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度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2022~2023学年度下期高中2022级期末联考
生 物
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准考证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考生考试条形码由监考老师粘贴在答题卡上的“贴条形码区”。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的对应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答题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对遗传学中概念的理解,错误的是
A.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B.杂合子是指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如Dd、AaBB
C.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出现高茎和矮茎的现象属于性状分离
D.孟德尔设计的测交实验是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2.已知豌豆的高茎和矮茎是一对相对性状,现有高茎和矮茎豌豆植株若干,下列判断这对性状显隐性的做法,错误的是
A.将高茎和矮茎植株杂交,若子代只有一种性状,则该性状为显性
B.将高茎和矮茎植株杂交,若子代高茎和矮茎有明显的数量差异,可判断数量较多的性状为显性
C.将高茎和矮茎植株分别自交,子代出现性状分离的亲本植株的性状即为显性
D.将高茎和矮茎植株分别自交,子代无性状分离的亲本植株的性状即为显性
3.关于“假说—演绎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主要包括“发现问题-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几个环节
B.该方法与“归纳法”的主要区别是有无实验验证
C.孟德尔设计测交实验并预期实验结果属于实验验证
D.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属于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4.孟德尔利用黄色圆粒与绿色皱粒的豌豆种子进行了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F2的表型有4种、基因型有9种 B.F1产生的雌配子与雄配子数量相等
C.F2中的重组类型占3/8 D.F1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16种
5.下列关于人体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分裂Ⅰ
B.处于减数分裂Ⅱ的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
C.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精子,另一半来自卵细胞
D.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既维持了遗传稳定性也导致了遗传多样性
6.下列叙述不能作为萨顿推测基因与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的依据的是
A.每条染色体上都有许多基因,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B.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配子中只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同源染色体也是
C.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
D.形成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Ⅰ后期也是
7.下列对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的理解,错误的是
A.孟德尔遗传规律发生在配子形成过程中
B.自由组合定律是指所有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C.细胞核中的基因的遗传可遵循此规律
D.自由组合定律是以分离定律为基础的
8.在探索基因的本质过程中,科学家们运用了多种方法和技术,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艾弗里在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控制自变量,运用了“加法原理”
B.赫尔希和蔡斯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到了搅拌、离心等方法
C.沃森和克里克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运用了模型建构的方法
D.DNA复制方式的探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同位素标记技术
9.下列关于探究遗传物质的相关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艾弗里和赫尔希等人均选用了结构简单、繁殖快的细菌或病毒作为实验材料
B.艾弗里的实验思路是将DNA与蛋白质等物质分离开,单独研究各自的作用
C.通过艾弗里及赫尔希、蔡斯的实验可得出结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将T2噬菌体培养在含35S标记的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中可获得带标记的T2噬菌体
10.如图为DNA复制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解旋酶的作用主要是断裂氢键使DNA双链解旋
B.DNA聚合酶能催化氢键形成及脱氧核苷酸连接
C.该过程需要模板、原料、能量、酶等基本条件
D.两条子链的延伸方向都是从5′ 端到3′ 端
11.关于细胞中基因、DNA和染色体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 B.DNA与基因的碱基数量相等
C.染色体与核DNA的数量之比为1:1 D.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12.下列关于DNA和RNA的说法,错误的是
A.RNA一般为单链,比DNA短,能通过核孔
B.DNA和RNA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是五碳糖和含氮碱基的差异
C.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和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D.细胞中参与基因表达的RNA主要有mRNA、tRNA、rRNA三种
13.下列对遗传信息、密码子、反密码子的理解,错误的是
A.遗传信息蕴藏在DNA或RNA分子的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中
B.mRNA分子中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1个氨基酸,这3个碱基就是1个密码子
C.tRNA的一端有3个相邻碱基可与密码子互补配对,这3个碱基就是反密码子
D.一种氨基酸可能由多种密码子决定,一种密码子也可能决定多种氨基酸
14.下列对表观遗传的理解,错误的是
A.生物体内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
B.基因可能被甲基化从而被抑制表达
C.表观遗传引起的表型变化不可遗传
D.环境因素如吸烟可能引起表观遗传
15.如图是人体内苯丙氨酸的部分代谢途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缺酶①会导致苯丙酮尿症,缺酶⑤会导致白化病,缺酶③会导致尿黑酸症
B.由图可推知: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从而间接控制生物性状
C.生物体内的基因与性状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D.可通过减少食物中苯丙氨酸的摄入来预防苯丙酮尿症
16.下列关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突变的实质是基因中碱基序列的改变
B.基因突变的诱因除了物理因素还有化学和生物因素
C.二者均具有低频性、随机性、不定向性等特点
D.二者均能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及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17.在二倍体西瓜幼苗期用秋水仙素处理得到四倍体,与二倍体父本植株杂交,得到的种子种下去就会长成三倍体植株,其结的西瓜是无子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秋水仙素主要是通过抑制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来诱导多倍体形成
B.三倍体西瓜无子的原因是其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不能产生可育的配子
C.与二倍体西瓜相比,三倍体西瓜的果实较大,糖类等营养物质的含量更多
D.三倍体西瓜无子,因此该无子性状是不可遗传的
18.下列关于“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所用实验材料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实验应选用分裂旺盛的、易获取的植物材料,如葱或蒜的根尖
B.在进行低温诱导处理之前应将植物细胞杀死,便于染色观察
C.低温处理的根尖需用卡诺氏液浸泡0.5~1 h以固定细胞形态
D.通过显微镜可观察到细胞中可能含有2N、4N或8N条染色体
19.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化石、解剖学、胚胎学等均为生物进化的研究提供了证据
B.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
C.生物进化的标志是出现生殖隔离,形成了新的物种
D.生物界的统一性是由于所有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
20.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就是指物种多样性
B.生物多样性是物种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C.协同进化过程中会发生可遗传变异
D.恐龙的绝灭导致了生物多样性减少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21.(12分)
下图是一段DNA空间结构和平面结构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甲中可以看出DNA具有规则的________结构,从图乙中可以看出DNA的基本骨架是由________构成的。
(2)图乙中9代表的是________,由4、5、6组成的7的名称为________。
(3)若图甲中某段DNA一条链的序列是5′-CAGTAAG-3′,那么它的互补链的序列是5′________3′。
(4)若该双链DNA分子中C占27%,其中一条链中的A占该单链的18%,则另一条链中的A占该单链碱基总数的比例为________。若该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 + C)/(T + G) = 2,那么在它的互补链中(A + C)/(T + G) = ________,在整个DNA中(A + C)/(T + G) = ________。
(5)基因通常是指________。
22.(12分)
图甲为某二倍体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示意图,图乙表示细胞在不同分裂时期的染色体数、核DNA数和染色单体数,图丙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中DNA含量的变化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甲可知,该动物的性别为________性,细胞②的名称是________;图甲中细胞④含有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
(2)图乙的①、②、③中表示核DNA数的是________,图乙中细胞类型Ⅱ对应图甲中的________(填数字标号);若这四种类型的细胞属于同一次减数分裂,则与细胞类型Ⅱ相比,细胞类型Ⅲ主要的不同点是________(答出两点)。
(3)图丙中AB段发生在________(填时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
(4)图甲中处于图丙DE段的细胞是________(填数字标号)。
23.(12分)
DNA结构的发现,是生物学研究进入分子水平的标志。图1为真核细胞 DNA复制过程模式图,图2和图3表示不同生物体内基因的表达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1可以看出,该过程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参与图3中转录的酶是________。若一个DNA在复制时,一条链上的C变成了T,则该DNA分子经过n次复制后,发生差错的DNA占DNA总数的________。
(2)能在大肠杆菌体内发生的过程是________(填“图1”“图2”或“图3”)。
(3)从图2和图3可以看出,翻译是一个快速高效的过程。通常一个mRNA分子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翻译结束后每个核糖体合成的肽链长度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图3中,核糖体沿着mRNA移动的方向是________(填“a→b”或“b→a”)。
(4)某DNA一条链的碱基序列为-TAACGTAATGCA-,以该DNA的这条链为模板转录出的mRNA翻译合成的多肽链的氨基酸顺序为________(密码子:① AUU—天冬氨酸、② ACU—苏氨酸、③ CGU—精氨酸、④ GCA—丙氨酸、⑤ UUA—亮氨酸、⑥ UAA—终止密码子)。
(5)图1、图2、图3所示的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是________(用文字和箭头的形式表示)。
24.(13分)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某个地区的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甲病:A/a,乙病:B/b)进行调查,并绘出两个家系中关于甲、乙两种病的遗传系谱图(如下图),已知Ⅰ3不含乙病致病基因。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遗传,乙病的遗传特点是________。
(2)Ⅰ2和Ⅱ5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和________;若Ⅱ5与Ⅱ6婚配,子代只患甲病的概率为________。
(3)在调查中发现,Ⅱ8不含甲病的致病基因,则Ⅱ7与Ⅱ8想再生育一个正常的孩子,可能性为________;为保证生育一个健康宝宝,最好生________(填“女孩”或“男孩”),理由是________。
(4)遗传病不但给患者个人带来痛苦,而且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负担。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等手段,对遗传病进行检测和预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地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
25.(11分)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支撑,因此优质高产的小麦一直是人们努力追求的目标。小麦的高秆与矮秆、抗病与感病分别受等位基因A/a、B/b控制。某研究小组利用纯种的高秆抗病的小麦品种甲与矮秆感病的小麦品种乙进行了如下图所示实验。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F2表型及数据分析,小麦品种甲、乙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两对等位基因遗传时_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判断依据是________。
(2)将F2中的抗病植株筛选出来随机自由交配得到F3,F3中抗病植株与感病植株数量之比大致为________。
(3)现有收获的两包矮秆抗病的小麦种子,由于标签遗失无法确定其基因型,请设计一个最简单的实验方案确定这两包矮秆抗病小麦的基因型。
① 实验思路:________;
② 结果预测:
a. 若________,则该包种子的基因型为aaBB;
2022~2023学年度下期高中2022级期末联考
生物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5:ADCBC 6~10:ABACB 11~15:DCDCC 16~20:CDBC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以下为参考答案,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21.(12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1)双螺旋 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
(2)一条脱氧核苷酸链 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
(3)-CTTACTG-(2分)
(4)28%(2分) 1/2 1
(5)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2分)
22.(12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1)雄 初级精母细胞 0(2分)
(2)③ ②、③ 染色体数减半,且不含同源染色体(2分)
(3)细胞分裂前的间期 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2分)
(4)①、④
23.(12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1)边解旋边复制 半保留复制(以上两空顺序可交换)
RNA聚合酶(2分) 1/2
(2)图2
(3)相同 a→b
(4)天冬氨酸—丙氨酸—亮氨酸—精氨酸(2分)
(5)(2分)
24.(13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1)常染色体隐性 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男性患者的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传来,以后只能传给女儿(2分)
(2)AaXBXb AAXBY或AaXBY 7/72(2分)
(3)3/4 女孩 Ⅱ8的基因型是AAXBY,Ⅱ7的基因型可能是AaXBXb或AAXBXb,他们所生的孩子均不患甲病,女儿也不会患乙病,儿子可能患乙病(2分)
(4)遗传咨询 产前诊断(以上两空顺序可交换)
25.(11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1)AABB aabb 遵循
F1自交得到的F2中四种表型之比符合9:3:3:1的比值(2分)
(2)8:1(2分)
(3)① 将这两包小麦种子分别进行种植,让其进行自交获得F3,观察并统计F3的表型及其比例(2分)
② F3全为抗病的植株 F3中抗病植株:感病植株为3:1(或“F3出现了感病植株”)
解析:
1.A
【解析】隐性性状在隐性纯合体中可以表现出来,在杂合子中一般不能表现出来。
2.D
【解析】植株自交不发生性状分离只能确定其为纯合子,不能确定其显隐性。
3.C
【解析】孟德尔设计测交实验并预期实验结果属于演绎推理,不属于实验验证。
4.B
【解析】F1产生的雌配子数量与雄配子数量之间无相关性,自然界中往往是雄配子数量远多于雌配子。
5.C
【解析】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精子,另一半来自卵细胞,而遗传物质卵细胞提供的要多一些,因为细胞质遗传物质全部来自于卵细胞。
6.A
【解析】每条染色体上都有许多基因,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是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之后发现的,萨顿推测基因与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时还不知道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7.B
【解析】非等位基因可以位于同源染色体上,也可以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自由组合定律是指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8.A
【解析】艾弗里在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控制自变量运用了“减法原理”。
9.C
【解析】通过艾弗里及赫尔希、蔡斯的实验能得出DNA是遗传物质的结论,在研究了自然界中很多生物之后,发现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可以是RNA,才总结出了自然界中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0.B
【解析】氢键的形成是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相互识别后自发形成的,不需要酶催化,DNA聚合酶的作用主要是催化脱氧核苷酸连接,形成磷酸二酯键。
11.D
【解析】细胞类型包括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原核细胞中没有染色体,基因位于拟核或质粒上,真核细胞的细胞质基因不位于染色体上;DNA上有基因片段和非基因片段,因此DNA上的碱基总数多于基因中的碱基总数;染色体与核DNA的数量比为1:1或1:2。
12.C
【解析】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13.D
【解析】一种氨基酸可能由多种密码子决定,一种密码子只能决定一种氨基酸。
14.C
【解析】表观遗传引起的表型变化是可遗传的。
15.C
【解析】生物体内的基因与性状之间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
16.C
【解析】基因突变在自然状态下频率是很低的,而有性生殖的生物减数分裂过程中总是会进行基因重组,其频率是很高的。
17.D
【解析】三倍体西瓜的培育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引起了遗传物质改变,属于可遗传变异;但因为其无子,故该性状不能通过有性生殖遗传,可采用无性生殖的方式将其遗传下去。
18.B
【解析】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必须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故在进行低温诱导处理之前应保持植物细胞的活性。
19.C
【解析】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导致基因库有明显差异,逐渐形成生殖隔离,产生新物种。
20.C
【解析】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协同进化是指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影响、不断进化和发展;恐龙的绝灭为生物生存腾出了空间,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21.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DNA的结构。
(1)DNA具有规则的双螺旋结构,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DNA的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
(2)图乙中9代表的是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与A互补配对的碱基是T,因此由4、5、6组成的7的名称为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
(3)若图甲中某段DNA一条链的序列是5′-CAGTAAG-3′,由于DNA的两条链反向平行,那么它的互补链的序列是5′-CTTACTG-3′。
(4)若该双链DNA分子中C占27%,双链DNA中A = T,C = G,A + C = 50%,所以该DNA中A = 23% = T,A + T = 46%,每条链中的A + T = 46%,其中一条链中的A占该单链的18%,那么该条链中的T = 28%,该条链中的T等于互补链中的A的数目,所以另一条链中的A占该单链碱基总数的比例为28%。若该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 + C)/(T + G) = 2,根据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那么在它的互补链中(A + C)/(T + G) = 1/2,在整个DNA中A = T,C = G,所以上述比例为1。
(5)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22.
【解析】
本题是对细胞分裂的考查。考查了学生对细胞分裂图像以及对各时期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的理解。
(1)图甲表示某二倍体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示意图,细胞②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质均等分配,因此该动物的性别为雄性,细胞②的名称是初级精母细胞;图甲中细胞④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没有同源染色体。
(2)图乙中①表示染色体数、②表示染色单体数、③表示核DNA数,Ⅱ可以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也可以表示有丝分裂的前期和中期,图甲中②、③符合要求;若这四种类型的细胞属于同一次减数分裂,根据染色体数及染色单体数的变化可知:Ⅰ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Ⅱ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Ⅲ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Ⅳ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末期,Ⅲ与Ⅱ相比较,Ⅲ中染色体数减半,且不含同源染色体。
(3)图丙中AB段表示DNA的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前的间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4)DE段每条染色体含有一个DNA,说明不含染色单体,因此图甲中处于图丙DE段的细胞是①、④。
23.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了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图1表示真核细胞的DNA复制过程;图2表示原核生物的转录和翻译;图3表示真核生物的转录和翻译。
(1)图1过程的特点是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参与图3中转录的酶是RNA聚合酶。若一个DNA在复制时,一条链上的C变成了T,根据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可知,则该DNA分子经过n次复制后,发生差错的DNA占DNA总数的1/2。
(2)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能发生图2表示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3)从图2和图3可以看出,翻译是一个快速高效的过程。通常一个mRNA分子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翻译结束后每个核糖体合成的多肽链长度相同,因为合成多肽链的模板相同。图3中,核糖体沿着mRNA移动的方向是a→b。
(4)某DNA一条链的碱基序列为-TAACGTAATGCA-,以该DNA的这条链为模板转录出的mRNA的序列是-AUUGCAUUACGU-;翻译合成的多肽链的氨基酸顺序为天冬氨酸—丙氨酸—亮氨酸—精氨酸。
(5)图1、图2、图3表示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是。
24.
本题是对遗传系谱图及人类遗传病及其预防的考查。
【解析】
(1)由Ⅰ1、Ⅰ2、Ⅱ2可以推测甲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由Ⅰ3、Ⅰ4、Ⅱ9以及题干中已知Ⅰ3不含乙病致病基因,可以推测乙病是伴X隐性遗传,乙病的遗传特点是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男性患者的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传来,以后只能传给女儿。
(2)Ⅱ1患乙病,Ⅱ2患甲病,则Ⅰ1、Ⅰ2的基因型分别是AaXBY、AaXBXb,可以推测Ⅱ5的基因型为AAXBY或AaXBY;Ⅱ9患两种病,Ⅰ3不含乙病致病基因,Ⅰ3、Ⅰ4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Y、AaXBXb,则Ⅱ6的基因型可能是AAXBXB、AaXBXB、AAXBXb、AaXBXb,若Ⅱ5与Ⅱ6婚配,Ⅱ5:1/3AAXBY、2/3AaXBY;Ⅱ6:1/3AA、2/3Aa,1/2XBXB、1/2XBXb;子代患甲病的概率为1/9,不患乙病的概率1-1/8=7/8,所以只患甲病不患乙病的概率为7/72。
(3)在调查中发现,Ⅱ8不含甲病的致病基因,则Ⅱ8的基因型是AAXBY,Ⅱ7的基因型可能是AaXBXb或AAXBXb,则Ⅱ7与Ⅱ8想再生育一个正常孩子的可能性为3/4。为保证生育一个健康宝宝,最好生女孩,理由是Ⅱ8的基因型是AAXBY,Ⅱ7的基因型可能是AaXBXb或者AAXBXb,他们所生的孩子均不患甲病,女儿也不会患乙病,儿子可能患乙病。
(4)遗传病不但给患者个人带来痛苦,而且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负担。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手段,对遗传病进行检测和预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地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
25.
本题考查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杂交育种。
【解析】
(1)根据F2表型及数据分析可知四种表型之比为9:3:3:1,小麦品种甲、乙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aabb,两对等位基因遗传时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2)F2中的抗病植株1/3BB,2/3Bb,B配子的概率为2/3,b配子的概率为1/3,随机自由交配得到F3,F3中BB占4/9,Bb占4/9,bb占1/9,故F3中抗病植株与感病植株数量之比大致为8:1。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6页。
2022-2023学年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文件包含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docx、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docx、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多维细目表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生物(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生物(Word版附答案),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