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第2课时教案设计
展开《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典型的变化。
2.通过观看和分析身边物质的常见变化,实现对概念的认知的转变。
3.通过物质变化的相关实验,初步学习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方法,感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4.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进行分析和判断,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5.通过进行实验操作和分析,体会化学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2.学习观察实验现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
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
课前准备
胆矾、石灰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蒸馏水、试管、铁架台、烧杯、研钵、导管、单孔塞、酒精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讲述】我们知道在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例如: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燃料能燃烧等。你能列举出生活中物质发生变化的例子吗?
【展示】情境引入“生活中的变化”
【导入】你能说说视频中发生了哪些变化吗?它们有什么特点吗?它们又有什么区别吗?物质的变化多种多样,体现了物质的各种性质,今天我们就共同探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二、讲授新课
知识点一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讲述】木炭燃烧大家都见过,想一想燃烧之前的黑炭最后变成了什么?从大颗粒的葡萄变成醇香的葡萄酒,这一过程又发生什么?最后富有光泽的钢铁生锈,这其中又有什么值得我们注意呢?
(学生在讨论后会有各种不同的回答,如果未总结出三者共同点,在描述中都指出了“有不同的东西出现”,教师应该抓住这点进行引导。)
【讲解】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图示的变化都有新物质生成。这种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也叫化学反应。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提问】那么我们怎样区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呢?
【讲述】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
学生活动1 探究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演示【实验1】观察实验,描述现象。
(1)把盛有少量水的试管斜夹在铁架台上。在试管底部小心加热到水沸腾。把一块洁净的玻璃片(或盛有冷水的小烧杯)移近试管口,观察并记录发生的现象。播放视频“水的沸腾”。
变化前的物质 | 液态水 |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 试管口有水雾产生, 玻璃片上冷凝成水珠 |
变化后的物质 | 液态水 |
结论 | 变化后无新物质生成 |
(2)取少量硫酸铜晶体(俗称胆矾或蓝矾)放在研钵内,用研杵把胆矾研碎。观察并记录胆矾发生的变化。播放视频“胆矾的研碎”。
变化前的物质 | 蓝色块状的胆矾 |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 胆矾由块状变为粉末状 |
变化后的物质 | 蓝色粉末状的胆矾 |
结论 | 变化后无新物质生成 |
【提问】实验1(1)和实验1(2)中物质变化有什么共同特征?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小结】实验变化中只是物质的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像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讨论】列举生活中的变化:火柴燃烧、灯泡发光、水结冰和蜡烛受热融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哪些?播放视频“火柴梗被折断”,“玻璃破碎”,“石蜡熔化成液态蜡油”,“食盐和食盐水互变”等。
【结论】灯泡发光属于物理变化,是电能转变为光能和热能,无新物质的产生;水结成冰和蜡烛受热融化属于物理变化,分别是水和蜡烛的状态发生变化,无新物质的产生。
演示【实验2】观察实验,描述现象。
(1)在2支试管中分别放入少量研碎前、后的胆矾,并加入少量水,振荡得到澄清的硫酸铜溶液。再向2支试管中分别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并记录试管中发生的现象。播放视频“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硫酸铜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变化前的物质 | 蓝色的胆矾溶液 |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 产生蓝色沉淀 |
变化后的物质 | 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 |
结论 | 变化后有新物质生成 |
(2)如图1-3所示,在盛有少量石灰石(或大理石)的试管里加入适量稀盐酸。注意观察并记录试管和烧杯中发生的变化。播放视频“大理石与盐酸的反应”。
变化前的物质 | 石灰石等 |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 石灰石表面有气泡产生, 石灰石逐渐变小;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变化后的物质 | 二氧化碳等 |
结论 | 变化后有新物质生成 |
【提问】实验2(1)和实验2(2)中物质变化有什么共同特征?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小结】变化都有新的物质生成,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提问】那么怎么样才知道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呢?我们怎么看见新的物质的生成?
【活动天地1-2】观察实验,描述现象。
(1)点燃镁条。
实验现象 | 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有白色固体生成 |
(2)向氨水中滴加酚酞试液。
实验现象 | 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
(3)将几颗铝粒放入试管中,再滴加3~4 mL稀硫酸。
实验现象 | 铝粒周围有气泡产生 |
(4)取3~4 mL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内,再用滴管滴加4~5滴氢氧化钠溶液。
实验现象 | 有蓝色沉淀生成 |
【讨论】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通常有哪些现象?
【结论】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
特征:1.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2.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讲解】化学变化的时候不仅仅生成了新的物质,而且还会有能量的变化。炸药、石油、煤炭、蓄电池等存储的能量就是靠化学反应释放出来的。
【讲解】光:蜡烛的点燃就是蜡与空气发生化学反应发出的光。
热:木材的燃烧是木材与空气反应释放光和热的结果,通过化学反应转化出了热能。
电池中的电能也是通过化学变化储存和释放的。
【归纳】区别: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仅形状、状态等发生变化。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伴随有颜色变化、发光放热、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提问】颜色变化、产生气泡等现象能否作为区别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依据?
【总结】在化学变化中,往往伴随着各种现象,但现象只能辅助我们判断是否生成了新的物质,却不能判断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
| 物理变化 | 化学变化 |
定义 |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实验1) |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如实验2) |
现象 | 只是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发生改变,也可能有发光、放热等现象发生 | 在变化过程中常伴随有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产生沉淀等现象发生 |
实例 | 水结成冰、石蜡熔化、灯泡发光、海水晒盐、碘升华等 | 铁生锈、物质的燃烧、烧制瓷器、冶炼金属、呼吸作用、食物腐败、酒、醋的酿造等 |
本质区别 (判断依据) | 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 |
联系 | 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但在发生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不一定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
三、课堂练习
1.下列变化有一种变化与其它三种变化的类型不同,这种变化是 ( D )
A.蒸发 B.变形 C.水变成冰 D.物质燃烧
2.判断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C )
A.产生红光 B.放出大量的热
C.生成无色气体二氧化碳 D.木炭消失
3.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D )
A.菜刀生锈 B.牛奶变酸
C.煤气泄漏遇火爆炸 D.蒸汽锅炉爆炸
4.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C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生初步认识物质的性质与变化,还没有养成观察实验的习惯和化学思维的思考方式,在学习过程中要循序渐进,逐步铺垫,才能让学生慢慢理解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本节课的难点是对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不能准确地把握,特别是涉及电能的转换,例如,电灯通电发光,是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引导学生从能量的转化方式上理解。
板书设计
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
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
一、物质的变化
(一)物理变化
1.概念: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特征: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态、固态)的变化。
(二)化学变化
1.概念: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2.特征:①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化学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第2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化学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课前准备,教学过程,课堂小结,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节 空气的成分第2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节 空气的成分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课前准备,教学过程,课堂小结,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探索水世界第四节 元素第2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探索水世界第四节 元素第2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用具,相关资源,教学过程,课堂总结,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