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3年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中考二诊化学试题(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46591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精品解析:2023年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中考二诊化学试题(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46591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精品解析:2023年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中考二诊化学试题(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46591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精品解析:2023年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中考二诊化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2023年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中考二诊化学试题(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Fe-56,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下列有关茶氨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实验时发生意外需及时处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2023届诊断性检测试卷九年级化学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l-37.5 Fe-56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2023年成都大运会办赛理念为“绿色、智慧、活力、共享”,提倡“健康生活、积极运动”是大运会的宗旨和目的。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把环境保护作为大运会设施规划和建设的首要条件B. 鼓励观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行自行车等到赛场观看比赛C. 尽可能佩戴口罩,防止甲流、新冠病毒等交叉感染D. 体育场馆建设尽可能使用天然材料,不使用含任何化学物质的材料【答案】D【解析】【详解】A、把环境保护作为大运会设施规划和建设的首要条件,符合办赛理念和大运会的宗旨和目的,不符合题意;B、鼓励观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行自行车等到赛场观看比赛,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C、尽可能佩戴口罩,可以防止甲流、新冠病毒等交叉感染,保持身体健康,不符合题意;D、材料中均含有化学物质,不存在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材料,符合题意。故选D。2.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酒精挥发 B. 酒精燃烧 C. 棉纱织布 D. 水蒸气的凝结【答案】B【解析】【详解】A、酒精挥发,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酒精燃烧,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棉纱织布,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水蒸气的凝结,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B。3. 今有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它们表示四种元素 B. ②表示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二周期C. ④表示的元素是金属元素 D. ①④表示的是阳离子【答案】A【解析】【详解】A、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图中四种粒子质子数均不相同,故表示四种元素,符合题意;B、②粒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原子,该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故②表示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不符合题意;C、质子数=原子序数,10号元素是氖元素,氖元素属于稀有气体元素,不符合题意;D、①粒子中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表示阴离子,④粒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原子,不符合题意。故选A。4. 分类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正确的是A. 单质:氧气、空气、食醋B. 碱:烧碱、氢氧化钙、氢氧化铜C. 混合物:合金、冰水混合物、高锰酸钾D. 氧化物:二氧化碳、氧化铁、过氧化氢溶液【答案】B【解析】【详解】A、空气和食醋均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B、烧碱、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铜均属于碱,故B正确;C、冰水混合物、高锰酸钾属于纯净物,故C错误;D、过氧化氢溶液属于混合物,故D错误。故选B。5. 下列有关茶氨酸(C7H14O3N2)的说法正确的是A. 茶氨酸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B. 茶氨酸分子中含有26种元素C. 茶氨酸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D. 茶氨酸中含有N2分子【答案】A【解析】【详解】A、由化学式可知,茶氨酸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符合题意;B、茶氨酸由茶氨酸分子构成,每个茶氨酸分子由7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3个氧原子、2个氮原子共26个原子构成,分子是微观概念,元素是宏观概念,不能混为一谈,不符合题意;C、茶氨酸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7):14=6:1,不符合题意;D、茶氨酸由茶氨酸分子构成,每个茶氨酸分子中含2个氮原子,不含氮分子,不符合题意故选A。6. 钕玻璃是激光聚变装置的核心元件,根据元素周期表中钕的信息判断正确的是A. 属于非金属元素 B. 原子序数为60C. 中子数为60 D. 相对原子质量是144.2g【答案】B【解析】【详解】A、由“钅”字旁可知,钕属于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B、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故钕的原子序数为60,符合题意;C、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60,不是中子数,不符合题意;D、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故钕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4.2,不符合题意。故选B。7. 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事实解释A蔗糖水中的蔗糖晶体受热消失蔗糖分子受热分解了B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分子在运动,向外扩散C湿衣服在阳光下晾晒变干水分子受热变成了氧气分子和氢气分子D6000LO2加压可装入40L的钢瓶中每个O2分子被压碎了 A. A B. B C. C D. D【答案】B【解析】【详解】A、蔗糖水中的蔗糖晶体受热消失,是因为温度升高,蔗糖的溶解度增大,蔗糖分子扩散到了水中,不符合题意;B、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引起香味的分子四处扩散,符合题意;C、湿衣服在阳光下晾晒变干,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不符合题意;D、6000LO2加压可装入40L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间隔,受压后,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不符合题意。故选B。8.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石蕊试液使盐酸变红B. 用pH试纸测得某H2SO4溶液的pH值为8.6C. 大多数合金的抗腐蚀性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更好D. 钢的性能优良,所以钢是很纯的铁【答案】C【解析】【详解】A、盐酸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不是石蕊试液使盐酸变红,不符合题意;B、硫酸溶液显酸性,用pH试纸测得硫酸溶液的pH应小于7,且用pH试纸测得的pH值是整数,不符合题意;C、合金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硬度大,抗腐蚀性好,符合题意;D、钢是铁的合金,不是很纯的铁,与纯铁相比,钢的硬度大,抗腐蚀性好,性能优良,不符合题意。故选C。9. 下列关于“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称量时,将NaCl固体放在右盘上称量B 量取时,俯视量筒,对配制溶液浓度无影响C. 主要操作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等D. 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量筒【答案】C【解析】【详解】A、用托盘天平称量物品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故将NaCl固体放在左盘上称量,不符合题意;B、量取时,俯视量筒,读取数值大于实际数值,会导致量取水的体积偏小,溶液质量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大,不符合题意;C、用固体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符合题意;D、实验步骤及所需玻璃仪器为:计算、称量、量取(量筒、胶头滴管)、溶解(烧杯、玻璃棒),故无需漏斗,还需要胶头滴管,不符合题意。故选C。10. 实验时发生意外需及时处理。下列处理方法正确的是A. 大量稀硫酸倒在身上——稀硫酸无腐蚀性,穿干即可B. 肚子饿了,马上做化学实验——买面包到实验室吃C. 化学腐蚀性药品飞溅到眼睛里——不用处理,等放学后就医D. 氢氧化钠沾到皮肤上——大量水冲洗后涂硼酸溶液【答案】D【解析】【详解】A、大量稀硫酸倒在身上,应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因为稀硫酸也具有腐蚀性,故选项处理方法不正确;B、实验室禁止饮食,防止发生危险法,故选项做法不正确;C、化学腐蚀性药品飞溅到眼睛里,应立即用水冲洗,并及时就医,故选项处理方法不正确;D、氢氧化钠沾到皮肤上,先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故选项处理方法正确。故选D。1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生产自来水用明矾吸附沉淀B. 生活中用洗洁精洗去油污利用了乳化原理C. 空气中氧气约占五分之一体积D. 生活中把井水煮沸可以消毒杀菌不能降低硬度【答案】D【解析】【详解】A、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加速其沉降,故生产自来水用明矾吸附沉淀,不符合题意;B、洗洁精洗去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能将油污乳化为细小油滴,随水冲走,不符合题意;C、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不符合题意;D、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在加热时,能形成沉淀,且高温能使蛋白质变性,故生活中把井水煮沸可以消毒杀菌且能降低硬度,符合题意。故选D。12. 中国科学院化学物理研究所发现,利用催化剂在低温下可将CH4转化为甲醇(CH3OH),其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B. 甲醇(CH3OH)是氧化物C. CH4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5% D. 转化过程中,催化剂的质量减少【答案】C【解析】【分析】由图可知,该反应为甲烷和过氧化氢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详解】A、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均是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B、甲醇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C、甲烷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符合题意;D、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不符合题意。故选C。13. 探究锌、铜、镁的金属活动性时,下列现象、分析或结论正确的是A. 盐酸的浓度可以不同 B. 铜片表面有气泡C. 镁片的试管表面发烫 D. 活动性Cu>Zn>Mg【答案】C【解析】【详解】A、用盐酸与三种金属反应探究金属的活动性时,要求酸的浓度相同,故错误;B、铜的活动性比氢弱,故不能与酸反应,故错误;C、镁与稀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故试管表面发烫,正确;D、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顺序为Mg >Zn> Cu,故错误。故选C。14. T℃时,将40gKNO3固体倒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剩余固体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1所示,结合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所得溶液质量为140gB. 对t2时溶液加热,其质量分数可能和t1时溶液质量分数相等C. A点对应的纵坐标是31.6D. t1时,所得溶液的浓度为20%【答案】C【解析】【详解】A、由图1可知,最后未溶解的固体质量为8.4g,则所得溶液质量为:40g-8.4g+100g=131.6g,不符合题意;B、由图2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故对t2时溶液加热,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加,剩余固体继续溶解,溶质质量增加,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故其质量分数一定大于t1时溶液质量分数,不符合题意;C、T℃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40g-8.4g=31.6g,即该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故A点对应的纵坐标是31.6,符合题意;D、t1时,所得溶液的浓度为:,不符合题意。故选C。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3分)二、(本题只有1个小题,共8分)15. 2023年成都大运会会徽设计选取了古蜀文明与天府文化的象征元素之一——太阳神鸟,在对应英文首字母“U”的基础上结合太阳神鸟由大红、明黄、翠绿、湖蓝四个渐变色块组成。成华区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运用化学方法制作大运会会徽。(1)在滤纸上画出会徽轮廓,在①区加入饱和的______(填化学式)溶液,一段时间后,溶液析出蓝色的晶体,析出晶体的原因:______。(2)在②区加入饱和的NaHCO3溶液,再加入CuCl2溶液析出翠绿色的Cu2(OH)2CO3(该物质的名称:______)晶体,请写出Cu2(OH)2CO3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3)在③区先加入AgNO3溶液,再滴入KI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黄色的AgI沉淀,写出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4)在④区加入NaOH溶液,再滴入______溶液(填石蕊或酚酞)变红色。【答案】(1) ①. CuSO4 ②. 滤纸具有吸水性##水蒸发等 (2) ①. 碱式碳酸铜 ②. (3) (4)酚酞【解析】【小问1详解】硫酸铜晶体呈蓝色,所以在滤纸上画出会徽轮廓,在①区加入饱和的CuSO4溶液,一段时间后,溶液析出蓝色的晶体,故填CuSO4;一段时间后,溶液析出蓝色的晶体,析出晶体的原因是滤纸具有吸收性或者水蒸发等,饱和溶液中的水减少,析出晶体,故填滤纸具有吸水性或者水蒸发等。【小问2详解】Cu2(OH)2CO3的名称是碱式碳酸铜,故填碱式碳酸铜;Cu2(OH)2CO3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水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u2(OH)2CO3+4HCl=2CuCl2+CO2↑+3H2O。【小问3详解】硝酸银与碘化钾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碘化银沉淀和硝酸钾,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AgNO3+KI=AgI↓+KNO3。【小问4详解】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能够使石蕊溶液变蓝,使酚酞溶液变红,故填酚酞。三、(本题只有1个小题,共10分)16. 将一定质量的浓盐酸盛于烧杯中,敞口放置在实验室安全之处。 (1)浓盐酸的质量和放置天数关系的曲线(见如图)正确的是______(填写“甲”或“乙”)。
(2)随着放置天数的增加,浓盐酸的质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3)称取1.6gFe2O3于烧杯中,与一定量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在反应过程中可以看到的现象是①______;②______;请写出化学方程式并计算参加反应的HCl的质量______。【答案】(1)乙 (2)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3) ①. 红棕色固体逐渐溶解 ②. 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③. 解:设参加反应的HCl的质量为x
答:参与反应的HCl质量是2.19g【解析】【小问1详解】将一定质量的浓盐酸盛于烧杯中,敞口放置在实验室安全之处,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氯化氢会挥发出去,导致盐酸的质量减小,故浓盐酸的质量和放置天数关系的曲线正确的是乙;【小问2详解】随着放置天数的增加,浓盐酸的质量逐渐减小,是因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氯化氢会挥发出去;小问3详解】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故现象为:红棕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见答案。四、(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15分)17. 实验室制取O2和CO2,现有氯酸钾、MnO2、块状的石灰石、质量分数均为10%的稀盐酸和稀硫酸,以及图①所示仪器。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D的名称:_____。(2)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制取O2时,发生装置应选择的仪器有_____(填仪器序号),写出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3)制取CO2时,选择的药品有:_____。除上述仪器外,另选仪器在图①所示的方框内画出用排空气法收集CO2的装置_____。(4)有同学发现用粉末状石灰石比块状产生CO2气体速度更快,请分析可能原因:_____。【答案】(1)锥形瓶 (2) ①. AEFG ②. (3) ①. 块状的石灰石、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 ②. (4)粉末状石灰石与盐酸反应接触面积更大【解析】【小问1详解】仪器D的名称是锥形瓶;故填:锥形瓶;【小问2详解】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上述仪器中没有棉花,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制取O2时,应为氯酸钾在催化剂二氧化锰作用下加热制取氧气,同时生成氯化钾,发生装置应选择的仪器有AEFG,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故填:AEFG;;【小问3详解】实验室用碳酸钙和稀盐酸制取CO2,同时生成氯化钙和水,选择的药品有块状的石灰石、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导管要深入集气瓶底部,除上述仪器外,用排空气法收集CO2的装置如图 ;故填:块状的石灰石、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 【小问4详解】有同学发现用粉末状石灰石比块状产生CO2气体速度更快,是因为粉末状石灰石与盐酸反应接触面积更大;故填:粉末状石灰石与盐酸反应接触面积更大。18. 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我国提出: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努力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争取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远景目标。工业上一种利用NaOH溶液实现“碳捕集”技术的流程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日常生活中,传播“低碳”理念,倡导“低碳”生活。“低碳”是指较低______(填选项代码)排放:A. CO2 B. CO C. 单质碳(2)固态CO2叫做“干冰”,常用于______(填一种用途即可)(3)反应②的反应类型:______。(4)写出捕集室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5)上述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除水以外,还有______、______。【答案】(1)A (2)人工降雨等合理答案均给分 (3)分解反应 (4) (5) ①. CaO ②. NaOH【解析】【小问1详解】“低碳”是指较低的CO2排放。故选A;【小问2详解】固态CO2叫做“干冰”,干冰升华吸热,能使周围温度降低,可用于人工降雨;【小问3详解】反应②为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小问4详解】捕集室中的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小问5详解】由图可知,氧化钙、氢氧化钠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可以循环利用,故上述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除水以外,还有CaO、NaOH。五、(本题只有1个小题,共10分)19. 成华区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探究物质溶解性的影响因素(1)实验一:取3支试管各加入5ml水,再分别加入1g:碘、KMnO4、植物油。另取3支试管各加入5ml汽油,再分别加入1g:碘、KMnO4、植物油。实验结论与解释:KMnO4易溶于水,但在汽油中几乎不溶,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______有关;碘和植物油在水中几乎不溶解,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______有关。(2)实验二:①在两个100ml烧杯中各装50ml水,分别加入6gFeSO4晶体实验组溶解的快慢大颗粒状的FeSO4晶体慢研细的的FeSO4晶体快②向盛有50ml水的两个烧杯各加入6g相同的FeSO4晶体:实验组溶解的快慢冷水慢热水快实验结论与解释:______、______两个因素对物质溶解速度的有影响。(3)实验三:向上述盛有50ml冷水的烧杯中继续加入FeSO4粉末,发现有绿色晶体析出。再加入少量NaCl固体,______(填:能或否)溶解。实验结论与解释:在一定质量的溶剂中,溶质的溶解量是______(填:有或无)限度的。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______所能溶解的质量叫溶解度。(4)实验四:取A、B、C三支大试管各加入10ml水并加热煮沸,移开酒精灯,立即分别加入3.5gNaCl、NH4NO3、NaOH固体。观察到加入NaOH固体的试管现象:______,用温度计测另外两支试管,加入______固体的试管温度下降不大,另一支试管温度下降很明显。实验结论与解释:物质的溶解伴随______的变化,有些变化不明显。【答案】(1) ①. 溶剂的种类 ②. 溶质的种类 (2) ①. 溶质的颗粒大小(或溶质与水的接触面积) ②. 温度 (3) ①. 能 ②. 有 ③. 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
(4) ①. 溶液沸腾 ②. 氯化钠##NaCl ③. 能量【解析】【小问1详解】KMnO4易溶于水,但在汽油中几乎不溶,溶质种类相同,溶剂种类不同,故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的种类有关;碘和植物油在水中几乎不溶解,而高锰酸钾易溶于水,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质种类有关;【小问2详解】实验①中硫酸亚铁晶体的形状不同,其它因素均相同,且颗粒越小,溶解速率越快,说明溶质的颗粒大小(或溶质与水的接触面积)对物质溶解速度有影响;实验②中温度不同,其它因素均相同,且温度越高,溶解速率越快,说明温度对物质溶解速度有影响;【小问3详解】向上述盛有50ml冷水的烧杯中继续加入FeSO4粉末,发现有绿色晶体析出,说明硫酸亚铁溶液已经达到饱和,再加入少量氯化钠固体,硫酸亚铁溶液不能继续溶解硫酸亚铁,但是还能继续溶解氯化钠,故能溶解;由以上分析可知,在一定质量的溶剂中,溶质的溶解量是有限度的。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能溶解的质量叫溶解度;【小问4详解】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故观察到加入NaOH固体的试管现象:溶液沸腾;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故加入氯化钠固体的试管温度下降不大;由以上分析可知,物质的溶解性伴随能量的变化,有些变化不明显。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中考二诊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实验题,流程题,科学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中考二诊化学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为第Ⅰ卷两部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下列有关茶氨酸,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实验时发意外需及时处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精品解析:四川省成都市2021年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成都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有关粉尘爆炸实验说法正确是, 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导热 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