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8.3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第4课时教案设计
展开《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设计
第4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会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二元一次方程组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利用方程去反映现实生活中等量关系,体会方程方法的优越性.
3.经历“分析数量关系→设未知数→列方程组→解方程组和检验结果”的过程,体会方程组是刻画现实世界中含有多个未知数问题的数学模型.
4.通过探究实际问题,进一步认识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难点:发现问题中隐含的未知数,寻找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组.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等.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环节一 创设情境 | 【回顾】 | 思考、回顾,举手回答. | 回顾、总结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思路. |
环节二 探究新知 | 【合作探究】 小明家准备装修一套房子,若请甲、乙两个装修公司合作,则需6周完成. 若先请甲公司单独做4周后,剩下的请乙公司来做,则还需9周才能完成. 若只请一个公司,小明至少需要几周能完成装修? 分析: 将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 等量关系:①甲6周工作量+乙6周工作量 = 1, ②甲4周工作量+乙9周工作量 = 1. 解:设甲公司的工作效率为 x ,乙公司的工作效率为 y . 根据题意,得: 解方程组,得: 答:小明至少需要10周能完成装修.
【合作探究】 某车间有工人660名,生产甲、乙两种零件.已知每人每天平均生产甲种零件14个或乙种零件20个,1个甲种零件与2个乙种零件为一套.如何调配人员可使每天产的两种零件刚好配套? 分析: 两种零件刚好配→配套问题 解决配套问题要确定: (1)生产各部分的工人数之和 = 工人总数; (2)每套产品中各部分的比例. 本题等量关系: ①生产甲种零件的人数 + 生产乙种零件的人数 = 660; ②生产的甲种零件的个数×2 = 生产乙种零件的个数. 解:设生产甲种零件的工人有 x 个, 生产乙种零件的工人有 y 个. 根据题意,得 解方程组,得 答:生产甲种零件的工人有275个,生产乙种零件的工人有385个.
教师活动:先带领学生读题,分析题中的已知量、未知量、等量关系等,引导学生思考,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 | 读题、思考,可以适当讨论.尝试分析数量关系,并列方程组求解. | 让学生经历分析数量关系,得到等量关系,列方程组的过程,培养了学生列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应用能力. |
环节三 应用新知 | 【典型例题】 例1 现需生产418件机器零件,若甲先做2天,乙再加入合作,则再2天超产2个;若乙先做3天,然后两人再合作2天,则还差8个零件未完成,问甲、乙两人每天各做多少个零件? 分析: 本题等量关系: ① 甲做2天 + 甲乙合作2天 = 418 + 2; ② 乙做3天 + 甲乙合作2天 = 418 8. 解:(1) 设甲每天生产 x 个,乙每天生产 y 个. 根据题意,得 解方程组,得 答:甲每天生产80个,乙每天生产50个.
例2 某车间有22名工人,每人每天可以生产1200个螺钉或2000个螺母. 1个螺钉需要配 2个螺母,为使每天生产的螺钉和螺母刚好配套,应安排生产螺钉和螺母的工人各多少名? 分析: 本题等量关系: ① 生产螺钉的人数 + 生产螺母的人数 = 22; ② 螺母的总产量 = 螺钉的总产量的2倍. 解:设生产螺钉的 x 人,生产螺母的 y 人. 根据题意,得 解方程组,得 答:设生产螺钉的10人,生产螺母的12人.
教师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先独立思考,解答.然后小组交流探讨,教师巡视,如遇到有困难的学生适当点拨,最终教师展示答题过程. | 学生思考、计算并回答. | 通过例题,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和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环节四 巩固新知 | 某工地需要派48人去挖土和运土,如果每人每天平均挖土5方或运土3方,那么应该怎样安排人员,正好能使挖的土及时运走? 分析: 等量关系:挖土的人员 + 运土的人员 = 48 挖土的数量 = 运土的数量 解:设用 x 人挖土,y 人运土,正好使挖的土及时运走. 根据题意,得 解方程组,得 答:设用18人挖土,30人运土,正好使挖的土及时运走.
教师活动:教师给出练习,随时观察学生完成情况并相应指导,最后给出答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适当分析讲解. | 学生自主练习. |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培养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环节五 课堂小结 | 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分享本节课的收获与体会,师生共评. | 通过提问让学生回顾、总结、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 使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
环节六 布置作业 | 教科书第102页习题8.3 第7题 | 学生课后自主完成. | 通过作业,反馈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1.1平均数第2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1.1平均数第2课时教案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教学目标, 教学重,教学用具,教学过程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20.1.1平均数第1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20.1.1平均数第1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教学用具,教学过程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8.2.2 菱形第2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8.2.2 菱形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用具,教学过程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