ①减弱、④减弱 D. ②增强、④增强
【答案】8. C 9. D
【解析】
8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①表示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②表示大气反射作用,③表示地面辐射,④表示大气逆辐射。近地面大气主要靠吸收地面辐射增温,故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C正确、ABD错误。故选C。
【9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①表示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②表示大气反射作用,③表示地面辐射,④表示大气逆辐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多云的天气昼夜温差较小主要是因为多云的天气云层较厚,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②增强,使得白天的温度不至于过高;夜间大气逆辐射即④增强,保温作用较强,夜晚的温度不至于过低,导致昼夜温差较小,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大气的两大热力作用:(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层中的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吸收和散射作用削弱太阳辐射。(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对流层中的二氧化碳、水汽等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把部分热量还给地面,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
渤海的海水盐度为28‰~31‰(世界大洋平均盐度为5‰)。海水在结冰过程中会析出盐分,所以海冰的含盐量接近淡水。海冰外缘线是指由基准.点向外有海冰分布的最远边界。读某年1月15日渤海湾海冰预警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渤海海水盐度值较世界大洋平均盐度值低的主要原因是( )
A. 多条河流注入稀释 B. 海水的流通性强
C. 纬度较高,蒸发弱 D. 多年年均降水量少
11. 与图中其他海湾相比,辽东湾海冰外缘线与基准点间的距离最远,最主要原因是( )
A. 海域面积较宽广 B. 纬度高,气温低
C 人类活动影响大 D. 陆地径流汇入少
【答案】10. A 11. B
【解析】
【10题详解】
据图分析,渤海周围地区有黄河、辽河等众多淡水河流注入,对海水具有稀释作用,且渤海为内海,海水的流动性较弱,使得该海域海水的盐度低于世界其他地区,故 A正确;渤海海域封闭,海水流通性差,故B错误;渤海的纬度不高,故C错误;降水较少,应该盐度较高,故D错误;故选A。
【11题详解】
由材料,海冰外缘线是指由基准点向外有海冰分布的最远边界,图中辽东湾地区海冰外缘线与基准点相比,偏离程度更大,是由于辽东湾与渤海湾、莱州湾相比,纬度高,冬季气温低,海水易结冰,故 B 正确;海域面积、人类活动差异不大,辽东湾有辽河注入,故 A 、 C 、 D 错误,故选B。
【点睛】表层海水的盐度主要与蒸发量降水量、蒸发量有关。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海区,海水盐度小;反之,盐度大。此外,陆地径流、结冰和融冰、洋流等对海水的盐度也有影响。
“石老人”是青岛地标性景观之一,2022年10月3日凌晨,距海岸百米处、高约17米的“石老人”上半部分突然坍塌。下图示意“石老人”坍塌前后对比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石老人”景观属于( )
A. 海蚀崖 B. 海蚀柱 C. 风蚀雅丹 D. 海蚀拱桥
13.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石老人”的岩性较周围岩石更坚硬 B. “石老人”这类地貌常见于泥质海岸
C. “石老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海水堆积 D. “石老人”坍塌的主要原因是风力侵蚀
【答案】12. B 13. A
【解析】
【12题详解】
结合材料“距海岸百米处、高约17米的“石老人”可以看出,是典型海岸地貌中的海蚀柱,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3题详解】
“石老人”的岩性较周围岩石更坚硬,因此可以在海浪侵蚀下保存下来, “石老人”这类地貌常见于基岩海岸 “石老人”形成和坍塌的主要原因都是海浪侵蚀,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岬角同时遭受两个方向波浪作用,可使两侧海蚀穴蚀穿而成的拱门状,称海蚀拱桥或海穹。海蚀拱桥的拱桥发生崩落,残留于海中的柱状岩石,叫做海蚀柱。海蚀柱下部经侵蚀变细,形成形似蘑菇的海蚀柱,即海蚀蘑菇石。
土壤淋溶层的厚度和土壤淀积层的深度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于湿状况,下图为甲、乙、丙三地土壤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三地湿润程度由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 )
A. 甲>乙>丙 B. 甲>丙>乙 C. 乙>甲>丙 D. 丙>乙>甲
15. 淋溶作用会对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下列改良措施合理的是( )
A. 对土壤进行夯实,减少淋溶作用 B. 加入大量客土,改善土壤结构
C. 增施化肥,改善土壤的肥力状况 D. 上下翻耕,混合淋溶层和淀积层
【答案】14. A 15. D
【解析】
【14题详解】
三地的湿润程度可以由土壤的淋溶层反映,甲地淋溶层最厚,雨水淋溶作用最强,表明降水最多,乙地降水次之,丙地降水最少,所以三地湿润程度由高到低排序是甲>乙>丙,A正确,排除BCD。故选A。
【15题详解】
对土壤进行夯实,土壤孔隙减少,储存水、空气的能力减弱,不利于作物生长,A错误;加入大量客土,耗费巨大,且淋溶作用依然存在,B错误;随意增施化肥,可能导致土壤板结,环境污染等,且不是有效针对淋溶作用的改良,C错误;上下翻耕,混合淋溶层和淀积层,将迁移的物质重新翻耕到地表,有效改良淋溶作用带来的不利影响,D正确。故选D。
【点睛】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物质组成的。固体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等。液体物质主要指土壤水分。气体是存在于土壤孔隙中的空气。土壤中这三类物质构成了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为作物提供必需的生活条件,是土壤肥力的物质基础。
2020年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返乡入乡创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返乡入乡创业产业园、示范区等,全国各类返乡入乡创业人员达到1500万人以上,带动就业人数达6000万人左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影响创业人员返乡入乡的主要因素是( )
A. 气候因素 B. 政策因素 C. 文化因素 D. 生态因素
17. 创业人员返乡入乡,可以( )
A. 扩大城乡差距 B. 解决环境问题 C. 减少地域联系 D. 提升乡村经济
【答案】16. B 17. D
【解析】
【16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我国2020年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返乡入乡创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提出,给创业人员返乡入乡提供了政策保障,B正确;气候因素、文化因素、生态因素均不是其主要因素,ACD错误。故选B。
【17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创业人员返乡带动就业人数达6000万人左右,促进了乡村经济发展,提升乡村经济,缩小了城乡差距,加强了城乡之间的地域联系,AC错误,D正确;人员返乡创业带动当地工厂企业的发展,可能会造成一定的环境问题,B错误。故选D。
【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2)社会经济因素包括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及婚姻家庭;(3)政治因素包括政策、战争、国家政治变革和政治中心改变等。其中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传统民居是乡村聚落中独具特色的景观。下图分别是福建土楼、陕西窑洞、北京四合院和云南竹楼景观图。读图回答问题。
18. 下列关于图中传统民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福建土楼的建筑形态主要受气候条件影响
B. 陕西窑洞的建设主要受建筑水平影响
C. 北京四合院反映交通对聚落的影响
D. 云南竹楼的建筑形态主要受气候条件影响
19. 我国的建筑物大多“坐北朝南”(大门、庭院布局在建筑物的南边),主要原因是( )
A. 南面河湖密布 B. 朝南利于采光 C. 南面地形平坦 D. 南面土壤肥沃
【答案】18. D 19. B
【解析】
【18题详解】
云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较高,而且降水多,竹楼主要是适应于当地终年高温潮湿的气候环境而建,D正确;由所学知识可知,福建土楼聚族而居的民俗风情和共御外敌的需求,促使了福建土楼独特建筑形态的形成,与气候条件关系不大,A错误;陕西窑洞是黄土高原地区的“穴居式”民居,黄土高原黄土深厚且垂直节理发育,降水量少,适宜建窑洞,且窑洞冬暖夏凉,适宜人居,窑洞是适应当地环境的表现,与建筑水平无关,B错误;北京四合院庭院方正,有利于采光和保暖,交通对其影响不大,C错误。故选D。
【19题详解】
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年内光照多从偏南方向照射而来,建筑物大多“坐北朝南”是为了便于采光,B正确;河湖分布并不一定在建筑物的南侧,建筑物的北侧也会有河湖,A错误;地形平坦处和肥沃的土壤不会仅分布于建筑物某方向,CD错误。故选B。
【点睛】北京正规四合院一般依东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大门辟于宅院东南角“巽”位。四合院中间是庭院,院落宽敞,庭院中植树栽花,备缸饲养金鱼,是四合院布局的中心,也是人们穿行、采光、通风、纳凉、休息、家务劳动的场所。
下图为“私房”手工食品的“自媒体+外卖”的销售模式图。完成下面小题。
20. 与线下门店销售模式相比,该模式产生变化最显著的是( )
A. 市场范围 B. 劳动力成本 C. 原料供应 D. 生产技术
21. 快递公司通过实时地图的方式,全程跟踪反馈商品配送过程,其利用的技术主要是( )
①地理信息系统 ②遥感技术 ③卫星导航系统 ④虚拟现实技术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20. A 21. C
【解析】
【20题详解】
“自媒体+外卖”通过网路途径扩大了产品的宣传范围和销售范围,A正确。但是并没有改变劳动力成本、原料供应,生产技术也没有改变,B、C、D错误。故选A。
【21题详解】
实时跟踪反馈快递信息,需要卫星导航系统提供位置信息,需要电子地图(地理信息系统)呈现地图信息,①③正确;遥感技术主要用于收集地理信息,虚拟现实技术,提供用户关于视觉等感官的模拟,让用户感觉身历其境,不能完成题干中的操作,②④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地理信息技术:又称“3S”技术,包含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PS)和遥感系统(RS),遥感系统可以获取“面状”信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以获取“点状”信息,地理信息系统主要侧重于地理信息的处理与分析。
下图为“沿海国家海洋权益空间范畴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 甲图中能正确表示一个沿海国家毗连区范围的是( )
A. a B. b C. a+b D. a+b+c
23. 如图乙,中间阴影表示一岛国,图中数字所示区域为该国的( )
A. 领水 B. 领海 C. 专属经济区 D. 内海
【答案】22. B 23. C
【解析】
【22题详解】
毗连区是连接领海之外具有一定宽度的海域,毗连区的宽度从量算领海宽度的基线算起,不超过24海里但不包括领海部分的区域。读图,图中能正确表示一个沿海国家毗连区范围的是b。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3题详解】
专属经济区是指从测算领海基线量起200海里、在领海之外并邻接领海的一个区域。结合乙图可知,图中数字所示区域为该国的专属经济区,ABD错误,C正确。故选C。
【点睛】领海是沿海国领土的组成部分,领海内沿海国享有的主权及于其上空和底土。外国船舶享有无害通过权,但必须遵守沿岸国的有关法律和法规。专属经济区内沿海国有勘探、开发、养护和管理自然资源的主权权利和建造人工岛屿,设施和结构及从事海洋科学研究、海洋环境保护和保全的管辖权。
具有工业联系的一些工厂往往发生近距离集聚现象。20世纪70年代末,广东顺德开始兴起制作家具的小型作坊。改革开放以后,家具产业在顺德逐渐集聚,从家具原材料、家具产品、家具木工机械、家具连接件和配件、家具涂料的生产和销售,到家具会展等,一应俱全。顺德形成了我国最早也是规模最大的家具出口基地。如图为广东顺德家具生产专业镇联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 若需要购买家具的五金零部件,需要去( )
A. 容桂 B. 乐从 C. 勒流 D. 龙江
25. 顺德家具专业化生产的突出优点有( )
①生产规模大,经济效益高 ②避免内部的恶性竞争
③集中力量提升专业水平 ④突出各镇的优势条件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24. C 25. D
【解析】
【24题详解】
题中注意购买的物品是“五金零部件”根据图中专业镇的具体内容,五金零部件,需要去勒流,C正确,容桂生产化工涂料, 乐从为家具市场,龙江为家具制造,ABD错误,故选C。
【25题详解】
专业化意味着发挥各自的优势,也意味着专业水平的提升,同时也可以避免家具生产内部的恶性竞争,但是专业化不等于规模化,与生产规模大无关,①错误。②③④正确,故选D。
【点睛】工业集聚是指若干工业企业或同类生产集中于一定地域或地点。与其相对应的是工业分散,是指工业企业、工业点等散布于一定地域范围。工业的集聚与分散都是指工业在国家或地区范围内地理分布上的相对集中状况,是工业布局空间特征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
二、综合题(共50分)
26. 读热力环流与等压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受热不均形成的;图甲中,a处空气______(上升或下沉),其近地面气温______(高于或低于)B地。A、B两点相比,可能出现降水的是______,气温日较差小的是______。
(2)请将甲图中①、②、③、④处的气压值按由大到小排列______。
(3)乙图所示的海陆间热力环流现象通常出现在____(白天或夜晚)。
(4)若甲图为城市风环流图,①处为____(绿地或城市),则通过此环流对城市空气起到______的作用。
【答案】(1) ①. 下沉 ②. 低于 ③. B ④. B
(2)①>②>④>③ (3)夜晚
(4) ①. 绿地 ②. 净化、增湿
【解析】
【分析】本题以热力环流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热力环流的原理、应用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图文获取信息、运用所学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从甲图可知,A处等压线向上凸出,为高压,说明a处空气下沉,其近地面气温低于B地。B地等压面下凹为低压,气流上升,可能会出现降水;B地出现阴雨天气,白天对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所以气温日较差小的是B。
【小问2详解】
根据图文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一般情况下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气压,故①、②气压大于③、④,又因为①盛行下沉气流、②处上升气流,故①>②、④处气流流向③处,故④>③,因此气压值按由大到小排列为①>②>④>③。
【小问3详解】
乙图中陆地气流下沉,海洋气流上升,说明近地面温度陆地低于海洋,所示的海陆间热力环流现象通常出现在夜晚。
【小问4详解】
若甲图为城市风环流图,由所学知识可知,①处垂直方向上气流下沉,地面温度较低,应为绿地,则通过此环流对城市空气起到的作用是净化、增湿。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在我国东部城市建设中大量布置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以改善城市环境。植被浅沟指在地表沟渠中种有植被的一种工程,它通过重力流收集雨水径流。图1为我国东部某区域水循环示意图和图2为城市植被浅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问题。
(1)图1所示水循环的类型为____。
(2)水循环环节②名称为____;③名称为____;下列能实现②环节是____(选择填空)。
A.我国冬季的西北风B.登陆深圳的台风C.人工降雨D.长江
(3)说出在城市建设中不透水地面对该地水循环环节的影响:地表径流____;下渗____。
(4)从水循环角度看,相对不透水地面,植被浅沟对环境有以下积极作用:植被浅沟利于地表径流的汇集,增加地表水的____,从而减少城市道路积水,缓解了城市____的发生。
【答案】(1)海陆间循环
(2) ①. 水汽输送 ②. 陆地下渗 ③. B
(3) ①. 增多 ②. 减少
(4) ①. 下渗 ②. 内涝
【解析】
【分析】该题以水循环示意图为材料,涉及水循环的类型、水循环的影响等知识,考查学生读图析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以及综合思维与地理实践力。
【小问1详解】
根据图1所示,该水循环发生在海洋与陆地之间,形成海陆间循环。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可得,该图为海陆间循环,其中①代表海洋水汽蒸发;②代表水汽输送;③代表下渗;④代表地表径流;⑤代表地下径流。其中②代表水汽输送,能够实现的为登录深圳的台风,B正确;我国冬季的西北风来自内陆,水汽含量少,A错误;人工降雨影响的是降水环节,C错误;长江属于地表径流,D错误。故选B。
【小问3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城市建设中不透水地面建设会导致下渗减少,对该地水循环环节的影响包括:地表径流增多;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等。
【小问4详解】
根据材料及图示可知,植被浅沟具有一定的弧度,向下凹陷,有利于地表径流的汇集,同时增加地表径流的下渗,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加,从而减少城市道路积水,可以缓解城市内涝的发生。
28. 下图为黄土高原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为____米。
(2)与丁地相比,描述丙地的坡度更____(填“陡”或“缓”),坡向为____(填“阳坡”或“阴坡”)。
(3)造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填“风力”或“流水”),下列地貌成因与其相似的是____。
A.沙丘B.冲积扇C.雅丹地貌D.V形谷
(4)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地貌观察顺序,写出图示范围内地貌观察的主要内容,完成下表中的内容。
宏观大地貌类型描述
①____
次一级地貌描述
②____
微观地貌特征描述
③____
【答案】(1)6.4 (2) ①. 缓 ②. 阴坡
(3) ①. 流水 ②. D
(4) ①. 高原 ②. 东西部各有一座山峰,中部有一条山谷 ③. 山峰的坡度较小,山谷的坡度较大;北部有三条陡崖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黄土高原某地等高线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相对高度、流水侵蚀地貌、地貌的观察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从材料和图文中获取地理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甲地山峰海拔为879m,乙地山峰海拔为885.4m,故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为6.4m。
【小问2详解】
由图可知,丁地等高线较为密集,坡度较大;丙地等高线较为稀疏,坡度较小,坡度更缓。黄土高原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常年从正南方照射而来,丙地是北坡,为阴坡。
【小问3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黄土高原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向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的过渡地带,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目前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表形态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沙丘是风力沉积(堆积)作用形成的,冲积扇是流水沉积(堆积)作用形成的,雅丹地貌主要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V形谷是流水侵蚀(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故与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成因相似的是V形谷,D正确。
【小问4详解】
地貌观察的顺序为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如山地、平原等,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的地貌,如山岭、河谷等,最后描述更小地貌的特征,如河岸、陡崖、山体高度、坡度、坡向等。从宏观尺度看,区域内地势较高,是高原地貌。从次一级地貌来看,东西部各有一座山峰,且由等高线的分布规律可知,图示区域中部有一条山谷。从微观地貌来看,山峰附近等高线较为稀疏,坡度较小,中部山谷等高线密集,坡度较大,且区域北部有三条陡崖。
29.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城市土地利用指城市中工业、交通、商业、文化、教育、卫生、住宅和公园绿地等建设用地的状况。反映城市布局的基本形态和城市内功能区的地域差异。
材料二某地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及远景规划示意图。
(1)图例中①、②表示城市中商业区的是____,判断依据是____。
(2)若工业区布局合理,则该城市主导风向可能是____。
(3)a、b、c、d四处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____,依据是____。
(4)为打造“文化厚重、生态宜居”的新城区,该市可采取的对策有____。
【答案】(1) ①. ① ②. 占地面积小,分布在市中心
(2)偏西风或偏东风 (3) ①. b ②. 靠近大学城,文化氛围好;靠近风景区,风景优美;远离工业区;交通便利
(4)保护文物古迹,弘扬传统文化;加强绿化,保护生态环境;合理规划各类用地,合理布局并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
【解析】
【分析】本题以某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及远景规划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商业区、工业区、高级住宅区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图文信息、联系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
【小问1详解】
商业区 是城市各种经济活动,特别是商品交易和金融流通的中枢 。只占城市用地的小部分 ,大多呈点状或条带状, 主要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地价较高。因此判断①为商业区,依据是站点面积小,分布在市中心。
【小问2详解】
工业区污染严重,应布局在市区边缘、主导风的下风向。根据图中指向标,可知工业区主要分布市区边缘的偏北方和偏南方,可判断该城市主导风向为偏西风或偏东风。
【小问3详解】
高级住区一般布局在城市的边缘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的地方,a.b.c.d中只有b适合建高级住宅区因为b处有风景区、绿化区、环境优美,靠近大学城和科研机构,且交通便利。
小问4详解】
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占用其他土地的面积越来越多,为打造“文化厚重、生态宜居”的新城区,该市应采取的对策有:保护文物古迹、弘扬传统文化;合理规划各类用地;加强绿化,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布局并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
30.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云南“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世界遗产核心区位于红河南岸哀牢山,元阳县境内。元阳县气候因地形复杂形成了特殊的垂直气候特征,堪称“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县内分布原始和次生林森林,哈尼族人将森林分为水源林、村寨林和“龙树林”三种,在乡规民约中水源林内严禁砍伐破坏。这些森林构成了巨大的天然绿色水库,正所谓“山有多高,水有多高”。为保证用水需求,哈尼族人在大山上挖筑了成百上千条水沟干渠。下图为当地森林、梯田与村寨位置示意图。
(1)哈尼梯田改造的农业生产条件是___________(填“气候”或“地形”)。除发展水稻种植业外,当地还可利用梯田发展__________(填“养殖业”或“旅游业”)。
(2)与同纬度东部广大平原地区相比,该地小范围内水稻品种更多样,主要与(填__________“气候”或“土壤”)多样有关。其次,该地水稻种植的__________(填“单产水平”或“机械化水平”)较低。
(3)从水循环的角度看,即使干旱年份,哈尼梯田仍保证有充足的水源供应,该水源来自__________(填“地表径流”或“地下径流”)。山上输水干渠走向基本上都与等高线__________(填“垂直”或“平行”)。
(4)从生产和生活的角度,说明当地村落房屋选址的合理性。
【答案】(1) ①. 地形 ②. 旅游业
(2) ①. 气候 ②. 机械化水平
(3) ①. 地下径流 ②. 平行
(4)半山腰冬暖夏凉;便于利用清洁水源,肥水入田;便于就近管理林田。
【解析】
【分析】本题以哈尼梯田为背景材料,涉及到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对区域环境影响、聚落区位因素、水循环环节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小问1详解】
哈尼梯田改造的农业生产条件的地形因素,除发展水稻种植业外,当地还可利用梯田发展旅游业。
【小问2详解】
与同纬度东部广大平原地区相比,该地区相对高度大,气候有垂直差异,因而小范围内水稻品种更多样。水稻种植属于季风水田农业,单产高,机械水平低。
【小问3详解】
由图可知该山顶有森林,植被覆盖率高,涵养水源能力强,该地水稻种植的水源主要来自于森林涵养的地下径流,山上的输水渠道与等高线平行。
【小问4详解】
半山腰海拔相对较高,夏季凉爽,受山谷风影响,半山腰冬温暖;村路位于梯田的上方,便于利用清洁水源,便于家禽的粪便肥田;村落靠近梯田,便于就近管理林田。
31.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我国的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隔海相望。长期以来,两地的陆路交通只能绕行渤海湾。为了改善交通条件,地理兴趣小组开展修建跨海大桥的可行性探究活动。下图示意跨海大桥位置。
(1)将以下数字序号填到下图相应方框内,完成此课题的探究思路。
①了解相关海域的自然环境。
②了解修建跨海大桥的技术及经济的可行性。
③结合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判断其可行性。
④现实问题: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之间陆路交通不便。
⑤提出设想:修建跨海大桥是否可行?
____、____、____
(2)修建跨海大桥需要研究相应海域的水情,表层海水最基本的运动形式有____、____、潮汐。
(3)与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之间的原有陆路交通线相比,途经大桥的陆路运距将____,运时将____,货物运输能源消耗将____。
【答案】(1) ①. ① ②. ② ③. ③
(2) ①. 海浪 ②. 洋流
(3) ①. 缩短 ②. 减少 ③. 降低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交通线路建设的条件、海水运动的基本形式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动地理知识的能力,结合材料信息分析作答即可。
【小问1详解】
首先有现实问题: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之间的陆路交通不便。从而提出假设:修建跨海大桥是否可行?在此基础上需要了解渤海相关海域的自然环境以及了解修建跨海大桥的技术和经济上的可行性,通过对了解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合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最后判断建设跨海大桥的可行性。
【小问2详解】
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表层海水最基本的运动形式有海浪、洋流、潮汐等。
【小问3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之间原有的陆地交通线路运距较长,途经大桥陆路运距缩短,运输时间将减少,从而有效降低了货物运输的能耗总量。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8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8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高考一模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高考一模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