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9 古诗三首暮江吟教案设计
展开教材分析
《暮江吟》是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古诗三首》的第一篇古诗。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上任杭州刺史途中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是一首写景佳作。
诗句语言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运用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其写景之微妙,历来备受称道。诗句的字里行间充溢着诗人热爱大自然的美丽景色,热爱大好秋色的喜悦之情。
统编教材中,古诗一般出现在课文和日积月累中。低年级学习古诗,主要是让学生在读读背背中感受和理解诗句。
中年级学习古诗可以在低年级读正确、读出节奏的基础上,通过想象画面,感受整首诗的意境。高年级在中年级学习古诗的基础上,再增加对诗人情感和古诗创作背景的体会,学习一些描写手法。
统编教材一至六年级共收录112首古诗词,在学习《暮江吟》前,学生已经学习过8首描写江景的古诗,汇总如下:
设计意图
(一)勾连语言学习前经验
学习《暮江吟》前,学生已经学过8首描写江景的古诗。导入环节可以创造情境,用中国诗词大会引入,出示几首描写江景的相关诗句,让学生在读中再次回顾,并且勾连之前学习江景诗的前经验,营造学习古诗的氛围。
(二)丰富提升语言经验
《暮江吟》主要描写了两幅画面,在学习古诗时,可以用抓关键词想象画面这一主要方法,让学生通过朗读体现画面,借助关键词描述画面。最终达到朗读的提升,想象的提升和描述画面能力的提升。
古诗中关键词的学习可以采用看图片、结合生活经验、勾连旧知、互文阅读等方法,让学生不仅体会作者用词的精确巧妙,也能在脑海中丰富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最终通过表达实现语言经验的提升。
(三)拓展迁移语言经验
《暮江吟》中使用到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可以迁移到其他江景诗的学习中。课后,教师推荐学生读古诗《春江花月夜》,在朗读中借助关键词想象画面,体会诗人不同的情感,拓展迁移语言经验。
教学目标
1.通过观看字源、观察图片等方法,随文认识“暮”“瑟”两个生字,正确书写生字“暮”“吟”。将古诗读正确,读出节奏。
2.借助注释、联系生活理解关键词句。通过想象画面和诗句的对比朗读,感受诗人描写的色彩美以及精巧的比喻。
3.体会诗人情感,读出诗的意境。拓展描写江景古诗《春江花月夜》,延伸阅读,迁移古诗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
通过想象画面和诗句的对比朗读,感受诗人描写的色彩美以及精巧的比喻。
体会诗人情感,读出诗的意境。拓展描写江景古诗《春江花月夜》,延伸阅读,迁移古诗学习方法。
教学流程
板块一 创设情境 理解诗题
(一)勾连诗句,导入课题
1.朗读回忆学过的江景诗句。
教师导语:古代诗人对面对着大江大河时,常常思绪万千,产生无限的遐想,留下了许多千古名句。今天我们就进行一次以江景为主题的中国诗词大会。
出示以下诗句,引导学生合作朗读或背诵:
2.导入新课。
教师导语:诗人白居易对江景情有独钟。今天,我们要学习白居易的另一首江景诗:《暮江吟》。
(二)板书课题,书写指导
要点:“暮”中间的“大”撇捺要舒展,“吟”的右边是“今”,不要写成“令”。
(三)认识生字,理解诗题
提问:请大家读诗题,你能猜猜《暮江吟》描写了什么时候的江景吗?
1.认识“暮”字。结合字源,联系生活理解:暮是指太阳落到草丛里,表示傍晚。生活中,我们将太阳落山的时候叫日暮。
2.认识“吟”字。“吟”是前鼻音,结合注释,拓展诗题,理解:“吟”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引申带有吟字的古诗:《游子吟》《石灰吟》。
小结:《暮江吟》描写的是诗人白居易傍晚时站在江边看到的景色。
设计意图
学习《暮江吟》前,学生已经学习过8首描写江景的古诗。课前链接相关古诗,让学生在读中再次回顾学习过的江景诗,有利于营造古诗学习氛围。诗题的学习集中在“暮”和“吟”两个字的理解和书写。通过字源识字、结合生活的方法理解“暮”字,并对“吟”字在诗题中的使用进行拓展学习。
板块二 读准古诗 读出画面
(一)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1.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随机正音。
要点:“瑟”是平舌音,朗读反馈时相机正音。
(二)再读古诗,读出节奏
1.教师范读并指导:七言诗通常是二、二、三停顿,停顿要音断气不断。
2.学生齐读古诗,读出节奏。
3.指名读,教师根据朗读情况及时纠正。
(三)三读古诗,读出画面
1.读古诗,找出画面。
教师导语:诗人白居易在这首诗中描写了两幅画面,一幅是残阳映江图,一幅是深秋月夜图。请你找出这两幅画面读一读。
2.学生自由读诗,交流。第一幅是“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第二幅是“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设计意图
将古诗读正确,读出节奏是诵读古诗的第一层次。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注意难读的生字,将古诗读正确;再引入七言诗的断句规律,指导读出节奏。诵读的第二个层次是读出画面感。教师可带领学生找到诗人描写的两幅画面,朗读画面,为第二板块的想象画面做好铺垫。
板块三 想象画面 读懂美景
(一)想象画面,合作读诗
教师导语:下面我们就一起走入这两幅画面,请选择自己喜欢的画面多读几遍,再结合诗中的关键词句展开想象,最后和同桌交流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二)交流诗句,读出画面
画面一: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1.理解关键词,感受画面。
(1)一道残阳:残阳对应了题目中的“暮”字,指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教师可以提问:你在生活中见过残阳夕照吗?给你怎样的感受?体会日落之时给人无限的遐想,有种残尽之美,别有韵味。
(2)铺:一道残阳和江水不期而遇,折射在江面上,我们已经学过《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也用上了“铺”字,通过比较发现,“铺”字让我们感受到残阳从远到近,像地毯一样铺开。带领学生做做铺的动作,感受余晖是缓缓地铺在波江面上,给人安逸静谧,柔和平缓的感受。
总结:我们在学习中要善于回忆以前学过的内容,帮助我们感受一些关键词句。
(3)瑟瑟:学生借助注释,理解“瑟瑟”原本指碧绿的美玉,一种青绿色。教师再出示动态图,感受残阳下,江水一半青绿色,一半红色,江面上闪动着斑斓的光影。
2.指名读诗,读出画面。
画面二: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理解关键词,感受画面。
(1)可怜: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可怜”是可爱的意思。“怜”字在我们上学期学过的一首古诗中也有出现过,谁来说说?教师再勾连古诗《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进一步勾连“怜”就是“爱”的意思。诗人白居不禁感叹,这九月初三深秋的夜晚是如此可爱,如此美好啊。
(2)露似真珠:学生借助注释,理解“真珠”是指月光下江边晶莹的露水如珍珠一般。教师再引导学生勾连生活,对比生活中见过露水和珍珠哪里像?感受露水像珍珠一样小小的,非常圆润,这个比喻太精巧了。
(3)月似弓:教师出示弓的图片和弯月的图片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感受弯弯的月儿像弓箭一样挂在天边,十分精美。
2.对比诗句,体会画面。
诗人李贺在《马诗》中写道“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教师提问:同样是形容月亮,白居易说“月似弓”,李贺说“月似钩”,为什么不同?
预设:弓的外形更加精巧,适合描写宁静江景中的月亮,和珍珠更配。大漠环境很恶劣,月亮就像钩一样,很尖锐,跟如雪的沙相对应。两首诗的比喻都十分精妙。
3.指名读诗,读出画面。
设计意图
抓关键词想象画面是本节课学习古诗的主要方法。古诗中关键词的学习可以采用看图片、结合生活经验、勾连旧知等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精确巧妙,也能在脑海中丰富画面,借助关键词描述画面。教师还可使用诗句对比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对比朗读中体会诗人描写的不同画面,最终达到朗读能力、想象力和描述画面能力的提升。
板块四 融情于景 拓展延伸
(一)融情于景,体会诗情
1.整体感受画面的变化。
教师导语:这两幅画面不是孤立的,而是一种连续的变化,天色逐渐由亮变暗,残阳铺在江面上非常绚丽,逐渐被皎洁的月光替代,变得朦胧起来。
2.体会诗人的喜爱之情。
提问:请大家看看书中的插图,诗人白居易就这样站在江边,一直从傍晚站到深夜,你感受到什么?
小结:白居易对这江景十分喜爱,内心平和而宁静。
3.配乐合作朗读。
教师导语:让我们配乐合作朗读这首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读出对这美好江景的喜爱之情。
(二)迁移方法,拓展古诗
教师导语:这首同样描写江景的古诗出自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课后,我们可以边读诗边想象画面,感受诗人张若虚笔下不同的江景。
出示古诗《春江花月夜》的节选部分:
结课:这节课,我们借助关键词想象画面,学习了这首优美的古诗《暮江吟》,希望大家课后多多诵读,也可以读读其他描写江景的古诗,在对比中阅读,一定能带给你不一样的体验。
设计意图
诗人的情境就是古诗的意境,了解诗人表达的情感对于感受古诗的意境十分重要。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诵读古诗,想象自己就是站在江边的白居易,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体会白居易内心的平和宁静。学习古诗《暮江吟》的方法可以迁移到其他江景诗的学习中。课后,教师推荐学生读古诗《春江花月夜》,在朗读中借助关键词想象画面,体会诗人不同的情感。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暮江吟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暮江吟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暮江吟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暮江吟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授,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9 古诗三首暮江吟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9 古诗三首暮江吟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释题激趣,创设语境,初读古诗,感受画面,品析古诗,体会情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