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 期末课外阅读精选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 期末课外阅读精选练习,共4页。
小学五年级期末课外阅读精选练习(古诗及四大名著)【选文一】古诗两首从军行(其一) [唐]王昌龄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①无那②金闺万里愁。出塞 [清]徐锡麟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④马革裹尸还。【注释】①关山月:乐府曲名,多为伤离别之辞。②无那:即无奈。③解:知道,懂得。④何须:何必要。1.【获信息】根据古诗内容填空。(1)《从军行》(其一)中把征人和思妇的感情完全交融的诗句是: , 。(2)《出塞》中抒发诗人报效祖国、愿为国捐躯之情的诗句是: , 。2.【悟形象】结合古诗内容,完成下列各题。(1)《从军行》(其一)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A.盼望丈夫回家的思妇形象 B.无怨无悔、默默付出的军嫂形象C.怀乡思亲的征人形象 D.精忠报国的征人形象(2)用一个四字词语来形容《出塞》这首诗中出征的士兵。( )A.持之以恒 B.自强不息 C.视死如归 D.宽宏大量3.[赏诗句]仔细阅读《从军行》(其一),下列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前三句写景,第四句抒情。写景是抒情的铺垫和基础。B.诗中明显流露出一种思乡之情,表现出诗人对战争的反感,有一种消极颓皮情练。C.“更吹羌笛关山月”一句,诗人借笛声表达自己对远方亲人的思念。D.诗人巧妙地处理景物与抒情的关系,层层深入,反复渲染。4.【析方法】为了表达情感,下面诗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A.直抒胸臆 B.象征手法 C.叙事抒情 D.情景交融(1)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2)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 )5.【表情感】《从军行》(其一)中征人的妻子此时的心情怎样?她会对远方的丈夫说些什么?请你用一段话表达妻子的情感。 官封弼马温[明]吴承恩(1)太白金星领着美猴王到于灵霄殿外,不等宣诏,直至御前,朝上礼拜。悟空挺身在旁,且不朝礼,但侧耳以听金星启奏。金星奏道:“臣领圣旨,已宣妖仙到了。”玉帝垂帘问曰:“那个是妖仙?”悟空却才躬身答应道:“老孙便是。”仙卿们都大惊失色道:“这个野猴!怎么不拜伏参见,辄敢这等答应道:‘老孙便是!却该死了!该死了!”玉帝传旨道:“那孙悟空乃下界妖仙,初得人身,不知朝礼,且姑忽罪。”众仙卿叫声“谢思” ,猴王却才朝上唱个大端。王帝宣文选式选仙脚,看那处少甚官职,着环答堂去除校。旁边转过成曲星君,启奏道:“天宫里各官各质,零方各处,都不少官,只是和马监缺个正堂管事。”玉帝传旨道:“就你地我个‘弱马强”买。””众臣叫谢恩,他也只朝上唱个大呢。玉帝又差木德星官送他去御马监到任。(2)不觉的半月有余。一朝闲暇,众监官都安排酒席,一则与他接风,一则与他贺喜。正在欢饮之间,猴王忽停杯问曰:“我这“弱马温’,是个甚么官衔?”众曰:“官名就是此了。”又问:“此官是个几品?”众道:“没有品从。”猴王道:“没品,想是大之极也。”众道:“不大,不大,只唤做‘未入流’。”猴王道:“怎么叫做‘未入流’?”众道:“末等。这样官儿,最低最小,只可与他看马。似堂尊到任之后,这等殷勤,喂得马肥,只落得道声‘好’字;如稍有些羸,还要见责;再十分伤损,还要罚赎问罪。”(3) 猴王闻此,不觉心头火起,咬牙大怒道:“这般藐视老孙!老孙在那花果山,称王称祖,怎么哄我来替他养马?养马者,乃后生小辈,下贱之役,岂是待我的?不做他,不做他!我将去也!”忽喇的一声,把公案推倒,耳中取出宝贝,幌一幌,碗来粗细,一路解数,直打出御马监,径至南天门。众天丁知他受了仙篆,乃是个弼马温,不敢阻挡,让他打出天门去了。(改编自《西游记》)1.【明词义】结合文章内容,猜测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1)似堂尊到任之后,这等殷勤,喂得马肥,只落得道声“好”字。堂尊: 殷勤: (2)如稍有些赢,还要见责。尪羸: 见责: 2.【知内容】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西游记》称得上是一部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小说,它的作者是明代的吴承恩。B.太白金原和玉帝称孙悟空为“妖仙”,说明在他们心中孙悟空与其他神仙还是有去别的,他们看不起孙悟空。C.孙悟空知道“弼马温”这个官的官职很小,所以不好好养马。D.“众监官都安排酒席,一则与他接风,一则与他贺喜”说明孙悟空得到了众监管的喜爱。3.【悟性格】“悟空挺身在旁,且不朝礼,但侧耳以听金星启奏”写的是悟空见到玉帝后的表现,这体现了他的什么性格特点? 4.【会概括】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这三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第1自然段: 第2自然段: 第3自然段: 【谈看法】对于孙悟空当弼马温这件事,人们的争论颇多。有的人认为孙悟空应该留在天庭,再慢慢寻求更高的官位;有的人认为孙悟空就该离开天庭,不应受辱于玉帝。你的看法是什么?请说明理由。 刘姥姥进大观园(节选)[清]曹雪芹(1)那刘姥姥①四入了坐,拿起箸②来,沉甸甸的不伏手③,——原是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了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给刘姥姥。刘姥姥见了,说道:“这个叉巴子④,比我们那里的铁锹还沉,那里拿的动他?”说的众人都笑起来。(2) 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3)众人先还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掌不住,一口茶都喷出来;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爱哟!”宝玉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却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掌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揉肠子”。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姐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掌着,还只管让刘姥姥。(4)刘姥姥拿起箸来,只觉不听使,又道:“这里的鸡儿也俊,下的这蛋也小巧,怪俊的。我且得一个儿!”众人方住了笑,听见这话,又笑起来。贾母笑的眼泪出来,只忍不住;琥珀在后捶着。贾母笑道:“这定是凤丫头促狭鬼儿⑤闹的!快别信他的话了。”那刘姥姥正夸鸡蛋小巧,凤姐儿笑道:“一两银子一个呢!你快尝尝罢,冷了就不好吃了。”刘姥姥便伸筷子要夹,那里夹的起来?满碗里闹了一阵,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下。忙放下筷子,要亲自去拣,早有地下的人拣出去了。“刘姥姥叹道:“一两银子也没听见个响声儿就没了!”众人已没心吃饭,都看着他取笑。(改编自《红楼梦》)【注释】①刘姥姥:贾府的远房穷亲戚。②箸(zhù):筷子。③不伏手:不称手,不好用。④叉巴子:一种竹木制成的,杈样的农具。⑤促狭鬼儿:爱捉弄人的人。促狭,爱捉弄人。1.【明句义】结合选文内容,理解下列句子中的加点部分。(1)这个叉巴子,比我们那里的铁锨还沉,那里拿的动他( )A.指刘姥姥说不动丫鬟。 B.指刘姥姥劝不住贾宝玉。C.指刘姥姥用不好筷子。 D.指刘姥姥翠不过贾母。(2)早有地下的人拣出去了( )A.指丫鬟。 B.指去世的人。C.指坟墓。 D.指吃饭的人。2.【连场景】文中用了许多笔墨写众人被逗笑时的场景,请你连一连,再填一填。黛玉 一口茶都喷出来 薛姨妈 用手指着风姐儿,却说不出话来湘云 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暧哟! 惜春 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贾母 滚到贾母怀里 探春 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宝玉 搂着叫“心肝” 王夫人 拉着他奶母,叫“揉揉肠子”从人物的笑态可以看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其中最孩子气、最受贾母宠爱的人物是 3.【知内容】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选文选自长篇小说《红楼梦》,其作者是清朝小说家曹雪芹。B.选文写的是贾母请刘姥姥吃饭的场面。C.刘姥姥说:“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引得大家笑声不止,只有王熙凤和鸳鸯掌着,还只管让刘姥姥。D.“凤姐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这是对刘姥姥的优待,表现了王熙风的体贴懂事。4.【析内容】“刘姥姥叹道:‘一两银子也没听见个响声儿就没了!’”刘姥姥说的这句话在文中的意思是 ,这句话反映了她 。5.【会概括】选文有两处写到了吃饭时王熙凤拿刘姥姥取乐的事,分别是哪两处?(1) (2) 6.【悟品质】王熙凤拿刘姥姥取乐,是为了讨好贾母,让大家开心,这说明王熙凤是一个( )的人。A.孝顺 B.富有心机C.爱欺负人 D.仗势欺人对比精读【对比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对比阅读《官封弼马温》和《刘姥姥进大观园(节选)》,根据选文内容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x”1.这两篇文章中都只塑造了一个人物形象,《官封弼马温》中塑造的是孙悟空的形象,《刘姥姥进大观园(节选)》中塑造的是王熙风的形象。( )2.这两篇文章都主要是通过语言和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的,如《官封弼马温》中孙悟空见玉帝时的动作、语言,《刘姥姥进大观园》(节选)中刘姥姥说的让大家捧腹大笑的话和她夹鸽子蛋的动作。( )3.这两篇文章都主要从侧面表现了人物形象,如《官封弼马温》中通过面对玉帝时众仙的唯唯诺诺和孙悟空不行礼的对比,表现了孙悟空的傲慢无礼;《刘姥姥进大观园》(节选)中通过写众人因刘姥姥的话而笑声不止,表现了刘姥姥的幽默机智。( )4.这两篇文章的故事情节都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如《官封弼马温》中通过写孙悟空知道“弼马温”这个官职很小后打出了南天门,表现了他不甘受辱、自尊心强的特点;《刘姥姥进大观园》(节选)中通过写吃饭的情节,表现了王熙凤强势而不尊重人,暴露了她讨好贾母的意图。( )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五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期末精选全真卷1,共2页。
这是一份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上)期末专项练习题(课外阅读)(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正确读音,你怎样看待优势和劣势?,这篇文章说明了什么道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上)期末专项练习题(课外阅读)六(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中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