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福建省德化一中、永安一中、漳平一中三校协作高一下学期5月联考及答案(九科)
2023福建省德化一中、永安一中、漳平一中三校协作高一下学期5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福建省德化一中、永安一中、漳平一中三校协作高一下学期5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福建省德化第一中学永安一中漳平一中三校协作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联考语文试题docx、福建省德化第一中学永安一中漳平一中三校协作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联考语文答案docx、福建省德化第一中学永安一中漳平一中三校协作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联考语文答案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1、C “都是因为她们说的话不小心流露出了心疼宝玉的情感”错误,林黛玉说的话“戴上那个,成个画儿上画的和戏上表演的渔婆”并没有流露出对宝玉心疼的情感。2、 C【解析】 A.“那么他们呈现出的性格和心理状态也是一致的”错误,依据原文“性格的二重组合,并不是指性格中两极性的元素简单相加,而是‘杂多归一’,具有整体性”“这种两极性的元素并不简单叠加在一起,而是在空间和时间的变化中互相融合、不断转化,组成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由于排列组合方式或形式、比重的不同,会形成千差万别的二重组合结构”可知,性格和心理状态并非性格元素的简单相加,所以即使两个人的性格元素完全相同,他们呈现出的性格和心理状态也不一定一致;B.“分裂”错,原文认为两极性的元素杂多归一,具有整体性;D.“作家应该摒弃性格单一的文学形象”一句过度推断,忽略了文学作品的多样性, 复杂性,也与材料一倒数第一段第一句“一些” 的表述不符。3、 D 选项中的人物忠奸分明,是脸谱化的,形象单一,不复杂。不符合性格二重组合原理。4、①艺术典型是具有丰富的个性,具备了人类某些普遍性的情感和特征的人物形象。宝钗具有丰富的个性,是一个有自己真实的社会欲求和少女情怀的艺术典型。②性格深处的不安、挣扎,深深的矛盾和斗争是人物魅力所在。《红楼梦》写出了宝钗心灵深处情感因素与理性因素的真实搏斗。使宝钗的人物形象极富魅力。5、①这句话的合理性在于它说明人的性格不是单一的。魔鬼和仙子正是性格中两极相反的元素,它们构成了性格的二重组合。②这句话的局限性在于它只简单揭示性格中存在两重内容,其实两极性元素并不是简单叠加在一起,而是通过不断斗争融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6、 A【解析】B.“精力不足,在军事会议上迟迟不能做出决断,这让他产生挫败感”错误。从“他忽然于此得到启示,明白了那烦扰他的问题,正是感觉到自己的生命已经同这残烛一样了”可知,曹操并不是因为精力不足不能做出决定而心烦,他心乱的原因在于年纪老迈、激情不再。C.“杨修的死在很大程度上是机缘巧合”错误。杨修的死有其必然性,不能认为是机缘巧合。D.“所以在关键时刻也无人愿意替他说情”错误,从文本中并不能看出这层因果关系。7、 A “夏侯惇和杨修的对比”错误。夏侯惇听信了杨修的说法,准备退兵,引发了曹操的不满,推动了后续情节的发展,这个人物形象的设计并不在于和杨修构成对比。8、①指曹操颁发的口令;②体现了曹操既不满意自己丧失了往日的激情,又无法改变现状的无奈;③曹操不满身边如杨修等阿谀奉承的部下,怀念以前的下属,但又无可奈何。9、①人物方面:展现曹操的内心世界,使曹操的形象从单纯的“多疑”变得更为丰满立体。②情节方面:情节的发展更充分,曹操最后决定杀死杨修不仅仅因为杨修本人,更是因为曹操在当时的困惑和焦虑。③主题方面:现实寓意增强,讽喻了社会中存在的不求务实,但求迎合上级甚至阳奉阴违的现象,也展现了人在权势下的异化。10.D。【解析】“宰相敬翔顾事急”中“事急”指事情危急,中间不宜断开,排除BC;“陛下弃忽臣言”中“臣言”做宾语,指“我”的意见,中间不宜断开,在它后面断开,排除A。译文:宰相敬翔眼看事情危急,把绳子藏在靴中,进宫见梁末帝,哭泣着说:“如今强敌还没有消灭,陛下忽视我的意见,我不受重用,不如去死!”于是拿出绳子准备自缢。
11.C.两个“见”含义不同,前一个可译为“被”;后一个可译为“我。
12. B.“遭到赵岩等人构陷”无中生有,文章内容只是说“小人赵岩、张汉杰等用事,大臣宿将多被谗间”,并没有说赵岩等人构陷他。13.(1)庄宗喜欢他骁勇善战,想要保全他使他活下去,派人安抚劝说王彦章。(“全”,形容词用作动词,保全;“活”,使动用法,使……活下来;“慰谕”,安抚劝说。)(2)如果(您)放弃攻打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外交使者供给他们缺少的资粮,对您也没什么害处。(得分点:“以为”,把……当作;“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行李”,出使的人;“共”,供给;“乏困”,缺少的东西。)14.①为了不受晋军威胁,不顾妻子儿女的安危,斩杀使者,表明忠心。②末帝时期虽不被看重,但是国难当头时,他挺身而出,顾全大局。③面对庄宗、明宗多次招降,毫不动摇。④常对人说“豹死留皮,人死留名”,并最终以死明志。(每点1分,任意三点得满分,大意对即可)参考译文:王彦章字子明,郓州寿张人。少小从军,隶属于太祖手下,任开封府押衙、左亲从指挥使、行营先锋马军使。他勇猛很有力气,手持铁枪,骑马奔驰,矫健如飞,军中号称“王铁枪”。梁、晋争夺天下。晋人攻破澶州,抓住彦章的妻儿把他们送到太原,赐给他们居住的宅第,供给的物资非常周全,(然后晋人)暗中派遣使者招降彦章。彦章将使者斩首而断绝了自己的退路。自从梁失去魏、博二州,和晋沿黄河两岸驻军,王彦章常常担任先锋。而梁末帝昏庸无能,奸邪的小人赵岩、张汉杰等当权,有名望的大臣老将多被他们的谗言所害。王彦章虽任招讨副使,而谋略不被采用。龙德三年夏,晋攻取郓州,梁举国惊恐。宰相敬翔眼看事情危急,把绳子藏在靴中,进宫见梁末帝,哭泣着说:“如今强敌还没有消灭,陛下忽视我的意见,我不受重用,不如去死!”于是拿出绳子准备自缢。梁末帝让人制止他,问他想说什么。敬翔说:“事情危急了,非王彦章不行!” 梁末帝于是召王彦章任招讨使。王彦章接受任命出征,飞驰两天赶到滑州,摆酒大宴,秘密地派人在杨村准备战船。命令六百身穿铠甲的士兵都手持大斧,载上锻铁的工匠,带上鼓风器和柴炭,顺水而下。王彦章聚集众人饮酒,酒喝到一半,假装起身更衣,率领几千精兵,沿河奔赴德胜口,船中的士兵挑起铁锁把它烧断,趁势用大斧砍断浮桥,而王彦章率兵猛攻南城,浮桥已断,南城于是被攻破。唐兵攻打兖州,末帝征召彦章命他率少量人马驻守东路,彦章因兵少而战败,彦章和他的亲兵一百多人拼死作战。唐将夏鲁奇素来和王彦章关系很好,分辨出他的口音,说:“这是王铁枪!”举起长矛刺他,王彦章伤得很重,战马仆倒,被抓获。唐庄宗见到他,说:“你常常把我看成小孩子,现在服输了吗?”王彦章回答说:“大势已去,不是个人的力量能够改变的!”唐庄宗感到凄怆,赐给他药以便医治他的创伤。王彦章是个武臣,没有读过书,常用俗语对人说:“豹死留皮,人死留名。”他对于忠义,大概是出自天性。庄宗喜欢他骁勇善战,想要保全他使他活下去,派人安抚劝说王彦章。王彦章推辞说:“我和陛下血战十多年,如今兵败力尽,不死又等什么呢?而且我受梁的恩德,不死不能报答,哪有早晨服事梁,晚上却服事晋的道理,这样活着有什么脸面见天下的人呢!”唐庄宗又派唐明宗前去开导他,王彦章因为创伤,卧床不能起来,抬头看着唐明宗,叫他的小字说:“你不是邈佶烈吗?我难道是苟且偷生的人?”于是被杀,时年六十一岁。晋高祖时,追赠王彦章为太师。15.C “处处隐含作者的失落之意”分析错误。“月底花间酒壶,水边林下茅庐”两句描写出清幽的环境,茅屋傍水,绿树成林,闲逸的隐居生活,潇洒自娱,乐在其中。“蓑笠纶竿钓今古,一任他斜风细雨”则化用张志和《渔歌子》词“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表明曲中主人公的执着追求。所以全诗并非处处隐含作者的失落之意,而是通过描写隐逸生活的安闲自在,反衬出作者对官场纷争的厌倦以及对大自然的向往。16.①最后两句写诗人披着蓑衣,顶着竹笠,手拿钓竿,在斜风细雨中尽情垂钓,乐此不疲;②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③也体现了诗人对官场的厌倦以及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操。 17.(1)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2)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3)暴霜露,斩荆棘18.B 谬赏:不恰当地奖赏 19.C ②⑨无古今异义20.B (①④名作动;②⑩形作名;③⑥⑨名作状;⑤形作动;⑦使动;⑧意动)21.D ①直-值 ②盖-盍 ④辨-辩 ⑤有-又 ⑦振-震 ⑨希-稀 ⑩颁-斑22.A(①⑤⑦状语后置;②⑨宾语前置;③⑧判断句;⑩定语后置;④⑥被动句)23.①美不胜收 ②息息相关 ③细致入微(每空1分,有错字、别字不得分) 24.首先,红色容易令人联想到热烈的本性和感情力量,是最能体现贾宝玉热情奔放性格的服饰颜色。(1点1分)【解析】共有三处语病:①不合逻辑,“联想到热烈的本性和感情力量”的是人,不是“红色”,故应在“联想到”前加上“令人”;②搭配不当,“表现”是语言上或动作上的主动客观行为;“体现”是通过对事物的分析得出的主观意见。③搭配不当,“红色”是“……的服饰”搭配不当,应在“服饰”后加上“颜色”。 25.示例:①王熙凤多着彩绣辉煌的服饰,彰显了“凤辣子”贪婪虚荣的性格。②孔乙己多着破旧脏乱的长衫,突出了“穷书生”迂腐潦倒的形象。(每句2分) 【解析】第一步:分析句子,确定句式。分析画横线的句子可知,内容上,前半句突出了贾宝玉的服饰特点,后半句写这样的服饰特点体现了贾宝玉怎样的形象特征。形式上,整个语句的句式特点是“……(人物)多着……(四字词语)的服饰,体现(彰显/突出)了‘……(人物的雅号、外号、身份等)’……(四字词语)的气质/性格/个性等”。第二步:选取人物,仿写句子。可从所学课文中任选两个自己较为熟悉的人物,也可选择题干中列举的人物,然后从内容和形式上对画横线的句子进行仿写。 26.参考立意:1.“形式主义”要不得,必要的“形式”是必需的。2.生活需要仪式感。3.我们需要恰当的“形式”。4.反对形式主义,提倡脚踏实地。生活需要仪式感古往今来,“仪式感”宛若一叶扁舟,它带领着我们走向成功的彼岸时,也灿烂着生命的春天。农历二月十二,是古人的一个节日——花朝节。这一天,对每个人都很重要。人人都盛装出席,却不得穿得比花鲜艳。这一天,大家都是那么整洁、讲究、素雅、落落大方。曾经听过这样一则故事:一位女子,每年花朝节都要举行一场派对,以庆祝今年花开得美丽与茂盛。而有一年,花却出人意料地含苞未绽。可她仍然举行了一场聚会,用以思念昔日的繁花盛景。可见,花朝节于古人而言,并不是毫无意味的仪式的堆砌,而是内涵丰富的仪式感的载体。仪式感,是一种让我们热爱生活的方式,是一种我们获取巨大力量的源泉。但是,仪式感,已经在今朝“改头换面”,已经逐渐被现代人所漠视。可能是科技的发达,导致了如今的随意与敷衍。以往的除夕,一家团圆,围坐桌前。或是其乐融融地闲笑谈心,或是团坐在电视机前看春晚,抑或是在跨年的烟花下激动不已。但是,现在的年味被“手机”驱散,大家不再是大家,而是被一个个屏幕支配的傀儡,麻木地进行着抢红包、玩游戏的重复,年味慢慢地从现代人身边消逝,曾经的仪式感,也烟消云散。仪式是什么?是不被遗忘的、值得纪念的。而仪式感,是要用心去营造的。一些祝福,团聚,文化,爱意,还有尊重,何尝不是仪式感在生活中的缩影呢?生活需要仪式感,是认真、敬畏、郑重,而不是刻意、矫情、做作、虚伪。仪式感让人于世间不仅仅是生存,而且保有一味生活的乐趣。就仿佛古代的花朝节,在仪式中保有对花的尊重,对美好的欣赏。仪式感,把生存变成生活。起床后拉开窗帘感受第一束光洒在身上的暖洋洋,吃饭要用好看的餐具,要精心准备自己的早餐,早起看日出,记录下太阳刚升起的朦胧和震撼,周末认真收拾房间,买一束喜欢的花摆在书桌,这些简简单单的小事,让我们平淡的人生多了惊喜和期盼。是啊,生活的主旋律是平淡,但仪式感让这些平凡的日子闪闪发光。生活的主旋律是平淡,但平淡的日子里,需要一束光,来点亮有时不那么明媚的时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福建省德化一中、永安一中、漳平一中三校协作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福建省德化一中、永安一中、漳平一中三校协作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5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13页。
这是一份福建省德化一中、永安一中、漳平一中三校协作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文言基础与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