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3届天津市南开中学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3届天津市南开中学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解析01
    2023届天津市南开中学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解析02
    2023届天津市南开中学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解析03
    还剩2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届天津市南开中学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天津市南开中学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7页。

    南开中学2023届高三第二学期统练(二)语文学科
    (共6页)
    Ⅰ卷
    一、(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好文创,当然要有文化。 ,文创产品就是“文+创+产品”,其中“文”,是放在第一位的。一款文创产品如果失去了文化属性,也就失去了灵魂,( )。扬州剪纸艺术大师张永寿,一开始的作品还属于“剪样”的范畴,比如剪鞋样,剪刺绣样,后来,他从中国古典绘画中寻出路,最终使剪纸艺术得到了 的发展。但好文创光有文化还不够。很多文创产品,虽然标榜很有文化,仍然市场并不认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创”上做得不够造成的。美学家朱光潜说过,“老是那样 ,没有一点精彩,不是‘庸’就是‘俗’。”文化在于创造,必须要有创意,要给人眼前一亮,产生共情的感觉。这些年来,创新精神与工匠精神常被放在一起讲,文创也是如此,这个行业需要 的工匠精神。如果一款产品只顾追风口、蹭热量,忽视了对品质的追求,甚至走向了粗制滥造,恐怕也不会有什么未来。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循名责实 突飞猛进 面面俱到 精益求精
    B. 顾名思义 循序渐进 面面俱到 孜孜不倦
    C. 顾名思义 突飞猛进 四平八稳 精益求精
    D. 循名责实 循序渐进 四平八稳 孜孜不倦
    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而一个艺人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化素养,也就很难成为大师
    B. 而一个大师如果失去了深厚的文化素养,也就不能成为大师
    C. 如果失去了深厚的文化素养,一个艺人也就不能成为大师
    D. 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化素养,一个大师也就很难成为大师
    3. 文中画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很多文创产品,虽然标榜很有文化,但市场并不认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在“创”上做得不够。
    B. 很多文创产品,虽然标榜很有文化,市场仍然并不认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创”上做得不够造成的。
    C. 很多文创产品,虽然标榜很有文化,仍然市场并不认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创”上做得不够。
    D. 很多文创产品,虽然标榜很有文化,但市场并不认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创”上做得不够。
    4. 下列对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申,古代干支纪日法,以十二天干和十地支两两相配,也可用于纪年纪月。
    B. 解官,指官员因故辞去官职。此外,“解佩”“解级”“解褐”都有辞去官职的意思。
    C. 东宫,是古代宫殿建筑之一,因位于皇宫东部,称东宫,后多为太子住处,也代指太子。
    D. 崩,中国古代称皇帝或皇太后的死亡。《礼记·曲礼》中这样的记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不禄,士曰卒,庶人曰死。”
    【答案】1. C 2. A 3. D 4.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循名责实:按照名称或名义寻求实际内容,使得名、实相符。顾名思义:从事物的名称联想到它的含义。根据横线后面“文创产品就是‘文+创+产品’”,可知“……就是……”,是由名称联想到其含义,所以空一应选择“顾名思义”。
    第二空:突飞猛进:形容事业、学问等进展非常迅速。循序渐进: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指学习或工作)。“循序渐进”不能作定语,所以空二应选择“突飞猛进”。
    第三空:面面俱到:各方面都照顾到,没有遗漏。四平八稳:形容说话、做事、写文章稳当。有时也指做事只求不出差错,缺乏创新精神。结合“没有一点精彩,不是‘庸’就是‘俗’”可知空三应选择“四平八稳”。
    第四空:精益求精:(学术、技术、作品、产品等)好了还求更好。孜孜不倦: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用于“工匠精神”,空四应选择“精益求精”。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
    括号中的句子应和“一款文创产品如果失去了文化属性,也就失去了灵魂”结构一致,这就排除CD。
    “而一个大师如果……就不能成为大师”语义矛盾,这就排除B。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语病有:
    “虽然……仍然”搭配不当,和“虽然”搭配的关联词是“但是”或“却”;
    “重要的原因,就是……造成的”句式杂糅,删掉“造成的”;
    修改正确的只有D项。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A.“十二天干和十地支”表述错误,应为“十天干和十二地支”。
    B.“‘解佩’‘解级’‘解褐’都有辞去官职的意思”错误,“解褐”指脱去粗布衣服,入仕做官。
    D.“大夫曰不禄,士曰卒”错误。大夫死叫“卒”,士死叫“不禄”。
    故选C。
    二、(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文旅产业在高质量发展中蓄积变革力量,稳中有进。各个城市的文旅融合实践,通过挖掘城市文化特色,在区域整体规划中统筹文化潜力、融合科技力量、盘活文化资源、创新文化场景,基于文化内质进行多维延伸,全方位赋能城市旅游产业发展,逐步形成了“百花齐放”的整体格局。以“沉浸式体验”为核心的数字创意智慧旅游、“文化+IP+数字消费”的互联网智慧旅游等新业态发展迅猛。
    约翰·菲斯克说:“交换和流通的不是财富,而是意义、快乐和社会身份……消费者在相似的商品中做出选择时,通常不是比较其使用价值,而是比较其文化价值;从诸多商品中做出一种选择,就成了消费者对意义、快乐和社会身份的选择。”由此可见,游客群体对以文化为内涵的数字创意文旅产品存在消费诉求,这也反映出对凝结文化精粹并融入科技元素的创意型产品所彰显的文化价值的肯定。在对产品的期待与消费后,消费者间接地完成了对社会身份的选择。
    材料二:
    数字技术创造智慧文旅新形态。伴随5G技术开始步入商用,VR、AR、区块链等技术频频介入文旅产业应用。目前,国内已有1000多家景区开通了线上游览服务。通过“虚拟景区”“云机游”“旅游+直播”“智能地图”等模式,利用VR、AR、全景影像等技术,在内容创造、虚拟运营、智能服务、交互体验等方面推出了更多的玩法,实现了景区的智慧化、数字化升级。
    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开通了“Zoo直播”,直播内容包括动物日常活动、饲养员工作、答网友问并科普相关知识等,使游客足不出户“云”游动物园。据统计,累计观看量达到190多万人次。可见,影响受众选择的不仅是事实本身,更是它扩散和传播的方式。
    材料三:
    夜间经济成为文旅产业的重要版块。中国的夜间经济早在汉代就初见端倪,夜市在宋代拥有了合法地位,商品交易和娱乐活动异彩纷呈。《东京梦华录》载,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热闹非凡。如今,夜间经济成为城市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其繁荣程度代表着一个城市的经济开放度和活跃度。无论国家还是地方都认识到夜间经济的重要意义,并将其上升至战略高度。2018年11月,天津市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夜间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集中打造具有天津本地特色的夜间经济示范街区。2019年4月,上海市发布《关于本市推动夜间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旨在加快国际消费城市建设。《指导意见》界定了“夜间经济”的概念,即从晚7时至次日6时在城市特定地段发生的各种合法商业经营活动的总称,指出夜间经济是都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夜间经济所带动的创收指数是城市文旅的重要量化指标,也是文旅消费评价体系的新维度。
    (以上三则材料取材于司若主编《中国文旅产业发展报告(2020)》)
    材料四:

    (取材于《2019年北京市夜间消费调查报告》)
    5. 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城市文旅融合实践充分调动文化、科技等要素,全方位赋能城市旅游产业发展
    B. 数字创意智慧旅游和互联网智慧旅游等新业态在科技力量助推下发展迅猛。
    C. 消费者看重商品的文化价值,在消费过程中完成了对自身社会身份的直接选择。
    D. 国内大量景区应用数字技术,推出更多服务,实现了智慧化、数字化升级。
    6. 下列与“夜间经济”相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自古以来就存在夜间经济形态,到宋代其繁盛度和开放度达到巅峰。
    B. 津沪两地先后出台了促进夜间经济发展的相关文件,打造城市经济增长新引擎。
    C. 要对城市文旅消费进行评价,需要引入夜间经济所带动的创收指数作为参考。
    D. 据图表,四十岁以下人群是夜间消费的主力军,“00后”受访者月均消费最高。
    7. 下面对材料的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云直播、云旅游等模式主要依靠技术手段提升用户体验,吸引了大量年轻用户。
    B. 大众只关注事实的扩散传播方式,掌握影响群体期待的手段就能引导大众。
    C. 夜间经济已被提升到发展战略高度,但也需要根据城市文化特色稳步推进。
    D. 北京市“70后”受访者月均消费频次最低,可见夜间消费不适合“70后”。
    【答案】5. C 6. A 7. C
    【解析】
    【分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C.“消费过程中”“直接选择”错,原文是“在对产品的期待与消费后,消费者间接地完成了对社会身份的选择”。可见选项表述错误。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A.“自古以来就存在夜间经济形态”“繁盛度和开放度达到巅峰”错。原文是“中国的夜间经济早在汉代就初见端倪,夜市在宋代拥有了合法地位,商品交易和娱乐活动异彩纷呈”,选项表述错误。
    故选A。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吸引了大量年轻用户”于文无据。原文是“在内容创造、虚拟运营、智能服务、交互体验等方面推出了更多的玩法,实现了景区的智慧化、数字化升级”;
    B.“只关注事实的扩散传播方式”错。原文是“可见,影响受众选择的不仅是事实本身,更是它扩散和传播的方式”,注意“不仅……更是”,而不是“只”;
    D.“可见夜间消费不适合‘70后’”错。材料四只是针对受访者的得出的数据,不能扩大到整个“70后”;“70后”虽然“月均消费频次”低,但词均消费金额并不是最低的,因此也得不出选项所说的结论。
    故选C。
    三、(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言两汉所以亡者,皆曰莽、卓。予以为莽、卓篡逆,污神器以乱齐民,自贾夷灭,天下耳目,显然闻知。静征厥初,则亡西京者张禹,亡东京者胡广。皆以假道儒术,得伸其邪心,徼一时大名,致位公辅。词气所发,损益系之,而多方善柔,保位持禄。或陷时君以滋厉阶,或附凶沴以结祸胎。其为贼害也,岂直莽、卓之比乎?
    禹以经术为帝师,身备汉相,特见尊信,当主臣之重,极儒者之贵。永始、元延之间,天地之眚屡见。言事者皆讥切王氏专政时成帝亦悔惧天变而未有以决驾至禹第辟左右以问之须其一言以为律度为禹计者,亦须陈《大易》坚冰之诫,诵《小雅·十月》之刺,乘其向纳,痛言得失。反以“罕言命、不语怪”为词,致成帝不疑之心,授王氏寖盛之势。上下恬然,晻忽亡国。倘帝虑不至是,犹当开陈切劘,面折廷辩。矧当就第燕闲之际,虚怀访决之时,禹方且视小男于床下,官子婿于近郡,款款然用家人匹夫为心,以身图安,不恤国患。致使群盗弄权,迭执魁柄;祸稔毒流,至于新都。不可遏也,斯可愤也!
    噫嘻!就利违害,荣通丑穷,大凡有生之常性也。暨乎手持政柄,体国存亡,则谨之于初,决之于始,以导善气,以遏乱源。向若西京抑损王氏,尊君卑臣,则庶乎无哀、平之坏;东京登庸清河,主明臣忠,则庶乎无灵、献之乱。大汉之祚,未易知也。或以国之兴亡,皆有阴骘之数,非人谋能抗,则但取瞽矇者而相之,立土木偶而尊之,被以章组,列于廊庙,斯可矣。何尧、舜之或咨或吁,殷周之或梦或卜,忧勤日昃之若是,然后为理耶?予因肄古史,且嗜《春秋》褒贬之学,心所愤激,故辨其所以然。
    (节选自权德舆①《两汉辩亡论》)
    【注】①权德舆,唐宪宗时的宰相,后因事罢相。
    8.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静征厥初 征:探求 B. 徼一时大名 徼:求取
    C. 迭执魁柄 迭:屡次 D. 不恤国患 恤:忧虑
    9.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则亡西京者张禹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B. 得伸其邪心 此其志不在小
    C. 或以国之兴亡 民以殷盛,国以富强
    D. 何尧、舜之或咨或吁 纵一苇之所如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言事者皆讥切王氏专政/时成帝亦悔惧天变/而未有以决/驾至禹第/辟左右以问之/须其一言/以为律度/
    B. 言事者皆讥切王氏/专政时成帝亦悔惧/天变而未有以决/驾至禹第/辟左右以问之须/其一言/以为律度/
    C. 言事者皆讥切王氏专政/时成帝亦悔惧/天变而未有以决/驾至禹第辟/左右以问之d/须其一言/以为律度/
    D. 言事者皆讥切王氏/专政时成帝亦悔惧天变/而未有以决/驾至禹第辟/左右以问之须/其一言/以为律度/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透过王莽、董卓篡逆的现象,探出两汉灭亡的初因。正是张禹和胡广等朝廷重臣保位持禄,谄谀奉承,埋下覆亡的种子。
    B. 本文作者虽然肯定“天命非人谋能抗”之说,但也指出要使国家政治清明,就要像尧舜、殷周那样,任用真正的人才。
    C. 本文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告诉人们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指出防微杜渐的重要性,这显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D. 本文明写两汉,暗诫当朝。由于持议正大,写得气势雄壮,感情充沛,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12. 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禹以经术为帝师,身备汉相,特见尊信,当主臣之重,极儒者之贵
    ②向若西京抑损王氏,尊君卑臣,则庶乎无哀、平之坏。
    13. 在作者看来,在汉成帝登门拜访时,张禹所犯的罪状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答案】8. C 9. D 10. A 11. B
    12. ①张禹凭借精通经术成为成帝的老师,位居汉朝丞相,特别受到成帝的尊重信任。他承担着主管群臣的重任,达到了一个儒生所能达到的最高地位。
    ②原先西汉时假如能抑制王氏的势力,以君主为尊,以臣子为卑,那么也许就不会出现哀帝、平帝时的破败局面。
    13. ①以“罕言命、不语怪”为托词迷惑君心,致使王氏势力日渐壮大;
    ②当汉成帝没有考虑到王氏专权时,张禹没有坦白无私,直言谏诤;
    ③张禹一心只为家中之事考虑,只求自身安乐,不忧虑国家灾祸。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C.迭:轮流。句意:轮流执掌大权。
    故选C。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连词,那么;连词,却,但。句意:那么使西汉灭亡的是张禹/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
    B.代词,他们;代词,他。句意:来满足他们的邪恶之心/这说明他的志向不在小处。
    C.认为;因此。句意:有人认为国家的兴亡/人民因此而丰足,国家因此而富强。
    D.都是用于主谓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句意:为何尧、舜有时疑怪,有时感叹/任凭小船儿在茫无边际的江上飘荡。
    故选D。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议论朝政的人都讥刺指责王氏家族,认为是他们的专权所造成的。当时,成帝也害怕天象的变异,有引咎自责之心,一时拿不定主意。他乘着车来到张禹的府第,屏退左右,向张禹请教。他需要得到张禹的高论,作为判断事物的标准。
    “言事者皆讥切王氏专政”,“王氏专政”是“讥切”的内容,作其宾语,其后断开,且“专政”是“王氏”的谓语,属于主谓短语作宾语,不可断开,据此排除BD;
    “天变”是“悔惧”的宾语,不可断开,排除C。
    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B.“虽然肯定‘天命非人谋能抗’之说”错误,由文中“或以国之兴亡,皆有阴骘之数,非人谋能抗,则但取瞽矇者而相之,立土木偶而尊之,被以章组,列于廊庙,斯可矣。何尧、舜之或咨或吁,殷周之或梦或卜,忧勤日昃之若是,然后为理耶?”可知,作者对“天命非人谋能抗”之说是持否定态度的。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①“以……为”,凭……成为;“特见尊信”,被动句;“当”,掌管、主持,引申为承担;“重”、“贵”,形容词作名词,分别解释为“重任”“最高地位”。
    ②“向”,先前;“尊”“卑”,意动用法;“庶”,也许;“坏”,形容词作名词,破败局面。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由“以‘罕言命、不语怪’为词,致成帝不疑之心,授王氏寖盛之势”可知,以“罕言命、不语怪”为托词迷惑君心,致使王氏势力日渐壮大;
    由“倘帝虑不至是,犹当开陈切劘,面折廷辩”可知,当汉成帝没有考虑到王氏专权时,张禹没有坦白无私,直言谏诤;
    由“矧当就第燕闲之际,虚怀访决之时,禹方且视小男于床下,官子婿于近郡,款款然用家人匹夫为心,以身图安,不恤国患”可知,张禹一心只为家中之事考虑,只求自身安乐,不忧虑国家灾祸。
    参考译文:
    说到两汉覆亡的原因,都说是亡在王莽、董卓手里。我认为王莽、董卓篡位叛逆,玷污国家,扰乱天下,自取灭亡,天下的人都清楚地知道。平静下来探求它的最初起因,则使西汉灭亡的是张禹,使东汉灭亡的是胡广。他们都是假借儒术来满足其邪恶之心,求取一时显赫的名声,达到三公辅佐的高位。他们的言论,关系到国家的利害,但他们却百般阿谀奉承,以保持自己的官位。张禹坑害当时的君主而滋生祸患,胡广依附凶戾之人而种下祸胎。他们的危害,难道仅仅是王莽、董卓所可相比的吗?
    张禹以精通经术为成帝的老师,作汉朝的丞相,特别受到成帝的尊重信任。身居宰相重位,作为儒者已尊贵到极点。永始、元延之间,自然界的灾异现象屡次出现。议论朝政的人都批评指责是王氏专政所致。当时成帝也对自然界的灾变引咎自责和表示畏惧,然而犹豫不决,没有明见。于是他到张禹家中,屏退旁人而询问张禹对此事的意见,就等张禹一句话,以便作为判断事物的标准。作为张禹来说,应该陈述《大易》有关防微杜渐的坚冰之诫,述说《小雅·十月》借日月之蚀以批评国家用人不当的事,趁着成帝主动征求意见时,彻底地说一些朝政的失误之处。但他却以圣人很少谈到天命、不讲怪神为托词,以致使成帝不再疑惑,逐渐授予王氏更大的权势。上下坦然,很快亡国。即使成帝没有考虑到王氏专政这件事,也应当坦白无私、直言谏诤,在朝廷之上当面与君主争辩并使之折服,何况在居家闲处之际,成帝虚心去征求意见以决定大事之时,张禹却多次看着床边自己的小儿子(暗示成帝封他为官),要求成帝把自己女婿调到京城附近为太守;一心一意为家里之事考虑,以求自身安乐,不忧虑国家灾祸。致使王氏兄弟专政,轮流执掌大权;灾祸酝酿成熟,毒害流布全国,直到新都侯王莽篡汉自立,不可阻止,真是可恨!
    噫嘻!趋利避害,以官运亨通为荣耀,以处境困窘为羞耻,大体上是人之常情。到了掌握政权,身负国家存亡之责时,则从头便要谨慎,开始便要决断,以引导好的风气,遏止祸乱的根源。先前假使西汉抑制、贬损王氏,尊君主卑臣下,则可能没有哀帝、平帝时的衰败;东汉如立清河王为帝,君主圣明臣下尽忠,则可能没有灵帝、献帝时的国乱。大汉国统的长短,还很难说呢。有人认为国家的兴亡都有天定之数,不是人的智谋所能抗拒的。那么只要找来瞎子辅助他,树立土木偶而尊奉它,给他们披上官服,佩上官印,排列于廊庙之上,就可以了。为何尧、舜有时疑怪,有时感叹,殷、周或者以梦,或者以卜,求访贤才,整日忧劳勤奋,废寝忘食如此,然后才天下大治呀?我因研习古代历史,并且特别喜欢《春秋》褒正贬恶之学,内心有所愤激不平,所以分辨其为什么如此。
    Ⅱ卷
    四、(25分)
    14.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听雨
    陆游
    发已成丝齿半摇,灯残香烬夜迢迢。
    天河不洗胸中恨,却赖檐头雨滴消。
    虞美人·听雨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陆诗以诗人当时的人生状态起笔;蒋词则以回忆年少时的景象入手。
    B. 陆诗语言风格平易近人,将听雨之时的心绪表现得真切直白;蒋词以“听雨”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表达壮志未酬之悲。
    C. 陆诗巧妙运用叠词,产生了绵密悠长而又含蓄蕴藉的审美意蕴;蒋词巧妙运用方位名词,依次展现三幅“听雨”的画面。
    D. 蒋词结尾的“任”字表明词人彻夜听雨,并没有完全超脱,但已具有“欲说还休”的情感调节和心理控制能力。
    (2)“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描绘了怎样的场面?
    (3)两首诗都写“听雨”,但心境却并不相同,请简要概括。
    【答案】(1)B (2)年少的时候,歌楼上听雨,红烛盏盏,昏暗的灯光下罗帐轻盈。“歌楼”、“红烛”、“罗帐”等绮艳意象交织出现,传达出春风骀荡的欢乐情怀。少年时候醉生梦死,一掷千金,在灯红酒绿中轻歌曼舞,沉酣在自己的人生中。
    (3)①陆诗通过写诗人头白齿摇和难眠长夜中想到了人生遗憾,表现了诗人年迈体衰的孤独伤感和壮志难酬的悲慨。②蒋词回忆少年歌楼听雨时红烛罗帐的温馨欢乐场面,以及中年客舟听雨时江阔云低、西风悲雁的漂泊落寞的场景,实写而今暮年,白发老人独自在僧庐下倾听夜雨的凄凉孤寂的处境,慨叹目前境况,表达时光易逝、一生漂泊孤苦,并暗含对国家由兴而衰而亡的叹惋。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B.“蒋词……表达壮志未酬之悲”错。这首词以“听雨”为媒介,概括出少年、壮年和晚年的特殊感受,将几十年大跨度的时间和空间相融合:少年只知追欢逐笑享受陶醉;壮年漂泊孤苦触景伤怀;老年的寂寞孤独,一生悲欢离合,尽在雨声中体现。因此蒋词未表达出壮志未酬之悲。
    故选B。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意思是年少的时候,歌楼上听雨,红烛盏盏,昏暗的灯光下罗帐轻盈。这是词中的第一幅画面,它展现的虽然只是一时一地的片断场景,但具有很大的艺术容量。“歌楼”、“红烛”、“罗帐”等绮艳意象交织出现,传达出春风骀荡的欢乐情怀。少年时候醉生梦死,一掷千金,在灯红酒绿中轻歌曼舞,沉酣在自己的人生中。一个“昏”字,把那种“凤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的奢靡生活表现出来。这时听雨是在歌楼上,他听的雨就增加了歌楼、红烛和罗帐的意味。尽管这属于纸醉金迷的逐笑生涯,毕竟与忧愁悲苦无缘,而作者着力渲染的只是“不识愁滋味”的青春风华。这样的阶段在词人心目中的印象是永恒而短暂的。以这样一个欢快的青春图,反衬后面的处境的凄凉。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陆诗写头发日渐稀疏,牙齿已经有一半动摇,描写了暮年身体衰弱的具体表现;再写独对残灯难以入眠,更增添了心境的凄凉;第三句直接点出了“恨”,这“恨”固然有年华老去的悲哀,对于陆游来说,更有壮志难酬的遗憾与伤感。总之,此诗通过写诗人头白齿摇和难眠长夜中想到了人生遗憾,表现了诗人年迈体衰的孤独伤感和壮志难酬的悲慨。
    蒋词从“听雨”这一独特视角出发,通过时空的跳跃,依次推出了三幅“听雨”的画面,而将一生的悲欢歌哭渗透、融汇其中。
    第一幅画面:“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歌楼”、“红烛”、“罗帐”等绮艳意象交织出现,传达出春风骀荡欢乐情怀。少年时候醉生梦死,一掷千金,在灯红酒绿中轻歌曼舞,沉酣在自己的人生中。这样的阶段在词人心目中的印象是永恒而短暂的。以这样一个欢快的青春图,反衬后面的处境的凄凉。
    第二幅画面:“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一个客舟中听雨的画面,一幅水大辽阔、风急云低的江秋雨图,一只失群孤飞的大雁。“客舟”及其四周点缀的“江阔”、“云低”、“断雁”、“西风”等衰瑟意象,映现出风雨飘摇中颠沛流离的坎坷遭际和悲凉心境。壮年之后,兵荒马乱之际,词人常常在人生的苍茫大地上踽踽独行,常常尔奔曲走,四方漂流。一腔旅恨、万种离愁都已包孕在他所展示的这幅江雨图中。
    第三幅是“而今听雨”的画面,是一幅显示他当前处境的自我画像。一个白发老人独自在僧庐下倾听着夜雨。处境之萧索,心境之凄凉,在十余字中,一览无余。江山己易主,壮年愁恨与少年欢乐,已如雨打风吹去。此时此地再听到点点滴滴的雨声,却已木然无动于衷了。“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似乎已心如止水,波澜不起,但彻夜听雨本身,却表明他并没有真正进入超脱沉静的大彻大悟之境,只不过饱经忧患,已具有“欲说还休”的情感控制能力。
    总之,蒋词回忆少年歌楼听雨时红烛罗帐的温馨欢乐场面,以及中年客舟听雨时江阔云低、西风悲雁的漂泊落寞的场景,实写而今暮年,白发老人独自在僧庐下倾听夜雨的凄凉孤寂的处境,慨叹目前境况,表达时光易逝、一生漂泊孤苦,并暗含对国家由兴而衰而亡的叹惋。
    15.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熊咆龙吟殷岩泉,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______,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3)______,当其无,有器之用。(《老子四章》)
    (4)______,蝉蜕于浊秽。(司马迁《屈原列传》)
    (5)李太白在《蜀道难》中以星宿的触手可及和作者的主观感受写蜀道之险、行路之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答案】 ①. 栗深林兮惊层巅 ②. 奈何取之尽锱铢 ③. 埏埴以为器 ④.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⑤. 扪参历井仰胁息 ⑥. 以手抚膺坐长叹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栗”“锱铢”“埏埴”“濯淖”“扪”“膺”等。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一日三秋
    刘震云
    老景是安阳汤阴人,汤阴离殷墟近,贩卖古董方便,老景二十岁起,便跟着人贩卖古董。转眼二十年过去,老景贩卖古董赚了钱,便在汤阴县城古衙边买了一块地,盖起一座院落。 汤阴古衙一带,是县城最繁华的地段。院落三进三出。 院落盖起,老景想在门头悬一块门匾。他看清朝和民国留下来的大宅,门头上都悬一块匾;匾上镂空雕字,要么是“荣华富贵”,要么是“吉祥如意”等。门匾在外边风吹日晒,雨淋雪打,需要一块好木头,要么是楠木,要么是檀木,要么是枣木。老景闻知塔铺的木匠老范,当年买了一棵两百多年的大枣树,枣树被解成板,打成了桌椅板凳,但有一块树心,还留在家里,便到老范家查看;一看这树心不俗,有年头,又坚硬似铁,便花了二百块钱,从老范手里,买走了这块树心。安阳林州,有专做木雕生意的木匠;做木雕生意的木匠,工钱比普通木匠贵三倍;在林州木雕木匠里,手艺数一数二的,是一个叫老晋的人。老景把老晋请到家,让老晋查看这块树心。老晋用手指叩了叩树心,又把树心翻来覆去查看半天,点点头:“不错,是块好木头。”
    “当得起门头?”
    “当得起是当得起,关键是,想雕个啥?”
    “‘荣华富贵’或‘吉祥如意’。”
    “到底想雕啥?”
    老景:“门头上的字,都是一个意思,你看着办吧。”
    雕一块门匾,需要八到十天的工夫,老晋便在老景家的新院子里住了下来。老晋住进来头一天上午,将“荣华富贵”四个字从字帖拓到纸上,又将“吉祥如意”四个字从字帖拓到纸上,将两幅字摊在院子里,衡量该雕哪一款。左右衡量,拿不定主意。拿不定主意不是两幅字在含义上有什么差别,而是在计算二者的笔画;笔画稠的字雕刻起来麻烦,镂空之后,笔画与笔画间连接的木头薄,每下一刀,都要仔细思量;笔画少的,笔画和笔画之间,不用动的木头多,连接的木头厚实,雕刻起来省工省力。 两者各四个字,其中都有稠字,笔画计算下来,两者数目差不多,花的工夫也差不多,所以犹豫。正犹豫间,一人踱步到院子来,背着手,打量老景家的院落;从前院踱到中院,又踱到后院,半天工夫,又回到前院。问:“这院落的结构,是从安阳马家大院套来的吧?”
    “我只是个木匠,不是砖瓦匠,看不透房子的盖法。”
    “可是,结构跟马家大院像,一砖一瓦的盖法,差池又大了。白辜负了这些砖瓦和这个地段。”
    又说,“看似房子的盖法有差池,区别还在于房子主人胸中有无点墨啊。”
    “听客人话的意思,你是个读书人?”
    “读书谈不上,爱四处走走。”客人又说,“刚去古衙参观,看这边新起一座院落,大门开着,就进来看了看,老人家,打扰了。”
    说完,便向院外走。 这时看到地上放着两幅字,一幅是“荣华富贵”,一幅是“吉祥如意”,又停住脚步:“这是要干吗?”
    “我是一个木匠,主人要雕一个门匾,让我从中选一幅字。”
    客人笑了:“不是我爱多说话,这两款字,和这房子盖得一样,都太俗。”
    “我刚才犹豫,也有这方面的原因,这两款字,我雕了一辈子,也雕烦了。”老晋又问,“客人,你是读书人,你有什么好主意?”
    “我有主意,你替人家干活,你也做不了主呀。”
    “主人跟我交代,门匾上雕什么,由我做主。”
    客人笑了:“这就是胸无点墨,也有胸无点墨的好处。那我替你想一想。”
    客人低头沉吟半天,仰起头说:“有一个词,平日也见过,叫‘一日三秋’,就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意思,这在人和人之间,是一句顶一万句的话呀。”
    “问题是,这话放到门头上合适吗?”
    “这话放到门头上,当然意思就转了,说的就不是人和人的关系,而是人和地方的关系,在这里生活一天,胜过在别处生活三年,你说合适不合适?”
    老晋拊着掌说: “这话有深意,而且不俗,我喜欢,我就雕这个。”
    客人走后,老晋开始在枣木上雕刻“一日三秋”四个字。其实,老晋雕“一日三秋”四个字,并不是看中这四个字的深意和不俗,字意深不深俗不俗老晋并不计较,主要是“一日三秋”四个字,比“荣华富贵”或“吉祥如意”四个字,笔画少一半还多,雕刻起来少费工夫。待雕好,请老景过来看。老景看后,愣在那里:“你咋雕了个这,不是说好雕‘荣华富贵’或‘吉祥如意’吗?”
    “那两款都太俗,这个不俗。”
    接着,老晋将那客人对“一日三秋”的解释,向老景解释一遍。老景:“这个是不俗,得向人解释,‘荣华富贵’和‘吉祥如意’是俗了,但大家一看就明白。现在,等于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了。事先,你咋不告诉我呢?”
    “你不是说,让我做主吗?”
    老景哭笑不得:“我是说让你在‘荣华富贵’和‘吉祥如意’间做主,你咋做到外边了呢?”
    “既然这样,你再找块板子,我重新雕就是了。”
    “罢了罢了,一块门匾,怎么挂不是挂,别再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了。”老景又说,“‘一日三秋’,说起来也不是坏词。”
    老晋松了一口气:“可不。”
    (有删改)
    1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老景花大价钱买匾板,却将门匾内容的选择权交给了老晋,可见老景对门匾内容并不计较。
    B. 老晋将刻字笔画少作为选择的标准,既是为了保证雕刻质量,又表现出手艺人的精益求精。
    C. 从老景对门匾的态度来看,客人说老景院落“是从安阳马家大院套来的”的话是不可信的。
    D. 字典中“一日三秋”并无“在这里生活一天,胜过在别处生活三年”之意,是客人的新解。
    1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头交代老景靠贩卖古董赚钱发财,说明老景并不是胸无点墨的,和下文老景的俗形成反差,使人物形象更为立体。
    B. 小说按时间顺序写老晋为老景雕刻门匾的过程,几处人物对话既鲜明地刻画出人物特征,同时也构成了小说的主体框架。
    C. 小说重在刻画老晋的语言和心理,没有具体描写他刻字的过程,可见作者侧重刻画老晋这个人物的品质而不是手艺。
    D. 老晋是小说的主要人物,全篇围绕他帮老景雕匾的情节展开,着墨也比较多,老景在文中起到衬托主人公的作用。
    18. 文中的“客人”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19. 结尾部分老景两次说到“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了”,请简要分析它们分别表现了老景什么性格特点。
    20. 小说中人物围绕“俗”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俗”的内涵。
    【答案】16. D 17. D
    18. (1)推动情节的发展。“客人”的出现才使得门匾的内容有了着落,客人对“一日三秋”的解释也让老景最终得以接受。(2)反衬老景的形象。客人对房子建筑和门匾题字的看法反衬出老景的胸无点墨。
    19. 第一处:指老晋把“荣华富贵”或“吉祥如意”刻成了“一日三秋”,词义不易解释。表明老景是一个追求简约通俗的人。
    第二处:指找块板子,重新雕刻;老景决定不重刻,表明他是个随遇而安的人。
    20. ①从众是俗,老景准备雕刻“荣华富贵”或“吉祥如意”,就是从众心理;②模仿是俗,老景的院落是安阳马家大院的仿造;③缺少文化内涵是俗,“荣华富贵”或“吉祥如意”虽表达了美好的愿望,但不如“一日三秋”新解更具文化内涵。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
    A.“可见老景对门匾内容并不计较”分析错误,依据原文“‘你不是说,让我做主吗?’老景哭笑不得:‘我是说让你在‘荣华富贵’和‘吉祥如意’间做主,你咋做到外边了呢?’”可知,老景对门匾内容并不是不计较。
    B.“又表现出手艺人的精益求精”分析错误,依据原文“‘一日三秋’四个字,比‘荣华富贵’或‘吉祥如意’四个字,笔画少一半还多,雕刻起来少费工夫”可知,文中没有体现“精益求精”的特点。
    C.“客人说老景院落‘是从安阳马家大院套来的’的话是不可信的”分析错误,“院落盖起,老景想在门头悬一块门匾。他看清朝和民国留下来的大宅,门头上都悬一块匾”,老景热衷于仿制门匾,老景的院落是安阳马家大院的仿造,客人的话可信。
    故选D。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D.“老晋是小说的主要人物……老景在文中起到衬托主人公的作用”分析错误,这篇小说讲述了老景请人刻门匾的故事,所以主人公应是老景。
    故选D。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次要人物作用的能力。
    次要人物的呈现在文中一般担当特定的角色,经过他们的所见所闻、所言所行,把故事的相关情节自然交融,推进情节的发展,客人对建筑的评价让老晋能够相信他是个读书人,看事情很有见地,所以才让他推荐门匾的内容,并且后来又照搬给老景听。
    再者,次要人物是要为主要人物服务的,本文中的客人是个读书人,对建筑格局及门匾题词有独到的看法,而老景是一个因贩卖古董而发家的人,他在客人的眼中是一个“胸无点墨”的人,这样,客人的形象就对主要人物老景的形象起到了反衬作用。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第一处:是老晋将那客人对“一日三秋”的解释向老景解释一遍之后,老景认为这个“一日三秋”是不俗,但是得向人解释,“荣华富贵”和“吉祥如意”是俗了,但大家一看就明白,所以感觉现在等于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了。由此分析可知老晋建房只是图个吉利,匾额应为大众所理解,换成了“一日三秋”反而带来了麻烦,所以表明老景是一个本身追求简约、追求通俗的一个人,他不喜欢把事情搞得复杂。
    第二处:是老晋想再找块板子,重新雕,二老景则认为一块门匾,怎么挂不是挂,别再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了。可见老景是一个不能坚持自己的观点,随遇而安,没有主见的一个人。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1)依据原文“院落盖起,老景想在门头悬一块门匾。 他看清朝和民国留下来的大宅,门头上都悬一块匾;匾上镂空雕字,要么是‘荣华富贵’,要么是‘吉祥如意’等”可知,老景想要模仿清朝和民国留下来的大宅门头上都悬一块匾,并写上“荣华富贵”和“吉祥如意”字样,可见这是一种盲目从众的表现,没有自己的主见。
    (2)依据原文“这院落的结构,是从安阳马家大院套来的吧”可知,老景富裕后盖房制匾,但只是简单模仿,可见模仿是一种“俗”,没有自己的艺术创新。
    (3)依据原文“不是我爱多说话,这两款字,和这房子盖得一样,都太俗”和“有一个词,平日也见过,叫‘一日三秋’,就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意思,这在人和人之间,是一句顶一万句的话呀”可知,老景想使用传统的“荣华富贵”或“吉祥如意”,说明缺少文化内涵是俗,他缺乏对文化创意的追求。
    六、(10分)
    21. 阅读下面的文字,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______,那多半是你搞错了。实际上真正自律的人不但不觉得痛苦,反而比不自律的人更快乐也更幸福。这是有科学依据的。我们大脑里有一种“快乐神经”,就是内啡肽。只要刺激这种神经递质的分泌,就能提升幸福感。那么,______?
    内啡肽比较特别,促使内啡肽生成的因素是身体的疼痛,用痛并快乐着来形容内啡肽再适合不过。内啡肽是一种补偿机制,可以帮你隐藏身体的痛苦,让你坚持完成某个任务。如果你经常锻炼或跑步,在不断推动自己超越自我极限,咬牙坚持再多做10个动作,多跑一百米后得到的快感就是内啡肽带来的。奋斗之后的快乐,自律后的愉悦,很多都是源自内啡肽的作用。如果没有成为习惯,只是偶尔动一下,则对促进内啡肽分泌的作用不大,只有不断重复这种行为,让它内化成为自律的一种习惯时,______。所以说,越自律,越快乐越幸福。
    【答案】 ①. 如果你觉得自律痛苦 ②. 它和自律有什么关系呢 ③. 内啡肽才会分泌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①处,结合后文“实际上真正自律的人不但不觉得痛苦,反而比不自律的人更快乐也更幸福”可知,此处强调的是自律的人不痛苦,故应填“如果你觉得自律痛苦”。
    第②处,前文强调的是内啡肽能提升幸福感,结合后文“奋斗之后的快乐,自律后的愉悦,很多都是源自内啡肽的作用”可知,此处应是对自律与内啡肽有何关系的发问,故此处应填“它和自律有什么关系呢”。
    第③处,结合前文“如果没有成为习惯,只是偶尔动一下,则对促进内啡肽分泌的作用不大”可知,此处强调的是只有不断重复这种行为,让它内化成为自律的一种习惯时,内啡肽才会分泌,故此处应填“内啡肽才会分泌”。
    22. 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红楼梦》第七十八回中,宝玉作《芙蓉女儿诔》。其中一句“红绡帐里,公子情深;黄土垄中,女儿命薄”被黛玉修改为“茜纱窗下,公子多情;黄土垄中,女儿薄命”。后又经过宝玉修改,变为“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听到此句,黛玉“忡然变色,心中虽有无限的狐疑乱拟,外面却不肯露出”。
    (1)宝玉最后所改诔文中的“卿”字,本应指的是_________(人名)。
    (2)黛玉为何“忡然变色”?她的这种心理与小说后续情节有何关系?请结合原著,简要说明。
    【答案】(1)晴雯
    (2)因为黛玉由此想到自己(或:最忌讳“无缘”与“薄命”二字)。“无缘”暗指“木石前盟”最终败给“金玉良缘”(或:贾母定亲,令宝玉娶薛宝钗为妻),而使宝黛婚事未成;“薄命”则预示了黛玉因身体而早逝(或:黛玉最终焚稿泪尽而亡)。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人物形象、艺术特色的理解、分析能力。
    (1)依据原文“至晚,宝玉猛见池上芙蓉,忆起晴雯,忽想:‘死后未到灵前一祭,今何不在芙蓉前一祭,岂不尽了礼?’……杜撰成一篇长文,用晴雯素日所喜楷字写成,名曰《芙蓉女儿诔》”等内容可知,宝玉最后所改诔文中的“卿”字,本应指的是“晴雯”。
    (2)在“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中,当林黛玉听到宝玉所改的诔文中这四句话时,不由忡然变色,主要是这里面的“无缘”和“薄命”二词让林黛玉想到了自己,继而才“忡然变色”。
    首先,“无缘”一词,暗示后续情节“贾宝玉娶薛宝钗为妻,使得‘木石前盟’最终败给了‘金玉良缘’,使得贾宝玉和林黛玉‘无缘’走到一起”;
    其次,“薄命”一词,对后续情节“林黛玉因为身体的原因而过早去世,最终焚稿泪尽而亡”有暗示作用。
    七、(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青春无非是两个动作:一个是体能动作“引体向上”,一个是战术动作“低姿匍匐”。
    青春本来的属性是向上的,就像沐浴着阳光生长的幼苗,有一种力量拔着自己向上生长,可以热烈,可以张扬,可以逆风飞翔,可以破障奔跑,这是引体向上的青春。
    但有时青春也可以不必那么张扬,不必总在追求高光时刻,青春可以是潜伏的,可以是蓄势待发的,可以是韬光养晦的,贴近大地,丈量大地,做一个翻匐前进的孤勇者,这是低姿匍匐的青春。那么,什么样的青春是值得过的?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对上述问题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青春姿态最“向上”,适时“匍匐”也孤勇
    “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让我编织你们,用青春的金线,和幸福的缨珞,编织你们。从来都兴高采烈,从来不淡漠,眼泪,欢笑,深思,全是第一次……”王蒙先生的《青春万岁》早已为青春贴上“向上”的标签,但我们深知诗句里的“眼泪、深思”是一种“匍匐”和沉潜。青春没有固定的姿态,在我看来,青春姿态最“向上”,适时“匍匐”也孤勇!
    年处弱冠,正当芳华的我们,心态上定要持续向上,以昂扬之姿,绽放青春的热烈与张扬!都说青春少年,一贯快马扬帆,道阻且长不转弯。要盛大,要绚烂,要哗然。要用理想的泰坦尼克,去撞现实冰川,要当烧赤壁的风,而非借箭草船,要为一片海,就肯翻万山。告诉年少的我们要不畏艰险一路向前。自叹“三尺微命,一介书生”的少年王勃锐意向前,在滕王阁当仁不让写下“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以弱冠的终军,少年的宗悫自比,昂扬奋进,痛哉快哉!
    我辈有向上心态,让青春有昂扬之姿固然值得肯定,但在策略上还应适时“沉潜”,有时变“向上”为“匍匐”,调整青春的动作,蓄势待发,以期更好的绽放。“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在荆棘和贫穷中拓荒的“耶鲁村官”秦玥飞,本可以凭借世界名校博士头衔跻身所谓上流社会,他却在青春最美的年华选择脚踩大地,到人民最需要他的地方去,一腔孤勇,匍匐前进,为一方百姓做实事,让一身才学为黎民。就像“感动中国”颁奖词写的那样:守在悉心耕耘的大地,静待收获的时节。我相信,“孤勇者”秦玥飞的青春定将迎来沉潜后的绽放。
    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不加调整的青春也必会有残缺。也许我们的青春姿态,不能像王勃那样“昂扬向上”,不能如秦玥飞那般“孤勇匍匐”,但要记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青春姿态绝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需要适时调整的,无论如何调整,积极向上的心态与适时沉潜的策略缺一不可。每一位向上成长的少年也许都要有对弈平凡的孤勇,在疫情阴霾还未散去的当下,在面临人生大考的关键学年,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前,我辈青年最不能丢失的也许就是“向上”和“孤勇”。
    青春姿态最“向上”,适时“匍匐”也孤勇,愿我们始终值得,青春万岁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的作文题。
    材料给出两个有关青春内涵的比喻性术语“引体向上的青春”“低姿匍匐的青春”,点拨考生展开联想,延伸思考,阐发自己的感悟与体验,表达自己的启迪与发现。
    青春属性主基调应是向上的,表现为张扬、奋发、敢于自我挑战,敢于直面竞争,敢于突围超越;同时,青春也应该有蓄势待发的沉潜,刻苦磨砺的笃定,应该踏实奋斗,低调沉稳,坚韧、孤勇……至于什么样的青春是值得过的,可以见仁见智,但须体现青春的朝气、血性,而绝非暮气沉沉、萎靡不振。为何要引体向上?为何须低姿匍匐?这些都可结合个人成长的体验来抒写。
    “什么样的青春是值得过的?”这一问题包含了“什么样的青春是不值得过(或不应该那么)过的”这样一层含意在内。换言之,考生须对材料内置的关键问题展开辩证分析,要执其两端,加以考量,深入探究,激浊扬清,明辨是非,从而确立所写文章的主旨。
    写作中还应注意“回望既往的中学时光,立足当下的备考拼搏,展望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来书写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如写议论文,可以分析“引体向上”和“低姿匍匐”的含义,举出相应人物事例加以论证。再思考为何要“引体向上”和“低姿匍匐”,它们对于青年的意义是什么:青春年华,正是打基础、学本领的时候,要有低姿匍匐的沉稳坚笃;青春正是朝气蓬勃之时,更应“引体向上”,敢于挑战,奋发进取。最后应论证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引体向上”,什么情况下要“低姿匍匐”。比如当前备考就需要“低姿匍匐”的状态,此刻的“沉潜”正是为了将来的“向上”。
    立意:
    1.张扬“向上”体能,讲究“沉潜”战术。
    2.向上与匍匐都是青春最美的姿态。
    3.心态持续向上,策略适时沉潜。

    相关试卷

    2023届天津市南开中学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天津市南开中学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7页。

    2023届天津市新华中学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届天津市新华中学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混合默写,文学类阅读-单文本,语言表达,名著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天津市实验中学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届天津市实验中学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6页。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