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08-【押题演练】备战2023年中考生物全真模拟押题卷(北京卷)(解析版)
展开备战2023年中考全真模拟押题卷(北京卷)
生物
(考试时间:70分钟 试卷满分:7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25分)
一、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用下列四台显微镜分别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视野中细胞数量最多和视野最暗的分别是( )
显微镜序号
目镜
物镜
甲
5×
40×
乙
10×
40×
丙
10×
4×
丁
15×
10×
A.丙、甲 B.丙、乙 C.乙、甲 D.乙、丙
【答案】B
【分析】(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数目越少,视野越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数目越多,视野越亮。
【详解】甲显微镜的放大倍数:5×40=200(倍)。
乙显微镜的放大倍数:40×10=400(倍)。
丙显微镜的放大倍数:10×4=40(倍)。
丁显微镜的放大倍数:10×15=150(倍)。
因此显微镜放大倍数最小的是丙,40倍;最大的是乙,400倍,所以显微镜分别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视野中细胞数量最多和视野最暗的分别是丙和乙。
故选B。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视野中看到细胞数目最多的组合是放大倍数最小的。
2.有关下列实验装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装置用于验证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B.乙装置用于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C.丙装置用于验证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D.丁装置用于验证植物的蒸腾作用
【答案】D
【分析】图示中的四套装置是验证植物的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常用的经典实验装置。甲用来验证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乙验证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实验装置,丙是验证植物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的装置,丁可以用来验证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的装置。
【详解】氢氧化钠能吸收二氧化碳,甲用来验证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A正确;乙装置可以用来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取一些金鱼藻,放在盛有清水的大烧杯中。在金鱼藻上面倒罩一短颈玻璃漏斗,漏斗颈上套上灌满清水的玻璃管。将上述装置移至阳光下照射,并观察现象。待气体充满试管的1/2时,取出玻璃管,迅速将快要熄灭的细木条插进管内,观察现象。管内的气体能使快要熄灭的细木条猛烈的燃烧。氧气有助燃的特性,因此表明玻璃管内的气体是氧气。故如图装置可以用来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但必须在有光环境中,B正确;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性质来检验二氧化碳,丙装置用于验证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C正确;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用丁装置若用来验证蒸腾作用,存在的缺陷是:在塑料袋的内壁上凝结的小水珠不能排除花盆内土壤中水分的蒸发,因此应做如下改进:将塑料袋扎紧在植物最下的叶片处(或塑料袋应该绑在植物茎的基部)。为使该实验的效果明显,此装置最好放在有阳光的环境中,D错误。
【点睛】明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原理,遵循实验原则,选择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3.下列植物中,具有根、茎、叶的分化,还有输导组织的是( )
A.海带 B.水绵 C.铁线蕨 D.葫芦藓
【答案】C
【分析】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根能吸收大量的水和无机盐,并且体内有输导组织。
【详解】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根能吸收大量的水和无机盐,并且体内有输导组织。海带、水绵都属于藻类植物;铁线蕨属于蕨类植物;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故选C。
【点睛】关键点: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掌握常见的蕨类植物的例子。
4.观察下面的两幅图会发现蕨类植物比苔藓植物长得高大,其主要原因是蕨类植物( )
A.植物体结构复杂B.生活在阴湿处C.有根、茎、叶分化,有输导组织D孢子繁殖
【答案】C
【分析】苔藓植物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没有真正的根,假根起固着作用,有茎和叶的分化;蕨类植物也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有了根、茎、叶的分化,根能吸收大量的水和无机盐,并且体内有输导组织,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植物生长利用,也有了机械组织,能支撑地上部分,因此蕨类植物一般长的比较高大。
【详解】苔藓植物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没有真正的根,因此无法支持很高的地上部分,虽然有了茎和叶,但茎、叶内无输导组织,不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其利用,所以苔藓植物比较矮小;蕨类植物也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有了根、茎、叶的分化,根能吸收大量的水和无机盐,并且体内有输导组织,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植物生长利用,也有了机械组织,能支撑地上部分,因此蕨类植物一般长的比较高大,故C正确。
故选C。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掌握蕨类植物的特征。
5.如图是细胞的相关概念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细胞一定不是动物细胞
B.A如果是一层紧贴细胞壁的膜,则b可以表示为“控制物质的进出”
C.若此细胞是植物细胞,则含有的能量转换器中一定包括线粒体
D.细胞进行分裂时,C先由一个分成两个,C中染色体的数目将减少一半
【答案】D
【分析】(1)植物细胞中,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内侧,在光学显微镜下不易看清,但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
(2)根据植物细胞结构及已知条件可判断出A、B、C分别是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a 表示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功能,b表示可以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详解】A、该细胞具有细胞壁,因此该细胞一定不是动物细胞,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故A正确;
B、A如果是一层紧贴细胞壁的膜,那么就是细胞膜,b表示可以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故B正确;
C、在植物细胞中含有两种能量转换器,分别是叶绿体和线粒体,线粒体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故C正确;
D、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分裂时细胞核先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故D错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理解掌握植物细胞的结构及各部分功能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6.下列各名称中属于叶片的基本结构的是( )
①表皮 ②叶脉 ③叶柄 ④叶肉 ⑤托叶
A.①③⑤ B.①④② C.②④③ D.③①⑤
【答案】B
【分析】叶片的结构如图:
【详解】一个完整的叶的结构分为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其中叶片是叶的主要部分。叶片结构图可知叶片结构包括表皮(分上、下表皮)、叶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叶脉三部分。
故选B。
7.下列各项中。表示一条食物链的是( )
A.草→鹿→野兔→狼 B.草→昆虫→食虫鸟→蛇
C.阳光→草→昆虫→食虫鸟 D.昆虫→食虫鸟→蛇→猫头鹰
【答案】B
【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详解】食物链起点是草,属于生产者,终点是狼,狼吃鹿和野免,但是野免不吃鹿,故A错误;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所以该链状结构构成一条食物链,故B正确;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阳光属于非生物部分,故C错误;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该链状结构没有生产者,故D错误。故选B。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食物链的概念和组成。
8.在显微镜视野中观察黑藻细胞的细胞质环流时,视野中一叶绿体位于液泡右上方,细胞质环流方向为顺时针,如图所示,实际上叶绿体的位置和细胞质环流的方向分别为( )
A.叶绿体位于液泡右上方,环流方向为逆时针
B.叶绿体位于液泡左下方,环流方向为逆时针
C.叶绿体位于液泡右上方,环流方向为顺时针
D.叶绿体位于液泡左下方,环流方向为顺时针
【答案】D
【分析】图中可以看出,细胞质环流方向是顺时针的,并且叶绿体在细胞的右上方。显微镜下物像的静态位置与物体的静态位置相反,显微镜下物像的运动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
【详解】视野中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右上方,细胞质环流方向为顺时针。由于在显微镜视野下看到的是倒立的虚像,上下颠倒,左右相反,也就是旋转180度,因此叶绿体位于液泡左下方,环流方向依然为顺时针。D正确。
【点睛】本题属于简单题,也是易错题,要求考生能理解显微镜下物像的静态位置与物体的静态位置相反,显微镜下物像的运动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
9.图是叶片横切面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1是表皮,主要起保护作用B.2是叶肉,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
C.3是叶脉,输送的营养物质只有水分和无机盐D.4是气孔,是水分和气体的通道
【答案】C
【分析】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图示为叶片横切面结构示意图,其中1是上表皮,2是叶肉细胞,3是叶脉,4是气孔。
【详解】A.叶片的表皮包括上表皮和下表皮,1是上表皮(或表皮),属于保护组织,主要作用是保护内部组织,A不符合题意。
B.2是叶肉,叶肉细胞富含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B不符合题意。
C.3是叶脉,叶脉是叶片内的维管束,属于输导组织,含有运输水和无机盐的导管和运输有机物的筛管,C符合题意。
D.蒸腾作用是指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4是气孔,蒸腾作用主要通过气孔完成,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图是人体平静呼吸时,肺内气体容量变化示意图,cd段表示此人正在( )
A.吸气 B.呼气 C.屏气 D.吸气同时呼气
【答案】B
【分析】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呼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有关。
【详解】曲线图中,曲线bc段表示肺内气体容量由小变大,表示吸气,是吸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人在平静状态下,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下运动,使胸廓的前后景和左右径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曲线图中,曲线cd段表示肺内气体容量有大变小,表示呼气,是呼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当肋间肌舒张时,肋骨因重力回落向下运动,使胸廓的前后景和左右径变小,同时膈肌舒张,膈顶部上升,使胸廓的上下径变小,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变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完成呼气。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呼吸运动与呼吸肌的关系,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吸气和呼气的进行是由于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导致肺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之间形成压力差而形成的。
11.一位急需输血的患者为A型血,理论上他可以接收的血型是( )
A.A型、O型 B.A型、AB型、O型
C.B型、O型 D.A型、B型、AB型、O型
【答案】A
【分析】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例如:正常情况下A型人输A型血,B型血的人输B型血。在没有同型血的情况下,在不出现血液凝聚现象的前提下,可以考虑输其它血型的血。
【详解】由分析可知,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因此,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异血型者之间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才采用。所以,病人为A型血,理论上他可以接受的血型是A型血或少量O型血。
故选A。
12.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设计如图,试管均置于37℃的温水中10分钟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滴加碘液后,①号试管内不会变蓝
B.将试管放到37℃的温水中,其目的是模拟人体口腔的温度
C.①②对照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D.②③对照可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答案】D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对照实验由实验组和对照组组成,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对照实验必须保证单一变量。由图可知,本题有两组对照实验,分别是①②和①③,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应用了淀粉遇到碘液变蓝的特性。
【详解】A.①号试管进入唾液,在适宜温度下,馒头中的淀粉被消化成了麦芽糖,而麦芽糖遇到碘液不变蓝,因此,滴加碘液后,①号试管内不会变蓝,A正确。
B.淀粉酶在正常体温时活性最强,人体口腔的温度大约是37℃,因此,将试管放到37℃的温水中,其目的是模拟人体口腔的温度,B正确。
C.①②组对照的变量是有无唾液,所以①②对照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C正确。
D.②③组不能对照,因为变量不唯一,应该用①③对照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D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3.下图是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时,所观察到的情况,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a是动脉B.b是毛细血管C.c是静脉D.a处血流速度最快
【答案】B
【分析】(1)三种血管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如表:
血管类型
功能
分布
管壁特点
管腔特点
血流速度
动脉
把心脏中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
大多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
较厚、弹性大
较小
快
毛细血管
进行物质交换
数量多,分布广
非常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很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
最慢
静脉
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
有的分布较深,有的分布较浅
较薄,弹性小
较大
慢
(2)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流向主干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
(3)图中,a是静脉,b是毛细血管,c是动脉。
【详解】A、图中a血管内血液是由分支到主干,因此a表示是静脉血管不是动脉血管,错误;
B、图中b血管是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之间的血管,因此b是毛细血管,正确;
C、图中c血管内血液是由主干到分支,因此c表示是动脉血管不是静脉血管,错误;
D、由A分析a是静脉,血流速度较慢,错误。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内血液流动的特点以及正确识图。
14.当人体缺乏某种必需的物质时,往往会患上相应的疾病。下列疾病与其常见病因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佝偻病——缺乏含铁无机盐 B.夜盲症——缺乏维生素A
C.糖尿病——胰岛素分泌不足 D.坏血病——缺乏维生素C
【答案】A
【分析】无机盐和维生素对人体都很重要,人体一旦缺乏,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激素对人体有着重要作用,缺乏后,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A.佝偻病是由于维生素D或钙缺乏形成的,缺乏含铁无机盐易造成贫血,A错误。
B.夜盲症是由于维生素A缺乏形成的,B正确。
C.胰岛素能够调节糖的代谢,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糖尿病,C正确。
D.坏血病是由于缺乏维生素C形成的,D正确。
故选A。
【点睛】激素和维生素都是人体需要较少的,但却是不可以缺少的,否则会患病。
15.儿童、青少年以及伤病员要多吃一些奶、蛋、鱼、肉,是因为人的生长发育和受损细胞的恢复和更新,都离不开( ),它主要存在于( )中。
A.糖类、土豆 B.糖类、牛奶 C.蛋白质、牛奶 D.蛋白质、土豆
【答案】C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
【详解】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能为人体提供能量;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与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有重要关系,也能提供少量的能量;脂肪是备用能源,一般存储在皮下备用。无机盐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水是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溶解和运输物质;维生素既不提供能量,也不构成组织细胞,但是对生命活动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故选C。
16.下列不属于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的是( )
A.蟾蜍 B.海龟 C.家鸡 D.狗
【答案】A
【分析】脊椎动物的体内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包括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等。
【详解】A、蟾蜍属于两栖类,水中产卵,水中受精,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水陆两栖,体内没有脊柱,不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符合题意。
B、海龟属于爬行动物,爬行动物的生殖以及幼体的发育都脱离了水的限制,体内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成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不符合题意。
C、家鸡属于鸟类,有角质喙、没有牙齿、身体被覆羽毛、前肢变为翼、心脏为四室、体温恒定、卵生,体内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不符合题意。
D、狗属于哺乳动物,一般具有体表被毛、胎生哺乳、大脑特别发达、用肺呼吸、体温恒定、体内有膈等,体内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考查脊椎动物的知识。
17.下列食品与所使用微生物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酸奶、泡菜——乳酸菌 B.面包、馒头——酵母菌
C.葡萄酒——青霉菌 D.食醋——醋酸菌
【答案】C
【分析】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药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制馒头、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制醋要用到醋酸杆菌,利用青霉发酵可以提取出青霉素等。
【详解】A.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A正确。
B.制馒头、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B正确。
C.酿葡萄酒主要用到酵母菌,利用青霉可以提取出青霉素,C错误。
D.制食醋要用到醋酸杆菌,D正确。
故选C。
18.某小组将调查到的生物按照它们的生活环境进行归类,下面归类不准确的是( )
A.水草、荷花、玫瑰 B.蝙蝠、蝇、麻雀
C.金鱼、鲸、蟹 D.月季、松、白蜡树
【答案】A
【详解】水草、荷花都生活在水中,玫瑰生活在陆地上,A错误;蝙蝠、蝇、麻雀都生活在陆地上,B正确;金鱼、鲸、蟹都生活在水中,C正确;月季、松、白蜡树都是生活在陆地上,D正确。
19.骨连接在运动中所起的作用是( )
A.调节作用 B.杠杆作用 C.动力作用 D.枢纽作用
【答案】D
【分析】人体能产生运动,是因为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而收缩,再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骨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收缩产生动力。
【详解】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例如,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的产生,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也有说枢纽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故选D。
20.下列属于哺乳动物的是( )
A.扬子鳄 B.朱鹮 C.蝙蝠 D.大鲵
【答案】C
【分析】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毛,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
【详解】A.扬子鳄体表覆盖角质鳞片,用肺呼吸,为爬行动物,故A不符合题意。
B.朱鹮属于鸟类。故B不符合题意。
C.蝙蝠的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体温恒定,胎生哺乳,属于哺乳动物,故C符合题意。
D.大鲵属于两栖动物。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哺乳动物的特征。
21.河蚌能形成珍珠的结构是( )
A.贝壳 B.外套膜 C.鳃 D.足
【答案】B
【分析】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有外套膜,能分泌珍珠质形成贝壳。
【详解】软体动物的外套膜能够分泌珍珠质,珍珠是由于软体动物的外套膜所分泌的珍珠层将偶然落入的沙粒包裹而形成的,产量很少;人们利用珍珠形成的原理,通过一定的技术处理,将人工做成的珍珠核植入珍珠贝和三角帆蚌中,然后将其放回水中养殖,就可以得到大量人工培育的珍珠,因此珍珠的形成与外套膜有关。
故选B。
22.下列变异中,属于可遗传变异的是( )
A.正常夫妇生白化病孩子 B.头发由黑色染成金黄色
C.夏天多晒太阳皮肤变黑 D.整容手术形成的双眼皮
【答案】A
【分析】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性状上差异的现象。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详解】A.正常夫妇生白化病孩子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是可遗传的变异,A符合题意。
BCD.头发由黑色染成金黄色、夏天多晒太阳皮肤变黑和整容手术形成的双眼皮都是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改变,是不可遗传的变异,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变异的原因。
23.一般情况下,正常男性体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是( )
A.22对+XX B.23对+XY C.22对+XY D.23对+XX
【答案】C
【分析】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有22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男女的基本相同,称为常染色体;第23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称为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详解】人体细胞中决定性别的染色体叫性染色体,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正常男性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是22对+XY。
故选C。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染色体分为常染色体、性染色体和性别遗传。
24.在“观察鸟卵的结构”的实验中,图中表示胚盘结构的是 ( )
A.① B.② C.③
【答案】A
【分析】鸟卵的结构包括:胚盘,卵壳,系带,卵黄膜,卵黄,气室,卵白,卵壳膜。其中卵壳起保护作用;内层卵壳膜和外层卵壳膜起保护作用;气室可以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卵白既有保护卵细胞又有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和水分;卵黄系带起到固定卵细胞的作用;卵黄膜是紧包在卵黄外面的膜,起保护作用;卵黄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卵黄上的小白点叫做胚盘,含有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将来发育成胚胎。
【详解】上图鸟卵的结构图中各部分的名称依次是:①胚盘,②气室,③卵白。
故选A。
【点睛】掌握观察鸟卵结构是解题的关键。
25.下图的遗传图解中,A控制双眼皮,a控制单眼皮,①的基因组成和性状分别是( )
A.Aa;单眼皮 B.Aa;双眼皮
C.aa;单眼皮 D.aa;双眼皮
【答案】B
【详解】试题分析:子女①是由含有基因A的卵细胞和含有基因a的精子融合成的受精卵发育成的,其控制眼皮的基因组成是Aa,性状表现为双眼皮
考点:该题考查了基因的显隐性及其与性状的表现关系、相对性状的概念等知识.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45分)
二、本题共7小题,共45分。
26.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根据图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草属于________,兔、狐等属于______,还有肉眼看不到的细菌、真菌等属于_______,除此之外生态系统的组成还包括图中没有表示出来的__________。
(2)该食物网中有__________条食物链,其中最长的食物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
(2) 5 草→鼠→蛇→鹰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1)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产者是指能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自身、消费者、分解者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的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是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动物,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的依赖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分解者指的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因此,该生态系统中,草属于生产者,兔、狐等属于消费者,还有肉眼看不到的细菌、真菌等属于分解者,除此之外生态系统的组成还包括图中没有表示出来的非生物部分。
(2)
食物链指的是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食物链的形式是生产者→消费者,食物链纵横交错形成食物网,各个环节环环相扣,相互制约。该食物网中的食物链有5条食物链,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其中最长的食物链是草→鼠→蛇→鹰。
27.下图分别是骨、关节的结构和屈肘运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生活中,我们要特别关照老年人的行走和乘车安全,原因是老年人的骨中无机物多于______,骨的弹性变小,易骨折,骨折后骨能够愈合和修复,主要与甲图D内的_______有关。
(2)关节既牢固又灵活,乙图中具有连接、保护、分泌滑液功能的结构是______。
(3)丙图所示的屈肘运动,骨骼肌①和②的协作关系是______,骨骼肌两端的肌腱分别附着于______。
【答案】 2/3 成骨细胞 关节囊(或d) 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或①收缩,②舒张) 相邻的两块骨上
【分析】图甲中,A骨松质、B骨密质、C骨髓腔、D骨膜;图乙中,a关节头、b关节软骨、c关节窝、d关节囊、e关节腔;图丙中,①肱二头肌、②肱三头肌。
【详解】(1)骨的成分主要有有机物和无机物,随不同年龄阶段而发生变化,同时骨的物理特性也发生改变,老年人的骨的成分有机物不到1/3,无机物超过2/3,这样的骨硬、脆,易发生骨折。骨膜内有成骨细胞,与骨折后的修复愈合和骨的长粗有关。因此,在生活中,我们要特别关照老年人的行走和乘车安全,原因是老年人的骨中无机物多于2/3,骨的弹性变小,易骨折,骨折后骨能够愈合和修复,主要与甲图D骨膜内的成骨细胞有关。
(2)关节由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组成,关节面由关节头和关节窝组成,关节面的表面覆盖一层关节软骨,增加关节的灵活性。关节囊包绕着整个关节,将相邻的两骨牢固地连接起来,其内壁分泌的滑液在关节腔内,能够润滑关节软骨,关节囊具有连接、保护、分泌滑液功能。因此,关节既牢固又灵活,乙图中具有连接、保护、分泌滑液功能的结构是关节囊(或d)。
(3)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骨骼肌两端的肌腱分别附着于不同的骨上,共同完成的。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因此,丙图所示的屈肘运动,骨骼肌①和②的协作关系是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或①收缩,②舒张),骨骼肌两端的肌腱分别附着于相邻的两块骨上。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骨、关节的结构和功能、屈肘动作的产生过程以及正确识图。
28.下面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五种生物示意图,请结合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分类角度看,属于种子植物的是___________,属于脊椎动物的有___________。(填字母)
(2)[C]蜜蜂,它具有___________对足,两对翅。
(3)[E]狗,其生殖和发育的特点是胎生和___________。
(4)[D]青蛙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___________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答案】(1) B DE
(2)三/3
(3)哺乳
(4)肺
【分析】图中:A葫芦藓是苔藓植物,B向日葵是被子植物,C蜜蜂是节肢动物,D青蛙是两栖动物,E狗是哺乳动物。
(1)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被子植物在繁殖的过程中能受到更好的保护,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强,是植物界中最具高等的一个类群。B向日葵能产生种子,是种子植物。A葫芦藓是孢子植物。脊椎动物是指动物体内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属于脊椎动物的有D青蛙,E狗。
(2)蜜蜂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两对翅,有三对足,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
(3)E狗哺乳动物的特征有: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将身体分为胸腔和腹腔两部分;胎生哺乳,以乳汁哺育后代。
(4)青蛙属于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湿润、可辅助呼吸。
29.观察如图,回答问题
(1)该模式图表示的神经结构叫 .
(2)当手突然被火烧,会发生缩手反射,该反射过程中,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是 (用图中的数字和箭头表示),该反射属于 (填“条件反射”或“非条件反射”).若图中结构③受损,则:
A.缩手,但没有感觉
B.不缩手,也没有感觉
C.不缩手,但有感觉
D.缩手,有感觉
(3)若受试者有意识地靠近火源,则缩手反射不能发生,这是因为缩手反射除了受脊髓控制以外还要受 控制.
【答案】(1)反射弧;
(2)①→②→⑤→③→④,非条件反射,C;
(3)大脑。
【详解】试题分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
(2)图中1是感受器、2是传入神经、5是神经中枢、3传出神经、4是效应器.当手突然被火烧,会发生缩手反射,该反射过程中,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是①→②→⑤→③→④.反射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参与即可完成。所以缩手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从反射的类型看,缩手反射属于简单反射。若图中结构③传出神经受损,则不缩手,但有感觉,故选C。
(3)若受试者有意识地靠近火源,则缩手反射不能发生,这是因为缩手反射除了受脊髓控制以外还要受大脑控制。
考点: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
30.胚胎干细胞是一种未分化的细胞,能分裂分化出所有的组织和器官。研究和利用胚胎干细胞是当前生命科学领域的核心问题之一。
(1)图中①过程表示的是细胞______,在此过程中,______(细胞结构)中的遗传物质的载体______先进行______,再平均分配成两份。分裂后形成的两个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______(相同/不同)。
(2)该胚胎干细胞核内的染色体数目为46条,经上述过程后产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应为______条。
(3)②是细胞分化的过程,从图中可以看出,由胚胎干细胞经过分化产生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______(相同/不同)。
【答案】(1) 分裂 细胞核 染色体 复制 相同
(2)46
(3)不同
【分析】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生物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这样的细胞群叫组织。图中,过程①表示的是细胞分裂,过程②是细胞分化。
【详解】(1)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首先发生变化的是细胞核,细胞核中的染色体首先要完成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这样,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和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也相同。故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了遗传物质的复制和平分。所以,结合分析可知,图中①过程表示的是细胞分裂,在此过程中,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的载体染色体先进行复制,再平均分配成两份。分裂后形成的两个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相同。
(2)结合分析可知,新细胞和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也相同。所以,该胚胎干细胞核内的染色体数目为46条,经上述过程后产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也是46条。
(3)结合分析可知,②是细胞分化的过程,从图中可以看出,由胚胎干细胞经过分化产生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不同。
31.下图一是某校科技节模型设计比赛中,某生物兴趣小组展示的一个设计作品—“缩手反射模型”,该模型中,两块轻质铝材用轴承相连,“气动人工肌肉”通入高压空气可实现收缩,触碰感应装置后,控制系统能控制气动人工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图二是人体手臂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轻质铝材相当于运动系统中的_____,轴承相当于图二中的[ ]_____;在实验前,轴承涂抹润滑脂的目的是_______。
(2)图一中气动人工肌肉A模拟的是图二中的[ ]_______,当触碰感应装置完成缩手反射时,气动人工肌肉B处于_____状态。
(3)科创老师给予了该生物小组高度肯定,他认为该模型有智能化假肢的雏形。如果其控制系统与人体的_______连接,这样人体就能控制智能化假肢完成各种动作。在设计该模型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将动物运动的产生概括为以下步骤:①相应的骨受到牵引,②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③骨绕关节转动,④骨骼肌收缩。这些步骤发生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
A.②①③④ B.②④①③ C.①②③④ D.④①②③
(4)从行为获得途径看,冬残奥会上有的运动员利用假肢刻苦训练,熟练完成高难度滑雪动作,这一行为是一种_______。
【答案】(1) 骨 5关节 减小摩擦
(2) 3肱二头肌 舒张
(3) 大脑/神经系统 B
(4)后天性行为/学习行为
【分析】人体的运动系统主要由骨、骨连结、骨骼肌组成。骨在运动中起到杠杆的作用,骨连结有不活动连结、半活动连结和活动连结三种,其中活动连结叫关节。关节由关节面(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囊和关节腔组成。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骨骼肌收缩能为运动提供动力。
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
【详解】(1)轻质铝材相当于运动系统中的骨,轴承相当于图二中的5关节;在实验前,轴承涂抹润滑脂的目的是减小摩擦。
(2)在屈肘状态,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根据图示可知,图一中气动人工肌肉A模拟的是图二中的3肱二头肌,当触碰感应装置完成缩手反射时,气动人工肌肉B(模拟的是肱三头肌)处于舒张状态。
(3)大脑是人体高级神经中枢所在的部位,如果其控制系统与人体的大脑(神经系统)连接,这样人体就能控制智能化假肢完成各种动作。
小组成员将动物运动的产生概括为以下步骤:②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④骨骼肌收缩,①相应的骨受到牵引,③骨绕关节转动。故选B。
(4)根据动物行为的获得过程可把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在遗传物质的基础上,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行为,又叫学习行为。运动员利用假肢刻苦训练,熟练完成高难度滑雪动作,这一行为是后天通过学习和训练建立起来的,因此属于后天性行为(学习行为)。
32.如果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鼠妇,又叫作潮虫。由于花盆或石块的移动,鼠妇很快就会爬走。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受到了惊吓?还是环境变明亮了?某同学非常好奇,并对此进行了多个探究实验。下面是他的探究实验之一,请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补充完整并活动相关问题。
(1)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2)作出假设:_____
(3)制订实施探究的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薄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厚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见图)。在铁盘中央处放10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在此实验中设置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的目的是_____。
(4)一段时间后,鼠妇大都聚集在阴暗处,由此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
(5)为什么两侧铺的泥土要一样?_____。
(6)用10只鼠妇做实验,而不是一只,目的是_____。
(7)如果要进一步探究土壤的干湿程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下列实验设计正确的是( )
【答案】 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光 对照 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控制单一变量 减小实验的偶然性 B
【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2)做出的假设是:假设是对问题肯定或否定的解答,根据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作出的假设是: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3)制订实施探究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薄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厚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盘两侧中央处放置10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这样在盒里就形成了有光和无光(阴暗)两种环境。设计两种环境的目的是进行对照。该实验的变量是光照。
(4)通过求实验数据平均值可知:明亮环境中鼠妇少,阴暗环境中多,故该同学所做的实验数据和结果表明: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5)为了确保实验结果只是由实验变量的不同引起的,就应当使这两种环境中除实验变量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故两侧铺的泥土要一样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
(6)该探究实验要用10只而不是1只鼠妇,目的是减小实验的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可靠。因为这样可以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误差。如果采集的鼠妇生病、或受其它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处于特殊生长时期等都会导致实验结论出错,所以为了避免出现此类偏差,实验中多选用鼠妇的数量,尽可能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
(7)A.实验装置内一侧是湿土,另一侧是干土,实验变量是水分,但是光影响鼠妇的生活,影响、干扰实验的结果,A错误。
B.实验装置内一侧是湿土,另一侧是干土,实验变量是水分,说明水分会影响鼠妇的生活,符合单一变量原则,B正确。
C.实验装置内一侧是湿土并在该侧上盖上纸板,见光,这样实验变量是光照,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C错误。
D.实验装置内一侧是湿土、见光,另一侧是干土并在该侧上盖上纸板,这样实验变量是水分和光照,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D错误。
故选B。
【点睛】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
卷09-【押题演练】备战2023年中考生物全真模拟押题卷(北京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卷09-【押题演练】备战2023年中考生物全真模拟押题卷(北京卷)(解析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题共7小题,共45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卷05-【押题演练】备战2023年中考生物全真模拟押题卷(北京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卷05-【押题演练】备战2023年中考生物全真模拟押题卷(北京卷)(解析版),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题共7小题,共45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卷04-【押题演练】备战2023年中考生物全真模拟押题卷(北京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卷04-【押题演练】备战2023年中考生物全真模拟押题卷(北京卷)(解析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题共7小题,共45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