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4部分 第4章 课时84 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 (含详解)
展开[课程标准] 1.举例说明环境保护政策、措施与国家安全的关系。2.说明碳减排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 [体系架构] |
[素养考查] 1.人地协调观:从人类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转变切入,进而从国家层面到个人层面的行动战略与具体政策措施,再到世界范围内的国家间的多边与双边合作,揭示人类正确的认知和行为对资源安全、环境安全的重要性和影响,认识人类可以通过采取正确的战略与具体的政策措施保障资源安全和环境安全。2.地理实践力:了解资源、环境安全领域国际合作的主要途径,世界上主要合作存在的问题以及我国参与的部分国际合作。 |
课时84 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
1.走向生态文明
(1)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
①采集渔猎时代
人类改造环境的能力微弱,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较强;人类与环境保持着一种原始的平衡关系,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
②农业社会
人口开始迅速增长,人类开始大规模地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与环境的对抗性明显增强,环境遭到破坏;人类对人地关系开始有了朴素的科学认识。
③工业社会
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空前增强,人与自然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资源、环境问题对国家安全乃至人类生存与发展已构成现实威胁。
④生态文明
改变不可持续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
(2)生态文明下的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资源与环境安全观
a.资源、环境安全的本质就是寻求自然环境服务的可持续利用和服务效益最大化的平衡。
b.应在地球资源、环境所允许的边界内,避免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
c.应避免资源安全和环境安全问题对国家安全、区域稳定和国际安全构成威胁。
②保障措施
a.根本措施: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资源与环境安全观,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变革发展模式。
b.具体措施:推进生产方式的绿色化;推进生活方式的绿色化。
推进生产方式绿色化的途径
(1)绿色农业:农业生产资源利用节约化;农业生产过程清洁化;农业废弃物处理资源化和无害化,加强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
(2)绿色工业:绿色开采;提高资源利用率;推行清洁生产,对排放的废弃物进行环保处置。
(3)绿色服务业:发展低消耗低污染的服务业;服务过程清洁化;流通领域节能减排;优化运输结构。
2.国家战略与政策
(1)保障资源领域国家安全
①意义:体现了一个国家在处理资源、环境与发展关系方面的基本态度和行动方向;对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活动产生直接作用;对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技术等产生全面的影响。
②措施(以战略资源的开发、储备和运输为例):有效管控战略资源的开发;加强战略资源储备;完善资源运输战略通道建设和安全保护措施。
(2)保障环境领域国家安全
①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②强化环境风险的预警和防控;
③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
(3)推动公众参与
①推动公众履行相关法律义务;
②培养公众的环境意识;
③推动公众参与资源、环境事务的社会监督。
生态保护红线
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保护的区域,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通常包括具有重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海岸生态稳定等功能的重要生态功能区域以及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石漠化、盐碱化等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域;其实质是生态环境安全的底线,目的是建立最为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对生态功能保障、环境质量安全和自然资源利用等方面提出更高的监管要求,从而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
3.国际合作
(1)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和途径
①必要性:有些资源、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单靠一个国家无法解决,需要全球共同行动;有些资源、环境问题具有跨国、跨地区的影响,需要开展双边或多边的区域合作;在全球化时代,任何一个国家在保障本国资源、环境领域国家安全时,都不能以邻为壑,不能以牺牲他国的安全为代价。
②途径:签署公约及履约;签署多边、双边合作协议;资金援助;技术援助和科技合作;人员交流和能力建设。
(2)中国在行动
①我国批准了一系列环境公约和议定书,履行国际环境公约成效显著。
②我国与世界许多国家开展了资源、环境领域的国际合作,已经形成高层次、多渠道、宽领域的合作局面。
③我国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绿色发展等一系列新发展理念,不仅有利于解决自身资源、环境问题,还将为其他国家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对建立新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产生了积极影响。
1.人类文明与人地关系演变
社会阶段 | 主导产业 | 资源基础 | 环境问题 | 人与自然的关系 |
原始社会 | 采集、狩猎 | 自然植物、动物 | 对自然的破坏较小且发生在局地 | 依附自然 |
农业社会 | 种植、养殖 | 作物、驯化动物、土壤、气候 | 对自然的破坏有限,出现区域性生态危机 | 半依附自然 |
工业社会 | 工业、现代农业、服务业 | 矿产资源 | 对自然资源掠夺式开发,在全球尺度上改变自然环境 | 征服自然 |
生态文明 | 绿色农业、绿色工业、绿色服务业 | 各种自然资源 | 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避免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的威胁 |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
2.资源与环境安全观的内涵及其对应的行动
(1)生态文明的核心问题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获取有度,既要利用又要保护自然,从而促进经济发展、人口、资源、环境的平衡,不断提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程度。
(2)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意味着在自然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自然环境提供给人类最大化的服务,从而保证资源安全、环境安全、国家安全,并且能保证社会的发展。
(3)要保障资源、环境领域的国家安全,首要任务就是确立人地协调观,其次是坚定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最后是变革发展模式。
(4)变革发展模式的途径有生产方式绿色化(包括绿色农业、绿色工业、绿色服务业)、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绿色化。
3.保障资源、环境领域国家安全的战略和政策
国家战略与政策 | 具体体现 | |
资源领域 | 有效管控战略资源的开发 | 根据本国的资源储量和消费需求,结合国际市场,国家制定战略资源开发的战略,并通过具体的规划进一步细化该战略。如我国的能源战略和规划体系 |
加强战略资源储备 | 制定战略资源储备政策,需要根据本国战略资源的特点,综合分析各方面的因素,明确储备资源的种类及其储备规模。如资源勘探开发能力、海外储量、进口依存度、国际政治环境等 | |
完善资源运输战略通道建设和安全保护措施 | 资源运输战略通道建设和安全保护措施对资源安全影响巨大。在资源进口运输通道单一且安全保障能力不足的情况下,一旦遭遇封锁、禁运,国家资源安全将会受到严重冲击。世界主要能源进口国为保障石油运输安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运输通道多元化、紧急状态下的军事保障等 | |
环境领域 |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 生态保护红线所圈定的空间范围是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保护的区域(如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区域和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域),在生态红线内的区域,不能进行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工程建设 |
强化环境风险的预警和防控 | 根据风险预警的结果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提升应急响应水平和风险规避水平。许多国家都建立了环境风险预警和防控体系。如我国已建立大气、水等环境污染监测网络,对常规污染指标进行监测预警 | |
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 | 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机制,建立系统、严格和规范的环境应急管理制度,是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基础。应急管理制度一般规定了规范的流程和相应的责任主体,以实现科学、有序、高效地应对突发环境事件 |
4.保障石油资源领域国家安全
(1)加大国内陆上和海洋石油勘探力度,增加探明储量。
(2)加强和完善石油资源战略储备,做到“手中有油,心中不慌”。
(3)加强国际石油进口渠道的建设,发展多元化的石油进口渠道;维护现有进口渠道(陆上石油管道、海上石油运输线路)的安全供应,如掌控强大的油轮船队、运输通道多元化、紧急状态下的军事保障。
(4)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公众树立正确资源观。
5.我国的石油储备基地
现有基地(截至2017年) | 地面库8个,分别为舟山、舟山扩建、镇海、大连、黄岛、独山子、兰州、天津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地下库1个,为黄岛国家石油储备洞库 |
原则 | 储存成本低;调配效率高 |
影响因素 | ①地理位置;②地形、地貌;③气象条件;④地下矿藏和文物情况;⑤地面交通条件;⑥地上和地下原有各种设施情况;⑦供电、供水、供气、通信、道路、排水等公用设施情况;⑧供油条件 |
举例 | 我国石油储备基地建在沿海的原因:①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消费市场广阔;②交通便利;③安全性高 |
6.国际合作
原则 | 公平、共同但有区别等原则 | |
必要性 | ①资源、环境问题的全球性;②资源、环境问题的跨国、跨地区影响;③保障本国安全不能以牺牲他国的安全为代价 | |
途径 | 签署公约及履约 | 公约对于维护国际社会秩序、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方面安定团结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
签署多边、双边合作协议 | 主权国家就彼此间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关系,确定各方应享有的权利和履行的义务 | |
人员交流和能力建设 | 发展中国家缺乏应对的能力,不利于国际谈判协议的顺利达成,延缓人类采取有效行动的步伐。通过人员交流、技术援助、资金援助等,发展中国家可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理念和经验,促进技术水平提升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共同促进可持续发展 | |
技术援助和科技合作 | ||
资金援助 | ||
影响因素 | 国际社会的关注度、问题复杂程度、解决问题的成本和收益比、项目效果的时间跨度和成效显著程度 |
拓展延伸
1.三大绿色产业的内容
类型 | 内容 | |
节能环保产业 | 节能技术和装备、高效节能产品、节能服务产业、先进环保技术和装备、环保产品、环保服务 | |
清洁生产产业 | 清洁生产设计 | 面向源头削减或避免污染物产生的生态设计活动 |
清洁原料 | 实现源头削减污染而实施的原料生产、原料替代、原料减量等活动 | |
清洁生产技术 | 降低或避免污染物产生、提升清洁生产水平的技术活动 | |
清洁生产装备和产品 | 降低或避免污染物产生的装备和产品生产活动,以及改善管理活动和精细管理活动 | |
清洁生产服务 | 贯穿产业始终的相关咨询、管理等服务活动 | |
清洁能源产业 | 核能、水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沼气)、地热能、潮汐能 |
2.三大绿色产业的联系
(2022·江苏扬州市期中)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它被称为“史上最严垃圾分类措施”。2019年10月底,上海市约1.2万个居住区垃圾分类达标率为80%,而在2018年底,这一数据还只是15%。继上海之后,“垃圾分类”政策席卷全国。读“新型垃圾处理流程示意图”,回答1~2题。
1.与2018年底相比,2019年10月,上海垃圾分类达标率猛增的主要原因是( )
A.市民素质大幅度提升
B.政府激励约束
C.垃圾处理技术水平提高
D.垃圾分类合理化
2.图示新型垃圾处理流程最大的优点是( )
A.从根本上减少了垃圾的产量
B.杜绝垃圾产生二次污染
C.实现了污染物的零排放
D.废弃物减害化和资源化
答案 1.B 2.D
解析 第1题,由材料可知,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它被称为“史上最严垃圾分类措施”。2019年10月底,上海市约1.2万个居住区垃圾分类达标率为80%,由此推测,是政策导致上海垃圾分类达标率猛增,B正确。第2题,垃圾产量主要取决于人们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废弃物多少,垃圾的处理不会从根本上减少垃圾的产量,A错误;新型垃圾处理流程能减少二次污染、减少污染物排放,但达不到“杜绝”和“零排放”的程度,B、C错误;新型垃圾处理流程将各种废弃物进行了回收或再利用,对废弃物进行了减害化和资源化处理,故选D。
2021年全国两会,碳达峰、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达到峰值后不再增长,我国的目标是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指我国在2060年前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产业调整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据此完成3~4题。
3.有利于我国如期实现碳达峰的措施是( )
①加大煤炭的消费量,尽早实现碳达峰 ②限制钢铁产业发展,减少煤炭使用量 ③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推动煤炭消费尽早达峰 ④建立用能预算管理制度,推动能源高效配置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降碳政策的实施带来的影响是( )
①绿色住宅占比提高 ②汽车环保标准提高 ③禁止使用塑料吸管 ④出现碳排放权交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3.D 4.B
解析 第3题,碳达峰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所提出的新发展理念,旨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推动高质量发展。①②错误,③正确。建立能源预算管理制度,推动能源高效配置,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减少碳排放,④正确。故选D。第4题,实现碳中和主要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产业调整等形式,降碳政策实施后的影响也将是以上几个方面。绿色住宅占比提高、汽车环保标准提高、出现碳排放权交易,都有助于节能减排、调整产业结构。故选B。
课时精练
下图示意某山区农业生态系统演变过程。图中甲、乙、丙三条曲线分别代表撂荒地(经耕种肥力下降后荒废的土地)、坡耕地、经果林(经济果木林)数量和规模随时间的变化。读图回答1~2题。
1.撂荒地、坡耕地、经果林分别对应图中的( )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乙、丙、甲 D.丙、甲、乙
2.随着时间推移,该山区( )
A.水土流失加剧
B.植物种类增加
C.聚落向高海拔山区转移
D.农业从业人口增加
答案 1.D 2.B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撂荒地是经耕种肥力下降后荒废的土地,在农业社会,由于生产技术水平低及人们环保意识低,撂荒地会越来越多,但随着社会发展,人与环境的关系协调,撂荒地增加速度趋缓甚至停滞、下降,据此可知,撂荒地对应图中的丙线;该地是山区,适合发展经果林,随着社会发展,经果林种植会越来越多,对应图中的乙线;山区陡坡垦荒会造成水土流失、生态恶化等问题,随着社会进步,坡耕地会减少,据此可知,图中的甲线代表坡耕地。故选D。第2题,结合图示信息可知,随着时间推移,该山区坡耕地减少,撂荒地减少、经果林增加,说明该山地采取了退耕还林的策略,林木覆盖率上升,水土流失减轻,植物种类增加,生态环境改善。高海拔山区交通不便,居住条件较差,故聚落一般不会向高海拔山区转移;进入生态化—集约化阶段后,科技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生产力,农业机械推广,智能设备大量应用,农业生产效率提高,所以农业从业人口会减少。故选B。
(2022·山东枣庄市期中)中国“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行为中符合“环境友好”理念的是( )
①积极购买小汽车,以提高工作效率 ②实现废物的循环利用,大力倡导勤俭节约 ③建筑高层楼房和城市地铁,节约土地 ④由工业末端治理变为污染源头控制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节约型发展道路意味着( )
A.倡导循环经济,变废为宝
B.少投入、少产出
C.高资源消耗,高经济增长
D.多投入、多产出
答案 3.D 4.A
解析 第3题,符合“环境友好”理念的行为是实现废物的循环利用,大力倡导勤俭节约,②对。积极购买小汽车,会加大能源消耗,①错。“建筑高层楼房和城市地铁,节约土地”,不具备环境友好特点,③错。由工业末端治理变为污染源头控制,能减少污染,④对。故选D。第4题,节约型发展道路意味着倡导循环经济,变废为宝,A对。要节约,也要发展,应是少投入、多产出,B、D错。应是低资源消耗,高经济增长,C错。
读“巴基斯坦能源供应结构占比及发展规划数据表(含预测)”,回答5~6题。
类型 年代(年) | 石油 | 天然气 | 水能 | 煤炭 | 可再生能源 | 核能 |
2005 | 30.0% | 50.0% | 12.7% | 6.5% | 0.0% | 0.8% |
2010 | 26.0% | 49.0% | 13.9% | 9.1% | 1.1% | 0.9% |
2020 | 22.6% | 45.0% | 12.0% | 15.0% | 2.2% | 3.2% |
2030 | 18.5% | 45.0% | 10.8% | 19.0% | 2.5% | 4.2% |
5.据表可推测未来10年内巴基斯坦能源中远期(2005~2030)发展规划( )
A.石油价格增幅比天然气快
B.核能及可再生能源比重提高
C.煤炭、核能将成为主要能源
D.能源优化明显减轻气候变暖
6.据表可知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现阶段能源供应构成以天然气和煤炭为主
B.到2030年,水能的供应量比2020年减少
C.石油和天然气供应量可能不断减少
D.煤炭和核能的供应量可能不断增加
答案 5.B 6.D
解析 第5题,表中数据反映的是能源供应结构的变化,不能反映价格的变化,A错误;核能及可再生能源比重提高,B正确;天然气为主要能源,C错误;据表可知,未来10年能源供应结构依然是以化石能源为主,而且煤炭所占比重上升,能源优化不明显,不能减轻气候变暖,D错误。第6题,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现阶段能源供应构成以天然气和石油为主,A错误;到2030年,水能的供应比重比2020年降低,但总量不一定减少,B错误;石油和天然气比重下降,供应量不一定减少,C错误;随着经济发展,能源消耗增多,煤炭和核能的比重上升,供应量可能不断增加,D正确。
舟山群岛岸线资源丰富,早期定位为建设成我国最大的石油储备中转基地。2017年4月浙江舟山自贸区确立舟山聚焦石油战略产业链,提升以油品为核心的大宗商品全球配置能力,构建具有引领、辐射、带动作用的港口经济圈,成为全球性大宗商品物流中心。据此完成7~8题。
7.舟山群岛支持较为完整的石油战略产业链的主要优势是( )
A.岸线资源丰富 B.淡水资源充足
C.环保工业发达 D.岛上植被茂密
8.舟山的定位从聚焦石油储备中转基地向聚焦石油战略产业链的转变,将( )
A.提升产业层次 B.加剧能源紧张
C.减轻物流压力 D.改善海洋环境
答案 7.A 8.A
解析 第7题,岸线资源是指占用一定范围水域和陆域空间的国土资源,为沿岸各种经济活动提供场所、原料、能源、劳动力等。据材料可知,舟山群岛岸线资源丰富,可以支持较为完整的石油战略产业链,A正确。第8题,石油战略产业经济效益更高,所以要比石油储备中转层次更高,这种转变有助于舟山群岛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可以提高石油产量,缓解能源紧张。聚焦石油战略产业链,会增加货物运输量,进而增加物流压力;同时,对石油进行深加工,可能会破坏环境。故选A。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92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新人教版: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92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新人教版,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解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十章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练习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十章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练习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测试(23)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单元检测(湘教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测试(23)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单元检测(湘教版)含答案,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