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新高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专题二 地球上的大气(含解析)

    (新高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专题二 地球上的大气(含解析)第1页
    (新高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专题二 地球上的大气(含解析)第2页
    (新高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专题二 地球上的大气(含解析)第3页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新高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专题二 地球上的大气(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专题二 地球上的大气(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中M地吹,水闸的主要功能是,该地区的气候类型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从历年高考题看地球上的大气专题考点占的比重较高,特别是天气系统,更是重中之重。2.从高考题分布情况看,重难点主要集中在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的原理与应用、大气环流的分布与对气候的影响、气候、天气系统等几个主要的方面。3.主要考查的方向是结合生活中的区域场景、气压分布图以及观测数据进行考察等,综合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力、综合分析能力和人地协调观。 考向1  大气受热状况与气温[真题诊断]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季节性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下图呈现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图示观测时段内A.正午绿洲和沙漠长波辐射差值最大 B.傍晚绿洲降温速率大于沙漠C.凌晨绿洲和沙漠降温速率接近     D.上午绿洲长波辐射强于沙漠2.导致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的主要原因是绿洲①白天温度低  ②蒸发(腾)多  ③空气湿度大  ④大气逆辐射强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3.这种现象最可能发生在A.1~2月 B.4~5月 C.7~8月 D.10~11月【答案】1.C  2.A  3.C【解析】1.读“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图可知,凌晨0-6时左右绿洲和沙漠地表温度的变化曲线接近平行,说明降温速率接近,C正确;地面长波辐射主要受地温的影响,图中显示地表温度差值最大接近15时,故15时左右绿洲和沙漠的地表温度差值最大,A错误;傍晚沙漠地温曲线较陡,温度下降较快,故绿洲降温速率小于沙漠,B错误;上午绿洲地温低于沙漠,故绿洲长波辐射弱于沙漠,D错误。故选C。2.由于沙漠白天温度较绿洲高很多,夜间虽然沙漠降温幅度快于绿洲,但还是会出现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的现象,①正确;绿洲地表较湿润,蒸发(腾)多,吸收热量多,会使绿洲夜间降温较快,温度较低,②正确;空气湿度大和大气逆辐射强都会导致夜间降温较慢,使绿洲夜间地表温度较高,③④错误。故选A。3.由上题分析可知,要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必须具备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则沙漠地区白天温度要远高于绿洲温度,使沙漠积累的余热多,导致夜晚降温后温度仍然高于绿洲,故要出现沙漠高温应为夏季7~8月。也可以通过读“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图得知,图中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图中沙漠15时左右的地表最高温已达40多度,故最可能发生在北半球夏季7~8月, C正确,ABD错误。故选C。 考向2  大气运动和降水[模拟诊断]我国甲、乙两地相距约20千米,但降水的日变化差异很大。下图为两地年降水量的日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4.影响甲地年降水量日变化的直接因素是A.太阳高度  B.热力环流  C.植物蒸腾  D.大气环流5.与乙地相比,甲地降水的日变化特点有利于农业生产,主要是由于甲地A.土壤水分条件较好  B.气温日较差更大C.降水量较多        D.地形较平坦【答案】4.B5.A【解析】4.根据材料甲乙两地相距20千米,由两地降水特点,可以判断甲地为谷地(盆地)乙地为山地。读图,甲地北京时间8-20点(白天)降水较少,21-8点(夜晚)降水多,据此,甲地应位于盆地(谷地),夜晚山坡降温快,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地区夜晚降温慢,气温较高,谷底的暖空气被山坡下沉的冷空气抬升,形成降水;白天山坡升温快,气流上升,谷底升温慢,气温低,气流下沉,不易形成降水;因为山坡和山谷温度不同形成的大气运动为热力环流,所以甲地降水量的日变化的直接原因是热力环流,根本原因是受热不均匀,据此分析选B。5.读图,甲地夜间降水多,夜间气温低,蒸发量小,所以下渗较多,利于保持土壤的水分;乙地白天降水多,白天气温高,蒸发量大,下渗较少,不利于保持土壤水分;因为甲地夜晚降水多乙地白天降水多,可以判断甲地位于谷地(盆地),乙地位于山地,乙地的气温日较差大,B错;读图,乙地降水时间长,降水量更大,C错;甲地降水的日变化特点主要是对土壤的水分造成影响,和地形平坦无关,D错。据此分析选A。 考向3  天气系统[模拟诊断]下图是北美部分地区春季某时刻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6.图中M地吹A.西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东北风7.甲、乙两地间锋面类型和乙侧气流运动特征是A.冷锋 迫抬升  B.暖锋 被迫抬升  C.冷锋 缓慢爬升  D.暖锋 缓慢爬升【答案】6.D7.A【解析】6.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北美五大湖区有一个低压中心,并形成了一个锋面气旋系统,在M地的南北两侧气压数值分别是:北侧气压为1012hpa,南侧1008hpa,根据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的原则,判断图中M地吹东北风,D正确,故本题选D。7.在北半球的锋面气旋,其水平气流呈逆时针旋转,左侧锋面从高纬移来,为冷锋,来自高纬的冷气团南下,冷气团势力强大,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暖气团被迫抬升,带来大风、降温、阴天或雨雪天气,右侧锋面从低纬移来,为暖锋。故A对,B、C、D错,故本题选A。 考向4  气候类型[模拟诊断]下图为英国泰晤士河河口区域示意图及伦敦气候资料统计图。泰晤士河河口水闸泄洪孔关闭时时间夏季多于冬季。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8.伦敦地区夏季降水量与冬季存在差异的原因是A.地处背风坡   B.西风偏弱   C.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D.寒流流经9.水闸的主要功能是A.拦水发电   B.储存淡水   C.供旅游活动   D.防海水入侵【答案】8.B9.D【解析】8.伦敦全年受盛行西风影响,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夏季降水量比冬季小,是因夏季西风偏弱,B正确;沿岸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所以选B。9.夏季降水较冬季少,河流径流量较冬季少,水闸关闭为防海水入侵,D正确。 [名师点睛]1.受热过程要清晰掌握大气通过对太阳短波辐射和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实现了受热过程,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大气受热过程的延续。具体图解如下。2.大气保温作用的应用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注意温室气体的性质是能大量吸收长波辐射,从而起到保温作用。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常见现象采用塑料大棚发展反季节农业,利用玻璃温室育苗等。塑料薄膜、玻璃能使太阳短波辐射透射进入棚内或室内,而地面长波辐射却不能穿透塑料薄膜或玻璃把热量传递出去,从而使热量保留在塑料大棚和玻璃温室内。人造烟雾、浇水防冻。秋冬季节,我国北方常用人造烟雾来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地里的农作物免遭冻害。浇水可增加空气湿度,增强大气逆辐射;水汽凝结释放热量;水的比热容大,浇水可减小地表温度下降的速度和变化幅度,减轻冻害。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利用大气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地区太阳能的多寡:大气密度越大、大气中的云层等越多,则削弱作用越强,反之,越弱。3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分析(1)分析太阳辐射状况:主要分析纬度位置、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低纬度气温高,夏季气温高;受其影响,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2)分析大气自身条件:主要分析天气状况、大气透明度等。晴天,空气稀薄,白天气温高,夜晚气温低,日较差大。此外,大气环流通过对热量的输送和对降水的影响,也会导致气温的变化。(3)分析下垫面:海洋比热容大,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小,较同纬度陆地白天夏季温度低;暖流增温,寒流降温;地势高低、山脉走向和坡向等对气温都有影响;不同地表的反射率差别很大,如冰雪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极高,导致地表气温低。(4)分析人类活动:通过改变下垫面条件,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排放温室气体和废热等影响气温。4.等温线弯曲与闭合的成因分析(1)等温线弯曲的成因分析①陆地上一般考虑山脉或谷地。等温线穿过山地时一般向气温高的方向凸出,穿过谷地时,一般向气温低的方向凸出。②海洋上一般考虑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③等温线的弯曲还可能与海陆分布有关。1月份同纬度的陆地等温线向南凸,海洋上向北凸;7月份,同纬度的陆地上等温线向北凸,海洋上向南凸。(即“一陆南,七陆北;一海北,七海南”)。(2)等温线闭合的成因分析(高、低温中心)①低温中心:低温中心一般与地形有关,山地一般为低温中心;纬度较高的盆地在冬季时也往往成为低温中心,纬度较高的山脉冬季风的迎风坡也往往成为低温中心。②高温中心:一般地势较低的盆地往往成为高温中心;城市也往往是高温中心(热岛效应)。[解题模版]解答与降水有关的试题思维流程—————————————————————————[名师点睛]突破降水成因的2个技巧(1)降水多少的成因分析方法多 雨少 雨气流上升气流下沉低压中心,低气压带控制高压中心,高气压带控制低压槽控制高压脊控制锋面控制单一气团控制地形迎风坡地形背风坡迎岸风离岸风暖流沿岸寒流沿岸夏季风影响冬季风影响赤道地区两极地区沿海地区内陆地区 (2)降水差异的成因分析方法高考中经常给出两地的降水统计图表、两地降水具有差异等材料来命题,分析此类题目时可根据两地距离分析降水差异。若两地位于位置较远的南、北方向,则一般从大气环流角度去分析。例如: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副热带地区大陆西岸降水少,40°~60°大陆西岸降水多。若两地位于位置较远的东、西方向,则一般从海陆位置角度去分析。例如:我国东南沿海降水多,西北内陆降水少。若两地位于纬度大致相当的大陆两岸,则一般从洋流角度去分析。例如:副热带地区的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除了与大气环流有关外,也与寒暖流有关。若两地位置较近,且降水差异较大,则一般从地形(迎、背风坡)角度去分析。例如:澳大利亚大分水岭两侧,南美安第斯山南段东西两侧。[解题模版]解答天气系统类试题的思维流程—————————————————————————[名师点睛]天气系统与天气的判断方法1.图像法——把握等压线分布图的特点(1)依据等压线分布,判断气压类型,确定天气状况:高压中心气流下沉晴朗天气。低压中心气流上升阴雨天气。高压脊(等压线由高压中心向外凸出的部分)多大风晴朗天气。低压槽(等压线由低压中心向外凸出的部分)多阴雨天气。(2)依据等压线的数值分布及疏密状况,判断某地风力、风向:风向:依据等压线数值变化由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结合南、北半球判断,将其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即可。风力:等压线稀疏的地方,风力较小,反之则大。(3)依据等压线弯曲或符号,判断锋面类型:锋面多出现于低压槽位置,在一个低气压中往往偏右侧的低压槽上形成暖锋,偏左侧的低压槽上形成冷锋。从符号上看,锋线上标黑三角的是冷锋,标半圆的是暖锋。2.特征法——把握不同天气系统的天气特征天气特征大风降温天气连续性降水沿海地区风暴潮、大风、特大暴雨天气晴空万里低压槽上多降水高压区外围大风天气天气系统判断冷锋活动暖锋或准静止锋台风活动(气旋系统)高压控制锋面气旋活动高压脊3.活动规律法——把握典型天气系统的活动特点冷锋主要在冬半年活动,比如,冬春季节的沙尘暴、冬季的寒潮等;暖锋主要在夏半年活动,特别是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的降水多是由暖锋带来的。我国的准静止锋有江淮准静止锋、天山准静止锋、昆明准静止锋。7~8月份长江流域出现伏旱是副高控制的结果,秋季北方常受亚洲高压控制。夏秋季节,热带气旋主要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温带气旋主要活动于春季和秋季的华北、东北地区。[名师点睛]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年最低月均温年降水分配气候类型大于15 (热带)年雨型,各月均在100 mm以上热带雨林气候夏雨型,年降水量小于1 000 mm热带草原气候夏雨型,年降水量大于1 500 mm热带季风气候少雨型热带沙漠气候0 ~15 (亚热带或温带)冬雨型,夏季少冬季多地中海气候年雨型,各月均匀,50 mm左右温带海洋性气候夏雨型,夏季多冬季少亚热带季风气候小于0 (温带)夏雨型,夏季超过100 mm温带季风气候少雨型,夏季少于100 mm温带大陆性气候 2.气候的描述技巧(1)描述气候特征一般先指出气候类型,然后对气温和降水两要素分别进行描述。描述气温要指出冬夏气温的高低、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常用词有炎热或凉爽,寒冷或温和。描述降水要指出冬夏降水的多少、年降水量的大小和降水的季节变化,常用的词有多雨或少雨、湿润或干燥以及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小。(2)描述气候分布抓住两个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例如: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等。(3)描述气候成因主要从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方面入手。(4)气候对农业影响的一般描述常要描述温差大小、光照强弱、热量及降水的多少等。       2019年1月某日三峡库区出现云海日出奇观,左图为某记者拍摄的照片。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三峡库区云海形成原理与下列大气热力环流模式相符的有
    A.            B.
    C.          D.
    2.受云海影响,三峡库区大气受热过程对应于右图中A.①增大 B.②增大 C.③增大 D.④减小【答案】1.A   2.B【解析】1.云层的本质是小水滴,云层是水在温度升高的条件下蒸发形成水蒸汽并达到过饱和的状态,又吸附了空气中的凝结核而产生的。因此,三峡库区云海的形成过程是库区表层的水分受热膨胀上升,盛行上升气流,形成水蒸气,吸附凝结核在高空形成了云海,由材料信息可知三峡云海日出奇观出现在日出时刻,此时是一天之中气温最低的时间,此时陆地气温比较低,三峡水库水域部分气温较高,此时高压停留在陆地上,低压停留在库区,风应当从陆地吹向库区,气流在库区上方应当呈现上升的状态,即库区的中心区域气流呈现上升态势,可知A图符合库区中间的气流运动状况,故A正确,乙丙丁均不符合库区中间的气流运动状况,故BCD错。故选A。2.云层会阻挡太阳光,云层多时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增强,从而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因此①减小④增大,地面受到的太阳辐射减弱,增温减弱,因此地面辐射减弱,③减少。云层多,大气逆辐射增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②增大。B正确,ACD错误。故选B。霜是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并且地面温度低于0℃,在物体上直接凝华而成的白色冰晶。每年秋季第一次出现的霜叫初霜,翌年春季最后一次出现的霜叫终霜,霜冻对农作物的影响较大,下图是某地理学习小组通过长期收听天气预报绘制的我国东部地区的平均初霜、终霜日期曲线图。回答下面小题。3.图中初霜、终霜出现时间差异很大,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因素是A.作物品种  B.海陆位置  C.纬度位置  D.地形因素4.利于霜冻发生的条件是A.昼夜温差小  B.夜间多云  C.强风  D.大气逆辐射弱【答案】3.C   4.D【解析】3.根据图中分析可知,纬度越高,气温越低,初霜开始时间越早,终霜结束时间越晚,故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因素应该是温度差异。作物品种、海陆位置和地形都没有提及,故C正确。故选C。4.如果昼夜温差小,一天中最高气温不高,蒸发较弱,大气中水汽较少,最低气温不会太低,不利于水汽的凝结,不利于霜的形成,故A错误。夜间多云可以增加大气逆辐射,会缩小昼夜温差,不利于霜的形成,故B错误。风力强弱与霜冻的出现关系不大,霜冻出现的条件主要是近地面有水汽和降温,故C错误。大气逆辐射弱,地表在夜间气温会较低,有利于水汽的凝结,利于霜冻出现,故D正确。故选D。我国高速公路部分路段采取以桥代路的方式来修建,受此天气影响,高速公路的桥面往往比附近路面结冰时间早,持续时间长,冰层厚,导致多条高速公路被迫关闭。2018年12月中旬至2019年1月初,我国南方地区出现了大范围的低温雨雪天气,气温0℃线一度南压至华南地区,湖南、湖北、江西、浙江等地的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2—4℃。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造成上述天气现象的主要天气系统是A.    B.C.         D.6.桥面比附近路面更容易结冰的主要原因是桥面A.水汽充足  B.获得地面热量少C.风力更大  D.获得太阳辐射少【答案】5.D  6.B【解析】5.根据图中信息,“1月初,我国南方地区出现了大范围的低温雨雪天气”说明影响该天气现象的天气系统主要是冷锋。冷气团,冷而重,处于锋面的下方,因此A、C错误。冷气团有回旋的箭头,说明冷气团势力比较弱,为暖锋,B错误。冷锋中,冷气团势力强,且锋面与地面的夹角较大,所以D正确。故选D。6.在小区域范围内,桥面与附近近地面的水汽含量和风力,没有明显的差别,故A、C错误。桥面由于高度较高,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较多,但是散热较快,获得地面的热量较少,所以桥面的气温较低,更容易结冰,B正确,D错误。故选B。 下图为亚洲东北部地区冬季某日高空天气形势图,在经历了一次天气剧烈变化过程后,L附近形成如下图所示的锋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图中甲、乙两点的风向分别为A.东北风、西北风 B.西北风、西南风 C.东北风、东北风 D.东南风、西南风8.图中L处锋面为A.低压槽—冷锋系统      B.低压槽—暖锋系统 C.高压脊—冷锋系统      D.高压脊—暖锋系统9.L处锋面形成前经历的天气剧烈变化过程为A.出现强对流  B.气旋过境  C.寒潮爆发  D.沙尘暴过境【答案】7.A  8.B   9.C【解析】7.根据所学知识,风由高气压吹向低气压,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图示区域为北半球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结合等压线和经纬线分布情况,可以判断甲点风向为东北风,乙点风向为西北风,A正确。BCD错误。故选A。8.读图L处等压线向高压弯曲,所以L线附近应为低压槽;该图所示区域为北半球,北半球气旋在水平方向气流由四周向中心呈逆时针辐合,故L锋面应向东南方向移动,根据图示等温线的分布,该区域内北部气温高南部气温低,L锋面由温度高的区域向温度低的区域移动,应为暖锋系统,B正确。ACD错误。故选B。9.根据材料该地高空形成低气压,垂直方向上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易形成寒潮天气,C正确。垂直方向该地气流下沉,不会形成强对流天气,A错误。气旋为低气压,垂直方向气流上升,该地垂直方向气流下沉,为反气旋,B错误。读图该地纬度较高,冻土广布,缺少沙源,D错误。故选C。图甲和图乙表示某地区不同季节的风向变化,读图回答下面小题。10.该地区的气候类型是A.地中海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C.亚热带湿润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11.有关图示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A.沿岸地区有寒流流经        B.是世界该气候类型分布最广的区域C.全年风力都较强,都是4级风 D.自然带是温带荒漠【答案】10.A  11.A【解析】10.读图,图甲表示盛行西北风,可能是盛行西风带控制,图乙表示受高压控制,无固定风向,A对。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受西风带控制,B错。季风气候受冬夏季风交替控制,C、D错。故选A。11.结合前面分析,图示区域是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美洲的30°-40°大陆西岸。根据洋流分布规律,沿岸有秘鲁寒流经过,A对。地中海气候在地中海沿岸分布最为广泛,图示位于南半球,B错。地中海气候夏季受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风力较弱,且冬季西北风图示有6级(风羽有3个竖杆)情况出现,C错。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是地带性分异规律,D错。故选A。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三圈环流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气流的运动方向。读图,回答下面小题。12.通常能够为其所影响地区带来降水的有A.①③④ B.①④⑥ C.①⑤⑥ D.①③⑤13.图中环流状况出现时A.内蒙古高原北风吹雪 B.地中海沿岸碧海晴空C.南非草原上草木葱茏 D.澳大利亚北部西北风盛行【答案】12.C   13.B【解析】12.箭头表示气流的运动方向,读图可知处位于赤道附近,盛行上升气流,为赤道低压;处位于30°N附近,盛行下沉气流,为副热带高气压带;位于60°N附近,是副极地低气压带。一般而言低压区多雨,高压区少雨,因此①⑥对、错。是高空气流,不能带来降水,位于副高与赤道低压带之间,是东北信风带,干燥,位于副高与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是盛行西风带,能带来降水。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13.图示环流状况出现时,气压带、风带位置北移,北半球是夏季。内蒙古高原草木茂盛,A错;地中海沿岸受副高控制,碧海晴空,B对;南非高原正值冬季,草木枯黄,C错;澳大利亚北部盛行西北风是由于北半球冬季,东北信风南移形成的,D错。故选B。下图是“某天气系统的垂直剖面图”。其中甲(40°N,110°E),乙(40°N,115°E)是近地面的两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甲、乙两地附近天气系统表示合理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15.甲、乙两地在此天气系统影响下的天气状况可能是A.甲地沙尘漫天  B.乙地晴朗少云C.甲地连续性降水 D.乙地“梅雨”连绵【答案】14.C  15.A【解析】14.由材料“甲(40°N,110°E),乙(40°N,115°E)是近地面的两点”可知,该天气系统在我国北方地区附近,该天气系统中有两个锋面系统,说明该天气系统为锋面气旋,依北半球(如下图)可得C正确。也可以从锋面气旋无论南半球还是北半球都是“左冷右暖”,没有② ④这种情况,B 、D错误;从冷暖锋形成分析,北半球冷锋只能从北向面推移,暖锋从南向北推移,A错误,C正确。故选C。15.结合上一小题可知,.甲地位于冷锋后,冷锋过境,可以形成夏季暴雨、冬季寒潮、春季的沙尘暴,A正确、C错误;乙地为暖锋,可以形成连续多日阴雨天气,B错误;“梅雨”连绵,应受江淮准静止锋影响,D错误。故选A。下图示意2020年9月16日14时至17日14时南海海域6级以上大风预报。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6.我国南海海域可能出现的天气系统是A.冷锋  B.暖锋C.气旋  D.反气旋17.该天气系统A.气流呈逆时针方向旋转  B.移动路径受控于盛行西风C.中心附近天气晴朗      D.生成于西南太平洋洋面【答案】16.C  17.A【解析】16.读图可知,南海海域6级以上大风的等值线分布呈团状,由四周向中心附近风力增强,中心附近风力达到10级以上,这应是热带气旋引起的,因此此时我国南海海域可能出现的天气系统是气旋,C符合题意;冷锋和暖锋天气系统一般呈条带状,形成风力分布也应大致呈条带状,与图中信息不符,排除A、B;海洋上很难产生风力可达10级以上的反气旋,排除D。故选C。17.上一题分析可知,在南海海域出现的该天气系统应是气旋,图中纬度变化规律显示,当地位于北半球,在辐合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指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北半球气旋的水平气流呈逆时针方向旋转,A正确;南海位于低纬度,不是盛行西风影响范围,因此其移动路径不受控于盛行西风,B错误;气旋中心附近盛行上升气流,加上海上水汽丰富,因此形成云雨天气,且强度大,C错误;图示区域位于太平洋西部偏北,生成于西南太平洋洋面的气旋很难越过赤道(无地转偏向力)到达此处,因此该天气系统不会生成于西南太平洋洋面,D错误。故选A。下图为世界部分区域洋流分布示意图,图中虚线代表洋流。完成下面小题。18.图中甲洋流A.位于副极地环流圈  B.呈逆时针方向流动C.受极地东风影响大  D.在性质上属于寒流【答案】18.D  【解析】18.图中甲洋流是西风漂流,位于南半球,南半球中高纬度没有副极地环流圈,A错误。西风漂流环绕南极流动,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B错误。西风漂流是在南半球西风带影响下形成的,和极地东风关系不大,C错误。西风漂流纬度较高,靠近南极大陆,水温较低,是寒流,D正确。故选D。下图为2019年12月某时刻等压线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19.此时刻甲、乙、丙、丁四地中风力最大的是A.甲地  B.乙地C.丙地  D.丁地20.此时刻可能出现雨雪天气的是A.甲地  B.乙地C.丙地  D.丁地【答案】19.A  20.B【解析】19.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图中,甲地是甲、乙、丙、丁四地中等压线最密集的,因此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风力最大,A正确,B、C、D错误。故选A。20.甲地受高气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A错误。此时是12月份,是冬季,乙地位于冷锋锋后,是冷锋的主要降水区,可能存在降雪,B正确。丙丁均受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不会有降雪,C、D错误。故选B。   

    相关试卷

    (新高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专题十 环境与发展(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专题十 环境与发展(含解析),共18页。

    (新高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专题六 人口问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专题六 人口问题(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该地最有可能位于我国,“反向春运”形成的原因主要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专题九 工业(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专题九 工业(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在二轮复习过程中应注意,产业集群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