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1章 课时3 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含详解)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46831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1章 课时3 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含详解)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46831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1章 课时3 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含详解)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46831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课时讲练 (含详解)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1章 课时3 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含详解)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1章 课时3 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含详解),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等高线地形图与河流,等高线地形图与气候,等高线地形图与人类活动,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地形剖面图的判读,通视问题的判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时3 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一、等高线地形图与河流1.根据等高线的形状和疏密判断水系、水文特征判断水系特征①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②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③山脊常形成河流的分水岭(山脊线);④山谷常有河流发育(山谷线);⑤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游弯曲,等高线在山脊处向低处弯曲判断水文特征①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流速大、水能资源丰富,在陡崖处形成瀑布;②河流流量除与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面积(集水区域面积)有关;③河流流出山口处常形成冲积扇(洪积扇) 2.判断河流流向、流域面积及水库储水面积判断流向由海拔高处流向低处。发育于河谷,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判断流域面积根据山脊线作为河流的分水岭,确定河流的流域面积判断水库储水面积找到最高水位的海拔,根据此海拔等高线围绕的范围,估算其面积 二、等高线地形图与气候判断气候特征气候特征应结合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势高低、坡向(阳坡气温高,蒸发强;阴坡气温低,蒸发弱)等因素分析判断气候差异气温差异求出高度差,再用气温垂直递减率0.6 ℃/100 m计算温度差,地势越高气温越低降水差异迎风坡降水多于背风坡光照差异阳坡多于阴坡,同一种植被在阳坡的分布上界高于阴坡 三、等高线地形图与人类活动1.选点点的类型区位要求水库(1)坝址:①选在两侧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出口最窄处(因该处筑坝工程量小、造价低、库区容水量大);②应避开喀斯特地貌区、地质断裂带,并考虑移民、生态环境等问题(2)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以保证有较大的集水面积和库容港口①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等深线密集的海湾地区,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②要建在经济发达、腹地广阔的地区。图中丙在海湾内,可避风浪,且等深线较密集,水深;陆上地势平坦开阔,利于建港宿营地①应避开河谷、河边,以防暴雨造成的山洪暴发;②避开陡坡、陡崖,以防崩塌、落石造成伤害;③应选在地势较高的缓坡或较平坦的鞍部宿营。图中宿营地选在C地 2.选线(1)公路、铁路一般要求坡度平缓、尽量与等高线平行,线路较短,尽量少占农田、少建桥梁,避开陡崖、陡坡等,通往山顶的公路,往往需建盘山公路。图中公路选线为EHF。(2)引水路线首先考虑水从高处往低处流,再结合距离的远近确定。图中①线更合理。(3)输油、输气管道路线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等,以降低管道施工难度和建设成本。3.选面(1)农业生产布局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平原宜发展种植业;山区宜发展林业、畜牧业。(2)工业区、居民区选址一般选在靠近水源、交通便利、等高线间距较大的地形平坦开阔处。四、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第1步:确定剖面线。在等高线图上画出一条剖面线(可能为已知,如图中的A~B)。第2步:建坐标。纵坐标表示高度,横坐标表示水平距离。第3步:确立比例尺。垂直比例尺一般是原图的5、10、15、20倍,倍数越大,起伏越明显,水平比例尺一般与原图一致。第4步:描点。将剖面线与等高线的所有交点(或仅描关键点,如最高点、最低点)按其水平距离和高程转绘到坐标图中。第5步:连线。用光滑曲线将各点顺次连接,注意相邻两点间的升降趋势(如图中8、9两点高度相同,两者之间为河谷,地势较低)。AB间的剖面图如下:五、地形剖面图的判读 判读地形剖面图,主要抓住以下“三看”:六、通视问题的判读 1.先整体——看两点之间是否有山脊、山峰的阻挡阻挡不阻挡两点间有山脊,即地面呈“下降—上升—下降”,若隆起点挡住视线,则不能通视两点间有山脊,即地面呈“下降—上升—下降”,若隆起点未挡住视线,则可以通视 2.再局部——看凸凹坡 凹坡 凸坡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先密后疏,为“凹坡”;凹坡可通视。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先疏后密,为“凸坡”;凸坡不能通视。3.根据是否穿越沟谷判断如果穿越沟谷,由于后半部分地势升高,即使地势再降低,也会因为地形阻挡而无法通视(如下图)。(2019·全国文综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云南省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高山地区气候凉湿,河谷地区气候干热。为解决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缺水问题,该县曾在境内山区实施小规模调水,但效果有限。1994年“引洱(海)入宾(川)”工程竣工通水,加之推广节水措施,当地农业用水方得以保障。近些年来,宾川县河谷地区以热带、亚热带水果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业蓬勃发展。下图示意宾川县的地形。(1)指出宾川县地形的主要特点,并推测耕地分布及数量的特点。(6分)(2)说明地形对宾川县河谷地区干热气候特征形成的影响。(8分)(3)用水得到保障后,当地热带、亚热带水果种植业蓬勃发展,从气候角度分析其原因。(6分)(4)以水果种植业为基础,提出宾川县为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可采取的措施。(4分)本题以宾川县典型干热河谷气候为焦点展开问题,具体以云南省宾川县自然地理特征和农业产业为背景,以“农业产业的发展”为情境主题,考查基础知识的综合性和应用性。本题考查区域地形特征的描述、影响气候的地形因素、影响农业区位的气候因素,以及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等主要知识。本题考查的关键能力包括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还着重考查了考生对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空间格局的观察力和概括力、地理要素之间相关性的综合分析能力、农业产业发展区位优势的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第(1)题 观察地图等高线数值,宾川县境内数值大,而且差异较大,说明海拔高、山高谷深;等高线较为密集,说明地形起伏较大。等高线南北狭长延伸,说明谷地面积小,而耕地主要分布在地形较为平坦的山间盆地和谷地。第(2)题 宏观空间尺度上,该地位于横断山区边缘,山脉阻挡了东南、西南季风,而谷地位于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空气较为干燥,不易形成降水;局地空间尺度上,该地位于谷地,地形封闭,热量不易散失,因此气温较高,加剧了该地的干热程度。第(3)题 气候因素主要包括气温、热量、光照、温差和降水。该地纬度低,气温高,热量充足,水果可以全年生长;气候干热,晴天多,光照强;地处山地高原,昼夜温差大。第(4)题 该地地形崎岖,交通不便,需要改善交通条件;近年来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互联网+农业”等可以为宾川水果种植业打开市场,拓宽销路;另外,立足于水果种植,可以延长产业链,发展水果深加工;引入科技、改良品种,树立优良品牌;同时该地临近省会昆明,可以发展果园采摘等体验式生态农业旅游项目。 答案 (1)地形特点:山高谷深。耕地特点:耕地主要分布在谷地和山间盆地,数量少(或面积小、占土地面积比重小)。(2)宾川县位于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因山高谷深,谷地盛行下沉气流,气流下沉过程中增温且谷地热量不易散失,导致热(气温高),同时不易形成降水,导致干(降水少)。(3)全年气温高,热量充足,热带、亚热带水果全年可以生长;(海拔高,晴天多,)气温日较差大,光照强,有利于水果品质提高(糖分积累)。(4)吸引相关企业投资,发展水果加工业;引进并培育优良品种,树立品牌;加大宣传力度,开拓水果销售市场;促进以水果种植为基础的旅游产业化;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等。八达岭长城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中非常雄伟壮观的一段,而穿行该区的京张铁路是完全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其“人”字形的设计更是彰显了中国人的智慧。读图,完成1~3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长城的走向特点为( )A.沿等高线 B.沿山脊线C.沿山谷线 D.连接聚落2.图中能眺望到“八达岭关城”的地点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3.图中“人”字形铁路线的设计目的是( )A.避开河流,节省建设桥梁的成本B.绕过山岭,减少开挖隧道的成本C.既方便停靠车站,又可降低坡度D.尽量平行于等高线,缩短运输距离答案 1.B 2.C 3.C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长城主要分布在山脊上,走向基本按照山脊线延伸方向布局。第2题,读图可知,甲地东北侧有海拔较高的山岭阻挡,A错误;乙地西北侧的山脊阻挡了视线,B错误;丙地海拔在680~700 m,“八达岭关城”海拔在640~660 m,丙地海拔较高,且丙地与“八达岭关城”之间的间隔为谷地,视线不受阻挡,C正确;丁地西侧的山脊阻挡了视线,D错误。第3题,图中并未绘出河流,无法判断是否是为了避开河流,A错误;“人”字形铁路之间没有山岭,因此没有绕过山岭,B错误;“人”字形铁路线的设计联系了更多的车站,方便人员及物资运输,同时可以利用等高线的特点,尽量平行于等高线,沿山谷延伸,降低了坡度,C正确;如果缩短运输距离,只需要一条铁路而不需要分开修两条,修两条铁路反而延长了运输距离,D错误。(2022·天津十二区联考)2022年北京冬奥会组委会选择北京延庆区小海坨山建设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小海坨山主峰海拔2 199米。下图示意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雪道分布。回答4~5题。4.国家高山滑雪中心的四条滑雪道( )A.落差均未超过800米B.甲、丁道均沿山脊分布C.乙、丙道的延伸方向基本一致D.丁道坡度最大5.国家高山滑雪场中心比黑龙江省亚布力滑雪场的市场潜力更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基础设施 B.地理位置C.环境容量 D.运营成本答案 4.C 5.B解析 第4题,根据图中相邻等高线的数值可判断等高距为100 m。根据计算相对高度的公式:(n-1)Δd<H<(n+1)Δd, 可以判断落差均超过800 m,A错误。等高线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为山脊,可以看出甲道的北段和南段沿山脊分布,但中段部分等高线没有明显的突出方向,即没有沿山脊分布;丁道的北段和中段沿山脊分布,但南段部分没有沿山脊分布,B错误。根据图示可判断乙、丙道延伸方向大体均为东北-西南走向,C正确。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大,而丁道等高线分布稀疏,坡度平缓,D错误。第5题,国家高山滑雪场中心在北京延庆区,与黑龙江省亚布力滑雪场相比,北京延庆区周边人口较多,游客数量更多,市场潜力更大,B正确。图形判读 等值线图的判读1.图示2.判读步骤看图名确定等值线图类型,判断相关的影响因素读数值既要读数值的大小,又要读数值的递变规律假设上图中数值自南向北递减,若是等温线可判断为北半球;若是等高线可判断地势南高北低;若是等压线,说明南侧为高压比疏密看等值线之间的间距,注意相邻两条等值线数值差是否相同①若密集:等高线密集说明坡度陡,等压线密集说明风力大,等温线密集说明温差大。②若稀疏:等高线稀疏说明坡度缓,等压线稀疏说明风力小,等温线稀疏说明温差小看走向走向表明等值线的延伸特点,可以判读主要的影响因素注意描述方法,若是有明显弯曲需要分段描述。描述语言:“大致呈东西走向”“大致与纬线(等高线、海岸线)平行”“东段大致呈东西走向、西段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辨弯曲理解“凸高为低,凸低为高”的规律凸向高值区,说明数值较低,如山谷向海拔高处凸,低压槽向气压高处凸出;凸向低值区,说明数值较高,如山脊向海拔低处凸,高压脊向气压低处凸;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弯曲方向相同,由高温海区流向低温海区为暖流,反之为寒流析闭合一般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的原则如上图中若a>b>c,则甲处数值大于a,乙处数值小于c观特殊观察等值线图中的特殊地方①等高线图中几条线重叠的地方表示陡崖。②等压线非常密集且气压较低的环形区域可能存在台风 下图为“某区域年降水量空间分布图”。据此完成1~2题。1.图示区域降水量空间变化规律是( )A.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B.由南向北递减C.由西南向东北递减 D.由东向西递减2.乙处等降水量线向北凸出的主要原因是( )A.河谷地形,利于西南季风深入B.离河流较近,空气水汽充足C.地势较高,地形抬升作用明显D.山地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答案 1.A 2.A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东南部数值较大,西北部数值较小,图示区域降水量空间变化规律是由东南向西北递减,选A。第2题,读图分析,图中乙地位于雅鲁藏布江河谷,湿润的西南季风可以沿河谷深入,给我国青藏地区南部带来丰富的降水,造成图中等降水量线明显向北凸出,A正确;乙地空气中的水汽主要来自湿润的西南季风,B错误;乙地位于河谷,地势较低,C错误;位于山地的迎风坡,地形抬升,降水丰富,D错误。 下图为“南亚某区域等坡度线(地表坡度值相等的点连成的线)图”,图中数字代表坡度(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据此回答3~4题。3.有关图中地形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图中地势东部较高,西部较低B.图中甲地区和乙地区地势起伏均较和缓C.图中丙地区相对高差最大D.图中丁地区地势最为崎岖4.下列说法符合图中各地地理特征的是( )A.河流B段大量沉积从A段带来的泥沙B.可利用GPS技术直接绘制此地图C.乙地附近为山地迎风坡,降水较多D.图中河流A段附近侵蚀较严重答案 3.D 4.D解析 第3题,根据坡度大小不能确定地势高低,A错。乙处坡度变化大;甲处坡度变化小,地势起伏较和缓,B错。图示是等坡度线,看不出海拔高低,C错。丁处坡度值最大,该地地势最崎岖,D正确。第4题,等坡度线只能反映坡度大小,不能反映地势高低,不能确定河流流向,A错。绘制地图主要利用GIS技术,B错。图示等坡度线也无法判断迎风坡、背风坡,C错。河流A段坡度大,地势起伏大,河流以侵蚀作用为主,D正确。青海省地形差异显著,东北部由阿尔金山、祁连山等数列平行山脉和谷地组成,西北部为柴达木盆地,南部是以昆仑山为主体并占全省面积一半以上的青藏高原。每年降雪初始日至降雪终止日为雪季。降雪初始日期等值线数值越大,初始日期越迟;降雪终止日期等值线数值越大,终止日期越早。下图示意1962~2012年青海省平均降雪初始、终止日期等值线的空间分布。读图回答5~7题。5.四地中,雪季最长的是( )A.五道梁 B.冷湖C.贵德 D.格尔木6.影响冷湖雪季长短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地势 B.纬度位置C.距海远近 D.大气环流7.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青海省大部分地区( )A.降雪初始日期提前 B.降雪终止日期提前C.雪季延长 D.积雪厚度增加答案 5.A 6.A 7.B解析 第5题,由材料可知,降雪初始、终止日期等值线数值越小,雪季越长。图示四地中,五道梁降雪初始、终止日期等值线数值均最小,说明该地雪季最长。第6题,图示冷湖位于青海省西北部,结合“西北部为柴达木盆地”可判断,冷湖因地势低、北部有山地阻挡冷空气而气温较高,所以雪季最短,因此影响冷湖雪季长短的主导因素是地形地势。第7题,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气温会有所升高,则青海省大部分地区降雪初始日期推后、降雪终止日期提前,故雪季变短。因雪季变短而降雪量减少、气温升高而融化量增加,则积雪厚度会有所减小。下图中的40°线为纬线,a、b、c为等温线,甲为河流,其所在的地区常年受西风的控制。据此回答8~9题。8.图中等温线 a、b、c数值的大小排列正确的是( )A.a>b>c B.c>b>aC.a>b D.b>a9.关于图示区域地理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为夏季,气候温和湿润B.此时可能为 7、8、9月,降水稀少C.甲河属于内流河,主要补给水源是冰雪融水D.甲河属于外流河,水位季节变化大答案 8.D 9.A解析 第8题,图中的40°线为纬线,甲为河流,40°纬线以北地区常年受西风的控制,说明越往北纬度越高,即甲位于北半球盛行西风带,纬度越高,气温越低,图中等温线数值b>a;c是闭合等值线,其值不能确定,选D。第9题,关于图示区域地理现象,此时陆地气温高于海洋,为夏季,该地区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年降水量均匀,气候温和湿润,B错,A 对。甲河属于外流河,主要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水位季节变化小,C、D错。课时精练下图为“我国南方地区某地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据此完成1~3题。1.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山谷风势力较强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与其他聚落相比,M聚落规模较大,主要原因是M聚落( )A.邻近河流分布 B.对外联系便利C.地形低缓平坦 D.自然灾害较少3.在该区域能够看到的植被类型是( )A.山地针叶林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C.山地高寒草甸D.山地针阔叶混交林答案 1.A 2.C 3.D解析 第1题,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甲地地处山谷部位,且等高线最为密集,坡度变化大,山坡与山谷温差大,因此山谷风势力较强,A正确。第2题,与其他聚落相比,M聚落所处位置等高线较稀疏,坡度较缓,地形较为开阔,最有利于聚落发展,因此聚落规模最大,C正确。第3题,由材料知,该地地处我国南方,但海拔较高,为2 000多米,气温较低,其植被类型应为山地针阔叶混交林,D正确。(2022·山东青岛模拟)下图为“我国某高原(石灰岩广布)局部区域等高线地形图”。为了促进该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当地计划修建一条由周边地区通往P地的公路。据此完成4~6题。4.该地貌类型为( )A.冲积扇 B.三角洲C.黄土地貌 D.天坑5.在甲、乙、丙、丁四地中,最可能发育有瀑布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6.图中由周围地区通往P地的公路,最合理的线路是(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 4.D 5.A 6.B解析 第4题,由此题的等高线地形图可知,该地四周高,中间低,说明其地形大致呈盆状,同时材料中提到此地是位于我国石灰岩广布的某高原,故最有可能是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在喀斯特地貌中,这种地形叫作天坑,D项正确。第5题,观察四地可发现,四地都位于陡崖附近,但是只有甲地的等高线向高处凸,说明甲地位于山谷中,可能有河流发育容易形成瀑布,而其余三地没有这种特点,故选A。第6题,图示区域位于天坑所在地,修公路应当优先考虑鞍部,其次考虑修在山脊沿线,而山谷不适合修建公路。③④均在山谷沿线,容易受到河流影响,不适宜修公路,故C、D错误;①所经过的地区部分为山谷,另外一部分等高线密集,坡度较大,也不适合修建公路,故A错误。只有②位于山脊沿线,适宜修建公路,故选B。地坑院(图1)是黄土高原上的传统民居,是向下深挖土层而建的,多分布在平坦的黄土塬(表面相对平坦的地形)面上。地坑院窑洞内冬暖夏凉,院心往往会栽种一株树冠高出地表的高大落叶乔木,院内还挖有一口深井;图2为“某黄土塬地形图”。完成7~8题。7.图2中适合建造地坑院的地方是( )A.甲 B.乙 C.丙 D.丁8.下列关于地坑院内挖有一口深井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①该地降水集中,多暴雨,深井可排水防涝 ②该地旱季长,深井可蓄水储水 ③深井用于储存粮食等食物 ④深井用于存储生活垃圾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答案 7.D 8.A解析 第7题,地坑院是黄土高原上的传统民居,多分布在平坦的黄土塬(表面相对平坦的地形)面上,由图可知丁地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适合建地坑院,故D正确。第8题,地坑院是人们在深坑的四壁开凿洞穴用来居住,易积水,因此院内挖一口井,可以排水防涝,当地降水少,水资源缺乏,深井可以蓄水储水,缓解当地水资源短缺现状,故A正确。 (2022·湖南省长沙一中月考)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暑假到我国南方某小流域源头地区进行实地考察,收集到该流域相关信息如图所示。据此完成9~11题。9.图中AB、CD两河段长度相同,则两河段流速( )A.AB段流速较快 B.CD段流速较快C.两河段流速相等 D.无法比较10.图中P处与湖泊沿岸的高差最接近( )A.170 m B.180 mC.190 m D.200 m11.当Q居民点遭受泥石流威胁时,最佳逃生路线是( )A.1 B.2 C.3 D.4答案 9.B 10.A 11.D解析 第9题,根据图示信息,A、C两点均位于河谷地带,海拔均为300 m。但B地海拔高于D,则可以推出AB河段的落差小于CD河段的落差,故CD段流速较快,选B。第10题,根据图示信息,图中P处的海拔为300~400 m,湖泊位于瀑布的上游,瀑布的高差为26 m,则湖泊的海拔为226~300 m之间,则P点与湖泊沿岸的高差为0~174 m,结合选项,最接近170 m,选A。第11题,泥石流发育于河谷中,并且愈往下游,泥石流的破坏性越大,危险越大,因此在山区遭遇泥石流时,应往与泥石流近乎垂直方向的山坡跑,据此结合图示最佳逃生路线为4,选D。下图所示区域位于我国东部,受天气影响,图中东阳河河水时清时黄,当该河流量偏大、水色泛黄时,图中所示区域可观测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独特景象。某中学地理社团成员9月23日来到图示区域开展研学活动,并选择好观测点进行观测。据此回答12~13题。12.该社团有四名成员分别位于甲、乙、丙、丁四处,受地形影响,在观测点只能看到其中一处的成员,该处是( )A.甲 B.乙 C.丙 D.丁13.在图中观测点观测到“白日依山尽”时,落日位于图中(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 12.C 13.D解析 第12题,图示丙与观测点分别位于山谷两侧,中间没有地形阻挡而能相互看到,故C正确。甲与观测点之间有山脊阻挡而不能相互看到;乙与观测点间有一凸坡阻挡而不能相互看到;丁与观测点位于同一等高线上,但丁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说明丁位于谷地中,相互看不到。第13题,9月23日是秋分日前后,太阳从地平面落下时应位于正西方;而“白日依山尽”是因山地阻挡而看到太阳落山,则此时看到的太阳应位于西南方;结合观测点位置,可判断落日应位于④位置,D正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3部分 第1章 课时64 区域与区域发展 (含详解),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多种多样的区域,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5章 第3讲 课时32 河谷的演变 (含详解),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不同季节侵蚀作用的差异,影响流水侵蚀的因素,河流袭夺,河流阶地,通过该区的川藏铁路最适宜布局在,袭夺现象出现后,会导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3章 第2讲 课时16 锋与天气 (含详解),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锋与天气,锋的类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