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3届江苏省盐城市伍佑中学高三考前热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2023届江苏省盐城市伍佑中学高三考前热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伍佑中学2023届高三年级考前热身考试
生物
一、 单项选择题
1. 细胞膜主要是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的。下列有关膜蛋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膜的选择透过性与膜脂和膜蛋白有关
B. 细胞间的信息交流都依赖细胞膜受体蛋白
C. 膜蛋白贯穿在磷脂双分子层中的肽链具有亲水性
D. 载体蛋白通常是跨膜蛋白,运输物质时自身构象不发生改变
【答案】A
【解析】
【分析】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的。磷脂双分子层是膜的基本支架,其内部是磷脂分子的疏水端,水溶性分子或离子不能自由通过,因此具有屏障作用。蛋白质分子以不同方式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这些蛋白质分子在物质运输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详解】A、生物膜的主要成分为磷脂和蛋白质,膜的选择透过性特点与膜脂、以及膜蛋白的种类有关,A正确;
B、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可以依赖细胞膜受体蛋白,也可以依靠胞间连丝结构进行,B错误;
C、磷脂双分子层是膜的基本支架,其内部是磷脂分子的疏水端,膜蛋白贯穿在磷脂双分子层中的肽链具有疏水性,C错误;
D、载体蛋白通常是跨膜蛋白,运输物质时其构象发生改变,D错误。
故选A。
2. 杂色云芝菌(一种真菌)盛产漆酶(能分解纤维素等)。科研人员将杂色云芝菌的菌丝接 种到液体培养基中,适宜条件下培养不同的时间,提取酶并研究 pH 对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图。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漆酶在活细胞中产生,在细胞外发挥作用
B. 杂色云芝菌合成的漆酶需要经高尔基体才能转运到 细胞外
C. 不同培养时间提取的漆酶最适 pH 都为 3 左右
D. 不同培养时间提取的漆酶空间结构可能不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1、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2、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
【详解】A、酶是由活细胞产生,因此漆酶在活细胞中产生;由题可知,漆酶能分解纤维素,因此漆酶在细胞外发挥作用,A正确;
B、因为该酶在胞外发挥作用,即漆酶属于分泌蛋白,因此杂色云芝菌合成的漆酶需要经高尔基体才能转运到细胞外,B正确;
C、根据此图无法确定不同培养时间提取的漆酶的最适pH,C错误;
D、由图可知,在同一pH下,不同培养时间提取的漆酶的酶活性不同,故推测不同培养时间提取的漆酶空间结构可能不同,D正确。
故选C。
3. 下图为某植物(2n=24)减数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图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应取该植物的花药制成临时装片,才更容易观察到上面的图像
B. 图乙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具有24条染色体
C. 图丁的每个细胞中染色体和核DNA数目均为甲细胞的一半
D. 不考虑突变,图戊中4个细胞的基因型可能是一种、二种或四种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染色体的数目、形态以及细胞的数目分析。图中甲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Ⅰ中期,乙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Ⅰ后期,丙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中期,丁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戊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末期。
【详解】A、通过戊含有四个相同的细胞,可知这是一个减数分裂的过程,由于花药中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数量多,且细胞质分裂为均等分裂,因此应取该植物的花药制成临时装片,才更容易观察到上面的图像,A正确;
B、乙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Ⅰ后期,含有同源染色体,含有和体细胞一样多的染色体,B正确;
C、图丁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每个细胞中核DNA数目为甲细胞的一半,但染色体数与甲细胞相同,C错误;
D、不考虑突变,若细胞为纯合子,戊中4个细胞的基因型是一种;若为杂合子且不考虑交叉互换基因型二种,若为两对以上基因的杂合子且发生了交叉互换,基因型为四种,D正确。
故选C。
4. 对于多细胞生物体而言,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凋亡都有重要意义,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都存在遗传信息的选择性表达
B. 细胞骨架由蛋白质纤维组成,与细胞的分裂、分化密切相关
C. 自由基攻击磷脂分子引起更多细胞损伤的过程为负反馈调节
D. 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都存在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1、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细胞分化一般具有持久性,生物体内高度分化的细胞一般保持分化后的状态,直至细胞死亡。
2、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中由蛋白质聚合而成的三维的纤维状网架体系。细胞骨架包括微丝、微管和中间纤维。细胞骨架在细胞分裂、细胞生长、细胞物质运输、细胞壁合成等等许多生命活动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细胞正常的生命历程包括细胞分裂、细胞分化、细胞衰老、细胞凋亡,这些对有机体都是有利的。
【详解】A、在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过程中(都存在某些特定的蛋白质合成),都存在遗传信息的选择性表达,A正确;
B、细胞骨架由蛋白质纤维组成,在细胞分裂、分化、细胞生长、细胞物质运输、细胞壁合成等等许多生命活动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B正确;
C、反馈调节是指某一生成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促进或加强最初所发生的变化。因此自由基攻击磷脂分子引起更多细胞损伤的过程为正反馈调节,C错误;
D、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都存在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的改变,D正确。
故选C。
5. 下列关于“菊花的组织培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菊花茎段用酒精和次氯酸钠处理后,立刻用自来水冲洗
B. 诱导愈伤组织期间一般不需要光照
C. 培养过程中需更换培养基以满足不同阶段细胞的营养所需
D. 试管苗移栽时,根部带有培养基可使其快速适应外界环境
【答案】BC
【解析】
【分析】在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需要的条件:①消毒灭菌;②一定浓度的植物激素;③适宜的温度;④充足的养料。
【详解】A、菊花茎段在洗涤灵稀释液浸泡2min,用流水冲洗干净后,在70%酒精中消毒30s,再用流水冲洗后置于10%次氯酸钠溶液中消毒10min,在无菌水水中至少清洗3次,漂净消毒液,A错误;
B、诱导愈伤组织形成的过程是脱分化过程,在此期间一般不需要光照,B正确;
C、培养过程中有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故培养过程中需要根据生长发育进程更换不同的培养基,以满足不同时期对营养物质的需求,C正确;
D、试管苗移栽时,应将根部的培养基处于干净,D错误。
故选BC。
6. 下列有关稳态与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内环境是变形虫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B. 人体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CO2可进入血液中参与体液调节
C. 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能产生淋巴细胞如巨噬细胞等,参与免疫调节
D. 机体发生组织水肿时,血浆和组织液中的水分仍可进行相互交换
【答案】D
【解析】
【分析】对于人体细胞而言,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详解】A、变形虫是单细胞生物,没有内环境,A错误;
B、人体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是乳酸,而非CO2,B错误;
C、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具有分裂、分化能力,可以产生各种免疫细胞,但巨噬细胞属于吞噬细胞,而不是淋巴细胞,C错误;
D、机体发生组织水肿时,血浆和组织液中的水分仍可进行相互交换,只是由血浆进入组织液中的液体增多,D正确。
故选D。
7. 下列关于体内DNA复制和PCR技术,叙述错误的是( )
A. 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B. 都需要破坏氢键
C. 都需要DNA聚合酶 D. 都是从引物的5'端延伸子链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中DNA复制与PCR技术的比较:
细胞内DNA复制
体外DNA扩增(PCR)
不同点
解旋
在解旋酶作用下边解旋边复制
80~100℃高温解旋,双链完全分开
酶
DNA解旋酶、DNA聚合酶
TaqDNA聚合酶
引物
一小段RNA
一小段DNA或RNA
温度
体内温和条件
高温
相同点
①需提供DNA模板
②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
③子链延伸的方向都是从5'端到3'端
【详解】A、体内DNA复制和体外PCR扩增原理相同都是 DNA半保留复制,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正确;B、复制过程中都需要氡键打开,体内DNA复制需要解旋酶打开氢键,而PCR技术需要高温解旋,B正确;
C、体内DNA复制和PCR技术都需要DNA聚合酶,但是PCR技术需要的是TaqDNA聚合酶(耐高温的DNA聚合酶),C正确;
D、体内DNA复制和体外PCR扩增时DNA聚合酶都是从引物的3'端开始延伸DNA链,D错误。
故选D。
8. 下图为膝跳反射模式图,①-⑥表示细胞或结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反射弧中,结构④是传入神经,结构⑤是传出神经
B. 神经递质只有在进入下一神经元内与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
C. 抑制性神经元释放的递质会使下一神经元动作电位绝对值增大
D. 发生膝跳反射时,①处肌肉收缩的同时⑥处肌肉舒张
【答案】D
【解析】
【分析】1、反射指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神经的基本调节方式是反射,通过反射弧来完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2、据图可知,该反射为膝跳反射,①为伸肌,既有感受器,又有效应器;②表示传入神经,③表示神经中枢,④⑤表示传出神经,⑥表示效应器为屈肌。
【详解】A、由图可知,结构④⑤属于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A错误;
B、神经递质是由突触前膜释放,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发挥作用,神经递质并不进入下一个神经元内,B错误;
C、抑制性神经元释放的递质会引起突触后膜发生膜电位变化,使突触后膜的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增大,突触后膜更不易兴奋,C错误;
D、发生膝跳反射时,③处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④处的传出神经兴奋,因此①处肌肉发生收缩;③处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作用到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使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抑制性递质,⑤处的传出神经被抑制,因此⑥处肌肉发生舒张,D正确。
故选D。
9. 细胞毒素类药物能有效杀伤肿瘤细胞,但也会对健康细胞造成伤害,科学家将细胞毒素与单克隆抗体结合制成抗体药物偶联物(ADC),ADC又被称作“生物导弹”,通常由抗体、接头和药物三部分组成,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杂交瘤细胞释放单克隆抗体,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B. 接头的结构不稳定会导致药物分子脱落,造成正常细胞被破坏
C. ADC中的抗体能特异性识别并杀伤肿瘤细胞
D.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或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可定位诊断肿瘤、心血管畸形等疾病
【答案】C
【解析】
【分析】胞吐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性,即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详解】A、单克隆抗体由杂交瘤细胞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A正确;
B、ADC通常由抗体、接头和药物三部分组成,如果接头的结构不稳定会导致药物分子脱落,则药物分子失去了靶向性,造成正常细胞被破坏,B正确;
C、单克隆抗体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这种靶向作用使ADC中的药物对肿瘤细胞具有杀伤能力,不是抗体杀伤肿瘤细胞,C错误;
D、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或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可定位诊断肿瘤、心血管畸形等疾病。该过程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原理来实现,D正确。
故选C。
10. SMGT是指处理精子使其染色体携带外源基因,通过体外受精等途径获得转基因动物的方法。某研究所利用SMGT法获得转基因鼠的流程如下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过程需将成熟的精子放入ATP溶液中进行获能处理
B. ②过程进行的前提需要用雌激素对供卵个体进行超数排卵
C. ④过程可选择桑葚胚进行移植并用免疫抑制剂处理代孕母鼠
D. 转基因的雌雄鼠自由交配得到的子代中某些个体无外源基因
【答案】D
【解析】
【分析】1、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主要包括:①对供、受体的选择和处理;②配种或人工授精;③对胚胎的收集、检查、培养或保存;④对胚胎进行移植;⑤移植后的检查。
2、胚胎移植是指将雌性动物的早期胚胎,或者通过体外受精及其他方式得到的胚胎,移植到同种的、生理状态相同的其他雌性动物的体内,使之继续发育为新个体的技术。
【详解】A、①过程需将成熟的精子放入获能液中进行获能处理,A错误;
B、②过程进行的前提需要用促性腺激素对供卵个体进行超数排卵,B错误;
C、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选择桑葚胚进行移植时不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处理代孕母鼠,C错误;
D、若转基因的雌雄鼠只有一条染色体上有外源基因,相当于杂合子,在自由交配后得到的子代中某些个体无外源基因,D正确。
故选D。
11. 辣椒素作为一种生物碱广泛用于食品保健、医药工业等领域。辣椒素的获得途径如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实现①过程的条件是外植体细胞发生基因突变
B. ①过程受外源激素的调控,②过程受内源激素的调控
C. 获得脱毒苗常用的外植体是成熟的根和茎,脱毒苗具有更强的抗病毒能力
D. 通过细胞培养获得辣椒素的过程可不需要实现细胞的全能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1、题图①和②是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其中①是脱分化过程、②是再分化过程,上面一种途径是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脱毒苗,再从果实中获得相应的产物;下面一种途径是采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获得大量细胞产物。2、在进行植物组织培养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适当比例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诱导细胞的脱分化和再分化。但两者的比例对诱导的结果是有影响的:当生长素含量高于细胞分裂素时,主要诱导植物组织脱分化和根原基的形成(即有利于根的发生) ;当细胞分裂素含量高于生长素时,则主要诱导植物组织再分化和芽原基的形成(即有利于芽的发生)。
【详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①和②分别表示脱分化(或去分化)和再分化,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不变,基因发生了选择性表达,但基因没发生突变,A错误;
B、在进行植物组织培养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适当比例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诱导细胞的脱分化和再分化,B错误;
C、因为分生组织的病毒极少,甚至没有病毒,所以将分生组织(如根尖、茎尖)进行离体培养能获得脱毒植株而并非根和芽,脱毒苗不具有更强的抗病毒能力,C错误;
D、由图可知辣椒素是细胞产物,通过细胞培养得到高产细胞系时就可产生,不需要发育成植株,所以未体现出植物细胞的全能性,D正确。
故选D。
12. 下图是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控制该病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与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不考虑基因突变和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对应片段互换。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该致病基因是隐性基因,则1的基因型为XAYa或XaYA
B. 若该致病基因是显性基因,2可能为杂合子也可能为纯合子
C. 若5为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6是一个男孩,则6可能不患病
D. 若4和5所生女儿一定患病,则该病为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由于2号和4号均为患者,则该系谱图无法确定该单基因遗传病是显性基因控制还是隐性基因控制,则采用假设法进行解题。
【详解】A、若致病基因是隐性基因,4号的基因型为XaYa,则1号表现正常,基因型应为XAYa,A错误;
B、若致病基因为显性,则3号的基因型是XaXa,2号的基因型为XAXa,则2号为杂合子,B错误;
C、若5为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则该病是隐性遗传病,5号的基因型为XAXa,4号的基因型为XaYa,6是一个男孩,则6的基因型可能是XAYa,不患病,C正确;
D、若4和5所生女儿一定患病,则该病为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且4为纯合子,D错误。
故选C。
13. 蓝莓根的生长受激素和营养物质的影响,科研人员以蓝莓为实验材料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一研究了吲哚丁酸(IBA)对蓝莓幼苗根系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 1 所示。
实验二用14CO2饲喂叶片,分别测定不同浓度IBA 处理下主根和侧根的放射性强度,结果如图 2所示。(CO2进入叶肉细胞后,最终转化成糖类等营养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IBA的极性运输,会受氧气浓度的影响
B. 单侧光和重力均不影响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C.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IBA不能消除根的顶端优势
D. 由图2分析,IBA 影响侧根生长机制可能是IBA能促进光合作用产物更多的分配到侧根。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图1:在实验范围内,随着IBA浓度升高,主根长度变短,侧根数量增多。
分析图2:在实验范围内,用14C标记的14CO2饲喂叶片,随IBA浓度升高,主根放射性相对强度逐渐降低,侧根放射性相对强度逐渐升高。
【详解】A、IBA的极性运输,属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细胞中能量主要来源于有氧呼吸,因此该过程会受氧气浓度的影响,A正确;
B、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指生长素只能从植物的形态学上端往形态学下端运输,不受单侧光和重力等因素的影响,B正确;
C、由图1分析可知,随着IBA浓度升高,主根长度变短,侧根数量增多,说明IBA能消除根的顶端优势,C错误;
D、由图2分析可知,随IBA浓度升高,主根放射性相对强度逐渐降低,侧根放射性相对强度逐渐升高,即随IBA浓度升高,光合产物逐渐往侧根分布,结合图1 结果,可推测IBA 影响侧根生长机制可能是IBA能促进光合作用产物更多的分配到侧根,D正确。
故选C。
14. 研究人员在千岛湖地区两个面积、植被、气候等环境条件相似的甲、乙两岛上对社鼠进行种群数量调查,得到下图所示结果。已知乙岛上另一种鼠类——青毛硕鼠的数量要明显多于甲岛,且6到8月该岛上有黄鼠狼活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岛上的社鼠与青毛硕鼠存在共生关系
B. 两岛6月到7月期间社鼠的出生率均小于死亡率
C. 从3月到11月,两岛社鼠的环境容纳量均保持不变
D. 6月之后乙岛社鼠数量下降快是由于黄鼠狼的捕食导致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
【详解】A、甲、乙两岛上的社鼠与青毛硕鼠存在竞争关系,不存在共生关系,A错误;
B、两岛社鼠的数量在6月到7月期间都迅速下降,迁入率、迁出率、出生率、死亡率是影响种群数量的主要因素,两岛社鼠在6月到7月期间没有迁入和迁出,可见两种社鼠的出生率均小于死亡率,B正确;
C、环境容纳量会受到天敌、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从3月到11月,两岛社鼠的环境容纳量均有改变,C错误;
D、6-8月乙岛上有黄鼠狼活动,在6月之后乙岛社鼠数量下降快的影响因素包括黄鼠狼的捕食,另外还包括两类鼠之间的竞争等,D错误。
故选B。
二、 多项选择题
15. 水是一种极性小分子,研究发现水分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有两种(如下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结构a分子的尾部有屏障细胞内外环境作用
B. 通道蛋白跨膜部分含有较多的疏水性氨基酸
C. 方式2属于协助扩散,该过程中通道蛋白会发生自身构象改变
D. 水通道蛋白失活的植物细胞在高渗溶液中仍能发生质壁分离
【答案】AB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水分子进入细胞的两种方式,水跨膜不需要水通道蛋白的协助,只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的跨膜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方式1表示自由扩散;水跨膜用过通过水通道蛋白的协助,不需要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方式2表示借助水通道蛋白的协助扩散。
【详解】A、结构a为磷脂双分子层,磷脂分子疏水性尾端,可阻止水溶性分子或离子通过,具有屏障细胞内外环境的作用,A正确;
B、通道蛋白质跨膜部分与磷脂双分子层疏水尾部接触,因而这部分含有较多疏水性氨基酸,B正确;
C、方式2是水分子依赖通道蛋白的扩散,属于协助扩散,在转运过程中通道蛋白不与水分子结合,通道蛋白分子的空间构象不发生改变,C错误;
D、由于水分子不仅依赖方式2运输,也可通过方式1(自由扩散)运输,因此即使水通道蛋白失活,植物细胞仍可在高渗溶液中渗透失水,发生质壁分离,D正确。
故选ABD。
16. 已知蚯蚓能缓解干旱对植物生长的不利影响。科学家研究了不同干旱胁迫条件下蚯蚓对番茄茎叶脱落酸(ABA)水平以及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蚯蚓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与番茄的种间关系是互利共生
B. 高干旱胁迫下番茄植株ABA含量增加,促进气孔关闭减少水分散失
C. 低干旱胁迫条件下,蚯蚓通过增加土壤含水量来缓解干旱胁迫
D. 高干旱胁迫条件下,蚯蚓能促进番茄植株合成ABA来对抗干旱胁迫
【答案】BC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高干旱胁迫相比低干旱胁迫条件时,脱落酸水平更高;在低干旱胁迫情况下,无蚯蚓时脱落酸水平更高,高干旱胁迫时相反。低干旱胁迫时,有蚯蚓情况下土壤含水量更高,而高干旱胁迫时,有蚯蚓、无蚯蚓情况下土壤含水量基本相同。
【详解】A、蚯蚓可以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属于分解者,蚯蚓的存在对番茄有利,但两者之间不是互利共生,A错误;
B、据图可知,高干旱胁迫下,ABA含量升高,ABA可以促进气孔关闭,减少水分散失,是一种逆境激素,B正确;
C、据图可知,低干旱胁迫下,有蚯蚓的一组土壤含水量高于无蚯蚓一组,说明低干旱胁迫条件下,蚯蚓通过增加土壤含水量来缓解干旱胁迫,C正确;
D、据图可知,高干旱胁迫条件下,有蚯蚓一组的ABA含量较高,但两者的土壤含水量差异不大,据此推测蚯蚓能促进番茄植株合成ABA来对抗干旱胁迫,D正确。
故选BCD。
17. 为确保实验结果真实可信,实验过程中通常需要遵循对照原则。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紫色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过程中没有对照
B. 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需设置无氧条件作空白对照
C. 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DNA组和蛋白质组起到相互对照的作用
D. 温特实验中空白琼脂块组是为了排除琼脂本身特性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答案】AB
【解析】
【分析】实验过程中的变化因素称为变量。其中人为控制的对实验对象进行处理的因素叫作自变量,因自变量改变而变化的变量叫作因变量。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的可变因素,叫作无关变量。除作为自变量的因素外,其余因素(无关变量)都保持一致,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的实验叫作对照实验。对照实验一般要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类型包括空白对照、自身对照、条件对照、相互对照和标准对照。实验中的对照组未作任何处理,这样的对照组叫作空白对照。
【详解】A、在观察紫色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过程中,改变外界溶液浓度使液泡先后发生失水和吸水,通过观察原生质层的变化判断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该实验的对照是自身对照,A错误;
B、在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实验中,通过设置有氧和无氧条件,探究在不同条件下酵母菌的呼吸产物,由于未设置对照组,两组实验都是实验组,其对照类型是相互对照,B错误;
C、在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一组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病毒的DNA,即DNA组,一组则标记病毒的蛋白质,即蛋白质组,让两组病毒分别侵染细菌,通过检测放射性分析实验结果,这两组实验相互对照,C正确;
D、在温特的实验中,将胚芽鞘顶端切下放在琼脂块上,然后将该琼脂块放在切去顶端的胚芽鞘上,观察胚芽鞘的生长状况,为排除琼脂块对实验的影响,需要利用相同大小的空白琼脂块做对照实验,D正确。
故选AB。
18. 下图是劳氏肉瘤病毒(逆转录病毒,携带病毒癌基因)的增殖和致癌过程,其中原病毒是病毒的遗传信息转移到±DNA后插入宿主的核DNA中形成的“病毒”。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劳氏肉瘤病毒与新冠病毒的核酸类型和增殖方式相同
B. ①③过程中均涉及A-U、C-G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
C. ②过程需要RNA酶的参与,④过程需要三种RNA参与
D. 原病毒的形成过程和其诱导宿主细胞癌变的机理相同
【答案】ABD
【解析】
【分析】基因表达是指将来自基因的遗传信息合成功能性基因产物的过程。基因表达产物通常是蛋白质,所有已知的生命,都利用基因表达来合成生命的大分子。转录过程由RNA聚合酶(RNAP)进行,以DNA为模板,产物为RNA。RNA聚合酶沿着一段DNA移动,留下新合成的RNA链。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场所在核糖体。
【详解】A、劳氏肉瘤病毒与新冠病毒的核酸类型相同,都是RNA,但增殖方式不同,劳氏肉瘤病毒为逆转录病毒(RNA逆转录为DNA),新冠病毒为自我复制型病毒(RNA复制得到RNA),A错误;
B、①是以+RNA为模板,逆转录得到-DNA(A-T、C-G)和自我复制到+RNA(A-U、C-G)的过程,③过程为DNA合成RNA的过程,涉及A-U、C-G的碱基互补配对,B错误;
C、②过程为RNA水解,需要RNA酶的参与,④过程含有+RNA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需要模板RNA(翻译模板)、tRNA(搬运工具)、rRNA(核糖体成分)三种RNA参与,C正确;
D、原病毒是病毒的遗传信息转移到±DNA后插入宿主的核DNA中形成的“病毒”,而宿主细胞癌变是宿主细胞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所致,机理不同,D错误。
故选ABD。
19. 下图是人体内环境态的部分调控简图,图中大写字母表示相应器官,小写字母表示相应物质,数字表示生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A是下丘脑,是体温、水平衡、血糖调节的中枢
B. 激素f由D分泌,主要作用的靶细胞是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
C. 人体调节血糖水平的路径:④→⑤→⑥→②→③属于神经-体液调节,其中b为胰高血糖素
D. 结构C、E代表相应的内分泌腺均能参与体温调节,环境温度较低时c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答案】ACD
【解析】
【分析】血糖、温度、渗透压变化都会引起A的反应,A为下丘脑,A作用于B调节血糖,B为胰岛;A通过C可调节血糖和体温,C为肾上腺;A通过D能调节渗透压和E甲状腺,D为垂体。
【详解】A、据分析可知,图中A是下丘脑,是体温、水平衡、血糖调节的中枢,A正确;
B、由分析可知,f是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A分泌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B错误;
C、人体调节血糖水平的路径:④→⑤→⑥→②→③属于神经-体液调节,其中b由胰岛分泌,能升高血糖为胰高血糖素,C正确;
D、结构C为肾上腺、E为甲状腺,均能参与体温调节,环境温度较低时c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D正确。
故选ACD。
三、非选择题
20. 下图是苹果叶肉细胞中淀粉、蔗糖合成及转运示意图,A、B代表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卡尔文循环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__,需要光反应为其提供_________。
(2)研究表明缺磷会抑制光合作用,据图分析其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天叶绿体中合成过渡型淀粉,一方面可以保障光合作用速率_________蔗糖的合成速率,另一方面可为夜间细胞生命活动提供___________________。
(4)葡萄糖中的醛基具有还原性,能与蛋白质的氨基结合。光合产物以蔗糖的形式能较稳定的进行长距离运输,其原因是______。灌浆期缺水会明显影响产量,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光合产物由叶向果实运输过程受叶果比影响。科研人员以生长状况及叶果比一致的多年生果枝(果实数相同)为材料,通过摘叶调整叶果比,研究叶果比对苹果光合作用和单果重量的影响,结果如下表(其中光合产物输出比是指叶片输出有机物的量占光合产物总量的百分比):
组别
叶果比
叶绿素含量
/ mg·g-1
Rubisco 酶活性
/μmol (CO2)·g-1 ·min-1
光合速率/
μmol·m-2 ·s-1
光合产物
输出比/%
单果重
量/g
对照
50:1
2.14
8.31
14.46
25%
231.6
T1
40:1
2.23
875
15.03
30%
237.4
T2
30:1
2.38
9.68
15.81
40%
248.7
T3
20:1
2.40
9.76
16.12
17%
210.4
研究结果表明,当叶果比为_________时,产量明显提高,其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叶绿体基质 ②. NADPH和ATP
(2)缺磷会影响类囊体薄膜的结构以及ATP的合成, 缺磷还会影响丙糖磷酸转运出叶绿体
(3) ①. 大于 ②. 物质和能量
(4) ①. 蔗糖是非还原性糖,不与蛋白质结合 ②. 蔗糖随水运输受阻
(5) ①. 30∶1 ②. 叶绿素含量和Rubisco酶的活性明显上升,光合速率提高;光合产物输出比例也达到最大
【解析】
【分析】植物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水的光解,产生ATP和NADPH,同时释放氧气,ATP和NADPH用于暗反应阶段三碳化合物的还原。细胞的呼吸作用不受光照的限制,有光无光都可以进行,为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小问1详解】
卡尔文循环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结合图示可知,该过程中需要的原料有水、二氧化碳(图中的A)、光反应提供的NADPH(图中的B)和ATP等 。
【小问2详解】
研究表明缺磷会抑制光合作用, 磷元素是生物膜的组成元素,是ATP等化合物的组成元素,因此缺磷会影响类囊体薄膜的结构以及ATP的合成、进而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过程,同时缺磷还会影响丙糖磷酸转运出叶绿体,导致丙糖磷酸滞留在叶绿体中,进而影响光合速率。
【小问3详解】
淀粉是植物细胞中富含能量的多糖,结合图示可知,白天叶绿体中合成过渡型淀粉,到了晚上,过渡型淀粉会在叶绿体中被分解成麦芽糖和葡萄糖,然后运出叶绿体后再在细胞质基质合成蔗糖,转运到果实中储存或其他部位转化或储存,可见过渡型淀粉的合成, 一方面可以保障光合作用速率大于蔗糖的合成速率,另一方面可为夜间细胞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
【小问4详解】
葡萄糖中的醛基具有还原性,能与蛋白质的氨基结合。光合产物以蔗糖的形式能较稳定的进行长距离运输,因为蔗糖是非还原性糖,且分子结构中没有醛基,不能与蛋白质结合,从而能长距离运输到需要的位置,满足植物其他细胞对物质和能量的需求以及储存。灌浆期缺水会明显影响产量,这是因为蔗糖需要溶解到水中运输,到随着实现长距离运输,从而提高产量,缺水会导致蔗糖随水运输过程受阻,影响产量。
【小问5详解】
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当叶果比为30∶1 时, 产量明显提高,因为该比例条件下表现出叶绿素含量和Rubisco酶的活性明显上升,而前者能促进光反应,后者能促进暗反应,因而光合速率提高,同时光合产物输出比例也达到最大,因此30∶1比例条件下,产量明显提高。
21. 手指割破时机体常出现疼痛、心跳加快等症状。下图为吞噬细胞参与痛觉调控的机制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中,手指割破产生的兴奋传导至T处,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与突触后膜___________结合,使后神经元兴奋,T处(图中显示是突触)信号形式转变过程为___________。
(2)伤害性刺激使心率加快的原因有:交感神经的兴奋,使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下丘脑分泌的___________,促进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该激素使肾上腺皮质分泌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与糖皮质激素经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
(3)皮肤破损,病原体入侵,吞噬细胞对其识别并进行胞吞,胞内___________(填细胞器)降解病原体,这种防御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所示,病原体刺激下,吞噬细胞分泌神经生长因子(NGF),NGF作用于感受器上的受体,引起感受器的电位变化,进一步产生兴奋传导到___________形成痛觉。该过程中,Ca2+的作用有___________。
(5)药物MNACI3是一种抗NGF受体的单克隆抗体,用于治疗炎性疼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该药的作用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受体##特异性受体 ②.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3) ①. 溶酶体 ②. 非特异性免疫
(4) ①. 大脑皮层 ②. 促进NGF的释放;提高激酶的活性,提高神经元的兴奋性
(5)抑制NGF与NGF受体结合,进而抑制感受器的兴奋,使大脑皮层不能产生痛觉
【解析】
【分析】1、人体神经调节的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兴奋在反射弧上单向传递,兴奋在突触处产生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变。
2、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小问1详解】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时,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兴奋在突触处的信号转变方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小问2详解】
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下丘脑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该激素使肾上腺皮质分泌糖皮质激素。
小问3详解】
病原体侵染机体后,吞噬细胞将其吞噬,并利用细胞内的溶酶体将其水解,在这过程中吞噬细胞参与的是免疫系统的第二道防线,因此这种防御作用为非特异性免疫。
【小问4详解】
产生感觉的部位在大脑皮层。由图可知,Ca2+能促进囊泡与突触前膜的融合,促进NGF的释放,同时Ca2+内流增加,提高激酶活性,增强神经元的兴奋性。
【小问5详解】
药物MNACI3是一种抗NGF受体的单克隆抗体,使得NGF不能与NGF受体结合,从而不能引起感受器兴奋,也不能将兴奋传导大大脑皮层,因此感觉不到疼痛。
22.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目前我国的生态环境在不断改善。下图为某农业生态系统示意图,表格为流经该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的能量值(单位:J·cm-2·a-1)。请回答下列问题:
生物类型
甲
流入分解者
的能量
未被利用的
能量
流入下一营
养级的能量
人工输入有
机物能量
生产者
41
5
97
19
0
第二营养级
7.9
1.1
12
乙
6
第三营养级
6.5
0.8
6.2
0.5
10
第四营养级
1
0.5
1
0
2
(1)若要调查鼠的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蛙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为________。
(2)玉米的秸秆可以投入沼气池生产沼气、培养蘑菇等,家禽家畜产生的粪便经处理后可做成人工饲料喂鱼,这些做法依据的是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__原理。
(3)秸秆利用后产生的废渣可以还田,其中的有机物可被分解者分解,产生的________可被农作物利用,提高产量。
(4)若蛇的食物有1/5来自蛙,4/5来自鼠,则从理论上讲,蛇每增加1 kg体重,至少需要消耗玉米________kg。农田中的生物可以通过捕食与被捕食传递信息,体现了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J·cm-2·a-1,甲是指________的能量,第二、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
【答案】(1) ①. 标(记)志重捕法 ②. 0
(2)物质循环再生 (3)CO2和无机盐(答 “CO2”、“无机盐”、“无机物”之一给分)
(4) ①. 45 ②.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5) ①. 180 ②. 呼吸作用散失 ③. 16%
【解析】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2、某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能量的去向包括:自身呼吸消耗、流向下一个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利用、未被利用;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传递、逐级递减。
3、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包括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小问1详解】
鼠的活动能力大,活动能力强,一般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蛙的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则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为0。
【小问2详解】
玉米的秸秆可以投入沼气池生产沼气、培养蘑菇等,家禽家畜产生的粪便经处理后可做成人工饲料喂鱼,这些做法依据的是生态工程原理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小问3详解】
分解者能将秸秆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无机盐等,供植物光合作用利用。
【小问4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和图形分析,蛇可以从两条食物链获得能量,来自于蛙的那条食物链能量传递了三次,来自于鼠的那条食物链能量传递了两次,且从蛙获得1/5的能量,从鼠获得了4/5的能量,若蛇每增加1 kg体重,按20%的传动效率计算,至少需要消耗玉米的质量=1/5÷20%÷20%÷20%+4/5÷20%÷20%=45kg。农田中的生物可以通过捕食与被捕食传递信息,说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小问5详解】
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固定的能量除了包括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和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还应该包括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因此图中甲代表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结合表格数据分析,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41+5+97+19=162J·cm-2·a-1,人工输入有机物的总能量=6+10+2=18J·cm-2·a-1,因此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人工输入有机物的总能量=162+18=180J·cm-2·a-1;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19J·cm-2·a-1,有机物输入的能量为6J·cm-2·a-1,则表中乙=19+6-7.9-1.1-12=4J·cm-2·a-1,因此第二、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4÷(19+6)=16%。
【点睛】本题结合图表,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等知识点,要求考生能够识记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掌握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过程中能量的几个去路,并结合表格中的数据计算甲、乙的数值以及相关能量传递效率。
23. 果蝇是进行遗传学研究的模式生物。其有3对常染色体(分别编号为Ⅱ、Ⅲ、IV)和1对性染色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摩尔根用果蝇做实验材料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其研究方法是______。雄性果蝇的1个染色体组含有______条形态、功能不同的染色体。
(2)科研人员培育出果蝇甲品系,其4种突变性状(多翅脉、卷曲翅、短刚毛、钝圆平衡棒)分别由一种显性突变基因控制,(位置如下图),突变基因纯合时胚胎致死(不考虑交叉互换)。
①显性突变是一种由隐性基因突变成显性基因的变异,这种变异属于______。
②果蝇甲品系的雌、雄个体间相互交配,子代果蝇的成活率为______。
(3)为探究果蝇眼色基因(B、b)的位置,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杂交实验(除图中性状外,其它均为隐性性状)
①根据上述结果,果蝇眼色中显性性状是______。
②若眼色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则亲本纯合红眼正常翅的基因型为______。
③若B、b位于常染色体上,现要通过杂交实验进一步探究其是否位于Ⅱ号染色体上,应选取F1中若干表型为______雌、雄果蝇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如果眼色基因不在Ⅱ号染色体上,那么理论上后代中红眼卷曲翅∶红眼正常翅∶紫眼卷曲翅∶紫眼正常翅-______;如果眼色基因在Ⅱ号染色体上,不考虑交叉互换,那么理论上后代中出现紫眼正常翅概率为______。
【答案】(1) ①. 假说——演绎法 ②. 4
(2) ①. 基因突变 ②.
(3) ①. 红眼 ②. ddXBYB ③. 红眼卷曲翅 ④. 6:3:2:1 ⑤. 0
【解析】
【分析】果蝇2n=8,1个染色体组含4条染色体,由于果蝇生长繁殖快,饲喂简单,是一种良好的遗传学实验材料。题中的果蝇甲是一种显性突变体,并且存在纯合胚胎致死现象,因此甲品系果蝇雌雄相互交配时,只有没对基因杂合的个体才能存活,鉴于四对基因位于Ⅱ、Ⅲ号染色体上,可以利用乘法原理分开计算。如要探究基因是否独立遗传,可以采用课本上孟德尔的研究思路,选取两对基因均杂合的雌雄个体杂交,根据子代的表现型和比例进行判定。
【小问1详解】
摩尔根的实验研究方法是假说——演绎法。结合所学知识,果蝇一个染色体组中包含了4条染色体。
【小问2详解】
①显性性状是由隐性基因突变来的,该变异为基因突变。
②果蝇甲品系的雌、雄个体间相互交配,因Ⅱ、Ⅲ染色体上的基因是独立遗传的,所以可以采用自由组合定律的原理进行计算。先分析Ⅱ号染色体,可以产生两种配子,雌雄配子结合有3种基因型,考虑到显性纯合致死,后代只存活1/2,同理可知Ⅲ号染色体的结果相同,因此子代果蝇成活率为1/21/2=1/4。
【小问3详解】
①纯合红眼父本和紫眼母本杂交,子代全为红眼,则红眼为显性性状。
②亲本红眼为纯合子,若眼色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则父本红眼正常翅的基因型为ddXBYB。
③若B、b位于常染色体上,现要通过杂交实验进一步探究其是否位于Ⅱ号染色体上,应选取F1中若干表型为红眼卷曲翅的雌雄果蝇,结合所学知识,孟德尔验证自由组合定律的过程可知,验证两对基因是否独立遗传的关键,是选取两对基因均杂合的双杂合子,子一代中,红眼卷曲翅刚好符合。因卷曲和正常翅相关基因在Ⅱ号染色体上,如果眼色基因不在Ⅱ号染色体上,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可以分开计算,颜色基因的子代比例为红眼:紫眼=3:1,翅形遗传上依然遵循显性纯合致死,因此子代比例为卷曲翅:正常翅=2:1,综合起来可得,红眼卷曲翅∶红眼正常翅∶紫眼卷曲翅∶紫眼正常翅=6:3:2:1,;如果颜色基因在Ⅱ号染色体上,不考虑交叉互换时,因亲代B和d位于1条染色体上,b和D位于另一条染色体上,子代不会出现紫眼正常翅个体,因此概率为0。
【点睛】本题考察了基因位置的判定方法,要求学生灵活选取合适的实验材料进行验证,能够准确找到恰当基因型的个体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4. 科研小组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抗虫基因转入棉花细胞成功培育出抗虫棉,该技术所用的含抗虫基因的与质粒上相关限制酶的酶切位点分别如图1、图2所示(不同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和酶切位点:BamHⅠ5′-G↓GATCC-3′,BclⅠ5′-T↓GATCA-3′,Sau3AⅠ5′-↓GATC-3′,HindⅢ5′-A↓AGCTT-3′)。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将抗虫基因转入棉花细胞前,可以通过扩增获得大量抗虫基因,扩增前应根据__________设计引物。培育转基因棉花的核心工作是__________。由图1和图2分析可知,研究人员应选择__________两种限制酶切割含抗虫基因的片段,在处理质粒的时候应选择__________两种限制酶。
(2)蛋白酶抑制剂基因也是一种抗虫基因,某研究团队将胰蛋白酶抑制剂()和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的基因单独或共同转化,获得转基因植株。
①将抗虫基因转入植物体内时,除了采用我国科学家独创的花粉管通道法,还经常采用__________法,使用该方法时,应将抗虫基因插入到质粒的__________区域。
②标记基因可用于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由图2可知,应选含有__________的培养基筛选含有重组质粒的细胞。为了检测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是否稳定表达,在分子水平上的检测方法为__________。
③图3为将胰蛋白酶抑制剂()和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的基因单独或共同遗传操作的转基因棉花抗虫实验结果,据结果分析,__________(填“”“”或“”)转基因棉花的抗虫效果最佳,得出该结论的原因是__________。
【答案】(1) ①. 目的基因两侧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②. 构建基因表达载体 ③. 和 ④. 和
(2) ①. 农杆菌转化 ②. ③. 抗生素 ④. 抗原—抗体杂交 ⑤. ⑥. 饲喂转基因棉花的虫体质量较对照组轻,且每株棉铃虫数较对照组少
【解析】
【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小问1详解】
通过PCR扩增获得大量抗虫基因,PCR扩增前应根据目的基因两侧的脱氧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培育抗虫棉的工程属于基因工程,基因工程的核心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根据图示目的基因两侧的限制酶分布可知,为避免目的基因反向插入带来的不正常表达,应该选用两种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由于限制酶Sau3AⅠ也能切割限制酶BclⅠ和BamHⅠ的酶切位点,因此用该酶切割质粒时会破坏两种标记基因,则应选用HindⅢ和Sau3AⅠ两种限制酶切割含目的基因的DNA片段,选用HindⅢ和BamHⅠ两种限制酶切割质粒。
【小问2详解】
①将抗虫基因转入植物体内时,除了采用我国科学家独创的花粉管通道法,还常采用农杆菌转化法,使用该方法时,应将抗虫基因插入到质粒的T−DNA区域(T−DNA是可以转移的DNA)。
②由于选择的是HindⅢ和BamHⅠ酶对质粒进行切割,破坏了Y抗生素抗性基因,故应选含有X抗生素的培养基筛选含有重组质粒的细胞;本技术中基因表达的产物是蛋白质,故可利用抗原一抗体杂交技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检测,若出现杂交带,则证明表达成功。
③据图3可知,饲喂NaPI转基因棉花的虫体质量较对照组轻,且每株棉铃虫数较对照组少,故NaPI转基因棉花的抗虫效果最佳。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盐城市伍佑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江苏省盐城市伍佑中学高三考前热身考试生物试题及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 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江苏盐城市伍佑中学高三仿真模拟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综合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