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湖南省娄底市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湖南省娄底市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流程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湖南省娄底市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1.加油站、油库、面粉加工厂内,都有“严禁烟火”的字样或图标。下列图标与“燃烧和爆炸”无关的是( )A. B. C. D.2.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活动不是利用空气资源的是A.动植物的呼吸 B.工业制氧 C.植物光合作用 D.生产石油3.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A. 加热液体 B.稀释浓硫酸C.取固体粉末 D.检查气密性4.如图的简易净水器中,主要起到吸附作用的是A.小卵石 B.石英砂C.活性炭 D.蓬松棉5.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科学家发现了纯碳新材料“碳纳米泡沫”,每个泡沫含有约4000个碳原子,在低于—183℃时,泡沫具有永久磁性,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碳纳米泡沫”是一种单质 B.“碳纳米泡沫”属于纯净物C.“碳纳米泡沫”属于化合物 D.“碳纳米泡沫”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6.2023年深圳宝安马拉松于3月19日举行。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发令枪内含有红磷,鸣枪时产生白烟的过程是物理变化B.赛道补给的云片糕、花生糖等可提供能量C.跑步后的急促呼吸,属于缓慢氧化D.赛后将废弃物回收再利用,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7.硅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 (高纯)是工业制硅流程中的化学反应之一,从基本反应类型角度,该反应属于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8.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质量减少的是A.浓盐酸 B.浓硫酸 C.氢氧化钠 D.生石灰9.智能燃气灶在发生干烧时会自动关闭燃气阀门,其灭火原理为A.隔离可燃物 B.隔绝空气 C.降低温度 D.降低燃气的着火点10.如图是水的微观层次结构,图中最右侧“O”表示( )A.氢元素 B.氢原子 C.氧元素 D.氧原子11.治疗胃酸过多,可服用含Al(OH)3的药片,制取这类药片不可以使用NaOH替代Al(OH)3,最不科学的理由是A.NaOH易溶于水B.NaOH与胃酸不反应C.NaOH有强烈的腐蚀性D.Al(OH)3的来源更广泛12.能鉴别Na2CO3溶液和Na2SO4溶液的试剂是A.氯化钡溶液 B.硝酸钾溶液 C.氯化钠溶液 D.稀硫酸13.将相同质量镁粉(m克)与足量的纯氧气分别在密闭与开放的环境中完全燃烧,固体物质的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开始反应的时间为 B.生成的氧化镁中氧元素的质量为C.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 D.此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14.将金属M的粉末放入盛有硝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溶液呈无色,继续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根据上述实验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M>Cu>AgB.滤渣中可能有金属MC.滤液中至少含有两种溶质D.滤渣中一定有Ag15.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检验氢氧化钠溶液的变质程度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后,再滴入无色酚酞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B鉴别硬水和软水取样,分别滴加等量的肥皂水,振荡,观察产生泡沫的多少C除去NaCl溶液中的HCl向溶液中滴加适量NaOH溶液D验证某气体是氢气点燃该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只干冷的烧杯,观察是否有水雾产生A.A B.B C.C D.D 二、填空题16.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的“天宫课党”上展示了金属铁熔化与凝固实验。(1)金属锆熔化时发生的变化属于______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2)锆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锆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Y=_____。(3)二氧化锆是锆元素最重要的化合物之一。二氧化锆的化学式是______,二氧化锆中锆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17.古文献中常会涉及一些与化学相关的研究成果。(1)唐代《千金翼方》记载:明矾可入药用。明矾的化学式为,中含有______种非金属元素。(2)明代《本草纲目》记载:“阳桃具有去风热、生津止渴等功效。”下表列出的是每100g某品种阳桃可食用部分的主要营养成分数据:营养成分水糖类蛋白质脂肪钾,钙,锌铁X……质量84.8g10.3g0.7g0.6g187.4 mg62.2mg……表中“X”是指六大营养元素中的______。(3)明代《天工开物》记载:①“凡金箔每七寸造方寸金一千片”,体现了黄金具有良好的______性。②适宜稻种的农事:“勤农粪田,多方以助之…”。为促进稻谷生长,以前使用农家肥,现在多使用化肥。下列属于复合肥的是______(填字母)。A.KCl B.(NH4)HPO4 C.18.氯化钠是食盐的主要成分,是生活中时刻离不开的物质。(1)a.从微粒角度看:氯化钠是由______构成(用微粒符号表示)。b.从制备角度看:将海水进行蒸发结晶可得到粗盐。粗盐提纯的步骤包括①过滤②溶解③计算产率④蒸发。正确顺序为______(填序号),其中蒸发过程中,当蒸发皿中出现______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c.从变化角度看:氯化钠和水在通电条件下能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2)的部分溶解度数据如表。温度()20406080溶解度(水)氯化钠3636.637.338.4硝酸钠87103125150①硝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时硝酸钠的溶解度为______水。②时,在水中加入氯化钠,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克。 三、流程题19.俄罗斯和乌克兰冲突持续升级,不仅惊动了全球金融市场,而且使本就紧张的欧洲能源市场雪上加霜,中国在天然气、石油等能源方面也有价格上涨的趋势,新能源的发掘迫在眉睫。长沙市雨花区教科所提出了一种煤制氢的技术,其流程如图所示:(1)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_。(2)在进入汽化器之前,要将精煤粉碎与水混合,目的是______。(3)重整器的作用是______。(4)当代社会对能量的需求越来越大,除了氢能源,人们正在开发的新能源还有______。(写一种) 四、实验题20.根据下列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___(填字母序号)。若用该装置来制取氧气,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3)若用E装置收集氢气,说明氢气具有______的物理性质。(4)如图F,向石蕊溶液中通入气体,观察到溶液变为红色,其原因是______。21.为使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视化”,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了下列实验。 Ⅰ、按图1进行实验,使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可视化”。(1)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说明氢氧化钠溶液______7(填“>”、“=”或“<”)。(2)将稀硫酸缓慢注入瓶中并振荡,观察到红色褪去,说明氢氧化钠与硫酸发生了反应,此时瓶中溶质(酚酞除外)一定有______。Ⅱ、按图2进行实验,使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可视化”。(3)将注射器中相同体积的溶液和水同时注入锥形瓶中,观察到______现象,说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Ⅲ、进行下列实验,使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可视化”。查阅文献得知:①溶解于乙醇的速率较慢,时其在乙醇中的溶解度为;②氯化钠难溶于乙醇。(4)时,用小烧杯称取固体,加入乙醇,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约20分钟,静置,烧杯底部有少量固体,此时上层清液为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5)取按下表比例配制的乙醇一蒸馏水混合溶剂各(时)于三只烧杯中,分别加入固体搅拌,至有固体未溶解时,停止加入。烧杯编号乙醇体积:蒸馏水体积溶解的质量/g①4∶11.1②3∶11.4③1∶13.1分析上表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在时,乙醇一蒸馏水混合溶剂体积相同条件下、______,溶解氢氧化钠的质量增大。在上述三只烧杯中均加入相同浓度的乙醇溶液。搅拌并静置后,发现三只烧杯中均有固体,说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反应,且烧杯③中固体最少,主要原因是:______。【总结反思】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为了证明反应的发生,可以借助指示剂、比较物质的溶解性、测量温度变化、借助传感器等,提供间接的实验证据。 五、计算题22.工业上可采用某铁矿石(主要成分四氧化三铁)冶炼铁,反应原理为:Fe3O4+4CO3Fe+4CO2,若现用100t含四氧化三铁为46.4%的该矿石冶炼金属铁,请计算:(1)该铁矿石中含四氧化三铁的质量是________。(2)理论上可炼出含铁96%的生铁的质量是多少________?
参考答案:1.D【详解】A、此图标志为易燃物,故A不符合题意;B、此图标志为禁止烟火,故B不符合题意;C、此图标志为易爆物,故C不符合题意;D、此图标志为回收利用,故D符合题意。故选:D2.D【分析】空气含体积分数78%的氮气、21%的氧气、0.94%的稀有气体、0.03%的二氧化碳,还有0.03%其他气体和杂质。【详解】A、动植物的呼吸过程中吸收氧气,利用了空气资源,不符合题意;B、工业制氧的原料是空气,是利用液态氮的沸点与液态氧的沸点不同,进行混合物的分离,利用了空气资源,不符合题意;C、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吸收二氧化碳,利用了空气资源,不符合题意;D、生产石油的原料是石油,不是利用空气资源,符合题意。故选D。3.B【详解】A、加热液体时,用酒精灯外焰加热,试管夹夹在试管中上部,试管中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故操作A正确,故不符合题意;B、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故操作B错误,故符合题意;C、取固体粉末时,将试管平拿,用药匙或纸槽,把固体粉末送到试管底部,慢慢竖起,故操作C正确,故不符合题意;D、检查气密性时,将导管伸入水中,用双手捂住试管,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产生,故操作D正确,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4.C【详解】简易净水器中,小卵石、石英砂、 活性炭、 蓬松棉都具有过滤的作用,主要起到吸附作用的是活性炭,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选:C。5.C【详解】A、“碳纳米泡沫”是有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故正确,不符合题意;B、它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属于纯净物,故正确,不符合题意;C、它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不属于化合物,故错误,符合题意;D、“碳纳米泡沫”和石墨是两种不同的物质,物理性质不同,故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6.A【详解】A、发令枪内含有红磷,鸣枪时产生白烟的过程是红磷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该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错误;B、赛道补给的云片糕、花生糖等富含糖类,可提供能量,选项正确;C、虽然跑步后的急促呼吸,但吸入体内的氧气与体内的物质的反应较慢,属于缓慢氧化,选项正确;D、赛后将废弃物回收再利用,提高了资源的使用率,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选项正确,故选A。7.C【详解】在中,反应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物是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C。8.A【详解】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挥发出氯化氢气体,则溶液质量会减少,故选项符合题意;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则溶液质量会增多,故选项不符合题意;C、氢氧化钠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会潮解,同时会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而变质,则质量会增加,故选项不符合题意;D、生石灰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则质量会增加,故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9.A【分析】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与空气(氧气)接触,三者缺一不可,破坏其中任意一个条件,都可以达到灭火的效果。【详解】A、关闭燃气阀门,阻断燃气(可燃物)供给,没有可燃物,就无法燃烧,A正确;B、关闭燃气阀门,空气依然存在,没有被隔绝,B错误;C、关闭燃气阀门,没有改变周围的温度,C错误;D、着火点是可燃物的固有属性,通常情况下是固定的,D错误。故选A。10.B【详解】由图示可知一杯水由很多水滴构成,水滴又是由很多水分子构成,通过水分子的模型可知,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图中右侧“O”表示氢原子,故选B。11.B【详解】A、氢氧化钠易溶于水,碱性较强,氢氧化铝难溶于水,碱性弱,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氢氧化钠能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故最不科学,符合题意;C、氢氧化钠能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但是氢氧化钠腐蚀性较强,故制取这类药片不可以使用NaOH,不符合题意;D、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氢氧化铝来源更广泛,不符合题意。故选B。12.D【详解】A、氯化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白色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将氯化钡分别加入到Na2CO3溶液和Na2SO4溶液中,都产生白色沉淀,现象相同,不能鉴别,不符合题意;B、硝酸钾溶液不能Na2CO3溶液、Na2SO4溶液发生反应,将硝酸钾溶液分别加入到Na2CO3溶液和Na2SO4溶液中,都没有明显实验现象,现象相同,不能鉴别,不符合题意;C、氯化钠溶液不能Na2CO3溶液、Na2SO4溶液发生反应,将硝酸钾溶液分别加入到Na2CO3溶液和Na2SO4溶液中,都没有明显实验现象,现象相同,不能鉴别,不符合题意;D、稀硫酸与碳酸钠反应产生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不能与硫酸钠反应,将稀硫酸分别加入到Na2CO3溶液和Na2SO4溶液中,产生气泡的是碳酸钠,无明显变化的是硫酸钠溶液,符合题意。故选D。13.A【详解】A、由图可知,t1时开始固体质量发生变化,则开始反应的时间为t1,故A符合题意;B、在密闭容器中,镁燃烧生成氧化镁,固体增加的质量为氧元素质量,所以氧化镁中氧元素的质量为m2-m1,故B不符合题意;C、镁燃烧生成氧化镁,固体质量增加,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时固体增大的质量为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所以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m2-m1,故C不符合题意;D、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属于化学反应,化学反应一定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可在密闭容器中的反应来验证,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14.B【分析】金属M的粉末放入盛有硝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溶液呈无色,说明M和硝酸铜发生了反应,把金属铜置换出来,则M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铜,继续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则铜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银。【详解】A、溶液呈无色,M和硝酸铜溶液反应,则M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铜,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则铜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银,则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M>Cu>Ag,故A正确;B、M的金属活动性最强,M和硝酸铜溶液和硝酸银均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故滤渣中没有金属M,故B不正确;C、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则滤液中含有M的盐溶液和硝酸铜,可能含有硝酸银,故至少含有两种溶质,故C正确;D、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则滤渣中一定有Ag,故D正确。故选B。【点睛】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15.D【详解】A、氢氧化钠和变质后生成的碳酸钠溶液都呈碱性,滴加足量的氯化钡溶液是为了除尽生成的碳酸钠,这时会产生白色沉淀,然后滴加酚酞溶液,如果溶液呈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有未变质的氢氧化钠,部分变质,如果溶液不变红,说明没有氢氧化钠了,完全变质了,故选项实验方案能实现对应实验目的;B、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若产生泡沫较多,则是软水,若产生泡沫较少,则是硬水,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能实现对应实验目的;C、向溶液中滴加适量NaOH溶液,HCl与NaOH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可以除去杂质,故选项实验方案能实现对应实验目的。D、氢气、甲烷燃烧均有水生成,用冷而干燥的烧杯无法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实现对应实验目的。故选D。16.(1)物理变化(2) 91.22 2(3) ZrO2 +4 【详解】(1)金属锆熔化时属于三态的变化,无新物质生成,故为物理变化。(2)①、根据锆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可知:锆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1.22,;②、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由锆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可知,锆原子序数为40,故X为40,故2+8+18+10+Y=40,故Y=2。(3)①、二氧化锆的化学式是ZrO2;②、二氧化锆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2个氧原子为-4价,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故锆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17.(1)三/3(2)维生素(3) 延展 B 【详解】(1)明矾含有钾、铝、硫、氧、氢5种元素,钾、铝是“钅”字旁,是金属元素,硫、氧、氢是“石”字旁或“气”字旁,是非金属元素,所以含有三种非金属元素。(2)六大营养元素是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水、无机盐,钾,钙,锌铁是无机盐,表格中给出的名称缺少维生素,所以X是维生素。(3)①“凡金箔每七寸造方寸金一千片”说明金可以压成很薄的片,体现了黄金具有良好的延展性。②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A、KCl是钾肥;B、(NH4)HPO4是复合肥;C、(NH4)2SO4是氮肥;故选B。18.(1) Na+、Cl- ②①④③ 较多固体 Cl2(2) 增大 103 68 【详解】(1)a、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一个电荷时,1通常省略,多个离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表示为:Na+、Cl-;b、粗盐提纯的步骤为:溶解、过滤、蒸发、计算产率,故顺序为:②①④③;蒸发过程中,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其蒸干;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Na、Cl、H、O的个数分别是2、2、4、2,生成物中含Na、Cl、H、O的个数分别是2、0、4、2,故生成物中还应含2个Cl,故应补充Cl2;(2)①由表中数据可知,硝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由表中数据可知,40℃时,硝酸钠的溶解度为103g/100g水;②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该温度下,在50g水中加入20g氯化钠,充分搅拌后,只能溶解18g,故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8g+50g=68g。19.(1)过滤(2)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3)除去氢气中混有的二氧化碳和水(4)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合理即可) 【详解】(1)精煤主要成分是碳,不溶于水,硫酸铵溶于水,操作①是分离不溶物和能溶于水的物质,该操作为过滤。(2)煤在进入气化器之前,将其粉碎与水混合制成水煤浆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3)重整器中,氧化钙与和水、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从而除去氢气中混有的二氧化碳和水,故重整器的作用是除去氢气中混有的二氧化碳和水。(4)除了氢能源,人们正在开发的新能源还有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等。20.(1)试管(2) B 2H2O22H2O+O2↑(3)密度比空气小(4)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石蕊溶液变红(或CO2+H2O=H2CO3) 【详解】(1)仪器a的名称是试管。(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选择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B。若用该装置来制取氧气,则是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3)E装置是向下排空气收集气体,若用E装置收集氢气,说明氢气具有密度比空气小的物理性质。(4)如图F,向石蕊溶液中通入气体,观察到溶液变为红色,其原因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碳酸使石蕊溶液变红(或CO2+H2O=H2CO3)。21.(1)>(2)硫酸钠/Na2SO4(3) 红墨水液面左边高于右面 2NaOH+CO2=Na2CO3+H2O(4)饱和(5) 当乙醇和水的比例减小时 HCl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钠难溶于乙醇,易溶于水 【详解】(1)碱性物质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其溶液pH大于7,故氢氧化钠溶液pH>7。(2)氢氧化钠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故瓶中溶质一定有硫酸钠。(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将注射器中相同体积的NaOH溶液和水同时注入锥形瓶中,氢氧化钠溶液消耗的二氧化碳体积大,故会观察到红墨水液面左边高于右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4)由于烧杯底部有少量固体,说明氢氧化钠溶解已到达最大,故此时上层清液为饱和溶液。(5)由表中数据可知,当乙醇和水的比例减小时,溶解氢氧化钠的质量增大。HCl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钠难溶于乙醇,易溶于水,故三只烧杯中均有固体,由于第三只烧杯中的乙醇的量最少,氯化钠易溶于水,故烧杯③中固体最少。22.(1)46.4t(2)解:设理论上可炼出含铁96%的生铁的质量是xx=35t答:理论上可炼出含铁96%的生铁的质量是35t 【详解】(1)该铁矿石中含四氧化三铁的质量是:100t×46.4%=46.4t;(2)见答案。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湖南省娄底市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流程题,实验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流程题,实验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流程题,实验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