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三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综合测试理综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云南省昆明市三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综合测试理综生物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脂肪、磷脂和胆固醇均是构成细胞膜的成分
B.根瘤菌细胞壁形成的过程中,不需要高尔基体直接参与
C.温度改变将影响氨基酸的跨膜运输,但对O2的跨膜运输没有影响
D.模型构建是生物研究的重要方法,如DNA的衍射图谱即为物理模型
2.在保持细胞存活的条件下,蔗糖溶液浓度与萝卜条质量变化的关系如图。若将处于b浓度溶液中的萝卜条移入a浓度溶液中,则该萝卜条细胞的状态及细胞液浓度将( )
A.吸水、保持不变
B.吸水、逐渐减小
C.失水、逐渐增大
D.失水、先增后减小
3.甲、乙、丙、丁为某哺乳动物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染色体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细胞产生的基因突变可能通过卵细胞传递给子代
B.乙细胞和丙细胞分裂时均可以发生基因重组
C.丁产生的子细胞中的基因组成是AB和aB
D.判断该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应选用另一雌性动物与其测交
4.如图表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侵入人体后,病毒和T细胞的浓度变化曲线。对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人体免疫系统不能识别HIV
B.HIV和T细胞的增殖呈正相关
C.艾滋病的发生是患者的直接死因
D.该图表明人体第三道防线在抵抗病原体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5.关于种群和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自然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往往会发生变化
B.性引诱剂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从而使种群的密度下降
C.“S”型增长的池塘鱼类种群数量为K/2时,捕捞可获得最大效益
D.在种群“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Nt=N0λt中,λ随种群数量的增长不断变大
6.下列关于生物科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萨顿采用类比推理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B.采用对照实验的方法,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C.高斯用数学模型的方法,构建大草履虫的S型种群增长曲线
D.科学家用同位素标记人和小鼠细胞表面蛋白质分子,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二、综合题
7.在理想的实验条件下,将小麦放在密闭的广口瓶中,以测定CO2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研究温度对小麦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点叶肉细胞中消耗的O2来自____(填“叶绿体”或“线粒体”)。适当降低光照强度,A点将向_______移动。40℃与60℃时,CO2的吸收量均为0,二者的区别是_______。
(2)测得该植物光合速率最大值为(用单位时间内CO2的总固定量表示)_____mg/单位面积·h。小麦在30℃条件下光照12小时,20℃条件下黑暗8小时,有机物(葡萄糖)的积累量为______。
(3)在适宜的条件下,若用CO2、H218O供给该小麦进行代谢,一段时间后葡萄糖中也发现了放射性,请简要阐述其产生的过程_______。(用箭头和物质表示)
(4)利用纸层析法可以分离该绿色植物叶片中的色素,其原理是_______,从结果看,滤纸条上相邻且距离最远的两条色素带呈_______色和_______色。
8.寨卡病毒是RNA病毒,该病毒会攻击胎儿的神经元,引起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缺陷。成年人感染寨卡病毒后,有低热、关节疼痛等症状,机体会通过调节来清除体内病毒。请分析回答:
(1)寨卡病毒造成的胎儿神经系统发育缺陷和缺少_______________激素的效果很相似。成年人感染寨卡病毒后出现的发热症状,原因之一是刺激了下丘脑中的_______________中枢,使肾上腺素的量增加,从而使产热增加。
(2)发热后,病人饮水较多,血浆渗透压降低会直接刺激下丘脑中的_______________,进而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_______________,导致尿量增加,利于毒素排出体外。
(3)消灭侵入宿主细胞中的寨卡病毒,要依赖免疫系统产生的_______________细胞与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宿主细胞裂解死亡。
(4)科学家研制中的DNA疫苗是含有一段根据病原体设计的DNA片段,导入到体内后,
某些细胞会分泌出很多类似病原体的分子,这些分子可作为_______________物质刺激人体免疫系统发生反应。据此分析,DNA疫苗_______________(能/不能)直接引起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5)寨卡病毒和其它RNA病毒一样,很难制作其疫苗,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9.决定玉米籽粒有色(C)和无色(c)、淀粉质(B)和蜡质(b)的基因位于9号染色体上,结构异常的9号染色体一端有染色体结节,另一端有来自8号染色体的片段(见图1)。科学家利用玉米染色体的特殊性进行了图2所示的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籽粒有色与籽粒无色是一对相对性状,若用来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该相对性状应满足2个条件:条件1是所选相对性状________,条件2是所选相对性状_________。
(2)8号染色体片段转移到9号染色体上的变异现象称为_________。
(3)图2中的母本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这两对基因所在的染色体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发生联会。
(4)图2中的亲本杂交时,F1出现了四种表现型,其中表现型为无色蜡质个体的出现,最可能是因为亲代__________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_________,产生了基因型为__________的重组型配子。
(5)由于异常的9号染色体上有__________作为C和b的细胞学标记,所以可在显微镜下通过观察染色体来研究两对基因的重组现象。将F1表现型为无色蜡质个体的组织细胞制成临时装片观察,选取处于________的细胞,观察到_________的染色体,可作为基因重组的细胞学证据。
10.图甲表示某自然保护区的能量流动过程[单位为103kJ/(m2·y)],A、B、C、D 代表不同类型的生物,每一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都被分为E1、E2两部分。图乙表示某一种野生动物的数量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E2散失到环境中的形式是_____,图甲中的营养结构可表示为_____。
(2)太阳能的不断输入是推动该系统能量流动、物质循环、______功能实现的基础。E1代表的含义______。
(3)为了保证各营养级能量的需求,随着营养级升高,人为输入的有机物应该_____(填增加或减少),图中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4)生态学上有“中度干扰”假说,就是一个生态系统受到中等程度干扰时,能够维持自身的相对稳定,人类无需参与。但是超过6级的地震灾害对于生态系统来说却是灾难性的,这说明________。
(5)乙图AB段表示地震后该动物数量急剧下降,为了保护该物种不至于被灭绝,在B点应采取______保护措施,为其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B点时该种群的的年龄组成应属于_____型。
11.为了获得β-胡萝卜素产品,某小组开展了产β-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较耐酸)酵母的筛选与色素提取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用的培养皿常用的两种灭菌方法是_____;为了减少灭菌后器皿被污染,灭菌前应该将器皿________。
(2)为了筛选出酵母菌,培养基中添加了青霉素,其目的是_____。
(3)上图是灭菌锅及其局部剖面示意图,为达到灭菌效果,灭菌锅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一般是_______。图中甲、乙、丙指示的依次是_____。 (填序号)
①安全阀、放气阀、压力表
②放气阀、安全阀、压力表
③安全阀、放气阀、温度表
④放气阀、安全阀、温度表
(4)为了将分离到的菌株纯化,挑取了菌落在 3 块相同平板上划线,结果其中一块平板的各划线区均未见菌生长,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
(5)在研磨酵母细胞时,除了添加石英砂帮助研磨;研磨时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添加 CaCO3,理由是______。
参考答案:
1.B
【分析】脂质可以分为脂肪(储能物质,减压缓冲,保温作用)、磷脂(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固醇类物质包括胆固醇(动物细胞膜的成分,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促进性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产生)和维生素D(促进小肠对钙磷的吸收)。
【详解】A、磷脂是生物膜的基本成分,磷脂双分子层参与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胆固醇也可参与构成动物细胞膜,但脂肪不参与构成细胞膜,A错误;
B、根瘤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生物不含高尔基体,故根瘤菌细胞壁形成的过程中,不需要高尔基体直接参与,B正确;
C、氧气的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自由扩散也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故温度也可通过影响细胞膜的流动性而影响氧气的跨膜运输,C错误;
D、物理模型是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模型,DNA衍射图谱不是物理模型,D错误。
故选B。
2.B
【分析】溶液中的溶质或气体可发生自由扩散,溶液中的溶剂发生渗透作用;渗透作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植物细胞内原生质层可以看作是半透膜,动物细胞的细胞膜可以看作是半透膜,所以都可以发生渗透吸水。
【详解】题意显示,在a浓度溶液中的萝卜条,质量不变,说明蔗糖溶液浓度与细胞液浓度相等;在b浓度溶液中的萝卜条,质量减小,说明蔗糖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因此,将处于b浓度溶液中的萝卜条移入a浓度溶液中,则该萝卜条吸水,导致同时导致细胞液浓度逐渐变小,B正确。
故选B。
3.A
【分析】分析题图:甲图为某哺乳动物体细胞中部分染色体及其上的基因示意图;乙图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丙图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丁图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详解】A、甲细胞产生的基因突变可以通过卵细胞(生殖细胞)传递给子代,A正确;
B、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因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分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错误;
C、根据甲图中的基因组成可知,甲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在未突变前该哺乳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丁细胞可能没有发生基因突变,则丁产生的子细胞中的基因组成是AB和aB或aB或Ab,C错误;
D、根据丙细胞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可知该动物的性别为雌性,要判断该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应选用另一雄性动物与其测交,D错误。
故选A。
4.D
【分析】题图分析:图示表示HIV浓度与T细胞浓度的关系;HIV进入人体后,攻击T细胞,随着HIV浓度上升,会破坏更多的T细胞,使T细胞数目下降,从而使人体的细胞免疫能力丧失,体液免疫能力降低,最终使人体免疫能力全部丧失。
【详解】A、人体免疫系统能够识别HIV,所以在开始的一段时间内造成该病毒的浓度下降,A错误;
B、此病毒直接侵害人体的T细胞,与T细胞的变化呈负相关,B错误;
C、艾滋病病人往往死于严重感染、恶性肿瘤等,C错误;
D、缺乏T细胞,会导致免疫缺陷,因此通过该图能说明人体第三道防线在抵抗病原体等方面有重要作用,D正确。
故选D。
5.A
【分析】1、种群是某一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总和,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四个基本特征,其中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性别比例也可影响种群密度;
2、“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
3、“S”型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
【详解】A、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因素有自然选择、突变和基因重组,因此自然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往往会发生变化,A正确;
B、性引诱剂会改变性别比例,进而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从而使种群的密度下降,B错误;
C、“S”型增长的池塘鱼类种群数量为K时,捕捞可获得最大效益,C错误;
D、在种群“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 Nt=N0λt中,λ恒定不变,D错误。
故选A。
6.C
【分析】1.假说-演绎法: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例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摩尔根研究的伴性遗传等;
2.类比推理法:类比推理指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推断出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上(这一属性已为类比的一个对象所具有,另一个类比的对象那里尚未发现)也相同的一种推理.萨顿的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运用了类比推理法;
3.模型构建法: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具体的实物或其它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抽象的形式来表达.模型的形式很多,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
【详解】A、萨顿采用类比推理法,通过观察蝗虫的减数分裂过程,发现了染色体和孟德尔提到的遗传因子具有明显的平行关系,据此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A错误;
B、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中采用了对比实验法,B错误;
C、生态学家高斯,运用数学模型的方法,构建了大草履虫的S型种群增长曲线,C正确;
D、科学家用荧光标记人和小鼠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D错误。
故选C。
7.(1) 叶绿体 左 前者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后者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都等于零(植物死亡)
(2) 8 30mg
(3)H218O→C18O2→C6H1218O6
(4) 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越高扩散得越快,反之则慢 橙黄色 黄
【分析】图中实线为光照下CO2的吸收/释放量,代表净光合速率;虚线为黑暗下CO2的产生量,代表呼吸速率。由曲线走向可知,净光合速率在30℃时最高,呼吸速率在40℃左右最高。
【详解】(1)A点时光照下CO2吸收/释放量为0,净光合速率为0,即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因此呼吸消耗的O2来自叶绿体光合作用制造的。
A点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适当降低光照强度会降低光合速率,曲线走势可知光合速率在30℃左右最高,呼吸速率在40℃左右最高,所以A点会向左移动,提高光合速率并降低呼吸速率,令两者相等。
40℃时,CO2的产生量不为0,CO2的吸收量为0,代表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60℃时,呼吸速率为0,CO2的吸收量也为0,代表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都等于零(植物死亡)。
(2)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即实线与虚线的距离表示,在图中最大值在30℃获得,此时光合速率=5+3=8mg/单位面积·h。
小麦在30℃条件下光照中净光合速率为5mg/单位面积·h,12小时积累固定CO2为5×12=60mg/单位面积,20℃条件下黑暗中呼吸速率为2mg/单位面积·h,8小时消耗有机物产生CO2为2×8=16mg/单位面积,因此共计固定CO2为60-16=44mg/单位面积,又由于题中用CO2表示速率,转化为葡萄糖需要根据相对分子质量比例计算,葡萄糖的积累量为44÷44×180=180mg/单位面积。
(3)H218O的18O要转移到葡萄糖中,需要先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转移到C18O2,再由C18O2参与光合作用暗反应,转移到C6H1218O6。
(4)纸层析法分离该绿色植物叶片中的色素,原理是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越高扩散得越快,反之则慢。
结果中相邻且距离最远的两条色素带为第一、二条的胡萝卜素和叶黄素,颜色分别为橙黄和黄色。
8. 甲状腺 体温调节 渗透压感受器 减少 效应T 抗原 不能 单链RNA比较容易变异,使其抗原发生变化
【分析】寨卡病毒是一种RNA病毒,遗传信息传递的过程:RNA→DNA→RNA→蛋白质,DNA→DN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没有独立生存的能力,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存下去,所以机体一般通过细胞免疫将之消灭。
【详解】(1)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神经系统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所以缺少甲状腺激素和寨卡病毒都能造成胎儿神经系统发育的缺陷。成年人感染寨卡病毒后出现的发热症状,是因为刺激了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促进肾上腺素的分泌,从而使产热增加。
(2)血浆渗透压降低会直接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促进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导致尿量减少。
(3)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宿主细胞)结合,使得靶细胞裂解死亡。
(4)细胞会分泌出很多类似病原体的分子相当于抗原,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反应。DNA疫苗不能直接引起免疫反应,其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可以引起免疫反应。
(5)寨卡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由于RNA是单链的,容易发生变异,所以很难制作其疫苗。
【点睛】本题以寨卡病毒为材料,考查了病毒的特点、体温调节、水盐平衡调节和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点,要求考生掌握病毒的结构特点、进入机体以后引起的免疫调节过程以及引起的体温、渗透压的变化等过程,根据已经学过的相关过程细心,不难得出正确答案。
9. 容易区分 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易位(染色体结构变异) 能 初级卵母 交叉互换 bc 结节和片段 有丝分裂中期 有片段无结节
【分析】1、图2中的母本染色体上含有两对等位基因,只在两端稍微有所区别,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这两对等位基因会发生配对,所以这两对等位基因所在的部分染色体能发生联会。
2、正常情况下,图2表示的类型杂交,由于母本有结构异常片段的存在,只能产生Wxc的配子,后代不会出现表现型为无色蜡质个体,但是如果出现的话,说明母本产生了wxc的配子,要产生这种配子,需要经过染色体的交叉互换,产生wxc的配子。
【详解】(1) 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的实验性状应该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并易于区分。
(2)一条染色体的一部分片段转移到另外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称为染色体变异,并且这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
(3)图2中的母本染色体上含有两对等位基因,只在两端稍微有所区别,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这两对等位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会发生配对,所以这两对等位基因所在的部分染色体能发生联会。
(4)正常情况下,图2表示的类型进行杂交,由于母本有结构异常片段的存在,只能产生Bc的配子,后代不会出现表现型为无色蜡质个体,但是如果出现的话,说明母本产生了bc的配子,要产生 bc这种配子,需要初级卵母细胞同源染色体发生交叉互换。
(5)从图中可以看出异常的9号染色体上有结节和片段,与正常的9号染色体有明显的区别,可以作为C和b的细胞学标记,可在显微镜下通过观察染色体来研究两对基因的重组现象;将F1表现型为无色蜡质个体有丝分裂中期的组织细胞制成临时装片观察,因为如果观察到有片段无结节的染色体,可作为基因重组的细胞学证据。
【点睛】本题考查染色体变异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及应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0.(1) 热能 A→B→D
(2) 信息传递 储存在生物体内有机物中的能量
(3) 增加 3/18×100%=16.7%
(4)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5) 易地 增长
【分析】题图分析,图甲中,A能固定太阳能,则A为生产者,B、D为消费者,A、B、D都有能量流向C,则C为分解者;图乙中,AB段该生物数量减少,BC段该生物数量大幅度上升,C点野外回放后数量趋于稳定。
【详解】(1)E2散失到环境中的形式是热能,这部分能量生物无法利用,因而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表现为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图甲中的营养结构,即食物链可表示为A→B→D。
(2)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这部分太阳能的不断输入是推动该系统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功能实现的基础。图中E1代表的同化量中除了呼吸消化剩下的那部分能量,代表的是生物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
(3)由于生态系统吧中能量流动表现为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征,因此,为了保证各营养级能量的需求,随着营养级升高,人为输入的有机物应该增加,图中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为16+2=18×103kJ/(m2·y),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为3×103kJ/(m2·y),因此图中第二营养级传递到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3÷18×100%=16.7%。
(4)生态学上有“中度干扰”假说,就是一个生态系统受到中等程度干扰时,能够维持自身的相对稳定,人类无需参与,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是超过6级的地震灾害对于生态系统来说却是灾难性的,当对生态系统的干扰超过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因而说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5)乙图AB段表示地震后该动物数量急剧下降,说明当地环境已经遭到破坏,为了保护该物种不至于灭绝,在B点应采取易地保护措施,为其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B点时该种群的的年龄组成应属于增长型,因为易地保护后BC段的种群数量在增加,因而判断此时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11.(1) 干热灭菌和高压蒸汽灭菌 用牛皮纸(报纸)包扎器皿
(2)抑制细菌(放线菌)生长
(3) 121℃、100kPa ①
(4)接种环温度过高,菌被杀死
(5) 不需要 CaCO3用于中和酸性物质,β-胡萝卜素较耐酸,因此不需添加
【分析】无菌操作包括灭菌和消毒两种方式,消毒的方法有巴氏消毒法、酒精消毒、 煮沸消毒法;灭菌的方法有干热灭菌、灼烧灭菌和高压蒸汽灭菌。题图所示为高压蒸汽灭菌锅。
【详解】(1)实验室中培养皿的灭菌方法有干热灭菌和高压蒸汽灭菌,能将物品表面及内部的微生物以及芽孢和孢子杀死。为了减少灭菌后器皿被污染,灭菌前通常用牛皮纸(或报纸)包扎器皿,再进行灭菌。
(2)青霉素可抑制细菌 (放线菌)生长,而不影响酵母菌,所以向培养基中添加青霉素可筛选出酵母菌。
(3)图中所示为高压灭菌锅的结构,甲是安全阀,乙是放气阀,丙是压力表。
使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对物品进行灭菌时,应将灭菌锅的温度和压力条件设置为121℃、100kPa,才能达到灭菌效果。
(4)平板上各划线区均未见菌生长,最可能是接种环灼烧灭菌后未冷却即进行蘸取菌液,温度过高,菌被杀死。
(5)提取色素时 ,添加石英砂的目的是有助于研磨充分,而加CaCO3的目的是防止叶绿素被酸性环境破坏,由于β一胡萝卜素较耐酸,所以不需向其中加入CaCO3。
云南省昆明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三第八次考前适应性训练理综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云南省昆明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三第八次考前适应性训练理综生物试题(含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九)理综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九)理综生物试题(含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云南省昆明市三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综合测试理综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云南省昆明市三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综合测试理综生物试题(含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