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专题课时作业(23份)
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专题课时作业:化学与传统文化
展开这是一份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专题课时作业:化学与传统文化,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新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专题课时作业
化学与传统文化
一、选择题
1、下列诗句内容基本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B. 刘禹锡的《浪淘沙(其六)》:“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江中浪底来”
C. 刘琨的《重赠卢谌》:“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
D. 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2、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探索认知世界,创造美好生活的过程贯穿始终。下列说法从化学视角理解,错误的是( )
A |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唐) | 诗中包含了丁达尔效应 |
B | 高奴出脂水,颇似淳漆,燃之如麻(宋) | 文中提到的“脂水”是指油脂 |
C | 水银乃至阴毒物,因火煅丹砂而出(明) | 这段记载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
D | 百宝都从海舶来,玻璃大镜比门排(清) | 制玻璃的某成分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
3、武当山金殿是铜铸鎏金大殿。传统鎏金工艺是将金溶于汞中制成“金汞漆”,涂在器物表面,然后加火除汞,使金附着在器物表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鎏金工艺利用了汞的挥发性
B. 鎏金工艺中金发生了化学反应
C. 鎏金工艺的原理可用于金的富集
D. 用电化学方法也可实现铜上覆金
4、以下是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巨大贡献的几个事例,运用化学知识对其进行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A.四千余年前用谷物酿造出酒和醋,酿造过程中只发生水解反应
B.商代后期铸造出工艺精湛的后(司)母戊鼎,该鼎属于铜合金制品
C.汉代烧制出“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其主要原料为黏土
D.屠呦呦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出对治疗疟疾有特效的青蒿素,该过程包括萃取操作
5、《天工开物》中记载:“凡乌金纸由苏、杭造成,其纸用东海巨竹膜为质。用豆油点灯,闭塞周围,只留针孔通气,熏染烟光而成此纸,每纸一张打金箔五十度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乌金纸”的“乌”与豆油不完全燃烧有关
B. “巨竹膜”为造纸的原料,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C. 豆油的主要成分油脂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D. 打金成箔,说明金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6、我国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其中青铜、陶瓷、造纸及黑火药等与现代化学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青铜的熔点比纯铜和锡都高
B.陶瓷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
C.古代的纸张主要成分为蛋白质
D.黑火药爆炸时,氧化剂只有硝酸钾
7、有关下列诗句或谚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乳交融”“火上浇油”都包含化学变化
B.“蜡炬成灰泪始干”肯定包含化学变化
C.“水滴石穿”“绳锯木断”不包含化学变化
D.“落汤螃蟹着红袍”不包含化学变化
8、定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其生产的白瓷闻名于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传统陶瓷是典型的绝缘材料
B. 陶瓷主要成分为 和
C. 陶瓷烧制的过程为物理变化
D. 白瓷的白色是因铁含量较高
9、“笔、墨、纸、砚”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称为“文房四宝”,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用灼烧法可鉴别毛笔羊毫的真伪 | 用墨写字画画可长久不褪色 | 纸及造纸原料的主要成分均是纤维素 | 用石材制作砚台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
10、古代的很多成语、谚语都蕴含着科学知识,下列对成语、谚语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说明相同质量和温度的水和冰,冰的能量高
B.“玉不琢,不成器”“百炼方能成钢”发生的均为化学变化
C.“甘之如饴”说明糖类均有甜味
D.“火树银花”中的焰火实质上是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
11、“化学是你,化学是我,化学深入我们的生活”,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
B.“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
C.“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D.古剑“沈卢”“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剂钢指的是铁的合金
12、下列关于文献记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天工开物》中“世间丝麻裘褐皆具素质”,文中“丝、麻”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
B.《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该提取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C.《抱朴子》中“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描述的是升华和凝华过程
D.《本草经集注》记载“强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此法是利用焰色反应鉴别“硝石”
13、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下列对描述内容所做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 “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KNO3)” | “紫青烟”是因为发生了焰色反应 |
B | “煤饼烧蛎成灰” | 这种灰称为“蜃”,主要成分为Ca(OH)2 |
C | “司南之杓(勺)投之于地,其柢(勺柄)指南” | 司南中“杓”的材质为Fe3O4 |
D | “信州铅山县有苦泉,流以为涧。抱其水熬之,则成胆矾” | 其中涉及到的操作有结晶 |
14、中国青铜器在世界上享有极高声誉。所谓青铜是铜与锡或铅等元素按一定比例熔铸而成的,颜色呈青,故名青铜。青铜器在外界环境影响下所形成的腐蚀产物,由内向外为CuCl、Cu2O,再向外是CuCO3·3Cu(OH)2或CuCl2·3Cu(OH)2,或两者都有的层叠状结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青铜属于铜的一种合金,具有较高硬度
B.加入锡或铅可以降低“熔铸”时所需温度
C.青铜的主要成分为铜,铜通常呈现青色
D.青铜器外层的腐蚀物与空气中的氧气有关
15、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明代方以智的《物理小识》中有关炼铁的记载:“煤则各处产之,臭者烧熔而闭之成石,再凿而入炉曰礁,可五日不灭火,煎矿煮石,殊为省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理小识》中记载的是以焦炭作为还原剂的方法来炼铁
B.文中说明以煤炭作为燃料被普遍使用,煤的主要成分为烃
C.生铁是指含硫、磷、碳量低的铁合金
D.工业上可通过煤的干馏获得乙烯、丙烯等化工原料
16、“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咏柳》名句赋物入妙。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玉石是珍贵的无机矿物材料
B.柳叶的主要成分可表示为(C6H10O5)n
C.制造剪刀的材料钢铁是使用最广泛的金属材料
D.柳树皮加工处理后的纤维产品是合成纤维
17、许多无机颜料在多彩的世界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如历史悠久的铅白[2PbCO3·Pb(OH)2]、安全环保的钛白(TiO2)、鲜艳的朱砂(HgS)、稳定的铁红(Fe2O3)等。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周易参同契》中提到“胡粉(含铅白)投火中,色坏还原为铅”,其中含铅元素的物质转化为2PbCO3·Pb(OH)2PbO2Pb
B.纳米级的钛白可由TiCl4水解制得:TiCl4+2H2OTiO2+4HCl
C.《本草经疏》中记载朱砂“若经伏火及一切烹、炼,则毒等砒、硇服之必毙”,体现了HgS受热易分解的性质
D.铁红可由无水FeSO4高温煅烧制得:2FeSO4Fe2O3+SO2↑+SO3↑
18、《本草纲目》中“石碱”条目下记载:“采蒿蓼之属,晒干烧灰,以水淋汁,久则凝淀如石,浣衣发面,亦去垢发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石碱的主要成分是K2CO3
B.“晒干烧灰,以水淋汁”说明石碱易溶于水
C.“久则凝淀如石”是结晶析出的过程
D.“去垢发面”过程中均有CO2气体生成
19、国宝回家,天耀中华。“天龙山佛首”“五牛图”等一批国宝亮相春晚,让亿万人为之动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佛首”的雕刻岩石主要成分为方解石、石英,都属于硅酸盐
B. 古代字画修复常用高锰酸钾溶液清洗,是物理除菌法
C. “五牛图”是我国唐代珍贵的纸绢画,“纸、绢”化学成分相同
D. 专家对“佛首”鉴定时,发现颈部风化形成的边缘与照片资料完全一致,“风化”是化学变化
二、非选择题
20、中国最早的关于使用铁制工具的文字记载,是《左传》中的晋国铸铁鼎。在春秋时期,中国已经在农业、手工业生产上使用铁器。宋代《开宝本草》中记载了中药材铁华粉的制作方法:“取钢煅作叶,如笏或团,平面磨错令光、净,以盐水洒之,于醋瓮中阴处埋之一百日,铁上衣生,铁华成矣。”
Fe3O4是一种黑色粉末,又称磁性氧化铁,它的组成可写成FeO·Fe2O3。某化学实验小组通过实验来探究一黑色粉末是否由Fe3O4、CuO组成(不含有其他黑色物质)。为了完成实验探究,该同学查阅资料得到信息:Fe3+与KSCN溶液作用,溶液呈红色;Fe(OH)3为红褐色沉淀。并进行探究过程如下。
【提出假设】
假设1.黑色粉末是CuO;
假设2.黑色粉末是Fe3O4;
假设3. 。
【设计探究实验】
取少量粉末放入足量稀硫酸中,在所得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
(1)若假设1成立,则实验现象是 。
(2)若所得溶液呈红色,则假设 成立。
(3)为进一步探究,继续向所得溶液中加入足量铁粉,若产生 的现象,则假设3成立。
有另一小组同学提出,若混合物中CuO含量较少,可能加入铁粉后实验现象不明显。
【查阅资料】Cu2+与足量氨水反应生成深蓝色溶液,Cu2++4NH3·H2O=== [Cu(NH3)4]2++4H2O。
(4)为探究是假设2还是假设3成立,另取少量粉末加稀硫酸充分溶解后,再加入足量氨水,若产生 现象,则假设2成立;若产生 现象,则假设3成立。
21、我国古代文献中有许多化学知识记载,如《梦溪笔谈》中的“信州铅山县有苦泉,……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等。“乌铜走银”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该工艺将部分氧化的银丝镶嵌于铜器表面,艺人用手边捂边揉搓铜器,铜表面逐渐变黑,银丝变得银光闪闪。铜器久置于空气中会与空气中的水蒸气、CO2、O2作用产生“绿锈”,该“绿锈”俗称“铜绿”,又称“孔雀石”[化学式为Cu2(OH)2CO3],“铜绿”能与酸反应生成铜盐、CO2和H2O。某同学利用下述系列反应实现了“铜→铜绿→……→铜”的转化。
铜铜绿ACu(OH)2BCu
(1)从三种不同分类标准回答,“铜绿”属于哪类物质: 。
(2)请写出“铜绿”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转化过程中④⑤的化学方程式:
④ ;
⑤ 。
(4)上述转化过程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答案与解析
1、B
解析:爆竹爆炸过程为火药燃烧过程,涉及化学变化,A项错误;首饰和侯王印均由黄金制成,而沙中淘金仅涉及物理变化,B项正确;炼钢过程中涉及燃烧,故涉及化学变化,C项错误;“火树”指悬挂着许多灯笼的树,“银花”指焰火雪亮,形容张灯结彩或大放焰火的灿烂夜景,涉及化学变化,D项错误。
2、B
解析: 项,雾属于胶体,可见光通过时会出现丁达尔效应,正确;B项,根据描述可知“脂水”指的是石油,错误;C项,丹砂的主要成分是 ,由丹砂煅烧制水银 ,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正确;D项,制玻璃的成分二氧化硅可制造光导纤维,正确。
3、B
解析:A.加热除汞,说明汞易挥发,A正确;B.将金溶于汞中制成“金汞漆”,然后加热汞挥发后留下金,整个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错误;C.金溶于汞中,然后再加热除去汞,使得金的纯度增大,所以可以用于金的富集,C正确;D.用电解的方法,铜做阴极,电解液中含有可溶性的含金离子,则可实现铜上镀金,D正确。
4、A
解析:谷物的主要成分为淀粉,用谷物酿造出酒和醋,酿造过程主要包括淀粉水解为葡萄糖,葡萄糖发酵生成乙醇,乙醇被氧化为乙酸,因此酿造过程中涉及水解反应和氧化反应,A项错误。后(司)母戊鼎为商代后期的青铜器,属于铜合金制品,B项正确。制造陶瓷的主要原料为黏土,C项正确。青蒿素易溶于乙醚,而不易溶于水,因此,屠呦呦用乙醚提取青蒿素的过程包括萃取操作,D项正确。
5、C
解析:由题干可知,“乌金纸”是用豆油点灯,闭塞周围,只留针孔通气,熏染烟光而成此纸,故“乌金纸”的“乌”与豆油不完全燃烧有关,A正确;造纸的原料主要是纤维素,故“巨竹膜”为造纸的原料,主要成分是纤维素,B正确;豆油的主要成分是油脂,但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豆油不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C错误;打金成箔,说明金具有良好的延展性,D正确。
6、B
解析:青铜是铜锡合金,合金的熔点一般比组分金属都低,A项不正确;古代的纸张主要成分是纤维素,C项不正确;黑火药的主要成分是KNO3、S和碳单质,爆炸时发生如下反应:2KNO3+3C+SK2S+N2↑+3CO2↑,氧化剂是KNO3和S,D项不正确。
7、B
解析:水乳交融没有新物质产生,只包含物理变化,而火上浇油包含油的燃烧,包含化学变化,故A错误;蜡炬成灰泪始干包括两个过程,蜡烛受热熔化变为蜡油,这一过程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蜡油受热变为蜡蒸气,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所以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故B正确;石头中含有碳酸钙,碳酸钙与水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造成水滴石穿的现象,包含化学变化,故C错误;螃蟹煮熟时,颜色变红是因有新物质产生,发生了化学变化,故D错误。
8、A
解析:A.陶瓷是良好的绝缘体,传统陶瓷是典型的绝缘材料,常用于高压变压器的开关外包装和器件,A正确;B.陶瓷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而不是 和 ,C错误;C.陶瓷烧制过程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由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错误;D.由于 、 和铁的氧化物均有颜色,故陶瓷中含铁量越多,陶瓷的颜色越深,白瓷的白色是因为铁含量较低甚至几乎不含,D错误。
9、D
解析:灼烧蛋白质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因此用灼烧法可鉴别毛笔羊毫的真伪,A项正确;松烟墨性质稳定,因此用墨写字画画可长久不褪色,B项正确;纸及造纸原料的主要成分均是纤维素,C项正确;用石材制作砚台的过程是物理变化,D项错误。
10、D
解析: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固态的能量比液态的低,所以水和冰比较,水的能量高,A项错误;“玉不琢,不成器”是物理变化,“百炼方能成钢”是化学变化,B项错误;不是所有的糖类都有甜味,如淀粉、纤维素属于糖类,它们均没有甜味,C项错误。
11、B
解析: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属于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A正确;对青蒿素的提取利用的是萃取原理,萃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错误;“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是铁置换铜属于湿法炼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C正确;剑刃硬度要大,剂钢是铁的合金制成的,D正确。
12、D
解析: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麻的主要成分是天然纤维,故A错误;提取青蒿素利用的是萃取原理,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升华属于物理变化,“丹砂(HgS)烧之成水银”,即HgS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水银,此过程为化学变化,不属于升华,故C错误;钾元素的焰色反应为紫色,硝石是硝酸钾,灼烧硝酸钾会产生紫色火焰,故D正确。
13、B
解析:硝石为KNO3,以火烧之,紫青烟起,这是焰色反应,故A正确;“煤饼烧蛎成灰”,蛎壳的成分是CaCO3,煅烧生成CaO,因此“灰”不是Ca(OH)2,故B错误;司南中“杓”具有磁性,材质为Fe3O4,故C正确;抱其水熬之,则成胆矾,该操作是结晶,故D正确。
14、C
解析:青铜是铜与锡或铅等元素按一定比例熔铸而成的,因此青铜属于铜的一种合金,具有较高硬度,A正确;合金的熔点一般低于各成分金属的熔点,因此加入锡或铅可以降低“熔铸”时所需温度,B正确;青铜的主要成分为铜,铜通常呈现红色,C错误;在潮湿的空气中铜易被氧气氧化,因此青铜器外层的腐蚀物与空气中的氧气有关,D正确。
15、A
解析:由《物理小识》中记载语句“臭者烧熔而闭之成石,再凿而入炉曰礁,可五日不灭火,煎矿煮石”可知是以焦炭作为还原剂的方法来炼铁,A选项正确;煤主要含有碳、氢、氧和少量的氮、硫等元素,而烃只由C、H两种元素组成,B选项错误;生铁的含碳量比钢的含碳量高,故生铁不是指含碳量很低的铁合金,C选项错误;工业上可通过石油的裂化、裂解获得乙烯、丙烯等化工原料,D选项错误。
16、D
解析:玉石是自然界存在的无机矿物材料,A项正确。柳叶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可表示为(C6H10O5)n,B项正确。钢铁是使用最广泛的金属材料,C项正确。柳树皮加工处理后的纤维产品是人造纤维,不是合成纤维,合成纤维是由有机小分子通过聚合反应生成的,D项错误。
17、A
解析:《周易参同契》中提到“胡粉(含铅白)投火中,色坏还原为铅”,其中含铅元素的物质转化为2PbCO3·Pb(OH)2PbOPb,故A错误;纳米级的钛白可由TiCl4水解生成氧化钛和盐酸,化学方程式为TiCl4+2H2OTiO2+4HCl,故B正确;《本草经疏》中记载朱砂(HgS)“若经伏火及一切烹、炼,则毒等砒、硇服之必毙”,硫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单质和硫单质,体现了HgS受热易分解的性质,故C正确;铁红可由无水FeSO4高温煅烧制得,其化学方程式为2FeSO4Fe2O3+SO2↑+SO3↑,故D正确。
18、D
解析:“采蒿蓼之属,晒干烧灰”,说明“石碱”来自植物燃烧生成的灰中,可推知石碱的主要成分是K2CO3,A项正确。“晒干烧灰,以水淋汁”说明石碱易溶于水,B项正确。“久则凝淀如石”是由碳酸钾溶液析出晶体的过程,C项正确。“去垢发面”中的“去垢”为洗去油污,是由于K2CO3水解使溶液呈碱性,可促进油脂的水解,“去垢”过程中无CO2气体生成;“发面”说明K2CO3能作为发酵剂发酵,“发面”过程中有CO2气体生成,D项错误。
19、D
解析:A项,石英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不属于硅酸盐,故A错误;B项,高锰酸钾除菌是利用其强氧化性,是化学方法,故B错误;C项,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绢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故C错误;D项,风化作用是指地表岩石受到水、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而发生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变化,并产生新矿物的作用,是化学变化,故D正确。
20、 答案:黑色粉末是CuO和Fe3O4的混合物
(1)溶液呈蓝色
(2)2或3
(3)有红色固体析出
(4)红褐色沉淀 红褐色沉淀,同时溶液呈深蓝色
解析:(1)硫酸与氧化铜发生反应:CuO+H2SO4===CuSO4+H2O,硫酸铜溶液呈蓝色,若假设1成立,实验现象为溶液呈蓝色。
(2)Fe3+与KSCN溶液反应,所以如果所得溶液呈红色,证明加入硫酸后生成了Fe3+,说明黑色物质中含有Fe3O4,所以假设2或3都有可能成立。
(3)铁粉与铜离子发生反应:Cu2++Fe===Fe2++Cu,所以如果产生红色物质,证明溶液中存在铜离子,则黑色固体中含有CuO,故假设3成立。
(4)如果假设2成立,则加入硫酸后得到的溶液中含有Fe3+,加入氨水后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如果假设3成立,则加入硫酸后溶液中既含有Fe3+又含有Cu2+,加入足量氨水,Fe3+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铜离子与氨水发生反应Cu2++4NH3·H2O=== [Cu(NH3)4]2++4H2O,溶液呈深蓝色。
21、 答案:(1)盐、铜盐、碱式盐(或化合物、碳酸盐等)(答案合理即可)
(2)Cu2(OH)2CO3+4HCl===2CuCl2+3H2O+CO2↑
(3)④Cu(OH)2CuO+H2O
⑤CuO+H2Cu+H2O
(4)① ②③ ④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复习课时作业:原子结构,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复习课时作业:硝酸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复习课时作业:氧化还原反应,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