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2023学年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2023届高三综合测试
地理
2023年5月
本试卷共6页,19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糯干寨是景迈山(横断山区)古茶林文化景观最有代表性的地区之一。该村寨的先民在海拔较高的天然林和地势低平的村寨之间片状开发茶林,茶林和茶林之间保留了一定面积的天然林作为防护林;同时茶林内保留了部分高大乔木和具有特有香味的树种,形成了“乔木层—灌木层(茶树分布层)—草本植物层”相结合的“林下种植”模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有关该村寨布局说法正确的是( )
A. 建筑坐北朝南,冬暖夏冷 B. 村寨紧凑布局,提高土地利用率
C. 两侧设立寨门,易守难攻 D. 天然林的保留,起到防山洪作用
2. “林下种植”模式的优势有( )
A. 茶林的乔木起到防风作用 B. 特有香味的树种能增加茶香
C. 草本层能维持生物多样性 D. 该模式能大量减少劳动强度
【答案】1. B 2. C
【解析】
【1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村建筑朝向没有统一为坐北朝南,A错误;横断山区地形起伏大,建设面积小。民居围绕寨心集中紧凑布局,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率,适应了当地较小的环境承载力,B正确;两侧设立寨门主要是为了控制村寨规模,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不是为了防御,C错误;天然林作为防护林,可有效防御大风、霜冻、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延长了茶树生存时间,保证了茶叶的产量,因此天然林的保留,主要作用不是防洪,D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茶林的乔木主要起到遮阴作用,A错误;特有香味的树种只要是为了减少病虫害,B错误;草本层能够增加土壤肥力,维持生物多样性,C正确;该模式并不能能大量减少劳动强度,D错误。故选C。
【点睛】当地位于横断山区南端,地形起伏大,气候湿热。土地零散,建设面积小。房屋建造:干栏式的房屋适应了地形起伏、气候湿润等自然条件,并能满足晒制、存储茶叶等需求;村寨布局:民居围绕寨心集中紧凑布局、设置寨门控制村寨规模,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率,适应了当地较小的环境承载力;茶叶生产:防护林可有效防御大风、霜冻、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延长了茶树生存时间,保证了茶叶的产量;“林下种植”模式,可为茶树遮阴,增加土壤肥力,增加生物多样性,减少病虫害,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保障了茶叶的品质;天然林能够涵养水源,保证了人们的生产生活用水。
2023年5月11日,武汉“光谷空轨”试乘发车。空轨全称为“悬挂式轻型空中轨道”,其列车悬挂在单型轨道下方,将地面交通移至空中。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与地铁相比,“空轨”的最大优点是( )
A. 运客量更大 B. 工程建设成本较低 C. 没有噪音 D. 占据城市空间更小
4. 下列有关“空轨”的运营场景,正确的是( )
①大城市大运量轨道交通线网的接驳和延伸 ②新城区、中小城市公共交通骨干线路
③旅游区、大型商务区等内部交通线 ④路机场航站楼间的接驳线、大学城内部交通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3. B 4. D
【解析】
【3题详解】
据材料空轨“列车悬挂在单型轨道下方,将地面交通移至空中”,与地铁相比,“空轨”的客运量较小,A错误;空轨在地面上建设,相对地下的地铁建设,工程量小,工程建设成本较低,B正确;在空中运行,噪声较小,C错误;空轨占据城市地上空间,地铁占据城市地下空间,空轨轨道占据地面面积比地铁要大,D错误。故选B。
【4题详解】
空轨兼具通勤和观光功能,适合的运行场景有大城市大运量轨道交通线网的接驳和延伸、新城区、中小城市公共交通骨干线路、旅游区、大型商务区等内部交通线、公路机场航站楼间的接驳线、大学城内部交通等,①②③④正确,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空轨即悬挂式单轨列车,是一种新型中低运量轨道交通制式。与传统交通方式不同,空轨列车车体悬挂于轨道梁下方凌空“飞行”,被称为“空中列车”,具有不占用地面路权、环境适应性强、景观效果好等优点,兼具通勤和观光功能。
2022年8月,由于受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影响,重庆多地先后发生森林火灾。在合适的气象条件下消防员采用了“以火攻火”的方法扑灭山火。如下图所示,当山火向右蔓延时,在山火蔓延的前方去除一定宽度的可燃物,修建隔离带,然后人为点火,当人工火带形成后,会快速向山火带移动,当两火相遇时,因骤然缺氧和可燃物燃烧殆尽,山火熄灭。完成下面小题。
5. 适宜采用“以火攻火”方式灭火的气象条件是( )
A 大风天气 B. 弱风天气 C. 高温天气 D. 高压天气
6. 人工火带形成后快速向山火带移动的原因是( )
A. 山火处上升气流强烈 B. 山火与人工火带之间上升气流强烈
C. 存在吹向山火的强风 D. 山火与人工火带之间下沉气流强烈
7. 在森林防火预警监测系统中,具有监测低成本、广覆盖优势的是( )
A. 视频监控系统 B. 人工瞭望 C. 无人机巡航 D. 卫星遥感
【答案】5. B 6. A 7. D
【解析】
【5题详解】
“以火攻火”其主要原理是由人工点烧火头与相向烧来的林火对接使结合部骤然缺氧失去燃烧条件。“以火攻火“时出现的“缺氧”地带,会被风输送的新鲜空气轻松击破。所以,“以火攻火“要在山火逆风、风速低或无风的气候条件下,且要在一天中风速最低的傍晚时刻进行。因此适宜采用这种方式灭火的气象条件为弱风天气,因此选B;大风天气不利于缺氧条件的形成,故排除A;高温天气会使森林植被水分蒸发,加剧干旱程度,故排除C;高压天气,天气稳定晴朗,不利于灭火条件的形成,故排除D。故选B。
【6题详解】
大火发生时,火势会随着风向蔓延,但在靠近大火的下风段,由于燃烧中心地区温度高、热空气密度上升,形成低气压,周围新鲜空气不断补入,就会形成迎着火焰、往燃烧中心方向的气流。因此火在燃烧时,高温会在火焰上方形成一股上升气流,因此选A;山火与人工火带之间不存在气流上升的条件,因此B错误;根据灭火的气象条件可知,以火灭火的气象条件是弱风天气,因此C错误;山火与人工火带之间不存在气流下沉的条件,因此D错误。故选A。
【7题详解】
遥感技术应用于宏观生态环境监测,具有视野广阔、获取的信息量多、效率高、适应性强、可用于动态监测等众多优点。需要的人工成本低,覆盖面积广,因此选择D。A、B、C选项所采用的方式不具备以上特点,因此排除。故选D。
【点睛】森林大火爆发和难以扑灭的原因:气候和水文:火灾爆发区属于亚热带高原型季风气候,干湿分明,每年11月-4月该地区为干季,湖泊和河流由于长时间无降水处于干季,水位低、蒸发量小,从而导致降水稀少,没有形成能够阻止和扑灭森林大火的降水;地形:干热河谷、山地地形影响之下,气流飘忽不定导致风向变化异常,地形导致焚风效应加剧火势、影响扑救;植被:火源区是连绵不断的大山,原始森林覆盖率高,枯枝落叶较厚,松柏树广布,一旦火情爆发将极快扩散;其他原因:可能存在不文明祭扫(烧纸钱)和其他不文明行为(乱丢烟头等);难以扑灭的原因:森林覆盖率高、森林大火火势凶猛、大火爆发期间风力大、风向多变,不具备人工降雨大范围扑灭大火的条件。
国内首个健康养殖模式已在山东青岛鳌山湾海城成功运行数月,具有良好的经济、生态效益。该工程依托风能、光能、波浪能互补的供能浮台向海底均匀注入压缩空气,形成上升气泡,用于筏式海藻养殖,替代传统的挂袋施肥。完成下面小题。
8. 与周边海域相比,该健康养殖模式海区表层海水的温度及盐度特点是( )
A. 温度较高盐度较高 B. 温度较高盐度较低
C. 温度较低盐度较高 D. 温度较低盐度较低
9. 与该健康养殖模式营养盐来源原理相似的海区是( )
A. 南美亚马孙河口 B. 非洲西南纳米比亚海域
C. 英国的北海海区 D. 冬季的索马里半岛海区
【答案】8. C 9. B
【解析】
【8题详解】
周边海域为近海海湾,表层海水盐度较低。该健康养殖模式通过人工制造的上升流,将海底大量的营养盐类及较低温的海水带到表层,使该海区的表层海水较周边海域温度偏低、盐度偏高,C正确,ABD错误。故选C。
【9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上升气泡,用于筏式海藻养殖,替代传统的挂袋施肥”,由此可知:人工制造的上升流将海底营养盐类带到表层,与非洲西南纳米比亚海域离岸东南风导致的上升流类似,B正确;南美亚马孙河口的营养盐主要为河流搬运带来,A错误;英国北海海区的营养盐主要是北大西洋暖流与北冰洋南下冷水交汇海水扰动形成,C错误;冬季的索马里半岛海区盛行迎岸的东北风,营养盐不丰富,D错误。故选B。
【点睛】洋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1、寒暖流交汇的海区,形成较大的渔场。2、受离岸风影响,底层海水上泛,形成渔场,例如,北印度洋海区索马里半岛东侧的夏季渔场。
日晷是古代人们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下图所示某地墙面上设有一日晷(此类日晷又称为立晷),晷针垂直于太阳视运动的轨道平面并与墙面约为30度角。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推测该地纬度约为( )
A. 10° B. 30° C. 60° D. 70°
11. 该墙面的朝向为( )
A. 东 B. 南 C. 西 D. 北
【答案】10. C 11. B
【解析】
【10题详解】
晷针应指向北极星,由于晷针垂直于太阳视运动的轨道平面并与墙面约为30°,所以晷针与地面的夹角为60°,所以北极星的仰角为60°,北极星仰角与当地纬度相等,由于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所以当地纬度约为60°N,故选C。
【11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当地纬度约为60°N,正午12点太阳位于当地正南方,晷针影子与12点重合,与图示信息吻合,所以墙面朝向正南方,故选B。
【点睛】北极星仰角与当地的地理纬度相等。如:赤道处北极星的仰角为0°,即是表明北极星在地平面的正北方;40°N处北极星的仰角为40°,北极点处北极星的仰角为90°,即是表明北极星在当地的上中天,南半球看不见北极星,北极星位于地平面以下。
科学家团队在九江武宁地区约4.38亿年前的地层中发现真盔甲鱼类新属种化石并将其命名为“九江江夏鱼”。该鱼和之前发现于武汉地区的后棘江夏鱼均属曙鱼科,是一对失散了4.38亿年的江夏鱼“兄弟”,化石产地表明,它们“分家”各自演化的两地直线距离实际上不足200公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江夏鱼大量繁衍的地质年代是( )
A. 前寒武纪 B. 古生代 C. 中生代 D. 新生代
13. 根据“九江江夏鱼”和“后棘江夏鱼”的化石产地可合理推测( )
①“后棘江夏鱼”演变成两栖类动物独立进化 ②4.38亿年前九江和武汉间曾经是连通的海洋
③泥沙淤积使九江和武汉间的海洋隔断 ④地壳运动使九江和武汉间的海洋隔断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14. 在野外寻找红层(红色的陆相碎屑沉积物)地貌需要重点关注( )
A. 岩石颜色、岩层结构和构造 B. 化石类型、岩石形成的地质年代
C. 地貌类型、气候条件和植被 D. 岩石粒径、地表起伏情况和海拔
【答案】12. B 13. D 14. A
【解析】
【12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江夏鱼生活的时期在距今4.38亿年前,属于古生代(距今5.41亿年-2.52亿年),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3题详解】
“后棘江夏鱼”属曙鱼科,没有演变成两栖类动物,①错误;“九江江夏鱼”和“后棘江夏鱼”均属曙鱼科,是一对失散了4.38亿年的江夏鱼“兄弟”,说明它们曾经生活在一起,4.38亿年前九江和武汉间曾经是连通的海洋,②正确;古生代期间地壳运动剧烈,许多地方反复上升和下沉,海陆格局发生了多次大的变迁,应是地壳运动使九江和武汉间的海洋隔断,而不是泥沙淤积使九江和武汉间的海洋隔断,③错误,④正确。综上所述,②④正确,即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4题详解】
红色的陆相碎屑沉积物为红色的沉积岩风化形成的碎屑物经外力堆积作用而形成,因此在野外寻找红层(红色的陆相碎屑沉积物)地貌需要重点关注岩石颜色(是否为红色)、岩层结构和构造(是否为沉积岩),而不需要关注化石类型、岩石形成的地质年代、地貌类型、气候条件和植被、岩石粒径、地表起伏情况和海拔。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距今5.41亿年前为前寒武纪、距今5.41亿年-2.52亿年为古生代、距今2.52亿年-6600万年为中生代、距今6600万年至今为新生代。
下图为宁夏局部区域生态分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图中Ⅰ、Ⅱ、Ⅲ区域景观分别为( )
A. 森林灌丛草原、平原灌溉农田、荒漠草原
B. 森林灌丛草原、荒漠草原、平原灌溉农田
C. 荒漠草原、森林灌丛草原、平原灌溉农田
D. 荒漠草原、平原灌溉农田、森林灌丛草原
16. Ⅱ区域的主要发展方向是( )
A. 进行生态补偿,强化调节服务 B. 注重现代农业发展,保障供给服务
C. 合理利用水源,提升支撑服务 D. 封育改良牧草区域,凸显文化服务
【答案】15. D 16. B
【解析】
【15题详解】
据图可知该去位于宁夏平原附近,该区域年降水量小,多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因此I区域景观为荒漠草原;II区域位于宁夏平原,主要发展灌溉农业,因此景观为平原灌溉农田; III区域位于贺兰山迎风坡有地形雨,降水相对较多,有森林分布,景观为森林灌丛草原,D符合题意。故选D。
【16题详解】
进行生态补偿,强化调节服务应在森林灌丛草原区,A错误;II区域发展灌溉农业区,未来发展方向是注重现代农业发展,保障食物的供给服务,B正确;合理利用水源,提升水资源供给服务而不是支撑服务,C错误;封育改良牧草区域,应在草原区,D错误。故选B。
【点睛】自然环境服务功能包括:
(1)供给服务:主要是为人类提供自然资源,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与物质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取自然资源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
(2)调节服务:为人类提供相对适宜的生存环境;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许多环境问题,需要通过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来化解。
(3)文化服务:指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得的精神享受、审美体验等非物质收益。
(4)支撑服务:是供给服务、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的基础和前提,并通过这些服务间接为人类提供服务。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希勒湖是澳大利亚西南部的一个粉色湖泊,一侧是粉色的湖、一侧是茫茫的大海,景色尤为壮观(如下图)。希勒湖原是海洋的一部分,后因外力作用与海洋隔绝形成潟湖。该区域地表以下为砂质土地,区域内无明显河流。经研究,湖泊盐度增加后,湖水中能产生的β-胡萝卜素的特殊的微生物(藻类)就能大量繁殖,藻类的繁殖还能进一步增大湖泊的盐度。
(1)分析希勒湖形成并呈粉红色的过程。
(2)推测希勒湖湖水最可能呈现出深粉红色的月份,并说明理由
(3)若沙坝断开,且不考虑海浪的影响,推测断口处的湖水与海水间的水体的运动情况。
【答案】(1)希勒湖是因海浪作用泥沙堆积成沙坝,坝体将海水分割形成的潟湖;该区域蒸发强烈作用,使得湖水咸化;湖水咸化后,湖中的藻类大量繁殖,并产生颜色偏红的β-胡萝卜素,使湖水呈现独特粉红色。
(2)1月。理由:希勒湖为地中海气候,1月是夏季,该地区受副高控制,降水少,蒸发旺盛,盐度最高。湖中的藻类大量繁殖,湖泊颜色呈粉红色。
(3)表层水由海洋流向湖泊,底层水由湖泊流向海洋。原因:湖水盐度高密度大,水位较低。表层水由海洋流向湖泊。
【解析】
【分析】本题以希勒湖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湖泊的形成、湖泊水文特征、水体运动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据材料“希勒湖原是海洋的一部分,后因外力作用与海洋隔绝形成潟湖”可知,希勒湖是因海浪堆积作用将泥沙堆积成沙坝,沙坝坝体将湖区与海洋分割形成的潟湖;读图可知,该区域位于30°~40°S的大陆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气温较高,降水少,蒸发旺盛,又无河流汇入,湖水盐度升高;“湖泊盐度增加后,湖水中能产生的β-胡萝卜素的特殊的微生物(藻类)就能大量繁殖”可知,湖水盐度升高后,湖中的藻类大量繁殖,并产生颜色偏红的β-胡萝卜素,使湖水呈现独特粉红色。
【小问2详解】
该区域位于30°~40°S的大陆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气温较高,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蒸发旺盛,盐度最高;利于湖中的藻类大量繁殖,使湖泊颜色呈粉红色。当地位于南半球,夏季为1月份,故希勒湖湖水最可能呈现出深粉红色的月份是1月。
小问3详解】
若沙坝断开,且不考虑海浪的影响,断口处的湖水与海水间的水体的运动情况受盐度影响形成密度流;湖水盐度较高,密度较大,水面低于海洋,故表层水由海洋流向湖泊,底层水由湖泊流向海洋。
18.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福建省厦门市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台湾海峡西岸。随着城市“后工业化”进程加速,工业逐步外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厦门市中心城区的东渡港区货运服务功能下降,“港城矛盾”突出。东渡港区拟依托邮轮港口,开发以中高端消费为主的邮轮经济,形成集港口、金融、贸易、文化及旅游等相关行业为一体的国际邮轮母港。下图为东渡港区地理位置示意。
(1)分析东渡港区近年来“港城矛盾”突出的原因。
(2)从地理位置角度,分析厦门适合邮轮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
(3)预测东渡港转变为邮轮母港对厦门城市产业发展的积极影响。
【答案】(1)工业逐步外迁,货运成本上升;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使得港口城市(厦门港)货运需求减少;(城市化)中心城区用地紧张,港口用地经济效益下降;港口在货物运输、装卸与仓储与城区交通产生的拥堵、安全、环境影响等问题。
(2)位于亚热带,夏长无冬,气候适宜;海滨城市,(海洋)旅游资源丰富;位于东南沿海中部,经济发展迅速,基础设施好;地理位置优越,与日韩、东南亚相邻,国际游客数量多;东邻台湾,台陆往返旅游联系紧密。
(3)促进造船、修船等传统工业的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促进厦门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交通、餐饮、住宿等行业的发展;促进厦门形成以游轮维修、保养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邮轮产业附加值高,增长稳定,有利于提高厦门产业经济效益。
【解析】
【分析】本题以福建东渡港区发展状况为背景,涉及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港口选址的区位因素以及邮轮发展对城市产业带来的影响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阅读图文材料提取有效信息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对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素养要求较高,难度较大。
【小问1详解】
据材料“随着港口城市“后工业化”进程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厦门市中心城区的东渡港区货运服务功能下降,“港城矛盾”突出。”可知,该地因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使得港口城市(厦门港)货运需求减少;城市化速度加快,使得中心城区面积扩张,造成用地紧张的局面;据材料“东渡港区拟依托邮轮港口,开发以中高端消费为主的邮轮经济,形成集港口、金融、贸易、文化及旅游等相关行业为一体的国际邮轮母港。”可知,该港口工业逐步外迁,货运成本会不断上升;港口在货物运输、装卸与仓储与城区交通产生的拥堵、安全、环境影响等问题。
【小问2详解】
从纬度位置来说,厦门位于亚热带,夏长无冬,气候适宜;从海陆位置来说,厦门为海滨城市,靠近海洋,旅游资源丰富,与日韩、东南亚相邻,国际游客数量多;从相对位置来说,厦门市位于东南沿海中部,经济发展迅速,基础设施好,地理位置优越,东邻台湾,台陆往返旅游联系紧密。
【小问3详解】
本题主要结合材料进行分析邮轮母港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东渡港转变为邮轮母港对厦门城市产业发展的积极影响有如下几点:随着港口城市“后工业化”进程加速,东渡港区货运服务功能下降,成为邮轮母港后,造船、修船等传统工业的技术得到改造,产业得到升级;根据材料“邮轮母港是邮轮的始发港和目的地,既是游客的集散地,也是为邮轮提供维修、补给、运营管理、市场开拓等全面服务的基地”,可见转变为邮轮港口后大大促进了厦门旅游业的发展,同时还会带动与旅游相关的交通、餐饮、住宿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东渡港转变为邮轮母港可以促进厦门形成以游轮维修、保养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邮轮经济具有规模大、增长稳定、聚集性强的特点”,可知邮轮产业附加值高,增长稳定,有利于提高厦门的产业经济效益。
19.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广东四大名山之一的罗浮山(23°13′N~23°25′N,113°55′33″E)又称“东樵山”,其主峰海拔为1281.5m。罗浮山植物种类丰富、发育多种土壤类型。下图示意某调查小组对罗浮山不同海拔的样地调查记录统计。
(1)指出罗浮山海拔300m的植被类型并说明判断理由。
(2)指出罗浮山样地乔木平均密度的垂直变化特点,并推测原因。
(3)从气候、植被的角度,分析罗浮山海拔1100m以上发育出有机质丰富的草甸土的原因。
【答案】(1)植被类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判断理由:罗浮山位于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基带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而300米处海拔较低,难以形成明显的山地垂直地域分异,因此其乔木类型主要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特点:平均密度数先随海拔升高而增加,后再降低;在海拔1245m处数量为0。原因:罗浮山开发早,开发程度较高,低海拔处乔木大量被人为砍伐;随海拔升高,乔木开发难度增加,数量增加;在更高海拔的地方,由于坡陡土薄,风大,云雾多,湿度大,植被矮化,自然带更替为灌丛草甸带,乔木退出植物群落。
(3)海拔较高,低温潮湿的环境不利于乔木生长,而适宜灌丛草甸生长;灌丛草甸每年能提供大量植物残体,低温潮湿环境中土壤生物活性逐渐下降,植物残体分解率降低,有机质累积增加。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山地垂直自然带,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土壤的形成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300m的海拔相对较低,难以产生较大的水热条件变化,垂直地域分宜尚不明显,所以300m海拔的自然带即为当地基带植被,与当地地带性植被保持一致,罗浮山位于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所以罗浮山海拔300m的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小问2详解】
结合图中平均密度曲线可知,平均密度数先随海拔升高而增加,后再降低,在海拔1245m处,平均密度变为0。这种密度的变化特点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均有关系。在低海拔地区,水热条件优越,人类开放较早,受人类开发的影响,低海拔处乔木大量被人为砍伐,平均密度较小;随着海拔的升高,受人类影响减小,乔木开发难度增加,平均密度增大。但在更高海拔地区,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坡陡土薄,高海拔地区风大,云雾多,湿度大,使得植被矮化,植被演替为灌丛草甸带,乔木退出植物群落,所以平均密度下降且在海拔1245m处,平均密度变为0。
【小问3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在高海拔地区,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坡陡土薄,高海拔地区风大,云雾多,湿度大,使得植被矮化,植被演替为灌丛草甸带,而灌丛草甸可以提供大量的植物残体,但在高海拔地区,土壤低温潮湿的环境使得土壤微生物的活性下降,分解能力下降,植物残体难以分解,使得有机质积累增加,所以海拔1100m以上发育出有机质丰富的草甸土。
2023届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地理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地理答案,共3页。
2023届陕西省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届陕西省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组,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广东省广州市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广东省广州市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答案,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