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精品解析:山东省烟台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精品解析:山东省烟台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01
    精品解析:山东省烟台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02
    精品解析:山东省烟台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03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精品解析:山东省烟台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山东省烟台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收答题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诊断
    高二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收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如何探求“隔”与“不隔”的真义,我的观点,应从《人间词话》的综合观照中得来,不能仅凭寻章摘句的理解。
    《人间词话》是表“境界”的著作。何为“境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删稿》第16则中写道:“夫境界……皆须臾之物(即指美的形式——-编者注)。惟诗人能以此须臾之物,镌诸不朽之文字,使读者自得之。遂觉诗人之言,字字为我心中所欲言,而又非我之所能自言,此大诗人之秘妙也。”
    理解了“境界”的内涵,也就好理解什么是“隔”与“不隔”了。所谓“隔”,就是人们在审美过程中产生的共鸣有障碍(包括迟滞与不自然),“不隔”,就是共鸣产生得自然与流畅——再申而言之,诗人所描摹的景色、所抒发的情感,能在读者接触文学语言与形象的刹那,即能找到契合、引起共鸣。“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如低诉在耳,使人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时光荏苒”“人生苦短”的唏嘘,所以“不隔”;“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如情景在眼,使人自然地萌发对草原空阔、恬静、自在的心动,所以也“不隔”。
    而“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句,给人的却无非是“暮雨下的瘦小山峰”的意象(至于数峰如何清苦,为何清苦,人们也许弄也弄不清),唤不起什么共鸣来,至多是产生“作者用语尚奇”的感受。至于“谢家池上,江淹浦畔”,与“池塘生春草”相比,虽对仗工整,但人们再怎么梳理,其意象也是模糊的,是难以激动人心产生共鸣的。也许有人要问,那“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一句,“隔”在哪儿了?我的理解是,该句“隔”在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在向语言符号转化时的脱轨,导致给人的感受与诗人所要表达的不一致。姜夔写《扬州慢》的本意,他自称是表一种“《黍离》之悲”的情感。但“波心荡,冷月无声”这七个字,恰恰更多的给人以一种静谧而有如“杨柳岸,晓风残月”式的优美。即使部分读者悟性高,也至多从“波心荡,冷月无声”中悟出一种死寂的冷清,却无法有忍不住失声痛哭的“《黍离》之悲”,所以,该句多少还是有点“隔”的。
    “隔”与“不隔”能影响到人的审美,但却不是审美标准。“隔”,因为使人们产生共鸣的迟滞,而“不隔”方能使人瞬间感受到作者所营造的“境界”,因而,作者要达到艺术的“最高层”,应努力做到“不隔”。王国维并非故意贬斥姜夔的艺术成就,相反,他十分肯定姜夔的作品“格韵高绝”(《人间词话》第39则),认为“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人间词话》第42则),他只是惋惜姜夔未能百尺竿头再进一步,认为他的诗不能克服“隔”的毛病,而终究没能在“格韵”高绝的基础上达到“意境”的境界。
    (摘编自王维新《论王国维的“隔”与“不隔”》)
    材料二:
    “像初次见到那样来描写事物”,就其效应来说,与王国维所说的“不隔”之境颇为相似,即《人间词话》中所说的“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造作之态,语语如在目前”。《人间词话》第36则之后,王国维连续使用了“隔”与“不隔”的概念,从读者审美角度对其“境界”说加以补充。第41则“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写情如此,方为不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写景如此,方为不隔。王国维论“写情”“写景”,认为凡是直接给人一种鲜明、生动、真切感受的为“不隔”,所谓“语语如在目前,便是不隔”。这是从读者接受效果来说审美快感的产生。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以及可感性的提出也基于同样一个根本的假设:文学作品是为被感受而创作的,是为被感受而存在的。文学创作的关键在于创作主体能否通过诗化语言表现出他对事物的原初的、真实的审美感受。
    与之相同的是,王国维也是从读者接受角度来谈“隔”与“不隔”。只是王国维从境界入手。他的“隔”与“不隔”之区别全在于“境界”,在于作品本身是否真切地表达了“真感情”“真景物”。“境界全出”的作品,欣赏者能得到“不隔”的审美感受,无境界的作品则给人一种“隔雾看花”之恨。而俄国形式主义认为文艺创作的根本目的不是达到审美认识,而是审美感受。这种审美感受靠“陌生化”在审美过程中加以实现,文学语言就是在这不间断的过程中“陌生化”的产物,这种扭曲、变形乃至“反常化”的诗意语言在接受者脑中形成的冲击力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隔”之感。这里的“隔”显然与王国维说的“隔”不同:王国维认为在创作中感情虚浮矫饰,遣词做作扭捏,以致破坏了作品意象的真切性,使读者犹如雾里看花,便会产生“隔”之感。王国维是反对“隔”而极力主张“不隔”的。而陌生化所要求的语言诗性,即可感性的还原与复归,不是使作品逼近或酷似本然的“真”,恰好相反,是对现实和自然的创造性变形甚至扭曲。即使是如初次见面那样描写事物,也要消解习惯,按头脑中第一感觉描写刻画,而不是指称性地陈述。这对于习惯而言,便是一种变形。这一变形方式之所以必要,完全是为了使我们被钝化了的、自动化的感觉方式活跃起来。所以在形式主义者看来,诗性语言的功能与其说是表意,倒不如说是为了造成一种特殊的审美效果。
    (摘编自伍丹《俄国形式主义“陌生化”和王国维<人间词话>的几点比较》)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国维倡导的“不隔”,是指无论写景还是抒情,都要能够迅速、自然打动读者。
    B. “波心荡,冷月无声”写景虽美,却并不能让读者准确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C. 我们可用“隔”与“不隔”审视作品,有“隔”即为下品,“不隔”方为佳作。
    D. 俄形式主义认为作品是可知可感的艺术形式,审美感受贵在推陈出新,别出新意。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国维所谈“隔”与“不隔”,实指“境界”的“隔”与“不隔”;理解“境界”的内涵是理解“隔”与不“隔”的前提。
    B. 王国维的“不隔”之境与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陌生化”及可感性,都强调从读者角度感受情、景、事、物的真切、真实。
    C. 王国维认为语言要为营造意境服务,俄国形式主义“陌生化”却往往为追求诗性语言的特殊审美效果而弱化了其表意功能。
    D.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引用了“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这首诗因为“不隔”,故能流传千年。
    3. 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材料二中“陌生化”的论据的一项是( )
    A. 元好问的“寒波澹澹起,百鸟悠悠下”表达了完全融化在淡远静穆景物之中的心境,是静观外物时产生的物我浑化的境界。
    B.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提出了“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文体演变观,前人反复为之,渐成习惯;后人脱离窠臼,别开生面。
    C. 不少商家在广告中巧用修辞,特意违反规则,变异求新,给人以新颖独特的感受,如某品牌洗衣机的广告词:“闲”妻良母。
    D. 杜甫自述“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作者呕心沥血、锤字炼句的目的,就是能出奇求新,使之与众不同。
    4. 请根据材料一的相关内容,为王国维所说的“境界”下一个定义。
    5. 请依据文本中的观点,对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进行评析。
    【答案】1. C 2. C 3. A
    4. “境界”是能呈现于作品之中的,能引起读者共鸣的典型审美形式。
    5. 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中“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写景直接给人一种鲜明、生动、真切感受;选用“梧桐”“细雨”等与自己生活中可见的意象,遣词造句朴素自然,不矫揉造作,笔直而情切,作者的孤寂、凄凉、愁苦之情如在眼前。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C.“我们可用‘隔’与‘不隔’审视作品,有‘隔’即为下品,‘不隔’方为佳作”错误,曲解文意,原文是“‘隔’与‘不隔’能影响到人的审美,但却不是审美标准”,“隔”与“不隔”不是审美标准,所以不能以此评判作品优劣。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信息、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C.“而弱化了其表意功能”错误,曲解文意,原文“所以在形式主义者看来,诗性语言的功能与其说是表意,倒不如说是为了造成一种特殊的审美效果”,“与其……,倒不如……”是选择关系的复句,“其表意功能”不是“弱化了”,而是“没有体现”。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
    A.“完全融化在淡远静穆景物之中的心境,是静观外物时产生的物我浑化的境界”表达了“真感情”“真景物”,是使作品逼近或酷似本然的“真”,不是陌生化所要求的语言诗性,符合题意;
    B.“后人脱离窠臼,别开生面”是对现实和自然的创造性变形甚至扭曲,是陌生化所要求的语言诗性,不符合题意;
    C.“特意违反规则,变异求新”是对现实和自然的创造性变形甚至扭曲,是陌生化所要求的语言诗性,不符合题意;
    D.“为了能出奇求新,使之与众不同”是对现实和自然的创造性变形,是陌生化所要求的语言诗性,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下定义的能力。
    由原文“夫境界……皆须臾之物(即指美的形式——-编者注)”,概括出境界(种)是美的形式(属);
    由原文“惟诗人能以此须臾之物,镌诸不朽之文字,使读者自得之”,概括出境界的特点一能呈现于作品之中,给予读者审美享受;
    由原文“遂觉诗人之言,字字为我心中所欲言,而又非我之所能自言”,概括出境界的特点二能表人“欲言”而“不能言”,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根据下定格式:被定义项是种特点+属。
    定义如下:“境界”是能呈现于作品之中的,能引起读者共鸣的典型审美形式。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
    文本的观点:“境界”是能呈现于作品之中的,能引起读者共鸣的典型审美形式。所谓“隔”,就是人们在审美过程中产生的共鸣有障碍(包括迟滞与不自然),“不隔”,就是共鸣产生得自然与流畅。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中“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把梧桐和细雨融而为一,遣词造句朴素自然,不矫揉造作,笔更直而情更切,给人一种鲜明、生动、真切感受,作者的孤寂、凄凉、愁苦之情如在眼前,使人自然地萌发对诗人的同情,是“不隔”的体现。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远去的驼鹿
    蒋冬梅
    祖母最后一次见到祖父,他正要去打猎。
    雅鲁河湿漉漉地醒来,太阳点燃白色的水雾,林子里升腾着带涩味的潮气。
    看到祖母眼里流淌的担忧,祖父像往常那样想法子逗她。他剥下一段新鲜的桦树皮,卷成哨子,吹出“呜欧,呜欧”的声音说:“这是母犴,是你。”又吹出“嗯呜,嗯呜”的声音说:“这是公犴,是我。”祖母听后就捂着嘴笑了。
    祖父把木船拖进雅鲁河,连人带船,漂在深水里,安静得像一片大兴安岭的树叶。祖母用柳枝扎了一个花环,用力抛向渐行渐远的祖父,正打在他的后背上。祖父高兴地叫着:“今天有财,不会空手回来喽!”木船载着他划开春水,缓缓落向森林。他再也没有回来。
    童年时,我无数次问过祖母:“他到底去哪儿啦?”她也无数次回答:“他啊,回去啦!”
    每个人问,她都是这样回答。
    和很多年轻人一样,我只是出生在那里,少年时代就离开了。当我再回去的时候,祖母病情已加重。我像一束春天的阳光,照进她阴暗狭小的房子,她像看着一束达子花那样盯着我,直看得我脸色绯红。她说:“一个鄂伦春找一个鄂伦春,就会多一个鄂伦春。”
    我知道,她的意思是不希望族里的姑娘外嫁。她说汉话时总是语法不对,只能大致听懂意思。可是,祖父失踪以后,她就不再说土话了。
    有一天傍晚,我跟着邻家的羊群从田野游荡回来,在飘着烟火味的村庄里,突然听见一种声音,正从喧嚣里过滤出来,像一溪纯净的水,瞬间把我洗濯得干干净净。我像抓住一缕风那样循声而去,那声音却又在一瞬间戛然而止。
    我把目光转向苍老的羊倌儿,他那张被岁月弄皱的脸平静而安详。我疑惑地问他:“你听见那声音了吗?”他好像刚刚察觉到有声音那样,做出侧耳细听的姿势,继而抬头笑着:“每天都一样,除了人的忙活声,就是牲口弄出的响儿。”我有些失望:“不是这些,这些我分辨得出来。”他的脸上突然有了一种神秘:“那你真有运气!不过,你说的声音不在这儿。”“在哪儿?”“去林子里找找看吧!”
    我知道,他和祖母那辈人是一样的,他们看林子里的一切都是有灵气的。他们相信孩子和生人能看见他们看不见的东西,能听见他们听不见的声响。不过,我离开村庄很多年了,对这些说法只是置之一笑。
    有人说这是山神的召唤,我去问祖母,她听了突然变得非常生气:“山神走了!早就回去了!”她脸上刀刻般的皱纹里,泛着满满的忧伤。沉默了很久,她突然说了一句话,可是我却听不懂。我知道她说的是土话。我央求她教我,可她并不理睬我:“那些土话都是我们的。到你爸爸他们时,就剩下一个一个的词儿,到你们时,就啥也没有了。”她说得对,我连一个词也不会说。我反问她:“不教我们,不就再也没有人会说了吗?”她摇了摇头,叹息着:“一只鸟唱不好,教了也没用!”
    春日的夜晚,村庄沉入一片深邃的宁静。太静了,反而使声音听起来更有穿透力。我又听到那种神秘的声音了。那像是两个人的私语,一个是低沉的召唤,一个是柔软的答应。祖母在旁边发出了老人惯有的哼哼声,我知道,老人的心,在夜里也是醒着的。
    我们俩都静止不动,静听那个声音越来越清晰。“呜欧,呜欧”“嗯呜,嗯呜”的声音此起彼伏,像跳动的小鸟,欢快而热烈。祖母摸着墙壁艰难地起身,因为激动又开始喘息起来:“犴!公犴在寻母犴!”我知道她说的是驼鹿,村庄里很多年没听到过驼鹿的叫声了。
    不久,祖母就过世了。一些老人穿上传统服装来吊唁,他们不停地哭诉着:“你是多么好的一个人呐,你怎么就回去了呢!”这句话,突然像雷电一样击中了我,让我瞬间想起,童年时祖母无数次对祖父去向的回答。
    一个清早,下葬的队伍向着森林出发,路过雅鲁河边的时候,有位老者突然停下来,对着晨雾中的河水用土话唱起了歌。他们说,这是祖父的歌。那声音很纯,很软,就像林子本来的声音,连一片树叶也没有惊动。我仿佛又听见那个稚嫩的童声在问:“他到底去哪儿啦?”祖母苍老的声音在回答:“他啊,回去啦!”然而就在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只有回到林子里去,才能找到远去的驼鹿!
    雅鲁河边那首祖父的歌是这样唱的;
    山间蜿蜒的小路,不知心上姑娘走了哪一条,柳树林里我去寻找过,榛柴丛中我也去找了,没有找到这位可爱的姑娘。林中清澈的河边,不知能否等到日思夜想的她。
    (选自2020年8月15日《吉林日报》)
    文本二:
    远离了自己信仰的山神和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进入一个一切有违于鄂伦春人传统生产方式的新环境,无疑是一种挑战。随着生产方式的转变,民族传统工艺也逐渐淡化,且自新生存方式融入鄂伦春族的生活后,新文化对传统的与世隔绝的鄂伦春文化进行了冲击,对于新一代鄂伦春人来说,文化的传承面临重重危机。
    (摘编自万竞爽、孙峥琦《数字媒体发展视域下鄂伦春民族文化保护》)
    6.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及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二自然段采用拟人手法描绘雅鲁河畔清晨图景,营造出原生态的独特氛围。
    B. 祖父失踪后,祖母为更好地与年轻人交流,即使说不好汉话,也不再说土话。
    C. 将人的去世称为“回去”,表现出鄂伦春人对大自然本能的亲近感和归属感。
    D. “一只鸟唱不好,教了也没用!”表达了祖母的无奈,也蕴含了生活的哲理。
    7. 文本一结尾处写老者用土话唱歌,关于这一情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祖父的歌”传达了祖父、祖母的爱情经历,情真意切,充满诗情画意。
    B. 照应了小说开头部分关于祖父的相关内容,使行文结构更加严谨、缜密。
    C. “祖父的歌”强调了追求爱情的一路坎坷,彰显了珍惜美好生活的主题。
    D. 歌声又起而伊人不再,令人油然而生忧伤之情,以此作结,极富感染力。
    8. 文本一中,驼鹿的叫声时隐时现,小说的情感基调也随之上扬或低沉。请结合相关情节简要概括说明。
    9. 文本二中所说的鄂伦春文化面临传承危机,在文本一中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6. B 7. C
    8. ①当“我”从田野回来时,“我”突然听到了驼鹿声音,但很快消失了,牧羊人没有在意,“我”感到失望,而祖母听到后非常生气,情感低沉;②当宁静的夜晚再次清晰地听到驼鹿的声音,“我”和祖母都非常激动,情感上扬。
    9. ①鄂伦春的土语年轻人已经听不懂,在慢慢消失;②村子里很多年听不到驼鹿的声音,说明鄂伦春的生存环境在发生着变化;③年轻人在远离土生土长的鄂伦春聚居地,远离自己的文化,导致传承危机。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B. “祖母……即使说不好汉话,也不再说土话”错,从后文“沉默了很久,她突然说了一句话,可是我却听不懂。我知道她说的是土话”可知,祖母后来也说过土话,而且文中并没有说祖母是“更好地与年轻人交流”。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C. “‘祖父的歌’强调了追求爱情的一路坎坷,彰显了珍惜美好生活的主题”错,曲解了文章的主题,文章是在展现鄂伦春文化危机,并不是彰显珍惜美好生活,也并非是强调追求爱情。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情节并概括内容的能力。
    从原文“有一天傍晚,我跟着邻家的羊群从田野游荡回来,在飘着烟火味的村庄里,突然听见一种声音,正从喧嚣里过滤出来,像一溪纯净的水,瞬间把我洗濯得干干净净。我像抓住一缕风那样循声而去,那声音却又在一瞬间戛然而止”“我有些失望”“有人说这是山神的召唤,我去问祖母,她听了突然变得非常生气”“她脸上刀刻般的皱纹里,泛着满满的忧伤。沉默了很久”可以看粗,我跟邻家羊群从田野回来时,我听到了驼鹿的声音,而牧羊人却没有听到并用迷信的说法去解释,我很失望,祖母听后,变得“非常生气”,情感变得低沉;
    从原文“春日的夜晚,村庄沉入一片深邃的宁静。太静了,反而使声音听起来更有穿透力。我又听到那种神秘的声音了。那像是两个人的私语,一个是低沉的召唤,一个是柔软的答应”“我们俩都静止不动,静听那个声音越来越清晰。‘呜欧,呜欧’‘嗯呜,嗯呜’的声音此起彼伏,像跳动的小鸟,欢快而热烈。祖母摸着墙壁艰难地起身,因为激动又开始喘息起来:‘犴!公犴在寻母犴!’我知道她说的是驼鹿,村庄里很多年没听到过驼鹿的叫声了”可以看出,当宁静的夜晚听到富有穿透力的驼鹿的声音时,“我”和祖母都非常激动,祖母激动地起身、喘息,情感变得高昂。
    文中随着驼鹿声音的起伏,情感也随之起伏。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
    “和很多年轻人一样,我只是出生在那里,少年时代就离开了”可知,年轻人离开了鄂伦春族时代生活的土地,脱离了鄂伦春的生活环境,是鄂伦春文化传承危机的原因之一;
    “沉默了很久,她突然说了一句话,可是我却听不懂。我知道她说的是土话。我央求她教我,可她并不理睬我:‘那些土话都是我们的。到你爸爸他们时,就剩下一个一个的词儿,到你们时,就啥也没有了。’她说得对,我连一个词也不会说”可知,从父亲一代开始,鄂伦春的语言在慢慢消失,语言危机是文化危机之一;
    “我知道她说的是驼鹿,村庄里很多年没听到过驼鹿的叫声了”可知,鄂伦春时代生存的环境在发生着变化,自然环境的变化,导致生活、生存环境在变化,这也是鄂伦春文化传承危机的原因之一。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萧铣之罢兵营农也,才留宿卫数千人,闻唐兵至,大惧,仓猝征兵,道途阻远,不能遽集,乃悉见兵出拒战。孝恭将击之,李靖止之曰:“彼救败之师,策非素立,势不能久,不若且泊南岸,缓之一日,彼必分其兵,或留拒我,或归自守,兵分势弱。我乘其懈而击之,蔑不胜矣。今若急之,彼则并力死战,楚兵剽锐,未易当也。”孝恭不从,留靖守营,自帅锐师出战,果败走,趣南岸。铣众委舟收掠军资,人皆负重,靖见其众乱,纵兵奋击,大破之,乘胜直抵江陵,入其外郭。又攻水城,拔之,大获舟舰,李靖使孝恭尽散之江中。诸将皆曰:“破敌所获,当藉其用,奈何弃以资敌?”靖曰;“萧铣之地,南出岭表,东距洞庭。吾悬军深入,若攻城未拔,援军四集,吾表里受敌,进退不获。虽有舟楫,将安用之?今弃舟舰使塞江而下援兵见之必谓江陵已破未敢轻进往来觇伺动淹旬月吾取之必矣。”铣援兵见舟舰,果疑不进。
    铣内外阻绝,问策于中书侍郎岑文本,文本劝铣降。铣乃谓群下曰:“天不祚梁,不可复支矣,若必待力屈,则百姓蒙患。”乙巳,铣以太牢告于太庙,下令开门出降。铣帅群臣缌布帻诣军门,曰:“当死者唯铣耳,百姓无罪,愿不杀掠。”孝恭入据其城,诸将欲大掠,岑文本说孝恭曰:“江南之民,自隋末以来,困于虐政,重以群雄虎争,今之存者,皆锋镝之余,跂踵延颈以望真主,是以萧氏君臣、江陵父老决计归命,庶几有所息肩。今若纵兵俘掠,恐自此以南,无复向化之心矣!”孝恭称善,遽禁止之。诸将又言:“梁之将帅与官军拒斗死者,其罪既深,请籍没其家,以赏将士。”李靖曰:“王者之师,宜使义声先路。彼为其主斗死,乃忠臣也,岂可同叛逆之科籍其家乎!”于是城中安堵,秋毫无犯。南方州县闻之,皆望风款附。
    (节选自《资治通鉴》第一百八十九卷)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弃舟舰/使塞江而下/援兵见之/必谓江陵已破/未敢轻进往来/觇伺动淹/旬月吾取之/必矣
    B. 今弃舟舰使塞江/而下援兵/见之/必谓江陵已破/未敢轻进往来/觇伺动淹/旬月吾取之/必矣
    C. 今弃舟舰/使塞江而下/援兵见之/必谓江陵已破/未敢轻进/往来觇伺/动淹旬月/吾取之必矣
    D. 今弃舟舰使塞江/而下援兵/见之/必谓江陵已破/未敢轻进/往来觇伺/动淹旬月/吾取之必矣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宿卫,古时指的是在宫禁中值宿、担任警卫的人,现在一般指的是保卫,守护。
    B. 不获,即“不能”,与《屈原列传》中“不获世之滋垢”的“不获”意思相同。
    C. 太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猪三牲全备为“太牢”,也有专指牛的。
    D. 缌,古代丧服名,五种丧服中的最轻者。文中用作动词,指其因为亡国而服丧。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靖深谙兵法,洞悉战场形势。唐军进攻江陵时,李靖提出正确的作战建议,但没有被李孝恭采纳,致使初战失败。
    B. 李靖抓住战机,成功扭转战局。发现萧铣的士兵因驾船抢收唐军丢弃军资而陷入混乱后,李靖果断出击,大破敌军。
    C. 李靖纵观全局,不计眼前小利。攻破水城之后,李靖让李孝恭将所获船舰全部散弃于江中,令敌人的援兵不敢冒进。
    D. 李靖深明大义,善待敌将家属。李靖坚决反对籍没战死敌将家产的错误建议,对于迅速稳定江南局势起到积极作用。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若急之,彼则并力死战,楚兵剽锐,未易当也。
    (2)天不祚梁,不可复支矣,若必待力屈,则百姓蒙患。
    14. 岑文本劝止李孝恭纵兵抢掠的理由有哪些?结果怎样?
    【答案】10. C 11. B 12. B
    13. (1)现在如果马上攻打,敌方会拼力死战,楚兵又剽悍勇猛,不易抵挡。
    (2)上天不保佑梁,我们不能再支撑了。如果一定要等到力尽粮绝,百姓就会蒙受忧患。
    14. ①江南的百姓,受虐政的残害,生存下来的,都是刀枪下逃出的性命,他们苦苦盼望着贤明的君主,决定归顺是认为也许可以从此安定了,要是放纵军队抢掠,恐怕从江陵向南的广大地区,不再有归化之心了。
    ②李孝恭认为他的意见很对,立即下令禁止抢掠。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现在放弃船舰,让它们堵满长江顺流而下,敌方援军见到,必然认为江陵城已被攻陷,就不敢轻易进军,要前来侦察,他们行动迟缓十天半个月,我军取胜就有把握了。
    “舟舰”作“弃”宾语,宾语后断句,排除BD;
    “旬月”是“动淹”的具体时间,关系紧密,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和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B.“‘不获’意思相同”错误,意思不同。不能;不沾染。句意:进退不能。/不沾染世俗的污垢。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能力。
    B.“发现萧铣的士兵因驾船抢收唐军丢弃军资而陷入混乱后”错误。由原文“铣众委舟收掠军资,人皆负重,靖见其众乱,纵兵奋击,大破之,乘胜直抵江陵,入其外郭”可知,是萧铣的部队放弃船只去收拾抢夺唐军丢下的军资,而不是“驾船抢收唐军丢弃军资”。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急”,使……恐急;“剽锐”,剽悍勇猛;“当”,抵挡。
    (2)“祚”,保佑;“支”,支撑;“蒙”,蒙受。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结合“江南之民,自隋末以来,困于虐政,重以群雄虎争,今之存者,皆锋镝之余,跂踵延颈以望真主,是以萧氏君臣、江陵父老决计归命,庶几有所息肩。今若纵兵俘掠,恐自此以南,无复向化之心矣”可知,江南的百姓,受虐政的残害,生存下来的,都是刀枪下逃出的性命,他们苦苦盼望着贤明的君主,决定归顺是认为也许可以从此安定了,要是放纵军队抢掠,恐怕从江陵向南的广大地区,不再有归化之心了。
    结合“孝恭称善,遽禁止之”可知,李孝恭认为他的意见很对,立即下令禁止抢掠。
    参考译文:
    萧铣裁去军队经营农业时,只留了几千名士兵担任警卫,听说唐军已压境,大为惊慌,仓促间征兵,路途遥远,不能马上调集,于是将现有兵力全部用来迎敌。李孝恭准备攻打萧铣,李靖劝阻道:“对方是挽救败局的军队,计谋没有预先制订,势头不会持久,不如暂且停泊在南岸,缓一天进攻,他们必然会分散兵力,有的留下来阻挡我军,有的返回城守卫,兵力一分散势力就削弱,我军乘敌军松懈发起进攻,必然取胜。现在如果马上攻打,敌方会拼力死战,楚兵又剽悍勇猛,不易抵挡。”李孝恭不听,留李靖守卫军营,自己带领精锐部队出战,果然失败逃跑,奔向南岸。萧铣的部队放弃船只去收拾抢夺唐军丢下的军资,人人都背负很多,李靖见敌军混乱,挥兵奋击,大败敌军,乘胜直抵江陵,进入江陵外城。又攻拔了水城,缴获大批船舰,李靖让李孝恭把所获船舰全部散弃于长江中。诸将领都说:“打败敌人缴获战利品,应当利用,怎么能够放弃用来资助敌人?”李靖说:“萧铣的地盘,南到五岭以南,东到洞庭湖。我们孤军深入,如果攻城不下,敌人援军从四方赶来,我军就会腹背受敌,进退不能,虽然有船舰又怎么能用?现在放弃船舰,让它们堵满长江顺流而下,敌方援军见到,必然认为江陵城已被攻陷,就不敢轻易进军,要前来侦察,他们行动迟缓十天半个月,我军取胜就有把握了。”萧铣的援兵见到舟舰,果然怀疑,不敢前进。  
    萧铣内外断绝消息,向中书侍郎岑文本询问对策,岑文本劝他投降,于是萧铣对他的大臣们说:“上天不保佑梁,我们不能再支撑了。如果一定要等到力尽粮绝,百姓就会蒙受忧患。”乙巳(二十一日),萧铣用牛、羊、猪三牲在太庙禀告了祖先,下令打开城门出城投降。萧铣带领他的群臣穿着丧服到唐军营门前,说:“该死的只有我萧铣一个人,百姓无罪,希望不要屠杀抢掠。”李孝恭进城占领了江陵,各位将领想大肆掠夺,岑文本劝李孝恭说:“江南的百姓,从隋末以来,受虐政的残害,加上群雄争斗,如今生存下来的,都是刀枪下逃出的性命,他们苦苦盼望着贤明的君主,萧氏君臣、江陵的父老所以决定归顺,是认为也许可以从此安定了。眼下若是放纵军队抢掠,恐怕从江陵向南的广大地区,不再有归化之心了!”李孝恭认为他的意见很对,立即下令禁止抢掠。诸将领又说:“梁的将帅抵抗官军战死的,罪恶深重,请求籍没他们的家产,用来赏赐将士。”李靖说:“王者之师,应当以仁义为先声。他们为自己的君主战斗而死,是忠臣,怎么能与叛逆罪一样籍没其家呢?”于是,江陵城中井然有序,秋毫无犯。南方各州县闻讯,均望风归顺。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酬梦得暮秋晴夜对月相忆
    白居易
    霁月光如练,盈庭复满池。
    秋深无热后,夜浅未寒时。
    露叶团荒菊,风枝落病梨。
    相思懒相访,应是各年衰。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景,洁白的月光洒满庭院,营造了诗意的氛围,奠定了全诗的基调。
    B. 颔联点明时令,“夜浅”对“秋深”,“未寒”对“无热”,准确而精炼。
    C. 颈联中的“病梨”,既是客观存在的暮秋之景,也是比拟自己的衰年之境。
    D. 尾联中,一“懒”字连接“相思”“相访”,道出了两人不能相见的原因。
    16.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哪些情感?
    【答案】15. A 16. ①对自己和友人年老的悲叹,感叹时光易逝,年华易老;
    ②表现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③表现了相思而不能相见的无奈。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A. “营造了诗意的氛围,奠定了全诗的基调”错,诗歌首联写雨后天晴,夜晚月光皎洁,洒满庭院,景物清新,而诗歌最后所抒发的情感却是对衰老的悲叹和对友人的思念与相思而不得见的无奈之情,故应是以乐景衬哀情,并不是为全诗奠定基调。
    故选A。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诗歌颈联“露叶团荒菊,风枝落病梨”,表面上写景物在深秋时节,菊花凋落,病梨随风吹落,实际上是以景喻人,写出了自己和友人的年老衰朽,表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叹;
    诗歌尾联“相思懒相访,应是各年衰”,点出“相思”之情,但是虽相思,但“懒相访”,而“懒相访”的原因正式“各年衰”,表现了相思而不能相见的无奈。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蜀相》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对武侯祠美好景色的描写,抒发了凭吊情怀,是因景抒情的千古名句。
    (2)在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拄杖或游或息,时时昂首远望,畅享自然风景。
    (3)《孙子兵法·谋攻篇》认为:“_________,_________。”而如果不了解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就不会在战争中取胜。
    【答案】 ①. 映阶碧草自春色 ②. 隔叶黄鹂空好音 ③. 策扶老以流憩 ④. 时矫首而遐观 ⑤. 知彼知己 ⑥. 百战不殆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隔”“憩”“矫”“遐”“殆”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谦和礼敬的处世哲学,是“中国茶”的文化内核。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茶无处不在,在拜师、婚庆、社交、商业聚会等重要场所,茶作为一种重要礼仪传承至今。师徒结对以茶见证,以茶敬师,在崇敬中升华情感;婚庆大典以茶祝福,以茶敬上,在和睦中见证幸福;合作伙伴以茶会友,以茶敬礼,在谦和中达成双赢。谦和礼敬的处世哲学,在这一礼仪中表达得( ① ),充分释放出中国茶文化的独特魅力。很多外国友人在品尝醇厚甘冽的中国茶的同时,也为这种谦和礼敬的茶文化所折服,这正是“中国茶”的文化力量。
    交融互鉴,文明共享,一直是“中国茶”的价值追求。早在唐宋时期,就有商队一路( ② ),漂洋过海,将中国茶叶运到世界各地,源自中国的茶以及茶文化也就传遍全球。现在,中国茶已经成为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使者,她迈着和平的脚步已经走遍了120多个国家,向世界展示了和而不同的中国智慧和洒脱豁达的大国风度。世界友人也通过一片小小的茶叶,了解到中国的地大物博,感知到中华文化的( ③ )。
    18. 请在文中括号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20. 文中画波浪线句子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请简析其运用及表达效果。
    【答案】18. ①淋漓尽致(酣畅淋漓) ②翻山越岭(跋山涉水) ③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19. 茶在中国人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在社交以及拜师、婚庆、商业聚会等重要场所,喝茶作为一种重要礼仪传承至今。
    20. 使用比喻,把“中国茶”比作“使者”,生动形象的说明了“中国茶”对世界经济文化交流所起的作用;运用拟人,用“迈着和平的脚步”“走遍”“展示”“洒脱豁达”等赋予“中国茶”人的行为和气质特征,突出表现了“中国茶”在世界经济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和独特魅力。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结合语境“充分释放出中国茶文化的独特魅力”,此处是说表达得很充分,可填“淋漓尽致”或“酣畅淋漓”。“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也可形容非常痛快。“酣畅淋漓”:形容非常畅快、舒适;常指文章绘画,文艺作品感情饱满,笔意流畅,情感得到充分抒发。
    第二空,此处与“漂洋过海”照应,可从“山”的角度强调中国的茶和茶文化走过了遥远艰难的路途传遍全球,可填“翻山越岭”或“跋山涉水”。“翻山越岭”:形容在外工作的艰苦或旅途的遥远。“跋山涉水”:意思是指翻山越岭,趟水过河;形容旅途艰苦。
    第三空,语境是修饰“中国文化”,强调历史悠久,文化广博高深,可填“博大精深”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形容思想和学术广博高深,多用于形容理论、学识、思想、作品等广博丰富,深奥精微。“源远流长”:河流的源头很远,水流很长;常比喻历史悠久,根底深厚。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的语病有:
    一、不合逻辑,把“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茶无处不在”改为“茶在中国人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二、搭配不当,把“在拜师、婚庆、社交、商业聚会等重要场所”改为“在社交以及拜师、婚庆、商业聚会等重要场所”;
    三、搭配不当,把“茶作为一种重要礼仪”改为“喝茶作为一种重要礼仪”。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从“中国茶已经成为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使者”可知,此处使用了比喻,把“中国茶”比作“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使者”,能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使“中国茶”的形象更加生动、具体、可感,突出说明了“中国茶”对世界经济文化交流所起的作用,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
    从“她迈着和平的脚步”“走遍了120多个国家”“展示了……洒脱豁达的大国风度”可知,划线句子运用了拟人,赋予“中国茶”人的行为和气质特征,增强语言的亲切感,使“中国茶”的形象更加生动、具体,突出表现了“中国茶”在世界经济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和独特魅力,突出表达了对“中国茶”的赞美之情,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要了解什么是纳米科技, ① 。纳米是长度单位,1纳米相当于4倍原子大小,比单个细菌的长度还要小得多。科学家们研究发现,( )。比如,低强度或脆性合金会获得高强度、高延展性,化学活性低的化合物会变成强力催化剂,不能受激发光的半导体会变成高效光源……总之,尺度的缩小使纳米物质呈现出既不同于宏观物质也不同于单个孤立原子的奇异特性,仿佛具有了“特异功能”。
    在这一科学发现基础上, ② :纳米科学以尺度在0.1—100纳米之间的物质为研究对象,探索其特有的物理、化学、生物性质和功能;纳米技术则是在这一空间尺度内操纵原子和分子,对材料进行加工,制造具有特定功能的器件。科技革命为我们提供了新工具,深刻改变着人与自然的关系。
    我们要抓住前沿科技领域跨越发展的历史机遇,一方面,加强纳米科技领域的基础研究,争取更多科学突破;另一方面, ③ ,构建纳米技术产业创新链,完善价值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助推人类社会实现新的进步。
    21. 下列填人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宏观尺度上,材料会呈现出与纳米尺度上完全不同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特性
    B. 在宏观尺度上,材料呈现出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特性会与纳米尺度上完全不同
    C. 在纳米尺度上,材料会呈现出与宏观尺度上完全不同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特性
    D. 在纳米尺度上,材料呈现出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特性会与宏观尺度上完全不同
    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答案】21. C 22. ①首先得了解纳米
    ②人类发展出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
    ③强化纳米科技对产业的推动作用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连贯的能力。
    结合上文“纳米是长度单位,1纳米相当于4倍原子大小,比单个细菌的长度还要小得多”可知,讲的是“纳米”,所以接下来应该是“在纳米尺度上”,排除AB;
    结合下文“低强度或脆性合金会获得高强度、高延展性,化学活性低的化合物会变成强力催化剂,不能受激发光的半导体会变成高效光源……总之,尺度的缩小使纳米物质呈现出既不同于宏观物质也不同于单个孤立原子的奇异特性”可知,列举的是“呈现出既不同于宏观物质也不同于单个孤立原子的奇异特性”,所以此处讲的应该是“呈现出与宏观尺度上完全不同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特性”,与后面列举的例子一致,排除D。
    故选C。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结合下句“纳米是长度单位,1纳米相当于4倍原子大小,比单个细菌的长度还要小得多”可知,介绍的是什么是纳米,可见要了解什么是纳米科技,首先要了解纳米,所以此处应该填写“首先得了解纳米”。
    第二空,结合下文“纳米科学以尺度在0.1—100纳米之间的物质为研究对象,探索其特有的物理、化学、生物性质和功能;纳米技术则是在这一空间尺度内操纵原子和分子,对材料进行加工,制造具有特定功能的器件”可知,介绍的是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此处为领起句,所以在这一科学发现基础上,人类发展出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应填“人类发展出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
    第三空,结合下文“构建纳米技术产业创新链,完善价值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助推人类社会实现新的进步”可知,讲的是构建纳米技术产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再结合“一方面,加强纳米科技领域的基础研究”可知,另一方面应该是强化纳米科技对产业的推动作用,所以此处应该填写“强化纳米科技对产业的推动作用”。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而人才是中医药发展的第一资源。近年来,我国评选表彰了120名国医大师,他们为了我国中医药事业薪火相传,广招学子,倾囊相授。“学我、像我、超我”,成为每一位国医大师对弟子的殷切期盼,也成为莘莘学子的神圣职责与远大目标。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所供材料分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强调人才是中医药发展的第一资源。这隐含的意思是,若想让中医药这个中华民族的瑰宝继续绽放异彩,必须重视中医药人才的培养。第二个层次则联系现实指出我国重视对“国医大师”的表彰,而这些国医大师也重视对弟子的培养,在对弟子倾囊相授的同时,还期望弟子们能实现超越,这样,中国医药界形成了薪火相传、传承不息的局面。
    考生可以从中医药界的这一重视人才培养的做法生发开去,联想科学界、工业界、文学界、戏剧界等各个领域,这些领域如果想实现持续发展,也必须重视知识的传承、人才的培养。一个行业能不能兴盛,关键看这个行业有没有人才,人才是否有传承意识、创新精神。
    写作时,可以把论点定为重视人才培养。行文过程中,可以从“为什么”的角度,先论述重视人才的重要性:人是知识的主体。然后,从“怎么做”的角度横向展开:从国家社会层面,要尊重人才;从行业前辈的角度,要重视培养人才、鼓励人才创新;从行业后进的角度,要努力学习、敢于超越。
    立意:
    1.人才兴旺,行业才能兴旺。
    2.尊重人才,培养人才。
    3.为师者要慷慨相授,为弟子者要继承超越。


    相关试卷

    山东省烟台市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山东省烟台市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收答题卡,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有读者认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烟台市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山东省烟台市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收答题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烟台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山东省烟台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0页。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