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基础训练--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基础训练--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页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基础训练--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第2页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基础训练--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人教统编版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综合训练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综合训练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我国最初的原始经济属于,宋代范成大有诗云,阅读下表,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基础训练1.我国最初的原始经济属于( A.采集经济B.种植经济C.小农经济D.商品经济2.关于大汶口文化的墓葬研究发现,早期墓葬以单人葬为主,也有较多的反映氏族成员间牢固血缘关系的同性合葬,葬具少,有微小差别;晚期墓葬里,随葬品的数量差距很大,且出现了具有贫富分化的家族墓地。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贫富分化的加剧B.出现了私有财产C.等级观念逐渐产生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下图是2002萧山跨湖桥遗址(距今7000—8000年前)出土的陶纺轮和线轮,据年代和形制判断,其纺织原料最有可能是A.麻 B.棉 C.毛 D.丝4人类第一次通过自己的活动来增殖天然的产品,从而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面貌,对人类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这里的活动是指A.采集渔猎B.磨制石器C.栽培谷物D.养蚕种桑5新石器时代的技术革命,以食物生产取代食物采集,是一种在规模和意义上堪与近代西方工业革命相提并论的技术变革。这场技术革命在我国古代形成了南稻北粟的农业特色,形成这一特色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环境的差异 B.生活方式的不同C.耕作技术的区别 D.文化背景的悬殊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种植植物能养活的人口要比采集食物所能养活的人口多得多。……农业生产率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能够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士兵和官吏。……文字就是祭司们出于记事的需要而做出的一大发明。斯塔夫里阿诺斯想表达的是A.农业种植要比采集食物先进 B.阶级社会的产生与发展C.农耕与人类文明产生的关系 D.祭司与文字诞生的关系7.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䦆、锄、铲、、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 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 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8.宋代范成大有诗云: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该诗描绘了中国古代经济A.男耕女织的生产形式B.精耕细作的特点C.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D.人们生活美满幸福9.阅读下表,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中国古代早期农业A.北方以种植水稻为主 B.北方以种植粟为主C.南方以种植水稻为主 D.南方以种植粟为主10.据考古学家和古人类学家推断,从旧石器时代的早期到中期,世界人口的年增长率不足0.001%;而从公元前9000年到公元前3000年,世界人口的年增长率已提高到0.03%与采集和渔猎时期相比高出30倍。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原始农业的产生 B.铁犁牛耕的应用C.生产能力的提高 D.水利工程的修建11.《马可·波罗行纪》中介绍了我国13世纪用冰保存鲜肉及制造冰酪冷食的技术;明朝政府在运河两岸修建水库,给为宫廷运送鲜菜鲜果的船只加冰,保持其鲜嫩;清光绪年间,北京已专设冰窖,用于藏蒜,保证对皇宫的供应。这反映出古代中国A.食物保鲜技术历史悠久 B.政府重视科学技术发展C.官府需求刺激运河修建 D.长途贩运贸易十分繁荣12.南朝初期,江淮地区土多稻田。为了尽勤地利,朝廷令自今悉督种麦,以助阙乏。这证明该地区在推行A.代田法 B.高产农作物 C.筒车技术 D.稻麦二熟制13.有学者认为《夏小正》记载每月的物候、气象、星象和有关重大政事,是夏代的天文历法记录。又有学者认为,《夏小正》是成书于战国的农业著作,篇中涉及蚕桑、畜牧、渔猎、采集活动。对《夏小正》的认识说明A.无考古资料佐证的认识不可信 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认识模糊C.学者争论过大的史料没有价值 D.研究角度影响历史认识差异14.中国古代粮食总产量整体呈现逐渐增长的态势,以下关于不同时期粮食产量提高的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时期铁犁牛耕成为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B.隋唐时期已形成两种精耕细作农业技术体系C.宋辽夏金时期稻麦复种制在北方已相当普及D.明至清前期玉米和甘薯的种植已经遍布全国15农业和畜牧业的发生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一个飞跃……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人们开始对日月星辰的活动、对水土的特点、气候现象进行观察,积累经验……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劳动,要求人们较长时间居住在一个地方,以便播种、管理、收获……使人口得以较大的增长,并可使一部分人去从事维持生存以外的活动,从而产生新的社会分工和物品交换。据此可知,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推动(   人类趋向定居  生产方式的变化  科学技术的发展  生产关系的变革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摘编自王学奏《中国饮食文化史》材料二——(清)陈元《金薯传习录》卷上(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饮食特色具有鲜明的时代性。(2)指出材料一、二的史料为我们研究我国农业发展及社会生活提供了哪些视角。17.中国古代有非常发达的传统农业,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农业可以划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等不同的历史形态,它们是依次演进的。使用木石农具、砍伐农具占重要地位,刀耕火种、撂荒耕作制,是原始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主要特点,它基本上与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相始终。传统农业以使用畜力牵引或人力操作的金属工具为标志,生产技术建立在直观经验的基础上,而以铁犁牛耕为其典型形态。我国在公元前2000多年前的夏朝进入阶级社会,黄河流域也就逐步从原始农业过渡到传统农业,从那时起,我国农业逐步形成精耕细作的传统。──李根《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的形成和发展》1)在我国农业的发展过程中,依次有哪几个主要的发展阶段?2)在原始农业阶段,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主要特点是什么?3)传统农业的标志和典型形态是什么?4)我国农业有何传统?这一传统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参考答案:1A2D3A4C5A6C7B8A9B10A11A12D13D14B15A16(1)先秦时期,中国饮食注重社会等级观念。折射出宗法制与分封制的政治特征。秦汉时期,西域外来食物和烹饪技术丰富中华饮食结构,反映了丝绸之路促进了汉朝经济和社会生活发展的时代特征。隋唐时期,饮食反映社会阶层的流动,体现实行科举制及经济交流频繁的时代特色。两宋时期,传统饮食结构的变化,反映了经济重心完成南移,商品经济发展的时代特色。明清时期,外来作物成为主食,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全球物种交流的时代特色。(2)视角:农作物品种结构;耕地面积;劳动力;粮食产量;饮食。 17(1)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2)使用木石农具、砍伐农具,刀耕火种、撂荒耕作制。(3)标志:使用畜力牵引或人力操作的金属工具。典型形态:铁犁牛耕。(4)精耕细作的传统。主要内容是:铁犁牛耕是主要耕作方式;提高土地利用率的生产技术和耕作制度;改善农业生产环境的农田水利和灌溉。
     

    相关试卷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巩固练习,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农业是人类文明产生的重要前提,《国语·鲁语上》载,南宋初期农学家陈敷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课时训练,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周书》记载,《白虎通》记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课时练习,共7页。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