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上海市奉贤区高考地理二模试卷
展开这是一份2021年上海市奉贤区高考地理二模试卷,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年上海市奉贤区高考地理二模试卷
一、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2分)2021年2月10日,我国的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成功进入火星轨道,关于火星说法正确的是( )
A.是太阳系中的一颗矮行星
B.按行星分类属于巨行星
C.是一颗气态行星
D.绕日轨道在地球和木星之间
2.(2分)2021年6月10日,我国西部地区可见日偏食,当天( )
A.月相为上弦月 B.月球整晚可见
C.日地月处同一直线 D.农历日期为十五
3.(2分)如图为“地球部分地区昼夜分布示意图”,其中的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白昼。图中甲、乙、丙、丁四地该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4.(2分)2021年3月5日3时28分(北京时间),新西兰克马德克群岛海域(29.56°S,177.11°W)发生8.1级地震。关于此次地震所处的板块和边界类型正确的是( )
A.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生长边界
B.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生长边界
C.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消亡边界
D.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消亡边界
5.(2分)海上丝绸之路曾因主要外运瓷器,被称为陶瓷之路。优质瓷器常采用由颗粒非常细小的黏土压紧固结而成的泥岩中的高岭石为原料烧制而成。泥岩是一种( )
A.花岗岩 B.玄武岩 C.变质岩 D.沉积岩
6.(2分)小贤同学跟随学校地理社团考察某溶洞后,绘制了如手绘图,其中文字标注错误的是( )
A.峰林 B.石钟乳 C.石笋 D.石柱
7.(2分)每年的9月16日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以下关于臭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臭氧层遭到破坏将导致全球变暖
B.臭氧可以吸收大部分的太阳红外线
C.臭氧绝大部分集中在平流层
D.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可以缩小臭氧空洞
8.(2分)如图为“某假想区域分布图”,图中数字表示纬度,若甲地常年受某风带的影响,则甲地最可能的气候类型是( )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9.(2分)世界各地淡水资源的数量差异很大,下列地区中,淡水资源最贫乏的是( )
A.马达加斯加岛的东部 B.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
C.东南亚诸群岛 D.澳大利亚东北部地区
10.(2分)如图为“某大陆西侧海水表面平均温度(℃)分布示意图”,如该大陆沿岸等温线弯曲是洋流所致,则该海区可能位于( )
A.亚欧大陆西侧中纬度海区
B.北非撒哈拉沙漠西侧海区
C.澳大利亚西侧中纬度海区
D.南美洲西侧中纬度海区
11.(2分)下列各组地理事物中,其相互关系与如图中①、②、③三个圆的相互关系不一致的是( )
A.台风、低气压、天气系统 B.沙丘、海蚀崖、海岸地貌
C.花岗岩、侵入岩、岩浆岩 D.冰川水、地表水、陆地水
12.(2分)塔里木盆地的人口主要分布在沙漠边缘的绿洲,荒漠化使绿洲不断向河流上游方向移动,迫使人口不断外迁,这种人口迁移方式属于( )
A.劳务迁移 B.难民迁移
C.生态移民 D.资源开发吸引的移民
13.(2分)下列土地利用类型距市中心越远,土地利用效益下降幅度最大的是( )
A.住宅用地 B.商业用地 C.农业用地 D.工业用地
14.(2分)近年来,河北、河南、山东、甘肃等北方省份生产的蔬菜大量销往江苏、浙江和上海等南方沿海省市,形成了“北菜南运”格局,“北菜南运”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方市场需求大 B.北方耕地面积增大
C.北方蔬菜品种多 D.南方蔬菜种植减少
15.(2分)有一种农业地域类型,它具有生产规模小、产品商品率低、农业机械化水平和科技水平较低、生产方式精耕细作等特点。下列农业地域类型与之相符的是( )
A.地中海型农业 B.水田农业
C.热带种植园农业 D.牧场畜牧业
16.(2分)如图所示各组工业部门中,市场为主导布局因素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7.(2分)产业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下列省级行政区中,旅游业对当地第三产业贡献最大的是( )
A.山西 B.广东 C.云南 D.辽宁
18.(2分)截止2020年底,上海森林覆盖率达到了18.49%,“十三五”期间增加了3.5个百分点,上海森林面积的监测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RS B.GPS C.GIS D.GPRS
19.(2分)下列现象中是由于局部水分变化引起的非地带性的是( )
A.青藏高原的地热
B.天山山麓的绿洲
C.黄土高原千沟万壑
D.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区
20.(2分)冰岛被称为“冰火之国”,这一特征深刻地影响了该国能源利用方式。以下各种可再生能源中,冰岛开发利用较多的是( )
A.太阳能 B.潮汐能 C.风能 D.地热能
二、综合分析题(共60分)
21.(20分)我国是一个水旱灾害频发的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东部地区夏季风带来的降水是洪水的主要来源,下垫面状况会影响洪峰的形成,夏季暴雨易引发洪灾。
(1)写出甲、丙两处的自然带名称。
(2)描述丙岛地理位置特征并简述其意义。
(3)据图2归纳我国东部夏季暴雨高概率出现的时间规律,并分析乙地多洪涝的原因。
(4)丙岛东部夏季多洪灾,请提出减轻该地区城市内涝可以采取的措施。
22.(20分)印度尼西亚地处东南亚,是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爪哇岛是印尼的首都雅加达所在地,该岛是世界人口最密集的岛屿之一,面积仅占印度尼西亚的6.7%,人口却占全国的54.3%,由于人口的不断增加,对土地和木材的需求让岛上的雨林生态岌岌可危,为了开辟更多的土地进行农业生产,爪哇人很早就开始向坡地求田,目前爪哇岛森林覆盖率约为23%,土地垦殖率达70%。爪哇岛是全球稻米单位产量最高的地区之一。
(1)描述爪哇岛的地形地势特征及对河流流向的影响。
(2)分析爪哇岛稻米单位产量高的有利条件。
(3)推测爪哇岛河流航运价值不高的自然原因。
(4)分析爪哇岛土地大规模开垦对当地自然地理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23.(20分)2022年第二十二届世界杯足球赛将在卡塔尔进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卡塔尔国土面积约1.15万平方公里,2020年人口约为276万人,其中外籍劳务人口约占全国的80%以上,城市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目前卡塔尔除了大部分海产品外,粮食、蔬菜、水果、肉蛋奶等农产品主要依靠进口。
材料二:卡塔尔拥有相当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是目前世界人均年收入最高的国家之一,优越的条件吸引了很多国际知名企业和科研人员前往卡塔尔发展,卡塔尔的海水淡化技术等少数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卡塔尔也通过举办各类体育赛事等活动,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
材料三:卡塔尔采珠业有4000多年的历史,20世纪30年代前,采珠业一直是卡塔尔的主要产业,今天,富裕起来的卡塔尔人依然保存着这一历史记忆,珍珠也是卡塔尔人情感中永恒的依恋。
(1)写出卡塔尔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并简析卡塔尔人口主要分布在沿海的原因。
(2)计算2020年卡塔尔的人口密度,并从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角度评价卡塔尔的人口容量是否合理。
(3)请从三大产业角度,简析卡塔尔重振珍珠产业可以采取的措施。
(4)写出卡塔尔所属的世界地域文化圈名称,并从文化角度指出各国球迷前往看球应该注意的问题。
2021年上海市奉贤区高考地理二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2分)2021年2月10日,我国的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成功进入火星轨道,关于火星说法正确的是( )
A.是太阳系中的一颗矮行星
B.按行星分类属于巨行星
C.是一颗气态行星
D.绕日轨道在地球和木星之间
【分析】太阳系八大行星自内向外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太阳系八大行星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和远日行星。
【解答】解:A、火星是太阳系中的一颗大行星,故错误。
B、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属于类地行星,故错误。
C、火星是一颗固态行星,故错误。
D、火星绕日公转轨道位于地球和木星之间,故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题的关键是了解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基本特征。
2.(2分)2021年6月10日,我国西部地区可见日偏食,当天( )
A.月相为上弦月 B.月球整晚可见
C.日地月处同一直线 D.农历日期为十五
【分析】2021年6月10日为农历五月初一。日食现象发生原因是月球挡住太阳。
【解答】解:A、该日为农历初一,月相为新月,故错误。
B、初一时,月球整晚不可见,故错误。
C、月球能挡住太阳时,日地月处于同一直线,故正确。
D、此时农历日期为初一,故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和日食现象发生的原因。
3.(2分)如图为“地球部分地区昼夜分布示意图”,其中的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白昼。图中甲、乙、丙、丁四地该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分析】离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距离越大,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解答】解:根据图片,地球逆时针自转,为北极点俯视图,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图中四点中,位于赤道的丁地离南回归线的纬度距离最近,正午太阳高度最大,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准确判断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4.(2分)2021年3月5日3时28分(北京时间),新西兰克马德克群岛海域(29.56°S,177.11°W)发生8.1级地震。关于此次地震所处的板块和边界类型正确的是( )
A.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生长边界
B.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生长边界
C.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消亡边界
D.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消亡边界
【分析】岩石圈被断裂构造带划分为六大板块,为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解答】解:新西兰位于太平洋的西南部、澳大利亚的东南部,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了解岩石圈六大板块及其形成的不同类型边界的分布。
5.(2分)海上丝绸之路曾因主要外运瓷器,被称为陶瓷之路。优质瓷器常采用由颗粒非常细小的黏土压紧固结而成的泥岩中的高岭石为原料烧制而成。泥岩是一种( )
A.花岗岩 B.玄武岩 C.变质岩 D.沉积岩
【分析】岩石按照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常见的岩浆岩有花岗岩、玄武岩,玄武岩常含有气孔;常见的沉积岩有石灰岩、砂岩、砾岩、页岩,沉积岩的特点是具有层理构造和常含有化石;常见的变质岩有大理岩、板岩、片麻岩。
【解答】解:据材料“压紧固结而成”可判断泥岩为沉积岩。泥岩是一种由泥及黏土固结而成的沉积岩,其成分与构造和页岩相似但较不易碎,是﹣种层理或页理不明显的黏土岩。其质地松软,固结程度较页岩弱,重结晶不明显,遇水易软化(泥化)、崩解,抗风化能力极差,浸水后强度明显降低。故D选项正确,ABC选项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主要岩石类型及其特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6.(2分)小贤同学跟随学校地理社团考察某溶洞后,绘制了如手绘图,其中文字标注错误的是( )
A.峰林 B.石钟乳 C.石笋 D.石柱
【分析】地下喀斯特地貌有溶洞、天坑、漏斗、地下河、伏流、竖井等;溶洞中又有各种沉积物:钟乳、石笋、边石坝等。
【解答】解:根据喀斯特地貌特征可知,峰林地貌属于地表上的喀斯特地貌,而图中表示的是地下的喀斯特地貌,所以A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以喀斯特地貌手绘图为背景,考查喀斯特地貌的特征,解题关键是掌握地上喀斯特地貌与地下喀斯特地貌的区别,结合图像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即可。
7.(2分)每年的9月16日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以下关于臭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臭氧层遭到破坏将导致全球变暖
B.臭氧可以吸收大部分的太阳红外线
C.臭氧绝大部分集中在平流层
D.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可以缩小臭氧空洞
【分析】本题考查环境污染的知识,环境污染主要是由于人类在生产与生活过程中向环境排放了过多的有害物质,超越了环境自身的净化能力,使这些有害物质在一定时间、一定区域内聚集,其浓度达到了对人体和其他生物产生危害的程度。
【解答】解:温室气体的排放采石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故A错;
臭氧吸收紫外线,故B错;
臭氧绝大部分位于平流层,故C对;
臭氧空洞主要是氟氯烃气体的排放导致,不是减少化石能源可以解决的,故D错。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通过臭氧设置题目,题目为基础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思维分析能力。
8.(2分)如图为“某假想区域分布图”,图中数字表示纬度,若甲地常年受某风带的影响,则甲地最可能的气候类型是( )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分析】南北纬40°附近的大陆西岸存在两种气候类型,一种是分布在南北纬30°﹣40°之间大陆西岸的地中海气候,另一种是分布在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解答】解:根据材料,甲气候类型分布在40°纬线附近,常年受某风带的影响,因此甲应为常年受盛行西风带影响而形成的温带海洋性气候,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了解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和成因。
9.(2分)世界各地淡水资源的数量差异很大,下列地区中,淡水资源最贫乏的是( )
A.马达加斯加岛的东部 B.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
C.东南亚诸群岛 D.澳大利亚东北部地区
【分析】水资源是指可利用或有可能被利用的水源,这个水源应具有足够的数量和合适的质量,并满足某一地方在一段时间内具体利用的需求。天然水资源包括河川径流、地下水、积雪和冰川、湖泊水、沼泽水、海水。按水质划分为淡水和咸水。
【解答】解:马达加斯加岛的东侧受厄加勒斯暖流的影响增温增湿,且为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A错误;
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西风带的背风坡,降水稀少,B正确;
东南亚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丰富,C错误;
澳大利亚东北部受东南信风带和东澳大利亚暖流增温增湿的影响,降水丰富,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选项中淡水资源最贫乏的地区,调用储备知识分析解决问题,难度不大。
10.(2分)如图为“某大陆西侧海水表面平均温度(℃)分布示意图”,如该大陆沿岸等温线弯曲是洋流所致,则该海区可能位于( )
A.亚欧大陆西侧中纬度海区
B.北非撒哈拉沙漠西侧海区
C.澳大利亚西侧中纬度海区
D.南美洲西侧中纬度海区
【分析】洋流的分布规律:北半球中低纬海区洋流呈顺时针方向,南半球中低纬海区洋流呈逆时针方向,环流东部为寒流,西部为暖流;北半球中高纬海区洋流呈逆时针方向,环流东部为暖流,西部为寒流;北印度洋洋流7月呈顺时针方向(向东流),1月呈逆时针方向(向西流)。
【解答】解:根据海水温度由北向南逐渐升温,因此该地为北半球,排除CD;
A地以北为暖流,以南为寒流,根据世界洋流的分布,亚欧大陆西侧中纬度地区符合该条件,北部为北大西洋暖流,南部为加那利寒流,A正确;
撒哈拉沙漠西侧北部为寒流,南部为暖流,且洋流方向不对,B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以某大陆西侧海水表面平均温度(℃)分布示意图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洋流的相关知识,解题时应注意对课本知识的把握。
11.(2分)下列各组地理事物中,其相互关系与如图中①、②、③三个圆的相互关系不一致的是( )
A.台风、低气压、天气系统 B.沙丘、海蚀崖、海岸地貌
C.花岗岩、侵入岩、岩浆岩 D.冰川水、地表水、陆地水
【分析】读图可知,图中三者之间是隶属关系,选项中属于隶属关系的即是正确选项。
【解答】解:台风属于低气压的一种形式,而低气压又属于天气系统的一种,符合隶属关系,A叙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沙丘属于风积地貌,海蚀崖属于海蚀地貌,二者不属于同类,B叙述错误,符合题意。
花岗岩属于侵入岩,侵入岩属于岩浆岩,符合隶属关系,C叙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冰川水属于地表水,地表水属于陆地水,符合隶属关系,D叙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该题目难度中等,解答此题,关键在于读图,要求学生较强材料阅读和分析能力,能从材料中较快地获得有用的地理信息。
12.(2分)塔里木盆地的人口主要分布在沙漠边缘的绿洲,荒漠化使绿洲不断向河流上游方向移动,迫使人口不断外迁,这种人口迁移方式属于( )
A.劳务迁移 B.难民迁移
C.生态移民 D.资源开发吸引的移民
【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有:气候、资源、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较多的就业机会和较高的收入、稳定的社会环境等。
【解答】解:读材料“塔里木盆地的人口主要分布在沙漠边缘的绿洲,荒漠化使绿洲不断向河流上游方向移动,迫使人口不断外迁”可知,塔里木盆地人口迁移主要是由于当地的荒漠化使绿洲不断向河流上游迁移,生态环境的变迁促使人口迁移,属于生态移民,C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以塔里木人口迁移材料为背景,考查了塔里木盆地人口迁移的方式,读材料分析解决问题。
13.(2分)下列土地利用类型距市中心越远,土地利用效益下降幅度最大的是( )
A.住宅用地 B.商业用地 C.农业用地 D.工业用地
【分析】一般来说,通达度越好,土地价格或租金就越高。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对于商业的影响最大。商业区靠近市中心,就可以接近最大的消费人群,因而商业企业家愿意付很高的租金;一旦远离了市中心,就只愿意付很低的租金。
【解答】解:土地租金的高低取决于它离市中心的距离和交通通达度。随着离市中心距离的增大,商业区的现金支付能力下降最迅速,说明商业区受距市中心远近影响最大。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熟记相关知识即可。
14.(2分)近年来,河北、河南、山东、甘肃等北方省份生产的蔬菜大量销往江苏、浙江和上海等南方沿海省市,形成了“北菜南运”格局,“北菜南运”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方市场需求大 B.北方耕地面积增大
C.北方蔬菜品种多 D.南方蔬菜种植减少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区位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和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科技等)。市场需求决定着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与冷藏保鲜技术条件的发展,使农产品的市场(销售范围)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解答】解:市场是影响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最主要因素。“北菜南运”的主要原因应该是社会经济因素导致的,自然因素会产生影响但不是最主要因素。我国南方经济发达,吸引外来人口迁入多,市场需求大,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快,平地少,为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才出现了“北菜南运”,A正确;
近年来,我国重视环境保护,生态退耕导致耕地增大可能性较小,且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不能保证蔬菜种植规模扩大对水资源的需求,B错误;
南北方蔬菜品种数量均较多,但是有些蔬菜适合北方冷凉气候环境、有些适合南方温暖湿润的环境,南北菜有互补性,因此有市场,C错误;
南方粮食种植面积减少,蔬菜种植没有大量减少,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
15.(2分)有一种农业地域类型,它具有生产规模小、产品商品率低、农业机械化水平和科技水平较低、生产方式精耕细作等特点。下列农业地域类型与之相符的是( )
A.地中海型农业 B.水田农业
C.热带种植园农业 D.牧场畜牧业
【分析】水稻种植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农业,劳动强度大,需要投入大量劳动来精耕细作,东亚、东南亚、南亚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水稻单产高,亚洲水稻种植区是世界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人均耕地少,故在这里种植水稻可以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和对粮食的需求。
【解答】解:由题中材料“该农业具有生产规模小、产品商品率低、农业机械化水平和科技水平较低、生产方式精耕细作等特点”可知,该种农业地域类型是季风水田农业,B项正确。
故选:B。
【点评】该题考查了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成因,解题的关键是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把握,难度较小。
16.(2分)如图所示各组工业部门中,市场为主导布局因素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分析】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有:土地、原料、动力、水源、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和政府政策等。
【解答】解:A、电子、飞机、化学、仪表类产业为技术导向型产业,其面对人民大众的市场较小,故A错误;
B、纺织、电视机装配、服装、食品加工产业属于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其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故B错误;
C、家具、印刷、啤酒、石油加工等属于市场导向型产业,家具在运输过程中容易损坏,因此需要靠近市场,故C正确;
D、乙烯、钢铁、水产加工、制糖等产业为原料导向型产业,需要靠近原料产地,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影响工业的主导因素,获取图文中信息即可。
17.(2分)产业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下列省级行政区中,旅游业对当地第三产业贡献最大的是( )
A.山西 B.广东 C.云南 D.辽宁
【分析】旅游业为服务业,一般情况下与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有关。
【解答】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云南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地势起伏大,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小,环境资源丰富,旅游业发达,因此,旅游业对当地第三产业贡献最大的是云南。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旅游资源的相关知识,属于基础题,明确旅游业的相关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8.(2分)截止2020年底,上海森林覆盖率达到了18.49%,“十三五”期间增加了3.5个百分点,上海森林面积的监测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RS B.GPS C.GIS D.GPRS
【分析】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的领域主要表现为: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可对农作物进行估产、有助于防灾减灾);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主要用于位置方面的定位和导航);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用于城市的信息管理与服务、交通道路管理、环境管理以及城市规划、防灾减灾等)。
【解答】解:抓材料中的关键,上海森林面积的监测,说明是监测森林面积,这需要获取土地利用遥感数据,有监测功能的是RS,所以A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属于基础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需要考生结合区域实际分析即可。
19.(2分)下列现象中是由于局部水分变化引起的非地带性的是( )
A.青藏高原的地热
B.天山山麓的绿洲
C.黄土高原千沟万壑
D.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区
【分析】陆地环境地域分异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水热条件的地域组合。但是,某些地区因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和洋流等因素的影响,往往表现出与上述规律不相吻合的现象,即非地带性。
【解答】解:据所学知识可知,沙漠中的绿洲是受水源这种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B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自然带的非地带性分异,获取题干中信息即可。
20.(2分)冰岛被称为“冰火之国”,这一特征深刻地影响了该国能源利用方式。以下各种可再生能源中,冰岛开发利用较多的是( )
A.太阳能 B.潮汐能 C.风能 D.地热能
【分析】冰岛地热资源丰富,冰岛人早在1928年,就在雷克雅未克建起了地热供热系统。后经过不断钻探、扩建,已在全市铺设了370英里长的热水管道,首都10个区的热水来自4个地热区,此外还建立了10个自动化热水站,为全市居民提供热水和暖气。由于地热能为城市的工业提供能源,因此人们在这里看不到其它城市常见的锅炉和烟囱。雷克雅未克天空蔚蓝,市容整洁几乎没有污染,故有“无烟城市”之称。
【解答】解:冰岛位于大西洋大洋中脊,为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张裂地区,属生长边界,当地地壳薄弱,岩浆容易沿张裂形成的断裂构造上涌,岩浆活动频繁,岩浆活动时经常接触地下水,使得当地温泉、沸泉、间歇泉等地热资源十分丰富,因此冰岛开发利用较多的可再生能源是地热能,D正确;
当地纬度高,气候比较湿润,太阳能并不丰富,A错误;
冰岛的潮汐能和风能也非常丰富,但利用难度相对较大,利用历史较短,因此与地热能相比,潮汐能和风能并不是冰岛开发利用较多的可再生能源,BC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能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
二、综合分析题(共60分)
21.(20分)我国是一个水旱灾害频发的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东部地区夏季风带来的降水是洪水的主要来源,下垫面状况会影响洪峰的形成,夏季暴雨易引发洪灾。
(1)写出甲、丙两处的自然带名称。
(2)描述丙岛地理位置特征并简述其意义。
(3)据图2归纳我国东部夏季暴雨高概率出现的时间规律,并分析乙地多洪涝的原因。
(4)丙岛东部夏季多洪灾,请提出减轻该地区城市内涝可以采取的措施。
【分析】(1)温带季风气候的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季风气候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2)地理位置的描述主要从半球纬度、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进行分析。
(3)结合图2中三个地区夏季暴雨出现的时间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分析洪涝灾害的原因分析需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入手。自然方面需要考虑降水多与排水不及时,人为方面考虑人类活动的影响。
(4)洪涝灾害的解决措施:在河流中上游地区恢复植被,起到保持水土,调峰的作用,削减洪峰。在河流中下游疏浚河道,修筑堤坝、水库等水利设施,在城市低洼处完善排涝设施。加强天气的监测,对强降雨天气提前预报,建立预警机制。
【解答】解:(1)结合图可知,甲处为我国的东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而丙处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因此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2)结合图可知,丙岛的纬度位置位于0°﹣30°之间,为热带、亚热带地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与我国大陆隔海相望,四面环海,位于北太平洋西部。丙岛地跨热带、亚热带,热量资源丰富,有利于多种农作物生长,海岛四面环海,有利于渔业的发展;可建设港口,利于海洋运输业的发展,有利于开展国际贸易。
(3)结合图2可知华南地区暴雨频率最高,长江中下游地区暴雨频率较低,华北地区和华东地区暴雨频率最低。乙地位于黄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而且集中;该地区植被覆盖率低,调蓄径流能力差;乙区域城市化进程快,地面硬化程度高。地表径流多,容易形成内涝灾害。
(4)结合图可知,丙岛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因此可以加强夏季雨情的监测和预报;地形较为平坦,加强城市排水系统,提高排洪能力;增加城市绿地和湿地面积,提高调节径流的能力;修建水利工程,调蓄径流。
故答案为:
(1)甲: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2)位置特征:丙岛位于0°﹣30°低纬度的热带、亚热带地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四面环海临太平洋;与我国大陆隔海相望;位于北太平洋西部。
意义:跨热带、亚热带且热量资源丰富,有利于多种农作物生长;四面环海,有利于渔业的发展;可建设港口,利于海洋运输业的发展,有利于开展国际贸易。
(3)规律:自南向北推迟,自北向南变早,越往南越早,越往北越晚等。
原因:乙地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且集中;位于平原地形,地势平坦,排水不畅;植被覆盖率低,径流调蓄能力差;乙区域城市化进程快,地面硬化程度高。
(4)加强夏季雨情的监测和预报;加强城市排水系统,提高排洪能力;增加城市绿地和湿地面积,提高调节径流的能力;修建水利工程,调蓄径流。
【点评】本题以水旱灾害为背景,考查自然带,洪涝灾害的发生原因以及治理措施,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图文分析能力。
22.(20分)印度尼西亚地处东南亚,是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爪哇岛是印尼的首都雅加达所在地,该岛是世界人口最密集的岛屿之一,面积仅占印度尼西亚的6.7%,人口却占全国的54.3%,由于人口的不断增加,对土地和木材的需求让岛上的雨林生态岌岌可危,为了开辟更多的土地进行农业生产,爪哇人很早就开始向坡地求田,目前爪哇岛森林覆盖率约为23%,土地垦殖率达70%。爪哇岛是全球稻米单位产量最高的地区之一。
(1)描述爪哇岛的地形地势特征及对河流流向的影响。
(2)分析爪哇岛稻米单位产量高的有利条件。
(3)推测爪哇岛河流航运价值不高的自然原因。
(4)分析爪哇岛土地大规模开垦对当地自然地理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分析】(1)结合分层设色地形图判断爪哇岛的地形地势特征;河流由高处向低处流。
(2)爪哇岛稻米单位产量高的有利条件从气候、土壤、劳动力、水稻种植历史等角度进行分析。
(3)爪哇岛河流航运价值不高的自然原因从河流长度、河流流速等角度进行分析。
(4)爪哇岛土地大规模开垦对当地自然地理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从植被覆盖率、生物多样性、水土流失、洪灾等角度进行分析。
【解答】解:(1)读图,200米以下为平原,500米以上为山地,结合图例可以判断,爪哇岛的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中部为山地,南北沿海为平原;地势是中部高,南北两侧低。地形地势特征及对河流流向的影响表现为河流多为由中间向南北两侧流。
(2)读图可知,爪哇岛稻米单位产量高的有利条件有图示地区位于赤道附近,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该地位于板块交界处,火山活动频繁,火山灰落下形成肥沃的土壤;爪哇岛是印尼的首都雅加达所在地,该岛是世界人口最密集的岛屿之一,面积仅占印度尼西亚的6.7%,人口却占全国的54.3%,为水稻种植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该地水稻种植经验丰富等。
(3)结合图示信息可以判断,爪哇岛河流航运价值不高的自然原因有岛屿面积狭小,所以河流长度短小;地势起伏大,导致河流流速快。
(4)由题干可知,由于人口的不断增加,对土地和木材的需求让岛上的雨林生态岌岌可危,为了开辟更多的土地进行农业生产,爪哇人很早就开始向坡地求田,目前爪哇岛森林覆盖率约为23%,土地垦殖率达70%,爪哇岛土地大规模开垦对当地自然地理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有植被覆盖率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水加剧、土壤肥力下降、调蓄能力下降、洪涝灾害加剧等。
故答案为:
(1)地形地势特征:山地平原为主,中部为山地,南北沿海为平原;中部高,南北两侧低。对河流流向的影响:河流多为由中间向南北两侧流。
(2)位于赤道附近,全年高温多雨,水热条件好;位于板块交界处,多火山,火山灰土壤肥沃;劳动力丰富,集约化程度高;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3)岛屿面积狭小,河流长度短小;地形崎岖,地势起伏大,河流流速快。
(4)植被覆盖率降低;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保持能力下降,导致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调节径流能力下降;多洪涝灾害。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印度尼西亚图文材料为背景,考查了区域存在的环境及可持续发展,解题的关键是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23.(20分)2022年第二十二届世界杯足球赛将在卡塔尔进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卡塔尔国土面积约1.15万平方公里,2020年人口约为276万人,其中外籍劳务人口约占全国的80%以上,城市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目前卡塔尔除了大部分海产品外,粮食、蔬菜、水果、肉蛋奶等农产品主要依靠进口。
材料二:卡塔尔拥有相当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是目前世界人均年收入最高的国家之一,优越的条件吸引了很多国际知名企业和科研人员前往卡塔尔发展,卡塔尔的海水淡化技术等少数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卡塔尔也通过举办各类体育赛事等活动,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
材料三:卡塔尔采珠业有4000多年的历史,20世纪30年代前,采珠业一直是卡塔尔的主要产业,今天,富裕起来的卡塔尔人依然保存着这一历史记忆,珍珠也是卡塔尔人情感中永恒的依恋。
(1)写出卡塔尔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并简析卡塔尔人口主要分布在沿海的原因。
(2)计算2020年卡塔尔的人口密度,并从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角度评价卡塔尔的人口容量是否合理。
(3)请从三大产业角度,简析卡塔尔重振珍珠产业可以采取的措施。
(4)写出卡塔尔所属的世界地域文化圈名称,并从文化角度指出各国球迷前往看球应该注意的问题。
【分析】(1)人口问题主要有:人口增长过慢(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增加社会保障压力等)、人口增长过快(加大资源和环境压力,有较大的人口惯性)。
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因素有: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影响人口分布的社会经济因素有:经济发展水平、历史文化、交通、政策等。
(2)人口密度=该地的人口数/该地面积
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主要有该地的自然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受教育水平、对外开放程度、人口的消费水平、该地的经济发达程度。
(3)三大产业有:第一产业:农业、采掘业;第二产业:工业、农产品加工业;第三产业:服务业。
(4)世界地域文化圈有西欧文化圈、东欧文化圈、东亚文化圈、南亚文化圈、东南亚文化圈、伊斯兰文化圈、非洲文化圈、拉丁美洲文化圈、太平洋文化圈。
【解答】解:(1)2020年卡塔尔人口约为276万人,其中外籍劳务人口约占全国的80%以上,因此卡塔尔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劳动力短缺。卡塔尔属于热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气候干燥,只有沿海地区气候相对湿润,较适宜居住;沿海交通运输方便;早期人类活动(采珠业、渔业等)主要在沿海,历史悠久,基础好,因此,人口主要分布在沿海。
(2)通过计算,2020年卡塔尔的人口密度约在240人/平方公里(/km2)左右。卡塔尔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少雨,水资源缺乏;人均消费水平高,资源消耗量大,环境承载力较小,人口密度约在240人/平方公里(/km2)左右说明人口容量不合理。
但是卡塔尔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经济水平高,可发展海水淡化,解决水资源短缺;地区开放程度高,交通便利,贸易便利且繁荣;可提高人口容量,因此现在的人口容量也是合理的。
(3)请从三大产业角度,简析卡塔尔重振珍珠产业可以采取的措施。
卡塔尔珍珠产业有着悠久的历史,重振珍珠产业可以利用生物技术,采取人工养殖,培育优质珍珠品种;发展高科技珍珠加工技术,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又促使经济多样化发展;还可以发展其他相关产业。
(4)卡塔尔居民多信仰伊斯兰教,属于伊斯兰文化圈;伊斯兰社会有独特的宗教法律犯规和风俗民情等,各国球迷前往看球应该注意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尊重当地宗教习俗、饮食文化、民族习惯、各国文化相互尊重与包容等。
故答案为:
(1)劳动力短缺。
沿海气候相对湿润,较适宜;沿海交通运输方便;早期人类活动(采珠业、渔业等)主要在沿海,历史悠久,基础好等。
(2)240人/平方公里(/km2)左右。
不合理,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少雨,水资源缺乏;人均消费水平高,资源消耗量大等。
合理,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经济水平高,可发展海水淡化,解决水资源短缺;地区开放程度高,交通便利,贸易便利且繁荣;科技人才多,人们生活水准高等。
(3)发展珍珠养殖业,利用生物技术,培育优质珍珠品种;发展科技,提高珍珠加工技术,发展高档珍珠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又促使经济多样化发展;建珍珠博物馆,开展以珍珠为主题的博览会、体验活动等文旅活动等,传承民族传统文化。
(4)伊斯兰文化圈。
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尊重当地宗教习俗、饮食文化、民族习惯、各国文化相互尊重与包容等。
【点评】以人文地理的考察为主,主要考查人口问题及人口分布,人口合理容量;地区产业及产业发展;地域文化,考察综合,较为全面,属于综合性较强的题目。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2/8/4 18:59:33;用户:李超;邮箱:lichao317807156@126.com;学号:19716718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1年上海市闵行区高考地理二模试卷,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三级阶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届上海市奉贤区高考一模地理试卷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上海市奉贤区等级考二模地理试题(含详解),共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