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期末培优练习题 (无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46616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期末培优练习题 (无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46616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期末培优练习题 (无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46616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期末培优练习题 (无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期末培优练习题 (无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综合,选择题,句子默写,语言表达,综合性学习,名著阅读,诗歌鉴赏,对比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七年级第二学期优秀生培优练习题语文试题一、基础知识综合1.阅读下面语段,根据要求答题。家国情怀亘古不变地流淌在国人的血液里。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得以从无数磨难中觉醒,正是因为一代又一代有志之士qiè( )而不舍地投身到民族复兴的历史浪潮中。无论他们是默默无闻、鲜为人知,还是妇rú( )皆知、家喻户晓,他们的精神都令我们仰之弥高。
(1)给加点字注音
亘( )古不变
(2)根据拼音写汉字
qiè( )而不舍 妇rú( )皆知二、选择题2.下面标点符号用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几年过法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冒号起到提示下文的作用。)B.“磨刀”就是过烟瘾。烟吃饱了,“刀”快,活做得去。(引号表特殊含义。)C.我忽而记得了——“阿妈,恭喜……”“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省略号表示说话时断断续续。)D.这就是朝鲜战场上一次最壮烈地战斗——松骨峰战斗。(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对土地挚痛的爱烧灼着端木蕻良那颗和土地血脉相连的心。B.冲天的巨浪瞬间就吞噬了那艘在狂风暴雨中飘摇的帆船。C.自然界中有许多耐人寻味的现象等待我们去探索。D.在赤壁之战中,诸葛亮和周瑜都不期而至地想到了火攻。4.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虽然这些年一直在外地,但他没有忘记自己的籍贯是湖北人,非常关心家乡发展。B.电视剧《狂飙》也有一些缺点,然而瑕不掩瑜,它讴歌了人民警察勇于斗争、恪守初心的崇高精神。C.面对“甲流”,我们要做到早处置、早报告、早发现,减少聚集性疫情发生风险。D.截至2023年2月末,我国5G基站总数大约为238万个左右,发展势头十分迅猛。5.为名著《海底两万里》选择广告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虚幻绮丽的神魔世界,现实社会的艺术投影B.光怪陆离的四国漫游,尖锐深邃的讽刺笔法C.科学理性的故事框架,惊险奇特的冒险历程D.斑斓多彩的动物传奇,活泼诙谐的写作技法三、句子默写6.诗文名句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明月来相照。
(2)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东市买骏马,__________________,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4)《孙权劝学》中没有直接描写吕蒙的进步,而是通过鲁肃的“大惊”和他所说的话表现出来,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四、语言表达7.请仿照示例,在备选事物中选择一个写一句话。要求:表明其特点并体现一定的哲思。句式不限。
示例:蜡烛——默默泪流不止,只因无法照亮所有的黑暗。
备选事物:钢笔 时钟 墨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综合性学习班级开展“天下国家”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①同学们,欢迎参加“天下国家”综合性学习活动!②“天下国家”即孟子所说的“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③其意思是: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④“小家”与“大国”是同声相应、紧密相连的整体。⑤“天下国家”的思想,激发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成就国家、守护国家的信念。⑥在华夏人的世界里,爱国从来都是本分,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是情之所归。⑦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在活动中重温美好,感怀崇高,致敬家国大义!8.以上是同学为本次活动拟写的开场白。下面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语段中加点的“与”“在”分别是连词、介词,“从来”“都”词性不同。B.第④句中“同声相应”的“应”字读四声,该词在句中的意思是:“小家的安稳幸福”与“国家的稳定兴盛”是息息相关的。C.第⑤句中“成就国家、守护国家”语序不合理,应互换位置。D.第⑦句中“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有号召的意味,意在调动现场参与者的情绪,这样组织语言符合开场白的要求。9.“爱国名言展示”中,同学分享了以下几句名言,请你任选一句,参照示例的形式(字数不限定),写下自己对“爱国”的理解。屈原说:“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詹天佑说:“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方志敏说:“不错,目前的中国,固然是江山破碎,国弊民穷,但谁能断言,中国没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呢?不,决不会的,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李兰娟说:“我可以带队去支援武汉。”“国家的大事,自己义不容辞。”黄大年说:“若能作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我觉得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示例:屈原认为爱国是心存百姓,心忧天下。
____________
10.同学们对名著《红岩》进行了阅读和研讨。阅读语段,完成任务A.“梆梆梆……”急促的梆声,突然出现了。“梆梆梆!梆梆梆!”连续不绝的梆声,惊扰着魔窟中的黎明,在浓雾弥漫的深山野谷中四面回响。接着,是一阵阵急驶的汽车狂鸣。那飞快旋转的车轮,像碾在每个人心上。甲:“李青竹!收拾行李,马上转移。”B.甲一听见叫她的名字;心里全都明白了。她站起来,走到墙边,拿起梳子,在微光中,对着墙上的破镜,像平时一样从容地梳理头发。她放下梳子,换上了蓝色的旗袍,又披起那件红色的绒线衣。她习惯地拍拍身上干净的衣服,再用手拉平旗袍上的一些褶痕,又弯下身去,拭擦鞋上的灰尘。女室里一个年轻的同志,抑制不住。倒在铺位上痛哭起来。“不要用泪眼告别……”甲转身扶起哭泣的战友。
①选段中甲是名著《红岩》中的____(填人名)
②请从文段划线的A、B两处中任选一处作批注。
我选___处,批注:______________六、名著阅读11.阅读下面片段,回答问题。①他的衣服早已湿透,全身没有一点干松的地方;隔着草帽,他的头发已经全湿。地上的水过了脚面,湿裤子裹住他的腿,上面的雨直砸着他的头和背,横扫着他的脸。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他像要立定在水里,不知道哪是路,不晓得前后左右都有什么,只觉得透骨凉的水往身上各处浇。他什么也不知道了,只茫茫地觉得心有点热气,耳边有一片雨声。他要把车放下,但是不知放在哪里好。想跑,水裹住他的腿。他就那么半死半活地,低着头一步一步地往前拽。坐车的仿佛死在了车上,一声不出地任凭车夫在水里挣命。②雨小了些,他微微直了直脊背,吐出一口气:“先生,避避再走吧!”③“快走!你把我扔在这儿算怎么回事?”坐车的跺着脚喊。④他真想硬把车放下,去找个地方避一避。可是,看看浑身上下都流水,他知道一站住就会哆嗦成一团。他咬上了牙,蹚着水,不管高低深浅地跑起来。刚跑出不远,天黑了一阵,紧跟着一亮,雨又迷住他的眼。拉到了,坐车的连一个铜板也没多给。他没说什么,他已经顾不过命来。⑤雨住一会儿,又下一阵儿,比以前小了许多,他一口气跑回了家。抱着火,烤了一阵,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
(1)上面语段选自_____________写的《骆驼祥子》,文中的“他”是____________
(2)“他真想硬把车放下”一句中的“硬”字用得好,为什么?
(3)“坐车的仿佛死在了车上,一声不出地任凭车夫在水里挣命”,这句话是对坐车人的描写,你能想象当时坐车人的内心活动,用第一人称表述来表述吗?七、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春夜洛城闻笛唐 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12.古人写诗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试赏析“满”的表达效果。
13.“折柳”的寓意是什么?历代评论家说“折柳”是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试加以说明。八、对比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①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②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①?——欧阳修《归田录》【乙】族兄中涵知旌德县时,近城有虎暴,伤猎户数人,不能捕。邑人请曰:“非聘徽州唐打猎,不能除此患也。”乃遣吏持币往。归报唐氏选艺至精者二人,行且至。至则一老翁,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一童子十六七耳。大失望,姑命具食。老翁察中涵意不满,半跪启曰:“闻此虎距城不五里,先往捕之,赐食未晚也。”遂命役导往。役至谷口,不敢行。老翁哂曰:“我在,尔尚畏耶?”入谷将半,老翁顾童子曰:“此畜似尚睡,汝呼之醒。”童子作虎啸声,果自林中出,径搏老翁,老翁手一短柄斧,纵八九寸,横半之,奋臂屹立,虎扑至,侧首让之,虎自顶上跃过,已血流仆地。视之自领下至尾闾皆触斧裂矣。乃厚赠遣之。老翁自言炼臂十年,炼目十年。其目以毛帚扫之,不瞬:其臂使壮夫攀之,悬身下缒不能动。《庄子》曰:“习伏众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①此句为作品原有内容。(庖丁)“解牛”是说透彻把握牛之筋节骨肉等内在结构,才能游刃有余。(轮扁)“斫轮”是说斫轮奥秘难以传授,需要在实践中领悟。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无他,但手熟尔 但: ②尔安敢轻吾射 轻:
③老翁手一短柄斧 手: ④至则一老翁,须发皓然 则:
15.给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视 之 自 颔 下 至 尾 闾 皆 触 斧 裂 矣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17.你从两文中两位老翁身上分别获得怎样的教益?
18.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共同之处及其作用。九、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小城里的修鞋匠亚明(1)修鞋铺坐落于车站对面的街口上。一个两平方米左右的楼梯间,实在不显眼。若不是有心,根本不会注意到它。(2)鞋匠是个五十上下的男人,一嘴外地的口音。我将鞋递给他,他看了看,说要上线,不上线没用,很快又开口了。我愣了一愣。别的鞋匠补鞋,往往是贪快,沾些万能胶就算了。他却主动说上线。(3)我问价钱。他伸出五个手指说,一只五块钱。才五块钱。我又愣了一愣。我在城里修补过这样一只鞋,收了我十块。(4)“你等一会儿,我先给那位大姐补,再轮到你。”他又说。我看了看附近,并没人在。反正我有空,便坐于一旁等候。鞋匠看了看我说:“若你信得过我,就将鞋子放这儿,有空再来拿。”(5)我说我有空。鞋匠不再说什么了。我便跟他攀谈起来。一聊天几乎吓了我一跳,他从外地来我们县城已近三十年了。而三十年里,一直都做这个蜗居于楼梯间的补鞋匠。(6)我问:“为什么不到大城市去?大城市赚钱容易。”他说:“我喜欢这小城,有山有水,休闲得很。”末了,又说,“何况,我走了,还有谁给小城的人补鞋?”(7)我诧然了,有点鄙夷他的迂腐。我教过书,做过记者,卖过快餐……为了挣钱不断地变换身份。我遇到的朋友,几乎都是拼命想法子赚钱的,谁还会为一份情怀而坚守于一隅或某个职业?(8)我以为,这一次打交道后,不会再跟这个鞋匠有交集了。一个月后,我再次回老家,塞很多东西的电脑袋上的背带“啪嗒”一下断了,一查看,是其中一端的背带扣坏了。去哪儿找这么一个扣子?我只好试探着去找鞋匠。鞋匠还认得我,他拿过我的电脑袋,仔细看了看,俯下身子,在工具箱里翻着、找着,好一阵子才找了一枚铁扣子,但与我原来的不匹配。他满脸歉意地说:“就只有这个扣子了,将就用着吧,回城里再让人换个好的。”(9)我还能挑剔什么?只好点头。事后,我给他钱。他摆手道,这点小事,不用钱。这么缝补一天能有多少收入?能收一点就是一点,怎么能不收呢?我又硬塞给他。见我如此坚持,他最终只收了两元。(10)此事后,我对这个鞋匠有点刮目相看了。后来,我又来找他修补过两次东西。每次来,都待一旁跟他闲聊,对他的底细有了进一步了解。因为是县城里的独门生意,他生意挺好,常常从早忙到晚上。人们来修鞋时往往将鞋子扔给他,叮嘱几句就走了,第二日或者更久才来取回。三十多年来,他在我们县城里就靠这个手艺送孩子读完书,又买了间小房子。(11)虽然跟这个鞋匠接触了那么多次,也相熟了,但要不是去缝补东西,我怎么也不会想起他的。(12)这一次,回老家来办点事。朋友约我到县城对面的小山散步。小山上面建有望景台,能一眼看尽整个县城的景色。是县城人最喜欢散步的地方。我们沿一条小路登山。登上那条小路,我发现这条长长小山路竟被人锄出了一级一级的台阶来。(13)我问朋友谁修的路。(14)“你也许想破脑壳也想不到的,是一个鞋匠。他每天早上都来登山,一见路不好走,就拿锄头来修。”朋友说。(15)“是不是车站对面那个外地鞋匠?”我连忙问。(16)“不是他还能是谁?”朋友说,“他可不只是个鞋匠。”(17)我脑子又出现了鞋匠那憨厚的模样,不禁对他肃然起敬。谁会想得到呢?一个外来者,一个修鞋匠,一个被人会随时遗忘的、卑微的人,心里却一直装着这整整一小城人。19.请摘录文中词语概括我对他的情感态度变化过程。
事件: 第一次攀谈 修背带扣 听说他修路
态度: ( ) —— ( ) —— ( )
20.找出文中与第(4)段画波浪线处相照应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21.按要求赏析句子。
⑴他拿过我的电脑袋,仔细看了看,俯下身子,在工具箱里翻着、找着……(从描写方法角度)
⑵一个外来者,一个修鞋匠,一个被人会随时遗忘的、卑微的人……(从修辞手法角度)
22.文中朋友的话语能帮助我们了解修鞋匠更多的情况,并感受大家对他的态度。请简要分析。
“不是他还能是谁?”朋友说,“他可不只是个鞋匠。”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父亲的汗味郑义华①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我似乎又闻见了父亲身上的那种熟悉的特有的汗味,在周遭的空气中若有若无地飘散开去。②父亲已经老了,步履明显蹒跚,身手不再有从前那样矫健。想当年,父亲连走路都风风火火,做事雷厉风行,绝不拖泥带水。每次干活,早上出门一身干爽,中午回来就如同从水里捞出来一样,一拧水直滴。那时家里贫困,一家六口半人,除了我们兄弟四人要读书,奶奶归我家负担半年,全靠父亲一人忙里忙外。父亲总是乐呵呵的样子,他做事回来每次总能如魔术师变戏法似的,不停地从这个口袋或那个口袋中掏出一些令人嘴馋的东西,比如山楂、梅子等,满足我们兄弟几人的饥饿感。其时我们不知道他是如何利用大家休息的间隙满山头满山头地寻觅。享受着带着父亲汗味的山楂、梅子,似乎也忽略了那时生活的艰辛和无奈,记忆中这些欢愉的时光总是与父亲的汗味紧紧连在一起,任凭岁月的流逝,历久弥新。③父亲上县城的日子就是我们家的节日。那时交通落后,运输全凭肩扛手提。大清早父亲挑一担柴碳或驮一棵树到离家有三十里路的县城去卖。我们从中午就盼着太阳早点下山,将近黄昏时我们兄弟几人早早站在村口等待着。也许父亲明白我们的那份强烈的期待吧,远远地,父亲总是第一个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就在那一刹那,整个黄昏顿时分外明亮起来。我们争先恐后地涌上去,七手八脚地帮助父亲接过肩上的扁担或包裹。晚风习习,父亲身上的汗味,夹杂着城里商品或食物味,以及烟味,仆仆风尘混在一块,揉着挤着扑向我们的鼻子,呵,这是什么味儿也无法比拟的享受!在那个物资匮乏的日子里,它承载着我们太多的企盼,于是,我们总是浸润在这幸福的汗味里。④那年,正值我准备高考的前夕,父亲出了车祸。他是在进县城给我送米(那时学校食堂要住宿生交米)搭顺路车子回家时,车子转弯速度过快侧翻了,造成肝脾破裂,大量出血,后经三天抢救,才苏醒过来。醒后父亲竟然开玩笑地说,死不了,看来阎王不喜欢他。事后,我埋怨自己,不是我催促父亲早一天给我送米,他也就不会遭此厄运。我心神不宁,无法静心。在医院看望父亲时,我自责的眼神泄露了我的心思。父亲拍拍我的手背说,我没事儿,你好好考试,那天我会去接你的。⑤七月流火,在我考完第一场科目语文后,天突然下起大雨。我快步跑出考场,一眼就看见了撑着伞朝着大门张望的父亲。我又闻到父亲身上的汗味,那是雨水、药水和汗味混合一起的,淡淡的,就像父亲此时无声的举止,一份默默无语的关怀静静流淌在父亲的汗味中。往回走的路上,我紧紧地抓着父亲的手臂,眼眶不自主地湿润起来。⑥那年我考上了位于长江边上的一所师范院校。⑦我们闻着父亲的汗味长大,它裹着浓浓的父爱,隽永味长。父亲的汗味如舟,摆渡着我们驶向幸福的彼岸。23.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24.文章一共写了哪几件关于父亲汗味的事情?
25.请简要赏析第②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26.第⑤段“我紧紧地抓着父亲的手臂,眼眶不自主地湿润起来”一句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7.阅读完文章之后,请你说说文中的父亲身上具有哪些品质。十、作文28.说出承诺并不难,有时只是轻轻的一句话,有时只是微微的一个点头,有时只是默默的一次握手,但做出承诺的决定却不容易。因为轻轻的一句话,那是用信誉凝写成的铮铮誓言;微微的一个点头,那是用良心书写的堂堂契约;默默的一次握手,那是用人格定下的切切保证。负起承诺,就负起了不变的真情,就负起了不悔的初衷。
请以《 难,也不难》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立意自定;③文题自选,诗歌除外。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本册综合一课一练,共3页。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语文各题型练习(无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上下句默写,理解性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滕州市鲍沟镇期末复习综合练习题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无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情景默写,综合性学习,诗歌鉴赏,对比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