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题05 锋面系统-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重难点易错点微专题突破(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微专题05 锋面系统-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重难点易错点微专题突破(解析版),共14页。
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重难点易错点微专题突破微专题05 锋面系统【考点梳理】1.冷锋与暖锋的判断(1)看符号(2)看冷气团运动方向若冷气团的运动只有向暖气团一个方向,说明冷气团势力强,应为冷锋;若冷气团遇到暖气团时有回转运动,则说明暖气团势力强,为暖锋。(3)看锋面坡度冷气团运动速度快,冷气团势力强大时,形成的冷锋锋面坡度较大;而暖气团运动速度慢,暖气团势力强大时,形成的暖锋锋面坡度较小。(4)看雨区范围及位置不论是冷锋还是暖锋,降水都主要在冷气团控制范围内。“锋前”“锋后”是根据锋面移动方向,即主动前进气团的移动方向确定的:以锋线为界,在锋面移动方向上,锋线前方为锋前,锋线后方为锋后。(5)看过境前及过境后的天气变化(看过境前后的气温、气压变化)过境前气温高,气压低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过境前气温低,气压高过境后气温升高,气压降低(6)根据对我国天气的影响差异判断冷锋对我国天气的影响较大,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的寒潮、冬春季节的沙尘暴,都主要是冷锋过境造成的;而暖锋对我国的影响比较小。2.影响我国的两个典型的准静止锋 江淮准静止锋昆明准静止锋时间夏初冬半年形成冷、暖气团在江淮一带势均力敌,相持不下由极地大陆气团带来的冷锋受云贵高原地形阻滞,导致锋面不能大幅度移动天气特征出现长达一个月的连绵阴雨(梅雨)天气昆明受暖气团控制,以晴朗温暖天气为主;贵阳受冷气团控制,以阴雨冷湿天气为主3.给我国带来主要降水的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1)形成:夏半年副热带高压加强,位置北移,受其影响,海洋暖湿气流登陆北上,在高压脊北侧与北方来的冷空气相遇形成锋面雨带。(2)移动①正常年份推移规律4、5月南部沿海进入雨季,华北地区出现春旱6月长江中下游形成“梅雨”7~8月雨带移至华北、东北,长江流域出现伏旱9月雨带南撤至长江流域10月雨季结束②雨带类型:北进过程主要是暖锋;南退过程主要是冷锋。6月江淮流域主要是准静止锋。(3)影响①北方雨季短,降水少,南方雨季长,降水多。②异常年份夏季风强弱对锋面进退影响:夏季风势力强,则锋面雨带北移速度快,易出现北涝南旱;夏季风势力弱,则锋面雨带北移速度慢,易出现北旱南涝。 【好题精练】一、单选题下图示意我国内蒙古西部地区一次天气系统过境引起的强沙尘暴天气过程中部分气象要素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沙尘暴最严重的时段是( )A.4~10时 B.8~14时 C.14~20时 D.18~24时2.该天气系统过境时气温明显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①外来冷气团替代了本地暖气团 ②大气保温效应减弱 ③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 ④降水天气带来降温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1.C 2.C【解析】1.由图可知,10时~22时间天气能见度明显降低,说明沙尘暴天气强度大,且14~20时,风速极大,沙尘暴最严重,C正确。ABD错误。故选C。2.读图可知,气温在14时达到一日中最大值后出现迅速下降,14时~20时大约下降了11℃,且14时后气压迅速上升,由此推知应该是冷锋过境,外来冷气团替代了本地暖气团,①正确;沙尘暴产生的大量沙尘会削弱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③正确;夜间空气中的沙尘释放白天吸收的热量,进行热传递,补偿地面,对地面形成保温作用,增强大气保温效应,②错误;降水天气对大气起净化作用,不会形成沙尘暴,与材料矛盾,④错误。①③,故选C。2021年12月10日,美国中部6个州遭遇至少30场龙卷风袭击。这是美国乃至北半球12月最为强烈的龙卷风和强对流灾害。龙卷风是强烈的大气涡旋现象,由于湿热气团强烈抬升,在地面形成小范围超强低压,带动汇聚的气流高速旋转而形成。下图示意此次龙卷风的主要受灾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美国龙卷风春季多发,出现在这个季节中并不寻常,下列不属于此次龙卷风成因的是( )A.气候变暖升温,大量水汽上升 B.冷暖气团交汇,气流强烈上升C.此季节降水少,空气十分干燥 D.地势平坦,利于冷暖气团交汇4.龙卷风预报至今仍属于“世界性难题”,龙卷风预报难的原因是( )①气象探测设备研发难 ②龙卷风形成条件复杂③龙卷风的直径比较小 ④龙卷风生命周期较短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3.C 4.C【解析】3.从材料得知,龙卷风形成需要湿热气团强烈抬升,气候变暖升温利于形成湿热气团上升,A是成因之一。冷暖气团交汇,利于湿热气团强烈抬升,利于龙卷风形成,B、D也是成因之一。降水少,空气干燥,缺少湿热气团,不利于龙卷风形成,故选C。4.美国龙卷风气象探测设备的种类及研发技术处领先地位,①错误;从材料可知,龙卷风是一种不常见的,小尺度的,突发性的天气系统,形成条件复杂,存在时间短,所以难以预报,②③④正确。综合起来,A、B、D错误,C正确,故选C。2021年7月,北美等地受“热穹顶"(如下图)天气系统控制,区域上方的大气压力不断增加,产生一个下沉的空气柱,下沉的气流就像一个盖子,捕获地表热量,使大气不断压缩、加热并变干。该系统还会推出气流,将区域上空云层及周边冷气团挤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热穹顶”始于( )A.高压系统 B.低压系统 C.冷锋系统 D.暖锋系统6.判断该天气系统推出气流的主要特点是( )A.较暖,移动较慢 B.较冷,快速移动 C.较暖,强烈下沉 D.较冷,强烈上升7.推测该系统可能带来的气象灾害是( )A.雷暴天气 B.龙卷风 C.高温热浪 D.冰雹【答案】5.A 6.B 7.C【解析】5.据材料中对于“热穹顶”的描述:“区域上方的大气压力不断增加,产生一个下沉的空气柱”,符合高压天气系统特征,A正确,BCD错误。6.据上题可知当地该地区天气系统为高压系统,垂直方向空气遇冷下沉,快速移动推出气流,并将区域上空云层挤走,B正确,ACD错误。7.结合材料可知该天气系统夏季控制本区域,夏季受高压天气系统控制,气流下沉,降水少,天气晴朗,且下沉的空气就像一个盖子,捕获地表热量,并推出气流将云层挤走,使得太阳直接照射地面,易导致高温热浪,C正确,ABD错误。2019年5月11日阿拉善盟遭遇近10年最强大风沙尘暴天气过程,全盟大部分地区发生沙尘暴或强沙尘暴,最低能见度仅69米,出现在拐子湖。具体的天气过程为5月11日09时大风、沙尘天气从额济纳旗开始,自西北向东南方向横扫阿拉善盟大部地区。下图为拐子湖位置图和拐子湖站点5月11日5:00至12日0:00地面气象要素变化图。8.该日拐子湖气温在12:00达到一日中最大值的主要原因( )①12:00之后冷空气过境②12:00之后天气转阴,使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减少③沙尘天气使地面辐射减少④12:00之后太阳高度角开始减小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9.拐子湖沙尘暴最强时段为( )A.8:00~12:00 B.12:00~14:00 C.14:00~20:00 D.20:00~24:0010.此次沙尘暴天气的形成与冷锋过境有关,冷锋开始控制拐子湖的时间( )A.10:00 B.12:00 C.14:00 D.24:00【答案】8.B 9.C 10.B【解析】8.12:00之后气温开始降低,直到14:00之后气温骤降,14:00-15:00的1小时气温下降了6℃,这表明此时冷锋过境,气温下降,①对;12:00之后,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减少,主要是因为沙尘的遮挡,并不是天气转阴,②错;太阳辐射减少,地面获得的热量减少,进而地面辐射减少,③对;当地地方时12:00太阳高度角最高,阿拉善经度在100°E左右,北京时间12:00时,当地地方时在10:40左右,太阳高度角还在增加,④错。B正确,A、C、D错误。故选B。9.沙尘暴最强的阶段,应该是能见度最低和风力最强的阶段,根据图中信息,9:00能见度下降至10000m以下,14:00-22:00能见度最低,极大风速在20:00之后迅遠降低,综合来看,拐子湖沙尘暴最强的阶段为14:00~20:00。C正确,A、B、D错误。故选C。10.冷锋过境时,气温下降,气压升高,风速增加。根据图中信息,该站点12:00气温开始下降,风速增加,气压升高,符合冷锋过境的特点。B正确,A、C、D错误。故选B。雷电是一种云层放电现象,一般产生于对流发展旺盛的云层中,常伴有狂风和暴雨,在我国多发于夏季。某年11月12日,我国西南某地突发短时雷雨天气,出现了“冬打雷”现象。下表为该地11月10日至14日天气变化情况统计。据此完成下列各题。日期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天气10日20℃13℃阴转多云11日18℃12℃多云转小雨12日17℃11℃小雨转多云13日17℃7℃多云转晴14日17℃6℃晴11.雷电形成的条件不包括( )A.强烈的上升气流 B.充足的水汽 C.不稳定的大气结构 D.较高的气温12.10日至14日过境该地的天气系统为( )A.冷锋 B.暖锋 C.气旋 D.反气旋13.该天气系统过境时,当地( )A.气温水平差异减小 B.水平气压梯度力增大C.大气逆辐射减弱 D.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答案】11.D 12.A 13.B【解析】11.据材料可知,雷电一般产生于对流发展旺盛的云层中,所以其形成伴随着强烈的上升气流、充足的水汽,大气结构不稳定,与气温高关系不大。故选D。A、B、C错误。12.据材料可知,该地11月10日至14日天气变化表现为降温和降雨现象,为冷锋过境。故选A。B、C、D错误。13.据材料由上题可知,该地天气系统为冷锋过境,常伴有狂风,水平气压梯度力会增大。气温差异会变大,A错误;B正确;由于云量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C错误;云量增多,削弱太阳辐射,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减少,D错误。故正确选项为B。A、C、D错误。秋冬季节冷空气经过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从中得到水蒸气和热能,在下风区的湖岸形成降雪,这个现象称为湖泊效应降雪。纳木错是西藏第二大湖,通常情况下,11月开始结冰,翌年4月开始融化。左图为纳木错秋冬季积雪覆盖日数的空间分布(单位:天),右图为纳木错周边区域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根据纳木错秋冬季多年平均积雪日数的空间分布,推测当地冬季的主导风向是( )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南风 D.东北风15.与大湖效应产生的降雪过程原理类似的天气系统是( )A.冷锋 B.气旋 C.暖锋 D.反气旋16.下列月份中,纳木错湖泊效应降雪最少的是( )A.1月 B.4月 C.7月 D.11月【答案】14.A 15.C 16.A【解析】14.读图可知,积雪多存在于纳木错东南部,结合材料中“在下风区的湖岸形成降雪”,可知当地的主导风向为西北风,A正确、BCD错。故选A。15.材料中“冷空气经过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从中得到水蒸气和热能”可知,冷空气经过水面增温后形成暖空气向下风向移动,与湖泊东南部的冷气团相遇带来降雪,这个过程类似于暖锋的形成过程,C正确、ABD错。故选C。16.7月份,气温高,降水的形式为降雨,不存在湖泊效应降雪,C错误;11月为湖泊开始结冰,4月份湖泊融冰,气温较低,且存在未结冰的水面,因此可能出现湖泊效应降雪,BD错误;1月份气温最低,湖泊完全封冻,且冰层较厚,湖泊效应降雪最少,A符合题意。故选A。锋后气团性质一旦发生改变,被更后面的气团追上会形成新的锋面。此新锋面称为副锋,原锋面称为主锋。下图示意我国某日局部地区出现的主锋和副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主锋、副锋的锋面类型分别是( )A.冷锋冷锋 B.暖锋暖锋 C.冷锋暖锋 D.暖锋冷锋18.导致主锋锋后气团变性的主要原因是( )A.阴雨天气削弱太阳辐射,气温下降 B.阴雨天气大气逆辐射强,气温升高C.途经高原山地高海拔区,气温下降 D.途经地面辐射更强地区,气温升高【答案】17.A 18.D【解析】17.上图示意的是局部地区出现的主锋和副锋,结合图示信息可知,该锋均是西北侧冷高压推动冷空气南下与东南部暖气团相遇导致,均属于冷锋。早期冷气团南下形成冷锋的过程中,冷气团逐渐变性,被后期南下的更冷的冷空气追上,形成新的冷锋(即是副锋),故选A。18.结合上题分析可知,早期冷气团南下形成冷锋的过程中,由于途经地面辐射更强地区,冷气团空气获得地面辐射而增温,气温升高,原先的冷气团逐渐变性,D正确。气温下降则冷气团不会向相对温暖的气团变性,AC错。阴雨天气云层削弱了太阳辐射,气温不会升高,B错。故选D。二、综合题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21年3月中旬我国北方地区发生了一次大规模沙尘暴天气。据气象专家分析,此次沙尘暴源于蒙古国,3月上该国天气晴朗,气温显著高于同期平均水平6~8℃。左图、右图分别示意3月15日2时的天气形势、沙尘天气分布。(1)用符号在左图中适当位置绘出冷锋,并推断京津地区沙尘的移动方向。(2)分析此次大规模沙尘暴源于蒙古国的原因。【答案】(1)绘图:向山东一带(或向东南/向南)移动(2)蒙古国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此季节气候干旱,植被覆盖率低;且今年3月上旬气温显著高于往年,积雪提前融化,砂石裸露面积增大,提供沙源更为充足;蒙古附近发育势力强大的反气旋与气旋,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形成快速推进的冷锋系统,风力强劲。【解析】本题考查冷锋与天气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结合材料信息分析作答即可。(1)首先,图中存在锋面气旋结构,气旋偏左侧低压槽附近存在冷锋,其移动方向向东移动。其次,图中的冷高压推动冷空气南下,在冷高压南侧等压线从密集向稀疏过渡区域,冷空气抬升前方暖气团形成冷锋。绘图如下:结合上图分析可知,在京津一带,受西北风的影响,沙尘主要向山东一带移动(或者说向东南、南方向移动)。(2)蒙古国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属温带大陆性气候,该季节正值初春时期,气候干旱,降水少,且植被覆盖率低,地表易裸露。根据材料信息可知,3月上旬该国天气晴朗,气温显著高于同期平均水平6~8℃,由于该年3月上旬气温显著偏高于往年平均水平,导致积雪提前融化,地表裸露面积增大,同时加之气温升高较快,蒸发较大,使得地表更加疏松,提供的沙源更为充足。结合图示信息可知,蒙古国受强大的反气旋和气旋的共同影响,气压梯度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从而形成快速推进的冷锋系统,风力强劲,有利于沙尘的远距离输送。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2012年1月31日环球网报道,日本全国各地近期普降大到暴雪,部分地区积雪厚度超过2m,有的地区超过5m,甚至导致雪灾。材料二 下图为日本暴雪分布图。(1)说明日本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成因。(2)判断此时节日本的盛行风向,并说明受其影响日本的气候特点。(3)说明导致2012年1月31日日本全国各地普降大雪的天气系统类型,并分析该天气系统过境后,日本的天气变化趋势。(4)说明本次暴雪主要分布地区并说明其降雪多的原因。【答案】(1)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海陆热力性质差异。(2)西北风。气温低,降水相对较少。(3)冷锋。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4)日本中北部日本海沿岸。西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沿岸有暖流流过,增温增湿。【解析】本题考查气候及其形成原因、季风环流对气候的影响、天气系统、降雪的影响因素等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的地理核心素养为区域认知、综合思维。(1)日本位于亚洲大陆东侧,濒临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临近最大的海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因此形成了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其成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2)日本主要为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因此夏季均为高温多雨,降雪主要集中在冬季,因此材料所述季节为冬季,该季节日本盛行由亚欧大陆吹出的西北风,即其盛行风为西北风。西北风由陆地吹向海洋,比较干燥,由高纬度地区吹出,温度较低。在其影响下,日本气候特点为气温低,降水相对较少。(3)根据图中暴雪分布情况,其为东北—西南走向的狭长降雪带,最可能为锋面雨,加之该季节西北风(冷气团)势力强,因此属于冷锋过境。冷锋过境,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同时,冷锋过境后该地受单一冷气团控制,天气转晴。(4)结合图中信息,此次降雪主要集中在日本海沿岸。结合第(1)小问解析可知,此时盛行西北季风,日本海沿岸位于西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其次,根据图例可知,沿岸有暖流流经,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综合以上两方面因素,日本海沿岸降雪多。2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海风从海面向陆地推进的过程中遇到陆地上较热的气团,其交界面具有类似锋面的特征,被称为海风锋,海风锋是盛夏对流的触发机制之一。某研究团队观测研究了2011~2014年夏季(6~9月)上海海风锋的时空特征和环流背景,从长江口登陆为北支海风锋(图a),从杭州湾登陆的为南支海风锋(图b)。研究结果还表明,出现不同类型的海风锋时的上海市风向有明显差异(如图c、图d)。(1)上海市海风锋主要出现在夏季白天,分析其原因。(2)从风向的角度说明上海市北支海风锋形成机制。(3)与北支海风锋相比,南支海风锋引发的暴雨的概率较低,试分析原因。【答案】(1)夏季海陆温差大,白天陆地升温快,海风较强;上海人口众多,城市建成区面积大,白天城市升温快,气温较高,城市风强;在上海市东北、东南郊区,海风与城市风向相近,海风得到增强,海风易向陆地推进形成海风锋。(2)上海市(东)北部海风将海上的冷气团吹向上海市(东)北郊;上海市的偏南风将上海市区的暖气团吹向上海市(东)北郊区,冷暖气团交汇形成海风锋。(3)当上海市风向为东北风(偏北风)时,东北风(偏北风)对上海市降温作用明显,使得海陆温差减小,海风较弱,此时从杭州湾登陆的南支海风锋引发的上升气流势力较弱,出现暴雨的概率较低。【解析】本题以海风锋的形成过程为背景材料,涉及热力环流原理的运用以及锋面的形成等内容,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1)根据材料海风锋的形成是海风在向陆地推进的过程中遇到陆地较热气团而形成的;海陆风的形成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相关;夏季海洋和陆地的温差较大,白天陆地升温快,海风较强;上海城区范围大,城市升温快,气温较高,城市风强,因此白天城市热岛效应强,东北方向和东南方向,城郊风和海风叠加,增强了海风,使海风更易向陆地推移,从而形成海风锋。(2)根据材料可知,海风锋为较冷海风和陆地暖气团相遇而形成。读图c北支海风锋形成时上海主要盛行偏南风,偏南风将上海的暖气团带向东北部,与来自东北部海风带来的冷气团相遇形成海风锋。(3)根据材料暴雨的概率和海风强弱有关,读图d南支海风锋形成时,上海盛行东北风,东北风来自海洋,气温较低,有利于降低上海城区温度,使海陆温差减小,海风较弱,由于上海城区温度降低,导致海风锋引发的上升气流较弱,暴雨出现的概率较低。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微专题02 热力环流-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重难点易错点微专题突破(解析版),共15页。
这是一份微专题05 锋面系统-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重难点易错点微专题突破(原卷版),共9页。
这是一份微专题08 气候-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重难点易错点微专题突破(解析版),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