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上海市徐汇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上海市徐汇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现代文,综合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上海市徐汇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一、文言文。(36分)
1.(12分)默写与运用。
(1)山随平野尽, 。(李白《渡荆门送别》)
(2) ,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3)七八个星天外,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4) ,渔唱起三更。(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5)每当学习陷入困境,坚韧不拔的同学都会用陆游《游山西村》中的名句“ , ”来鼓舞自己。
2.(24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董遇好学
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兴平中,关中扰乱,与兄季中依①将军段煨。采稆负贩②,而常挟持经书,投闲习读,其兄笑之,而遇不改。 ……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选自《三国志》裴松之注引《魏略》)
【注释】:①依:投靠。②采稆负贩:收割贩卖野生稻子(维持生活)。
(1)【甲】文选自《 》
(2)解释【乙】文中的加点词。
①常挟持经书
②人有从学者
(3)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划线的句子。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4)对【乙】文中划线句意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没有一天不感到痛苦饥渴。
B.因为痛苦饥渴而没有时间。
C.因为没有时间而感到苦恼。
D.没有时间去感受痛苦饥渴。
(5)①【甲】文中以吃“嘉肴”来类比 ;②【乙】文中“三余”是指 、 、 三类时间。
(6)【甲】文认为教别人对于自己的学习很重要,因为“ ”(用成语回答);【乙】文中董遇不肯教学生,是因为他认为最好的学习方法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
二、现代文。(34分)
3.(16分)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善用语言的力量
何冠军
①生活中,无论是日常攀谈还是正式发言,语言都可谓交流的工具、思维的载体。重视语言、善用语言,让语言有理有德亦有情,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②语言的力量,首在言之成理。“言贵于有物,无物,非言也。”就拿开会发言来说,一个人的讲话之所以能振奋人心、引起共鸣,关键在于相关语言都找到了恰当的支点,在事实和逻辑层面无懈可击,有说服力。
③语言的力量,贵在言之有德。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讲往往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纵观历史长河,那些“舍身为国”者所发出惊人之语,终能流芳千古,为民族精神注入生动元素。反观那些投机者,纵然巧舌如黄,由于没有人格的光亮、缺少修养的支撑,自然无法令人信服。
④“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这是行文的典范,又何尝不是语言的真义?语言的力量,亦在言之共情。话语真情充沛,方能生发出直抵人心的力量。穆青采访焦裕禄事迹时情动于裏、挥洒热泪,多年后,其采访日记上仍依稀可见斑斑泪痕。有了真情的贯注,那么语言和作品就都有了永不枯竭的活力,可以抵御时光而历久弥新。
⑤反过来看,轻视语言的力量,往往会添堵添乱,甚至造成危害。现实中,有的新闻报道很难引起受众的兴趣,原因何在?问题就在于这些报道内容干瘪、细咂无味,要么是脱离实践的空话,要么是违背情理的套话。例如发生安全事故,人们最关切的是伤亡情况和救援进展动态,个别地方的新闻发布却大篇幅着墨于“地方领导重视”,缺少事件本身的信息。这样的语言,很容易引发受众的不满。
⑥“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当然,强调善用语言,也并不是提倡夸夸其谈,更不是否定行动的力量、落实的价值。语言是行动的影子,行动是语言的土壤。挖掘语言的宝藏,品味言语的艺术,有助于更好传递信息、交流意见、沟通情感,也必将推动行之有恒、行之有格、行之有效。从这个角度来说,从真理中汲取营养,在道德信仰中涵养定力,于情感中激发共鸣,不仅有利于激发语言的力量,而且最终能实现知行合一、言行并举。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第②—④段依次论述了① 、② 、③ 的观点。本文的中心论点是④
。
(2)第⑤段划线句的作用是
(3)联系全文,分析第⑥段的作用。
4.(18分)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必然的抵达
张丽钧
①孩子,那一年,你还未必会写“目标”这两个字,却似乎突然明白了为何而活。仿佛是在呓语,又仿佛是在宣誓,你说:“我要当工程师!”天知道你小小的心究竟晓不晓得什么叫“工程师”,没准,你以为“工程师”就是一块可以吹得像气球一样大大的泡泡糖。但是,最初那一茎不经意的绿芽,在被父母千百次说笑着重复之后,竟成为了你羞赧地讲出的一株真正的梦想之树。
②我多次追问自己,莫非,不是你寻到了那个目标,而是那个目标寻到了你?或者,你们互相寻找,然后惊喜地拥有了对方?反正,那个目标开始小蛇一般明晃晃地跃动着,总诱着你的脚步向前。
③你怀疑过自己。你曾沮丧地说:“太多的人都比我优秀。”你老是巴望着自己的名字排在成绩单的第一位,然而,你的前面,总有几个名字在那里晃啊晃,拦住你,不让你遂愿。我说:“妈妈是做教师的,知道教育界有个著名的‘第10名现象’,就是说,在班级里排名第10名左右的孩子以后是最有出息的。别气馁,你要生出与竞争对手较量人生最终得分的雄心。”
④你于是微笑着前行,心儿的帆,鼓得满满。
⑤你寻梦寻得好辛苦。在万里之外的异国,我惊讶地发现你稚气未脱的眉宇间竟隐约有了一道只有母亲才能发现的细纹!我慌了。我问自己,这孩子究竟给自己的眉心施了怎样的压?须知,上万次的局部皮肤活动才能缔造一条皱纹啊!离别的时候,我郑重书写了《母亲至嘱16条》,令你贴于床头。其中一条,就是告诫你“不皱眉”的。我好怕在追梦途中,你被滑黠的窃贼窃走人生的快乐。我要你的眉梢永挑着欢笑。
⑥后来,你戴上了博士帽。你告诉我说,你是你们高中同学中第一个拿到博士学位的。我立刻想到了那张曾被你万分看重的成绩单。孩子,你看,这一回,到底是谁的名字,当仁不让地排到了第一位?
⑦再后来,你被允以可观的人生红利。你问我:“我到底该不该去拿呢?”我记得曾跟你说过,生命,有一种粗略的计分方式,那就是金钱占有的多寡。而今,你突然拥有了这种并不惹人反感的得分机会,我自然不该拦你。但是,孩子,与你进一步接近自己的人生目标相比,我建议你舍弃这红利,我宁愿看你在更靠近目标的地方,乘着风,去追梦。
⑧“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孩子,不要听信这样的话。相信吧,当你拥抱远方的时候,你就拥抱了一个全新的自己。只有卓异的耳朵,才可以听清远方的召唤;只有插翅的心灵,才可以饱览远方的胜境。
⑨有时候你也会惶惑,抱怨说你与自己的目标互相背弃了,懵懵懂懂,甚至南辕北辙。我想提醒你的是,那一年,我们一起攀登峨眉山,蜿蜒的山路,有一截,居然是往回走的。你叫了起来:“这离金顶不是越来越远了吗?”可是,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我们在走过那一段非走不可的“冤枉路”之后,必然地攀上了更高的山峰。
⑩孩子,如今你已经成为了一名名副其实的工程师,而你的梦还远没有结束。那条明晃晃的小蛇,又在你前面跃动了吧?孩子,答应我,别拿自己的目标与他人的目标交换,别把目标兑成沉甸甸的金子,别怕目标在眼前的瞬间消失。只要你肯率先把一颗滚烫的心慨然交付远方,身体的抵达,是迟早的事。
(1)第①段中“最初那一茎不经意的绿芽”具体是指
(2)请概括文中妈妈陪伴孩子追逐梦想的过程。
①当孩子为考试名次沮丧时,妈妈鼓励他要较量人生最终得分
②
③当孩子戴上博士帽时,妈妈引导他回头看当初那张成绩单
④
⑤当孩子抱怨自己与目标互相背弃时,妈妈提醒他有些弯路是必须的经历。
(3)以下对第④段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运用了比喻修辞,将信心比作风帆。
B.形象地写出了孩子自信前行的状态。
C.独立成段,有突出强调的表达效果。
D.侧面表现出妈妈希望孩子能考第一。
(4)结合第⑩段划线句中加点词的含义,分析结尾句对表现文章主旨的作用。
三、综合运用。(20分)
5.(12分)综合运用,完成问题。
(1)某班同学开展了“建筑可阅读”实践活动。活动策划小组上网搜索到了三张“打卡推荐榜”。请为图二取一个合适的四字榜单名。
(2)你们小组选择前往位于淡水路的艾青故居进行参观。以下哪一项不是组长必须要提前准备的事项
A.规划前往场馆的路线
B.查询值得购买的纪念品
C.通知集合时间及地点
D.了解场馆参观条件和要求
(3)小组成员来到艾青故居,你需要将下面一组资料整理一下,向组员介绍艾青故居,最合理的介绍顺序是
①狱中,艾青开始创作诗歌,由律师偷偷带出的诗歌一经发表,引起广泛反响。
②在此期间,艾青加入了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还见到了鲁迅。
③从此,艾青由一位画家转变为诗人,他的很多诗歌都充满了爱国情愫。
④淡水路丰裕里内的这座建筑是艾青旧居,它见证了艾青一段艰苦而极富意义的人生历程。
⑤也是在这里,他因宣传共产主义的罪名被捕入狱。
A.④②⑤①③
B.④⑤①③②
C.①④③②⑤
D.①④②③⑤
6.(8分)上海近年来一直在推进“建筑可阅读”工作,在建筑物外墙上设置二维码,游客可以“扫码阅读”。同学们想为艾青的诗作《我爱这土地》录一段作品推介的音频,作为扫码聆听资源,请写一段100字左右的推介文字。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四、写作。(60分)
7.(60分)虽然更多的时候,我们在被人照顾,但我们也有过对峙困难的小小勇敢,也有过温暖他人的点滴行动,也有着自我超越的卑微执着。“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平凡的我,也值得被自己点赞。
请以“想给自己也点个赞”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600字以上。
(2)不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3)不得抄袭。
2022年上海市徐汇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文言文。(36分)
1.(12分)默写与运用。
(1)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
(2) 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3)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4) 古今多少事 ,渔唱起三更。(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5)每当学习陷入困境,坚韧不拔的同学都会用陆游《游山西村》中的名句“ 山重水复疑无路 , 柳暗花明又一村 ”来鼓舞自己。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1)江入大荒流(注意“入”的书写)
(2)醉翁之意不在酒(注意“醉”的书写)
(3)两三点雨山前
(4)古今多少事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2.(24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董遇好学
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兴平中,关中扰乱,与兄季中依①将军段煨。采稆负贩②,而常挟持经书,投闲习读,其兄笑之,而遇不改。 ……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选自《三国志》裴松之注引《魏略》)
【注释】:①依:投靠。②采稆负贩:收割贩卖野生稻子(维持生活)。
(1)【甲】文选自《 礼记 》
(2)解释【乙】文中的加点词。
①常挟持经书 拿
②人有从学者 跟随
(3)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划线的句子。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4)对【乙】文中划线句意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C
A.没有一天不感到痛苦饥渴。
B.因为痛苦饥渴而没有时间。
C.因为没有时间而感到苦恼。
D.没有时间去感受痛苦饥渴。
(5)①【甲】文中以吃“嘉肴”来类比 学“至道” ;②【乙】文中“三余”是指 冬天 、 夜里 、 阴雨天 三类时间。
(6)【甲】文认为教别人对于自己的学习很重要,因为“ 教学相长 ”(用成语回答);【乙】文中董遇不肯教学生,是因为他认为最好的学习方法是 多读 (用自己的话回答)
【分析】【参考译文】
【甲】虽然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自己不足之处,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兑命》上说:“教人是学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乙】董遇,字季直。为人朴实敦厚,从小喜欢学习。汉献帝兴平年间,关中李榷等人作乱,董遇和他哥哥投奔到朋友段煨将军处,董遇和他哥哥入山打柴背回来卖钱(维持生活),每次去打柴董遇总是带着书本,一有空闲就拿出来诵读,他哥哥讥笑他,但他还是照样读他的书。……有从学者问董遇问题,他不肯教,却对人家说:“一定要先读一百遍!”说:“把书读过上百遍,书里的意思自然就能领会了。”请教的人说:“您说的有道理,只是苦于没有时间。”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时间。”有人问“三余”的意思。董遇说:“冬天是一年剩下的时间(可以读书),夜晚是白天剩下的时间(可以读书),阴雨天是农事劳作剩下的时间(可以读书)。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虽有佳肴》出自西汉戴圣缩编的《礼记》。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一有空闲就拿出来诵读。持:拿;
②句意:有从学者问董遇问题。从:跟随。
(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然后,这样以后。反,反省。句意:知道自己不足之处,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
(4)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能力。划线句的意思是:只是苦于没有时间。所以,因为没有时间而感到苦恼。
故选:C。
(5)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根据“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可知,【甲】文中以吃“嘉肴”来类比学“至道”;根据【乙】文中“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可知,“三余”是指多读、冬天、夜里、阴雨天三类时间。
(6)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根据“教学相长也”可知,【甲】文认为教别人对于自己的学习很重要;根据“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其义自见'”可知,董遇不肯教学生,是因为他认为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多读。
答案:
(1)礼记
(2)①拿;②跟随。
(3)知道自己不足之处,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
(4)C
(5)学“至道”多读 冬天 夜里 阴雨天
(6)教学相长 多读
【点评】“之”的用法:
①旁人皆为之感怆。(之:代词)
②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往,到……去)
③与民同游观之乐。(之:的)
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⑤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补充音节)
⑥何陋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⑦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二、现代文。(34分)
3.(16分)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善用语言的力量
何冠军
①生活中,无论是日常攀谈还是正式发言,语言都可谓交流的工具、思维的载体。重视语言、善用语言,让语言有理有德亦有情,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②语言的力量,首在言之成理。“言贵于有物,无物,非言也。”就拿开会发言来说,一个人的讲话之所以能振奋人心、引起共鸣,关键在于相关语言都找到了恰当的支点,在事实和逻辑层面无懈可击,有说服力。
③语言的力量,贵在言之有德。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讲往往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纵观历史长河,那些“舍身为国”者所发出惊人之语,终能流芳千古,为民族精神注入生动元素。反观那些投机者,纵然巧舌如黄,由于没有人格的光亮、缺少修养的支撑,自然无法令人信服。
④“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这是行文的典范,又何尝不是语言的真义?语言的力量,亦在言之共情。话语真情充沛,方能生发出直抵人心的力量。穆青采访焦裕禄事迹时情动于裏、挥洒热泪,多年后,其采访日记上仍依稀可见斑斑泪痕。有了真情的贯注,那么语言和作品就都有了永不枯竭的活力,可以抵御时光而历久弥新。
⑤反过来看,轻视语言的力量,往往会添堵添乱,甚至造成危害。现实中,有的新闻报道很难引起受众的兴趣,原因何在?问题就在于这些报道内容干瘪、细咂无味,要么是脱离实践的空话,要么是违背情理的套话。例如发生安全事故,人们最关切的是伤亡情况和救援进展动态,个别地方的新闻发布却大篇幅着墨于“地方领导重视”,缺少事件本身的信息。这样的语言,很容易引发受众的不满。
⑥“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当然,强调善用语言,也并不是提倡夸夸其谈,更不是否定行动的力量、落实的价值。语言是行动的影子,行动是语言的土壤。挖掘语言的宝藏,品味言语的艺术,有助于更好传递信息、交流意见、沟通情感,也必将推动行之有恒、行之有格、行之有效。从这个角度来说,从真理中汲取营养,在道德信仰中涵养定力,于情感中激发共鸣,不仅有利于激发语言的力量,而且最终能实现知行合一、言行并举。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第②—④段依次论述了① 言之成理 、② 言之有德 、③ 言之共情 的观点。本文的中心论点是④
善用语言的力量。(或:重视语言、善用语言,让语言释放智慧与力量,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2)第⑤段划线句的作用是 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了乡村动员植树讲空话套话和安全事故后的新闻发布讲废话假话的事例,从反面有力地论证了“轻视语言的力量,忽视沟通的艺术,往往容易言不由衷、表意不明,甚至造成误解、触发矛盾”的观点,进一步证明中心论点。
(3)联系全文,分析第⑥段的作用。
【分析】文章由生活中人们运用语言的日常现象,自然引出中心论点“善用语言,让语言释放智慧与力量,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后从“语言的力量,首在言之成理”“语言的力量,贵在言之有德”“语言的力量,亦在言之共情”三方面论述了语言的力量。然后从反面论证了“轻视语言的力量,忽视沟通的艺术,往往容易言不由衷、表意不明,甚至造成误解、触发矛盾”的观点。最后得出结论“语言是行动的影子,行动是语言的土壤”,总结全文。
【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中心论点的概括。文章由生活中人们运用语言的日常现象,自然引出中心论点“善用语言,让语言释放智慧与力量,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后从“语言的力量,首在言之成理”“语言的力量,贵在言之有德”“语言的力量,亦在言之共情”三方面论述了让语言更好地释放出力量的方法。
(2)本题考查论证方法的运用及作用的分析。第⑤段画线句子列举了乡村动员植树讲空话套话和安全事故后的新闻发布讲废话假话的事例,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从反面有力地论证了“轻视语言的力量,忽视沟通的艺术,往往容易言不由衷、表意不明,甚至造成误解、触发矛盾”的观点,进一步证明中心论点。
(3)本题考查的是结尾段的作用。从结构和内容方面进行回答。第⑥段从“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及“语言是行动的!影子,行动是语言的土壤”等关键语句可知这一段主要论述的是语言与行动之间的关系,即:做到知行合一、言行并举,并且在最后强调了知行合一、言行并举的重要性。同时这是文章的结尾,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呼应了文章的标题和开头,使全文的论说更加严谨。
答案:
(1)言之成理 言之有德 言之共情 善用语言的力量。(或:重视语言、善用语言,让语言释放智慧与力量,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了乡村动员植树讲空话套话和安全事故后的新闻发布讲废话假话的事例,从反面有力地论证了“轻视语言的力量,忽视沟通的艺术,往往容易言不由衷、表意不明,甚至造成误解、触发矛盾”的观点,进一步证明中心论点。
(3)第⑥段论述了语言与行动的关系,强调了知行合一、言行并举的重要性,使全文的论说更加严谨。
【点评】明确论点的要求应满足三点:作者的观点、明确的判断、完整的句子。学会在文章中找出和概括符合观点的句子。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①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 ②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③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 ④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 ⑤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整体感知文本,进行归纳总结。
4.(18分)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必然的抵达
张丽钧
①孩子,那一年,你还未必会写“目标”这两个字,却似乎突然明白了为何而活。仿佛是在呓语,又仿佛是在宣誓,你说:“我要当工程师!”天知道你小小的心究竟晓不晓得什么叫“工程师”,没准,你以为“工程师”就是一块可以吹得像气球一样大大的泡泡糖。但是,最初那一茎不经意的绿芽,在被父母千百次说笑着重复之后,竟成为了你羞赧地讲出的一株真正的梦想之树。
②我多次追问自己,莫非,不是你寻到了那个目标,而是那个目标寻到了你?或者,你们互相寻找,然后惊喜地拥有了对方?反正,那个目标开始小蛇一般明晃晃地跃动着,总诱着你的脚步向前。
③你怀疑过自己。你曾沮丧地说:“太多的人都比我优秀。”你老是巴望着自己的名字排在成绩单的第一位,然而,你的前面,总有几个名字在那里晃啊晃,拦住你,不让你遂愿。我说:“妈妈是做教师的,知道教育界有个著名的‘第10名现象’,就是说,在班级里排名第10名左右的孩子以后是最有出息的。别气馁,你要生出与竞争对手较量人生最终得分的雄心。”
④你于是微笑着前行,心儿的帆,鼓得满满。
⑤你寻梦寻得好辛苦。在万里之外的异国,我惊讶地发现你稚气未脱的眉宇间竟隐约有了一道只有母亲才能发现的细纹!我慌了。我问自己,这孩子究竟给自己的眉心施了怎样的压?须知,上万次的局部皮肤活动才能缔造一条皱纹啊!离别的时候,我郑重书写了《母亲至嘱16条》,令你贴于床头。其中一条,就是告诫你“不皱眉”的。我好怕在追梦途中,你被滑黠的窃贼窃走人生的快乐。我要你的眉梢永挑着欢笑。
⑥后来,你戴上了博士帽。你告诉我说,你是你们高中同学中第一个拿到博士学位的。我立刻想到了那张曾被你万分看重的成绩单。孩子,你看,这一回,到底是谁的名字,当仁不让地排到了第一位?
⑦再后来,你被允以可观的人生红利。你问我:“我到底该不该去拿呢?”我记得曾跟你说过,生命,有一种粗略的计分方式,那就是金钱占有的多寡。而今,你突然拥有了这种并不惹人反感的得分机会,我自然不该拦你。但是,孩子,与你进一步接近自己的人生目标相比,我建议你舍弃这红利,我宁愿看你在更靠近目标的地方,乘着风,去追梦。
⑧“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孩子,不要听信这样的话。相信吧,当你拥抱远方的时候,你就拥抱了一个全新的自己。只有卓异的耳朵,才可以听清远方的召唤;只有插翅的心灵,才可以饱览远方的胜境。
⑨有时候你也会惶惑,抱怨说你与自己的目标互相背弃了,懵懵懂懂,甚至南辕北辙。我想提醒你的是,那一年,我们一起攀登峨眉山,蜿蜒的山路,有一截,居然是往回走的。你叫了起来:“这离金顶不是越来越远了吗?”可是,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我们在走过那一段非走不可的“冤枉路”之后,必然地攀上了更高的山峰。
⑩孩子,如今你已经成为了一名名副其实的工程师,而你的梦还远没有结束。那条明晃晃的小蛇,又在你前面跃动了吧?孩子,答应我,别拿自己的目标与他人的目标交换,别把目标兑成沉甸甸的金子,别怕目标在眼前的瞬间消失。只要你肯率先把一颗滚烫的心慨然交付远方,身体的抵达,是迟早的事。
(1)第①段中“最初那一茎不经意的绿芽”具体是指 孩子童年时偶然提出的当工程师的梦想。
(2)请概括文中妈妈陪伴孩子追逐梦想的过程。
①当孩子为考试名次沮丧时,妈妈鼓励他要较量人生最终得分
② 当孩子追逐梦想过于辛苦时,妈妈告诫他“不皱眉”。
③当孩子戴上博士帽时,妈妈引导他回头看当初那张成绩单
④ 当孩子面临人生红利的诱惑时,妈妈建议他为梦想舍弃金钱。
⑤当孩子抱怨自己与目标互相背弃时,妈妈提醒他有些弯路是必须的经历。
(3)以下对第④段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A.运用了比喻修辞,将信心比作风帆。
B.形象地写出了孩子自信前行的状态。
C.独立成段,有突出强调的表达效果。
D.侧面表现出妈妈希望孩子能考第一。
(4)结合第⑩段划线句中加点词的含义,分析结尾句对表现文章主旨的作用。
【分析】本文记叙的是母亲陪伴孩子追逐梦想的故事,文章用大量的母子交流,通过真挚而又深情的态度,表达了作者对文中的“你”和年轻读者的鼓励:只要诚挚地追求,梦想就迟早会成为现实。
【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词语。依据“孩子,那一年,你还未必会写‘目标’这两个字,却似乎突然明白了为何而活。仿佛是在呓语,又仿佛是在宣誓,你说:‘我要当工程师!’天知道你小小的心究竟晓不晓得什么叫‘工程师’,没准,你以为‘工程师’就是一块可以吹得像气球一样大大的泡泡糖”可知,孩子童年时偶然提出的当工程师的梦想。
(2)本题考查梳理文章内容。②依据“你寻梦寻得好辛苦。在万里之外的异国,我惊讶地发现你稚气未脱的眉宇间竟隐约有了一道只有母亲才能发现的细纹!我慌了。我问自己,这孩子究竟给自己的眉心施了怎样的压?须知,上万次的局部皮肤活动才能缔造一条皱纹啊!离别的时候,我郑重书写了《母亲至嘱16条》,令你贴于床头。其中一条,就是告诫你‘不皱眉’的”可知,当孩子追逐梦想过于辛苦时,妈妈告诫他“不皱眉”。
④依据“再后来,你被允以可观的人生红利。你问我:‘我到底该不该去拿呢?’我记得曾跟你说过,生命,有一种粗略的计分方式,那就是金钱占有的多寡。而今,你突然拥有了这种并不惹人反感的得分机会,我自然不该拦你。但是,孩子,与你进一步接近自己的人生目标相比,我建议你舍弃这红利,我宁愿看你在更靠近目标的地方,乘着风,去追梦”可知,当孩子面临人生红利的诱惑时,妈妈建议他为梦想舍弃金钱。
(3)本题考查分析理解。
ABC.正确。
D.有误。“侧面表现出妈妈希望孩子能考第一”错,依据“我说:‘妈妈是做教师的,知道教育界有个著名的“第10名现象”,就是说,在班级里排名第10名左右的孩子以后是最有出息的。别气馁,你要生出与竞争对手较量人生最终得分的雄心’”可知。
故选:D。
(4)本题考查分析句子作用。依据“只要你肯率先把一颗滚烫的心慨然交付远方,身体的抵达,是迟早的事”可知,“滚烫的心”是指对待梦想的热诚态度,“身体的抵达”是指实现梦想的结果。结构上,结尾句是在文章对妈妈引领、陪伴儿子追逐梦想过程叙述后的自然升华,是情感的直接抒发。内容上,用形象的语言和肯定的语气,表达了作者对文中的“你”和年轻读者的鼓励:只要诚挚地追求,梦想就迟早会成为现实。是理论的总结。
答案:
(1)孩子童年时偶然提出的当工程师的梦想。
(2)②当孩子追逐梦想过于辛苦时,妈妈告诫他“不皱眉”。
④当孩子面临人生红利的诱惑时,妈妈建议他为梦想舍弃金钱。
(3)D
(4)“滚烫的心”是指对待梦想的热诚态度,“身体的抵达”是指实现梦想的结果,结尾句是在文章对妈妈引领、陪伴儿子追逐梦想过程叙述后的自然升
华。用形象的语言和肯定的语气,表达了作者对文中的“你”和年轻读者的鼓励:只要诚挚地追求,梦想就迟早会成为现实。
【点评】“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
(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3)分点分条作答。
三、综合运用。(20分)
5.(12分)综合运用,完成问题。
(1)某班同学开展了“建筑可阅读”实践活动。活动策划小组上网搜索到了三张“打卡推荐榜”。请为图二取一个合适的四字榜单名。
(2)你们小组选择前往位于淡水路的艾青故居进行参观。以下哪一项不是组长必须要提前准备的事项 B
A.规划前往场馆的路线
B.查询值得购买的纪念品
C.通知集合时间及地点
D.了解场馆参观条件和要求
(3)小组成员来到艾青故居,你需要将下面一组资料整理一下,向组员介绍艾青故居,最合理的介绍顺序是 A
①狱中,艾青开始创作诗歌,由律师偷偷带出的诗歌一经发表,引起广泛反响。
②在此期间,艾青加入了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还见到了鲁迅。
③从此,艾青由一位画家转变为诗人,他的很多诗歌都充满了爱国情愫。
④淡水路丰裕里内的这座建筑是艾青旧居,它见证了艾青一段艰苦而极富意义的人生历程。
⑤也是在这里,他因宣传共产主义的罪名被捕入狱。
A.④②⑤①③
B.④⑤①③②
C.①④③②⑤
D.①④②③⑤
【分析】(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概括。根据图二上景点类型可知,这些景点都和革命人物或革命活动有关,据此,可以命名为“革命记忆”。
(2)本题考查生活实践。根据生活实践可知,参观前,应该了解场馆参观条件和要求,再规划路线,去参观,纪念品可以现场咨询,不必提前准备。
故选:B。
(3)本题考查句子排序。
④是领起句,②交代艾青加入左联,⑤交代艾青入狱,①写艾青在狱中坚持创作,③写艾青的转变,即:④②⑤①③。
故选:A。
【解答】答案:
(1)示例:革命记忆;
(2)B
(3)A
【点评】综合读写题就是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6.(8分)上海近年来一直在推进“建筑可阅读”工作,在建筑物外墙上设置二维码,游客可以“扫码阅读”。同学们想为艾青的诗作《我爱这土地》录一段作品推介的音频,作为扫码聆听资源,请写一段100字左右的推介文字。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分析】本题考查阅读感悟及表达。要注意包含《我爱这土地》的主要内容概括、人物的核心精神等要素即可。如:为何他的眼里常含泪水?为何他喉咙嘶哑,仍要尽情歌唱?为何他执着地爱恋着这片土地?《我爱这土地》为你诠释什么是真正的爱国,什么是至死不渝,什么是赤子之心。
【解答】答案示例:
《我爱这土地》是艾青的代表作之一。诗中以丰富的意象(比喻象征手法、排比句)表现了苦难中的祖国和奋力反抗中的人民,表达了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这首诗不仅在外敌入侵时鼓舞了人民的士气,而且跨越时代,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爱国诗篇。
【点评】综合读写就是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平时学习中要注意多积累,多练习。
四、写作。(60分)
7.(60分)虽然更多的时候,我们在被人照顾,但我们也有过对峙困难的小小勇敢,也有过温暖他人的点滴行动,也有着自我超越的卑微执着。“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平凡的我,也值得被自己点赞。
请以“想给自己也点个赞”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600字以上。
(2)不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3)不得抄袭。
【分析】本题为命题作文,要求以“想给自己也个赞”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回顾自己的学习与生活,想想自己取得了哪些成绩,有哪些事让自己增加了信心或让自己觉得自豪,觉得要为自己点个赞?选择自己印象深刻或最想分享的去写。写时要注意选择典型的事例去表现自己的优秀。写清楚为什么要“点赞”,要围绕中心,抓住重点,不要面面俱到。重点部分(一般指事情发展高潮处)要详写,写具体,写详尽,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解答】
想给自己也点个赞
成长的路上,有鲜花,也有阴霾。当我们以坚强的意志力一次次战胜自我时,请为自己点个赞!﹣﹣题记
“啪”的一声,我重重地把笔拍在厚厚一摞草稿纸旁,猛地站起,逃也似地离开房间……
一个多小时了,这题也太难解了!我要出去透口气。来到楼下花坛旁,我才发现,天阴沉得厉害,黑灰色棉絮状的云彩低低地压下来,小狗也趴在地上懒懒地吐着舌头……
“暑假还布置这么难的题,真不知道老师是怎么想的。”思路枯竭的我,脑袋里不断冒出抱怨。“不做了,不就是一道题嘛。”这么想着,我倒觉得轻松了。
我揉了揉眼睛,顺着小狗的方向看去,成群结队的小蚂蚁正在忙着搬家,其中的一只引起了我的注意,它正在奋力挪动一个体积和重量远大于它的饭团。我蹲下身,饶有兴趣地观察着。
只见小蚂蚁用小黑点一般的头顶住饭团,两只前脚死死抱住饭团的一角,纤细的后脚用力蹬住地面,中间的两只脚飞速地扒拉着。饭团似乎动了一下,接着就像黏在了地面上,纹丝不动。这边不行,到另一边。小蚂蚁爬上饭团,来到另一边,使出浑身解数,可饭团依旧“岿然不动”。无奈的小蚂蚁又一次改变方向,朝着目标再次发力……不知是它的坚韧与执着感动了上苍,还是这小生灵突然有了强大力量,一阵微风吹来,饭团奇迹般向前挪动了起来……
我看得目瞪口呆,忽然觉得自己异常渺小。面对如山的饭团,小蚂蚁尚且坚持不懈。面对一道题,我就轻言放弃吗?“不!”
天逐渐明亮,下起雨来。我迅速回到书桌旁,似乎有了一种不解出来誓不罢休的豪情。转换思路和视角,我突然茅塞顿开,题目迎刃而解。“嘘——幸亏坚持了下来。”我畅快地扬起嘴角。
此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
今天,想给自己也点个赞!
【点评】本文小作者记叙了一次解决问题的经历,表达对自己的肯定。语句通顺,结构合理,是一篇不错的习作。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2/8/4 18:56:28;用户:李超;邮箱:lichao317807156@126.com;学号:19716718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1年上海市徐汇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现代文,综合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上海市徐汇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含详解,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共19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 上海市徐汇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共 19 题,运用已有文言积累,完成下列小题,梳理文章思路,完成下面填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