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高考化学真题完全解读(全国新课标)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化学真题完全解读(全国新课标),共17页。
2023年高考真题完全解读(全国新课标卷)
适用省份
云南、安徽、黑龙江、山西、吉林
2023年高考全国新课标理综化学卷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加强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试题命制遵循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加强教考衔接,引导依标教学。试卷依据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突出关键能力考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充分发挥高考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
一、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彰显学科核心价值
试题追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选取文物、中药等作为素材,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激发学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如第7题选择有代表性的中国文物,考查文物及其修复材料中成分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自信,自觉传承科学文化。
二、精选试题情境素材, 体现学科社会功能
高考化学试题坚持将课程标准作为命题的主要依据,以陌生的情境考查学生熟悉的知识内容,既满足高等学校选拔要求,又有利于学生实际水平的发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化学反应规律。试题立足学科特点,结合学科与社会热点,围绕环境、材料等领域的成果,考查应用于其中的化学原理,充分体现出化学学科推动科技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凸显化学学科的社会价值。试题选取我国科学家的创新科研成果,在考查化学知识的基础上,激发考生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和报国之行。如第9题以我国在多孔配位聚合物晶体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为载体,第10题以我国化学工作者研发的Zn-V2O5电池为素材,第12题以新颖前沿的生物酶催化反应为背景,展现了我国化学工作者在物质结构、催化机理、新型电池开发利用等领域的创新成果,弘扬了爱国主义情怀。
三、遵循高中课程标准,持续加强考教衔接
试题遵循高中课程标准,引导中学教学遵循教育规律,回归课标、回归课堂,严格按照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进行教学。高中化学基础内容包括物质结构理论、典型化合物的性质、化学反应原理、基本化学实验操作方法和实验设计思想。试题围绕这些基础内容,深入考查学生对离子方程式、阿伏加德罗常数、有机化学基本概念(有机反应类型、同分异构体、官能团)、元素性质与周期律、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等主干内容的理解能力,有效地鉴别学生的基础是否扎实,从而引导中学教学遵循教育规律、严格按照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进行教学。如第11题以新课标中要求学生必做的“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简单的电镀实验”和“有机化合物中常见官能团的检验”等实验为载体,考查了元素化合物性质、原电池工作原理、有机物官能团的检验等内容,考查考生通过实验设计、现象观察,分析证据与结论关系的综合能力,体现了新课标中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核心素养。
四、创新试题呈现方式,力免减少机械刷题
化学试题创新试题呈现方式,要求学生能够阅读和理解文本、符号、图形、表格等信息,深度挖掘数据,客观全面地提取有效信息,准确概括和描述所涉及现象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透过现象看本质,发现信息中蕴含的规律或原理。试题保障基础性,增强灵活性,引导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积极导向作用。如第13题以向饱和AgCl溶液中滴加氨水的反应为背景,呈现了一个自变量下的多个因变量变化过程图,考查了学生从图中提取和加工实验数据的能力;如第30题以药物合成路线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教材中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二者的合成路线中均含有带氨基的有机物,考查时严格依标命题。
五、促进知识体系构建,突出关键能力考查
试题坚持素养导向,通过对化学学科素养的考查,有效地凸现学生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的掌握情况,反映考生的学科核心能力水平。试题在突出对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能等内容考查的同时,强化对基础知识深入理解基础上的综合运用,引导中学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如第27题以流程图形式呈现从铬钒渣中分离提取铬和钒的多步转化过程,将化学反应与中学化学知识相融合,考查了考生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化学(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物质的转化等综合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逻辑推理、信息获取与加工等能力。如第29题以高中化学课程中的重点内容合成氨为素材,紧密联系工业生产实际,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物质结构与性质等知识,试题具有鲜明的综合性特征,促进学生知识体系构建。
2023年化学试题给我们的备考启示:夯较基础,提升能力,联系实际,关注变化,研究高考评价体系,渗透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题号
难度
考查内容
详细知识点
选择题
7
易
化学与STSE
无机物与有机物;几种铁的氧化物的物理性质及用途;淀粉和纤维素。
8
中
有机化学基础
分子的手性;缩聚反应机理及判断。
9
较难
晶体的结构与性质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电离能变化规律;利用杂化轨道理论判断化学键杂化类型;含有氢键的物质。
10
中
化学反应原理
(电化学)
原电池正负极判断;原电池电极反应式书写;原电池原理的应用;新型电池。
11
中
化学实验基础
硝酸的强氧化性;硫酸根离子的检验;原电池概念及组成;原电池原理。
12
中
化学反应原理
(化学反应历程)
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共价键的形成及主要类型;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13
较难
化学反应原理
(沉淀溶解平衡)
化学平衡的移动及其影响因素;盐溶液中微粒间的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原理;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溶度积常数相关计算。
非选择题
27
较难
化学工艺流程
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及优化;溶度积规则及其应用;常见无机物的制备。
28
中
综合实验评价
醇的催化氧化;物质分离、提纯综合应用;常见有机物的制备。
29
难
化学反应原理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活化能及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晶胞的有关计算。
30
中
有机化学基础
多官能团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有机推断综合考查;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综合考查。
一、辨析概念,吃透考点
考点是命题的导向,可以预测高考命题的趋势,因此,要研究考题的基础上,认真分析考点对高考命题方向有很好的指导作用。高考试题有关基本概念的考查内容大致分为八个方面:物质的组成和变化;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离子共存问题;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物质的量;阿佛加德罗常数;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等等。基本技能的考查为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的横向联系及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
二、知识成块,构筑网络
中学化学基础知识的各部分有着紧密的联系,彼此间形成了一个较为严密的知识网络体系,明确各个概念和理论模块在整个网络中的位置及其作用,懂得它本身揭示了什么,它与其上、下位概念或理论之间是通过哪种“内核”联结的,是衡量是否理解和掌握了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标志。在宏观上要抓规律、编网络;做到整体优化、总体升华。掌握由点连线、由块结面、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地思考,从而归纳总结出知识网络,并分析发现出知识块与块之间的异同,悟透其间的内在规律及特性,从而达到强化记忆、提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复习目的。
三、突出联系,关注应用
高考试题背景取材将STS与化学知识紧密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自己的身边,起点高,落点低。有效地考查了学生敏捷地接受新知识,运用新旧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用化学的视角去观察问题,关心社会、关心生活、关心科技进展中的各种化学问题。试题情景新而不脱离基础;思维活又不落俗套;考查能力而不脱离教材;考查素质又不脱离实际。
7.化学在文物的研究和修复中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竹简的成分之一纤维素属于天然高分子
B.龟甲的成分之一羟基磷灰石属于无机物
C.古陶瓷修复所用的熟石膏,其成分为Ca(OH)2
D.古壁画颜料中所用的铁红,其成分为Fe2O3
【答案】C
【解析】A项,纤维素是一种天然化合物,其分子式为(C6H10O5)n,其相对分子质量较高,是一种天然高分子,A正确;B项,羟基磷灰石又称又称羟磷灰石、碱式磷酸钙,其化学式为[Ca10(PO4)6(OH)2],属于无机物,B正确;C项,熟石膏是主要成分为2CaSO4·H2O,Ca(OH)2为熟石灰的主要成分,C错误;D项,Fe2O3为红色,常被用于油漆、涂料、油墨和橡胶的红色颜料,俗称铁红,D正确;故选C。
8.光学性能优良的高分子材料聚碳酸异山梨醇酯可由如下反应制备。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高分子材料可降解 B.异山梨醇分子中有3个手性碳
C.反应式中化合物X为甲醇 D.该聚合反应为缩聚反应
【答案】B
【解析】A项,该高分子材料中含有酯基,可以降解,A正确;B项,异山梨醇中四处的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故异山梨醇分子中有4个手性碳,B错误;C项,反应式中异山梨醇释放出一个羟基与碳酸二甲酯释放出的甲基结合生成甲醇,故反应式中X为甲醇,C正确;D项,该反应在生产高聚物的同时还有小分子的物质生成,属于缩聚反应,D正确;故选B。
9.一种可吸附甲醇的材料,其化学式为[C(NH2)3]4[B(OCH3)4]Cl,部分晶体结构如下图所示,其中[C(NH2)3]+为平面结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晶体中存在N-H…O氢键
B.基态原子的第一电离能:
C.基态原子未成对电子数:
D.晶体中B、N和O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相同
【答案】A
【解析】A项,由晶体结构图可知,[C(NH2)3]+中的-NH2的H与[B(OCH3)4]-中的O形成氢键,因此,该晶体中存在N-H…O氢键,A正确;B项,同一周期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呈递增趋势,但是第ⅡA、ⅤA元素的原子结构比较稳定,其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的相邻元素的原子,因此,基态原子的第一电离能从小到大的顺序为C< O < N,B不正确;C项,B、C、O、N的未成对电子数分别为1、2、2、3,因此,基态原子未成对电子数B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化学真题完全解读(浙江卷),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稳中有变,引导中学化学教学,紧扣教材,突出主干知识考查,注重情境,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精心设计,突出关键能力考查,适度创新,注重培养拔尖人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化学真题完全解读(浙江1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课标引领,科学调控难度,涵育素养,强调关键能力,创新情境,彰显学科价值,注重迁移,服务选才功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化学真题完全解读(全国乙卷),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突出学科特点,落实学科育人功能,加强教考衔接,引导遵循依标教学,关注学生感受,科学调控试题难度,强化核心素养,引导关键能力培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