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5课: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课内文言文重点篇目自我检测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5课: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课内文言文重点篇目自我检测第1页
    第5课: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课内文言文重点篇目自我检测第2页
    第5课: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课内文言文重点篇目自我检测第3页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5课: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课内文言文重点篇目自我检测

    展开

    这是一份第5课: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课内文言文重点篇目自我检测,共20页。
    第5课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一)练习版
    【文言基础梳理】
    一、选择题。(45分,每题3分)
    1.对下列画线词语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摄乎大国之间 摄:夹,迫近
    B.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俟:等待
    C.异乎三子者之撰 撰:撰写
    D.点,尔何如 何如:怎么样
    2.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千乘之国 乘:车辆
    B.比及三年 比及:等到
    C.舍瑟而作 作:起
    D.吾与点也 与:和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居则曰(闲居,指平时在家的时候)
    B.夫之哂之(笑)
    C.加之以师旅(加到……上)
    D.舍瑟而作(通“坐”)
    4.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何伤(伤感)乎
    B.宗庙会(诸侯相见)同
    C.孰(谁)能为之大
    D.其言不让(谦让)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3分)
    ①加之以师旅(侵略) ②比及三年(等到) ③如会同(古代诸侯相见和共同朝见天子) ④冉有、公西华侍坐(陪侍长者闲坐) ⑤冠者五六人(戴帽子的人) ⑥宗庙之事(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 ⑦因之以饥馑(泛指荒年)
    ⑧以俟君子(品德学识高尚的人)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①③⑥⑦ D.②④⑤⑧
    6.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A.鼓瑟希
    B.莫春者,春服既成
    C.早缫而绪
    D.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7.下列句子中画线的字,与“方六七十,如五六十”中的“如”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B.宗庙之事,如会同
    C.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D.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8.与“以吾一日长乎尔”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B.早实以蕃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3分)
    A.如会同,端章甫 B.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C.风乎舞雩 D.鼓瑟希
    10.下列各句从句式角度看与其余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居则曰:“不吾知也。” B.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C.异乎三子者之撰 D.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因之以饥馑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B.以吾一日长乎尔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C.非曰能之,愿学焉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D.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12.下列句子按句式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3分)
    ①不吾知也②冠者五六人③风乎舞雩④加之以师旅
    ⑤则何以哉⑥尔何如⑦何伤乎⑧为国以礼
    A.①④⑥⑦/②/③⑤⑧ B.①⑤/②④/③⑥⑦⑧
    C.①②⑤⑥/④/③⑦⑧ D.①⑤⑥⑦/②/③④⑧
    13.下列对原文句子的翻译,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至于礼乐教化,自己的能力是不够的,只好等待着修养更高的君子来推行了。
    B.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诸侯祭祀祖先的事,或者是诸侯会盟,共同朝见天子,我愿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相。
    C.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就要停了,铿的一声,又猛地弹了起来。
    D.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一起到沂水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唱着歌回来。
    14.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各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千乘之国,指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春秋时期,一辆兵车,配甲士3人,步卒72人,称一乘。
    B.宗庙之事,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祭祀在古代是大事。宗庙指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
    C.冠者,成年人,20岁以上的人。古时女子和男子20岁行冠礼,就是成人了。童子,少年,均指不到20岁的人。
    D.小相,诸侯祭祀或会盟、朝见天子时,替国君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官。相分卿、大夫、士三个等级。
    15.下列对文中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冠者:古代男子二十岁时要举行冠礼,束发、加帽,表示成人。
    B.童子:未加冠以前的少年。
    C.沂:沂水。此水因有温泉流入,故暮春时即可入浴。
    D.舞雩:祭天五谷丰登的地方,设有坛,在今山东曲阜东南。古人行零时要伴以音乐和舞蹈,故称“舞雩”
    【文本综合阅读】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15分)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论语》
    ⑴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⑵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⑶夫子哂之。
    ⑷“求,尔何知?”
    ⑸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⑹“赤,尔何如?”
    ⑺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⑻“点,尔何如?”
    ⑼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⑽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⑾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⑿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⒀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⒁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⒂曰:“夫子何哂由也?”
    ⒃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方:有方向
    B.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希:通“稀”,稀疏
    C.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伤:妨
    D.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小:做小相
    1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文化知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时是一个小国。乘,车辆。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3人,步卒72人,称一乘。)
    B.如会同,端章甫(端,古代用整幅布做的礼服。章甫,古代礼帽,用布做。)
    C.愿为小相焉(相分卿、大夫、士三个等级,小相指最低的士这一级。)
    D.冠者五六人(指成年人,20岁以上的人。古时男子20岁行冠礼,就是成人了。)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开始交待了谈话的内容与方式,四位弟子环坐在孔子身旁,孔子最先发话,启发大家各言其志,既符合孔子作为师长的身份,又表现了孔子随和的性格特征。
    B.子路不假思索,抢先回答,反映了子路急躁、坦率、爽快的性格。子路认为,自己可以治理好内忧外患的中等国家,使人人有勇气,使百姓知道为人的道理。
    C.冉有志在治“方六七十,如五六十”之邦,公西华志在为小相,参与“宗庙之事,如会同”,他们的志向远远比不上子路,但谦虚,乐于从政,得孔子赞赏。
    D.曾皙描绘了一幅春日畅游图,深得孔子的赞许。曾皙是主张以礼治国,他说的是礼治的结果,是太平盛世图,与孔子“仁政”“礼治”“教化”的主张相符。
    1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2)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考点拓展训练】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0-24题。(20分)
    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於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已,为人臣者毋以有已。’”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鲁昭公之二十年,而孔子盖年三十矣。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①,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景公说。孔子年三十五,而季平子与郈昭伯以斗鸡故得罪鲁昭公,昭公率师击平子,平子与孟氏、叔孙氏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师败奔於齐齐处昭公乾侯其后顷之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於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
    【注】①羖:黑色的公羊。
    2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昭公师败/奔於齐/齐处/昭公乾侯其后/顷之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
    B.昭公师败/奔於齐/齐处昭公乾侯/其后顷之/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
    C.昭公师败奔於齐/齐处昭公乾侯/其后顷之/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
    D.昭公师败奔於齐/齐处/昭公乾侯其后顷之/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
    2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竖子指童仆或对人的鄙称。文中之意与“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中“竖子”不同。
    B.韶,传说中虞舜时代的乐曲名,古人常用奏乐来欢迎宾客,后常常被称作《大韶》。
    C.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各级各部门官吏统称有司。
    D.辟席,古时礼节,前人常用离开坐席而伏于地来表示自己对对方的尊敬和畏惧。
    2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与南宫敬叔前往周国,向老子求教,老子临别赠言,告诫其切勿妄议是非,而应谨言慎行,不能仅顾自我。
    B.孔子三十五岁时,适逢鲁昭公因斗鸡之事怪罪季平子并发兵攻打他,季平子联合孟孙氏、叔孙氏反击鲁昭公。
    C.鲁国动乱,孔子不得不逃亡齐国,做了家臣,他潜心《韶》乐,数月无肉可食,仍不改其乐,齐人盛赞不已。
    D.孔子向师襄子学习古琴时,勤于琢磨,反复咀嚼,在不断的雕琢中提升琴艺,悟出其内在韵致,终得其师赞许。
    2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
    (2)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於涂,涂不拾遗。
    24.孔子认为秦穆公能够成就霸业的原因有哪些?(3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29题。(20分)
    端木赐,卫人,字子贡。利口巧辞。田常欲作乱于齐,惮高、国、鲍、晏①,故移其兵欲以伐鲁。子贡请行,孔子许之。
    至齐,说田常曰:“君之伐鲁过矣夫鲁难伐之国其城薄以卑其地狭以浅其君愚而不仁大臣伪而无用其士民又恶甲兵之事此不可与哉。君不如伐吴。 夫吴,城高以厚,地广以深,甲坚以新,士选以饱,重器精兵尽在其中,又使明大夫守之,此易伐也。”田常忿然作色曰:“子之所难,人之所易;子之所易,人之所难。而以教常,何也?”子贡曰:“臣闻之,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弱。今君忧在内。故曰不如伐吴。伐吴不胜,民人外死,大臣内空,是君上无强臣之敌, 下无民人之过,孤主制齐者唯君也。”田常曰:“善。虽然,吾兵业已加鲁矣,去而之吴,大臣疑我,奈何?”子贡曰:“君按兵无伐,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迎之。”田常许之,使子贡南见吴王。
    说曰:“今以万乘之齐而私千乘之鲁,与吴争强,窃为王危之。且夫救鲁,显名也,伐齐,大利也。”吴王曰:善。虽然,越王苦身养士,有报我心。子待我伐越而听子。”子贡曰:“越之劲不过鲁,吴之强不过齐,王置齐而伐越,则齐已平鲁矣。今存越示诸侯以仁,救鲁伐齐,威加晋国,诸侯必相率而朝吴,霸业成矣。且王 必恶越,臣请东见越王,令出兵以从。”吴王大说,乃使子贡之越。
    【注】①高、国、鲍、晏:高昭子、国惠子、鲍牧、晏圉,齐国握有实权的卿大夫。
    2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君之伐鲁/过矣/夫鲁难伐之国/其城薄以卑/其地狭以浅/其君愚/而不仁/大臣伪/而无用/其士民又恶甲兵之事/此不可与哉。/
    B.君之伐鲁过矣/夫鲁/难伐之国/其城薄以卑/其地狭以浅/其君愚而不仁/大臣伪而无用/其士民又恶甲兵之事/此不可与哉/
    C.君之伐鲁/过矣/夫鲁难伐之国/其城薄以卑/其地狭以浅/其君愚而不仁/大臣伪/而无用/其士民又恶甲兵之事/此不可与哉/
    D.君之伐鲁过矣/夫鲁/难伐之国/其城薄以卑/其地狭/以浅/其君愚而不仁/大臣伪/而无用/其士民又恶甲兵之事/此不可与哉/
    2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兵”指铠甲和兵械,也指军队、军事,文中运用借喻的修辞,指战争。
    B.“忿然”指愤怒貌,气愤的样子,“忿然作色”指因愤怒而变了脸色。
    C.“外死”指死在国外。文章中指死在本国以外的国家。
    D.“相率”指一个接着一个,文中指各诸侯国来朝拜吴国。
    2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子贡指出田常“忧在内的问题”,说明他有经天纬地之才,鬼神难测的机谋。
    B.子贡游说田常的情节一波三折,“忿然作色”一折,“虽然”二折,“南见吴王”三折。
    C.子贡游说夫差和游说田常一样,言辞激烈、诡异,活现出奇智、机敏、诡辩的形象。
    D.子贡和烛之武均心系国家安危,临危受命,不惧危险,凭口舌之才退百万之师。
    2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善。虽然,吾兵业已加鲁矣,去而之吴,大臣疑我,奈何?
    (2)今以万乘之齐而私千乘之鲁,与吴争强,窃为王危之。
    29.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子贡游说田常时的论辩思路。(3分)
    二 解析版
    【文言基础梳理】
    一、选择题。(45分,每题3分)
    1.对下列画线词语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摄乎大国之间 摄:夹,迫近
    B.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俟:等待
    C.异乎三子者之撰 撰:撰写
    D.点,尔何如 何如:怎么样
    【答案】C
    【解析】
    C项,撰:才能。
    2.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千乘之国 乘:车辆
    B.比及三年 比及:等到
    C.舍瑟而作 作:起
    D.吾与点也 与:和
    【答案】D
    【解析】
    D项,与:赞成。吾与点也:我赞同曾皙的想法啊。故选D。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居则曰(闲居,指平时在家的时候)
    B.夫之哂之(笑)
    C.加之以师旅(加到……上)
    D.舍瑟而作(通“坐”)
    【答案】D
    【解析】
    作:起。
    4.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何伤(伤感)乎
    B.宗庙会(诸侯相见)同
    C.孰(谁)能为之大
    D.其言不让(谦让)
    【答案】A
    【解析】
    A项,伤:妨碍故选A。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3分)
    ①加之以师旅(侵略) ②比及三年(等到) ③如会同(古代诸侯相见和共同朝见天子) ④冉有、公西华侍坐(陪侍长者闲坐) ⑤冠者五六人(戴帽子的人) ⑥宗庙之事(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 ⑦因之以饥馑(泛指荒年)
    ⑧以俟君子(品德学识高尚的人)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①③⑥⑦ D.②④⑤⑧
    【答案】B
    【解析】
    ①师旅:侵略的军队;译为:把侵略的军队加在这国家上。⑤冠者:成年人,20岁以上的人。译为:五六个成年人。排除①⑤。故选B。
    6.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A.鼓瑟希
    B.莫春者,春服既成
    C.早缫而绪
    D.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答案】D
    【解析】
    A项,“希”通“稀”;B项,“莫”通“暮”;C项,“而”通“尔”。
    7.下列句子中画线的字,与“方六七十,如五六十”中的“如”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B.宗庙之事,如会同
    C.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D.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答案】B
    【解析】
    例句与B项中的“如”都是“或者”的意思;A项,如果,假如;C项,至于;D项,比得上。
    8.与“以吾一日长乎尔“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B.早实以蕃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答案】C
    【解析】
    例句中的“以”,介词,因为。A项,动词,用、做。句意: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B项,连词,相当于“而”,译为“而且”。句意:结果早并且多。C项,介词,因为。句意:不因外物好坏,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D项,连词,表示顺承。句意: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了。故选C。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3分)
    A.如会同,端章甫 B.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C.风乎舞雩 D.鼓瑟希
    【答案】B
    A项,章甫,古代礼帽的名称,名词活用为动词,此处为“戴着礼帽”。B项,小,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小相。C项,风,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吹风。D项,鼓,名词活用作动词,弹奏 。故选B。
    10.下列各句从句式角度看与其余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居则曰:“不吾知也。” B.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C.异乎三子者之撰 D.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答案】C
    【解析】
    A项,宾语前置句。句意:(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B项,宾语前置句。句意: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C项,状语后置句。句意:跟他们三人的志向不一样。D项,宾语前置句。句意:有什么关系呢?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而已。
    故选C。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因之以饥馑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B.以吾一日长乎尔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C.非曰能之,愿学焉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D.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答案】C
    【解析】
    A项,动词,接着;副词,于是,就。句意:接着把灾荒加在这国家上;于是他索性放弃了原来的名字,也自称起“橐驼”来。B项,连词,因为;动词,做。句意:因为我比你们年长一些;如果有人了解你,那么打算怎么做呢?C项,均为语气词,可不译。句意:我不敢说能做到什么,但愿意学着做些东西;我对于国家,很尽心竭力的吧!D项,助词,表提顿;助词,表判断。句意: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样?怎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国的事)不是国家大事呢?故选C。
    12.下列句子按句式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3分)
    ①不吾知也②冠者五六人③风乎舞雩④加之以师旅
    ⑤则何以哉⑥尔何如⑦何伤乎⑧为国以礼
    A.①④⑥⑦/②/③⑤⑧ B.①⑤/②④/③⑥⑦⑧
    C.①②⑤⑥/④/③⑦⑧ D.①⑤⑥⑦/②/③④⑧
    【答案】D
    【解析】
    ①⑤⑥⑦为宾语前置句,②为定语后置句,③④⑧为状语后置句。故选D。
    13.下列对原文句子的翻译,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至于礼乐教化,自己的能力是不够的,只好等待着修养更高的君子来推行了。
    B.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诸侯祭祀祖先的事,或者是诸侯会盟,共同朝见天子,我愿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相。
    C.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就要停了,铿的一声,又猛地弹了起来。
    D.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一起到沂水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唱着歌回来。
    【答案】C
    【解析】
    C项,“又猛地弹了起来”错,应该是“放下瑟,站起来”。
    14.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各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千乘之国,指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春秋时期,一辆兵车,配甲士3人,步卒72人,称一乘。
    B.宗庙之事,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祭祀在古代是大事。宗庙指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
    C.冠者,成年人,20岁以上的人。古时女子和男子20岁行冠礼,就是成人了。童子,少年,均指不到20岁的人。
    D.小相,诸侯祭祀或会盟、朝见天子时,替国君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官。相分卿、大夫、士三个等级。
    【答案】C
    【解析】
    C项,“古时女子和男子20岁行冠礼”错,应该是“古时男子20岁行冠礼”。
    15.下列对文中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冠者:古代男子二十岁时要举行冠礼,束发、加帽,表示成人。
    B.童子:未加冠以前的少年。
    C.沂:沂水。此水因有温泉流入,故暮春时即可入浴。
    D.舞雩:祭天五谷丰登的地方,设有坛,在今山东曲阜东南。古人行零时要伴以音乐和舞蹈,故称“舞雩”
    【答案】D
    【解析】
    D项,“古人行零时要伴以音乐和舞蹈,故称‘舞雩’”错误,舞雩是鲁国祭天求雨的地方。故选D。
    【文本综合阅读】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15分)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论语》
    ⑴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⑵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⑶夫子哂之。
    ⑷“求,尔何知?”
    ⑸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⑹“赤,尔何如?”
    ⑺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⑻“点,尔何如?”
    ⑼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⑽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⑾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⑿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⒀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⒁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⒂曰:“夫子何哂由也?”
    ⒃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方:有方向
    B.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希:通“稀”,稀疏
    C.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伤:妨
    D.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小:做小相
    1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文化知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时是一个小国。乘,车辆。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3人,步卒72人,称一乘。)
    B.如会同,端章甫(端,古代用整幅布做的礼服。章甫,古代礼帽,用布做。)
    C.愿为小相焉(相分卿、大夫、士三个等级,小相指最低的士这一级。)
    D.冠者五六人(指成年人,20岁以上的人。古时男子20岁行冠礼,就是成人了。)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开始交待了谈话的内容与方式,四位弟子环坐在孔子身旁,孔子最先发话,启发大家各言其志,既符合孔子作为师长的身份,又表现了孔子随和的性格特征。
    B.子路不假思索,抢先回答,反映了子路急躁、坦率、爽快的性格。子路认为,自己可以治理好内忧外患的中等国家,使人人有勇气,使百姓知道为人的道理。
    C.冉有志在治“方六七十,如五六十”之邦,公西华志在为小相,参与“宗庙之事,如会同”,他们的志向远远比不上子路,但谦虚,乐于从政,得孔子赞赏。
    D.曾皙描绘了一幅春日畅游图,深得孔子的赞许。曾皙是主张以礼治国,他说的是礼治的结果,是太平盛世图,与孔子“仁政”“礼治”“教化”的主张相符。
    1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2)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答案】16.A 17.A 18.C
    19.(1)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及朝见天子的时候,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2)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着了。(我和)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童仆,到沂河里游泳(祈福),在舞雩台上乘凉,唱着歌回家。
    【解析】
    16.A项,方,道,指是非准则。句意:就可以使人有保卫国家的勇气,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故选A。
    17.A项,“是一个小国”错误,千乘之国,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故选A。
    18.C项,“志向远远比不上子路”错,“得孔子赞赏”,于文无据。故选C。
    19.重点关注得分点:(1)如,或者;会同,诸侯会盟及朝见天子;端章甫,穿着礼服,戴着礼帽。(2)莫,通“暮”;既,已经;冠者,成年人;童子六七人,定语后置句,六七个童仆;风,吹风。
    【参考译文】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孔子说:“ (你们)不要因为我就不说了。(你们)平时(就)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做些什么事情呢?”
    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千乘兵车的中等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有保卫国家的勇气,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冉有,你怎么样?”
    (冉有)回答说:“一个方圆六七十里甚至于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振兴礼乐教化,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来推行了。”
    “公西华,你怎么样?”
    (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到什么,但愿意学着做些东西。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及朝见天子的时候,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
    “曾晳,你怎么样?”
    (曾晳)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所讲的不一样呀!”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曾晳)说:“暮春时节(天气和暖),春天的衣服已经穿着了。(我和)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童仆,到沂河里游泳(祈福),在舞雩台上乘凉,唱着歌回家。”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同曾晳的想法呀!”
    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晳最后走。曾晳问(孔子):“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样?”
    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晳)说:“您为什么笑仲由呢?”
    (孔子说):“治国要用礼,可是他(子路)的话毫不谦让,所以我笑他。难道冉有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怎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国的事)不是国家大事呢?难道公西华讲的不是诸侯的大事吗?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公西华只能替诸侯做小相,那么,谁又能做大事?”
    【考点拓展训练】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0-24题。(20分)
    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於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已,为人臣者毋以有已。’”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鲁昭公之二十年,而孔子盖年三十矣。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①,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景公说。孔子年三十五,而季平子与郈昭伯以斗鸡故得罪鲁昭公,昭公率师击平子,平子与孟氏、叔孙氏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师败奔於齐齐处昭公乾侯其后顷之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於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
    【注】①羖:黑色的公羊。
    2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昭公师败/奔於齐/齐处/昭公乾侯其后/顷之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
    B.昭公师败/奔於齐/齐处昭公乾侯/其后顷之/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
    C.昭公师败奔於齐/齐处昭公乾侯/其后顷之/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
    D.昭公师败奔於齐/齐处/昭公乾侯其后顷之/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
    2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竖子指童仆或对人的鄙称。文中之意与“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中“竖子”不同。
    B.韶,传说中虞舜时代的乐曲名,古人常用奏乐来欢迎宾客,后常常被称作《大韶》。
    C.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各级各部门官吏统称有司。
    D.辟席,古时礼节,前人常用离开坐席而伏于地来表示自己对对方的尊敬和畏惧。
    2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与南宫敬叔前往周国,向老子求教,老子临别赠言,告诫其切勿妄议是非,而应谨言慎行,不能仅顾自我。
    B.孔子三十五岁时,适逢鲁昭公因斗鸡之事怪罪季平子并发兵攻打他,季平子联合孟孙氏、叔孙氏反击鲁昭公。
    C.鲁国动乱,孔子不得不逃亡齐国,做了家臣,他潜心《韶》乐,数月无肉可食,仍不改其乐,齐人盛赞不已。
    D.孔子向师襄子学习古琴时,勤于琢磨,反复咀嚼,在不断的雕琢中提升琴艺,悟出其内在韵致,终得其师赞许。
    2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
    (2)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於涂,涂不拾遗。
    24.孔子认为秦穆公能够成就霸业的原因有哪些?(3分)
    【答案】20.B 21.D 22.C
    23.(1)那种学问渊博、见多识广却使自己身处险境的人,一定是好揭发别人丑行的人。
    (2)孔子参与国政才三个月,贩羊卖猪的商人就不再加讨虚价,行人男女都各守礼法分开走路,路上见了别人掉落的东西也不捡回去。
    24.(1)秦国虽小,但秦穆公志向远大。
    (2)秦国虽地处偏僻,但秦穆公善于施政。
    (3)唯才是举,重用贤才。
    【解析】
    2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本题中,“昭公师败”“昭公师”主语,“败”谓语,本句为主谓结构,其后断开,排除CD;
    “齐处昭公乾侯”,省略句、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齐(于)乾侯处昭公”,本句前后应断开,排除A。
    本句译为:昭公兵败,逃到了齐国,齐国把昭公安置在乾侯。此后不久,鲁国发生动乱,孔子来到齐国,做了高昭子的家臣,想通过昭子见到景公。
    故选B。
    2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D.“表示自己对对方的尊敬和畏惧”错误。“辟席”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和自己的谦虚。
    故选D。
    2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数月无肉可食”理解有误,应为“孔子钻研《韶》乐,忘了肉的味道。”
    故选C。
    2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得分点:
    (1)“危”,使动用法,使……处于险境;“发”,揭发;
    (2)“粥”,动词,贩卖;“饰贾”,加讨虚价;“涂”,通“途”,道路。
    2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概括要点的能力。
    结合“秦,国虽小,其志大”可知,秦国虽小,但秦穆公志向远大。
    结合“处虽辟,行中正”可知,秦国虽地处偏僻,但秦穆公善于施政。
    结合“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可知,唯才是举,重用贤才。
    参考译文:
    鲁国的南宫敬叔对鲁君说:“请允许我跟孔子一起到周去。”于是鲁君就给了孔子一辆车、两匹马,一个童仆随同,到周去学礼,据说是见到了老子。告别时,老子送孔子说:“我听说富贵的人用财物送人,仁德的人用言辞送人。我不能够富贵,却盗取了仁人的名号,就送你几句话,这话是:‘那种头脑聪明、眼光敏锐却险些丧命的人,一定是喜欢议论别人的人;那种学问渊博、见多识广却使自己身处险境的人,一那是好揭发别人丑行的人。做人子女的不能心里装着自己;做人臣的不能心里装着自己。’”孔子从周回到鲁之后,门下的学生就逐渐增多了。鲁昭公的二十年,孔子大约三十岁了。齐景公跟晏婴一块来到鲁国,景公问孔子说:“从前秦穆公,国家既小地域又偏,他能够称霸是什么原因呢?”孔子回答说:“秦这个国家,国家虽然小,目标却很远大;地域虽然偏,施政却很正当。秦穆公亲自举拔用五张黑羊皮赎来的贤士百里奚,封给他大夫的官爵,才把他从奴隶的拘禁中救出来,就和他一连晤谈三天,随后把掌政大权交给了他。从这些事实来看,就是统治整个天下也是可以的,他称霸诸侯还算成就小了呢!”景公听了很高兴。孔子三十五岁时,季平子因为和郈昭伯比赛斗鸡结怨的事被鲁昭公怪罪,昭公带军队来攻打平子。于是平子就联合了孟孙氏、叔孙氏,三家一起进攻昭公。昭公兵败,逃到了齐国,齐国把昭公安置在乾侯。此后不久,鲁国发生动乱,孔子来到齐国,做了高昭子的家臣,想通过昭子见到景公。孔子和齐国的乐官讨论音乐,听到了舜时的《韶》乐,专心学习它,三个月期间,连吃饭时的肉味都感觉不出来,齐人都很称道这件事。鲁定公十四年,孔子五十六岁。这时他以大司寇的身份兼理国相的职责(参与国家大事)。孔子参与国政才三个月,贩羊卖猪的商人就不再加讨虚价,行人男女都各守礼法分开走路,路上见了别人掉落的东西也不捡回去;来到鲁国的四方宾客,不必向管事官吏请求,管事官吏都会给给他们宾至如归般的照顾。孔子向鲁国的乐官师襄子学弹琴,一连十天都没有进展。师襄子说:“可以进学一层了。”孔子说:“我已学会了乐曲的形式,但节奏内容还不了解。”过了一些时候,师襄子又说:“你已学得了曲子的节奏内容,可以进学一层了。”孔子说:“我还没领会乐曲的情感意蕴。”过了一些时候,师襄子又说:“你已领会了乐曲的情感意蕴,可以进学一层了。”孔子说:“乐曲中那个人我还体认不出呢!”再过一段时间,孔子一副安详虔敬有所深思的样子,随又心旷神怡地抬头仰望,显出志向高远的样子。他说:“我体认出曲中的这个人啦!他的样子黑黑的,个子高高的,眼光是那样的明亮远大。像个统治四方诸侯的王者,这不是文王又有谁能够如此呢!”师襄子离开座位很恭敬地说:“我的老师说过,这是文王的琴曲啊!”孔子享年七十三岁,死在鲁哀公十六年四月的己丑日。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29题。(20分)
    端木赐,卫人,字子贡。利口巧辞。田常欲作乱于齐,惮高、国、鲍、晏①,故移其兵欲以伐鲁。子贡请行,孔子许之。
    至齐,说田常曰:“君之伐鲁过矣夫鲁难伐之国其城薄以卑其地狭以浅其君愚而不仁大臣伪而无用其士民又恶甲兵之事此不可与哉。君不如伐吴。 夫吴,城高以厚,地广以深,甲坚以新,士选以饱,重器精兵尽在其中,又使明大夫守之,此易伐也。”田常忿然作色曰:“子之所难,人之所易;子之所易,人之所难。而以教常,何也?”子贡曰:“臣闻之,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弱。今君忧在内。故曰不如伐吴。伐吴不胜,民人外死,大臣内空,是君上无强臣之敌, 下无民人之过,孤主制齐者唯君也。”田常曰:“善。虽然,吾兵业已加鲁矣,去而之吴,大臣疑我,奈何?”子贡曰:“君按兵无伐,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迎之。”田常许之,使子贡南见吴王。
    说曰:“今以万乘之齐而私千乘之鲁,与吴争强,窃为王危之。且夫救鲁,显名也,伐齐,大利也。”吴王曰:善。虽然,越王苦身养士,有报我心。子待我伐越而听子。”子贡曰:“越之劲不过鲁,吴之强不过齐,王置齐而伐越,则齐已平鲁矣。今存越示诸侯以仁,救鲁伐齐,威加晋国,诸侯必相率而朝吴,霸业成矣。且王 必恶越,臣请东见越王,令出兵以从。”吴王大说,乃使子贡之越。
    【注】①高、国、鲍、晏:高昭子、国惠子、鲍牧、晏圉,齐国握有实权的卿大夫。
    2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君之伐鲁/过矣/夫鲁难伐之国/其城薄以卑/其地狭以浅/其君愚/而不仁/大臣伪/而无用/其士民又恶甲兵之事/此不可与哉。/
    B.君之伐鲁过矣/夫鲁/难伐之国/其城薄以卑/其地狭以浅/其君愚而不仁/大臣伪而无用/其士民又恶甲兵之事/此不可与哉/
    C.君之伐鲁/过矣/夫鲁难伐之国/其城薄以卑/其地狭以浅/其君愚而不仁/大臣伪/而无用/其士民又恶甲兵之事/此不可与哉/
    D.君之伐鲁过矣/夫鲁/难伐之国/其城薄以卑/其地狭/以浅/其君愚而不仁/大臣伪/而无用/其士民又恶甲兵之事/此不可与哉/
    2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兵”指铠甲和兵械,也指军队、军事,文中运用借喻的修辞,指战争。
    B.“忿然”指愤怒貌,气愤的样子,“忿然作色”指因愤怒而变了脸色。
    C.“外死”指死在国外。文章中指死在本国以外的国家。
    D.“相率”指一个接着一个,文中指各诸侯国来朝拜吴国。
    2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子贡指出田常“忧在内的问题”,说明他有经天纬地之才,鬼神难测的机谋。
    B.子贡游说田常的情节一波三折,“忿然作色”一折,“虽然”二折,“南见吴王”三折。
    C.子贡游说夫差和游说田常一样,言辞激烈、诡异,活现出奇智、机敏、诡辩的形象。
    D.子贡和烛之武均心系国家安危,临危受命,不惧危险,凭口舌之才退百万之师。
    2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善。虽然,吾兵业已加鲁矣,去而之吴,大臣疑我,奈何?
    (2)今以万乘之齐而私千乘之鲁,与吴争强,窃为王危之。
    29.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子贡游说田常时的论辩思路。(3分)
    【答案】25.B 26.A 27.C
    28.(1)好。虽然这样,我的士兵已经奔赴鲁国了,离开鲁国去讨伐吴国,大臣怀疑我,怎么办?(2)现在凭借万辆战车的齐国想要掠夺拥有千辆战车的鲁国,再和吴国争谁强大,我私下里替大王感到危险。
    29.(1)直指错误,引起关注;(2)另指出路,说明原因,晓之以理,动之以情;(3)伸出援手,打消疑虑。
    【解析】
    25.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子大意是:您讨伐鲁国是错误的。鲁国是难以讨 伐的国家,它的城墙单薄低矮,护城河狭窄水浅,它的君主愚昧不仁,大臣伪诈无用,它的士兵和人民又厌恶战争,这就不能与它作战。
    “过矣”是对“君之伐鲁”这件事的评判,做句子的谓语,二者不能断开,排除AC;
    “其城薄以卑”“其地狭以浅”句子结构一致,是对鲁国城墙和护城河的描述,其中“狭以浅”描述的是“其地”,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
    “其君愚而不仁”“大臣伪而无用”是对鲁国君臣的描述,“伪而无用”描写的是“大臣”,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D。
    故选B。
    26.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借喻的修辞”错,是借代。“甲兵”代指“战争”。
    故选A。
    2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 “游说夫差”没有上段游说田常那样“蹊跷诡异的”言辞。自贡游说夫差的原文是“今以万乘之齐而私千乘之鲁,与吴争强,窃为王危之。且夫救鲁,显名也,伐齐,大利也”,就是用名利劝说吴王,不是“诡辩”之词。
    故选C。
    2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题得分点有:“业已”,已经;“之”,到往;“奈何”,怎么办。
    (2)题得分点有:“私”,私人占有、掠夺;“千乘、万乘”,千辆兵车,万辆兵车;“窃”,私下认为。
    29.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自贡见到田常的第一句话是“君之伐鲁过矣”,直接指出伐鲁的过错,这样会引起田常的关注;
    接着分析了伐鲁错在哪里,“夫鲁难伐之国……此不可与哉”,这段话的思路易于常人,也会引发田常的好奇,达到了让听者注意的目的;
    然后给出出路,“君不如伐吴”,并分析了原因,“夫吴,城高以厚,地广以深,甲坚以新,士选以饱,重器精兵尽在其中,又使明大夫守之,此易伐也”;
    在田常提出疑问后,自贡分析了齐国的情况,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臣闻之,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弱。今君忧在内。故曰不如伐吴。伐吴不胜,民人外死,大臣内空,是君上无强臣之敌, 下无民人之过,孤主制齐者唯君也”,一下子抓住田常最关心的问题,使得心服口服;
    最后当田常指出困难时,自贡自告奋勇为他解决难题,“君按兵无伐,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 伐齐,君因以兵迎之”,这样就伸出援手,打消了田常的疑虑。
    参考译文:
    端木赐,是卫国人,字子贡。口齿伶俐,能言善辩。田常想在齐国作乱,却畏惧高昭子、国惠子、鲍牧、晏圉,所以想调遣他们的兵力来攻打鲁国。子贡请求前去救鲁国,孔子答应了。
    子贡到齐国,游说田常说:“您讨伐鲁国是错误的。鲁国是难以讨伐的国家,它的城墙单薄低矮,护城河狭窄水浅,它的君主愚昧不仁,大臣伪诈无用,它的士兵和人民又厌恶战争,这就不能与它作战。您不如讨伐吴国。吴国,城墙高大宽厚,护城河宽广水深,盔甲坚固铮新,士兵人选都是那种饱壮之人,贵重精良的兵器都在其中,又派贤明的大夫守卫,这是容易讨伐的。”田常忿忿地变了脸色说:“你认为困难的,是别人认为容易的;你认为容易的,是别人认为困难的。你却拿这个来教导我,为什么呢?”子贡说:“我听说,忧患在国内的攻击强大的国家,忧患在国外的攻击弱小的国家。现在您的忧患在国内,所以说不如讨伐吴国。讨伐吴国不胜,百姓在外面战死,大臣在国内就会空虚,这样您在朝廷上没有与您争斗的强臣,在下面没有指责您的百姓,只有孤零零的君主,控制齐国的只有您了。”田常说:“好。虽然这样,我的士兵已经奔赴鲁国了,离开鲁国去讨伐吴国,大臣怀疑我,怎么办?”子贡说:“您按兵不动不要讨伐,我请求前往出使吴王,让他援救鲁国讨伐齐国,您就趁机带兵迎战。”田常同意了,就派子贡南下参见吴王。
    子贡游说吴王说:“现在以万乘之齐国想将千乘之鲁据为已有,与吴国争强,我暗地里为大王您担忧啊。况且营救鲁国,可以显示大王的威名;讨伐齐国,可以获得大利。”吴王说:“好。虽然如此,越王劳苦身体蓄养士兵,有报仇之心。您等我讨伐完越国然后听您的。”子贡说:“越国强劲不过鲁国,吴国强劲不过齐国,大王您放着齐国不伐而去伐越,那么齐国已经平定鲁国了。如果保存越国向诸侯显示您的仁慈,营救鲁国讨伐齐国,威势超过晋国,诸侯必定相随朝拜吴国,霸业就会成就了。而且大王如果厌恶越国,臣请求向东参见越王,命令它出兵跟从您。”吴王非常高兴,于是派子贡到越国去。

    相关试卷

    第10课:谏逐客书-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课内文言文重点篇目自我检测:

    这是一份第10课:谏逐客书-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课内文言文重点篇目自我检测,共23页。

    第4课:登泰山记-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课内文言文重点篇目自我检测:

    这是一份第4课:登泰山记-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课内文言文重点篇目自我检测,共25页。

    第9课:鸿门宴-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课内文言文重点篇目自我检测:

    这是一份第9课:鸿门宴-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课内文言文重点篇目自我检测,共22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