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案 14-2-1 平方差公式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445500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案 14-2-1 平方差公式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445500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案 14-2-1 平方差公式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445500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4.2.1 平方差公式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4.2.1 平方差公式教案,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课型,课时,教学重难点,课前准备,教学过程,课后作业,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十四章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14.2 乘法公式14.2.1 平方差公式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推导平方差公式,并且懂得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简单计算.【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特殊形式的多项式乘法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和推理能力,使学生逐渐掌握平方差公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合作学习,体会在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第1课时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1)体会公式的发现和推导过程,理解公式的本质,并会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2)平方差公式的几何意义.【教学难点】从广泛意义上理解公式中的字母含义,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会运用公式进行计算.五、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直尺、平方差公式结构图等。学生:练习本、钢笔或圆珠笔、铅笔。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从前有一个狡猾的地主,他把一块长为x米的正方形土地租给张老汉种植,有一天,他对张老汉说:“我把这块地的一边减少5米,另一边增加5米,继续租给你,你也没吃亏,你看如何?”张老汉一听觉得没有吃亏,就答应了.你能告诉张老汉他吃亏了吗?(出示课件2)(二)探索新知1.创设情境,探究平方差公式教师问1:你能口答下列各题吗?(1)2001 ×1999; (2)998×1002; (3)403×397.学生回答:不能口答下列各题.教师问2:这三个式子有什么共同特征?学生讨论后回答:都在某个整百整千的左右.教师讲解:今天我们将进行新的学习,通过学习你将能快速地计算出结果.教师问3: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法则是什么?学生回答:多项式乘以多项式,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出示课件4)教师问4:通过以前的学习,二项式乘以二项式结果一定是四项吗?学生回答:结果不一定是四项.教师问5:你会计算(x+p)(x+q)型的结果吗?学生回答:(x+p)(x+q)=x2+qx+px+pq=x2+(p+q)x+pq教师问6:(x+p)(x+q)与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公式(a+b)(p+q)=ap+aq+bp+bq一致吗?有什么特殊性?学生回答:一致,这两个多项式中有一项相同.教师问7:多项式乘法(a+b)(p+q)还有哪些特殊情况?学生讨论后回答:①a=p,b=-q; ②a=p,b=q.教师讲解:今天我们先研究第一种情况.教师问8:你能发现它们的运算形式与结果有什么规律吗?(出示课件6)(1)(x+1)(x-1); (2)(m+2)(m-2);(3)(2x+1)(2x-1); (4)(x+5y)(x-5y).学生讨论后,可能的说法有:上面四个算式中每个因式都是两项;它们都是两个数的和与差的积.教师问9:请计算上面的多项式的积.学生解答如下:(1)(x+1)(x-1)=x2+x-x-1=x2-12;(2)(m+2)(m-2)=m2+2m-2m-2×2=m2-22;(3)(2x+1)(2x-1)=(2x)2+2x-2x-1=(2x)2-12;(4)(x+5y)(x-5y)=x2+5y·x-x·5y-(5y)2=x2-(5y)2.教师问10:观察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小组讨论给出答案:都是两个数平方相减.教师问11:再举几个这样的运算例子.自己独立思考,每人在组内举一个例子(可口述或书写),然后观察这些计算结果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计算结果是这两个数的平方差.教师问12:这两个多项式有何特点呢?学生讨论后回答:两数的和乘以两个数的差.教师问13:你能用语言叙述你发现的规律,并用数学符号表示出来吗?师生活动:学生叙述,其他学生补充,师生共同归纳如下: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即(a+b)(a-b)=a2-b2.教师问14:以上结论正确吗?如何验证?学生尝试:可以通过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计算得到.验证如下:(a+b)(a-b)=a2-ab+ab-b2=a2-b2学生问:还有其他方法吗?教师回答:我们可以利用图形的面积来证明学生问:如何利用面积?由a2,b2你想到了什么?教师问15:请同学们计算下图两个正方形面积的差:学生回答:a2-b2教师问16:如果把小正方形剪去,同时把剩余部分剪拼成下图的矩形,这个矩形的面积是多少呢?学生回答:(a+b)(a-b)教师问17:由上面的计算可以得到什么呢?(出示课件5)学生回答:(a+b)(a-b)= a2-b2师生共同归纳:以上的猜想是正确的,因为最终结果是两个数的平方的差的形式,我们叫它“平方差公式”.总结点拨:(出示课件7-9)平方差公式(a+b)(a-b)= a2-b2两数和与这两数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公式变形:
1.(a – b ) ( a + b) = a2 – b2
2.(b + a )( –b + a ) = a2 – b2
点拨:1.公式中的a和b,既可以是具体的数,也可以是单项式或者多项式;
2. 左边是两个二项式的积,并且有一项完全相同,另一项互为相反数;
3. 右边是相同项的平方减去相反项的绝对值的平方.
例1:计算:(1) (3x+2 )( 3x–2 ) ;(2)(–x+2y)(–x–2y).(出示课件12)师生共同解答如下:解: (1)原式=(3x)2–22
=9x2–4;
(2) 原式= (–x)2 – (2y)2
= x2 – 4y2.
易错警示:当相同项带有“负号”时,必须用括号括起来. 例2:计算:
(1) 102×98; (2) (y+2) (y–2) – (y–1) (y+5) .(出示课件14)师生共同解答如下:解: (1) 102×98
=(100+2)(100–2)
= 1002–22
=10000 – 4
=9996;总结点拨:通过合理变形,利用平方差公式,可以简化运算.
(2)(y+2)(y–2)– (y–1)(y+5)
= y2–22–(y2+4y–5)= y2–4–y2–4y+5
= – 4y + 1.
总结点拨:不符合平方差公式运算条件的乘法,按乘法法则进行运算.
例3:先化简,再求值:(2x–y)(y+2x)–(2y+x)(2y–x),其中x=1,y=2.(出示课件16)
师生共同解答如下:解:原式=4x2–y2–(4y2–x2)
=4x2–y2–4y2+x2=5x2–5y2.当x=1,y=2时,原式=5×12–5×22=–15.
例4:对于任意的正整数n,整式(3n+1)(3n–1)–(3–n)(3+n)的值一定是10的整数倍吗?(出示课件18)
师生共同解答如下:解:原式=9n2–1–(9–n2)=10n2–10.∵(10n2–10)÷10=n2–1.n为正整数,∴n2–1为整数
即(3n+1)(3n–1)–(3–n)(3+n)的值是10的倍数.
总结点拨:对于平方差中的a和b可以是具体的数,也可以是单项式或多项式.在探究整除性或倍数问题时,一般先将代数式化为最简,然后根据结果的特征,判断其是否具有整除性或倍数关系.(出示课件19)
例5:王大伯家把一块边长为a米的正方形土地租给了邻居李大妈.今年王大伯对李大妈说:“我把这块地一边减少4米,另外一边增加4米,继续租给你,你看如何?”李大妈一听,就答应了.你认为李大妈吃亏了吗?为什么?(出示课件21)师生共同解答如下:解:李大妈吃亏了.理由:原正方形的面积为a2,
改变边长后面积为(a+4)(a–4)=a2–16,∵a2>a2–16,∴李大妈吃亏了.总结点拨:(出示课件22)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列出算式,然后根据公式化简算式,解决问题.
(三)课堂练习(出示课件25-30)1. 下列运算中,可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的是( )
A.(x+y)(x+y) B.(–x+y)(x–y)
C.(–x–y)(y–x) D.(x+y)(–x–y)
2. 计算(2x+1)(2x–1)等于( )
A.4x2–1 B.2x2–1 C.4x–1 D.4x2+1
3. 两个正方形的边长之和为5,边长之差为2,那么用较大的正方形的面积减去较小的正方形的面积,差是________.4. 利用平方差公式计算:(1)(a+3b)(a– 3b);(2)(3+2a)(–3+2a);(3)(–2x2–y)(–2x2+y).
5. 计算: 20152 – 2014×2016.
6. 利用平方差公式计算:(1)(a–2)(a+2)(a2 + 4) ;(2) (x–y)(x+y)(x2+y2)(x4+y4).7. 先化简,再求值:(x+1)(x–1) +x2(1–x) +x3,其中x=2.
8. 已知x≠1,计算:(1+x)(1–x)=1–x2,(1–x)(1+x+x2)=1–x3,
(1–x)(1+x+x2+x3)= 1–x4
(1)观察以上各式并猜想:(1–x)(1+x+x2+…+xn)=________;(n为正整数)
(2)根据你的猜想计算:
①(1–2)(1+2+22+23+24+25)=________;
②2+22+23+…+2n=________(n为正整数);
③(x–1)(x99+x98+x97+…+x2+x+1)=________;参考答案:1.C2.A3.104.解:(1)原式=(a)2–(3b)2
=a2–9b2 ;(2)原式=(2a+3)(2a–3)
=(2a)2–32
=4a2–9;(3)原式=(–2x2 )2–y2
=4x4–y2.
5. 解:20152 – 2014×2016
= 20152 – (2015–1)(2015+1)
= 20152– (20152–12 )
= 20152– 20152+12
=16.解:(1)原式=(a2–4)(a2+4)
=a4–16.
(2)原式=(x2–y2)(x2+y2)(x4+y4)
=(x4–y4)(x4+y4) =x8–y8.
7. 解:原式=x2–1+x2–x3+x3
=2x2–1. 将x=2代入上式, 原式=2×22–1=7.8.(1)1–xn+1 ;(2)①-63;②2n+1–2;③x100–1.(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了哪些内容:1.具备什么特征的式子才能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2.平方差公式中字母代表的意义是什么?3. 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a+b)(a-b)=a2-b2(五)课前预习预习下节课(14.2.2)的相关内容。了解完全平方公式和添括号法则.七、课后作业1、教材108页练习1,22、如图,从边长为a的大正方形中剪掉一个边长为b的小正方形,将阴影部分剪开,拼成右边的矩形.根据图形的变化过程写出的一个正确的等式是( )A.(a-b)2=a2-2ab+b2B.a(a-b)=a2-abC.(a-b)2=a2-b2D.a2-b2=(a+b)(a-b)八、板书设计: 九、教学反思:1.本节的内容是平方差公式,主要观察是否符合公式特点,只有符合公式特点才能用公式直接求解,利用公式计算.在实施情境探究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让学生感知问题的生成、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精神和创新意识.2. 在教学活动的组织中始终注意:(1)以问题为活动的核心.在组织活动前,结合学习内容和学生实际,更好地使用教科书,创设问题情境;(2)促进学生发展是活动的目的.数学教育要把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发展,这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和基本出发点.因此,本节课组织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注意让学生在参与平方差公式的探究推导、归纳证明、解释应用的过程中促进学生代数推理能力、表达能力、与人合作意识、数学思想方法等方面的进一步发展.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数学八年级上册14.2.1 平方差公式优质课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4.3.2 公式法优秀教案,文件包含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14321运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课件pptx、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14321运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教案docx等2份教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教案共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四章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14.2 乘法公式14.2.1 平方差公式精品教案,文件包含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1421平方差公式课件pptx、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1421平方差公式教案docx等2份教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教案共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