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制取氧气》第2课时示范课教案【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45118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课题3制取氧气》第2课时示范课教案【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45118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制取氧气第2课时教案
展开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制取氧气第2课时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题3 制取氧气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2.认识分解反应。
3.通过探究“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 体验探究过程,学习
综合分析实验现象并从中归纳结论的思维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催化剂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催化剂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环节一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 【导入】在烈日炎炎的夏日里,很多同学都喜欢戴变色眼镜,它可以有效地保护你的眼睛免受强烈阳光的刺激。
【展示眼镜变色的动画】
【讲解】请同学们阅读资料卡片,通过阅读资料,可知:氧化铜在整个反应中的起到催化作用。 【过渡】那么,究竟什么样物质才能起到催化作用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 | 观看
阅读
思考 | 导入新课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让学生带着问题继续听课。 | |||||||||||||||
环节二 新课讲解 |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种方法,其中有两种方法都用到了二氧化锰,如: 请同学思考下二氧化锰在这两个反应中的作用是什么呢? |
倾听,思考
| 让学生带着问题继续听课,激发学生的探索欲。
| |||||||||||||||
| 【讲解】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38~39页,根据教材“探究”中的实验内容,完成问题。
实验一:在试管中加入5mL5%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 实验二:向上述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 实验三:待上述试管中没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待试管中又没有现象发生时,再重复上述操作,观察现象。 |
阅读教材
倾听,观察
倾听,观察
倾听,观察
|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 |||||||||||||||
| 【实验分析】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实验结果。 【提问】 二氧化锰好象永远也用不完,二氧化锰在这个反应中到底扮演了一个什么角色呢? 【板书】一、催化剂 【讲解】 1.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特点:一变二不变) 2.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总结】二氧化锰的作用 3. 催化剂的特点 一变: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改变:可以是加快、也可以是减慢;不能增大或减少生成物的质量) 两不变: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 |
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并按表格内容做好实验记录。
讨论
思考
倾听,记录
倾听,记录
倾听,记录
|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
让学生带着问题继续听课,激发学生的探索欲。
| |||||||||||||||
| 【提问】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并作出回答。 问题一:在反应进行过程中催化剂参与反应吗? 【总结】催化剂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只是反应条件。 问题二:有了催化剂是否可以使生成物质量增加呢? 【总结】催化剂不能使生成物质量增加。 问题三: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这种说法对吗? 【总结】催化剂是针对具体反应而言的,不是对所有反应都起作用。 问题四:没有催化剂反应能否进行呢? 【总结】催化剂只是改变一个反应的速率,不能决定一个反应是否发生。 |
思考,分组讨论,回答
思考,分组讨论,回答
|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小组的团结协作精神。
| |||||||||||||||
| 【提问】用等质量等浓度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图像正确的是( B ) | |||||||||||||||||
| 【设问】判断某种物质是不是反应的催化剂,需要从哪些方面来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呢? 【总结】 1.探究该物质是否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2.探究该物质的质量在化学反应中是否发生改变 3.探究该物质的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中是否发生改变 注意:三者缺一不可! | 倾听,思考
记录
|
加强学生对催化剂的理解。
| |||||||||||||||
| 【交流分析】分析下列三个化学反应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过氧化氢水+氧气 氯酸钾氯化钾 + 氧气 【总结】 反应物:一种 生成物:两种或两种以上 【讲解】得出分解反应的概念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课件展示】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的对比
|
思考,讨论
倾听
倾听,记录
|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 |||||||||||||||
环节三拓展延伸 | 【展示】介绍催化剂的发现者———永斯·雅各布·贝采利乌斯如何发现催化剂的趣味故事。 | 倾听 | 告诉学生“生活处处是学问”的道理。 | |||||||||||||||
随堂作业 | PPT展示 | 做题 | 通过习题巩固本节所学知识 | |||||||||||||||
环节四 课堂小结 | PPT展示 | 倾听并理解。 | 帮助学生梳理本节知识,便于学生记忆。 |
五、板书设计
制取氧气
第2课时
一、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1.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2.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3.特点:一变二不变
二、分解反应
1.定义: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2.特点:一变多。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九年级上册课题3 制取氧气教案设计,共8页。
这是一份化学人教版课题3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氧气的制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制取氧气获奖第2课时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