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教案及反思
展开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溶液溶解的本质和溶液的特征。
2.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的概念;知道水是常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3.了解溶液、浊液的区别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4.进一步体会宏观现象和微观世界的联系,形成化学学科独特的观点—微粒观。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溶液、溶剂、溶质的概念;知道水是常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难点:溶液、浊液的区别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
食盐、烧杯、蒸馏水、少量汽油、植物油、试管、酒精、碘粒等、教学资源动画氯化钠溶解等。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环节一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 【展示】PPT展示图片。 【讲述】海水、河水、湖水、地下水等天然水即使非常清澈,也不是纯净的水,因为水中溶解了很多物质。 【提问】物质是怎样溶解到水中的? |
倾听、讨论。
| 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溶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节课做准备。 |
环节二 新课讲解 | 一、食盐的溶解 【过渡】我们通过探究食盐溶于水来揭开物质溶于水的奥秘。 【展示】展示合作探究的步骤。 【组织活动】请同学们根据实验步骤,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记录。 【明确】食盐溶解,逐渐消失,温度无明显变化。 【追问】请同学们再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1.食盐颗粒为什么不见了? 2.这杯食盐水的上部、中部和下部,任一处,是否都一样咸? 3.如果将食盐水密封,保存一个月、一年、两年……,会有食盐颗粒析出吗? 【过渡】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观看动画氯化钠溶解的微观动画。 【展示】展示氯化钠溶于水的微观过程。 【讲述】当把氯化钠加入到水中后,在水分子的作用下,氯化钠解离为钠离子和氯离子与水形成混合物,在此混合物中各种粒子的 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并且都在不断的运动,所以宏观上表现为均一性;微观上表现为稳定性。 【总结】在回答刚才提出的那三个问题。氯化钠会消失是因为溶解到水中了,因为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所以这杯食盐水的上部、中部和下部,任一处一样咸;如果条件不变就不会有氯化钠晶体析出。 |
分组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思考并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大胆猜测。
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观看动画。
观看PPT,修正自己的观点。
|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实践、团结合作的实验能力。
通过追问,培养学生深入思考的习惯。
通过氯化钠溶解的微观模拟动画帮助学生理解溶解过程。同时培养的观察能力。
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让学生理解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原因。
|
二、溶液 【讲述】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像水这种起溶解作用的物质叫做溶剂,向氯化钠这种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像茶水、啤酒、消毒酒精等都是溶液 【提示】① 一种溶液中可以有一种或多种溶质,只能有一种溶剂。 如汽水中含有多种溶质,但溶剂是水。 ②“分散”不是“反应”。 ③ 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例如:硫酸铜溶液。 ④ 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蒸馏水虽然均一、稳定,但它不是混合物。 【过渡】水在生产、生活中是最常见的溶剂,除了水还有其他物质能做溶剂吗?我们通过下面这两个实验探究一下。 【展示】展示实验步骤。 【组织活动】请同学们分组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探究。并填写实验表格。 【总结】通过刚才的探究实验,我们发现:植物油能溶解在汽油中;碘能溶解在酒精中。这说明除水外,汽油、酒精等也能做溶剂。 【提示】需要同学们注意的是溶质可以是液体、固体还可以是气体;水是一种最常见的溶剂,汽油、酒精等也能做溶剂,但需要注意的是两种互溶性液体,量多的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如果有水,水是溶剂。 【过渡】如何给溶解进行命名呢?溶液命名有什么规则呢? 【讲述】溶液的命名规则是:“溶质名称+的+溶剂名称+溶液”。水做溶剂时,命名为“溶剂名称+溶液”。如碘溶于酒精形成的溶液叫碘的酒精溶液;蔗糖溶于水叫蔗糖的水溶液或蔗糖溶液 【提问】所有的物质都能溶于水吗?根据生活经验猜想,黄泥、食用油会溶于水吗? 【总结】并不是所有物质都能溶于水,如黄泥、植物油就不能溶于水。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水中形成的混合物称为悬浊液,如黄泥溶于水会形成悬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称为乳浊液,如将油与水混合就会形成乳浊液。 【讲述】溶液对与自然界中的生命活动和人类生产活动都有重要意义,土壤里各种营养物质只有溶于水形成溶液才能被植物吸收。医疗上广泛使用的葡萄糖溶液、各种抗生素等都是按一定要求配成溶液使用的。维持人体生命和健康的化学反应大多数是在溶液中发生的;人类利用化学反应创造和生产物质,开展实验很多都是在溶液中进行的。
|
对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进行初步的认识和理解。
倾听、记忆。
分组按照步骤进行实验探究,描述现象并进行总结。
理解、记忆。
倾听、记忆。
倾听、记忆溶液的命名规则。
根据生活经验回答问题。
倾听、认识并理解溶液的用途。
|
通过讲述让学生认识和理解溶液、溶质和溶剂的概念。
通过讲解注意事项加深学生对溶解基本性质的理解。
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理解除了水,其他液体如汽油、酒精等也可做溶剂。同时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方式。
通过注意让学生理解,溶质在被分散前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及如何判断溶液中的溶剂。
通过讲述,让学生记忆和理解溶液的命名规则。
通过讲述让学生理解不是所有的物质都能溶于水,有的物质溶于水后会形成悬浊液,有的物质溶于水后会形成乳浊液。
让学生理解溶液 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 | |
环节三拓展延伸 | 【展示】分散系。 | 观看PPT | 拓展学生视野,让学生体会原子结构的研究仍然在继续。 |
随堂作业 | PPT展示 | 做题 | 通过习题巩固本节所学知识。 |
环节四 课堂小结 | 展示PPT25页。 | 倾听并理解。 | 帮助学生梳理本节知识,便于学生记忆。 |
五、板书设计
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
第1课时
一、 氯化钠的溶解
实验操作:
现象:
微观解释:
二、 溶液
概念: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组成: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命名:“溶质的名称+的+溶剂的名称+溶液”
用途:溶液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初中化学第四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三节 氧气第1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第四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三节 氧气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溶液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第3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溶液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第3课时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溶液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溶液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